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鞍山煤场工程

马鞍山煤场工程

目录

1作业任务 (1)

2编写依据 (1)

3作业准备和条件 (2)

4作业方法及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5)

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18)

6技术资料要求 (21)

7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及防范措施、文明施工标准 (22)

8有关计算及其分析 (27)

9附录 (27)

1作业任务

1.1作业项目概况及范围

安徽马鞍山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煤场工程,煤场场地标高为+0.7米,挡煤墙为+1.2米,部分基础为桩基础,煤场地理位置在#1转运站东侧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94。基础为C30砼,垫层为C10,基础钢筋保护层35mm,桩基承台底板钢筋保护层为100mm,短柱钢筋为40mm。

作业范围:挡风抑尘墙、煤废水处理站,尾部小室和煤场内等建筑工程

1.2主要工程量

1.3工期要求

2编写依据

)施工组织专业设计;

b)《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c)《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d)《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

e)《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0;

f)《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

g)《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缩印本(第四版);

h)《火电施工检验及质量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

i)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j)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和2009版后新增;

k) 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

l)《结构通用图》40-F5601S-T0103;

m)有效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图纸会审纪要;

3作业准备和条件

3.1技术准备

a、图纸已经进行细致的会审,及时提出设计疑点;

b、收集已建、在建类似工程的施工方案,针对本工程特点,学习分析以往工程中的成功做法,对其中的施工工序、施工工艺质量及关键部位的特殊处理措施等择优选用。

c、查阅相关施工的技术资料,详细的编制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以保证施工进度。

d、对于施工用的材料所需配合比等必须在施工前委托有资质的试验机构试配并出具配合比试验报告,保证在施工前配合比已审批合格,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

e、详细阅读相关勘探设计资料,理清各构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轴线高程的布置,尽量避免接口出现偏差。

3.2作业人员

3.2.1作业人员配置

操作证)上岗。

3.2.2人员分工

技术员:胡宗富电话号码 152055533982;

技术员:袁爱国电话号码 187********;

质检员:陈孝峰电话号码 187********;

安全员:姚振兵电话号码 187********;

安全员:周联帮电话号码 187********;

现场电工:郭李建电话号码 187********;

钢筋工长:徐玉雷电话号码 187********;

木工工长:符小元电话号码 187********;

瓦工工长:缪忠电话号码 187********。

3.3材料、设备准备

a)施工需用材料物资供应应保质保量并及时供应到位,现场要留有足够的钢材储备;

b)把好材料质量关,并做到跟踪资料齐全;

c)周转性材料保证供应及时、齐全、准确;

械设备如钢筋机械、木工机械等必须进行全面检修,对某些部件予以更换,同时购置易损配件备用,确保正常运行。

3.5作业条件

3.5.1力能供应

煤场施工前,应对供水设备和水管线路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以确保混凝土生产、浇注、养护时的施工用水;

电维护人员应检查、现场照明和机械、工器具施工用电设备、线路的完好性,以确保正常供电;

煤场区域材料翻斗车作为水平运输工具,辅以人工运输。

3.5.2场地

由于现场施工场地十分有限,所有的模板和材料必须在后场加工好后,采用运输工具运至现场,采用需要多少运多少的原则。

3.5.3上道工序

上道工序不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3.5.4工作环境

在施工时应随时了解天气情况,合理安排作业人员时间,冬雨季施工时提前做好策划,严格按照冬雨

季施工措施施工。

3.5.5临时工作设施

搭设人员上下之字形通道。

3.5.6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

主要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配置

a) 水泥、黄砂、钢材等材料需提前组织材料进场并能确保材料质量,并提供原材料质保书及复试报告。所有使用的施工用材料必须具备相应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及复试报告等,并满足施工图对原材料的要求,方可进行下料施工。否则,一律不得使用。

b) 进场后的钢筋、水泥、等在委托试验室做复试报告时,必须按照见证人备案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取样。

