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气安全教材-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教材-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教材-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教材-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本章所介绍的是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第一节绝缘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电

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 Ω·m 。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表现在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它们分别以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 、相对介电常数εr、介质损耗角 tanδ及击穿强度

E B四个参数来表示。本节暂先介绍前三个参数。

1.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

任何电介质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绝缘体,总存在一些带电质点,主要为本征离子和杂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可作有方向的运动,形成漏导电流,通常又称为泄漏电流。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材料的等效电路如图 2-1a 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电流如图 2-1b 所示。图中,电阻支路的电流 Ii 即为漏导电流;流经电容和电阻串联支路的电流Ia 称为吸收电流,是由缓慢极化和离子体积电荷形成的电流;电容支路的电流 I C称为充电电流,是由几何电容等效应构成的电流。

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分别是绝缘结构和绝缘材料的主要电性参数之一。为了检验绝缘性能的优劣,在绝缘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率,包括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而在绝缘结构的性能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绝缘ε电阻。

温度、湿度、杂质含量和电场强度的增加都会降低电介质的电阻率。

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使离子容易迁移,电阻率按指数规律下降。

湿度升高,一方面水分的浸入使电介质增加了导电离子,使绝缘电阻下降;另一方面,对亲水物质,表面的水分还会大大降低其表面电阻率。电气设备特别是户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因受潮引起绝缘材料电阻率下降,造成泄漏电流过大而使设备损坏。因此,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应定期检查设备绝缘电阻的变化。

杂质的含量增加,增加了内部的导电离子,也使电介质表面污染并吸附水分,从而降低了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固体和液体电介质的离子迁移能力随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 大,使电阻率下降。当电场强度临近电介质的击穿电场强度时,因出现大量电子迁移,使绝 缘电阻按指数规律下降。

2. 介电常数

电介质在处于电场作用下时,电介质中分子、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发生偏移、使得 正、负电荷的中心不再重合,形成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的形成及其定向排列称为电介质的极 化。电介质极化后,在电介质表面上产生束缚电荷。束缚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介电常数是表明电介质极化特征的性能参数。介电常数愈大,电介质极化能力愈强,产 生的束缚电荷就愈多。束缚电荷也产生电场,且该电场总是削弱外电场的。因此,处在电介 质中的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强度,总是低于同样带电体处在真空中时其周围的电场强度。

现用电容器来说明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设电容器极板间为真空时,其电容量为 Co ,而当极板间充满某种电介质时,其电容量变为 C , 则 C 与 Co 的比值即该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即:

C C

r =

ε (2.1) 在填充电介质以后,由于电介质的极化,使靠近电介质表面处出现了束缚电荷,与其对应,在极板上的自由电荷也相应增加,即填充电介质之后,极板上容纳了更多的自由电荷,说明电容被增大。因此,可以看出,相对介电常数总是大于 1 的。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受电源频率、温度、湿度等因素而产生变化。 随频率增加,有的极化过程在半周期内来不及完成,以致极化程度下降,介电常数减小。 随温度增加,偶极子转向极化易于进行,介电常数增大;但当温度超过某一限度后,由于热运动加剧,极化反而困难一些,介电常数减小。

随湿度增加,材料吸收水分,由于水的相对介电常数很高 ( 在 80 左右 ),且水分的 侵入能增加极化作用,使得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明显增加。因此,通过测量介电常数,能够判质受潮程度等。

大气压力对气体材料的介电常数有明显影响,压力增大,密度就增大,相对介电增大。 3. 介质损耗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部分电能不可逆地转变成热能,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叫做介质损耗功率。介质损耗一种是由漏导电流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极化引起的。介质损耗使介质发热,是电介质热击穿的根源。施加交流电压时,电流、电压的相量关系如图 2-2 所示。

总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φ,即电介质的功率因数角。功率因数角的余角δ称为介质损耗角。根据相量图,不难求出单位体积内介质损耗功率为

P=δωεtan 2E (2.2)

式中:ω—— 电源角频率 , ω =2 π ;

ε—— 电介质介电常数 ; E —— 电介质内电场强度; tans —— 介质损耗角正切。

由于 P 值与试验电压、试品尺寸等因素有关,难于用来对介质品质作严密的比较,所以,通常是以 tan δ 来衡量电介质的介质损耗性能。

对于电气设备中使用的电介质,要求它的 tan δ 值愈小愈好。而当绝缘受潮或劣化时, 因有功电流明显增加,会使 tan δ 值剧烈上升。也就是说,tan δ能更敏感地反映绝缘质量。 因此,在要求高的场合,需进行介质损耗试验。

影响绝缘材料介质损耗的因素主要有频率、温度、湿度、电场强度和辐射。影响过程比较复杂,从总的趋势上来说,随着上述因素的增强,介质损耗增加。

二、绝缘的破坏 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绝缘材料会由于电场、热、化学、机械、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绝缘性能发生劣化。 1. 绝缘击穿 当施加于电介质上的电场强度高于临界值时,会使通过电介质的电流突然猛增,这时绝缘材料被破坏,完全失去了绝缘性能,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发生击穿时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击穿时的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

(1)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气体击穿是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在强电场中,带电质点 ( 主要是电子 ) 在电场中获得足够的动能,当它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时,能够使中性分子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新形成的电子又在电场中积累能量而碰撞其他分子,使其电离,这就是碰撞电离。碰撞电离过程是一个连锁反应过程,每一个电子碰撞产生一系列新电子,因而形成电子崩。电子崩向阳极发展,最后形成一条具有高电导的通道,导致气体击穿。

在均匀电场中,当温度一定,电极距离不变,气体压力很低时,气体中分子稀少,碰撞游离机会很少,因此击穿电压很高。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碰撞游离增加,击穿电压有所下降,在某一特定的气压下出现最小值;但当气体压力继续升高,密度逐渐增大,平均自由行程很小,只有更高的电压才能使电子积聚足够的能量以产生碰撞游离,击穿电压也逐渐升

