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Linux环境Websphere超详细安装配置说明

Linux环境Websphere超详细安装配置说明

Linux环境Websphere超详细安装配置说明
Linux环境Websphere超详细安装配置说明

WebSphere的安装、配置与应用部署

1.W ebSphere安装

1.1Linux下安装过程

安装环境:

操作系统: redhat-release-5Server-5.4.0.3

WebSphere版本: WebSphere6.1

安装包名称: was.cd.6100.linux.ia32.tar(请使用服务器集群版)

1)准备安装环境

将was.cd.6100.linux.ia32.tar拷贝至应用服务器某一路径下.

如: /websphere/ was.cd.6100.linux.ia32.tar 解压后得到安装程序目录(解压命令:

tar -xvf *.tar), 授予整个目录最大权限, 使用命令chmod 0777 /websphere –R

经过解压过程后, 目录结构显示如下:

2)编辑安装配置文件responsefile_edit.nd.txt

1.我们使用静默安装的方式,所有的配置都是通过读取配置文件的方法来加载,下面我们来配置相应文件.

配置文件我已准备完成, 可以直接使用:

responsefile_edit.nd.txt

(双击图标打开, 其中包含安装路径等信息)

**如果安装时当profileType不为none且安装失败时在对应日志(日志路径在第3步)中会提示profileType参数不存在,则安装包可能是试用版, 请使用服务器集群版.

responsefile.nd.txt参数说明.txt

(双击图标打开,部分安装参数说明,详细信息请参考原始responsefile.nd.txt) *这里安装配置文件responsefile_edit.nd.txt的位置和名称都是自己定的,也可以自定义在was中提供的默认配置文件responsefile.nd.txt :

responsefile.nd.txt

(详细安装参数说明)

2.将responsefile_edit.nd.txt文件放置于/websphere/WAS目录中.

3)执行命令进行静默安装

1.以root账号身份执行,切换目录到/websphere/WAS/在命令行输入(建议不要复制粘贴):

sh install -options "responsefile_edit.nd.txt" –silent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命令执行完成。查看是否安装成功。

(这一步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执行命令大约几秒钟就结束了然后观察/opt 目录下什么都没有这说明出错了具体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因素):

a.在安装过程中因失败而退出时会在/root/waslogs目录下生成日志文件进入waslogs文件夹查看log.txt 查

看原因并调试即可, 如图1

图1 安装出错时生成日志文件

b.如果执行结束且/root/waslogs目录下并未生成日志文件且/opt目录下存在.ibm 和IBM目录, 则表明安装

成功

4)WebSphere安装完成

1.安装成功后可根据responsefile_edit.nd.txt中所配置的安装路径, 找到安装完成的WebSphere根目录.

本文采用的是默认安装路径: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 如图2

2.日志文件位于/opt/IBM/WebSphere/AppServer/logs/install/log.txt, 有兴趣可以自己看一下

图2 WebSphere根目录

5)验证是否安装成功

**需要先创建概要文件才能启动,本文在安装配置文件responsefile_edit.nd.txt中已经配置了一个profileType为”

cell” (cell的含义是: 两个概要文件将被创建,一个部署管理器托管节点,另一个是已经加入部署管理器托管节点的应用服务器。), 在安装WebSphere过程中会自动根据安装配置文件responsefile_edit.nd.txt中的profileType创建相应概要文件, 如在安装配置文件中profileType设置为none需要自行创建概要文件否则会出现以下图中提示(创建概要文件方法参考本文2.1) :

1.切换目录到/opt/IBM/WebSphere/AppServer/bin启动WAS

执行命令sh startManager.sh ,如图3

启动server时可能

遇到的问题.d o cx

(双击图标打开)

图3 启动部署管理器

此时可能出现下图情况不能启动server1:

需要进入应用服务器目录下/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AppSrv01/bin执行startNode.sh脚本启动节点

刷新页面后如下图可正常启动应用服务器server1 :

2.启动完成后,在其他机器输入http://ip:9043/ibm/console,如果能打开界面,说明安装成功,至此WAS的静

默安装完成, 如图4

图4 WebSphere控制台登陆界面

1.2Windows中安装过程

2 WebSphere配置

2.1 创建概要文件

1)创建一个profileType为”deploymentManager”的部署管理概要文件

[root@localhost WAS]#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bin/manageprofiles.sh -create -templatePath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Templates/dmgr/ -profileName dmgr -profilePath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dmgr

INSTCONFSUCCESS: 成功:概要文件 dmgr 现在存在。有关此概要文件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dmgr/logs/AboutThisProfile.txt。

2)创建一个profileType为”default”的应用代理节点概要文件

[root@localhost WAS]#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bin/manageprofiles.sh -create -templatePath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Templates/default/ -profileName dmgr -profilePath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AppSrv01

INSTCONFSUCCESS: 成功:概要文件 server1 现在存在。有关此概要文件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AppSrv01/logs/AboutThisProfile.txt。

2.2 配置JDBC提供程序

1)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http://ip: 9043/ibm/console,输入在配置域时输入的用户名,及密码,点击<登陆>,

此时页面如下:

2)配置JDBC提供程序,在标识3处的下拉框选择“节点”,点击[新建]创建新的JDBC提供程序:如下:

a.在数据库类型选择要使用的数据库类型(以Oracle为例),其他的按照以下列出的选择:

b.设置Oracle的JDBC驱动程序所在的目录(请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点击[下一步]:

c.确定设置无误后,点击[完成]:

d.点击红线方框的[保存]将之前的设置信息保存:

