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五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五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五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练习教

学设计(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五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练习教学设计(参

考文本)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

教学反思: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归纳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策略:1、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在活动中交流,探索找2和5的倍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5的倍数的的特征。 1、淡话引入。 2、写几个5的倍数。分组讨论如何研究5 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

的倍数, 5、试一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索2的倍数的的特征。 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 4、“你说我答”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 根据2和5的倍数的特征,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再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归纳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的特征说明判断。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能装完。” 3、数学游戏: 第一轮游戏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摸一张数字卡片,与“5”组成的两位数后,再判断组成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 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轮游戏,要求学生在摸之前先说说“摸出几和5组成的两位数是2的倍数”,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摸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题目及答案

命题人:叶剑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7分) 1、9.87升=()毫升27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0.53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容积单位。 (1)一瓶洗发液约有500()(2)小军家每月用去食用油6() (3)冰箱的容积约200()(4)教室的容积约160() 3、最小自然数是(),最小奇数是(),最小质数是(),最小合数是(),用这四个数组成一个最大四位数是()。 4、长方体、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0cm,长是6cm,宽是5cm,高是()cm。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cm,它的体积是(),表面积是 ()。 8、3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这3个偶数分别是()、()、()。 9、一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4.5立方分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5立方分米,木料的长有()分米。 10、把一根长2米的木材,平均截成5段,每段是这根木材的(),每段长()米。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0是所以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2、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2是偶数,也是质数;9是奇数,也是合数。()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5、9÷6=1.5,所以9是倍数,6是因数。()

6、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 7、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 8、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 ) 9、小明吃了一个西瓜的4 5。 ( ) 10、1米的43和 3米的4 1一样长。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一只水桶最多可以装15升水,就是说水桶( )是15升。 A 、容积 B 、容量 C 、体积 2、用棱长为1cm 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较大正方体,需要这样的小木块( )个。 A 、2 B 、4 C 、8 3、两个质数的和是( )。 A 、奇数 B 、偶数 C 、奇数或偶数 4、冰箱的体积( )它的容积。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比较 5、要把一个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铁块,铸成长9分米,宽1.5分米的钢板,钢板的厚度是( )分米。 A 、2 B 、3 C 、4 D 、27 6、把一根长方体的木料,横截面面积是9平方厘米,等分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A 、4 B 、9 C 、18 D 、36 7、12 9的分子减少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减去( ) A 、3 B 、4 C 、8 D 、6

(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应用题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应用题大全 1粮店运来30袋大米与40袋面粉,一共就是2500千克,大米每袋50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 2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60千米,比一列火车每小时飞行的6倍还多20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2小时两车相遇。已知乙车每小时行72千米,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开往武汉,甲船每小时行24千米,经过8、5小时甲船超过乙船5 1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学校里的柏树与杨树一共有126棵,柏树的棵数就是杨树的6倍。柏树与杨树各有多少棵? 6.一台空调的价钱的一台电视机的3倍,学校买了一台空调与4台电视机一共用了8400元钱。一台空调与一台电视机各多少元? 7.8筐苹果比8筐梨重40千克,已知一筐梨重20千克,一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8.修一条长1960米的路,先就是每天修80米,修了8天以后为了尽快完成,以后打算每天修120米,还要多少天才能修完? 9.今年爸爸比小芳大36岁,已知爸爸今年的岁数就是小芳的4倍,爸爸与小芳今年各就是多少岁? 10.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20千米的来两地相对开出,甲车的速度就是乙车的1、5倍,经过2、4小时相遇。甲车与乙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五年级应用题练习 11.一头牛重85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比这头牛的5倍还多500千克。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2.新光小学的人数比宏扬中学少1260人,已知宏扬中学的人数就是新光小学的2、5倍。宏扬中学与新光小学各有多少人? 13.小兰与小芳同时从环形跑道上的一点向相反方向走去,小兰每分走65米,小芳每分走75米,经过2、5分相遇。这个环形跑道全长就是多少米? 14.植树节同学们植了12行杨树与8行杉树,一共就是300棵,杉树每行有15棵,杨树每行有多少棵? 1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64厘米,已知长就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就是多少厘米? 16.一块三角形的地,它面积就是60平方米,已知底就是15米。高就是多少米? 17.服装厂要生产6500套西服,已经生产了15天,平均每天生产200套。余下的每天多生产50套,还有多少天才能完成? 1 8.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665千米的两地相对出发,甲车平均每小时行82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73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还相距45千米? 19.少先队员到果园里摘苹果,上午摘了14筐,每筐装25千克;下午又摘了18筐,这一天一共摘了890千克。下午摘的苹果每筐装多少千克? 20.一支钢笔与一支圆珠笔一共就是8、3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比一支圆珠笔的2倍还多0、8元。一支钢笔与一支圆珠笔各就是多少元?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

