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EDTA-胰蛋白酶的配制

EDTA-胰蛋白酶的配制

EDTA-胰蛋白酶的配制
EDTA-胰蛋白酶的配制

EDTA-胰蛋白酶的配制

1、胰酶是0.25%,这是质量体积比,就是说0.25g胰酶溶于100ml PBS,注意,尽量不要用水来溶,因为要保持渗透压。

2、EDTA的工作液溶度是0.02%-0.1%,根据细胞消化的难易程度自己调整。EDTA 并不是必须的,容易消化的细胞可不加。EDTA对细胞贴壁性有影响,因此使用时要甚重。如果影响贴壁,但消化时必须要用,那么在用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后,可离心弃上清,再加完全培养基培养,可去除EDTA。如果对贴壁没影响,那么可不离心。

3、EDTA的浓度也是质量体积比。和胰酶一起溶于PBS。

4、注意,血清可终止胰酶的作用,但不能终止EDTA的作用,对有些细胞来说,终止消化后的离心是必要的。

5、胰酶和EDTA在pH 为8左右的时候最易溶解,在配制时可先滴几滴NaOH将p H调至8,注意,胰酶可使溶液变酸,所以要边溶边测pH,随时调整。注意,不可加过量NaOH,否则过碱,细胞会受不了。

6、胰酶EDTA相对比较难溶,可用磁力搅拌器,或放入4度冰箱过夜,待溶解后过滤除菌。

7、可配2-3乘的胰酶,这样比较节约时间和滤器,用的时候对上灭菌PBS即可。

8、储存液放在-20度冰箱冻存,使用液放在4度,用的时候不要放在27度水浴锅温浴,因为这样会让胰酶很快失效,使用前放在室温下一会,因为加的量很少,所以一般不会冻坏细胞。

9、消化时,向培养瓶中加入适量胰酶,个人经验,一般10cm培养皿加入0.5ml足已,加入后,立刻摇晃培养皿,使胰酶铺满,一旦铺满,立刻用负压吸引器吸去多余的胰酶,再放入37度培养箱消化。

10、注意,过量的胰酶对细胞是有害的,而EDTA过多也会影响贴壁,所以没必要把细胞泡在胰酶里面消化。

11、胰酶37消化效果最好,低于37度也有消化能力,有些容易消化的细胞在消化时甚至不需要放入培养箱。注意,不可消化过久。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配制标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各浓度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按表1所示,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物(C 10H 14 N 2 O 8 Na 2 · 2H 2 O)溶于足够量 的水中,稀释至1L,贮存在聚乙烯容器内。 表 1 称取EDTA质量

氧化锌基准溶液 按表2所示,称取已于800℃灼烧1h的基准氧化锌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滴加盐酸溶液(1+1)至氧化锌溶解,移入250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 表 2标定所需氧化锌质量

标定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 1、称取54g氯化铵溶于水,加350mL氨水,稀释至1L。 2、称取氯化铵溶于水,加36mL氨水,稀释至1L 铬黑T指示液(5g/L) 称取铬黑T和氯化羟胺,溶于乙醇中,用乙醇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可保持数月不变质。标定时,用单标线吸管吸取25mL氧化锌基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75mL水,用氨水(1+1)中和至溶液pH7~8(溶液出现微混浊),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5滴铬黑T指示液,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成纯蓝色为终点。 计算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式(1)计算: c(EDTA)=m/×V (1) 式中: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 c(EDTA)── m──氧化锌基准溶液中所含氧化锌的质量,g; V──滴定用去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的实际体积,mL; ──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 c( EDTA) = 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氧化锌的质量。 精密度 做五次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配制溶液步骤及注意

