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解题技巧专题:正方形中特殊的证明(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解题技巧专题:正方形中特殊的证明(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解题技巧专题:正方形中特殊的证明(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解题技巧专题:正方形中特殊的证明(计算)方法

解题技巧专题:正方形中特殊的证明(计算)方法

——解决正方形中的最值及旋转变化模型问题

◆类型一利用正方形的旋转性质解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P,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则DP的长是__________.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EAF=45°.

求证:S△AEF=S△ABE+S△ADF.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P为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BP⊥CP.

求证:BP+CP=2OP.

◆类型二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解题

4.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3 B.2 3

C.2 6 D.6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一点,BE=1,F为AB上一点,AF=2,P为AC上一点,则PF+PE的最小值为________.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AC,BE交于点F,MF∥AE交AB 于M.

求证:DF=MF.

参考答案与解析

1.3 2

2.证明:延长CB到点H,使得HB=DF,连接A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H =∠D=90°,AB=AD.∴△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能和△ABH重合.∴AH=AF,∠BAH =∠DAF.∵∠HAE=∠HAB+∠BAE=∠DAF+∠BAE=90°-∠EAF=90°-45°=45°,∴∠HAE=∠EAF=45°.又∵AE=AE,∴△AEF与△AEH关于直线AE对称,∴S△AEF=S△AEH =S△ABE+S△ABH=S△ABE+S△ADF.

3.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B=OC,∠BOC=90°.将△OCP顺时针旋转90°至△OBE(如图所示),∴OE=OP,BE=CP,∠OBE=∠OCP,∠BOE=∠COP.∵BP⊥CP,∴∠BPC=90°.∵∠BOC+∠OBP+∠BPC+∠OCP=360°,∴∠OBP+∠OCP=180°,∴∠OBP+∠OBE=180°,∴E,B,P在同一直线上.∵∠POC+∠POB=∠BOC=90°,∠BOE=∠COP,∴∠BOE+∠POB=90°,即∠EOP=90°.在Rt△EOP中,由勾股定理得PE=OE2+OP2=OP2+OP2=2OP.∵PE=BE+BP,BE=CP,∴BP+CP=2OP.

4.B解析:连接PB.∵点P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PD=PB,∴PD+PE 的最小值就是PB+PE的最小值,∴PD+PE的最小值就是BE.∵△ABE是等边三角形,∴BE =AB.∵S正方形ABCD=12,∴BE2=AB2=12,即BE=23,故选B.

5.17

6.证明:∵B,D关于AC对称,点F在AC上,∴BF=D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ADE=∠BCE.∵点E是CD的中点,∴DE=CE.在△ADE和△BCE中,∵AD =BC,∠ADE=∠BCE,DE=CE,∴△ADE≌△BCE,∴AE=BE,∴∠BAE=∠ABE.∵MF∥AE,∴∠BAE=∠BMF,∴∠BMF=∠ABE,∴MF=BF.∵BF=DF,∴DF =MF.

