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

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 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7.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

B.宜昌

C.济南

D.合肥

6~7.解析第6题,据图分析,甲图降水量稀少(注意纵轴数值),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很少,10月~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很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根据蒸发量及降水量,可知丙、丁分别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A正确。第7题,图中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中长沙、宜昌、合肥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济南为温带季风气候。答案 6.A 7.C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8~10题。

8.与自然带A形成无关的是()

A.受暖流影响

B.受赤道低压控制

C.受地形抬升影响

D.受东南信风影响

9.自然带A→B→C的更替表现为()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0.与图中降水特征相同的点是()

A.B点

B.C点

C.D点

D.F点

8~10.解析第8题,A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此处纬度较高,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如洋流、坡向等,与受赤道低压控制无关。第9题,A→B→C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再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第10题,图中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集中,且集中于南半球冬季,四点中的F点为地中海气候,最符合题意。

答案 8.B 9.A 10.D

如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垂直带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北方半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11~12.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出,该山东坡、南坡的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山体相对高度大,因而带谱比西坡、北坡复杂,故选项①正确;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干燥,故选项②错误;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北坡是阴坡,气温低,故选项③正确;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因为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故选项④错误。第12题,该山体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说明位于南方湿润地区,但是在常绿阔叶林带以下还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山体位于干热河谷一侧,故D项正确。

答案 11.B 12.D

读53°N某地附近相关等值线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P地地势高于Q地

B.P地气温低于Q地

C.P、Q两地海拔相同,气温相同

D.Q地具有较明显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14.造成P、Q两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

B.坡向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13~14.解析由等值线图可以看出P地与Q地海拔高度相同,但P地气温低于Q地,降水多于Q地。两地降水差异主要是由于该地(53°N)地处西风带,岛屿西侧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 13.B 14.B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16.图中四座山地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7.甲山脉以北的河流与甲山脉以南的河流相比,不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小

B.雨水补给为主

C.有结冰期

D.汛期出现在夏季

15~17.解析第15题,常绿阔叶林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图中只有秦岭有该自然带的分布,但是秦岭没有荒漠带和冰雪带的分布。这就要求从熟知的山地入手,分析对比后再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第16题,山地纬度越低,海拔

越高,自然带谱越丰富。第17题,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应熟记其地理意义。其中之一是1月0℃等温线,山地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故C项正确。A项,秦岭以北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B、D两项,秦岭南北两侧的河流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均有夏汛。

答案 15. B 16. A 17.C

2018年10月25日21:42图中A岛西部(3.5°S,100°E)发生里氏7.3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结合下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图中巴厘岛的气候叙述错误的是()

A.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气温年较差小

D.5~9月较为凉爽

19.我国的一批救灾物资从广州出发到地震灾区,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沿途看到大面积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A岛上河流众多,航运价值大

C.A岛上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D.A岛东北部的海峡风大浪高

18~19.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和岛屿的形状可以判断出A岛为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附近岛屿大多数为热带雨林气候。第18题,巴厘岛位于南半球,5~9月太阳直射北半球,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此时巴厘岛虽为热带雨林气候,但较为凉爽。A项为热带草原或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故A 项错误。第19题,由我国广州到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一共有3种气候,即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而A项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故A项错误。A岛上虽河流众多,但大多短小流急,航运价值低。A岛东北部的马六甲海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为赤道无风带。A岛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有机质分解快,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答案 18.A 19.C

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21.乙地气候的成因主要()

A.受季风环流影响

B.受地势影响

C.受纬度影响

D.受西风带影响

20~21.解析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可知甲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乙为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0题,德干高原位于北半球,是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位于北半球,是温带季风气候;伊朗高原位于北半球,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第21题,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常年受西风

带控制。

答案 20.B 21.D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如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完成22~24题。

22.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3.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24.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

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22~24.解析第22题,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以判断表示气温的曲线是②;再根据降水的分布具有赤道最多,温带地区较多,副热带地区较少的特点,可以判断表示降水的曲线是③。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第23

题,根据上题的判断①是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年平均雪线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分别向两侧的高纬

度和低纬度递减,所以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的说法是错误的;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但雪线高度并不最高;南半球低纬度地区雪线高度最低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在副热带地区最高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该题的答案是B。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

一致;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并不是一致的;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也不是一致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

答案 22.A 23.B 24.A

25.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甲地气候的形成主要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由图判断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地降水也多于乙地。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但乙地最高气温只有16℃左右,夏季的平均气温也都较低,应位于高原山区。甲地最冷气温约为8℃,年降水较丰富,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成

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分析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