2.3 配置数据源

1)新建数据源

a.在数据源名和JNDI名称一栏输入相应的名字,其中JNDI的名字是在部署应用时会使用到,点击[下一步]:

b.在“选择现在的JDBC提供程序”下拉框加选择之前创建的JDBC提供程序,点击[下一步]:

c.在“输入数据源的特定于数据库的属性”

界面URL设置数据库连接例如:”jdbc:oracle:thin:@192.168.29.97:1521:orcl”然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如下图所示:

d.点击[完成]结束配置:

e.点击红线方框的[保存]将之前的设置信息保存:

f.在数据源列表选择新建的数据源,点击链接“orcl”进入:

g.点击链接“JAAS—J2C认证数据”:

h.点击新建

i.在用户标识和密码一栏输入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并在接下来的提示点击[保存]:

j.继续保存设置后返回数据源列表,选择之前创建的数据源“orcl”:

在修改数据源的界面中的“组件管理的认证别名”和“容器管理的认证别名”下拉框中选择之前创建的“orcl”JAAS 认证:

点击[确定]和[保存]按钮后返回数据源列表,选中“orcl”数据源并点击[测试连接]:

如果提示成功则说明数据源已经配置成功并可以使用了:

3应用部署

3.1 注意事项

1.WebSphere部署必须以EAR、WAR、JAR等打包的方式部署且要通过控制台来部署,不支持文件夹的部署方式。

2.WAR包不能包含有中文字符的文件。使用JAR命令打包过后的WAR包使用winrar解压时会提示出错,这时就

可以定位到哪有中文文件。

3.WEB-INF目录下的web.xml文件不能有中文字符,即使是注释也不行。最好是将所有的注释删除。

4.web.xml文件的格式必须按照标准和顺序来设置,不同类型的元素不能交叉。例如不能先是listener,然后是

servlet,接着是listener。

5.必须使用JAR命令或者开发工具来打包,不能使用压缩工具进行打包。

tfms>jar –cvf DbApp.war *

6.将应用程序中引用到数据源的配置文件修改成与JNDI一致的名字。例如:hibernate.cfg.xml里的JNDI引用:

java:comp/env/jdbc/orcl。

7.如果打包后的应用程序比较大,且应用服务器所在主机可以运行控制台,则可以先通过远程工具将应用程序包

上传到服务器后,再通过控制台的本地部署方式来部署,这样可以减少部署所需的时间。

8.错误EAR 文件可能已损坏和/或不完整。如果经过上述步骤还发生该错误,则先将war包里非WEB-INFO文件

删除(即WAR包里只留下WEB-INF文件夹),再进行部署,部署成功之后再将其他文件复制到发布后的WAR 包文件夹下。

3.2 部署应用

1)选择[应用程序]-[安装新的应用程序],在打开的界面里的“新应用程序的路径”选择打包好的WAR包,在“上

下文根”处输入应用程序的访问名称,点击[下一步]:

2)在“选择安装选项”界面使用默认值,点击[下一步]:

使用默认值,点击[下一步]:

在接下来的界面里指定用于安装企业应用程序和模块的选项:

检查新应用的配置项是否正确,如果需要调整则点击[上一步],确定无误后点击[完成]结束配置:

出现以下信息后点击保存到主配置:

3)点击[应用程序]-[企业应用程序],在右边列表中已经有新部署的应用程序,如果“应用程序状态”为红色的叉,

说明新应用没有启动;选中新应用前的复选框并点击[启动] :

如果看到下面的提示信息则表示新应用启动成功:

这时可以通过http://192.168.29.98:9080/DbApp/index.jsp来访问新应用程序,其中的DbApp就是部署新应用时指定的上下文根。

Websphere7.0搭建集群手册

Websphere V7.0集 群搭建 用户操作手册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面向读者 (1) 1.3面向读者 (1) 2集群搭建准备 (1) 3集群搭建 (2) 3.1集群管理器安装 (2) 3.2节点安装 (9)

3.3集群搭建 (16) 3.3.1创建集群 (16) 3.3.2创建集群成员 (17) 3.4JDBC配置 (18) 3.4.1创建JDBC提供程序 (18) 3.4.2配置数据源 (20) 3.5发布应用程序 (27) 3.5.1创建虚拟主机 (27) 3.5.2安装应用程序 (29) 3.5.3配置服务器 (31) 4重启服务器后,启动应用程序步骤 (34) 4.1.1启动节点 (34) 4.1.2启动集群 (34) 4.1.3启动应用程序服务器 (35)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系统上线安装参考文档 1.2 面向读者 服务器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 1.3 面向读者 读者需要了解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Network Deployment 7.0相关知识 2 集群搭建准备 一台服务器作为集群管理器; 多台服务器作为应用程序服务器,成为集群节点。 集群拓扑图: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集群管理器 服务器1服务器 2服务器3

3集群搭建 3.1集群管理器安装 执行launchpad.exe文件, 点击右边的“启动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Network Deployment安装向导”, 点击“下一步”,

选择“我既接受IBM条款也接受非IBM条款”,点击“下一步”, 点击“下一步”,

4Mlinux安装配置方法

4Mlinux安装配置 一、安装4Mlinux 1.新建otherlinux虚拟机 2.硬件资源分配,硬盘不要超过1G,600M足够否则安装会很慢,必须为IDE接口硬盘。 内存256M即可。 设置硬盘大小:

