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遥感物理基础

√1 遥感定义: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狭义指对地观测,从不同高度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进行探测,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原理: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的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遥感根据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为地面、航空、航天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被动式遥感;按工作波段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作用: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资源调查、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优点: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客观性、综合性、可比性、经济性。

√2电磁波谱: 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电磁辐射的物体

4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物体。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11绝对温度:以-273.16摄氏度为绝对零度表示的温度。

√地球辐射:地球上的能源来自太阳的直射能量(太阳直射光)与天空慢入射的的能量(天空光或天空慢射光),一般白天收入大于支

出,地面温度不断升高;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又重新被地表辐射,分短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

阳的反射为主,地球自身的热辐射可忽略不计;长波辐射只考虑地标物体自身的热辐射,该区域内太阳辐照影响极小,

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和热辐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

√物体的反射辐射:当电磁波辐射到达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入射能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原介质的现象为反射,反射能量占入

射能量的比例为反射率,反射分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

√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作用:影响包括散射、吸收、反射、扰动、折射和偏振,对于遥感数据来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散射和吸收。 √散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详细见书P-28)

√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1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 随温度T 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不同温度的黑体(物体),在任何波段的辐射通量密度是不同的,绝对温度T 越高,所有波长上的波普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伽玛射线等

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

√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1 温度和波长

(2. b 为常数2897.8 约为9.72um ()常温25摄氏度, 3 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1)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反射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与成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

√2)植物:在可见光波段绿光附近有一个波峰,两侧蓝、红光部分各有一个吸收带 ,近红外波段(0.8-1.0um )有一个有一个反射陡坡,至1.1um 附近有一峰值。近红外波段(1.3-2.5um )吸收率大增反射率下降。

3)水: 水体的反射主要在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水中含有泥沙,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含有水生植物时,近红外波段反射增强。

4 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答: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温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

√5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

b

T =m ax λ

答: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

原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大气层,大气辐射.反射共同影响衰减强度,剩余部分才为透射部分,不同电磁波衰减程度不一样,透过率高的对遥感有利。

5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答:(1)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并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2)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3)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直接进入传感器的能量(4)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5)被视场以外地物反射进入视场的交叉辐射项(6)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

第二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名词解释:

√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遥感平台。

√2遥感传感器: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个卫星轨道参数:确定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由升交点,近地点角距,轨道倾角,卫星轨道长半轴,卫星轨道偏心率,卫星近地点时刻组成。

4升交点赤经:卫星轨道升交点与春分点间的经度差。

5 卫星姿态角:以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面的方向为z轴,卫

星姿态角有三种: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为滚动: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为俯仰;绕z轴旋转的为偏航。

6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问答题:

√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有什么好处?

答:(1)近圆形轨道:使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图像比例尺一致。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扫描频率对地面扫描成像,避免造成扫描行之间不衔接现象。

(2)近极地轨道: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

(3)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4)可重复轨道:有利于对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的文化动态监测。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

√对物面直接扫描: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例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自旋和步进式成像仪、多频段频谱仪等。

√雷达成像传感器:雷达本身发射一定波长和功率的微波波束,然后接收并记录目标后向散射的带有目标属性信息的回波信号,从而获取地面目标的微波图象。

√遥感成像原理、过程、特性。(见书P-33)

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变为化学能或电磁能的元件。

红外扫描仪:利用红外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线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推扫式成像仪: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以推扫描的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成像光谱仪: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百个波段的地物反射光谱图像。

√瞬时视场(IFOV):形成单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

MSS:是一种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24+2个玻璃纤维单元,每列6个纤维单元。每个纤维单元瞬时视场为86微弧。每个像元地面分辨率79x79m,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6条扫描线,地面范围474x185km

TM:是MSS的改进,是一个高级的多光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共有探测器100个,分7个波段,一次扫描地面范围480x185km。√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成像系统,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条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

SAR 合成孔径雷达,用一个小天线做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INSAR: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CCD: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

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天线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理

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

√全景畸变: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由此所产生影像由中心到两边比例尺逐渐缩小的畸变,全景畸变是红外扫描仪这种成像方式所固有的现象.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

距离分辨率: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方位分辨率:雷达飞行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斜距投影:侧试雷达图像在垂直方向的像点位置是靠飞机的目标的斜距来确定

多中心投影: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方式

√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种?