配制500ml,0.1mol/l碳酸钠溶液步骤及注意事项 所需的仪器: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析天平、药匙、量筒 步骤: 第一步: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0.5*0.1*106=5.3克。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5.3克碳酸钠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第三步:溶解:在盛有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第八步:装瓶、贴签。 误差分析: 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用待配液润洗了容量瓶; 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仰视、俯视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三、容量瓶的使用六忌: ★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 ★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六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将溶液沿玻璃棒移入250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2-3次,将冲洗液移入容量瓶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低。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低应该重新配制。 ⑤最后盖好瓶盖,摇匀,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配制溶液步骤因配置的溶液不同而有所不同。现举两个例子: 举例1:配置0.05mol/L,400mLNaOH溶液的步骤: 要准确配置氢氧化钠的浓度,则要用容量瓶定容的。实验室没有400毫升的容量瓶,则选用500毫升的容量瓶。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 (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 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2)配制和用量 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血液计)。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 /kg体质量,狗5~10mg/kg体质量。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0mg。 二、草酸盐合剂 (1)原理 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置,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3)注意事项 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用时注意加的量应适中,不能过多,以免妨碍去蛋白质血滤液的制取。不适用于血液内钙或钾的测定,也不能用于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三、枸橼酸钠 常配成3~5%水溶液。也可直接加粉剂,每毫升血加3~5mg,即可达到抗凝目的。 枸橼酸钠可使钙失去活性,防止凝血。但其抗凝作用较差,碱性较强,不宜作化学检验之用。仅可用于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急性血压测定实验所用枸橼酸钠为5~6%溶液。 四、草酸钾 (一)原理和注意事项 草酸钾为最常用的抗凝剂。其与血液混合后可迅速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使血液不凝固。常用于非蛋白氮测定,但不适用于测定钾和钙。草酸盐能抑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故应注意。 (二)配制及使用方法

实验十一0.02M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一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C EDTA=0.02mol/L] 一、配制: 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g,加1000毫升水,加热溶解,冷却,摇匀,备用。 二、标定: (一)以基准氧化锌(ZnO)标定(指示剂:0.5%铬黑T指示剂)标定流程:准称于800±500C度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氧化锌(0.3~0.4g)于100mL烧杯中 ↓←少量水湿润,盖上表面皿 滴加盐酸溶液(20%)使之刚好完全溶解 ↓ 转移入25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 ↓ 准确移取25.00毫升(含Zn2+溶液)于锥形瓶 ↓←加甲基红指示剂一滴 滴加氨水(10%)至微黄色(此时PH=7~8) ↓←加蒸溜水25mL 加10毫升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 ↓←加5滴铬黑T指示液(0.5%)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 ↓

记录EDTA溶液消耗的体积 ↓ 同时做空白实验 计算:C EDTA=[m X(V1/250)X1000]/[(V2-V0)X M ZnO] 式中: m--------氧化锌的质量,g V1---------含Zn2+标准溶液所取的体积 V2----------------滴定时,EDTA标准溶液所消耗的体积,mL V0-----------------空白滴定时,EDTA标准溶液所消耗的体积,mL M------------------氧化锌的摩尔质量,g/mol, 即M ZnO=81.39g/mol (二)以基准碳酸钙(CaCO3)标定(指示剂:钙指示剂) 标定流程:准称工作基准试剂碳酸钙(0.35~0.4g)于100mL烧杯中 ↓←少量水湿润,盖上表面皿 滴加盐酸溶液(20%)使之刚好完全溶解(可加热助溶) ↓冷却 转移入25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 ↓ 准确移取25.00毫升(含Ca2+溶液)于锥形瓶 ↓←加甲基红指示剂一滴 滴加氨水(10%)至微黄色 ↓

药剂学问答题(1)