c)做好钢筋的跟踪台帐工作;周转性材料(钢模板、扣件、脚手架、木跳板等)应提前15日把周转性材料预算计划清单报到材料员处,以确保周转性材料能够按质按量及时供应。

4作业方法及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4.1作业主体方案

总体施工顺序:土方开挖基础垫层砼浇筑焊桩基础承台及地梁施工基础回填土结构施工

池体部分先施工底板然后施工墙板

4.2作业步骤与方法

4.2.1测量放线

作业方法和要求

轴线控制:专业测量人员依据全厂房施工控制网,定位出由技术员提供需放线的轴线,轴线放设后应立即设置控制桩,在控制桩的根部浇筑混凝土固定,并在四周搭设1.2m高红白钢管护栏警示。并报监理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高程控制:专业测量人员依据厂区高程控制网,提供高程基准点,并用红色油漆标识出“▽”,并注明绝对高程。施工人员根据提供的高程基准点控制土方开挖和基础的标高。

危险点

基坑边架设仪器防塌方。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施工测人员及放线人员要在安全区域内进行施工,在没有安全设施区域不许进入施测。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a、施工中所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盘尺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对轴线定位点进行围护并定期进行闭合检查。

4.2.2土方开挖

作业方法和要求

土方开挖采用局部开挖的施工方法。土方开挖自南向北,随挖随运,不得堆置在坑边影响边坡稳定。开挖前,用白灰线标出基础及边线的范围,并向有关人员交底,交代桩顶标高,防止机械扰动或破坏工程桩,桩间土应用人工进行清理。开挖基坑边坡按1:0.75放坡系数,挖土深度接近基底设计要求深度时,要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现象出现,预留200mm厚土层人工挖土,将挖的土移到挖机够到的地方,由挖机一并清走。严禁超挖,距基础边预留1000mm作为施工的工作面。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土方开挖前,应用白灰洒出白灰线,土方开挖完成后,沿基坑四周搭设安全围栏,并做好醒目标志,仓库应备好混水泵,为防止大雨之后大量地表积水涌入基坑、在基坑上口沿防护栏内侧做400宽300mm高的挡水砍。

危险点

a、防止机械伤人;

b、防止土方塌方伤人;

c、防止车辆伤害;

d、防止触电伤害。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a、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b、反铲挖掘机、推土机、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反操作程序。

c、机械施工场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机械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或进行其他工作,作业期间应有专人在场地负责指挥,挖掘机卸土时应在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车辆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时任何人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在挖方坡周围10m内不得堆放重物并控制车辆行走,工作人员不得脱岗,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d、挖掘机操作及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开行路线行驶,夜间作业时机上及工作人员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e、挖掘机开始挖土时,严格按制定好开挖路线施工,运输车辆严格按制定好的路线行驶。

f、挖掘机暂停作业时应将挖斗放到地面,不得使其悬空。

g、土方开挖时要及时放坡,特别是在雨期施工的时候,更要注意并及时落实。严格检查现场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

h、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a、施工中所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盘尺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在开挖时注意保护测量桩、轴线桩、水准基桩,防止被挖土、运土机械设备碰撞、行驶破坏。

c、在开挖过程中时刻注意边坡的变化,全过程观察、测量。

d、对于机械开挖后的基底及边坡由人工修至设计要求,严格按质量要求控制把关,避免造成超挖、乱挖。

e、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照明,防止地基、边坡超挖。

f、在雨天施工一定要做好排水和降水工作,对成型护坡进行覆盖保护,尽量减少因雨水影响正常施工。

g、基坑开挖完毕后应由设计院地质工代现场进行验槽以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4.2.3桩头处理

作业方法和要求

4.2.3.1不截桩桩头处理: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03G409中管桩与承台连接示意图,将L型吊筋与托板T型焊接,吊筋另一端焊接在钢帽表面,焊接牢固,以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托板下沉。托板放置深度从承台底标高向下1m,最后用C40混凝土浇筑填实。每根桩头6根Φ20(#1筋)锚筋与桩帽焊接时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应不小于100mm,锚筋的位置应避免与承台主筋相碰,在施工前应确定承台主筋位置;混凝土浇灌时应用插入式振动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收光。