高。利用此规律,在工程上常采用高真空和高气压的方法来提高气体的击穿场强。

空气的击穿场强约为 25~3OkV/cm 。

(2)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一般认为纯净液体的击穿与气体的击穿机理相似,是由电子碰撞电离最后导致击穿。但液体的密度大,电子自由行程短,积聚能量小,因此击穿场强比气体高。工程上液体绝缘材料不可避免地含有气体、液体和固体杂质。如液体中含有乳化状水滴和纤维时,由于水和纤维的极性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使纤维极化而定向排列,并运动到电场强度最高处联成小桥,小桥贯穿两电极间引起电导剧增,局部温度骤升,最后导致击穿。例如,变压器油中含有极少量水分就会大大降低油的击穿场强。

含有气体杂质的液体电介质的击穿可用气泡击穿机理来解释。气体杂质的存在使液体呈现不均匀性,液体局部过热,气体迁移集中,在液体中形成气泡。由于气泡的相对介电常数较低,使得气泡内的电场强度较高,约为油内电场强度的 2.2~2.4 倍,而气体的临界场强比油低得多,致使气泡游离,局部发热加剧,体积膨胀,气泡扩大,形成连通两电极的导电小桥,最终导致整个电介质击穿。

为此,在液体绝缘材料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纯化、脱水、脱气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这些杂质的侵入。

液体电介质击穿后,绝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恢复。

(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放电击穿等形式。

①电击穿。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其内少量处于导带的电子剧烈运动,与晶格上的原子( 或离子 ) 碰撞而使之游离,并迅速扩展下去导致的击穿。电击穿的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短,击穿电压高。电击穿的击穿场强与电场均匀程度密切相关,但与环境温度及电压作用时间几乎无关。

②热击穿。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损耗等原因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发出去,会因温度上升,导致电介质局部熔化、烧焦或烧裂,最后造成击穿。热击穿的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长,击穿电压较低。热击穿电压随环境温度上升而下降,但与电场均匀程度关系不大。

③电化学击穿。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由游离、发热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效应造成的击穿。其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长,击穿电压往往很低。它与绝缘材料本身的耐游离性能、制造工艺、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④放电击穿。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内部气泡首先发生碰撞游离而放电,继而加热其他杂质,使之气化形成气泡,由气泡放电进一步发展,导致击穿。放电击穿的击穿电压与绝缘材料的质量有关。

固体电介质一旦击穿,将失去其绝缘性能。

实际上,绝缘结构发生击穿,往往是电、热、放电、电化学等多种形式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开。一般来说,在采用 tanδ值大、耐热性差的电介质的低压电气设备,在工作温度高、散热条件差时,热击穿较为多见。而在高压电气设备中,放电击穿的概率就大些。脉冲电压下的击穿一般属电击穿。当电压作用时间达数十小时乃至数年时,大多数属于电化学击穿。

2. 绝缘老化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绝缘材料由于受热、电、光、氧、机械力 ( 包括超声波 ) 、辐射线、微生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导致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劣化。

绝缘老化过程十分复杂。就其老化机理而言,主要有热老化机理和电老化机理。

(1) 热老化。一般在低压电气设备中,促使绝缘材料老化的主要因素是热。热老化包括低分子挥发性成分的逸出,包括材料的解聚和氧化裂解、热裂解、水解 , 还包括材料分子链继续聚合等过程。

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当超过这一极限温度时,其老化将加剧,电气设备的寿命就缩短。在电工技术中,常把电机和电器中的绝缘结构和绝缘系统按耐热等级进行分类。表 2-1 所列是我国绝缘材料标准规定的绝缘耐热分级和极限温度。

(2) 电老化。它主要是由局部放电引起的。在高压电气设备中,促使绝缘材料老化的主要原因是局部

放电。局部放电时产生的臭氧、氮氧化物、高速粒子都会降低绝缘材料的性能,局部放电还会使材料局部发热,促使材料性能恶化。

3. 绝缘损坏

绝缘损坏是指由于不正确选用绝缘材料,不正确地进行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不合理地使用电气设备等,导致绝缘材料受到外界腐蚀性液体、气体、蒸气、潮气、粉尘的污染和侵蚀,或受到外界热源、机械因素的作用,在较短或很短的时间内失去其电气性能或机械性能的现象。另外,动物和植物也可能破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绝缘结构。

表2-1 绝缘耐热分级及其极限温度

三、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

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的目的是检查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主要包括绝缘电阻试验、耐压试验、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试验。其中:绝缘电阻试验是最基本的绝缘试验;耐压试验是检验电气设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主要用于新品种电气设备的型式试验及投入运行前的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电工安全用具等;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试验只对一些要求较高的高压电气设备才有必要进行。现仅就绝缘电阻试验进行介绍。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在绝缘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通过绝缘电阻的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 ( 如电机、变压器 ) 的受潮情况等。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

1. 绝缘电阻的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可以用比较法( 属于伏安法 )测量,也可以用泄漏法来进行测量,但通常用兆欧表( 摇表 )测量。这里仅就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进行介绍。

兆欧表主要由作为电源的手摇发电机 ( 或其他直流电源 ) 和作为测量机构的磁电式

流比计( 双动线圈流比计 )组成。测量时,实际上是给被测物加上直流电压,测量其通过的泄漏电流,在表的盘面上读到的是经过换算的绝缘电阻值。

磁电式流比汁的工作原理如图 2-3 所示。在同一转轴上装有两个交叉的线圈,当两线圈通有电流时,两个线圈分别产生互为相反方向的转矩。其大小分别为

M 1 = K 1f 1(α)I 1 (2.3) M 2= K 2f 2(α)I 2 (2.4)

式中 : K 1 K 2 ——比例常数;

I 1,I 2 ——通过两个线圈的电流; α一一线圈带动指针偏转的偏转角。

当 M1≠M2 时,线圈转动,指针偏转。当 M1=M2 时,线圈停止转动,指针停止偏转,且两电流之比与ァ偏转角满足如下的函数关系,即

)(α32

1

Kf I I = (2.5) 兆欧表的测量原理如图 2-4 所示。在接入被测电阻 Rx 后,构成了两条相互并联的支路,当摇动手摇发电机时,两个支路分别通过电流 I 1 和 I 2 。可以看出

()

()

