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德育教育的目标与理念

德育教育的目标与理念

德育教育的目标与理念
德育教育的目标与理念

德育教育的目标与理念

--田建国教授报告简略纪要

8月2日,在党校礼堂听田建国教授作关于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报告,报告历时两个多小时,田建国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内涵深刻、富有哲理,对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听完报告,我感觉受益匪浅。

“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田建国教授先从西方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深刻影响入手,着重谈了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教育,环境与教育影响力之比大概在8:2。田教授认为,目前青少年教育主要面临有四大环境,德育教育必须要有四个目标。

全球化的四大环境主要在于美国的“美元”“五角大楼”“因特网”“好

莱坞”,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全球化环境。

一、经济全球化的环境,需要增强青少年民族自信心。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球化。全球化易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传统认同感。这需要青少年既懂得保持本民族价值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既有国际眼光、世界意识,又有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二、科技化的全球环境,需要培养青少年对人类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

科学技术既造福人类,也可能毁灭人类。国际科技组织强烈呼吁人们要有科技之外的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当今世界的最大危

险不是原子弹,而是人类的道德堕落,最大残疾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的残疾。高科技要由高素质的人来掌握,人的道德水平和人文修养如果不高,科技水平越高,危险越大。

三、市场化的社会环境,需要树立青少年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多元化经济发展导致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多元化,使青少年在道德评价、道德行为中出现了一系列困惑与迷茫。比如当今“当官的,想一步登天;治学的,想一天成名;经商的,想一夜发财”,就是价值取向的扭曲。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应当坚持超越市场经济价值的道德取向,市场经济所需的品质固然重要,但还应该在青少年心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否则,理想信念丧失,精神支柱倒了,道德自然更会沦丧。

四、数字化的生活环境,需要提高青少年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乃至话语系统。面对现实世界、理想世界、虚拟世界的碰撞和冲突,不少青少年无所适从,导致信息异化,陷入网络以至不能自拔。比如当今学生网瘾,使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道德方面都会变异。大学生退学者80%是由于患上了网瘾。面对信息多元化环境,引导青少年处理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既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求知的能力,又要学会筛选、判断、分析,学会控制。

认清当前的这些环境,我们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做得更好。

对于当前德育工作,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一、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看德育,没有可靠的接班人就会垮国。

当今青少年就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德育工作应重于智育。“现在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重智轻德。”无德无才不好,有才无德更糟糕;有德无才不行,只有有德有才最好。

二、从德育本质看德育,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

周总理逝世,联合国降半旗致哀,正是由于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季羡林为新入校大学生看包,这是因为他有健康饱满的人格。

我们应该时常帮助学生思考:“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人类应该怎样存在?”

比如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三、从国外重视道德来看德育。

世界大多跨国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多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有人总结人才应具备六大要素: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和经验,也把品行放在第一位。

中国留德学生很有才,但在德国找不到工作,因为有三次逃票纪录。

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中心,突出教育发展

人有三大需求:温饱需求、精神需求和被社会尊重的需求。教育就是帮助人实现自我需求。所以,教育要引导,影响,感染,解放,超越。

二、把教育与人的自由、价值、尊严、兴趣等结合起来

当前学生多有困难,思想困惑、心理困顿、学习困难、经济困窘等等,要区别对待。“只有幸福快乐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田

教授如是说。

三、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是教育的精神。”

肯尼迪墓碑上有句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四、要正确分析学生特点,实施针对性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最新特点是“高、大、快、强”,即开放程度高,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最突出的特点是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思想特点集中表现为,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他们个性之突出,信息之灵敏,求知欲之旺盛,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

根据以上特点,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就是信念教育。

在古巴,仍旧实行供给制,计划经济。古巴虽然是岛国,但老百姓没有鱼吃。所以,到了古巴让人感觉不开放不行。

在朝鲜,几乎赤贫,衣着单调,思想僵化,即便公务员的工资也仅有人民币60元左右。所以,到了朝鲜让人感觉不改革不行。

在俄罗斯,戈尔巴乔夫以后,叶利钦总统肆意改革,全国一片乱象。所以,到了俄罗斯让人感觉乱改革不行。

在印度,贫富差距极大,多数农民赤贫,儿女几乎上不起学。然而有富翁为其女儿办婚事,一下子花掉6000万美元。所以,到了印度让人感觉不搞社会主义不行。

因此,必须强化我们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就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

二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南方某大学一星期5名大学生自杀,让人震惊。其实,自杀的人固然有其自杀的理由,但他们大多缺乏爱,缺乏责任。试想,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在任何条件下,会自杀吗?