4.2.3.2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时桩头处理-截桩

桩基试验合格后,按设计测设出每根桩需截取部分的标高,用红油漆标识清。使用切割机将桩端多余

部分切至设计标高,人工破桩时注意不可使预留部分桩受损破坏。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03G409中管桩与承台连接示意图,将6Φ20长度1.9米的锚筋与δ5mm的薄钢托板T型焊接,用ф8@200的螺旋钢筋与锚筋绑扎成骨架,将绑扎好的钢筋笼放入桩中,再在桩顶放置3根φ8钢筋与钢筋笼主筋焊接牢固,以防钢筋笼下沉。托板放置深度从承台底标高向下1m,最后用C40混凝土浇筑填实。在施工前应确定承台主筋位置,锚筋的位置应避免与承台主筋相碰,且锚筋应沿桩周均匀布置。混凝土浇灌时应用插入式振动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收光。

4.2.3.3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桩头处理

危险点

a)钢筋笼运输、安装过程中,相互没有做好互相保护或没有注意其他人员。

b)桩头处理时焊接伤害。

c)施工用电。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a)钢筋笼运输、安装过程中,安排专人指挥,作业人员互相照应,以防碰伤他人或被他人碰伤。

b)焊机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且焊机外壳需有可靠的接地;焊工需戴绝缘手套和防护目镜。

c)电源线不得破损,电源线应摆放整齐,不得随地拖拉防止损伤漏电,禁止一机多闸制,非电工禁止

进行电工作业。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先将管桩内壁浮浆清除干净,再在管桩内壁涂刷水泥净浆,以提高填芯混凝土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

4.2.4垫层施工

作业方法和要求

由施工员根据之前控制桩放样出垫层边线(垫层每边比基础每边都放大100mm),并打桩用施工线定位出垫层范围,让木工安装垫层模板,同时控制垫层标高。完成后报上级验收,合格后施工垫层混凝土。

待垫层混凝土强度满足上人要求,现场施工员再次根据控制轴线,在垫层上放样出各基础的轴线,基础边线,基础柱定位线。

危险点:

基坑边沿架设仪器防塌方;施工人员由边坡上方抛掷材料。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施工测人员及放线人员要在安全区域内进行施工,在没有安全设施区域不许进入施测;材料需由现场材料通道下料,严禁抛掷。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a)根据方格定位结构控制桩,测后要求与周围其它建筑物的轴线及标高进行循环复核。

b)技术负责人对测量人员的成果应反复校核,发现错误或则测量误差超出规定范围应立即纠正。

4.2.5钢筋工程

作业方法和要求

在领用钢筋时,必须索取合格的质保书,并及时按规定数量做好复试。施工部门在索取到质保书和复试报告后,才能按图配料、就位,不得随意增减代换钢筋数量和品种,如有代换应在得到设计确认后方可

进行代换施工。

施工顺序:

钢筋进场必须有质保书,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只有复试合格的钢材方可领用、制作。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若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翻样,经技术负责人对钢筋翻样料单审核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箍筋制作时末端作135度弯钩,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其中,允许偏差对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为+10mm,对箍筋边长应不大于+5mm。不得随意增减、代换钢筋数量和品种。当钢筋品种、级别及规格需做变更时,应做设计变更单。钢筋应做好钢筋跟踪记录。

钢筋在加工场应核对其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挂牌标识,作好防护,以防泥污污染钢筋。施工前应清除掉锈斑、淤泥、混凝土等。钢筋配料应按翻样单和施工图纸将同规格钢筋分别统计,按不同规格进行长短搭配。对于相同基础,应集中配料,以加快进度和节约用材。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浪费。钢筋断料应保证端头平齐,钢筋中若有劈裂、严重变形应切除掉。钢筋连接主要采用绑扎连接、闪光对焊及直螺纹连接。钢筋配料时Φ16-Φ25采用闪光对焊连接,Φ28及其以上采用直螺纹连接,Φ16以下采用绑扎连接。基础中钢筋焊接人员应经考试,持有合格的特殊工种操作证。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岗前练习,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焊接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挂牌标识。钢筋闪光对焊Φ22以下采用预热闪光焊工艺,Φ22以上采用闪光-预热-闪光工艺焊接。预热闪光焊工艺过程包括:预热、闪光、和顶锻过程,施焊时先闭合电源,然后使两钢筋端面交替地接触和分开,这时钢筋端面的间隙中发出断续的闪光,而形成预热过程,当钢筋达到预热温度后进入闪光阶段,随后顶锻而成;闪光-预热-闪光焊是在预热闪光焊前加一次闪光过程,使平整的钢筋端面烧化平整,使预热均匀,其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顶锻过程,施工焊时首先连续闪光,使钢筋端部闪平,然后同预热闪光焊。