八年级下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函数图象信息题

解题技巧专题:函数图象信息题 ——数形结合,快准解题 ◆类型一根据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 1.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国旗.下列哪个函数图象能近似地刻画上升的国旗离旗杆顶端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2.(2017·牡丹江中考)下列图象中,能反映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y(度)与底角度数x(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类型二获取实际问题中图象的信息 3.明君社区有一块空地需要绿化,某绿化组承担了此项任务,绿化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绿化组完成的绿化面积S(m2)与工作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绿化组提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完成的绿化面积是【方法12】() A.300m2B.150m2 C.330m2D.450m2 第3题图第4题图 4.(2017·河南中考)如图①,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②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 5.(2017·西宁中考)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线——宝兰客专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宝兰客专的通车对加快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运行期间,一列动车从西安开往西宁,一列普通列车从西宁开往西安,两车同时出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一下探究:【方法12】 【信息读取】 (1)西宁到西安两地相距________千米,两车出发后________小时相遇; (2)普通列车到达终点共需________小时,普通列车的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中卫市第一中学 俞清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了解及递推思想在解题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板书)。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 一个员外的儿子学写字,当老师教他写数字的时候,告诉他一、二、三的写法时,员外儿子很高兴,告诉老师他会写数字了。过了不久,员外要写请帖宴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员外儿子自告奋勇地要写请帖。结果早晨开始写,一直到了晚间也没有写完,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姓“万”的。 师:对!有姓“万”的。员外儿子万万也没有想到“万”不是一万横,而是这么写的“万”。通过这个故事,你对员外儿子有何评价呢? 生:(学生的评价主要会有两种,一是员外儿子愚蠢,二是员外儿子还是聪明的。) 师:其实员外儿子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遗憾的是他猜错了!在数学 上,我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这种思维过程去发现某些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那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也像员外儿子那样猜想过某些结论呢? 生:有。例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师:很好。我们是由等差数列前几项满足的规律:d a a 011+=,d a a +=12,d a a 213+=,d a a 314+=,……归纳出了它的通项公式的。其实我们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和员外儿子猜想数字写法的方法都是归纳法。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归纳法,归纳法有什么特点吗? 生: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特点:特殊→一般。 师:对。(投影展示有关定义) 像这种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根据推理过程中考察的 对象是涉及事物的一部分还是全部,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 叫做枚举法。那么,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生:(齐答)可靠。 师: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也是可靠的呢?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利用全等解决问题的模型与技巧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全等解决问题的模型与技巧 ——明模型,先观察,再猜想,后证明◆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1.如图,AC=AD,BC=BD,∠A=50°,∠B=90°,则∠C=________.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锐角△ABC的高AD,BE相交于F,若BF=AC, BC=7,CD=2,则AF的长为_________. 3.如图,点A,D,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B=EF,∠B=∠F,AE =10,AC=6,则CD的长为() A.2 B.4 C.4.5 D.3 4.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交AC于点F. (1)求证:△BAD≌△CAE; (2)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类型二证明线段间的等量关系 一、等线段代换 5.如图,Rt△ABC中,AB=AC,∠BAC=90°,直线l为经过点A的任一直线,BD⊥l于D,CE⊥l于E,若BD>CE,试问: (1)AD与CE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2)线段BD,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二、截长补短法 6.如图,在四边形ABDE中,C是BD边的中点,若AC平分∠BAE,∠ACE=90°,猜想线段AE、AB、DE的长度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三、倍长中线法 7.在△ABC中,AB=8,AC=6,则BC边上的中线 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2<AD<14 C.1<AD<7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与解析 1.110° 2.3 3.A 4.(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AD=AE,∴△BAD≌△CAE(SAS). (2)解:BD⊥CE.理由如下:由(1)可知△BAD≌△CAE,∴∠ABD=∠ACE.∵∠BAC=90°,∴∠ABD+∠AFB=90°.又∵∠AFB=∠DFC,∴∠ACE+∠DFC=90°,∴∠BDC=90°,即BD⊥CE. 5.解:(1)AD=CE.理由如下:∵BD⊥l于D,CE⊥l于E,∴∠BDA=∠AEC =90°,∴∠CAE+∠ACE=90°.∵∠BAC=∠90°,∴∠BAD+∠CAE=90°,∴∠BAD=∠ACE.又∵AB=AC,∴△ABD≌△CAE(AAS),∴AD=CE. (2)BD=DE+CE.理由如下:由(1)可知△ABD≌△CAE,∴BD=AE,AD=CE.又∵AE=DE+AD,∴BD=DE+CE. 6.解:AE=AB+DE.证明如下:如图,在AE上截取AF=AB,并连接CF.∵AC 平分∠BAE,∴∠BAC=∠CAF.又∵AC=AC,∴△BAC≌△FAC(SAS),∴BC=FC,∠ACB=∠ACF.∵∠ACE=90°,∴∠ACF+∠FCE=90°,∠ACB+∠DCE=90°,∴∠FCE=∠DCE.又∵C为BD的中点,∴BC=DC,∴DC=FC.又∵CE=CE,∴△FCE≌△DCE(SAS),∴DE=FE,∴AE=AF+FE=AB+DE. 7.C

数列解题技巧归纳总结---好(5份)

知识框架 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 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 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初二几何证明题

28.(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点P、Q分别是AB边和CD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 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向点D运动,且保持AP-CQ。设AP=x (1)当PQ∥AD时,求x的值; (2)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边相交时,求x的取值范围; (3)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相交时,设交点为E,连接EP、EQ,设△EPQ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S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9分) 如图,直线y x m =+与双曲线 k y x =相交于A(2,1)、B两点. (1)求m及k的值; (2)不解关于x、y的方程组 , , y x m k y x =+ ? ? ? = ?? 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 (3)直线24 y x m =-+经过点B吗?请说明理由. (第21题)

