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7二次函数的综合做课5.4

27二次函数的综合做课5.4

27二次函数的综合做课5.4
27二次函数的综合做课5.4

)若抛物线

2442(0)

y nx nx n n

=-++ BC有唯一公共点,求

的取值范围;

图2

----------------发挥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好习惯---------------

----------------发挥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好习惯---------------

轴有交点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直线1x =-)

0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经

y

1

2345–5

–4

–3

–2

–1

12

O

二次函数应用评课稿

二次函数的应用评课稿 本节课王琪琼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备课,教学过程有条理。其教学设计以画一个周长为20cm的矩形,如何设计面积最大引入,由易到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一、评教学目标 王琪琼老师能充分把握教材,制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符合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二、评教学重点和难点 王琪琼老师在本节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的逐步落实本节重点,符合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是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实际问题中最大值的求法。 三、评教学过程 王老师以学生画一个20cm的矩形引入,学生画出很多种情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循循渐进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大家探究,学生在探究和思索中学习。 整节课从引入到结束时间分配合理,留给学生思考和动笔的时间较充分;师生配合默契,成功对学生的引导;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并实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让学生直接猜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同时留下一般情况让学生回家思考解答,促进学校较好的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王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给出正确的示范。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给予他们信心。

在最近几天的听课中,很多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也许是因为听课教师太多,即使他们能答上来也不敢去举手发言。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自信。很多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里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信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里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大脑积极思维,认真思考问题。我们要把微笑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二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在我们班有句响亮的口号“错也要错得响亮”。我经常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对回答错了 的学生我从来不批评,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里障碍,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王老师的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我看来本节课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初中数学评课稿62149

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 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在学生回顾y=ax2、y=ax2+k这两条抛物线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计。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弄清y=a(x-h)2这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ax2、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 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 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二次函数顶点式》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y =(x -h)2 +k 的图象 学习目标: 1.会画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 =a (x -h)2+k 的图象; 2.掌握二次函数y =a (x -h)2+k 的性质; 3.会应用二次函数y =a (x -h)2+k 的性质解题. 重点:会画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 =a (x -h)2+k 的图象. 难点:掌握二次函数a (x -h)2+k 的性质。 一、课前小测 1.函数24(2)y x =-的图象开口向______,顶点是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当x =_________时,有最_________值是_________. 2.写出一个顶点坐标为(0,-3),开口向下抛物线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顶点坐标为(-3,0),开口向下抛物线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问题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画出函数y =-1 2 (x +1)2-1的图象,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最值 观察图象得: (1)函数y =-1 2 (x +1)2-1的图象开口向______,顶点是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当x =_________时,有最_________值是_________. (2)把抛物线y =-1 2 x 2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再向_______平移_______ 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 =-1 2 (x +1)2-1. 3、问题二:应用法则 探索解题.

例1.顶点坐标为(-2,3),开口方向和大小与抛物线y=1 2x 2相同的解析式为 () A.y=1 2(x-2) 2+3 B.y= 1 2(x+2) 2-3 C.y=1 2(x+2) 2+3 D.y=- 1 2(x+2) 2+3 三、作业:A组: 1.填表 2 3.将抛物线y=5(x-1)2+3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1.抛物线y=-3 (x+4)2+1中,的图象开口向______,顶点是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当x=_______时,y有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 2.将抛物线y=2 (x+1)2-3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可近似地用下列哪幅图表示() A B C D 4.一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1,且与x轴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开口方向向下,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课题:22.1二次函数(第一节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二次函数(配顶点式)——公开课

公开课教案 第六课时2.1 二次函数(6) 授课人:涂瑞珊 授课时间:2016.12.28 授课班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 =ax 2 +bx +c 的图象。 2.使学生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性质。 重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x =-b 2a 、(-b 2a ,4ac -b 24a )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函数y =-4(x -2)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具有哪些性质? 2.函数y =-4(x -2)2+1图象与函数y =-4x 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不画出图象,你能直接说出y =2x 2-8x+7函数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 二、学习新知 1、 思考: 像函数 y =-4(x -2)2+1很容易说出图像的顶点坐标,函数y =2x 2-8x+7能画成y=a(x -h)2+k 这样的形式吗? 2、 师生合作探索:y =2x 2-8x+7 变成 y=a(x -h)2+k 的过程 3、做一做 (1). 通过配方变形,说出函数y =-2x 2+8x -8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这个函数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值是多少? 在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总结配方的方法;思考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有什么关系?这个值与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有什么关系? 4、课本做一做:确定下列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 =3x 2-6x+7 (2)y =2x 2-12x+8 5、y =ax 2+bx +c(a ≠0)的配方 以上讲的,都是给出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来研究它的图象与性质。那么,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如何确定它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你能把结果写出来吗?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说课稿)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