三要关注学生心理教育、心态健康。

“生命无须惊天动地,有成就行;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亚里士多德说:“播种是一种行为,收获是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心态,重视学生的情商(非智力因素)。美国1000多名百万富翁总结出成功共同的一些要素:诚实,勤奋,自我制约,善于协调等。

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爱迪生试验灯泡灯丝从不说失败了多少次,而是说我又发现了多少种不适宜做灯丝的材料。

五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团结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都会垮台。

六要培养学生把握机会的能力。

天赋是基,勤奋是力,机遇是缘。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说:“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机会就会悄然而至。

附:

田建国,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的宏观理论研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并有多本著作出版。

2007.8.3

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

中小学生思想教育

中小学生思想教育 一、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要教育学生懂得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祖国的荣辱兴衰,关系到个人的安危荣辱,要求学生理解到祖国独立强盛,才能有个人 的一切,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因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爱国 主义的核心。明确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就要树立民族的自豪感、自尊 心和自信心,懂得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的利益和 荣誉,尊重国家的标志,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是个人最大的光荣,也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发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 准备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家乡多作贡献,为国争光。 二、增强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要教育学生知道科学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科 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文明速度的持续提升,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和作用,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树 立为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志气。懂得科学是反对迷信 的思想武器,自觉地学习科学,宣传科学,用科学反对形形色色的迷 信活动,积极移风易俗。 三、增强遵纪守法教育 要教育学生理解纪律的规范性、约束性,并结合实际体会纪律存有的 必要性,准确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去掉对自由、纪律的一些误解。从思想上建立起遵守纪律的责任感,逐步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提升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懂得知法和护法的关系,克服法律 与我无关的思想、从小知道要依法办事,树立守法观点,增强法制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优良品质。自觉地按照相关法律规范要求自己,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自己健康成长。 四、增强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的教育

绿色大学教育理念

绿色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对高职绿色教育理念进行 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绿色教育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教育观,是“面向人人”的人本教育观,是“君子不器”的素质教育观。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教育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导航标,使高职学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 正文: 绿色大学是开展绿色教育,传播绿色思想与绿色文化、培养绿色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基本职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绿色教育的展开,正因为如此,绿色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内容。那么什么是绿色教育呢?“绿色教育是创建绿色大学的伴生产物,也是环境教育发展到现代阶段产生的新概念、新事物” [6],“绿色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及媒体教育等方式来宣传绿色文化的活动”[7],“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即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以上这些概念可见,绿色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教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人们对绿色教育概念的理解与表述各异,但他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其教育形式如何,这种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同时也是价值观、道德观、发展观的教育。 绿色教育是绿色大学建设的核心,那么,对于开展高等教育的大学来说,应该如何实施绿色教育?通常,人们认为绿色教育应该通过两种形式展开,一是课堂教学,另外是课外实践。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绿色教育形式,但对于应该制定怎样的课程体系、教授哪些课程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高校也有不同的实践方法。 绿色教育,就是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象数、理、化那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相关知识,使学生毕业后无论赴何种工作岗位,都能具备环境意识,具有基础的环境知识,象“绿色的种子”播撒在中国的大地,为改善中国的环境、继续可持续发展事业打下基础。在中国的多所大学高校、中小学都有了建设绿色校园的尝试。 绿色教育具有艺术性、综合性、前展性;绿色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绿色教育富有时代感、责任感,科学、高效;绿色教育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已综合育人为己任;绿色教育激励、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绿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服务于社会的人身目标,积极、乐观,责任明确,主动健康发展。 绿色教育的入口是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特殊伙伴关系;绿色教育的基础是保证教育的方向性、健康性、民族性;绿色教育的关键是突出时代特色,适应社会转型,培养适应社会的人;绿色教育的重点是传承文明、教书