28.(2010江苏淮安,28,12分)如题28(a)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2,0),点B坐标为(6,8),点C为OB的中点,点D从点O出发,沿△OAB的三边按逆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一周. (1)点C坐标是( ,),当点D运动8.5秒时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2)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试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OCD的面积S,并指出t为何值 时,S最大; (3)点E在线段AB上以同样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如题28(b)图,若点E与点D同时 出发,问在运动5秒钟内,以点D,A,E为顶点的三角形何时与△OCD相似(只考虑以点A.O为对应顶点的情况): 题28(a)图题28(b)图 (10江苏南京)21.(7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较于点O,△ABC≌△BAD。求证:(1)OA=OB;(2)AB∥CD. (10江苏南京)28.(8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M是AD的中点,点E从点A

八年级数学上册解题技巧专题分式运算中的技巧(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解题技巧专题分式运算中的技巧(新版)新人教 版 ——观特点,定顺序,灵活计算 ◆类型一 按常规步骤运算 1.计算1x -1 x -y 的结果是( ) A .-y x (x -y ) B .2x +y x (x -y ) C . 2x -y x (x -y ) D .y x (x -y ) 2.化简 m m +3+6m 2-9÷2 m -3 的结果是________. 3.(2015-2016·祁阳县校级期中)先化简,再求值:2a +1a 2-1·a 2 -2a +1a 2-a -1 a +1, 其中a =-1 2 . ◆类型二 先约分再化简 4.化简:a 2-1a 2+2a +1÷a 2-a a +1=________. 5.化简求值:(a -3)·9-a 2 a 2-6a +9= ________,当a =-3时,该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 6.先化简,再求值:x 2 -2x +1 x 2 -1÷? ?? ??1-3x +1,其中x =0. ◆类型三 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分配律 7.计算? ??? ?2x x 2-1+x -1x +1÷1x 2-1 的结果是 ( ) A . 1x 2 +1 B .1x 2-1 C .x 2+1 D .x 2-1 8.化简:? ?? ? ?2a -1-1a +1·(a 2-1)= ________. 9.先化简,再求值: 1 2x -

1x +y ·? ????x 2-y 2+x +y 2x ,其中x =2,y =3. ◆类型四 分式化简求值注意整体代入 10.若xy -x +y =0且xy≠0,则分式 1 x -1 y 的值为( ) A .1xy B .xy C .1 D .-1 11.已知:a 2 -3a +1=0,则a +1a -2 的值为( ) A .5+1 B .1 C .-1 D .-5 12.先化简,再求值:? ???? x -1x -x -2x +1÷2x 2 -x x 2+2x +1,其中x 满足x 2 -x -1=0.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2.1 3.解: 原 式= 2a +1(a +1)(a -1)·(a -1)2 a (a -1)-1 a +1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归纳合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归纳合集 目录 1、类比归纳专题:三角形中内、外角的有关计算 2、类比归纳专题:与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模型 3、解题技巧专题:利用全等解决问题的模型与技巧 4、难点探究专题:动态变化中的三角形全等 5、易错易混专题:等腰三角形中易漏解或多解的问题 6、解题技巧专题:等腰三角形中辅助线的作法 7、模型构建专题: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8、类比归纳专题:证明线段相等的基本思路 9、解题技巧专题: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 10、解题技巧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因式分解 11、易错专题:分式中常见的陷阱 12、解题技巧专题:分式运算中的技巧 1、类比归纳专题:三角形中内、外角的有关计算 ——全方位求角度 ◆类型一已知角的关系,直接利用内角和或结合方程思想 1.在△ABC中,∠A-∠B=35°,∠C=55°,则∠B等于( ) A.50° B.55° C.45° D.40° 2.在△ABC中,已知∠A=2∠B=3∠C,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 3.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4.如图,△ABC中,∠B=26°,∠C=70°,AD平分∠BAC,AE⊥BC于E,EF⊥AD 于F,求∠DEF的度数. ◆类型二综合内外角的性质 5.如图,BD、CD分别平分∠ABC和∠ACE,∠A=60°,则∠D的度数是( ) A.20° B.30° C.40° D.60° 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B=20°,∠A=∠C=40°,则∠CDE的度数为________. 7.如图,AD平分∠BAC,∠EAD=∠EDA. (1)求证:∠EAC=∠B; (2)若∠B=50°,∠CAD∶∠E=1∶3,求∠E的度数. ◆类型三在三角板或直尺中求角度 8.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α的度数是( ) A.120° B.105° C.90° D.75°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题