(x x R f R r R r R I I 4112221=+++= (2.6) 考虑到两电流之比与偏转角满足的函数关系,不难得出

α =f(Rx) (2.7)

可见,指针的偏转角α仅仅是被测绝缘电阻 Rx 的函数,而与电源电压没有直接关系。

在兆欧表上有三个接线端钮,分别标为接地 E 、电路 L 和屏蔽 G 。一般测量仅用 E ,L 两端,E 通常接地或接设备外壳,L 接被测线路,电机、电器的导线或电机绕组。测量电缆芯线对外皮的绝缘电阻时,为消除芯线绝缘层表面漏电引起的误差,还应在绝缘上包以锡箔,并使之与 G 端连接,如图 2-5 所示。这样就使得流经绝缘表面的电流不再经过流比计的测量线圈,而是直接流经 G 端构成回路,所以,测得的绝缘电阻只是电缆绝缘的体积电阻。

注意下列事项:

①应根据被测物的额定电压正

确选用不同电压等级的兆欧表。所用

兆欧表的工作电压应高于绝缘物的额

定工作电压。一般情况下,测量额定

电压 500V 以下的线路或设备的绝缘

电阻,应采用工作电压为 500V 或

100OV 的兆欧表;测量额定电压 500V

以上的线路或设备的绝缘电阻,应采

用工作电压为 1000V 或 2500V 的兆

欧表。

②与兆欧表端钮接线的导线应用单线,单独连接,不能用双股绝缘导线,以免测量时

因双股线或绞线绝缘不良而引起误差。

③测量前,必须断开被测物的电源,并进行放电;测量终了也应进行放电。放电时间

一般不应短于 2~3 min。对于高电压、大电容的电缆线路,放电时间应适当延长,以消除

静电荷,防止发生触电危险。

④测量前,应对兆欧表进行检查。首先,使兆欧表端钮处处于开路状态,转动摇把,

观察指针是否在“∞”位;然后,再将 E 和 L 两端短接起来,慢慢转动摇把,观察指针

是否迅速指向“ 0 ”位。

⑤进行测量时,摇把的转速应由慢至快,到 120 r/min 左右时,发电机输出额定电压。

摇把转速应保持均匀、稳定,一般摇动 1min 左右,待指针稳定后再进行读数。

⑥测量过程中,如指针指向“0”,表明被测物绝缘失效,应停止转动摇把,以防表

内线圈发热烧坏。

⑦禁止在雷电时或邻近设备带有高电压时用兆欧表进行测量工作。

⑧测量应尽可能在设备刚刚停止运转时进行,这样,由于测量时的温度条件接近运转

时的实际温度,使测量结果符合运转时的实际情况。

2.吸收比的测定。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交流电动机等高压设备,除测量绝缘电阻之外,还要求测量其吸收比。吸收比是加压测量开始后 60S 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与加压测量开始后15S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之比。由吸收比的大小可以对绝缘受潮程度和内部有无缺陷存在进行判断。这是因为,绝缘材料加上直流电压时都有一充电过程,在绝缘材料受潮或内部有缺陷时,泄漏电流增加很多,同时充电过程加快,吸收比的值小,接近于1;绝缘材料干燥时,泄漏电流小,充电过程慢,吸收比明显增大。例如,干燥的发电机定子绕

组,在 10~30 ℃时的吸收比远大于 1.3 。吸收比原理如图 2-6 所示。

3.绝缘电阻指标。绝缘电阻随线

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

样。就一般而言,高压较低压要求高;

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

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

求高等。以下为几种主要线路和设备应

达到的绝缘电阻值。

①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

备,要求绝缘电阻不低于 0.5MΩ;运行

中的线路和设备,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

作电压不小于 1000Ω;安全电压下工作

的设备同 220V 一样,不得低于 0.22M

Ω;在潮湿环境,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 500Ω。

②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2MΩ。

③配电盘二次线路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1MΩ,在潮湿环境,允许降低为 0.5MΩ。

④ 1OkV 高压架空线路每个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300MΩ;35kV 及以上的不应低于 500MΩ。

⑤运行中 6~1OkV 和 35kV 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分别不应低于 400~100OMΩ和600~1500MΩ。干燥季节取较大的数值;潮湿季节取较小的数值。

⑥电力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绝缘电阻应不低于出厂时的 70%,运行中的绝缘电阻可适当降低。

第二节屏护和间距

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用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从防止电击的角度而言,屏护和间距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的安全措施。此外,屏护和间距还是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的安全措施之一。

一、屏护

1.屏护的概念、种类及其应用

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屏护可分为屏蔽和障碍 ( 或称阻挡物 ), 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只能防止人体无意识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不能防止有意识移开、绕过或翻越该障碍触及或接近带电体。从这点来说,前者属于一种完全的防护,而后者是一种不完全的防护。

屏护装置的种类又有永久性屏护装置和临时性屏护装置之分,前者如配电装置的遮栏、开关的罩盖等;后者如检修工作中使用的临时屏护装置和临时设备的屏护装置等。

屏护装置还可分为固定屏护装置和移动屏护装置,如母线的护网就属于固定屏护装置;而跟随天车移动的天车滑线屏护装置就属于移动屏护装置。

屏护装置主要用于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如开关电气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包以绝缘,因此需要屏护。对于高压设备,由于全部绝缘往往有困难,因此,不论高压设备是否有绝缘,均要求加装屏护装置。室内、外安装的变压器和变配电装置应装有完善的屏护装置。当作业场所邻近带电体时,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过道、入口等处

均应装设可移动的临时性屏护装置。

2. 屏护装置的安全条件

尽管屏护装置是简单装置,但为了保证其有效性,须满足如下的条件:

(1) 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为防止因意外带电而造成触电事故,对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实行可靠的接地或接零。

(2) 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遮栏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 0.1m ,网眼遮栏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 2-2 所示的距离。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 1.2 m ,户外不应小于 1.5m ,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 0.2 m 。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0.8 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 2.5 m 。

(3) 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 , 高压危险 !”等标志。

(4) 必要时应配合采用声光报警信号和联锁装置。

表2-2 网眼遮栏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

二、间距

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在间距的设计选择时,既要考虑安全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人- 机工效学的要求。