硬件资源分配图 3.配置好硬件资源后可能会无法选择硬盘接口类型,可以删除原来的,再添加一个

删除SCSI接口的硬盘,添加一个IDE接口的硬盘 设置硬盘接口为IDE的类型,绝对不能用SCSI的,否则不能识别

设置大小为600M 删除原来的SCSI接口硬盘,其他的按回车就可以了。

4.选择iso安装镜像从CD/DVD启动 5.启动后会进入一个类似安装系统界面,但是这不是安装界面 6.这里可以不输入密码,按回车就可以了 7.Root账号登陆,没有设置密码,回车就可以了

8.登陆之后,用“fdisk/dev/sda”新建一个主分区,等下系统就是安装在这个分区里的。 分区新建之后,由于这里无法探测分区,所以用reboot重启系统。 格式化为ext3 9.进入/usr/sbin/目录下,找到一个名为install2hd的文件拷贝到/tmp目录下 拷贝到/tmp目录下,注意这里一定要拷贝到/tmp/目录下,因为等下要修改这个脚本文件,而且执行后文件会改变 到/tmp目录下修改这个脚本文件,用“/df-h”查找到相关内容,将原来为G的单位改为M 将G改为M 保存退出 10.执行“./install2hd/dev/sda”安装系统到“/dev/sda1”分区下 执行这条命令后选分区时选择1,其余回车或y就可以了。安装完后重启系统就可以了 二、网络配置 到/etc/net/net.conf里面配置网络。 根据需求配置网络即可。

(整理)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设计及linux内核网络设备驱动.

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设计及linux驱动 1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Ethernet)是当今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在一条电缆上,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扑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按照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7层参考模型,以太网定义的是物理层(PHY)和数据链路层(对应以太网的MAC层)的标准。 2 嵌入式处理器上扩展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接口控制器主要包括MAC乘PHY两部分,如图1所示为嵌入式处理器集成MAC层控制器。 MAC层控制器和PHY的连接是通过MII、RMII等接口实现的。在IEEE802的标准系列中,数据链路层包括LLC和MAC两个子层。其中MAC负责完成数据帧的封装、解封、发送和接受功能。PHY层的结构随着传输速率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对于1OBaseT等网络,从以太网PHY芯片输出的就是传输所需的差分信号。但是还需要一个网络隔离变压器组成图2的结构。网络隔离变压器可起到抑制共模干扰、隔离线路以及阻抗匹配等作用。 本文介绍一种新款网络接口芯片DM9000A,它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与嵌入式CPU的接口,实现扩展以太网口的功能。DM9000A是中国台湾DAVICOM公司推出的一款高速以太网接口芯片,其基本特征是:集成10/100M物理层接口;内部带有16K字节SRAM用作接收发送的FIFO缓存;支持8/16bit两种主机工作模式:

Centos7安装配置zabbix

Centos7安装配置zabbix 1 关闭firewall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停止firewall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禁止firewall开机启动 2 安装iptables防火墙 yum install iptables-services #安装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编辑防火墙配置文件 *filter :INPUT ACCEPT [0:0] :FORWARD ACCEPT [0:0] :OUTPUT ACCEPT [0:0] -A INPUT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A INPUT -p icmp -j ACCEPT -A INPUT -i lo -j ACCEPT -A 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22 -j ACCEPT -A 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追加这行-A 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3306 -j ACCEPT #追加这行 -A INPUT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host-prohibited -A FORWARD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host-prohibited COMMIT systemctl restart iptables.service #最后重启防火墙使配置生效 systemctl enable iptables.service #设置防火墙开机启动 3 关闭SELINUX vi /etc/selinux/config

Websphere集群检查

WAS集群检查 一、安装前系统检查 ?群集安装时,确认所有机子的日期要一致 ?确认管理域之内的所有的机器主机名和ip地址相互能够ping通 在安装前,要确保两台机的/etc/hosts文件里面增加两台机的ip与主机名,修改如下 **.**.**.1 app1 **.**.**.2 app2 (对于初次安装系统后的主机,因为没有在HOSTS文件中增加此类记录,会导致安装失败,现象是安装后生成的profiles不完整,并且startManager.sh执行失败,启动不了管理服务。 另外,安装完W AS后,不能修改主机名,否则W AS的服务启动不了,需要重新安装) ?确认主机名在生产环境中不会再改变 二、集群安装后系统检查 安装后成功,在app1主机下的/opt/IBM/WebServer/AppServer/profiles目录下可看到DMGR01,APPSRV01两个目录。其中DMGR01是管理台概要文件,只在app1主机上有。 同样,在主机app2机上安装was后,在app2下的/opt/IBM/WebServer/AppServer/profiles目录下可看到APPSRV01一个目录。 在app1主机下的profiles\DMGR01\FIRSTSTEPS目录下, 运行firststeps.sh,可进行安装后检测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Dmgr01/logs/dmgr/SystemOut.log file IVTL0070I: The Installation Verification Tool verification succeeded. IVTL0080I: The installation verification is complete. 上述显示说明安装正常,DMGR服务可正常启动。访问端口是9060 此时到IE,可打开控制台 http://**.**.**.**:9060/ibm/console 选择继续浏览此网站, 进入主控画面 输入admin,******