1.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异同 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潜溶剂能提高药物溶解度的机制一般认为是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改变了混合溶剂的极性,即降低了溶剂的介电常数,从而有利于难溶性药物的溶解。 助溶剂: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增溶剂: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原理: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 处方因素:pH值的影响、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 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光线的影响、氧的影响、金属离子的影响、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包装材料的影响 增加稳定性的方法:1.改变药物结构(1)、制成难溶性盐(2)、制成复合物(3)、制成前体药物2.制成固体制剂3.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4.制成微囊、微球或包合物 4.片剂制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裂片: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导致片剂内部的压力分布不均匀 2.松片:片剂硬度不够 3.粘冲:干燥不够、 4.片重差异超限:物料的流动性差、物料中细分太多或粒度大小相差悬殊、料 斗内的物料时多时少、刮粉器与模孔吻合性差 5.崩解迟缓:压缩力过大、可溶性成分溶解、片剂的结合力过强、崩解剂的吸 水膨胀能力差或对结合力的瓦解能力差 6.溶出超限: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的溶解度差 7.含量不均匀:片重差异超限 5.片剂的质量检查 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和释放度;含量均匀度

抗凝剂对白细胞分类的影响

抗凝剂对分类的影响 这是一个医院最近出的问题,现象是ADIVA60中间细胞过高,经过检查试剂和仪器没有问题,结果是抗凝剂引起的,浓度是2%的EDTA2K100ul烘干,血液采集量是50--100ul之间,这个比例将近超过标准10倍。去掉大部分抗凝剂后正常,对抗凝剂不做处理,标本静置时间延长也会降低中间细胞,这里说明一点的是wbc总数没有大的变化,下面是一个病人的标本,在cd3700上中间细胞为10。5(真空管,进口原装试剂和质控),镜检是10。3,在ADIVA60上,用2%100ulEDTA2K,采血量100ul,混匀后,静置10分钟的结果如下: 20分钟后结果如下: 30分钟后结果如下: 请注意图形的变化和数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好像只发生在固定界标的仪器上,对于浮动界标的仪器来说好像没有影响。 所以在这类仪器上都有关于标本采集静置时间的要求。 形成机理我说不清楚,因为我既不是搞检验的也不是搞细胞形态的,我只是一个电子工程师。但我可以用