不同电压等级、不同设备类型、不同安装方式、不同的周围环境所要求的间距不同。

1.线路间距

架空线路导线在弛度最大时与地面或水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 2-3 所示的距离。

表 2-3 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

在未经相关管理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架空线路不得跨越建筑物。架空线路与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厂房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且不应跨越具有可燃材料屋顶的建筑物。架空线路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距离见表 2-4 。

架空线路导线与街道树木、厂区树木的最小距离见表 2-5,架空线路导线与绿化区树

木、公园的树木的最小距离为 3 m 。

表 2-4 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距离

表2-5 导线与树木的最小距离

架空线路导线与铁路、道路、通航河流、电气线路及管道等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见表2-6 。表中:特殊管道指的是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各项中的水平距离在开阔地区不应小于电杆的高度。

同杆架设不同种类、不同电压的电气线路时,电力线路应位于弱电线路的上方,高压线路应位于低压线路的上方。横担之间的最小距离见表 2-7 。

表2-7 同杆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距离

从配电线路到用户进线处第一个支持点之间的一段导线称为接户线。10kV 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 4.5m;低压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 2.75m。低压接户线跨越通车街道时对地距离不应小于 6m;跨越通车困难的街道或人行道时,对地距离不应小于 3.5m 。

从接户线引入室内的一段导线称为进户线。进户线的进户管口与接户线端头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 0.5m;进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 2.7m 。

户内低压线路与工业管道和工艺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见表 2-8 。表中无括号的数字为电缆管线在管道上方的数据,有括号的数字为电缆管线在管道下方的数据。电缆管线应尽可能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下方。当现场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表 2-8 所规定距离时,应采取包隔热层,对交叉处的裸母线外加保护网或保护罩等措施。

表 2-8户内低压线路与工业管道和工艺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

直埋电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0.7 m ,并应位于冻土层之下。直埋电缆与工艺设备的最小距离见表 2-9。当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时,电缆周围土壤温升不应超过 10 ℃,超过时,须进行隔热处理。表 2-9 中的最小距离对采用穿管保护时,应从保护管的外壁算起。

表2-9 直埋电缆与工艺设备的最小距离

2.用电设备间距

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的高度可取1.2 m,暗装的可取1.4 m 。明装电能表板底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 m 。

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1.3~1.5 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保留150㎜的距离,以便于操作。墙用平开关,离地面高度可取1.4 m。明装插座离地面高度可取1.3~1.8 m,暗装的可取0.2~0.3 m。

户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 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2.2 m,低于2.2 m 时,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5 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 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 m 。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1kV及1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 m ,10kV 者不应小于 2 m 。

3.检修间距

低压操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 m 。

高压作业时,各种作业类别所要求的最小距离见表2-10。

表2-10 高压作业的最小距离

注:①距离不足时,应装设临时遮拦。

②距离不足时,邻近线路应当停电。

③火焰不应喷向带电体。

第六章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六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在当前我国电气标准化从传统标准向国际标准过渡的情况下,掌握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方法和应用,对安全用电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 IT系统 IT系统就是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第一个大写“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1.IT系统安全原理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机和配电装置)在运行、维护和检修时,不因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导致人身触电事故,所有这些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部分如外壳、金属构架和操作机构以及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等都应妥善接地。电气设备的接地规程规定:电压在1000V以下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和1000V以上任何形式的电网中,均需采用保护接地(称之为IT系统),作为保安技术措施,应用很广泛。 保护接地的原理是给人体并联一个小电阻,以保证发生故障时,减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和承受的电压。 图3—1所示电动机采用保护接地后,当一相绕组因绝缘损坏而碰壳,即与外壳短路时,此时若工作人员触及带电的设备外壳,因人体的电阻远较接地极的电阻大,大部分电流流经接地极入地,而通过人体的电流极其微小,从而保证了人身的安全。 图3-1 IT系统安全原理 2.IT系统应用范围 IT系统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包括低压不接地配电网(如井下

配电网)和高压不接地配电网,还包括不接地直流配电网。在这些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带危险电压的正常不带电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应当接地具体部位是: (1)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 (2)0Ⅰ类和Ⅰ类电动工具或民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3)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控制台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4)配线的金属管; (5)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6)电缆金属接头盒、金属外皮和金属支架; (7)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 (8)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直接安装在已接地金属底座、框架、支架等设施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一般不必另行接地;有木质、沥青等高阻导电地面,无裸露接地导体,而且干燥的房间,额定电压交流380V和直流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一般也不必接地;安装在木结构或木杆塔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一般也不必接地。 第二节 TT系统 1.TT系统安全原理 TT系统是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用保护接地线PE接到独立的接地体上。前后两个字母“T”分别表示配电网中性点和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图3—2所示的配电网俗称三相四线配电网。这种配电网引出三条相线(L1、L2、L3线)和一条中性线(N线,工作零线)。在这种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网中,如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则当外壳故障带电时,故障电流将沿低阻值的低压工作接地(配电系统接地)构成回路。由于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很小,设备外壳将带有接近相电压的故障对地电压,电击的危险性很大。因此,必须采取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试题