Linux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命令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命令配置IP vi进入后,按i变成编辑模式,屏幕下方有个INSERT字样,这时跟windows 的记事本一样了,改吧。内容见下 改完后按ESC键,再输入冒号x——:x保存退出。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你的IP就出来了。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IPADDR=192.168.0.1 GATEWAY=192.168.0.254 ONBOOT=yes TYPE=Ethernet 1、ifconfig 可以使用ifconfig命令来配置并查看网络接口的配置情况。 例如: (1)配置eth0的IP地址,同时激活该设备。 #ifconfig eth0 192.168.1.10 netmask 255.255.255.0 up (2)配置eth0别名设备eth0:1的IP地址,并添加路由。 #ifconfig eth0 192.168.1.3 #route add –host 192.168.1.3 dev eth0:1 (3)激活设备。 #ifconfig eth0 up (4)禁用设备。 #ifconfig eth0 down (5)查看指定的网络接口的配置。 #ifconfig eth0 (6)查看所有的网络接口配置。

#ifconfig 2、route 可以使用route命令来配置并查看内核路由表的配置情况。 例如: (1)添加到主机的路由。 #route add –host 192.168.1.2 dev eth0:0 #route add –host 10.20.30.148 gw 10.20.30.40 (2)添加到网络的路由。 #route add –net 10.20.30.40 netmask 255.255.255.248 eth0 #route add –net 10.20.30.48 netmask 255.255.255.248 gw 10.20.30.41 #route add –net 192.168.1.0/24 eth1 (3)添加默认网关。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4)查看内核路由表的配置。 #route (5)删除路由。 #route del –host 192.168.1.2 dev eth0:0 #route del –host 10.20.30.148 gw 10.20.30.40 #route del –net 10.20.30.40 netmask 255.255.255.248 eth0 #route del –net 10.20.30.48 netmask 255.255.255.248 gw 10.20.30.41 #route del –net 192.168.1.0/24 eth1

Linux操作系统CentOS7.2发行版本的安装与配置

Linux操作系统CentOS7.2发行版本的安装与配置由于CentOS 7出来不久,对于这个版本的系统安装与配置的教程较少,今天就索性介绍一下CentOS7.2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获取安装镜像文件: 1、直接访问CentOS官方开源镜像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从网站我们可以看到各个版本目录 2、进入到centos/目录,可以看到目前最新版7.2.1511版本

3、点击进入7.2.1511目录后,会发现isos目录,这个就是存放ISO格式镜像的目录;os目录则是将ISO格式镜像解压后得到的所有文件目录;cloud则是搭建OpenStack等云项目需要的软件包目录,其他目录可自行研究下。

4、进入isos目录后,因为CentOS7起只有64位系统,所以仅看到x86_64目录 5、进入x84_64目录后,然而并没有发现ISO镜像。只有其他镜像网站列表,并发表了申明:为了节省公共可用带宽,此镜像网站不再提供ISO镜像下载,请从以下可用镜像网站下载。 就是说CentOS官网在国外,如果我们从国外直接下载,速度太慢,为了不浪费这些带宽来长时间下载,从以下镜像列表中选择距离你最近的地区,最快的服务器来下载。

6、推荐的以下国内镜像网站,下载速度都是令人满意的。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华中科技大学开源镜像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新浪开源镜像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重庆大学镜像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西北农业科技大学镜像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有线公司镜像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浙江大学开源镜像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中科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开源镜像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上海交通大学开源镜像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centos/7/isos/x86_6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源镜像网站

Linux服务器环境搭建(设置)

Linux是一个性能优异、安全的操作系统,许多大型的Web应用都是基于Linux作为服务器,所以系统的学习一下Linux操作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不以Linux基础为例,主要以Linux服务器端开发环境搭建为主,适合有一定Linux基础的朋友。 本文采用的Linux环境为Red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4。本文主要讲解以下内容: Java开发环境的安装和配置(JDK安装、环境变量的配置) Tomcat服务器安装和配置(Tomcat安装、环境变量配置) 基于源码的MySQL数据库安装(此处之所以采用源码编译安装,为了后面的PHP 环境做准备) Oracle数据库的安装(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安装)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主要用来运行PHP程序) PHP环境安装和配置 Flex开发环境搭建 从上面可以看到,我们这篇教程要讲解的内容很多,所以我们需要准备如下的必备环境: 必备工具: VMware-workstation-6.5或更高版本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4的iso文件,共4个 SSHSecureShellClient,用于远程连接Linux jdk-6u18-linux-i586.bin,可以从sun网站下载 mysql-5.1.41.tar.gz,MySQL的Linux源码分发包 SQLyog Enterprise,MySQL的可视化操作工具 10201_database_linux32.zip,Oracle的Linux版本 10201_client.zip,Oracle在Win下的客户端,注意根据操作系统选择 PL/SQL Developer,操作Oracle的可视化工具 PHP相关组件 ?php-5.2.14.tar.gz ?freetype-2.1.10.tar.gz ?gd-2.0.35.tar.gz ?jpegsrc.v6b.tar.gz ?libpng-1.2.29.tar.gz ?libxml2-2.6.2.tar.gz ?zlib-1.2.3.tar.gz ?curl-7.15.0.tar.gz httpd-2.2.16.tar.gz,Apache服务器 flex_sdk_3.5.0.12683.zip,Flex SDK

linux内核的网络配置

文章来源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69679.html,/p/2088592067 第9节, Networking support 关于网络支持 上图 讲解; RF switch subsystem support 这个一般是要的,因为有些无线和蓝牙放在一张卡上 选m,wireless(无线)里面的一些选项随之会自动选m,上图 注意: cfg80211 wireless extensions compatibility 这个兼容选项要选择,3.7默认是没有选择