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

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高等教育的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高等教育发展随之呈现出新的动向,进而影响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实施策略。 关键字:高等教育理念转变校园规划与建设发展趋势实施策略 一、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向 1、新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与高校校园的影响 如今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 的市场需求,而招生规模扩大同时也给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生活等基础设施带来压力,拓展校园空间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从培养人才质量的角度考虑,校园的规划与建设、特别是校园外部环境和校园空间的规划,在满足师生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更深层次的要求。校园空间规划需要以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营造适合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空间环境。 2、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与高校的社会化和开放办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高校逐步推行了办学体制的改革,在以下两个方面对校园规划与建设产生影响。 首先是学生与教职员工生活设施和文体设施的社会化与商 品化。同时,校园的文化与体育设施也逐步为城市共享。 其次是高校从封闭的象牙塔校园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

外向型校园的转变,大学的核心功能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和博雅教育转向一个智力、文化、经济复合体,高校已经逐渐成为多元开放的社会综合体。 3、高校教育方式的转变与校园环境育人的新职能 在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现代教育更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强调教育不应仅在教室课堂上完成,校园空间环境作为“泛教室”对人产生的熏陶作用也作为教育的延伸部分。同时高校更加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教育的人本化、多元化、职能化、终身化、社会化成为现代教育方式的发展方向。 4、高校的专业办学特色与学科体系建设 找准学校的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业办学在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中,可以体现在空间格局、功能布局、景观环境、公共空间、建筑风格等方面。例如,以医学为专业办学特色的昆明医学院,在空间格局上借鉴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抓住中医药科学和校园规划理念之间共同的文化根源;在功能分区上则引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细胞学说”,将细胞的基本结构拓扑到校园 的规划布局中;而在校园公共空间规划又引入体现中医药文化发展成就的名医、名著以及体现地域性特征的地产名药,在校园内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轴线与主体空间节点,将医药文化内涵有机的融入校园的空间场所;在校园的建筑单体设计中加入了传统地域文化与医学特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发展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发展 学号:20120491 专业:高等教育 姓名:王莎莎 摘要:大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领导人,是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带头人。校长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释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大学校长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治理学校,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长;教育理念;大学发展 一、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 埃里克·阿什比曾经说过,“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1]。的确,人们在提起世界上每一所一流大学的时候,都会想到很多闪亮的名字,比如芝加哥大学之赫钦斯, 哈佛大学之科南特, 柏林大学之费希特,北京大学之蔡元培,清华大学之梅贻琦等等。一所成功的大学,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更应该拥有独到的教育理念,来指引其治校。这些坚持大学理想的校长们的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理念简单地讲就是关于教育的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体现和追求,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范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的特征。[2]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形成与其所处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背景、学术背景、实践背景不同,他们的教育理念就会有差异,无不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早期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性质单一的教学机构。它是教师与学生的行会组织,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地方。大学理念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发展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上。中世纪后期,大学成了一个保守落后的机构,这一时期的大学根本无理念可言。所以在16~18世纪,大学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们称为大学发展的冰河期。现代大学理念的真正形成是在19世纪上半叶。1810年,洪堡、费希特创办柏林大学并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大学理念。他们认为:国家决不应该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却应相信大学若能完成它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开创更广阔的事业基地。[3]众所周知,在西方高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柏林大学的创立,正是洪堡、费希特(柏林大学首任校长)等人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产物。他们提倡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大学只是传授知识的理念,树立了传授知识与创造知识相统一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1873年,都柏林大学校长纽曼将他在大学所作的七次演讲材料汇编成大学的理念一书正式出版。纽曼的大学理念反映了英国大学传统的精髓。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任务是提供博雅教育和从事智力训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训练良好的社会成员,提升社会格调。1876年,美国人约翰?霍普金斯以德国模式为基础,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在就职演说中阐明,大学的目标是最自由地促进一切有用知识的发展,鼓励研究,促进青年人的成长,促进那些依靠其能力而献身科学进步的人成长。吉尔曼将研究机制引进教学过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探求知识,发现真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把训练师生的科研能力与净化师生的道德作为大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洪堡、费希特的大学理念。20世纪初,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背景下,美国大学校长们改变了德国大学校长们重学轻术的倾向,他们把教学和科研活动延伸到课堂和校园之外的社会生活过程之中,建立了供师生观察实验和科研之用的各种基地,鼓励师生把掌握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实际,从而使大学的教育理念更加先进和完备。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万?亥斯提出了威斯康星思想,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的理念。他认为,大学还有两大使命,即帮助政府在全州各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目标(14级教育班内容与总目标: 一.安全警钟心中常鸣 1. 说出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 2. 说出区分校园常见的骗局的方法。 3. 说出防盗的基本做法。 二、生活适应教育 1. 找到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 2. 顺利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 3. 正确使用手机交费机和自动存、取款机。 4. 顺利坐公交车到达中心城区及车站。 5. 说出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方法和处理同学间矛盾的方法。 三、个人成长教育 1. 会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 说出参加学生社团的利与弊及应对方式。 3. 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及娱乐的时间。 4. 说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专业教育 1. 说出自己专业的特点、它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以及它的就业前景及师资力量。