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1、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BCD )。 A.直接接触电击 B.单相电击 C.两相电击 D.跨步电压电击 E.间接接触电击 2、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波的雷电类型是(A )。 A.直击雷和闪电感应 B.球雷和直击雷 C.球雷和闲电感应 D.直击雷、球雷和闪电感应 3、雷击的破坏性与其特点有紧密关系,雷击的特点有(ADE )。[2006年真题] A.雷电流幅值大 B.冲击过电压低 C.作用时间长 D.冲击过电压高 E.雷电流陡度大 4、雷电的种类包括(ABCD )0 [2005年真题] A.直击雷 B.静电感应雷 C.电磁感应雷 D.球雷 E.雷电冲击波 5、石化厂,煤矿井下等工作场所禁止工人穿着化纤衣物,主要原因是化纤衣物(A)。[2010年真题] A.容易生产静电,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B.不吸汗,影响工作效率 . C.容易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 D.容易导电,可能引起电击伤害 6、电气装置故障引起的危害和事故包括(ABCD)。 A.引起火灾和爆炸 B.异常带电 C.安全相关系统失效 D.异常停电 E.设备报废 7、下列各种电伤中,最严重的是( A)。[2007年真题] A.电弧烧伤 B.皮肤金属化 C.电烙印 D.电光眼 8、雷电不会直接造成的危险和危害是(B)。[2007年真题] A.火灾、爆炸 B.垒启 C.触电 D.设备设施损坏 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包括:①火灾和爆炸;②触电;③设备和设施毁坏;④大规模停电 9、(D)是最为常见的电伤。 A.皮肤金属化 B.机械损伤 C.电烙印 D.电烧伤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其中,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 10、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B)ms。 A. 50 B. 500 C. 60 D. 600 直击雷的每次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 11、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体表面留下伤痕,包括电烧I、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电流对人体的这种伤害称为(C )。 A.触电 B.电击 C.电伤 D.过电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12、异步电动机着火的原因包括(ABDE )。 - A.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 B.电机绝缘破坏,发生相间、匝间短路 C.电缆接头存在隐患 D.绕组断线或接触不良 E.选型和启动方式不当 异步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是由于其内部和外部的诸如制造工艺和操作运行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其原因主要有: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电机运行中发生过载、堵转、扫膛(转子与定子相碰);电机绝缘破坏,发生相间、匝间短路;绕组断线或接触不良;以及选型和启动方式不当等。 13、下列事故中,属于电气事故的包括(ABDE )。[2007年真题] A.雷电和静电事故 B.电磁辐射事故 C.电焊操作引燃事故 D.触电事故 E.电气线路短路事故 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题库1-0-8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题库1-0-8

问题: [单选]从防止触电的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的安全措施。 A.A.电磁场伤害 B.B.间接接触电击 C.C.静电电击 D.D.直接接触电击 此题的考点是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首先应明确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即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

离。间距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 由于题目明确说明是防止触电的措施,不是防止电磁场伤害的措施,故A是错误的。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是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而不是绝缘、屏护和间距,因此B也是错误的。仅从绝缘不是防止静电电击的方法,就可以判定C是错误的。因此只有D是正确的。

问题: [单选]下面不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 A.A.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B.B.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 C.C.保证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带电体与人体、带电体之间有必要的安全间距 D.D.通过限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抑制通过人体的电流,保证触电时处于安全状态 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故D不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本措施

第四讲触电事故基本对策及概念(下)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本措施(二) (一)保护接地 1.IT系统 保护接地(IT系统)是最古老的电气安全措施。保护接地也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 对IT、TT和TN系统结构及保护方式的字母解释 ①前一位字母:I——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T ——则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②后一位字母: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保护接地(IT系统)的保护原理(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网) ∵ R E与R P(人体电阻)呈并联关系,且R E // R P≈ R E ∵ R E<<│Z│, ∴ U P(人体电压)↓↓——在安全范围内。 IT系统示意图 图2-3 IT系统示意图 【图解】 图中,三相供电系统用上面的三条线表示,电源线圈表示变配电室的变压器,三项线圈有一个公共端子,通常叫它N,也叫做中性点,中性点或者整个系统与大地之间没有直接连接,所以这个系统是IT系统。 IT系统的保护接地,一旦设备漏电,漏电电流就只有通过人体,流入到地,因为这个时候,没有其他地方接地,这时候要形成回路,电流只能通过人体进入大地。 漏电电流对系统来讲不大,但是对人体来讲是有危险的,很容易达到几十个毫安,因此就要在漏电的地方接地。接地电阻通常不大于4个欧姆,人体电阻为1000~3000Ω,电流一旦漏电,流到外壳上之后,主要走4欧姆的通路,根据这样的分流道理,人就安全了。 保护接地IT系统,由于电阻非常小,即使漏电了,人也不会有危险,这时,电源不需要切断,它能够保持供电的连续,不会因为有点漏电切断电源,允许带故障2个小时,提供了维修的时间。 IT系统应用范围 IT系统应用范围如下: ① 1~10kV 配电网(6kV高压电动机外壳接地保护); ②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 380V、660V、110V(照明); ③对安全有特殊要求(有些液化气站采用);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题库2-1-8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题库2-1-8

问题: [多选]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人触电时,可能同时遭到电击和电伤。电击的主要特征有()。 A.A.致命电流小 B.B.主要伤害人的皮肤和肌肉 C.C.人体表面受伤后留有大面积明显的痕迹 D.D.受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的种类有关 E.E.受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机体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伤害形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时,数十微安的电流即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可以导致死亡。电伤主要伤害人的皮肤和肌肉,人体表面受伤后留有大面积明显的痕迹。

问题: [多选]就危害程度而言,雷电灾害是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我国每年将近1000人遭雷击死亡。雷击的破坏性与其特点有紧密关系。下列有关雷电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A.雷电流幅值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 B.B.每一次雷击放电的能量很大 C.C.雷击时产生的冲击过电压很高 D.D.雷电流陡度很大,即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速度很高 E.E.每次雷击放电的时间很短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和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

问题: [单选]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要求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Q。 A.1 B.2 C.4 D.10 (古诗词 https://www.sodocs.net/doc/b712105665.html,)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 为搞好安全用电,必须采取先进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人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电体发生触电事故。本章着重介绍主要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安全措施。 第一节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绝缘、遮栏和阻挡物、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漏电保护等都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一、绝缘 所谓绝缘,是指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实现带电体相互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电流按指定路径通过,确保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玻璃、云母、木材、塑料、橡胶、胶木、布、纸、漆、六氟化硫等。绝缘保护性能的优劣决定于材料的绝缘性能。绝缘性能主要用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指标来衡量。绝缘电阻大小用兆欧表测量;耐压强度由耐压试验确定;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分别由泄漏试验和能耗试验确定。 对绝缘材料施加的直流电压与泄漏电流之比称为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应当注意,绝缘材料在腐蚀性气体、蒸汽、潮气、粉尘、机械损伤的作用下都会使绝缘性能降低或丧失。很多良好的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保护必须与电压等级相符,各种指标应与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相适应。此外,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带来的电气事故,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检查,及时消除缺陷。 1.绝缘材料 按其正常运行条件下容许的最高工作温度分为若干级,称为耐热等级。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见表3—1。