证据证明。这种试验我从99年起已经做过上百次了,在ABX,ABBOTT1700上非常的明显,首先要排出仪器和试剂的原因。大多故障出现在采指血而且是用离心管(小炮弹)的地方。抗凝剂多是自己添加的,而且烘干的抗凝剂尤为明显。仔细计算它们配制的比例就可以知道,这些配制远远大于每毫升血液1.5-2.2mg 的抗凝剂比例,一般都要高出10倍甚至更多,有时候一瓶配制好的抗凝剂添加两次,第一次正常,相隔很久再添加第二批就会出现问题,原因大概是水分挥发造成浓度增高,或者加样疏忽造成的。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所以许多医院为了避免出现也是为了省事,干脆购买已经加好。 我的实验是这样做的,静脉采血3毫升,2毫升加入真空采血管(BD公司的),0.5毫升加入他们自制的离心管(0.5毫升的),0.2毫升;0.1毫升;0.08毫升分别加入自制的离心管中,,另外,将一只离心管的抗凝剂取出2/3后再加入0.08毫升的静脉血,同时充分混匀,静置15分钟后开始测试,每5分钟测试一遍,(这个时间短于仪器要求的时间,连续计数5次,也就是25分钟,观察中间细胞的变化。真空管在5次中没有变化,0.5毫升的也没有变化,0.2毫升的第一、二次是降低的态势,以后正常。0.1毫升和0.08毫升的每次都是降低态势,图形变化明显。取出部分抗凝剂的管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图形不同而且数值也呈下降态势但以后三次都跟第二次一样,非常稳定。分析直方图,真空管和0.5毫升的管子做出来的图形很理想,其他四种图形的中间和中性图形过高压不下来,,特别是0.1毫升和0.08毫升的没有取出部分抗凝剂的,就像上面的图那样,而且没有足够的拉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能是抗凝剂,没有别的解释。当然配合镜检会更有说服力。但需要检验人员配合。作为维修人员我们的原则是找到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并能给检验人员一个能够令他们信服的理由就算完成任务,至于机理除非是硬件或者软件本身的,否则我们无法作出合理的阐述,我们不是专家,我们只是为专家服务的。关于EDT2K对血液的影响有很多报道,都是针对PLT的,因为他们的阐述这个观点的时候举例仪器都是浮动界标的仪器,例如SYSMEX,MEK,等,但在ABBOTT和ABX,DANMA等固定界标的仪器对于分类的影响确是很大的,这也许是这两种界标之间的区别或者利弊吧,没有作更深的研究不好说,在5分类的仪器上却不会发生分类问题,主要集中在PLT上。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 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由于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三、枸橼酸盐 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 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但是,枸橼酸钠6mg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化验和生化测验。 四、草酸盐 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优点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常用的草酸盐抗凝剂种类有草酸钠、草酸钾和草酸铵,草酸钠的常用浓度为O.1 mol/L,与血液按1:9比例使用。但是,高浓度k+或Na+易使血细胞脱水皱缩,而草酸铵则可使血细胞膨胀,故测定血细胞比容时用草酸铵与草酸钾或草酸钠两者适当比例混合的抗凝剂,恰好不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体积。常用于血液生化测定,但不适用于K+、Ca 2+的测定。由于生成草酸钙沉淀,红细胞会出现锯齿状,白细胞出现空泡,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会变形,不宜做血片检查。草酸盐可使血小板聚集,并影响白细胞形态,不能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分类计数。 附录四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 (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 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2)、掌握铬黑T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和终点颜色变化。二、实验原理 EDTA(Na 2H 2 Y)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也可以先配制粗略浓度,再用金属Zn、 ZnO、CaCO 3或MgSO 4 · 7H 2 O等标准物质来标定。当用金属锌标定时,用铬黑T(H 3 In) 做指示剂,在pH=10的款冲溶液中进行,滴定到溶液呈蓝色时为止。滴定反应式: 指示剂反应 Hln2- + Zn2+ = Znln- + H+ ) 滴定反应 H2Y2- + Zn2+ = ZnY2- + 2H+ 终点反应 Znln- + H2Y2-? ZnY2- + Hln2- + H+ 二、实验注意事项 (1)、称取EDTA和金属时,保留四位有效数; (2)、控制好滴定速度; (3)、加热锌溶解时,用表面皿盖住以免蒸发掉。 ? 三、主要仪器与药品 仪器: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25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表面皿。 药品:EDTA二钠盐、金属锌、1:1的氨水、1:1的HCl 、铬黑T指示剂、氨水—NH4Cl缓冲液(PH=10) 四、实验过程及原始数据记录 (1)、称取分析纯EDTA二钠盐左右,配制成500ml溶液。 (2)、称取~金属Zn,加入1:1 HCl 5ml,盖好表面皿,使锌完全溶解,用水冲洗表面皿及烧杯内壁,然后将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摇均,用25ml移液管吸此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滴加1:1 氨水至开始出现Zn(OH) 2白色沉淀,再加PH=10的缓冲溶液10ml ,加水稀释至100ml ,加入少许(约)铬黑T指示剂,用待标定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 EDTA的标定[ m(Zn) = ]

常用滴定液配制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常用滴定液配制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1、配制EDTA滴定液: ①可加热促使溶解,先浓配后稀释,摇匀后放24h为好,使其充分稳定。 ②标定前氧化锌炽灼一定要到800℃,色泽应达鲜黄绿色,否则其中二氧化碳难以除尽。 ③注意pH值变化,先滴加氨试液中和盐酸后加水稀释。 ④铬黑T粉末放置不能过久,否则灵敏度差,指示液应逐滴加,充分振摇。 2、配制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 ①因AR级KOH标示含量为82''实际上均为80左右,所以应为理论量355g。 ②乙醇中醛类受光线作用呈深浅不同黄色故乙醇需精制无醛乙醇,精制后应立即放冷配制,制法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 ③防止二氧化碳与乙醇挥发,光照影响,应贮存于橡皮塞棕色玻璃瓶中,而且临用新标定。 3、配制四苯硼钠滴定液 ①加新制AlOH3凝胶''使滤液澄清,强力振摇使溶解完全,先滤上清液。