闪光对焊参数选择:其包括调伸长度、闪光留量、闪光速度、预热留量、预热频率、顶锻留量、顶锻速度、顶锻压力及变压器级次。调伸长度是指两钢筋端部从电极钳口伸出的长度,II级钢为1~1.5d,d为钢筋直径,直径小的钢筋取大值;闪光留量是指在闪光过重中,闪出金属所消耗的钢筋,预热闪光焊为

8~10mm,闪光-预热-闪光焊的一次闪光为两钢筋切断时刀口严重压伤部分之和,二次闪光为8~10mm,直径大的钢筋取大值;闪光速度由慢到快,开始时近于零,而后约1mm/s,终止时达到1.5~2mm/s;预热留量取值:预热闪光焊为4~7mm,闪光-预热-闪光焊2~7mm,直径大的钢筋取大值;预热频率取值:II级钢1~2次/s,以扩大接头处加热范围,减少温度梯度;顶锻留量是指闪光结束,将钢筋顶锻压紧时因接头处挤出金属而缩短的钢筋长度,顶锻留量宜取4~6.5mm直径大的钢筋取大值,其中有电顶锻留量约占1/3,无电顶锻留量约占2/3,焊接时必须控制得当;顶锻速度应越快越好,特别是顶锻开始的0.1s应将钢筋压缩2~3mm,使焊口迅速闭合不致氧化,而后断电并以6mm/s的速度继续顶锻至结束;顶锻压力应足以将全部的熔化金属从接头内挤出,而且还要使邻近接头处约10mm的金属产生适当的塑性变形;变压器级次用以调节电流大小,钢筋直径越大,其级次越高,焊接时如火花过大并有强烈声响,应降低变压器级次,当电压降低5%左右时,应提高变压器级次1级。

对焊注意事项:

闪光对焊应先进行端头处理,如钢筋原材料端头有变形、弯曲,应切除或调直。清除端头约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

当调换焊工或更换焊接钢筋的规格和品种时应先制作对焊试样,不少于2个,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种特性、气温高低、实际电压、焊机性能等具体情况由操作人员自行修正。

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以利均匀加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轴线相秉直。

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与由白红色变为黑红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地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闪光对焊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大于2mm。

钢筋闪光对焊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检查和验收,及其它要求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0执行。

焊接场地作好防风、防雨措施,以免接头区骤冷却,发生脆裂。

直螺纹连接前应进行钢筋端头处理,对原材料端头有变形、弯曲的应用切断机切除或调直,清除端头200m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切除端头带字部分。

滚压直螺纹丝头加工尺寸要求

一次,滚压直螺纹接头用连接套筒,采用优质碳素钢。滚压直螺纹接头用连接套筒的规格和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标准型套筒的几何尺寸

保证弯曲质量。

钢筋连接:钢筋连接前检查钢筋规格是否和连接套筒一致,检查螺纹丝扣是否完好无损、清洁,如发现杂物或锈蚀要用钢丝刷清理干净;正反丝扣型接头连接时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上,然后立即用扳手拧紧套筒,使两根钢筋对顶紧,使套筒两端外露丝扣不超过1个完整扣,连接完成后随即画上标记,以便质检人员抽检,并做好抽检记录;接头完成后,质检人员分批检验,要求接头两端外露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扣,(加长型丝头不限)。

直螺纹连接注意事项:

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钢筋接头,其设置在同一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d为被连接钢筋中的较大直径)。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以下简称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Ⅱ级钢筋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Ⅰ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Ⅰ级或Ⅱ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接头端头距钢筋弯曲点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 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当3 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本规程表3.0.5 中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时,该验收批应评为合格。如有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1 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