完整版公开课一等奖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doc

《二次函数复习》教学案 班级:初三 18 班年级:九设计者:李玲时间: 2015 年 10 月 16 日课题二次函数课型复习课 知识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知识解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巩固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体会利用数形结合线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相关题目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反之,又服务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应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能把相关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活制作课件 动准备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如图是抛物线y ax2bx c a 0 的图像,通过一个具体二次函数, 请尽可能多的说出一些结论。请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结论,主要让学生回忆二次函数有 基础知识之 关基础知识.同学们之间可以自我构建 相互补充,体现团结协作精 神.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 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 性. 二次函数是生活中最常 见的一类函数,它有着自己固 有的性质,反映的是轴对称性 和增减性; 我们要突出反映二次函数的 轴对称性、顶点坐标,我们就基础知识之可以把一般式改写成顶点式;基础演练如果想知道抛物线与 x 轴两 个交点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一 般式写出交点式; 刚刚我们回顾了二次函数的 性质,我们发现二次函数的图 像能够直观地反映函数的特 性,而数又能细致刻画函数图

函数概念评课稿

《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评课稿 主持人黄新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形成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函数概念。 本课时是概念课,重在概念的理解和形成,但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联系旧知、突破难点、生长新知。为此,张浩礼老师通过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及精髓,带着目标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2)对函数本质的理解不能一步到位,要注重螺旋上升;(3)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展示实例、学生举例、典例分析、小结归纳等环节穿插若干问题,引起思考,达成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题是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揭示函数的本质,无论难度还是跨度都有质的飞跃。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通过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一系列的设问、引导、启发、发现,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 我们知道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其统摄性就越强,学生从中领悟到的数学就越本质;但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难度大、时间长,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因此,本节课在学法上张老师重视列举大量实际问题,通过对几个生活中函数模型实例的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探究,合作,提炼,来感悟函数概念的“本来面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经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解决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层层深入的理解函数概念。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归纳概括环节,张老师通过再次引导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分析,得出函数的三要素,并引进了函数符号y=f(x).然后对一次函数,反比函数,二次函数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比初高中的两种定义法的区别。 最后从函数概念出发,设计了2道练习题,致力达到熟练理解函数概念的目

数学课评课要素及名师评课范文

数学课评课要点及建议 观课、评课是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样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观课、评课的目的,是通过集体、个体的评课活动,找寻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发扬的亮点,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可持续的提高和发展。为有效地开展评课,特提出以下几方面评课的要点和建议: 一、评教学目标 关注要点: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要求?是否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的要求? 2.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有数学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评教学内容 关注的要点: 1.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 2.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是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对难点是否考虑如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 3.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 4.是否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解决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评教学实施 关注的要点:

1.是否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是否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 2.是否注重建立数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3.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是否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4.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能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 5.是否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并且有意义和实效?6.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是否恰当,能否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提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 7.能否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四、评教学资源 关注的要点: 1.能否根据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2.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合理性等? 3.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否及时关注并生成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五、评教学效果 关注的要点: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是否充分地体现?2.是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基”,以及发展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体现,并在学习的准确性、速度和质量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 六、评专业素养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评课稿