②做好空白,滴定中特别是近终点速度要很慢,注意观察色泽变化,贮存期间出现浑浊应重新标定。 4、配制亚硝酸钠滴定液 ①加无水碳酸钠作稳定剂用,使pH值保持在10左右,铂电极应临用前活化好。 ②在试样加入前加KBr以促进反应。 ③室温应30℃''用胶管连接滴定管插入到液面下2/3处''避免硝酸分解''计算好理论量''先快后慢''特别是近终点,逐滴加入,并搅拌。 5、配制草酸滴定液 ①酸化应用硫酸,不可用硝酸或盐酸(硝酸有氧化性而盐酸易被高锰酸钾氧化)。 ②近终点前加速反应加热可用水浴,直火加热温度难以控制,且温度太高草酸分解而使结果不准确。 6、配制氢氧化钠滴定液 ①用饱和氢氧化钠液制备应新沸冷水制成而且应陈化6小时左右。排除碳酸钠干扰与二氧化碳。 ②制备饱和氢氧化钠时应分多次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过饱和后应放置三天后取上清液,应一次取出避免倒流而冲浑

增溶剂与助溶剂

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考点指南增溶剂与助溶剂 一、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 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方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促使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具有助溶作用的第三方物质称为助溶剂。 二、增溶剂与助溶剂的选用原则 1. 用量的选择。增溶剂的用量可以绘制三元相图来确定。 2. 根据增溶剂与药物的性质选择。增溶剂的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有关,非离子型比离子型的强。另外,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对极性的药物增溶效果越好;HLB值越低,亲油性越强,对非极性的药物增溶效果越好。药物若为同系物,分子量越大,被增溶得越少。含有聚氧乙烯基团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时,受到高温影响,会出现昙点,使被增溶得药物析出沉淀,从而溶液变得浑浊,降温后能够恢复澄清。增溶剂还需要注意与药物的配伍禁忌,如可能加速酯类药物的水解,降低酚类药物的杀菌作用。 3. 根据增溶剂的毒性和溶血性选择。毒性大小依次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溶血性的大小依次是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芳基醚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吐温类)。作为溶血性最小的吐温类,品种之间任然存在差别,溶血性大小依次是吐温20>吐温60>吐温40 >吐温80。 (二)助溶剂选择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助溶剂对药物溶解度提高的程度选择。一种难溶性药物可能不只一种助溶剂,优先选择量少就具有更好助溶效果的助溶剂。选量少有效的即可。 2. 根据助溶剂不降低药效和稳定性选择。助溶剂对难药物助溶反应若不可逆,即使助溶效果好,也失去使用的意义。 3. 根据助溶剂本身安全性选择。助溶剂优先选择毒性、刺激性、过敏性小的。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铬黑T)

实验八EDTA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铬黑T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配制Zn2+标准溶液,EDTA标准溶液; 2、学会以Zn为工作基准试剂,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标准溶液; 3、巩固直接称量、准确配制溶液、准确移取溶液、滴定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用EDTA二钠盐配制EDTA标准溶液的原因; EDTA是四元酸,常用H4Y表示,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室温溶解度为0.02g/100g H2O。因此,实际工作中常用它的二钠盐Na2H2Y·2H2O, Na2H2Y·2H2O 的溶解度稍大,在22℃(295K)时,每100g水中可溶解11.1g. 2、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工作基准试剂,基准试剂的预处理; 实验中以纯金属Zn为工作基准试剂。预处理:称量前一般应先用稀盐酸洗去氧化层,然后用水洗净,烘干。 3、滴定用的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实验中以铬黑T作为指示剂。 作用原理:在pH=l0的条件下,滴定前,Zn2+与指示剂反应: HIn2- + Zn2+ ZnIn- + In3- 纯蓝色酒红色 滴定至终点时,反应为: ZnIn- + H2Y2- HIn2- + ZnY2- + H+ 酒红色纯蓝色 此时,溶液从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变色敏锐。 4、用何种缓冲溶液及其原因; 实验是以NH3·H2O-NH4Cl为缓冲溶液。原因:实验中所用的指示剂是铬黑T, p K a2=6.3 p K a3=11.55 H2In-HIn2-In3-