2.绝缘破坏 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破坏,丧失绝缘性能,这就是击穿现象,这种击穿叫做电击穿,击穿时的电压叫做击穿电压。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做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或击穿强度。 气体绝缘击穿后都能自行恢复绝缘性能,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 固体绝缘还有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热击穿是绝缘物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由于流过泄漏电流引起温度过分升高所导致的击穿。电化学击穿是由于游离、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电压都比较低.但电压作用时间部比较长。 绝缘物除因击穿而破坏外,腐蚀性气体、蒸气、潮气、粉尘、机械损伤也都会降低其绝缘性能或导致破坏。 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绝缘物也会逐渐“老化”而失去绝缘性能。 3.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足够的绝缘电阻能把电气设备的泄漏电流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防止由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不同的线路或设备对绝缘电阻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移动的较固定的要求高等。下面列出几种主要线路和设备应当达到的绝缘电阻值。 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要求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实际上设备的绝缘电阻值应随温升的变化而变化,运行中的线路和设备,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在潮湿的环境中,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500Ω。 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配电盘二次线路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Ω,在潮湿环境中可降低为0.5MΩ。 高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应低于1000MΩ。 架空线路每个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300MΩ。 运行中电缆线路绝缘电阻可参考表3—2的要求。干燥季节应取较大数值,潮湿季节可取较小的数值。 表3—2 电缆线路的绝缘电阻 电力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绝缘电阻不应低于出厂时的70%,运行中可适当降低。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交流电动机等高压设备,除要求测量其绝缘电阻外,为了判断绝缘的受潮情况,还要求测量吸收比R60/R15。吸收比是从开始测量起60s的绝缘电阻R60对15s的绝缘电阻R15的比值。绝缘受潮以后,绝缘电阻降低,而且极化过程加快,由极化过程决定的吸收电流衰减变快,亦即测量得到的绝缘电阻上升变快。因此,绝缘受潮以后,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1.绝缘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1)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的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 1)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和六氟化硫等。 2)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

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 3)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胶和熔敷粉末;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寖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当超过这一极限温度时,其老化将加剧。电气设备的寿命就缩短。在电工技术中,常把电机电器中的绝缘结构和绝缘系统按耐热等级进行分类。表2—1是我国绝缘材料标准规定的绝缘耐热分级和极限温度。 (2)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 1)绝缘电阻试验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在绝缘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通过测定,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的绝缘情况等。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 2)绝缘电阻的测量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这里仅就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进行介绍。 兆欧表主要由作为电源的手摇发电机(或其他直流电源)和作为测量机构的磁电式比率计(双动线圈比率计)组成。测量时实际上是给被测物加上直流电压,测量其通过的泄漏电流。在表的盘面上读到的是经过换算的绝缘电阻值。 3)绝缘电阻指标、 绝缘电阻随线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样。就一般而盲,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求高等。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并应符

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哪些

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哪些 1、双重绝缘 (1)电气设备的防护触电保护分类:0类、0Ⅰ类和Ⅰ类、Ⅱ类、Ⅲ类。 (2)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措施:工作绝缘、保护绝缘、双重绝缘、加强绝缘。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Ⅱ类设备,设备上有“回”形标志。加强绝缘的电阻不得低于7M Ω。 2、安全电压: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 (1)特低电压的限值和额定值:42V、36V、24V、12V和6V等5个等级;额定值的选用。(2)特低电压安全条件:安全电源要求,回路配置要求。 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又称漏电保护,作用:防止人身电击,防止因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额定剩余动作电流、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分断时间。 (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防护要求。 (4)必须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设备和场所。 (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运行和管理。 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的注意事项 1,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对具有较大电容的设备(如电容器、变压器、电机及电缆线路)必须先进行放电;⑵、兆欧表应放在水平位置,在未接线之前,先摇动兆欧表看指针是否在“∞”处,再将(L)和(E)两个接线柱短路,慢慢地摇动兆欧表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处,对于半导体型兆欧表不宜用短路校检;⑶、兆欧表引线应用多股软线,而且应有良好的绝缘;⑷、不能全部停电的双回架空线路和母线,在被测回路的感应电压超过12伏时,或当雷雨发生时的架空线路及与架空线路相连接的电气设备,禁止进行测量⑸、测量电容器,电缆、大容量变压器和电机时,要有一定的充电时间,电容量愈大,充电时间应愈长。一般以兆欧表转动一分钟后的读数为准;⑹、在摇测绝缘时,应使兆欧表保持额定转速。一般为120转/分,当测量物电容量较大时,为了避免指针摆动,可适当提高转速(如130转/分);⑺、被测物表面应擦试清洁,不得有污物,以免漏电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电网从技术上分为几类?试分析其运行安全性。 IT TT TN系统 IT 低压配电系统中通过隔离变压器构建局部的IT TT系统与IT IT 测等优点。 TN系统属于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前一位字母T 接地的系统。TN系统后一位字母N表示系统中电气装置的外漏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系

防触电培训试题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电击是指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A、内部组织 B、表皮 C、局部 2、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中,以()最危险。 A、左手—胸 B、左手—右手 C、左手—脚 3、成年男子触及工频交流电的平均感知电流为() A、0.7mA B、1.1mA C、1.5mA 4、感知电流是使人有感觉的()电流。 A、最大 B、最小 C、平均 5、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电流。 A、最大 B、最小 C、平均 6、我国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人体触电的极限安全电流为()。 A、9mA B、30mA C、50mA 7、人触电后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症状,外表呈现昏迷状态,此是要看作是()。 A、假死 B、死亡 C、报告