如果没有选择,iwconfig会报告没有扩展 Bluetooth subsystem support 蓝牙,可以自己选择,如果有m就行 还有子选项自己看下 如果还有红外线,无线电,对应选择,这个设备应该是很少networking option最上面的,全局网络选项,上图

Packet socket和Unix domain sockets 备必,而且不能成模块,不然udev会报一段信息给你 Transformation user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选m,其实也很少用,像ipsec,下面的ipsec也可以选成模块 TCP/IP networking 要的,要的,子选项大部分不用,你也可以选上 IP: multicasting 多播 IP: advanced router 高级路由 你需要选上 IP: TCP syncookie support ~~sync flooding,同时还必须。。。个人没什么意义Large Receive Offload提高网络的东西,这个Y,如果你觉得现在不用,先m TCP: advanced congestion control这个你也可以Y The IPv6 protocol 很多要用到,虽然在兲现在没用,像systemd就要了 Security Marking和Network packet filtering framework (Netfilter) 个人没什么意义,你可以试下

centos7安装配置openstack-kilo(详细部署实施版)

######################################安装service之前##################### 1.安装openstack-selinux和SQL数据库 RHEL and CentOS enable SELinux by default. Install the openstack-selinux package toautomatically manage security policies for OpenStack services: yum install openstack-selinux yum install mariadb mariadb-server MySQL-python 2.配置mariadb:Create and edit the /etc/my.cnf.d/mariadb_openstack.cnf file [mysqld] bind-address = 192.168.142.13  [mysqld] default-storage-engine = innodb innodb_file_per_table collation-server = utf8_general_ci init-connect = 'SET NAMES utf8' character-set-server = utf8 3.重启服务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service systemctl start mariadb.service 4.加强mariadb数据库安全,这是root账户密码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5.安装信息队列

Websphere for Linux集群安装和配置

前言 目前天安保险的WAS环境中有5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配成一个node,每个node上配置了2个application server,组成了一个ND的环境。前台有一台F5做负载均衡,后面连接了1套oracle RAC的数据库。但5个node之间没有做成集群。为了保证Websphere系统高可用性,提高系统性能和负载均衡,考虑配置成集群,下面说明创建、配置集群的整个过程与注意事项。 1. 集群系统架构 操作系统:Linux version 2.6.18-8.el5 Websphere版本:WAS6.1ND 根据天安的环境,可使用如下拓扑: 其中cisapp1~cisapp5表示5台WebSphere,cisCluster表示5台做成一个cluster,dmgr一般是5台中的一台。

2. 创建集群(含session复制) (截图为我本机测试截图,只是示意图,与天安保险的节点名和集群名不符) 在DMGR控制台中,选择集群,然后新建。 注意:先创建一个空的集群,然后我们再向该集群中添加成员即可。 这里还要注意勾选“配置HTTP会话内存到内存复制”,这样就能使session 在集群内共享,比如用户登录,加入被集群分配给node1来处理,用户的登录信息就会被保存在session中,如果此时node1宕机了,用户就会被分配到其他节点来处理而不会要求重新登录。 如果在创建集群时没有勾选此选项,也可按如下方式操作: 配置会话复制 服务器 --> 应用程序服务器 --> 选择集群成员 --> 容器设置:会话管理--> 其他属性:分布式环境设置 --> 确认分布式会话选择的是内存到内存复制,其他属性:定制调整参数 --> 调整级别: 低(故障转移优化) 写频率 servlet服务结束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吐血之作)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 文档记录: RedHat操作系统的安装 1.放入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0安装光盘,并 设置为光盘启动。 启动成功后,如图1。输入linux text(采用文本模式)确认回车。

建议: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0支持新服务器驱动,如:HP380G6 2.选择在准备安装之前是否检测光驱 一般选择SKIP跳过,开始安装,如图2:

3.选择安装过程的语言 选择English (在linux中使用Tab,切换光标的位置,使用空格键选中选项)回车,如图3: 4.选择键盘 选择US(美国键盘)回车,如图4:

5.选择安装LINUX服务代码 序列号为:2515dd4e215225dd 安装与不安装的区别: 红帽企业版的服务代码,不仅仅是升级,还包含很多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如图5: 6.选择分区方法 选择Create custom layout,如图6:

7.分区 使用F2新建一个分区,出现图7: Mount Point :Bstarsrv1 挂接点,像/root、/bin、/etc、/usr、/home等等。 Filesystem Type:文件格式,例如windows中的fat32格式,windows 2000中的ntfs格式。Bstarsrv1中现在最常用的是

ext3、swap等。Swap是交换分区格式。 Fixed Size:自定义空间大小。 Fill all available space:使用所有可用空间 Force to be a primary partition:强制使用主分区 Check for a bad block :检测坏块 一般只需要将系统分为3个分区,同样的方法建立以下分区。/boot 启动目录100M swap 数据交换分区内存的2倍 / 根目录Fill all available space 建立数据交换分区时,不用输入挂接点,直接在File system 中,使用上下键选择swap格式,大小为内存的2倍。如图8: (根据实际调整仅供参考)下图是在8G的硬盘分区示意图9:

WAS集群配置联调

实验6-WAS集群配置联调 实验目的:本实验会引导学生完成W AS8的集群配置,之后会安装IHS和Plugins插件,配置集群中的应用使用Web server来进行访问。 实验前提:W AS8.0已经正确安装完毕,同时已经存在一个独立服务器的概要表,概要表中有一个服务器,一般服务器名称是server1。 一、生成部署管理器的概要表 1、启动概要表管理工具应用程序,此程序在目录C:\IBM\WebSphere\AppServer\bin\ProfileManagement中,在DOS命令行中启动pmt.bat。 如果是windows操作系统,也可以通过开始菜单来启动W AS服务器,寻找启动W AS 服务器命令顺序是“开始”-》“所有程序”-》“IBM WebSphere”-》“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Network Deployment V8.0”-》“工具”-》“概要表管理工具”。 2、在概要表管理工具界面,单击“创建”按钮。

3、在概要表类型中选中“管理”,单击“下一步”按钮。 4、选择“Deployment Manager”单选框,单击“下一步”按钮。

5、选择“典型概要表文件创建”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 6、取消“启用管理安全性”复选框,单击“下一步”按钮。

7、在概要文件创建总结中界面中,单击“创建”按钮。 8、部署管理器的概要表建立后,如下图,选中“启动第一步控制台”复选框,单击“完成”按钮。

9、第一步的界面如下,单击“安装验证”链接。 10、系统会自动启动DM,从弹出的界面直到看到“安装验证完成”字样后,说明DM已经正常启动安装。关闭这个界面。

Linux内核分析-网络[五]:网桥

看完了路由表,重新回到netif_receive_skb ()函数,在提交给上层协议处理前,会执行下面一句,这就是网桥的相关操作,也是这篇要讲解的容。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s kb = handle_bridge(skb, &pt_prev, &ret, orig_dev); 网桥可以简单理解为交换机,以下图为例,一台linux机器可以看作网桥和路由的结合,网桥将物理上的两个局域网LAN1、LAN2当作一个局域网处理,路由连接了两个子网1.0和2.0。从eth0和eth1网卡收到的报文在Bridge模块中会被处理成是由Bridge收到的,因此Bridge也相当于一个虚拟网卡。 STP五种状态 DISABLED BLOCKING LISTENING LEARNING FORWARDING 创建新的网桥br_add_bridge [net\bridge\br_if.c] 当使用SIOCBRADDBR调用ioctl时,会创建新的网桥br_add_bridge。 首先是创建新的网桥: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d ev = new_bridge_dev(net, name); 然后设置dev->dev.type为br_type,而br_type是个全局变量,只初始化了一个名字变量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S ET_NETDEV_DEVTYPE(dev, &br_type); 2. s tatic struct device_type br_type = { 3. .name = "bridge", 4. }; 然后注册新创建的设备dev,网桥就相当一个虚拟网卡设备,注册过的设备用ifconfig 就可查看到: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r et = register_netdevice(dev); 最后在sysfs文件系统中也创建相应项,便于查看和管理: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r et = br_sysfs_addbr(dev); 将端口加入网桥br_add_if() [net\bridge\br_if.c] 当使用SIOCBRADDIF调用ioctl时,会向网卡加入新的端口br_add_if。 创建新的net_bridge_port p,会从br->port_list中分配一个未用的port_no,p->br会指向br,p->state设为BR_STATE_DISABLED。这里的p实际代表的就是网卡设备。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p = new_nbp(br, dev); 将新创建的p加入CAM表中,CAM表是用来记录mac地址与物理端口的对应关系;而刚刚创建了p,因此也要加入CAM表中,并且该表项应是local的[关系如下图],可以看到,CAM表在实现中作为net_bridge的hash表,以addr作为hash值,链入 net_bridge_fdb_entry,再由它的dst指向net_bridge_port。

windows7 和 centos7双系统并存安装教程

windows7 和centos7双系统安装教程 此方法作者成功实现双系统安装,以下图片前期没有拍照,故部分图片取自网络。 此方法适用于U盘安装 工具: ●8G以上U盘 ●CentOS7光盘镜像,如CentOS-7.0-1406-x86_64-DVD.iso ●DiskGenius分区软件 ●easyBCD引导编辑软件 假设已经装好Windows7系统了(windows的系统安装很简单,网上也有很多教程) 分区前最好备份数据,以免发生意外。 为Centos7腾出一个空闲区,最好放在扩展分区的逻辑分区里面,最好是最后一个磁盘,图中就是我给centos7分的盘(在最后一个空闲的逻辑分区里面,centos7安装的过程中对这个空闲区自动为我再细分了三个区。) 在DiskGenius软件里查看: 序号8是/boot 分区 序号9是swap 分区 序号10是/ 分区

记住这几个序号。 1、将centos7刻录到U盘中 2、插入U盘,重启电脑,进入bios,设置从U盘启动 3、进入CentOS的安装界面了,如下图: 注意:这里,网上很多教程,出现如下界面,但是我实际装时,并不是这样(虚拟机中确实如下图):

4、光标选择第一个选项,“Install CentOS 7”,按照提示然后按“e”或者“tab”,具体看界面的提示。进入启动参数配置的修改。

将 vmlinuz initrd=initrd.img inst.stage2=hd:LABEL=CentOS\x207\x20x86_64 quiet 改为 vmlinuz initrd=initrd.img inst.stage2=hd:/dev/sdb4 quiet,这里sdb4为U盘所在分区,也可能是sdb1 ,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我自己的情况就是sdb4) 5、修改后,按Ctrl+x执行修改,正常情况下,将进入安装界面,如下图:

WAS70集群配置

WAS7.0集群配置 1.任务说明 在给定的两台主机上搭建was集群,要求主机一上建立一个管理节点和一个服务节点主机二上建立一个服务节点,并使这两个节点在一个集群下运行。 2.前题需求 两台主机操作系统字符集一致 两台主机已经安装相同版本的WAS 3.测试环境说明 操作系统版本:SuseLinux11Sp3 X86-64位 操作系统字符集:zh_CN.gb18030 WAS版本:7.0.0.27 主机一名称/IP:wasdmgr/1.1.1.10 主机二名称/IP:wasnode2/1.1.1.11 管理单元名称:AmfeDmgrCell01 管理节点名称:AmfeDmgr 节点一名称:AmfeNode01 节点二名称:AmfeNode02 集群名称:AmfeClus 4.详细步骤 4.1.检查两台主机已经安装的概要文件,并删除他们。 4.1.1.root用户登录“wasdmgr”主机、执行下面操作。 显示概要文件并删除现有概要文件

4.1.2.root用户登录“wasnode2”主机、执行下面操作。 显示概要文件并删除现有概要文件 4.1.3.修改管理节点所在主机”wasdmgr”上的hosts文件如下 图

4.1.4.修改服务节点二所在的主机”wasnode2”上hosts文件 如下图 4.2.root用户操作“wasdmgr”主机创建管理节点及服务节点, 并将服务节点添加到管理节点上。 4.2.1.创建管理节点:AmfeDmgr 创建命令:./manageprofiles.sh -create -templatePath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Templates/dmgr -cellName AmfeDmgrCell01 -profileName AmfeDmgr -profilePath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AmfeDmgr 4.2.2.创建服务节点一:AmfeNode01 创建命令:./manageprofiles.sh -create -templatePath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Templates/managed -nodeName AmfeNode01 -profileName AmfeNode01 -profilePath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AmfeNode01

linux的网络接口以及详细配置

Linux 网络接口2012-06-21 10:29:45 分类:LINUX 在 Linux 中,所有的网络通讯都发生在软件接口与物理网络设备之间。与网络接口配置相关的文件,以及控制网络接口状态的脚本文件,全都位于 /etc/sysconfig/netwrok-scripts/ 目录下。虽然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这些文件的类型和数量并不一定相同,但大致来讲,都包含以下几类与网络相关的配置文件: 1.网络接口配置文件 2.网络接口控制脚本 3.与网络相关的函数库文件(function files) 各种的网络设备都需要用到这些文件保证设备的正常动作 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些文件的用途,以及使用它们的方式。 Linux 网络接口 网络接口配置文件 在 Linux 中,网络接口配置文件用于控制系统中的软件网络接口,并通过接口实现对网络设备的控制。当系统启动时,系统通过这些接口配置文件决定启动哪些接口,以及如此对这些接口进行配置。 在 Linux 中,网络接口配置文件用于控制系统中的软件网络接口,并通过这些接口实现对网络设备的控制。当系统启动时,系统通过这些接口配置文件决定启动哪些接口,以及如何对这些接口进行配置。接口配置文件的名称通常类似于 ifcfg-,其中 与配置文件所控制的设备的名称相关。 在所有的网络接口中,我们日常中最常用到的接口类型就是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接口 在所有的网络配置文件中,最常用的就是 ifcfg-eth0,因为它是系统中第一块网卡的配置文件。如果系统中有多块网卡,ifcfg-eth 后面的数字就会依次递增。正因为每个设备都有对应的一个配置文件,因此管理员也能够单独地控制每一个设备。 以下是一个 ifcfg-eth0 配置文件的示例,在配置中已经为网卡设置好了 IP 地址。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NETWORK=10.0.1.0 NETMASK=255.255.255.0 IPADDR=10.0.1.27 USERCTL=no // 是否允许非root用户控制网卡 在接口配置文件中,选项之间存在着一些关联,如果不像上例中那样使用固定 IP,使用 DHCP 获取 IP 地址的配置文件又会不一样。以下就是将网卡配置成通过 DHCP 获取 IP 地址的配置: DEVICE=eth0 BOOTPROTO=dhcp ONBOOT=yes 使用网络管理工具(system-config-network) 对网络接口文件进行更改是比较方便的一种方式,但通过学习手动更改配置文件,能够更好的在各种 Linux 发行版中执行网络配置的工作。 有关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下一章翻译文档 - 《Fedora/Linux 网络配置工具》 下面是以太网接口配置文件中常用的一些选项:

webSphere6.1 nd的集群环境搭建

WebSphere Network Deployment v6.1集群环境安装配置 需要的软件: 1 WebSphere Network Deployment V6.1 2 IBM HTTP Server V6.1 3 IBM Web server plug-ins for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V 6.1 4 WebSphere 6.1.0.23补丁程序 在2台电脑Server1和Server2上部署WebSphere集群服务。具体为在Server1上安装Deployment Manager和应用程序服务器,在Server2上安装应用程序服务器,由Server1上的DM来管理Server1和Server2上的应用服务器。 一安装WebSphere Network Deployment V6.1 首先在Server1上安装WebSphere ND V6.1。