2. 说出转专业的一般原因、利弊、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 3. 说出辅修双学位的原因、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 五、爱校教育 1. 说出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品牌活动、杰出校友。 2. 说出学校学生手册上的基本内容。 六、心理健康教育 1. 正确应对常见的心理困惑。 2. 说出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援助途径。 3.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 说出性健康的基本常识。 具体目标: 安全教育 一、说出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 目的分类:态度技能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火灾的威害及常见的原因。 2. 说出宿舍常用的违规电器。 3. 说出平时宿舍防火的基本做法。 4. 说出火灾现场逃生的基本做法。 二、说出区分校园常见的骗局的方法。

目的分类: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校园内常见的骗局类型。 2. 说出应对各类骗局的方式。 3. 说出被骗后的应对方式。 三、说出防盗的基本做法。 目的分类:态度技能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校园盗窃案高发的原园。 2. 说出平时要注意的事项。 适应教育 一、找到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 目的分类:智慧技能心智运动技能 1. 说出校园内重要建筑的名称及它们所处的大致位置。 2. 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独立找到这些位置。 二、顺利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 目的分类:心智运动技能 1. 说出图书馆的书目分布情况。 2. 说出在图书馆查找图书的基本方法。 3. 说出关于图书馆书目借还的基本规定。 4. 独立地借出自己需要的书籍。

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经历知、情、意、行活动后,自觉地将良好思想转化为社会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与思想地碰撞中,使学生获得情操的陶冶,精神的丰富,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发展,信仰的确立。 标签: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青少年的思想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品质。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等负面因素,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一项针对青少年“你认为成功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的问卷调查中,有45%的学生选择了“有钱或有权的父母”,而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人生观失衡现象,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二,缺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父母们对子女的物质条件的满足,使得许多青少年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养尊处优的不良生活习惯。在一份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状况的调查中,仅有11.6% 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63.2% 的孩子从没有洗过或很少洗衣服,孩子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有11分钟。 第三,缺乏团结合作意识﹑互帮互助的品质,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很多青少年缺乏集体意识,对学校组织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等活动,都采取无所谓,或漠不关心的态度。很多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班级卫生值日都采取逃避或糊弄过去的态度。 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认为: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从实际意义上说,“行”比知﹑情﹑意更为重要,学生只有不断地将自己的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这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确立新的工作方针,采取新的教育策略。为此,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一:红色旅游。红色旅游以革命战争年代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以“缅怀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为目的。它能够将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能够实现他教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教育理念和目标计划

教育理念和目标计划 研究科的目标 信息科学研究科的教育理念为∶向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作出贡献,促进以知识为根基的社会的发展。通过继承与创造信息科学的理论,以培养学识广泛高深、兼有国际性的技术人员,同时以培养创造力丰富、能够独立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为目标。 教育目标 信息科学研究科的突出特点是针对下一代信息系统、信息媒体、计算机科学、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生命信息等,从信息科学的基础到应用,广泛地进行教育与研究。教育课程以尖端学术研究为基础,并且为了让学生广泛掌握有高度的知识与研究能力,按照各个专业的目标配置了主专修科目。与此同时,作为副专修科目设置了也能学习其他专业的专业领域的双峰型教育课程。 硕士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及基础性研究能力,能够从多方面支持即将到来的以知识为根基的社会、拥有能够活跃在国际舞台的知识修养的技术人员。博士课程的教育目标为要求学生完成另一个副专修科目的学习,使他们可以扩大视野。而且,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化到最尖端的学识,让学生可以掌握独立开展创造性研究活动的能力,成为一名能够进行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 学校录取方针 不论是从校内还是从校外,我们选拔所有以信息科学为学习专业、有强烈意愿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本科学生,以及虽然已从本科毕业但希望一边活跃在社会,一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另外,从面向世界敞开本研究科大门的观点出发,本研究科积极地接纳外国留学生。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和外国留学生进行特别招生,每年招生两次。入学时间分别为4月和10月。 信息科学研究科硕士课程的入学考试,包括关于语言以及专业知识的考试。专业的考试将针对各专业的专业领域的基础科目,以及对专业的熟练程度进行笔试。但是,根据广开校门的方针,学校尽可能让考生比较自由地选择专业科目来应试。 信息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的入学考试包括有关语言和专业能力的笔试,以及重视判断考生研究能力的口试。