答: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被动式;按记录方式分成像、非成像类;按成像方式分摄影型、扫描型、微波三种;按成像波段分单波段、多光谱、高光谱和超光谱传感器、

1、遥感传感器包括哪几部分?

答:1 收集器2探测器3处理器4输出器

2、LANDSAT系列卫星上具有全色波段的是哪一颗?其空间分辨率怎样?

答:Landsat-4 83x83m

√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提高侧视雷达的何种分辨率?

答:方位分辨率

答由t为常数,所以只要速度与航高之比为常数即可

3、TM专题制图仪与MSS多光谱扫描仪有何不同?

答:TM是MSS的改进,增加了扫描改正器使扫描行垂直于飞行轨道,往返方向都对地面扫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真度,更高的辐射准确度和分辨率

4、SPOT卫星上的HRV推扫式扫描仪与TM专题制图仪有何不同?

答:HRV推扫式扫描仪是对像面扫描成像,其上装有CCD元件,能瞬间同时得到垂直于航线的一条扫描线,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连续图像;TM是多光谱扫描仪对物面扫描成像,它是靠扫描镜来回扫描获取垂直于轨道的图像线

加:

1、MSS成像板上有多少个探测单元?TM呢?

答:有24+2个玻璃纤维的单元,TM有100个探测器,分7个波段。

2、侧视雷达影像的分辨率、比例尺、投影性质和投影差与中心投影航空或航天像片影像有何不同?

答:侧视雷达影像的分辨率与距离无关,只与脉冲宽度有关。

1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由小变大。2造成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像被压缩,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被拉长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物点重影现象3高差产生的投影差与中心投影影像差位移的方向相反,位移量不同。

√侧视雷达为什么要往飞机的侧方发射脉冲并接收其回波成像?如果向飞机或卫星正下方发射脉冲并接收回波成像会是什么情景?

答:天线装在飞机的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地物反射的微波脉冲,由天线手机后,被接收机接收。由于地面各点到飞机的距离不同,接收机会接收到很多信号,以它们到飞机的距离的远近,先后依次记录。信号的强度与辐照带内各种地物的特性,形状和坡向等有关。这样才能判别出地物的不同类型。如果向飞机或卫星正下方发射脉冲并接收回波成像时会出现地物的反射特性很相近,无法区分到底是何种地物反射的电磁波被接收机接收到,所成的像不能准确的表示真实地物的特征。

3、简述INSAR测量高程的基本原理。

答: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通过两幅天线同时观测,或两次平行的观测,获得同一区域的的重复观测数据。综合起来形成干涉,得到相应的相位差,结合观测平台的轨道参数提取高程信息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基础

名词解释:

√1光学影像:以感光材料为载体所显示的图像,可以用一个连续函数f(x,y)表示,x,y代表像点位置,f(x,y)为影像密度,反

映像点对应地物的反射特性。

√2数字影像:一个离散的数字矩阵或阵列,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像元(或像素),其行和列号代表像元位置,其值大小代表对应地物辐射电磁波的强弱,可用一个离散函数f(i,j)表示,i,j为正整数,表示像元的行,列号,f(i,j)也为正整数,表示像元的灰度值。

3空间域图像:用空间坐标xy的函数表示的形式。有光学影像和数字影像。

4频率域图像:以频率域坐标表示的影像形式,频率坐标Vx,Vy的函数。

√5图像采样:将图像按平面坐标离散取值的过程。

√6灰度量化:图像灰度数字化

√采样、量化参数与数字化图像质量间的关系:

采样间隔越大,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少,图像空间分辨率低,质量差,严重时会出现像素呈块状的国际棋盘效应;采样间隔越小,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多,图像空间分辨率高,质量好,但数据量大。

量化等级越多,所得图像层次越丰富,灰度分辨率越高,质量越好,但数据量大;量化等级越少,图像层次欠丰富,灰度分辨率低,质量变差,但数据量小

7 ERDAS: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一种遥感图像处理系统。

简答题:

1、叙述光学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答:1)联系:他们都是以空间域为表现形式的影像

2)光学影像:可以看成是一个二维的连续光密度通过率函数,相片上的密度随xy变化而变化,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密度函

数非负且有限。而数字影像:是一个二维的离散光密度函数,由于采用光电探测器件,图像光谱表达范围很宽。

√2,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

答:把一个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变成一个离散的光密度函数,经过图像数字化,图像采样,灰度级量化过程处理。

2、叙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答:空间域图像以空间坐标(x,y)的函数,频率域是频率坐标Vx,Vy的函数,用F(Vx,Vy)表示。

√如何实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间的相互转换?