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第12课时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的例15,完成练一练和P73练习十一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感受运用已有的知识可以探索、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联系;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比较分数的大小。 ○○○○ 学生口答,教师呈现结果。 提问:前两组是怎样比较大小的?后两组呢?为什么小于? 2.引入新课 二、主动探索,学会方法 1.教学例5 出示例题:学生独立读题。 提问:从题里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可以怎样解决?(板书:○) 2.探索方法。 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方法二:通分比较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注意方法的规范。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3.比较方法。 得出:通分的方法比较简单。 指出:我们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一般可以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第72页的练一练。 指明学生板演。 2.练习十一的第7题。 明白有几个要求,注意书写格式。 3.练习十一的第8题。 提示:先用除法算式求出商,再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6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经典试题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经典试题总结 1、 a的最大因数是 6,a的最小倍数是 ()。 2、一个两位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含有因数3,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3、自然数1~20中, 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4、 5、 6、三个连续偶数的和 是24,这三个偶数 分别是()、()、 ( ). 7、 26至少增加() 就是3的倍数,至少减少()就是5的倍数。 8、在下面的括号填上 合适的数。 35L=()dm3=()

9400ml=()L=() dm 6.2L=()ml=() m3 3 cm3 7、用铁丝焊接一个长是12cm,宽10cm,高是5cm的长方体框 架,至少需要铁丝 ()cm。 8、如右图,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dm,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dm3。 9、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84cm,它的长是8cm,宽是7cm,高是()cm,它的表面 积是()平方厘米。 10.任意一个图形绕某点连续2次顺时针旋转()度就回到原来位置,连续4次逆时针旋转()度也回到原来的位置。 二、我是小法官 1、因为3×5=15,所以15的因数有2个。() 2、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3、如果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表面积也一定相 等。() 4、长方体的长宽高都 扩大为原来的2倍, 体积相应的也扩大为

原来的2倍。() 5、把一个体积为1dm3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 个小正方体,再把它们摆成一排,长度是100m。() 6、两个不同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7、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的面积相等。() 8、用2、7、9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3 的倍数,有6种组法。() 9、一个可乐瓶的容积是1.25ml。() 三、我会选 1、下面由数字组成的图形中,是轴对称图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3米,长就是6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米,长就是5米。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27、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经历运用平移、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能力: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互动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形,让学生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欣赏与设计 二.自主探究新知(8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教科书第27页中的内容。 2、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3、用多种方法进行变换。 4、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二)检测 做教科书第28页的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汇报。学生回答时,教师要进行追问。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做教科书第28页的练一练第1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再根据条件进行变换。 (2)教师要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精讲点拔(8分钟) 重点讲解美丽的图案是根据平移、轴对称得到的。 五、当堂训练:课本28页第3、4题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还有什么疑惑吗? 七、作业布置课本28页2题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1、用平移的方法设计图案。 2、用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3、用平移、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应用题类型题必考

应用题 1、蛋糕店今天烘烤出的面包重量是蛋糕的5倍,面包比蛋糕多24千克。蛋糕店今天烧烤出的面包与蛋糕各多少千克? 2、两辆汽车同时从南通开往南京,2.5小时后甲车落后于乙车10千米。已知甲车平均每小时行62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胜利小学购买了3张电脑桌和5把椅子共付560元,每张电脑桌的价格是每把椅子的3倍。每张电脑桌和每把椅子分别多少元钱? 4、六年级两个班帮助图书室修补图书,一班修补的本数是二班的1.2倍。如果二班比一班少修补8本,那么一班、二班各修补了多少本? 5、小明、小英定期到王奶奶家打扫卫生,小英每6天去一次,小明每9天去一次,他们某次见面的日期是6月15日,那么下次他们什么时候见面? 6*、某街道MON在0处拐弯,在街道一侧等距离安装路灯,要求M,O,N处各安装一个。这条街最少装多少盏路灯? M O N 7、朝晖小学科学小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分组时,按4人一组或6人一组分,都多出2人。已知这个小组的人数都在20~30之间,那么这个小组有多少人?