8、最容易掌握、效果最好而且不论触电者有无摔伤均可以施行的人工呼吸法是()。 A、胸外按压法 B、俯卧压背法 C、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9、胸外按压法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按照国际最新标准每分钟()左右。 A、60次 B、80次 C、100次 10、工作地点相对湿度大于75%时,则此工作环境属于易触电的()环境。 A、危险 B、特别危险 C、一般 11、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A、触电的方式 B、人体电阻的大小 C、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 12、在低压工作中,人体及其所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A、0.1m B、0.7m C、2.5m 13、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为()。 A、36V B、50V C、120V 14、通常采用()作为安全电压的电源。 A、隔离变压器 B、调压器 C、安全隔离变压器 15、当电气设备采用()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电气安全技术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2007多】 一、触电: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l、电击: (l)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电击特征):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低压工频伤害最大)、持续时间、通过途径(最危险左手到前胸)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2011多】 J)感知电流: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男性约为1.1 mA;女性约为0.7 mA。【2009】 2)摆脱电流: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男性约为16 mA;女性约为10.5 mA;就最小值(可摆脱概率99. 5%)而言,男性约为9 mA;女性约为6 mA。 3)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2011】。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 (2)电流途径。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3)人体阻抗: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 (4)电击类型 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体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直接触及带电体)和间接接触电击(设备故障状态下,不带电的带电)。【2012多】 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外表所造成的局部伤害(电伤特征),常常与电击同时发生。 (1)电烧伤:电烧伤是最常见的电伤 1)电流灼【2013多】: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毫安的电流即可造成灼伤【2013】,数安的电流则会形成严重的灼伤。 2)电弧烧伤:最严重的电伤,可发生在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2007,2012】 (2)电烙印;(3)皮肤金属化(4)机械损伤(5)电光性眼炎。 二、电气火灾和爆炸 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 1、电气引燃源 (l)危险温度 1)产生危险温度的原因(设备故障时):短路;接触不良;过载:散热不良;机械故障;漏电;铁心过热;电压异常。,其中,当发生短路时,由于线路中电流增大,载流导体来不及散热,温度急剧上升滁对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产生危害外,还形成危险温度【2011多,2012多,2013多】 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产生的危险温度:在正常情况的工作温度。3)电磁辐射能量。 (2)电火花和电弧 1)电火花是电极间的瞬间击穿放电。分为工作火花(刀开关、断路器、控制器接通、断开刀开关时产生;插销拔出或插入时、切断感性电路时,断口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2011】和事故火花(短路、漏电、断线时形成)。不会产生电火花的有熔断器。 2)电弧是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放出强烈的光和大量的热。电弧引燃能力很强,温度最高达8000℃【2009】。 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燃爆 (l)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气化和分解,造成火灾爆炸。 (2)电动机着火:某相断线,形成缺相运行;绝缘不好:引燃的主要部位是绕组、铁芯和轴承及引线。(:3)电缆火灾爆炸的原因:电缆绝缘损坏(运输过程或敷设过程中造成了电缆绝缘的机械损伤、运行巾的过载、接触不良、短路故障等使绝缘损坏。);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燃;电缆接头存在隐患;堆积在电缆:的粉尘起火;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电缆起火形成蔓延。【2011】 三、雷电危害

电气安全之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知识。 1、T N系统内自动切断电源的防电击措施 2、T T系统内自动切断电源的防电击措施 3、I T系统内自动切断电源的防电击措施 ◆本章教学内容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是指对故障时带危险电压而正常时不带危险电 压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主要包括:自动切断电源(包括过电流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等电位联结,采用I I类设备,电气隔离,设置非导电场所等。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的一部分是在电气设备的产品设计和制造中予以配置,另一部分则应在电气装置的设计和安装中予以补充。 本章首先介绍不同接地形式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防间接接触电击的 措施(也可称为用自动切断电源和连接P E线接地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共分三部分: 1、N系统内自动切断电源的防电击措施 2、T T系统内自动切断电源的防电击措施 3、I T系统内自动切断电源的防电击措施 ◆本章重点 T N系统、T T系统和I T系统切断电源的条件。 ◆本章难点 T N系统、T T系统和I T系统切断电源的条件。 ◆本章学习方法建议及参考资料 学习方法: 1、本章内容介绍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有关的一些知识。 2、熟练掌握本章T N系统、T T系统和I T系统切断电源的条件。 3、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注重将所学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参考资料: 1、《电气安全四十讲》.戴绍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电气安全技术》.乔新国.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3、《电气安全》.陈晓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电气安全技术习题三

电气安全技术习题三 ?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手持照明灯,安全电压不得超过()V,若工作 地点狭窄(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行动不便,手持照明灯安全电压不得超过()V。 A.36 12 B.50 42 C.110 36 D.50 36 2.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的主要措施。 A.雷电侵入波 B.直击雷 C.反击 D.二次放电 3.()电气设备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 而且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不致使内部爆炸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A.增安型 B.本质安全型 C.隔爆型 D.充油型 4.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者属于高灵敏度型。 A.30mA~1A B.30mA及以下 C.1A以上 D.1A以下 5.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A.5MΩ B.1MΩ C.2MΩ D.0.5MΩ 6.为了保证在故障条件下形成故障电流回路,从而提供自动切断条件,保护 导体在使用中是()的。 A.允许中断 B.不允许中断 C.允许接入开关电器 D.自动切断 7.低压线路零线(中性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4Ω B.10Ω C.50Ω D.100Ω 8.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保护 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 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9.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进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 调竖管、建筑物构筑物金属构件和其他金属管道、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等相连接。 此措施称为()。 A.过载保护 B.主等电位联结 C.不导电环境 D.辅助等电位联结 10.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被分为6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B.最小点燃电流 C.MESG和MIC D.引燃温度 二、多项选择题

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2017.9)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击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和人体状况相关。 感知电流:轻微针刺,发麻感,男性1.1mA,女性0.7mA; 摆脱电流:平均值男性16mA,女性10.5mA,最小值男性9mA,女性6mA; 室颤电流: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50mA;小于心脏周期,数百mA; 电流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电流种类:工频电流最甚。 皮肤阻抗:决定于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皮肤潮湿程度和温度等。 体内电阻:决定于电流途径和接触面积; 人体电阻:干燥1000-3000Ω,潮湿500-800Ω; 电击按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正常带电状态,分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分为单相电击(70%)、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20m处接近0)。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主要是紫外线); 电烧伤是最常见的电伤,分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mA即可造成灼伤,数A的电流会形成严重的灼伤;电弧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 二、电气火灾和爆炸 1、电气引燃源-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火灾爆炸的要因 1)危险温度: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心过热、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常、电热器与照明器、电磁辐射能量等10类。 2)电火花和电弧-分工作电火花及电弧、故障电火花及电弧。 2、电气装置及电气发生燃爆 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电动机着火、电缆火灾爆炸。 电缆火灾的常见起因:电缆绝缘损坏、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然、电缆接头存在隐患、堆积在电缆上的粉尘起火、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电缆起火形成蔓延。 三、雷电危害 1、雷电的种类、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1)雷电的种类:直击雷、闪电感应、球雷 3种; 直击雷:直击雷每次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500mS; 闪电感应:闪电发生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此外,直击雷和闪电感应都能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和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闪电电涌(即雷电波)侵入。 2)雷电的危害形式。雷电特点:电流幅值大、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 雷电具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 3)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火灾与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损坏、大规模停电。