(1)求证:BG FG =; (2)若2 ==,求AB的长. AD DC 二:如图,已知矩形ABCD,延长CB到E,使CE=CA,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BF、DF,求证BF⊥DF。 三: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

求证:AE平分∠BAD. 四、(本题7分)如图,△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A的平分线,BD⊥AD于D,AB=12, AC=18,求DM的长。

五、(本题8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AD ∥BC ,AB=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且AC ⊥BD ,DH ⊥BC 。 ⑴求证:DH=2 1(AD+BC ) ⑵若AC=6,求梯形ABCD 的面积。 六、(6分) 、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E ⊥DC ,PF ⊥BC ,E 、F 分别为垂足,若CF=3,CE=4,求AP 的长.

七、(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BM 、CM 的中点. (1)在不添加线段的前提下,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结论; (2)判断并证明四边形MENF 是何种特殊的四边形? (3)当等腰梯形ABCD 的高h 与底边BC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 选择题: 15、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 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 第一个图 第二个图 第三个图 16、如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 经过原点O ,B 点坐标为 (―1,―3),若一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过点D ,则其 解析式为 。 M F E N D C A B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1.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E在AB上.求证:△CDA≌△CEB. 2.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 3.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 (1)求证:AC∥DE; (2)若BF=13,EC=5,求BC的长. 4.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5.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6.如图,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求证:AB=AC. 7.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 8.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 9.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 10.如图,已知∠CAB=∠DBA,∠CBD=∠DAC. 求证:BC=AD.

11.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 12.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 13.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 (1)求证:BD=CE; (2)求证:∠M=∠N. 14.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 求证:△ACD≌△CBE. 15.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

数学解题技巧与解题思路

解题技巧 一、三角函数题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 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三、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四、概率问题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五、圆锥曲线问题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

(完整)初二数学解题技巧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2)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 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3)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 4)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 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5)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 移”或“翻转折叠”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已知:如图3所示,AD为△ABC的中线, 求证:AB+AC>2AD。 分析:要证AB+AC>2AD,由图形想到:AB+BD>AD,AC+CD>AD,所以有:AB+AC+ BD+CD > AD +AD=2AD, 但它的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想 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 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CE。 E D C B A 3图 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因为BD=DC=AC,所以AC=1/2BC 因为E是DC中点,所以EC=1/2DC=1/2AC A B C D E 3 图

【专题整理】【解答题】【数学归纳法、放缩法】【数列】

数学归纳法和放缩法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1、添加或舍弃一些正项(或负项) 【例1】已知:* 21().n n a n N =-∈,求证: *12 231 1...().23n n a a a n n N a a a +-<+++∈. 【解析】 111211111111 .,1,2,...,,2122(21)2 3.222232 k k k k k k k k a k n a +++-==-=-≥-=--+-,1222311111111 ...(...)(1),2322223223 n n n n a a a n n n a a a +∴ +++≥-+++=-->-,*122311...().232 n n a a a n n n N a a a +∴-<+++<∈. 【点评】若多项式中加上一些正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大,多项式中加上一些负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小.由于证明不等式的需要,有时需要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明的目的.本题在放缩时就舍去了22k -,从而是使和式得到化简. 2、先放缩再求和(或先求和再放缩) 【例2】函数x x x f 4 14)(+=,求证:2121)()2()1(1-+>++++n n n f f f (*∈N n ). 【解析】 由n n n n n f 2 21 14111414)(?->+-=+=得:n n f f f 221122112211)()2()1(21?-++?-+?- >+++ 2 1 21)21211(4111-+=+++-=+-n n n n (*∈N n ). 【点评】此题不等式左边不易求和,此时根据不等式右边特征,先将分子变为常数,再对分母进行放缩,从而对左边可以进行求和.若分子,分母如果同时存在变量时,要设法使其中之一变为常量,分式的放缩对于分子分母均取正值的分式.如需放大,则只要把分子放大或分母缩小即可;如需缩小,则只要把分子缩小或分母放大即可. 3、先放缩,后裂项(或先裂项再放缩) 【例3】已知:n a n =,求证: 31 2 <∑=n k k a k .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证 明题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ABC 与△DEF ,已知∠A =∠D ,∠B =∠E ,则下列条件①AB=DE ;② AC=DF ;③BC=DF ;④AB=EF 中,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下列数据能确定形状和大小的是() A .A B =4,B C =5,∠C =60°B .AB =6,∠C =60°,∠B =70° C .AB =4,BC =5,CA =10 D .∠C =60°,∠B =70°,∠A =50° 4.在△ABC 和△DEF 中,∠A=∠D ,AB =DE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依然不能证 明△ABC ≌△DEF () A .AC =DF B .B C =EF C .∠B=∠E D .∠C=∠F 5.OP 是∠AOB 的平分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OP 上的点与OA ,O B 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B .射线OP 上的点与边OA ,OB 的距离相等 C .射线OP 上的点与OA 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D .射线OP 上的点与OB 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6.如图,∠1=∠2,∠E=∠A ,EC=DA ,则△ABD ≌△EBC 时,运用的判定定理是() A .SSS B .ASA C .AAS D .SAS 7.如图,若线段AB ,CD 交于点O ,且AB 、CD 互相平分,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D=BC B .∠C=∠D C .A D ∥BC D .OB=OC 8.如图,AE ⊥BD 于E ,CF ⊥BD 于F ,AB =CD ,AE =CF ,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第8题) A D C B E F O A D C B (第7题) A C E D (第6题) 2 1