8、把长45厘米和长3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剪几段? 9*、如图所示的是一个长方形池塘,长54米,宽42米,如果在它的四周及四角栽上风景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要相等,那么最少栽多少棵树? 9、把38个蘑菇和31个萝卜分给若干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蘑菇的个数相同。萝卜的个数也相同。结果蘑菇多2个,萝卜少1个,最多有多少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蘑菇和几个萝卜? 10、用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最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长方形? 11、把长28米,宽14米的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面积最大且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无剩余,可以分成多少个? 12、有一块花布长5米,正好可以做6条同样大小的童裤。每条童裤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 13、实验小学航模小组有女生15人,男生18人。(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多少倍?(2)男生人数是这个小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14、王师傅做10个零件要用4.5小时,李师傅做15个零件要5.5小时,他们谁做的快?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

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典型错题

◆典型错题1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1: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 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 )块,每个孩子分得的是这些饼的( )。 3: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 3份是( )公顷,3份占这地的( )。 4:小明29分钟走了2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行( )千米,每分钟行的占总路程的( )。 ◆典型错题2 把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9段,每段的长度是( )。 1. 把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米,每人分到总数的( )。 2.小红去学校,15分钟到学校,刚好行了500米,平均每分钟行( )米,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全程的( )。 ◆典型错题3 5公顷土地要平均分成3天耕完,每天耕地( )公顷,每天耕这片土地的( ) 1. 一根绳子长2米,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1米的( ),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2.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21小时,做英语用了4 1小时,做语文用了( )小时。 3.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所有时间的21,做英语用了4 1,做语文用了全部时间的( )。 ◆典型错题4 题目: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5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对比练习: 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52米,第二根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2.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2,还有剩余,( )截去的多。

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

(愿意) 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 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 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经典计算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经典计算题(分数/小数/口算/方程) 一、竖式计算,不能除尽保留2位有效小数 4.5+ 5.67 4 6.3-2.42 56.25-16.4 3.375+2.128 40-1.77 12.4+6.06 101.5÷29 5.14×65 4.6×1.02 7.545÷0.15 2.4÷0.25 78.78÷78 9÷2.6 6.432÷3.2 15÷2.3 6.9×0.016 X÷5=0.016 4.2X=4.284 15.6+X=27 X-3.5=4.05 能简算的要简算。 10-(1.67+3.3)12.83-3.42+0.27-5.48 11.83+6.94-5.38 4.29+6.31-4.29+6.31 11.56-(8.56+0.67) 4.63+2.05-1.98 74.9÷0.25÷4 3.84×38.4+3.84×61.6

5-7.14÷3.5×16 (3-0.125)×8 2.5×[(0.9+1.8)÷4.5] 98.5×10.1 0.25×4÷0.25×4 2.16+2.16×99 4.2×26+0.42×740 5.4×1.25×0.5×0.8 2.5+7.5×( 3.64-1.24) 3.9÷(1.3×5)46.2-46.2÷4×0.25 5.4×0.99 0.8×(1.25+12.5) 0.8×3.2×1.25 (16×0.5+3.2)÷5 9-7÷2.5×4 5.5×[0.672÷(2+2.2)] 3.7×4.5-4.4×3.7 2.5×12.5×0.4×8 6.5×2.02 22.8-(6+9.728÷3.2) 0.8×[(10-0.34)×0.25] 25.4×4.8-0.65÷2.6 3.8÷1.25÷0.8 【52题】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理解方程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的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根据另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并且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如新课。 1、出示课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解方程:(看谁能很快的说出方程的解) (挑选两道,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如:6m=42,可以说m=42÷6,还可以说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就可以知道了他们的老师以前是用哪一种方法教给学生解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或者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 三、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课件: ①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题目要求我们尝试用方程解决,那么谁能告诉大家,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③谁能根据第一个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师:点一下白板,会闪动第一个信息)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这是一个倍比关系,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弟弟的邮票张数,点白板出示图形那么姐姐邮票的张数就是点白板出示图形 ③教师引导:这里有两个等量关系,我们是设弟弟的邮票张数为X好呢?还是要设姐姐的邮票张数为X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老师前面就说过,第一个等量关系,实际是一个倍比关系。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倍比关系,设是的后面弟弟有邮票X张用鼠标指是及是后面弟弟邮票的张数。那么,姐姐有3X张.邮票点白板出示(板书,设:弟弟邮票X张,那么,姐姐3X张邮票。) ③那么,根据第二个等量关系,你们能列出方程吗?(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方程 X+3X=180 ③大家会解这个方程吗?哪里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一个x与3个x合并起来就是4个x,即:4x) (指明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边解边提示每一步,重点提示x=45是谁的邮票张数,姐姐:3x=3×45=135张,答:...) 2、教师引导: ①今天通过邮票的张数,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再次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1)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等量关系)【板书: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我们今天学的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特点是,题目中有两个等量关系:一个倍比关系,一个等量关系。 3、出示课件:教材中的情境图 ①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姐姐比我多90张邮票。(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回指导,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②集中评定板演。 四、练习: 1、出示课件: 2、出示课件:解方程,①上下同做。②评定板演。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典型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典型习题 一、填一填。 1、像0、1、 2、 3、 4、 5、6……这样的数是_________,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__。请任意写出五个整数:________________,整数有________个。 2、是2的倍数的数叫________,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________。 3、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32×2=6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______,“32□”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_____________。 5、30=1×30=( )×( )=( )×( )=( )×( ) 30的全部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两个数都是质数,这两个数的和是8,积是15,这两个数是_____、______。 7、有两个数都是质数,这两个数的和是15,积是26,这两个数是_____、______。 二、找一找,连一连。 60 36 68 18 12 24 6 9 3 16 12的倍数12的因数 三、判断。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2、4的倍数比40的倍数少。() 3、个位上是0、2、 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如果用N来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用N+2来表示。() 5、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四、按要求做题。 1、从0、 2、5、9这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数的数是奇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3 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2、5 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 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或5 的倍数。 2. 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 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2 和5 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2、5 倍数特征的过程,归纳2 和5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策略:1、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认识2 和5 的倍数的特征。 2、在活动中交流,探索找2 和5 的倍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5 的倍数的的特征。 1、淡话引入。 2、写几个5 的倍数。分组讨论如何研究5 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 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