直接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直接接触击电防护 1. 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2. 低压配电线路的故障主要是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及接地故障。 3. 屏护是采用屏护装置不安全因素,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 4. 一般对低压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0.5MΩ。 5. 电力线路在通讯线路上方,高压线路在低压线路上方。 6. 漏电保护器后面的工作零线不可以重复接地。 7. 安全电压的设备的插销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孔。 8. 低压电器设备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9. 直接埋地电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 10. 高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应低于(1000)MΩ 11. 户外照明灯具一般不应低于(3)m 12. 什么是漏电保护器?利用电器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会产生剩余电流,从而利用这种剩余电流来切断故障线路或设备电源的保护电器即所谓漏电保护器。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1.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

2. IT 系统就是电源系统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 3. TT 系统是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电气上无关的系统。 4. TN 系统中,将保护中性导体上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5. 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 6. 交配电站接地装置(1)年检查一次。 7. 低压配电网,限制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不超过(4)Ω 8. 当允许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 10Ω时,允许重复接地电阻不超过 30Ω,但不少于(3)处。 9. 在变压器中性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严禁采用(接地保护)问答 1. 什么是保护接地: 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导电部分同大地紧密的连接起来的接地。 2. 重复接地的作用是什么? 减轻 PEN 线或 PE 线意外断线或接触不良时接零设备上电击的危险性。减轻 PEN 线断线时负载中性点“漂移”。进一步降低故障持续时间内意外带电设备的对地电压。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间。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3. 什么是保护接零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word版

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本章所介绍的是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第一节绝缘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电 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 Ω·m 。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表现在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它们分别以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 、相对介电常数εr、介质损耗角 tanδ及击穿强度 E B四个参数来表示。本节暂先介绍前三个参数。 1.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 任何电介质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绝缘体,总存在一些带电质点,主要为本征离子和杂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可作有方向的运动,形成漏导电流,通常又称为泄漏电流。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材料的等效电路如图 2-1a 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电流如图 2-1b 所示。图中,电阻支路的电流 Ii 即为漏导电流;流经电容和电阻串联支路的电流Ia 称为吸收电流,是由缓慢极化和离子体积电荷形成的电流;电容支路的电流 I C称为充电电流,是由几何电容等效应构成的电流。

浅谈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浅谈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摘要:在现代化工业大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电力机械的动力电气装置,有电气设备就一定会发生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事故,预防直接接触电击伤害的基本防护措施,就是绝缘、屏护和间距,其作用就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关键词:交流电直接;电击;措施 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静电、雷电、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雷击、静电、电磁辐射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 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肌体组织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造成伤害的形式。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肝、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1.1、电击伤害机理。 人体在正常能量之外的电能作用下,肌体容易遭受破坏。电流作用于心脏或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时,能破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 1.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以下不加说明电流均指工频)。 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电流值 ①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死亡,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当电流持续时间<0.1s时,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mA以上的电流能够引起心室颤动。当电流持续时间>0.1s时,就会导致触电死亡的发生。为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8.2.10条规定,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30mA,动作电流时间≤0.1s,比较安全可靠。 2)电流种类。直流、高频交流、冲击电流以及特殊波形电流均对人体具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 3)电流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电流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 4)电流途径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胸。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5)个体特征。因人而异,健康情况、性别、年龄等。 1.3、人体阻抗 是定量分析人体电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1)组成和特征。 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等构成了含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抗。其中,皮肤电阻在人体电阻中占有很大比例。 2)数值及变化范围。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题库1-0-8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题库1-0-8

问题: [单选]IT系统适用于。 A.A.接地配电网 B.B.不接地配电网 C.C.低压用户 D.D.三相四线配电网 IT系统(保护接地)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但应注意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消失。 IT系统的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如某些I~10kV配电网,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等。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问题: [单选]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Ω。 A.A.1 B.B.2 C.C.4 D.D.10 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RE≤10Ω。在10kV配电网中,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并满足下式要求:RE≤120IE

问题: [单选]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进行连接,称作。 A.A.保护接地(IT系统) B.B.保护接零(TN系统) C.C.工作接地 D.D.工作接零(TT系统) TN系统相当于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直接连接。 (飞禽走兽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b712105665.html,/)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必看考点(强化练习

1、单项选择题下面()不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 A.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B.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 C.保证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带电体与人体、带电体之间有必要的安全间距 D.通过限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抑制通过人体的电流,保证触电时处于安全状态 2、单项选择题保持安全间距是一项重要的电气安全措施.在10kV 无遮栏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为()m. A.0.7 B.0.5 C.0.35 D.1 3、单项选择题从防止触电的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的安全措施。 A.电磁场伤害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直接接触电击

4、单项选择题下列各种电伤中,最严重的是()。(07年考题) A.电弧烧伤 B.皮肤金属化 C.电烙印 D.电光眼 5、单项选择题用电设备间距要求: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m,暗装的可取()m。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m。正确答案为()。 A.0.81.01.2 B.1.01.21.4 C.1.21.41.8 D.1.41.82.0 6、单项选择题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Ω。 A.100 B.500 C.1000 D.1500

7、单项选择题屏护装置与带电体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低压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m。 A.0.5 B.0.8 C.1.0 D.1.2 8、单项选择题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用()测量。(07年考题) A.功率表 B.电压表 C.电流表 D.兆欧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