我们很高兴能聆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精彩的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之一,两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各有特色,给我们的日后教学带来很好的借鉴,以下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吧! 市二中的生源是一间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 赖老师的数学课:赖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个性开朗,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很好,很流畅,老师点拨到位,很符合市二中的学生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表现在利用动画呈现抛物线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抛物线 ,接着反过来,问学生由抛物线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什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等过程,体现了赖老师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创设平台让学生“跳一跳,摘一摘”,再结合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和学以致用,不断给力学生,层层深入,因此,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赖老师还很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和传授学生的解题方法,夯实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建议:稍微增加后面练习题的难度,迎合班上的优生的需要。总的来说,这节课,赖老师上得很精彩! 黄老师的数学课: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个性开朗,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很好,很清晰,很系统。教师魅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黄教师的表现力很现代,很吸引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讨论等,这是值得肯定的!黄老师的教学流程很干脆利落,抓住教学内容的主线而开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师点拨精当,让学生经历讨论、观察、归纳小结等过程,黄老师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适时表扬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设计的巩固练习很有梯度性,迎合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在此,可以施行分层教学。建议:降低后面练习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可做性。总的来说,黄老师的课上得也很精彩! 听了赖老师和黄老师的精彩公开课后,我生发一种感想,只要贯彻落实教学内容和目标,课是没有对错之分,课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最佳的执教方法是因材施教!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一只好猫!讲得不好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初中数学评课稿45709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1、重视问题的设计。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 联系的设计。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 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 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大家好!今天我评课的主题是吴晓燕的生活中的大数。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可以从三方面来评述:(一)教学素养. (二)教师特色(三)教学建议 一、教师素养 吴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 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 二、教学特色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从本堂课看,吴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创新四维目标教学,目标比较全面。 2、教学创情景,激励促参与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生活中的长江、珠穆朗玛峰、东方明珠塔来引出生活中的大数这个主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接着让学生上台来数数,教导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找不同的同学来学着数,并强化概念。又用此方法依次推出概念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3、灵活教学、多样呈现。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个、十、百、千、万时,呈现形式多样,新颖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巧妙,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1) 上课教师:李红梅 上课内容:人教版8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运算》 上课时间:2017年3月10日星期四第5节 听课参加人员:韩满科赵林梅孙茂林李红梅孙立强李凌霞 评课过程:初中部分数学教师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2) 上课教师:李红梅 上课内容:人教版8年级数学《勾股定理》 上课时间: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第3节 听课参加人员:韩满科赵林梅孙茂林李红梅孙立强李凌霞 评课过程:初中部分数学教师 一、教师们针对自己的做法与经验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1)勾股定理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指明使用范围,即直角情况下使用。 (2)注意重点内容要板书。 (3)小组讨论时,声控适当。 (4)学生回答问题时,养成表述完整的习惯。 (5)图形中字母要标清。 《勾股定理》定理证法众多,应用广泛,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习当中的一次飞跃,是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兴趣的重要一课。 在课题引入部分,丁老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证明的魅力,感受到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由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向外做三个正方形,以此提问学生联想到什么结论。这个设计新颖独特,构思巧妙,也是老师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以此来引导学生猜想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 在验证猜想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并量出斜边的长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特殊例子来体验猜想的正确,进而对问题的探究有了很大的兴趣。 在论证猜想的开始先提问,如何证明该猜想,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给老师的授课做了铺垫。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出发,老师安排学生4人一组完成。这个教学设计既是游戏又是探索对猜想的证明方法,一举两得,活跃思维,寓教于乐。通过学生谈这节课的体会突出本节课老师的教学目的,掌握一个定理勾股定理,学习几种几何方法,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探索过程。 但是学案设计应注意题目多样化。 二、就几个知识进行讨论: 1、教学方式的衔接,学习方式的衔接,学习内容方面的衔接,学生的心理变化的衔接,学生适应能力的衔接,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二次函数应用说课稿

. 教 材 内 容 解 析 教 学 目 标 设 置 学 生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策 略 分 析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二次函数的应用 二次函数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内容,是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学生接触的第三个函数。 二次函数也是高中数学重点知识,中、高考的考试对象,很多难题也会结合本章知识进行考察。而本 章的知识安排从二次函数到函数图象与性质,内容逐层加深,本节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 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二次函数的应用这节内容,它是一个该函数在实际生活的应用.相对与之前的知识有 趣但却又较之前的知识难以教学,因为运用类题目一直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很难 提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通过对二次函数的配方,应用于实际问题,从而求出最值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能够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通过函数图象理解顶 点与最值的关系, 2.数学思考:通过对求面积最大值问题的探索总结,让学生掌握解决其他最值问题的方 法与能力. 3.问题解决:经历探索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通过变式的阶梯螺旋理解,能够感悟用二 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的实质,体会二次函数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模型. 4.情感态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和提高探索能力,激发 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对函数的运用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接 触.并且一元二次方程在九年级上册刚接触到, 对此类知识有较好的记忆 .但是学生对实 际生活转化成数学模型有一定难度,对数学建模不兴趣甚至没有概念.因此我设计了‘钱’ 这类的实际问题,以故事作为知识的引导主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九年级学生从实际中建立数学思维刚处于形成阶段,我们老师要更多的引导.且存在学 生对知识理解程度差异较大等现实,本节教学难点我设置为: 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针对对本节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我采取了: “旧问题新提法”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本章开头接触过的题目加于变形,追加题目问题, 让学生对问题既不陌生也不反感.以小红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为主线激发兴趣,同时把本 节内容穿在一条线上.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数学能力.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评课稿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评课稿 姚延明 听了高翔老师的课,现在作个点评:指数函数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新函数,可以说在高中函数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标规定为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概念课,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法指导,重视新旧知识的契合,关注知识的类比,学习方法的迁移。高老师通过纸的折叠与珠峰测量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在观察纸的折叠后,巧妙而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发现指数在变化,这与以前所学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都不一样,把变化的量x用表示,不变的量用a表示;通过让学生给函数命名,举几个指数函数例子这个小环节,增强学生对指数函数本质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概念的得到可谓“润物细无声”。接着高老师在设计中还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底数的取值范围。 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高老师能够紧扣第一章的函数知识,让学生在研究指数函数时有明确的目标:函数三个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研究函数可以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出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图象及其性质。设计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侧重对解析式、作图象