紫红蓝橙 若pH<6.3或pH>11.5,由于指示剂本身接近于红色而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使用铬黑T的最适宜酸度是pH=9~10.5,pH=10的缓冲液符合要求。 5、计算式。 C EDTA=mV Zn/0.25M Zn V EDTA 三、实验步骤

分子生物学常用溶液的配制

分子生物学常用溶液的配制(1)在配制溶液前,请先计算所配试剂中各成分的用量。

注意:①LB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大肠杆菌增殖培养;②在LB培养基中,酵母提取物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胨提供碳源、氮源及能量,NaCl提供适当的渗透压;③不必定容,可直接加入200mL蒸馏水;④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受热易分解,必须在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且温度降至50℃以下时加入。 (3)LB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清洗250mL三角瓶,称取适量的酵母提取物、胰蛋白胨、NaCl,并称取3g琼脂粉,加入200mL蒸馏水,铝箔纸包扎封口后,待高压蒸汽灭菌。 注意:①LB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②琼脂粉起固化的作用;不必定容,可直接加入200mL蒸馏水;③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受热易分解,必须在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且温度降至50℃以下时加入。 (3)溶液I、II、III的配制:清洗适当容积的试剂瓶,称取适量粉末状的葡萄糖,选择适当量程的微量移液器,移取所需体积的母液。溶液I、III需要在最后用100mL量筒定容,待高压蒸汽灭菌。溶液II现用现配,室温下放置。 注意:①溶液I、II、III用于质粒的制备;②正确使用微量移液器。 (4)配制TE(pH8.0)溶液,待高压蒸汽灭菌。 注意:①TE溶液用于溶解各类DNA;②由于Tris-HCl和EDTA溶液为常用试剂,故常常先配制高浓度的储存液,4℃冰箱中保存备用;③由于0.5M Tris-HCl(pH8.0)和0.5M EDTA(pH8.0)均已调好pH值,配制pH8.0的TE溶液时不必再调节pH值;④正确使用微量移液器。 (5)配制10×TAE电泳缓冲液,待高压蒸汽灭菌。 注意:10×TAE电泳缓冲液为高浓度的储存液,使用时稀释10倍作为1×TAE工作液,电泳槽中添加电泳缓冲液和配制琼脂糖凝胶所用的电泳缓冲液浓度应一致,都使用1×TAE 工作液。 (6)配制6×上样缓冲液,待高压蒸汽灭菌。 注意:电泳上样前,取适量6×上样缓冲液与DNA样品(如质粒溶液、PCR产物、酶切产物等)混合,使上样缓冲液在混合物中的终浓度约为1×。 (7)配制EB储存液(10mg/mL),室温下保存。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 (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 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2)配制和用量 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 血液计)。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kg体质量,狗5~10mg/kg 体质量。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 0mg。 二、草酸盐合剂 (1)原理 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置,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3)注意事项 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用时注意加的量应适中,不能过多,以免妨碍去蛋白质血滤液的制取。不适用于血液内钙或钾的测定,也不能用于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三、枸櫞酸钠 常配成3~5%水溶液。也可直接加粉剂,每毫升血加3~5mg,即可达到抗凝目的。 枸櫞酸钠可使钙失去活性,防止凝血。但其抗凝作用较差,碱性较强,不宜作化学检验之用。仅可用于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急性血压测定实验所用枸櫞酸钠为5~6%溶液。 四、草酸钾 (一)原理和注意事项 草酸钾为最常用的抗凝剂。其与血液混合后可迅速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使血液不凝固。常用于非蛋白氮测定,但不适用于测定钾和钙。草酸盐能抑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故应注意。 (二)配制及使用方法

