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

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

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 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后记)反思: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呈现给学生1厘米的表象,再让学生说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田字格的宽,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等,加深对1厘米表象的认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认识尺上的刻度0及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

习进行地比较仓促。

长度单位 符号 比值

单位符号比值 米M 分米Dm (相当于)1/10 M 厘米Cm (相当于)1/100 M 毫米Mm (相当于)1/1000 M 丝米Dmm (相当于)1/10000 M 忽米Cmm (相当于)1/100000 M 微米μm (相当于)1/1000000 M 纳米Nm (相当于)1/1000000000 M 埃 A (相当于) 1/10000000000 M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 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光年、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阿米(am)等。他们同米的换算关系如下: 1光年=9.46×10^15m(光年) 1PM=1×10^15m(拍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厘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丝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1nm=1×10^(-9)m(纳米) 1pm=1×10^(-12)m(皮米) 1fm=1×10^(-15)m(飞米) 1am=1×10^(-18)m(阿米)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这些长度单位均属于公制单位。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阿米(am)等。他们同米的换算关系如下: 1PM=1×10^15m(拍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厘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丝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认识线段。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解决问题。 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庹、1拃、1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6.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应全面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观念建立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 课题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课题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km m dm cm mm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2、换算方法: 如:2米6厘米=(206)厘米 20米12厘米=(2012)厘米 345厘米=(3)米(45)厘米 1001厘米=(10)米(1)厘米 20分米=(2)米=(200)厘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般千米(又称公里)用在路程、行空行驶路程、铁路等等;而毫米一般用在测量比较微小的长度,如练习册的厚度等等;而米、分米、厘米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三个长度单位,不防用排除法来确定最后的答案。 如:课桌高7( ),填7米比人还高,排除;7厘米参考尺上的尺寸,太短,排除,那只有填7分米。 4、长度单位计算(要求先统一单位,再计算。例题见练习册P44-B 级) 5、长度单位比大小 (1)如果单位一样,就直接比较数字;如:13m (>)7m (2)如果数字一样,那就看单位比大小;如:510m (>)510cm (3)其余情况,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如:5cm (<)55mm ,因为5cm=50mm ,所以填小于号。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00 ÷1000 ×10 ×10 ×10 ÷10 ÷10 ÷10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公式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换算公式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公式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公式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公式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润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常用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C=4a ,S=a×a ,S=a2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S表=a×a×6

表=6a2 V=a×a×a V= a3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体积=长×宽×高S=2(ab+ah+bh)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πd直径r半径周长=直径×π周长=2×π×半径 面积=半径×半径×π C=πd C=2πr S=πr2 d=C÷πd=2r r=d÷2 r=C÷2÷π S环=π(R2-r2) 9,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

二年级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小学数学常用单位换算 (一)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二)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元=5角+5角 10元=5元+5元 100元=50元+50元(三)时间单位换算: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四)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五)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000克)=1公斤(2斤) 500克=1斤

单位换算方法 一、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数值X进率 小数点向右移动 如:0.15千克=()克 0.15X1000=150 二、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数值÷进率 小数点向左移动 如:150克=()千克 150÷1000=0.15 单位间进率是10,小数点移动一位 单位间进率是100,小数点移动两位 单位间进率是1000,小数点称动三位 三、单名数单位(大或小)复名数单位(一大一小) 1、大单位(整数+小数)一大 大单位整数部分小单位直接写数 大单位小数部分小单位数值X进率 如:5.45千克 = 5千克450克 2、小单位(整数+小数)一大单位一小单位 小单位的变成整数的部分数值÷进率 小单位的剩余部分小单位直接写数 如: 5450克 = 5千克450克

二年级长度单位

4、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关于长度单位

关于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7种基本单位之一。长度、时间、质量、物质的量、光照度、电流和(热力学)温度是七种基本单位。 一、国际单位制 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光年、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阿米(am)等。他们同米的换算关系如下: 1Ym=1×10^24m(尧米) 1Zm=1×10^21m(泽米) 1Em=1×10^18m(艾米) 1光年=9.46×10^15m(光年) 1Pm=1×10^15m(拍米) 1Tm=1×10^12m(太米) 1Gm=1×10^9m(吉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hm=1×10^2m(百米) 1dam=1×10^1m(十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厘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丝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1nm=1×10^(-9)m(纳米) 1pm=1×10^(-12)m(皮米) 1fm=1×10^(-15)m(飞米) 1am=1×10^(-18)m(阿米) 1zm=1×10^(-21)m(仄米) 1ym=1×10^(-24)m(幺米) 埃:公制长度单位,1埃等于0.1纳米(一纳米为10的负9次方米),常用以表示光波的波长及其他微小长度。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瑞典物理学家埃尔斯特朗(Anders Jonas ?ngstr?m)而定的。 二、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 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长度单位换算

xx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1年有4个季度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1日=24小时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1时=60分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1分=60秒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时=3600秒 一、xx (一)什么是xx xx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xx常用单位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二、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 三、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容积单位*升*毫升 四、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吨t *千xxkg *xxg 五、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六、货币