(2)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请分析形成的原因。

(3)图中Q河水能丰富,分析其原因。

解析解答此题的前提是定位图中的地理位置。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可确定图中区域为南美洲。然后根据等温线、等高线分布情况,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差异的原因。

答案 (1) 受寒流和山地的影响,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2) P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Q地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由高原流入平原,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27.读下面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出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分布,即可作答。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热量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4)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调节功能下降;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等。

28.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埃及的亚历山大、伊拉克的巴格达、我国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异。

(1)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气温曲

线与降

水量柱

状图

城市名称

气温曲

线与降

水量柱

状图

城市名称

(2)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文资料得知,四个城市皆在30°N附近,应在亚热带。影响气候的两个要素为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应该“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拉萨地势高为高山气候,各月气温皆低于另外三个城市,其他三个城市气温差别不大,确定气候类型着重点在降水上。亚历山大是“冬雨型”,应为地中海气候;巴格达为“少雨型”,应为热带沙漠气候;上海为“夏雨型”,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上海的降水最多,为夏雨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拉萨的降水较少,为夏雨型,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巴格达的降水最少,为少雨

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很难形成降水。亚历山大的降水较多,为冬雨型,地中海沿岸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于夏季。

答案 (1)

城市名称上海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

(2)降水差异状况:从四个城市的降水量看,上海最多,亚历山大和拉萨次之,巴格达最少。在降水季节分配上,上海和拉萨降水集中在夏季,亚历山大降水集中在冬季,巴格达则终年干燥少雨。

降水差异原因:

上海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亚历山大位于地中海沿岸,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集中,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干燥少雨。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居于内陆,全年降水较少。但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通过垭口、谷地带来一定的水汽。

巴格达位于西亚,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且难以得到海洋水汽的调节,因此终年炎热干燥。

29.下面为美国西部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分) (1)据图判断旧金山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气候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杉矶与旧金山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解析根据气温及降水分布图可判断旧金山和洛杉矶均为地中海气候,但是由于旧金山纬度偏北,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故降水较丰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季农作物生长旺季时,水源不足。

答案 (1)地中海气候。水源不足。

(2)洛杉矶年降水量小于旧金山。原因:旧金山纬度高,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雨季长,降水较丰富。洛杉矶相反。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为大家提供这些,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胜利一中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35题,每题2分,共7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右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统计图”。据图回答1 —2题。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 () A. 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乙 D.乙和丙 2 ?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亚洲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 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5 —6题。 5.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B.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6.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 高一地理第1页共8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太阳上的黑子和耀斑增多会直接扰乱() A.人们的日常生活B.电离层C.无线电长波通讯D.臭氧层 2.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日、月引潮力 D.海水的密度差异 3.如图所示,A、B、C、D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DA段4.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即将移动的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5.当地球公转经过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我国长江水量达一年最高值 6.当地球位于A时,地球上两地甲(36゜N,128゜E)和乙(36゜S,128゜W)相比()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昼长不相等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7.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44分,该地的经度是:() A.114°EB.120°EC.126°ED.109°E 8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是()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上9.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陆地海洋 陆地 海洋 A B C D

读右边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受热,近地面形成高压 B.乙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 C.甲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 D.乙地冷却, 高空形成低压 11.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若甲、乙两地分别代表城市和郊区,则( ) A .甲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形成“热岛” B .乙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 C .甲代表郊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D .乙代表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12.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①与等压线垂直),完成 13--14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② ③ 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一、宇宙环境: 案例1.读太阳系图: 1.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2.A、B、C、D中,和地球相邻的是B、C。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共面、近圆的特点,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同时给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还有……P.8。 注意:要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重点区分条件有外部和内部条件两种。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由于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周围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由于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有液态水存在。 案例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它们都有11年的周期。太阳活动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电离层,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地球中高纬地区出现极光;和地球上一些自然灾害有关系。 注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

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如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等)。 案例3.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 (1)数码①和②中,表示黄道平面的是②。 (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26′。 (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4)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G点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等长。 案例4.读地球光照图,回答: (1)A、B两点此时是日出还是日落:日落,A点昼长4小时,这一天B点正午太阳高度是90°。A、B中,线速度A小于B,角速度A等于B。 (2)此时,北京时间是12月23日0时。 (3)图中从A到B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白昼变长、黑夜变短。此时,苏州是冬季。 注意: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地球自转有两个周期:自转360°的正真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人类起居作息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案例5.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在地表移动的轨迹图:从A 到B、C、D。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Summary of geography midterm examination for senior one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本次期中考试对于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触动。因为在试题以考察非常基础的识记性知识点的情况下,所教四个普通班竟然以15份的巨大差距落后于重点班。这绝对是我始料未及的!而对于考试各个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详述如下: 一、试卷分析 难度:限于出卷经验不足,所以不敢出难题、“怪题”、巧题。我从百余页试题库中,精减出这一套试题,甚至可以说我在出题时都有徇私——哪些题目我觉得自己的学生作不出来的我就坚决不选!这样编订出来的试题,可以说再也没有办法简单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要受到批评的!全套试卷真正有难度的只有一个题目,而且是作为一个单选题出现的。所以总体而言,本