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润物细无声 学生管理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制度管理,一条是说服教育。制度可以是校纪也可以是班规,是硬性的,带有约束性,同时也是对违纪违规学生的处罚依据。思想教育是柔性的,不带有强制性。如果把制度管理比作暴风骤雨,思想教育就是和风细雨。有的土地干涸严重,需要一阵暴风骤雨,而有的土地则需要绵绵细雨的滋润。暴风骤雨能解一时之渴,和风细雨能应长久之需。 在解放海南岛的时候,国民党把沿海的渔船都收缴了,只剩下老百姓家中藏起来的渔船。但广州老百姓长期生活在国统区,对共产党没有好印象,解放军到各户去征船,老百姓闭门不开,三四天没有征到一条船。韩先楚军长让所有的排级以上的干部都去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结果三天就征集了几百条船,可见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给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避免空洞说教。 这个学期我采用了多种教育形式来给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主题讲座。开学初我做了《珍爱高中,拼搏三载》的励志讲座;2、用影视剧、歌曲等文艺作品感染学生。我教学生唱励志歌曲,并观看电视记录片《高三》,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3、用文学作品熏陶学生。九月十月份,我用了两个月的语文课前5分钟,引导学生共同阅读《羊皮卷》,学生谈感受、体会,从中受益匪浅。上周召开了《在学习竞争中学习“狼”的精神,——为期末复习加油》的主题班会,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狼图腾》中狼群攻击军马和黄羊的两个精彩部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挖掘其中蕴含的狼的精神,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教育。4、学生自我教育。我们一直在开展“说说我们的同学某某”活动,每天由一个同学对某一同学在学习、生活、品德方面的优点进行介绍,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二、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使教育落到实处。 集体教育是为了让所有学生”知“,比如如何上好自习课,先要通过集体宣讲,让学生明白安静自习的意义,高效自习的方法,之后便通过明察暗访,找到依然不能正确上自习的典型学生,单独做工作,直到他改变。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对社会来说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使得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异常突出。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简单分析,提出了对当今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一些思考。以期使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能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2-0056-02【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uman right socie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especially 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but also makes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the economy was extremely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made for today’s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talent some thoughts. With a view to making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trained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but also be able to adapt more easily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Knowledge economy Human Education 一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对于社会上生存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必备品,我们看到知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感到知识爆炸的混乱,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来给从业人员充电,同时也需要各种专业创新性人才,迅速更新的知识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然而剧烈的竞争又要求我们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1.知识经济的定义 知识经济一词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十年了,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四个字,但是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却还未达成共识,或者只是存在一些只言片语,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所采用的定义是牛先锋博士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并由此展开论述。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以知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以知识产业作为社会主导产业的一种技术社会形态。知识经济属于生产力范畴,它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它的核心要素,对人才的要求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则是很重要的两项因素。 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由知识经济的定义,我们不难分析出知识经济是一种技术社会形态,其特征为:第一,知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二,创新知识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第三,知识产业是社会主导产业。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②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生产力关键要素——知识,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应该有新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摘要]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它是对自由教育的超越与发展,是与专才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实施通识教育,要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外隐性通识教育资源的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通识教育自由教育大学生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它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 一、通识教育理念的确立 1.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教育“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与交融。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次。二是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宽。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交融。三是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只有从教育理念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通识教育,才能把握其精神内涵,避免将通识教育简单化、肤浅化地理解为开设几门课程、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一种反正。专业教育是知识分化与社会生产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然而专业教育并不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全部。一个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具有理性、情感、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是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取其精华,整理而成,原名为The Zen Of Education,译为大学教育之禅。 大学的声望和录取率对学生今后的收入产生一定独立的影响,但收入差距大多出现在大学内部,也就是说,出现在某一所大学毕业生内部。这中内在的差距取决于才能,资源,成绩和专业等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努力程度至关重要。真正驱动成功,造成收入差距的因素是职业。 与其说大学教育交给你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使你受益终生的一般技能。其实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用到的微乎其微,更有甚很多人今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无任何联系,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在毕业五至十年后几乎被遗忘殆尽,真正成功的关键不是所学知识的多少。 然而无论用于读研究生、工作还是娱乐----------批判性的阅读能力----使你对工作中复杂的行动方案进行清晰的阐述;必要的写作能力----使你清楚地向同僚阐明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能力-----使你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你轻松应对工作和娱乐中的不断变化。 对于上述说法,他不确定这到底是归功于大学教育还是个人成熟和成长的必然表现。毕竟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个人条件都是比较优秀的。“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