最新修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练习:等腰三角形中辅助线的作法

解题技巧专题:等腰三角形中辅助线的作法 ——形成精准思维模式,快速解题 ◆类型一利用“三线合一”作辅助线 一、已知等腰作垂线(或中线、角平分线) 1.如图,在△ABC中,AB=AC,AE⊥BE于点E,且∠ABE=∠ABC.若BE=2,则BC=________. 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 二、构造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ABC中,BP平分∠BAC,且AP⊥BP于点P,连接CP.若△PBC的面积为2,则△ABC的面积为() A.3 B.4 C.5 D.6 4.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类型二巧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 5.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 ◆类型三等腰(边)三角形中截长补短或作平行线构造全等 6.如图,在△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BC=AB+CD. 7.如图,过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点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 A =CQ,连接PQ交AC于点D. (1)求证:PD=DQ; (2)若△ABC的边长为1,求DE的长.【方法8】

参考答案与解析 1.4 2.证明:连接AD .∵AB =AC ,D 是BC 的中点,∴∠EAD =∠F AD .在△AED 和△AFD 中,?????AE =AF ,∠EAD =∠F AD ,AD =AD , ∴△AED ≌△AFD ,∴DE =DF . 3.B 4.证明:如图,延长BA 和CE 交于点M .∵CE ⊥BD ,∴∠BEC =∠BEM =90°.∵BD 平分∠ABC , ∴∠MBE =∠CBE .又∵BE =BE ,∴△MBE ≌△CBE ,∴EM =EC =12 M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MAC =90°,BA =AC ,∴∠ABD +∠BDA =90°.∵∠BEC =90°,∴∠ACM +∠CDE =90°.∵∠BDA =∠EDC ,∴∠ABE =∠ACM .又∵AB =AC ,∴△ABD ≌△ACM (ASA),∴DB =MC ,∴BD =2CE . 5.证明:连接CD .∵AC =BC ,∠C =90°,D 是AB 的中点,∴CD 平分∠ACB ,CD ⊥AB ,∴∠CDB =90°,∴∠BCD =∠ACD =45°,∠B =∠C =45°,∴∠ACD =∠B =∠BCD ,∴CD =BD .∵ED ⊥DF ,∴∠EDF =∠EDC +∠CDF =90°.又∵∠CDF +∠BDF =90°,∴∠EDC =∠FDB ,∴△ECD ≌△FBD ,∴DE =DF . 6.证明:如图,在线段BC 上截取BE =BA ,连接DE .∵BD 平分∠ABC ,∴∠ABD =∠EBD .又∵BD =BD ,∴△ABD ≌△EBD (SAS),∴∠BED =∠A =108°,∴∠CED =180°-∠BED =72°.又∵AB =AC ,∠A =108°,∴∠ACB =∠ABC =12 ×(180°-108°)=36°,∴∠CDE =180°-∠ACB -∠CED =180°-36°-72°=72°.∴∠CDE =∠DEC ,∴CD =CE ,∴BC =BE +EC =AB +CD . 7.(1)证明:过点P 作PF ∥BC 交AC 于点F ,∴∠AFP =∠ACB ,∠FPD =∠Q ,∠PFD =∠QCD .∵△ABC 为等边三角形,∴∠A =∠ACB =60°,∴∠AFP =60°,∴△APF 是等边三角形,∴PF