实验十一+药物的增溶与助溶

实验十一药物的增溶与助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增溶与助溶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 2. 了解影响药物增溶与助溶的因素。 3. 熟悉常见的增溶剂与助溶剂。 二、实验指导 增溶与助溶是药剂学中增加水中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明溶液的过程(因形成胶团而增溶)。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常用的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药物的增溶作用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增溶剂的性质、增溶质的性质、增溶温度、增溶质的加入顺序等。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过程。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形成的络合物多为大分子。常用的助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等;另一类是酰胺类化合物,如:尿素,菸酰胺、乙酰胺等。因助溶机理较复杂,许多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关于助溶剂的选择尚无明确的规律可循,一般只能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与其能形成水溶性的分子间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的物质。 布洛芬(CHO , M=206.28)为微白色结晶性粉末, 在乙醇、丙酮、氯仿或乙13182 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茶碱(CHNO?HO 198.18)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在78422

乙醇或氯仿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在氢氧化钾溶液或氨溶液中易溶。 OCH3CH3HCNH3N CHCHCHCOOH2NCHON3 3CH 布洛芬茶碱 51 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十一药物的增溶与助溶药剂学专论实验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 增溶剂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 I 聚山梨酯-80及其加入顺序对布洛芬增溶的影响 1. 操作 (1) 取蒸馏水50ml于100ml烧杯中,加布洛芬50mg, 反复搅拌,放置约 15min, 观察并记录布洛芬的溶解情况。 (2) 取蒸馏水50ml于100ml烧杯中, 加聚山梨酯-80 3~4ml, 搅拌均匀后, 加布洛芬50mg, 反复搅拌,放置约20min,观察并记录布洛芬的溶解情况,计算药物的溶解度。 (3) 取蒸馏水50ml于100ml烧杯中,加布洛芬50mg,混匀,加聚山梨酯-80 3~4ml滴, 反复搅拌,放置约20min,观察并记录布洛芬的溶解情况。 (4) 加布洛芬50mg于100ml烧杯中,加聚山梨酯-80 3~4ml,混匀,加蒸馏水10ml,反复搅拌,放置20min,观察并记录布洛芬的溶解情况。 2. 操作注意事项 (1) 操作中各项条件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如:加药量、搅拌时间等。 (2) 增溶操作中,样品搅拌后应放置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充分进入胶团。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训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应方程式:2NaOH + CO2→ Na2CO3+ H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W/W),由于Na2CO3在饱和NaOH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待Na2CO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此外,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6H4COOHCOOK + NaOH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A.R)、10g/L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20g固体NaOH,加100mL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5.6mL到100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贴上标签。

标准溶液配置注意事项(仅供参照)