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无法被预测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我所说的教育没有目的,是指我们不应该希冀现在接受教育会在日后得到回报,无论这种回报是进一步深造还是其他的什麽。同时,我们接受教育也不应该是为了利用教育得到其本身之外的东西。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事实上,大学毕业后五年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所学知识忘光。如果是为了实用,你没有必要到大学来接受教育,学习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选择某专业并为之沉迷,你在别处学不到的,你在这里照样学不到。所以,忘掉你们曾经信奉的大学教育实用性的说法把,接受教育的原因其实就是,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好。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去挖掘我们所研究的各种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反复玩味并不断挑战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你们可以凭借这里无与伦比的资源系统,来找寻开悟之光,以照亮你们内心教育的光芒。与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相比,受过教育的人人生阅历会更丰富,当然,这并不是说

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处理好二个关系,落实好三种手段

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处理好二个关系,落实好三种手段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生。学生入学后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级,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措施,要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处理好“二个”关系,落实好三种手段,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1.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把思想教育工作夸大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又不可忽视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方式方法多样性。 2.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 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抓两头促中间”。对于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如团员、要求入团的积极分子和班委干部来讲,要使先进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强化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和人格教育,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中下层次学生。对后进生强化纪律、行为规范、学习目的和为人处事、学会学习、生活、发展的教育,通过教育改正缺点。抓先进树正气,促校风学风,班风,抓广泛性和后进生教育,促全面发展,推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落实好“三种”手段 1.以科学理论进行说服的手段 科学理论的说服力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本质特性。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功能是以理服人。因此,运用好理论宣传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正确的答疑、解惑、说理,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联系实际的良好品质。 2.以校纪校规进行约束的手段 严格运用学校规章制度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手段教育学生,是农村初级中学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学校的日常工作、学生生活能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校纪校规表现为一定的学生行为规范,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只要沿着制度化、纪律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教育轨道运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实现理想宽松的校园教育环境。 3.以文化生活进行感染的手段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的感染力,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群众性社会的基

教师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理念 让每个孩子快乐和幸福是我最真挚的追求。 师以德为本,心以爱为源;以真理教书,用真情育人。 课堂的教学艺术就是在讲授和探究两方面找到适度的结合点。 懂得欣赏,石头也会放光彩;不会赏识,金子也会被埋没。 微笑是冰释师生隔阂的催化剂;真诚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每一天于你,是蓬勃朝气和灿烂阳光。 爱心和耐心,不断地支持着自己去关心和善待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只要尽自己的努力,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便无怨无悔。 做一个热爱学生且让学生热爱的老师。 得到学生内心的尊敬和思念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 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学生的快乐是教师的初衷,学生的成功是教师的最大快乐! 金子般的童年,需要金子般的爱心。 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信心,展示学生的才华,着眼学生的未来。 以爱,以诚栽培生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 埋在地上的树根并不要求地上的果实给予任何回报。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的。