直螺纹连接操作工艺:

a)加工钢筋螺纹的丝头、牙行、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牙行、螺距一致,且经配套的量规检验合格;

b)加工钢筋螺纹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

c)操作工应逐个检查钢筋丝头的外观质量并做好操作者标记;

d)经自检合格的钢筋丝头,应对每种规格加工批量随机抽验10%,且不少于10个,如有一个不合格,即应对该批加工批全数检查,不合格丝头应重加工,经再次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e)已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戴上保护帽,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钢筋直螺纹连接: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要一致,钢筋螺纹的型式、螺距、螺纹外径应与连接套匹配。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连接钢筋时应对准轴线将钢筋拧入连接套。

接头拼接完成后,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顶紧,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加长型接头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但应有明显标记,以检查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钢筋安装:

钢筋就位前必须核对钢筋型号、形状、数量,有无错配、漏配。在安装钢筋时,需先安装基础承台底板的钢筋,然后将基础柱钢筋插入承台底部,最后安装承台梁钢筋。在制作和安装钢筋时,需按照钢筋的保护层大小进行钢筋翻样和安装钢筋,钢筋和模板应相互配合安装,并同时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安装,保护层垫块厚度按图纸要求。

钢筋绑扎应与木工搭架支模相配合。钢筋绑扎之前,会同有关人员对梁、板的截面尺寸、标高、平整度等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绑扎。

钢筋就位前都要核对钢筋型号、形状、数量,有无错配、漏配。钢筋摆放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保证焊接接头在同一截面的百分比满足规范要求,柱子纵筋接头位置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留置。钢筋间距、长度必须准确。在基础与连梁钢筋施工前,必须周密考虑钢筋先后穿插顺序,防止出现返工。柱插筋的安装前应在垫层上弹出柱边框线,标出钢筋位置,根据所标位置放置钢筋,钢筋上部用钢管搭设钢筋固定架,并与支模架连成整体,保证柱插筋位置正确。

危险点

a)钢筋切断机断料时手与刀口距离小于15厘米;

b)钢筋加工时,钢筋机械没有检验,机械外壳没有接地或接零保护;

c)钢筋加工和切断钢筋时,作业人员站立的方向不对或作业人员精力不集中;

d)在钢筋运输过程中,相互没有做好互相保护或没有注意其他人员;

e)焊工进行焊接、切割施工时不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a)操作人员保证手与刀口距离大于15厘米;

b)钢筋加工前,要求所有机械进行检修、保养,要求各种机械的外壳必须进行接地或接零保护;

c)钢筋的切断和弯曲作业时,作业人员要站在钢筋运动的反向一侧,且要精力集中;

d)在搬运钢筋要有专人指挥,按绑扎顺序进行,作业人员相互照应,以防碰伤他人或被他人碰伤;

e)焊工应衣着整齐,穿绝缘鞋;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清理焊缝时带好防护镜。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a)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钢材必须有质保书,且按规定数量取样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c)钢筋经施工人员根据图纸和规范放样后,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方可领料;

d)钢筋接头的加工人员须持证上岗,钢筋接头经现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6模板工程

作业方法和要求

基础、板墙采用木模板,模板支模系统采用对拉螺栓加脚手管支撑体系,确保工程的工艺质量及工程进度。木模采用15mm厚建筑用多层板,背肋采用40*80方木,木模配后拼缝处钉40*80mm板肋,模板拼缝采用手工刨,确保模板齐平,严密,钉板肋所用钉子钉帽应与模板面齐平,且钉子位置应横平竖直,间距均匀一致,柱及牛腿边角为90度的全部采用PVC线条装饰,最后将木模编号标于模板上,以便于现场安装。

配好的木模其尺寸必须精确,误差±0.5mm;木模接缝处需刨光,保证接缝严密;木模背楞使用40×80mm 的方料,方料需先进行平刨,再进行压刨以确保厚度相同。

模板安装就位后,由技术员、施工员按平整度及端面尺寸、标高、垂直度进行复核验收;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检查模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对拉螺杆的选用:基础采用M14的对拉螺杆、双螺帽、间距为600*600 ,2道以下对拉螺栓采用双螺帽,并在螺杆上焊钢筋限位。池体部分对拉螺栓采用止水环。