答:采用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图像从空间域变为频率域是采用傅立叶变换,反之采用逆变换。

5你所知道的遥感图像的存贮格式有哪些?

答:BSQ,BIL,TIFF,BMP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答:1,图像文件管理2,图像显示3,图像校正处理4,图像查询与统计分析5,图像增强6,图像代数运算与变换处理7,图像融合8,图像信息提取9,遥感专题图的制作10,GIS集成分析11,集成其他模块

第五章遥感图像几何处理

名词解释:

√几何变形引述:由于受到传感器特性、遥感平台姿态变化、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1构像方程:地物点在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

√2通用构像方程:在地面坐标系与传感器坐标系之间建立的转换关系

√3几何变形: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4几何校正: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

5粗加工处理:也叫粗纠正,仅做系统误差改正。

6精加工处理:(精纠正)正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过程。

7多项式纠正:回避成像的空间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的本身进行数学模拟

8直接法纠正:从原始图形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求其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再把该像素的亮度值填到输出图像相应位置去。

9间接法纠正: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点位反求其原始图像坐标,再进行亮度值重采样并填到空白图像相应点上去。

10灰度重采样:计算校正后图像的灰度值,当输出图像阵列中的任一像素在原始图像中投影点的坐标不为整数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该点周围邻近整数点位上亮度值对该点贡献累积起来,构成该点新亮度值的方法。

11图像配准:实质是遥感图像纠正,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的特点,采用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规划到同一的坐标系中。

12图像镶嵌: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的区域的图像。

13,数字地面模型 :一个表示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的、有规则的数字阵列,也就是将地形表面用密集的三维坐标

X ,Y ,Z 表示的一种数学表达形式。

14,正射影像:具有正射投影性质的遥感影像。

问答题:

1、 叙述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和双三次卷积重采样原理和优缺点。

.答:1最邻近像元采样法 取距离被采样点最近的已知像元素的亮度I 作为采样亮度。 优点:简单,辐射保真度较好 缺点:几何

精度较其他两种方法差

2双线性内插法:取被采样点P 周围4个已知像素的亮度值用三角形线性函数计算其亮度值的方法 优点:简单,具有一定的亮度采样精度 缺点:图像模糊

3双三次卷积采样:取被采样点P 周围16个已知像素的亮度值用三维采样函数计算其亮度值的方法 优点:精度高 缺点:计算量大

2、 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

答:相对配准:以多源图像中的一幅图像为参考图像,其他图像与之配准,其坐标系是任意的。 绝对配准:即选择某个地图坐标系,将多源图像变换到这个地图坐标系以后来实现坐标系的统一。

√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多项式模型几何纠正必考)

答:回避成像的空间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的本身进行数学模拟。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由多种因素引起,其变化规律十分复杂。为此把遥感图像的总体变形看作是平移、缩放、旋转、偏扭、弯曲以及更高次的基本变形的综合作用结果,难以用一个严格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而是用一个适当的多项式来描述纠正前后图像相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利用已知点地面控制点求解多项式系数(1)列误差方程式(2)构成法方程(3)计算多项式系数(4)精度评定

3、 多项式拟合法纠正选用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误差?