探索。老师借助几何画板的直观图形,以形助数,以数定形,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不足之处:由于在讲解指数函数概念时,给出a的范围时花费时间过长,导致整堂课前松后紧;再者,高老师在分析函数特征时没有给出较好的总结,所以在学生判断指数函数时比较模糊。

二次函数 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0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用二次函数解决面积的最值问题评课稿

用二次函数解决面积的最值问题评课稿 六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故而本节课老师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一)复习引入: 复习引入阶段曹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 1.、复习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象、顶点坐标、对称轴和最值。 2.、求函数y=2x2+2x-3的最值。 3、求函数y=x2+2x-3的最值。(0≤x ≤3) 4、抛物线在什么位置取最值? ]通过复习题1让学生回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顶点坐标与最值,通过做练习2复习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方法---公式法、配方法、图象法,练习2(1)的设计中,定义域为x∈R,学生求最值容易想到顶点,无论是配方、还是利用公式都能解决;(2)中给了定义域0≤x≤3,学生求最值时可能还会利用顶点公式求,忽略定义域的限制,设计此题就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求解函数问题不能离开定义域这个条件才有意义,因为任何实际问题的定义域都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做完练习后及时让学生总结出了取最值的点的位置往往在顶点和两个端点之间选择,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新课分为在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几个环节 1、在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做一做]:1、请你画一个周长为40厘米的矩形,算算它的面积是多少?再和同学比比,发现了什么?谁的面积最大? 2、某通讯器材公司销售一种市场需求较大的新型通讯产品,调查发现:如果每件产品获取x元的利润,月销售量为(400—x)件,此外每月还需支出其它开支15000元。 (1)若每月获利y元,则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元? (2)若物价部门规定,每件获利不低于100元且不高于180元,则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元? 做一做中,曹老师让每一个同学动手画周长固定的矩形,然后比较谁的矩形面积最大,目的一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了引出想一想。学生通过画周长一定的矩形,会发现矩形长、宽、面积不确定,从而回想起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最值又与二次函数有关,进而自己联想到用二次函数知识去解决,而不是老师告诉他用函数。周长固定、要画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这个问题本身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既感到好奇,又乐于探究它的结论,从而很自然地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 习。2(1)的设计中,定义域为x∈R,学生求最值容易想到顶点,无论是配方、还是利用公式都能解决;(2)中给了定义域0≤x≤3,学生求最值时可能还会利用顶点公式求,忽略定义域的限制,设计此题就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求解函数问题不能离开定义域这个条件才有意义,因为任何实际问题的定义域都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做完练习后及时让学生总结出取最值的点的位置往往在顶点和两个端点之间选择,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这一环节曹老师设计了: [想一想]:1、在扇形OAB中,∠AOB=60°,扇形半径为4,点C在弧AB上,CD⊥

二次函数的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一节,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平时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者利用本节课比较简单、基础的特点,一方面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5、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分析

二次函数应用评课稿修订版

二次函数应用评课稿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二次函数的应用评课稿 本节课王琪琼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备课,教学过程有条理。其教学设计以画一个周长为20cm的矩形,如何设计面积最大引入,由易到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一、评教学目标 王琪琼老师能充分把握教材,制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符合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二、评教学重点和难点 王琪琼老师在本节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的逐步落实本节重点,符合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是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实际问题中最大值的求法。 三、评教学过程 王老师以学生画一个20cm的矩形引入,学生画出很多种情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循循渐进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大家探究,学生在探究和思索中学习。 整节课从引入到结束时间分配合理,留给学生思考和动笔的时间较充分;师生配合默契,成功对学生的引导;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并实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让学生直接猜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同时留下一般情况让学生回家思考解答,促进学校较好的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王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给出正确的示范。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给予他们信心。 在最近几天的听课中,很多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也许是因为听课教师太多,即使他们能答上来也不敢去举手发言。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自信。很多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里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信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里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大脑积极思维,认真思考问题。我们要把微笑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二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在我们班有句响亮的口号“错也要错得响亮”。我经常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