如春风温暖每个学生,如细雨滋润学生心田。 我愿做校园内的一棵根深叶茂、呵护小草的常青树。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 我们要努力深耕、勤耘,付出爱心、耐心与信心,让花朵开得更灿烂而美丽。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 勤于好学的人才能乐于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自信,让每个学生都成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手中捧的是一块块未经雕刻的璞玉,让我们小心开好第一凿。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教师的最大责任就是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梦想。 关爱的阳光不只普照鲜花,温馨的雨露也要撒遍小草。 学生可爱的微笑,求知的眼神,时刻只燃我对基础教育的领悟。 在孩子的心田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则可以收获命运。 让学生的成长点缀我生命的精彩。 让每一位受批评的孩子笑着离开你,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一切关于灵魂的事业都拒绝功利,艺术如此,教育也如此。 我的孩子,我的宝贝! 教育无它,惟爱与榜样而已。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触动到心灵深处。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

大学育人理念的演变与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育人理念的演变与文化素质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社会地位越来越突出,大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反思和修正。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强化文化素质教育,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关键词:理念;育人;文化素质教育 一、西方大学育人理念的演化 西方大学开始于欧洲中世纪。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以发展,从而萌芽了大学教育。中世纪的教育始于基督教的寺院,主要传授初步的读写算,以维持社会极低水平的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中世纪的大学在僧院和大主教学校不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中诞生。起初分文、法、医、神四科,以宗教和世俗教育为主,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一种自治的学术团体。虽然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但它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奠定了大学自治的传统,为文艺复兴储备了精神力量。随着欧美各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大学育人观发生了革命化的变革: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推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当时的大学正如19世纪中叶生滓学者纽曼指出的,大学是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育绅士的地方。 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德国大学肩负起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功能,从事“创造性的学问”成为教师的职责之一。当时德国学者耶士培(Karl Japers)概括性描述:真正的大学必须具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学术性之教学,二是科学与学术性的研究,三是创造性之文化生活。美国大学既继承了德国大学重研究之传统,又继承了英国大学重教学之传统。二战后,超出了德、英的模式,追赶时代,与市场结合,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从而建立起世界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主流模式: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吸收英国大学教育淡化专业、强调基础的经验,开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广博知识和应变能力,改变过去专门化教育体制,重视培养通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0世纪中后期,欧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开始出现巨型大学和多种年龄段、不同就读形式的学生。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育人观的变化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时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 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2、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强大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_别敦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AGA08034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08QG01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9)。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与启示 别敦荣 张 征 【摘 要】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必然规律与应然理想的完美结合,对教育现实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具有共同的思想内核,呈现出许多共同特点,比如,教育理念是大学历史发展的积淀;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理念契合大学的发展定位,等等。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卓越的思想根基,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 教育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 特点 启示【收稿日期】 2010年8月 【作者简介】 别敦荣,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征,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1]一文全面梳理和总结了部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看,毫无疑问,教育理念是引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准则,是教育的必然规律与应然理想的完美结合,对教育现实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总结和归纳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卓越的思想根基,而且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特点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不仅是这些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共同经验,也是高等教育活动基本规律的反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思想结晶。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一流大学既有共同的思想内核,又有匠心独运的个性化创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第一,教育理念是世界一流大学历史发展的积淀。 大学是文化集成的产物,任何存在的大学都是一种文化的外显和历史传统的再现,历史悠久的大学如此,历史短暂的大学也是如此。在大学的精神信念中,历史文化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就世界一流大学而言,它们更多地承载了大学精 神文化的历史积淀。在人才培养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侧重于培养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精英,麻省理工学院重视培养工程技术英才,尽管它们在培养目标上旨趣各异,但培养社会英才却是其共同的追求,而且这一追求与大学恒久的历史使命是不可分割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脱胎于古典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延续了其一以贯之的历史命脉;而麻省理工学院在赠地运动中兴起,最初的定位是为工业生产培养技术人才,尽管这一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塑造了其崇尚实用的品格,但在其走向一流的征程中,又不断注入追求卓越、造就英才、服务社会的大学历史文化元素。历史与文化虽然无形,但却无声地孕育出了世界一流大学。 创新教育理念,既要准确把握时代需要,又要尊重大学的历史与文化,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理念创新不能拍脑袋,不能指望灵光一闪,它需要扎根于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文化积淀中寻找值得继承的传统,这样凝练出的教育理念才有生命力。教育理念可以继承和借鉴,但不可简单移植。看见别人有什么先进教育理念,一味照搬的“拿来主义”做法不仅难以推行,而且也不会产生多大效果,相反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影响大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必要借鉴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