答:当选用一次项纠正时,可以纠正图像因平移旋转比例尺变化和仿射变形等引起的线性变形:当选用二次时,则在改正一次项各种变形的基础上改正二次非线性变形 而三次项纠正则改正更高次的非线性变形

加: 1、 在几何纠正重采样中,内插像元4×4图像亮度矩阵为

???? ??1061041079710210158

57,在间接法纠正过程中,某地面点反算到原始像点的坐标值为(101.6,57.4),利用

最邻近法和双线性内插法求像点的亮度值。

第六章 遥感图像辐射处理 √1 辐射误差:遥感图像的灰度值不但与地物本身的反射或发射波普特性有关,还受到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特性、大气环境、光照条件、

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由此产生的灰度偏差成为遥感图像的辐射误差。

√2辐射定标:指建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该探测器对应像元内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 3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

4图像增强:突出遥感图像中相关的专题信息,消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5图像直方图:反映一副图像中灰度级与其出现概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6 假彩色合成: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彩色增强技术。

7密度分割 :将原始图像灰度值分成等间隔的离散灰度级 对每一层赋予新的灰度值的过程。

8真彩色合成: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图像合成真彩色影像的彩色增强技术

9伪彩色图像: 把黑白图像的各不同灰度级按照线性或非线性的映射变换函数变换成不同的彩色,得到一幅彩色图像。

10图像平滑: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

11图像锐化 :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反差 。

12边缘检测:是一种能剔除遥感数字图像不相关信息,保留图像重要的结构属性,标志数字图像中亮度变化明显的点的一种方法。 13低通滤波:是用滤波方法将频率域中一定范围的高频成分滤掉,而保留低频成分达到平滑图像的目的

14高通滤波:保留高频成分滤掉低频成分,加强图像中的边缘和灰度变化突出部分,以达到图像锐化的目的

15图像融合: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产新的图像过程

16直方图正态化:将随机分布的原图像直方图修改成高斯分布的直方图

17线性拉伸 :按比例拉伸原始图像灰度等级范围

18直方图均衡:将随机分布的图像修改成均匀分布的值方图即进行非线性拉伸

19邻域法处理:利用图像点及其淋浴若干像素的灰度值来代替点的灰度值,对亮度突变的点产生平滑效果

20彩色变换彩色不同描述模式间的转化。

21 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可使植被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

22梯度图像:密度分割后,需要知道输出直方图的范围和密度分割层数,建立阶梯状查找表,使得输出的每一个层有相同的输入灰度级。对每一层赋予新的灰度值或颜色,就可以的到一幅密度分割图像,即阶梯图像。

问答题:

1、简述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以一种增强处理方法为例,说明其原理。

答: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消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原理: 如线性变换:dij’=Adij+B,dij’与dij分别为变换后图像与原始图像像元灰度值,而A=dmax‘-dmax’/ dmax-dmax,B=-Admin+dmin’,dmax,dmin,dmax’,dmin’,分别为原始图像和输出图像最大最小灰度值,这样可以拉伸感兴趣目标之间的反差。

2、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答:1)消除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2)由于电磁波透过大气层时,大气不仅改变光线的方向,也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辐射特征,故消除大气影响非常重要

3、图像频率域增强处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将空间域图像变换成频率域图像,然后在频率域中对图像的频谱进行处理。

4、两幅图像运算或融合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答:首先要求多源图像精确。配准,分辨率不一致的要求重采样后保持一致

5、以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分别说明遥感图像的真彩色合成与假彩色合成方案。与真彩色合成图像相比,假彩色合成

图像在地物识别上有何优越性?

1) 答定义:

2)彩色合成的目的在于彩色增强而不是彩色复原,比真彩色图像更能体现地物之间差别

√图像融合的三个层次指什么?图像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答:像素级,特征机,决策级。方法:加权融合,基于HIS变换,主分量变换,比值变换,小波变换。

√“基于HIS变换”的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答:1待融合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并将多光谱图像重采样与全色分辨率相同;

2将多光谱图像变换到IHS空间;

3对全色图像I’和IHS空间中的亮度分量I进行直方图匹配;

4用全色图像I’代替IHS空间的亮度分量;

5将I’HS逆变换到RGB空间的到融合图像;

原理:把图像的亮度色调饱和度分开,图像融合只在亮度通道上进行,图像色调饱和度不变。

6、如何评价遥感图像融合的效果?

答:融合评价方法分为两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以目视判读为主,目视判读是一种简单直接的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图像融合前后对比做出定性评价。缺点是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定量评价从融合图像的信息量和分类精度两方面进行,可以弥补定性评价的不足。

(问答题:

1、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及辐射误差纠正的内容是什么?