溶液配制通则 5.1分析实验所用的溶液应用纯水配制,容器应用纯水洗三次以上。特殊要求的溶液应事先作纯水的空白值检验。 5.2所用试剂的纯度应为分析纯或分析纯以上,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合理选用相应级别的试剂。 5.3为保证试剂不受污染,应用清洁的牛角勺从试剂瓶中取出,绝不可用手抓取。 5.4试剂结块可用洁净的粗玻璃棒或瓷药铲将其捣碎后取出。 5.5打开易挥发的试剂瓶塞时不可把瓶口对准脸部。夏季由于室温高,试剂瓶中很易冲出气液,最好把瓶子在冷水中浸一段时间再打开瓶塞。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应该用蜡封口。 5.6若嗅试剂气味,可将瓶口远离鼻子,用手在试剂瓶上方扇动,绝不可用舌头品尝试剂5.7所用天平的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均需定期校正。 5.8配制硫酸,磷酸,盐酸等溶液时,都应把酸倒入水中。对于溶解时放热较多的试剂,不可在试剂瓶中配制,以免炸裂。 5.9配制硫酸溶液时,应将浓硫酸分为小份慢慢倒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必要时以冷水冷却烧杯外壁。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时,大量放热,也必须在耐热容器中进行。 5.10 用有机溶剂配制溶液时,有时有机物溶解较慢,应不时搅拌,可以在热水浴中温热溶液,不可直接加热。易燃溶剂使用时要远离明火。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都有毒,应在通风柜内操作,为避免有机溶剂不必要的蒸发,烧杯应加盖。 5.11不能用手接触腐蚀性及有剧毒的溶液,剧毒废液应作解毒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5.12 溶液要用带塞的试剂瓶盛装,见光易分解的溶液要装于棕色瓶中,挥发性试剂例如用有机溶剂配制的溶液,瓶塞要严密,见空气易变质及放出腐蚀性气体的溶液也要盖紧,长期存放时要用蜡封住。浓碱液应用塑料瓶装,如装在玻璃瓶中,要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磨口塞。 5.13 每瓶试剂溶液必须有标明名称、规格、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及配制人的标签。 6.1.应用纯水配制. (应符合GB-6682《实验室用水规格》中三级水的规定。 6.2除高氯酸外,均指20℃时的浓度。在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若温度有差异,应要求补正。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所用分析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均须定期校正。 6.3标定时所用的基准试剂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试剂;制备标准溶液时所用的试剂为分析纯以上试剂。 6.4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标准温度20℃时的浓度,温度有差异需补正. 6.5.“标定”或“比较”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俩人各做4平行,4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行值之比不得大于0.1%.结果取平均值,浓度取四位有效数字. 6.6. “标定”和“比较”法测浓度时,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之差不得大于0.2%,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 增溶剂是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增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的性质、增溶质的性质、增溶剂HLB值、温度、增溶剂的用量等均是增溶效果的影响因素。 在存在表面活性剂胶体粒子的条件下,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增溶。用于增溶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如甲酚的溶解度在水中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大50%(即甲酚皂溶液),此处的肥皂即是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 18。常用的增溶剂有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明显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是液体制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溶、乳化和润湿等作用。增溶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最适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是l5~l8。因其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制剂中主药的含量,且吸收作用强大。从而可使药物以一定的浓度到达组织部位而起到治疗作用,也可避免因长期用药而发生毒副作用。随着合成的无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用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脂溶性维生素、激素、抗生素、挥发油及其他许多有机物的增溶。增溶剂不但可用于内服和外用制剂,而且还用于注射剂。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一般认为是由于它能在水中形成胶团(胶束)的结果。胶团是由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向内(形成一极小油滴,非极性中心区)、亲水基团向外(非离子型的亲水基团从油滴表面以波状向四周伸入水相中)而成的球状体。整个胶团内部是非极性的,外部是极性的。由于胶团是微小的胶体粒子。其分散体系属于胶体溶液,从而可使难溶性药物被包藏或吸附,增大溶解量。由于胶团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团中。 用量对增溶剂的增溶作用很重要。用量不足,可能起不到增溶作用,或在贮存、稀释时药物会发生沉淀;用量太多,既浪费,又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也影响胶团中药物的吸收。[3]为确保所选增溶剂的浓度适宜,可进行如下试验: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或体积的表面活性剂(增溶剂)加至含有相同量溶剂的一系列玻璃瓶中,以递增量的次序将增溶质加至各瓶中,振摇,放置,用肉眼或分光光度法观察溶液是否澄清,含溶质最多的澄清溶液浓度称最大添加物浓度(MAC)。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重复该试验,可得一组MAC数据。以MAC为纵坐标、表面活性剂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求得临界胶团浓度(CMC),由图可以选择增溶任何量该增溶质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此外,为了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且使其稀释时也不析出沉淀,可通过试验制作增溶剂、增溶质和溶剂的三元相图。 增溶剂的性质:增溶剂的种类不同。其增溶量也不同,即便是同系物,其分子量的差异也会导致增溶效果的不同。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随着碳氢链增长而增加。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随氧乙烯链减小而增大。虽然上述两类增溶剂分子结构的改变均能增大胶团,但增溶量的增加与此关系不大。增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增长,使其亲水性下降而降低了C C的缘故。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现将它们的应用特点分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 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 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由于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三、枸橼酸盐 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