模板背楞采用直径48*3.5mm钢管,基础内外楞间距600*600mm,斜撑高度方向设置两道,分别在基础底及距基础1500mm处,斜撑间距600mm。对于较小基础可适当调整。

基础加固示意图

现浇混凝土做法,模板背楞采用40×80mm 方木,外钢楞采用¢48钢管横向配置,模板在中间和上部与承重脚手架连接,以保证模板的平直度和垂直度。600以内的构件中间不设置对拉螺杆,600以外的采用M14拉螺栓纵间距@600mm ,柱模板组合加固见下图:

挡煤墙示意图

模板必须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满足柱、梁的拆模要求,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会因为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模板。 危险点

a)登高作业未系安全带。 b)脚手架搭设。

c)提着电线或转动部分移动电动工具。 d)模板拆除。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a)高处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带,并挂在上方牢固处。 b)脚手架搭设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c)移动电线及电动工具时要先行断电。

d)拆除时划出警戒线或挂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a)模板应选择优质多层板,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模板。模板安装拼缝严密,不得产生漏浆现象,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模板支撑应牢固,浇筑混凝土不应变形、涨模,保证构件几何尺寸。

b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包括基础边线和中心线的放线,标高的引测,可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在施工之前委托测量组进行定位放线。

c)模板底部应预先用1:3水泥砂浆封堵,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底部不漏浆。

d)短柱、墙柱下口模板用水砂浆封堵,保证柱底不烂根。

4.2.7混凝土工程

作业方法和要求

煤场零米以上部分要求按清水混凝土施工。

4.2.7.1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准备

a)在钢筋、模板验收合格后,依据监理批复“砼浇筑通知单”。单项技术员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申请单上写明混凝土的标号等级、方量及其它技术要求。

b)混凝土开浇前,技术员或混凝土专责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重大施工项目由工程部组织技术交底和并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检查。

c)机械操作人员对混凝土施工机械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机械正常使用和运转。

d)旁站监督人员检查模板的刚度和支撑情况、钢筋和保护层、预埋件、预埋电线等。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孔洞、缝隙堵严,对木模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2.7.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施工前应清理模板内杂物、混凝土交接面的杂质、松散混凝土等,用水充分湿润。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去供应商搅拌站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设计配比的要求,数量是否满足本次施工及检查各种机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的施工方法,浇筑时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的浇筑工艺,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浇筑每层浇筑厚30~40cm,每根泵管的出灰口处配置2~3台插入式振动器,1台振动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的振捣密实,每两层之间的振动棒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者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混凝土的振捣顺序采用“行列式”,振点均匀排列,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即30-40cm左右)。使用振动棒时要做到“快插慢拔”,防止面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及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空洞等现象。振捣时间为20~30s,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为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进行模板看护,如出现胀模及跑模现象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及时清除模板及脚手管上得余留混凝土残渣。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采用刮尺刮平,并用木抹收面。承台柱范围内拉毛面并及时凿毛处理。

施工缝的处理:

a)在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应小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以清除。

b)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要受到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c)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d)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50~100m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4.2.7.3混凝土的养护

(1) 养护时间: 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刻用满盖塑料薄膜一层加以覆盖,养护时间为14d;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为避免出现因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并保证表面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所需水份,混凝土表面用满盖塑料薄膜二层加以覆盖,养护时间为14 d。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危险点

a)在混凝土浇筑操作振捣器人员没有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b)基础栏杆。

c)高空坠落。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a)在混凝土浇筑操作振捣器人员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b)在汽机基础四周设置栏杆,防止基坑跌落。

c)施工人员应该系好安全带。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应符合要求,且有质保书及复试报告,砂中不得含有泥块等杂质,搅拌站应严格按照试验室开出的配合比进行搅拌。

混凝土浇筑时如在夜间进行,工作面需要有足够的照明,模板看护人员及时检查模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理。