选择安装Deployment Manager。 完成之后安装WebSphere V6.1.0.23的补丁。

选择补丁包。

然后再打开概要文件管理工具,创建应用程序服务器,留意SOAP端口,在下面的步骤中需要用到。

在Server2上WebSphere,选择安装应用程序服务器。 安装完成之后同样打上补丁。 二在将2台服务器添加到Server1的Deployment Manager管理的节点中,并建立集群。 在Server1和Server2中,将各自的应用服务开启。然后在Server1开启Deployment Manager 服务,并打开控制页面。 在系统管理—>节点中,添加本机和Server2的应用程序服务器。

4Mlinux安装配置方法

4Mlinux 安装配置 一、安装4Mlinux 1.新建otherlinux虚拟机 2.硬件资源分配,硬盘不要超过1G,600M足够否则安装会很慢,必须为IDE接口硬盘。 内存256M即可。 设置硬盘大小:

硬件资源分配图 3.配置好硬件资源后可能会无法选择硬盘接口类型,可以删除原来的,再添加一个

删除SCSI接口的硬盘,添加一个IDE接口的硬盘 设置硬盘接口为IDE的类型,绝对不能用SCSI的,否则不能识别

设置大小为600M 删除原来的SCSI接口硬盘,其他的按回车就可以了。

4.选择iso安装镜像从CD/DVD启动 5.启动后会进入一个类似安装系统界面,但是这不是安装界面 6.这里可以不输入密码,按回车就可以了 7.Root账号登陆,没有设置密码,回车就可以了

8.登陆之后,用“fdisk /dev/sda”新建一个主分区,等下系统就是安装在这个分区里的。 分区新建之后,由于这里无法探测分区,所以用reboot重启系统。 格式化为ext3 9.进入/usr/sbin/目录下,找到一个名为install2hd 的文件拷贝到/tmp目录下 拷贝到/tmp目录下,注意这里一定要拷贝到/tmp/目录下,因为等下要修改这个脚本文件,而且执行后文件会改变 到/tmp目录下修改这个脚本文件,用“/df -h”查找到相关内容,将原来为G的单位改为M 将G改为M 保存退出 10.执行“./install2hd /dev/sda”安装系统到“/dev/sda1”分区下 执行这条命令后选分区时选择1,其余回车或y就可以了。安装完后重启系统就可以了 二、网络配置 到/etc/net/net.conf里面配置网络。 根据需求配置网络即可。

史上最全linux内核配置详解

对于每一个配置选项,用户可以回答"y"、"m"或"n"。其中"y"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进内核;"m"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成可加载模块,在需要时,可由系统或用户自行加入到内核中去;"n"表示内核不提供相应特性或驱动程序的支持。只有<>才能选择M 1. General setup(通用选项) [*]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设置界面中显示还在开发或者还没有完成的代码与驱动,最好选上,许多设备都需要它才能配置。 [ ]Cross-compiler tool prefix,交叉编译工具前缀,如果你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的话输入相关前缀。默认不使用。嵌入式linux更不需要。 [ ]Local version -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自定义版本,也就是uname -r可以看到的版本,可以自行修改,没多大意义。 [ ]Automatically append version information to the version string,自动生成版本信息。这个选项会自动探测你的内核并且生成相应的版本,使之不会和原先的重复。这需要Perl的支持。由于在编译的命令make-kpkg 中我们会加入- –append-to-version 选项来生成自定义版本,所以这里选N。 Kernel compression mode (LZMA),选择压缩方式。 [ ]Support for paging of anonymous memory (swap),交换分区支持,也就是虚拟内存支持,嵌入式不需要。 [*]System V IPC,为进程提供通信机制,这将使系统中各进程间有交换信息与保持同步的能力。有些程序只有在选Y的情况下才能运行,所以不用考虑,这里一定要选。 [*]POSIX Message Queues,这是POSIX的消息队列,它同样是一种IPC(进程间通讯)。建议你最好将它选上。 [*]BSD Process Accounting,允许进程访问内核,将账户信息写入文件中,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时间/创建者/内存占用等信息。可以选上,无所谓。 [*]BSD Process Accounting version 3 file format,选用的话统计信息将会以新的格式(V3)写入,注意这个格式和以前的v0/v1/v2 格式不兼容,选不选无所谓。 [ ]Export task/process statistics through netlink (EXPERIMENTAL),通过通用的网络输出工作/进程的相应数据,和BSD不同的是,这些数据在进程运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相关命令访问。和BSD类似,数据将在进程结束时送入用户空间。如果不清楚,选N(实验阶段功能,下同)。 [ ]Auditing support,审计功能,某些内核模块需要它(SELINUX),如果不知道,不用选。 [ ]RCU Subsystem,一个高性能的锁机制RCU 子系统,不懂不了解,按默认就行。 [ ]Kernel .config support,将.config配置信息保存在内核中,选上它及它的子项使得其它用户能从/proc/ config.gz中得到内核的配置,选上,重新配置内核时可以利用已有配置Enable access to .config through /proc/config.gz,上一项的子项,可以通过/proc/ config.gz访问.config配置,上一个选的话,建议选上。 (16)Kernel log buffer size (16 => 64KB, 17 => 128KB) ,内核日志缓存的大小,使用默认值即可。12 => 4 KB,13 => 8 KB,14 => 16 KB单处理器,15 => 32 KB多处理器,16 => 64 KB,17 => 128 KB。 [ ]Control Group support(有子项),使用默认即可,不清楚可以不选。 Example debug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调试例子 Namespace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命名空间 Device controller for cgroups,cgroups设备控制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