套试题识记性较强,理解性题量不足,即难度偏低! 只是考察覆盖面:部分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东西,其实仍然没有纳入试题,包括春秋分日的考查;而有些部分则略显繁冗。总体上说,覆盖面较广,比例页比较协调合理。 二、学情简略概括 所教3、4、5、6四个普通班,基本由我从开学带上来。其中3班曾经由李光荣老师带过2个星期,一个月后才正式更换。而1、2两个重点班,均经历过三个老师的变换,现由王明友老师任教。 总体而言,6个班如校基础相差不大,重点班稍好。但是学习态度差异相当大,1、2班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融洽和谐。而四个普通班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甚至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于学习非常不在意。 三、考试成绩分析(等待更新…….) 四、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课堂上仍然存在讲多练少的情况。据部分同学反映,课堂上听的懂,但是课后做题不会。学生所用练习册《第二教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与测试卷(含答案)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与测试卷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知识清单一 宇宙 1.宇宙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 (1)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光 (2)辨识: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主要天体类型和特征 3.天体系统 (1)含义: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划分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等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远远大于银河系,但它与银河系同级别 ①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月球绕地球公转。 ②太阳系:太阳、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太阳系。 ③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 直径约10万光年,至少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④河外星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⑤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可观测宇宙,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4.人类认识的宇宙 目前天文望远镜的探测距离约为137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观察到的宇宙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知识清单二 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物理性质相近: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运动特征相似?????近圆性:公转轨道均近似圆形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地球本身的条件“适中” 素养凝练 “三看法”判断天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重点、考点--新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重点、考点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

高一上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9 高一上地理期末试题(含答案)期末考试就快来了,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只要做好充分准备,注意复习方法,考出理想的成绩并不难。本文2019 高一上地理期末试题,来看看吧。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下表中所列的是12 月22 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 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时间5 小时30 分9 小时09 分12 小时13 小时56 分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3—6 题。 3.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4. 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向北移动 B. 北半球,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向北移动 D. 南半球,向南移动 5. 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 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 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 北极点附近极昼的

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6. 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两地A(36° N, 128° E)和 B(36° S, 128° E)相比: A. 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B. 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 日期相同,季节不同 D.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朝鲜于4月5日北京时间10 时20分,发射了“光明星2 号” 试验通信卫星,回答7?8题。 7. 当朝鲜发射卫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美国华盛顿( 西五区) 居民晚饭后在电视前关注朝鲜卫星发射状况 B.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上海 C. 广州当天白昼长于卫星发射点 D.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达到 最快 8. 卫星发射点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海洋性和大陆性的过渡地带的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2019 年3 月29 日,新西兰和斐济当地时间晚上8 时率先开始“熄灯,让地球睡一小时”活动。随后世界上38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城市按照时区依次熄灭灯光,参与这一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活动。据此回答9?10题。 9. 新西兰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1阶段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3.下列各图正确表示12月22日日照情况的是() 4.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5.当北京(东八区)时间为6月10日11点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A.6月9日22点B.6月10日24点C.6月9日10点D.6月10日0点6.下列四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每年由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 A.向南移动B.先向南移后向北移C.向北移动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8.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赤道以北B.赤道附近C.南北回归线之间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9.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四点时,公转速度由慢到快排序正确的是()A.甲丙丁乙 B.丁乙甲丙C.甲乙丙丁D.丙丁乙甲 10.正确表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是() A.春分到夏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由北向南移动 B.春分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由南向北移动