混凝土浇筑时应搭设作业平台,严禁施工人员站在基础承台钢筋上操作。

4.2.8土方回填

作业方法和要求

原料选用:

土料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方,淤泥和淤泥质土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不得作为填料;

原料处理:

对选用的材料做环刀,确定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回填要求分层回填、压实,回填分层厚度不大

于300mm,机械压实遍数3~4遍。每层要求做压实系数试验,压实系数不小于0.94,试验合格后再回填下一层,且在平面上控制高差,须保证两相邻回填土交界面高差小于500m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

填土时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前进行检验,当土的含水量过大时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法降低含水量,若由于含水量过大夯实时产生橡皮土,翻松晾干至含水量适中时回填夯实;气候干燥时,采取加速挖土、运土、平土和夯实过程,以减少水份散失,土料太干时可洒水,增加土料含水量;土料含水量控制在接近最佳含水率。

临时堆土场的土方运输至基坑边,在不影响基础短柱结构施工的条件下,先修筑一条至基坑内的缓坡道,再有小型反铲挖掘机将土对称铺设到承台四周,每层铺虚土达到30cm厚时,用打夯机夯实至设计密实度后,进行土的密实度试验。每层现场取样、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行上一层的填筑。

密实度要求: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λC表示,压实系数设计要求不得小于0.94。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100m2不应少于1组。

在雨季、冬季进行压实填土施工时,应采取防雨、防冻措施已填好的土如遭受雨水浸泡时,把上层稀泥铲除后,再进行下道工序。回填土料也要在雨前进行覆盖,防止土料含水率过大。

分层夯填时,下层土样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上一层回填土的夯填。

危险点

a)施工人员位于挖掘机回转半径内。

b)人员和机械等位于边坡、临边、洞口处并无安全防护措施。

c)施工人员不佩戴安全帽。

d)施工人员在现场抽烟、打闹、嬉戏等做与施工无关事宜。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a)挖掘机回转半径内严禁人员逗留。

b)两台同时开挖的挖掘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相互碰撞。

c)电动蛙式打夯机增加电缆线不得张拉过紧,要有3~4米余量,并安排专人递线,递线员要求戴好绝缘手套等。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a)在已施工的基础上用红油漆标注出每层300mm,保证夯填厚度和填方表面平整。

b)为保证回填土质量,尽量不在雨天回填土。

c)小型基础应对称回填,防止基础移位。

4.3预防与应急措施

4.3.1发现火情,必须正确选用消防器材,全力组织扑救,并视火情大小向公司或直接拨打119火警电话,抢救被围人员和救护伤员;

4.3.2发现人员触电,必须立即切短电源,救护伤员,组织人员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外伤处理,并立即向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或直接向120急救中心求救。

4.3.3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进行护模和护筋,出现胀模及钢筋偏位等情况应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安排人员进行加固和校正。

4.3.4与附近医疗机构求助或120急救中心联系,并熟悉交通路线,取得电话号码,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取得联系

4.3.5施工用脚手架应设置接地,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

4.3.6如果在浇筑过程中突然断电,应电话通知现场值班人员和电维护人员,问清断电的原因,如果短时间内可以修复,就组织人员稍安勿躁,在原位置静候;如在短时间内不能修复,应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到场,处理好施工缝的留设,将到场的混凝土处理好,然后安排施工人员撤离作业面。

4.4成品防护措施

a)在混凝土浇筑前,用薄膜对每一根竖向钢筋进行包裹,高度不小于500mm,以防止砼浇筑时污染柱钢筋。

b)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c)模板拆除后,在回填土前,用18mm厚多层板制作L50*50护角线条,长度根据柱头长度确定,红白油漆间隔涂刷,安装在柱楞基础角上,用1#2铁丝绑扎两道,以防脚手架拆除时或回填土过程中损坏柱楞角。

d)回填时应做好对承台和短柱进行成品保护,不得碰坏或插伤基础承台或短柱。

e)运煤煤场框架柱在模板拆除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进行保护,防止清水混凝土柱被二次污染。

4.5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本作业项目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5.1作业质量标准

5.1.1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5.1.1.1钢筋质量控制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