2、在遥感数据应用中,是否任何情况下都要进行大气校正?为什么?

√大气校正方法

答:(1)基于图像特征的校正方法,如黑暗像元法,平场域法,利用波段的特性进行大气校正(散射对红外波段几乎无影响,可以用红外波段对其进行校正)。

(2)基于地面实测数据的校正方法;

(3)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方法;

(4)复合模型

3、两幅图像运算或融合的基本前提是什么?(是实现了空间配准)。

第七章遥感图像判读

影响因素

1遥感判读:对遥感图像上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读,最后提取感兴趣的信息。

√2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在微波区还有偏振特征。

√3判读标志:各种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的表现形式,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位置布局和活动痕迹等。

√4几何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图像上能够区分的地面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传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量度。(假定像元的宽度为a,地物宽度在3a或至少2倍根号a时,能被分辨出来,这个大小叫几何分辨率)√5辐射分辨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

√6光谱分辨率: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确切说是光谱探测能力。

7波谱响应曲线:用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表示的曲线

8地物光谱特征:地物在多波段图像上特有的这种光谱响应。

9地物空间特征:景物的几何形态

10地物时间特征:同一地区景物在不同时间地面覆盖类型不同景观不同

问答题:

1、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

(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微波波段有偏振特征)

√叙述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关系和不同点。

答:1关系:1)地物的波谱响应曲线与光谱特性曲线变换趋势是一致的。

2)不考虑大气影响,波谱响应值域该波段内光谱反射亮度积分值值对应

2不同点:光谱特性曲线表示反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波谱响应曲线表示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

2、为什么多光谱图像比单波段图像能判读出更多的信息?

答:多光谱相片显示景物的光谱特征比单波谱强得多,它能显示出景物在不同波普反射率的变化。

3、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光谱特征:不同地物光谱特性曲线,波谱响应曲线不同:空间特征:不同地物形状大小图形阴影位置纹理类型不同:时间特征: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地面覆盖类型不同,同一类型地物,不同季节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4、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

答:利用已有资料,对描述的目标特征,结合判读员的经验,通过推理分析将目标识别。

第八章遥感图像自动分类

错分情况分析

最大似然法分类原理、步骤

√K-均值聚类:使每一聚类中,多模式点到该类别中心的距离平方和最小,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逐次移动各类的中心,直到得到最好的聚类中心为止。

√特征提取:图像特征是反映地物差别或地物特有性质的描述子集合,特征提取就是利用一定的算法对这些描述子集合进行定量化处理的技术或过程。

1模式识别:一个模式识别系统对识别的模式作一系列的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与模式字典中一组典型的测量值比较。若和字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吻合或比较吻合,则我们就可以得出分类结果这一过程。

2统计模式识别:对模式的统计分类方法,即把模式类看成是用某个随机向量实现的集合

3遥感图像自动分类:按照决策理论方法,需从被识别的模式中,提取一组反映模式属性的测量值,并把模式特征定义在一个特征空间中,进而用决策的原理对特征空间进行划分。

4光谱特征向量: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观测量将构成一个多维的随机向量。

5特征空间: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点分布的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征空间

√6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

7特征选择:在特征影像中,选择一组最佳的特征影像进行分类

8判别函数:用来表示和鉴别某个特征矢量属于哪个类别的函数。

9判别边界:

√10监督法分类:对类别已有一定的先验知识,利用“训练样区”的数据去“训练”判决函数就建立了每个类别的分类器,然后按照分类器对未知区域进行分类。

1)确定每个类别的样区2)学习或训练3)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

4)计算未知类别的样本观测值函数5)按规则进行像元的所属判别

有了先验知识以后,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11非监督法分类: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验知识,而仅凭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即自然聚类的特征进行“盲目”

分类,也称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达到了区分,但并不能确定类别的属性,类别确定是通过分了结束后目

视解译或实地调查确定的。

√12贝叶斯判别规则:把特征向量X落入某类集群wi的条件概率平P(wi/X)当成分类判别函数,把X落入某集群的条件概率最大的类为X的分类这种判别规则叫~

13训练样区:指图像上那些已知其类别属性,可以用来统计类别参数的区域。

14混淆矩阵:用表格的方式检核分类精度的样区内所有像元,统计分类图中的类别与实际类别之间的混淆程度

加:主分量变换生物量指标变换类间离散度错分概率最大似然法分类最小距离法分类训练样区精炼类别的光谱可分性

问答题:

1、什么叫特征空间?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有哪些特性?