长度单位大全

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等。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丈=米, 1尺=分米, 1寸=厘米。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光年、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阿米(am)等。他们同米的换算关系如下: 1光年=×10^15m(光年) 1PM=1×10^15m(拍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厘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丝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1nm=1×10^(-9)m(纳米) 1pm=1×10^(-12)m(皮米) 1fm=1×10^(-15)m(飞米) 1am=1×10^(-18)m(阿米) 其他 1 millimetre 毫米= inch 英寸 1 centimetre 厘米=10 mm. 毫米= inch 英寸 1 decimetre 分米=10 cm. 厘米= inches 英寸 1 metre 米=10 dm. 分米= yards 码= feet 英尺 1 decametre 十米=10 m. 米= yards 码 1 hectometre 百米=100 m. 米= yards 码 1 kilometre 千米=1000 m. 米= mile 英里 1 mile marin 海里=185 2 m. 米= mile 英里

长度单位认识教案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班级: 教师: 课题1: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 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 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确定长度单位教案

第4课时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参与活动,探索交流。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90( )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公分=1厘米=0.01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km2)=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平方公里)=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km2和m2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 1km2=1000000m21公顷=10000m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5市亩=100公亩=10000平方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m3)=1000立方分米(dm3) 1立方分米(dm3)=1000立方厘米(cm3) 1立方分米(dm3)=1升(L) 1立方厘米(cm3)=1毫升(mL) 1立方米(m3)=1000升(L)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厘升=100毫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升=10分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斤=0.5千克 1公斤=2斤1厘克=10毫克1分克=10厘克 1克=10分克=1000毫克=0.02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1分=10厘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1年有4个季度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1日=24小时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1时=60分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1分=60秒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时=3600秒 1年=12个月=365天(闰年366天)

(完整版)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Km)=1000米(m) 1米10分米(dm) 1米=100厘米(cm) 1米=1000毫米(m m)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公顷=1 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 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 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毫升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t)=1000千克(kg) 1千克=1000克(g)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时=60分 1小时=3600秒 1分=60秒 ……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 乘法分配率律:(a+b)×c=a×c+b×c 乘法分配率律:(a-b)×c=a×c-b×c 巧算定律 a-b-c=a-(b+c) a-(b-c)=a+c -b a÷b÷c=a÷(b×c ) 常用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之和×相遇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1-税率)=税后利息 合格数÷总数×100%=合格率 成活棵树÷总棵树×100%=成活率 …… 特殊的数量关系 确定起跑线距离=跑道宽×2×3.14×(外圈--内圈) 蹬一圈自行车行驶距离=车轮周长×(前齿轮数÷后齿轮数) 点数=间隔数+1 (封闭图形中)点数=间隔数 圆柱的体积÷正方体体积=3.14/4(等底等高)

长度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一、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1000微米 * 1厘米=10 毫米 * 1分米=10 厘米 * 1米=1000 毫米 * 1千米=1000 米 四、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吨t * 千克kg * 克g (三)常用换算* 一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五、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1年=365天平年;* 一年=366天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1小时=60分* 一分=60秒 六、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元* 角* 分 (三)单位换算 * 1元=10角* 1角=10分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之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度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转换公式 1 米[m] = 10 分米[dm] = 100 厘米[cm] = 1000 毫米[mm] 1 毫米[mm] = 1000 微米[μm] = 1000000 纳米[nm] 1 公里(千米)[km] = 1000 米[m] 1 英里(mile)[mi] = 1760 码(yard)[yd] 1 码(yard)[yd] = 3 英尺(foot)[ft] 1 英尺(foot)[ft] = 1 2 英寸(inch)[in] 1 英寸(inch)[in] = 0.0254 米[m] = 2.54 厘米[cm] 1 英尺(foot)[ft] = 0.3048 米[m] = 30.48 厘米[cm] 1 码(yard)[yd] = 0.9144 米[m] 1 英里(mile)[mi] = 1.609344 公里[km] 1 里= 150 丈 1 丈= 10 尺 1 尺= 10 寸= 100 分= 1000 厘 1 里= 0.5 公里[km] = 500 米[m] 1 丈= 3.3333333 米[m] 1 尺= 0.3333333 米[m] = 33.333333 厘米[cm] 1 寸= 3.3333333 厘米[cm] 1 海里(nautical mile)[nmi] = 1.85 2 公里[km] 1 光年(light year)[ly] = 9460730472580 公里[km] 公制单位介绍 国际单位制(符号:SI,来自法文的le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又称公制或米制,是一种十进制进位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标准度量衡单位系统。国际单位制应用于世界各地。除美国、缅甸、利比里亚三国以外,其它国家均以国际单位制作为主要的度量衡系统。 国际单位制标准前缀 英制长度单位介绍 英制单位是一种源自英国的单位制。由于十进制的国际单位制使用方便,英国从1965年开始转向使用国际单位制,至1995年英国的单位制切换工作基本完成。英制长度单位转换图表 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介绍 中国传统长度单位在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次主要演变,目前广泛使用的是1929年制定的“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 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三次主要演变 '' 和' 分别是什么长度单位的符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