的倍数, 5、试一试:用5 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 的倍数。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索2 的倍数的的特征。 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 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的数是2 的倍数。 3、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 4、“你说我答”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 根据2 和5 的倍数的特征,找出2 的倍数,5 的倍数,再找出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归纳出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 的倍数的特征说明判断。如“因为85 不是2 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 ”又如“因为85 是5 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能装完。” 3、数学游戏: 第一轮游戏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摸一张数字卡片,与“5”组成的两位数后,再判断组成的数是不是2 的倍数。 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轮游戏,要求学生在摸之前先说说“摸出几和5 组成的两位数是2 的倍数”,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摸数、组数和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教案

通过轴对称和平移,创造美妙的图案。(教材第27~28页) 1.经历欣赏图案,综合运用轴对称与平移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图形的轴对称与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认识到许多图案都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来设计,感受图形变换的美,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重点:欣赏图案,感受图形变换的美。 难点:能灵活运用图形的轴对称与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多媒体课件。 1.怎样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怎样画出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1.轴对称和平移是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式,通过图形的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什么图案呢? 出示教材插图课件,上面各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图①是一只蝴蝶的图案,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①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得到的。 生2:图②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左上角的一个基本图形向右平移3次,成为第一行,然后把第一行向下平移3次,就成为这个图案。 生3:图③这个图案中既有平移又有轴对称。把左上角的一个基本图形向右平移1次,成为两个基本图形,把这两个基本图形向下平移1次,成为4个基本图形,向右作这四个基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成为上面的两行,然后把上面的两行向下作轴对称图形,就成为这个图案。 师:从上面几个图形来看,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美妙的图案。 2.运用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图。 出示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图形的课件。

师: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 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完全一样,是通过平移得到的。 师: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仔细观察后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学生讨论后回答:向右平移了6格。 然后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画完第一行后,教师提问:第二行的第一个图形应该怎样画?是由哪个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图形向下平移6格得到第二行的第一个图形。 师:你能画出第二行后面的图形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图形。 师:现在我们看到,把一幅图形连续平移几次后,方格纸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3.运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设计图案。 出示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两幅图形是怎样得到的?运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式? 学生观察后汇报: (1)第一幅图可以看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从中间竖直地画一条直线,先画出左边的图形,然后以直线为对称轴,画出右边的轴对称图形。 (2)第二幅图先找到第一个基本图形,再向右平移3次,就可以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 学生在回答中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或提示。 师:你能从一幅图形中找到图形的轴对称或平移现象吗?能根据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出一幅美妙的图案吗? 学生讨论。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美妙的图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是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得到的。如通过轴对称的原理可以剪出美丽的图案,地板砖上的图案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得到。 欣赏与设计 轴对称平移 创造出美妙的图案 A类 1.这是什么变换,有什么规律?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单元知识结构: 课时划分:共分8课时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探究新知.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 220÷4= 18×4= 25×4= 24×3= 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