数学归纳法证明及其使用技巧

步骤 第一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有如下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n0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 也有特殊情况; (2)假设当n=k(k≥n0,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 对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 (1)验证n=n0,n=n1时P(n)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n=k+1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倒推归纳法 又名反向归纳法 (1)验证对于无穷多个自然数n命题P(n)成立(无穷多个自然数可以就是一 个无穷数列中的数,如对于算术几何不等式的证明,可以就是2^k,k≥1); (2)假设P(k+1)(k≥n0)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螺旋式归纳法 对两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Q(n), (1)验证n=n0时P(n)成立; (2)假设P(k)(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 Q(k)成立,能推出 P(k+1) 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P(n),Q(n)都成立。 应用 1确定一个表达式在所有自然数范围内就是成立的或者用于确定一个其她的形式在一个无穷序列就是成立的。 2数理逻辑与计算机科学广义的形式的观点指出能被求出值的表达式就是等价表达式。

3证明数列前n项与与通项公式的成立。 4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 变体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常常需要采取一些变化来适应实际的需求。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归纳法变体。 从0以外的数字开始 如果我们想证明的命题并不就是针对全部自然数,而只就是针对所有大于等于某个数字b的自然数,那么证明的步骤需要做如下修改: 第一步,证明当n=b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m≥b)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1也成立。 用这个方法可以证明诸如“当n≥3时,n^2>2n”这一类命题。 针对偶数或奇数 如果我们想证明的命题并不就是针对全部自然数,而只就是针对所有奇数或偶数,那么证明的步骤需要做如下修改: 奇数方面: 第一步,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2也成立。 偶数方面: 第一步,证明当n=0或2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2也成立。 递降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并不就是只能应用于形如“对任意的n”这样的命题。对于形如“对任意的n=0,1,2,、、、,m”这样的命题,如果对一般的n比较复杂,而n=m 比较容易验证,并且我们可以实现从k到k-1的递推,k=1,、、、,m的话,我们就能应用归纳法得到对于任意的n=0,1,2,、、、,m,原命题均成立。如果命题P(n)在n=1,2,3,、、、、、、,t时成立,并且对于任意自然数k,由 P(k),P(k+1),P(k+2),、、、、、、,P(k+t-1)成立,其中t就是一个常量,那么P(n)对于一切自然数都成立、 跳跃归纳法

八年级几何证明题

几何证明题 1、已知:如图1所示,?AB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 2、已知:如图2所示,AB =CD ,AD =BC ,AE =CF 。求证:∠E =∠F 3、如图3所示,设BP 、CQ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AH 、AK 分别为A 到BP 、CQ 的垂线。求证:KH ∥BC

4、已知:如图4所示,AB =AC ,∠,,A AE BF BD DC =?==90。求证:FD ⊥ED 5、已知:如图6所示在?ABC 中,∠=?B 60,∠BAC 、∠BCA 的角平分线AD 、CE 相交于O 。 求证:AC =AE +CD 6、已知:如图7所示,正方形ABCD 中,F 在DC 上,E 在BC 上,∠=?EAF 45。 求证:EF =BE +DF

7、如图8所示,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并且使AE =BD ,连结CE 、DE 。 求证:EC =ED 8、例题:已知:如图9所示,∠=∠>12,AB AC 。 求证:BD DC > 作业 1. 已知:如图11所示,?ABC 中,∠= C 90于E ,且有AC A D C E ==。求证:DE CD = 1 2 C 图11 A B D E