答“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点分布的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征空间。特征:1不同地物由于光谱特征不同,将分布在特征空间的不同位置。2同类地物的各取样点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特征点将不可能只表现为同一点,而是形成一个相对聚集的点集群,不同类地物的点集群在特征空间内一般是相互分离的。3地物在特征空间的聚类通常用特征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

为什么要进行特征选择?列举特征选择的方法。

答:希望能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分类。方法:距离测量散布矩阵测度

2、叙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1)监督分类非监督分来定义2)监督分类先学习后分类,非监督分类边学习边分类。

4如何评价分类精度?

答:1)非位置精度:不考虑位置因素,以一个简单的数值(如面积、像元数等)表示分类精度,所得精度往往偏高。

2)采用混淆矩阵。对检核分类精度的样区内所有像元,统计其分类图中的类别与实际类别之间的混淆程度,列出混淆矩阵。

5遥感图像计算机自动分类的精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分类的精度?

答:原因:1遥感数据制约:

1) 光谱特性:同物异谱,同谱异物;光谱类与信息类不对应

2)空间分辨率:混合像元;

2 分类方法制约:1)基于像元的分类2)空间结构信息未充分利用;

提高精度方法:1)分类前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特征选择与变换,空间信息的提取(纹理)

2) 分类树与分类层次:一次性分类出现类间混淆而又难以解决时,可采取逐次分类的方法。

3)使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如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结合的方法。

4)多种信息复合:遥感信息、非遥感信息复合

5)GIS支持下的分类:GIS与遥感数据复合分类\间接支持分类\GIS数据用于图像纠正、辅助训练区和检验样本的选择√叙述最大似然法分类的原理及存在的缺点。

样区内的各类别集群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先验已知,对于样区外的任一未知像元,分别计算它落于各类别区域内的概率,其概率值最大的相应类别就是该像元应属的类别

√叙述最小距离法分类的原理

是计算未知类别的特征矢量X到各类别集群之间的距离,哪类离它最近,X就属于哪类

1、分类后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最全word使用方法汇总

史上最全word用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WORD使用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三招去掉页眉那条横线 1、在页眉中,在“格式”-“边框和底纹”中设置表格和边框为“无”,应用于“段落” 2、同上,只是把边框的颜色设置为白色(其实并没有删的,只是看起来没有了,呵呵) 3、在“样式”栏里把“页眉”换成“正文”就行了——强烈推荐! 会多出--(两个横杠) 这是用户不愿看到的,又要多出一步作删除-- 解决方法:替换时在前引号前加上一个空格问题就解决了 插入日期和时间的快捷键 Alt+Shift+D:当前日期 Alt+Shift+T:当前时间 批量转换全角字符为半角字符 首先全选。然后“格式”→“更改大小写”,在对话框中先选中“半角”,确定即可 Word启动参数简介 单击“开始→运行”命令,然后输入Word所在路径及参数确定即可运行,如“C:\ PROGRAM FILES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10\ WINWord.EXE /n”,这些常用的参数及功能如下: /n:启动Word后不创建新的文件。 /a:禁止插件和通用模板自动启动。 /m:禁止自动执行的宏。 /w:启动一个新Word进程,独立与正在运行的Word进程。 /c:启动Word,然后调用Netmeeting。