C.夏至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由北向南移动 D.冬至到夏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由南向北移动 11.右边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①甲岸②乙岸③丙岸④丁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A.4个B.3个C.2个D.1个 13.二分日,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A.4个B.3个C.2个D.1个 14.“十雾九晴”,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气温更低, 这与右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16.读“热力环流等压线剖面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有() 17.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的是() A.冷锋过境时的天气B.冷锋过境后的天气C.暖锋过境时的天气D.暖锋过境后的天气18.下列四幅气旋、反气旋图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①②③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一】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人口数(生存) 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16亿 合理人口容量,定义:养好的人口数(发展)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篇二】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近现代特点三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P8 【篇三】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篇一】第Ⅰ卷(选择题,60分) 本卷共4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2010~2017年福建省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时期该省人口总数()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2013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A.产业转移和升级B.收入的提高C.人口政策D.环境质量变好 3.该省的人口增长不会导致() A.公共空间严重不足 B.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C.交通拥挤加剧 D.城市功能分区合并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4~5题。 4.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 B.乙省 C.丙 D.丁省 5.能提高四省环境人口容量的最有效途径是() A.扩大耕地B.提高科技C.人口迁移D.改善交通 图2为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6~8题。 6.据图,有关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正确的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7.我国人口总数达到峰的时间大约在() A.2015年B.2020年C.2028年D.2035年 8.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A.2010~2015年B.2015~2020年C.2025~2030年D.2030~2035年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3示意近十七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七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C.劳动力需求数量逐年增加D.人口机械增长率逐年增加 10.人口迁移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劳动力、人才外流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各国城市化的特点不同。据图4,回答11~12题。 1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发展的特点是() A.城市职能单一化 B.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C.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D.积极在新区建设新城市 图5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3~14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考试题

连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地理科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2 X 33=66分) 1.在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一级是: 56.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 描 述最吻合的地点是() A .北京(40°N ) B . 上海(30°N ) C .新加坡(1°N ) D .莫斯 科(55°N ) 7、下列四幅图中(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小圆圈表示极圈) , 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 .①、②、③、名称对应正确的一组 是 水星、海王星、 海王星、火星、 海王星、水星、 火星、海王星、 A . B . C . D . 火星、 水星、 火星、 水星、 3.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总量在全国最高, 其主要原因是 A .人烟稀少 B .纬度最低 C .空 土星 稀薄 D .距海洋远 4. 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 .黑子和耀斑 B .耀斑和日珥 ( C . 黑子和日珥 丈阳系 ) 天王星 地球 D .耀斑和 黑子 5.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②④ 8. 2010年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 A. 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 .—直向北移 C .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 . 直向南移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0?11题。 12.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一刻D 点将进入白昼 B. C 在夜半球 C . AB 是晨线 D . D 、 E 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13. 此时,地方时为6 : 00的经线是( ) A. 150°E B . 150°W C . 20°W ) 15. 关于时区或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球共划分12个时区,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 B. 西5区比西4区早1小时 C. “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我国把“北京时间”作为世界标准时间 16. 不属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地球自身条件的是( ) A. 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B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有液态水存在 D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17. 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了地面上 9.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 ( )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 A . 同 C . 于上海 10. 读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上海 “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11. 下面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地方时 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 A 、 B 、 C 分别为( ) 14.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地方时差③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④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 C .②③④ ⑤产生了昼夜现象 D .③④⑤ D . 60° 光 太

完整word版,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和第Ⅱ卷的 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最后只要交答题卡即可。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依据太阳和太阳活动有关知识,分析回答2~5题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 地球 D.火星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黑子、耀斑 B. 黑子、磁暴 C. 黑子、极光 D. 耀斑、极光 4.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A、70年 B、13 年 C、11年 D、1 年 5.下列现象中,可能是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沙尘暴频繁 C.有线广播声音清晰,短波收音机声音不清楚 D.某地连降暴雨,导致洪涝灾害 6.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7.下图是北半球我国某城市在春分、夏至和冬至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A、①夏至日②春分日③冬至日 B、①春分日②冬至日③夏至日 C、①冬至日②春分日③夏至日 D、①冬至日②夏至日③春分日 8.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长春C.南昌D.广州 9.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地壳 10.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首都太子港19°N,72°W)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16时53分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海地损失严重。50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80分)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贝努小行星被科学家认为是来自太阳系形成最早的“时间胶囊”,因为它含有水冰及有机质。美国太空总署发射探测器OSIRIS-Rex,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前往贝努“挖石头”并带回地球,希望发现与生命起源有关的线索。下图为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读下图,完成2~3题。 2.贝努小行星位于 A. b、c轨道之间 B. c、d轨道之间 C. d、e轨道之间 D. e、f轨道之间 3.几年后,前往贝努的探测器OSIRIS-Rex会脱离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017年10月4目,一火流星从夜空别过,并发出烈的亮光,科考人英认为是流星体在空中发生空爆。流星体降落引来各路专业的、业余时“顶石指人”迁往香格里拉寻找陨石。据此完成4~5题。

4.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 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 免了地球上的牛物這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 使地球表面怪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D. 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5.众多流星体在太阳系中 A. 绕地球公转 B. 绕行?公转 C. 绕彗星公转 D. 绕太阳公转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向位于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卫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一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释放“玉兔二号”探月车到月面进行考察。 读图,据此完成6~7题。 6.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