2. 已知:如图 求证:BC = 3. 已知:如图13所示,过?ABC 的顶点A ,在∠A 内任引一射线,过 B 、 C 作此射线的垂线BP 和CQ 。设M 为BC 的中点。 求证:MP =MQ 4. ?ABC 中,∠=?⊥BAC AD BC 90,于D ,求证:()AD AB AC BC < ++4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举例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举例 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或n )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 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 n≥n 且n∈N)结论都正确”。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是由递推实现归纳0 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一、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例1.当n∈N,求证:11n+1+122n-1能被133整除。 证明:(1)当n=1时,111+1+1212×1-1=133能被133整除。命题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11k+1+122k-1能被133整除,当n=k+1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基础证明题》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班级:姓名: 1.已知AD是⊿ABC的中线,BE⊥AD,CF⊥AD,求证BE=CF。2.已知AC=BD,AE=CF,BE=DF,求证AE∥CF 3.已知AB=CD,BE=DF,AE=CF,求证AB∥CD 4.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AB∥CD 5.已知∠BAC=∠DAE,∠1=∠2,BD=CE,求证⊿ABD≌⊿ACE. 6.已知CD∥AB,DF∥EB,DF=EB,求证AF=CE 7.已知BE=CF,AB=CD,∠B=∠C,求证AF=DE A B C D F E C D E F D C F E A B A D E B C 1 2 A D C E F B A D

8.已知AD =CB , ∠A =∠C ,AE =CF ,求证EB ∥DF 9.已知M 是AB 的中点,∠1=∠2,MC =MD ,求证∠C =∠D 。 10.已知,AE =DF ,BF =CE ,AE ∥DF ,求证AB =CD 。 11.已知∠1=∠2,∠3=∠4,求证AC =AD 12.已知∠E =∠F ,∠1=∠2,AB =CD ,求证AE =DF 13.已知ED ⊥AB ,EF ⊥BC ,BD =EF ,求证BM =ME 。 14.在⊿ABC 中,高AD 与BE 相交于点H ,且AD =BD ,求证⊿BHD ≌⊿ACD 。 A C D B 1 2 3 4 A B C D E F 1 2 A E H A C M E F B D B A D F E C M A B C D 1 2 D C F E A B

15.已知∠A =∠D ,AC ∥FD ,AC =FD ,求证AB ∥DE 。 16.已知AC =AB ,AE =AD , ∠1=∠2,求证∠3=∠4。 17.已知EF ∥BC ,AF =CD ,AB ⊥BC ,DE ⊥EF ,求证⊿ABC ≌⊿DEF 。 18.已知AD =AE ,∠B =∠C ,求证AC =AB 。 19.已知AD ⊥BC ,BD =CD ,求证AB =AC 20.已知∠1=∠2,BC =AD ,求证⊿ABC ≌⊿BAD 。 A B C E F D A B C E D F A D E B C A B C D A D E B C 1 2 3 4

最新八年级上册证明题

八年级上册证明题 课堂练习 一、解答题 1.(本题7分)已知如图,在△ABC 中,CH 是外角∠ACD 的角平分线,BH 是∠ABC 的平 分线, ∠A=58°.求∠H 的度数. 2.(本题10分)如图(1):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直线l 经过点C,AD ⊥l ,BE ⊥l ,垂足分别为D 、E 。 (1)证明ΔACD ≌ΔCBE ;(5分) (2)如图2,当直线l 经过ΔABC 内部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 A B C D H 图1

3.(6分)阅读理解题: (1)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1 2BC. 求证:∠BAC=90°. 证明:∵AD=1 2BC,BD=CD= 1 2BC, ∴AD=BD=DC, ∴∠B=∠BAD,∠C=∠CAD, ∵∠B+∠BAD+∠CAD+∠C=180°, ∴∠BAD+∠CAD=90°,即∠BAC=90°. (2)此题实际上是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判定定理,请你用文字语言叙述出来.(3)直线运用这个结论解答题目:一个三角形一边长为2,这边上的中线长为1,另两边之和为1+ 3,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4、如图在ΔABC中AB=AC,∠BAC=90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

⑴求证:AE=CF (6分) ⑵是否还有其他结论,不要求证明(至少2个,4分) 5.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1)摆放在一起,它们的较短直角边长为3. (1) 将△ECD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使E 点落在AB 上,则CC ′=______; (2) 将△E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到图(3)的位置,使点E 落在AB 上,则△ECD 绕点 C 旋转的度数=______; (3) 将△ECD 沿直线AC 翻折到图(4)的位置,ED ′与AB 相交于点F ,求证AF=FD ′. 6、如图,已知点P 为∠ABC 的任意一点,求证∠BPC > ∠BAC. D (1) (2) 第23题 A C B E 4 D E ’ A C B E D l (3) l D ’ F A C B E D (4) A C B E D l E ’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