/q:不显示启动画面。 另外对于常需用到的参数,我们可以在Word的快捷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目标”项的路径后加上该参数即可。 快速打开最后编辑的文档 如果你希望Word在启动时能自动打开你上次编辑的文档,可以用简单的宏命令来完成: (1)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宏”菜单项,单击“录制新宏”命令打开“录制宏”对话框; (2)在“录制宏”对话框中,在“宏名”输入框中输入“autoexec”,点击“确定”; (3)从菜单中选择“文件”,点击最近打开文件列表中显示的第一个文件名;并“停止录制”。保存退出。下次再启动Word时,它会自动加载你工作的最后一个文档。 格式刷的使用 1、设定好文本1的格式。 2、将光标放在文本1处。 3、单击格式刷按钮。 4、选定其它文字(文本2),则文本2的格式与文本1 一样。 若在第3步中单击改为双击,则格式刷可无限次使用,直到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Esc键)为止。 删除网上下载资料的换行符(象这种“↓”) 在查找框内输入半角^l(是英文状态下的小写L不是数字1),在替换框内不输任何内容,单击全部替换,就把大量换行符删掉啦。 选择性删除文件菜单下的最近使用的文件快捷方式。 工具→选项→常规把“列出最近使用文件数改为0”可以全部删除,若要选择性删除,可以按ctrl+Alt+ -三个键,光标变为一个粗减号后,单击文件,再单击要删除的快捷方式就行了。 建立一个矩形选区: 一般的选区建立可用鼠标左键,或用shift键配合pgup、pgdn、home、end、箭头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第一章 1、遥感的定义:通过不接触被探测的目标,利用传感器获取目标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被探测目标、区域和现象的有用信息 2、广义的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3、狭义的遥感: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应用各种传感器(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 4、探测依据: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被探测的依据)传感器能收集地表信息,因为地表任何物体表面都辐射电磁波,同时也反射入照的电磁波。地表任何物体表面,随其材料、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呈现自己的波谱辐射亮度。 5、遥感的特点:1)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波段的延长(可见光、红外、微波)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全天时。 2)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185×185km2,可见的,潜在的各类地表景观信息。 3)时间周期短。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6、遥感数据处理过程 7、遥感系统:1)被探测目标携带信息 2)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获取 3)信息的传输和记录 4)信息的处理和应用 第三章 1、电磁波的概念:在真空或物质中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振荡以及振动而进行传输的能量波。 2、电磁波特征(特征及体现):1)波动性:电磁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2)粒子性: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出去的能量为辐射能,其传播也表现为光子组成的粒子流的运动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粒子性 可见光、红外线——波动性、粒子性 微波、无线电波——波动性 3、叠加原理:当空间同时存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源产生的波时,每个波并不因其他的波的存在而改变其传播规律,仍保持原有的频率(或波长)和振动方向,按照自己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而空间相遇的点的振动的物理量,则等于各个独立波在该点激起的振动的物理量之和。 4、相干性与非相干性:由叠加原理可知,当两列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叠加时,在空间会出现某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电磁波的相干性。没有固定相位关系的两列电磁波叠加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种现象叫电磁波的非相干性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 ★遥感的定义?遥感对地观测有什么特点?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磁力、重力)、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是指对地观测,即从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定义:遥感是指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应用探测仪器,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从而识别目标物的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性对地观测技术。 英文定义:Remote Sensing 简写为RS(3S之一) 空间特点—全局与局部观测并举,宏观与微观信息兼取 时相特点—快速连续的观测能力 光谱特点—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经济特点—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遥感技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 信息获取是遥感技术系统的中心工作 信息记录与传输工作主要涉及地面控制系统 信息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遥感探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包括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及哪些分类? 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按工作方式分:主动式和被动式遥感.ps【主动式遥感是指传感器自身带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探测区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被动式遥感是传感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地物反射的太阳光线或地物自身的热辐射。】 3)按工作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4)按记录方式分:成像和非成像遥感 5)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遥感等,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城市遥感、环境、农业和林业遥感、地质、气象、军事遥感等。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现状(国内): 1)民用遥感卫星像系列化和业务化方向发展 2)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 3)航空遥感系统日趋完善 4)国产化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发展迅速 5)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发展展望: 1)研制新一代传感器,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数据 2)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史上-最全-wordExcel使用技巧大全(超全)

不收藏不行的史上最全word用法 三招去掉页眉那条横线 1、在页眉中,在“格式”-“边框和底纹”中设置表格和边框为“无”,应用于“段落” 2、同上,只是把边框的颜色设置为白色(其实并没有删的,只是看起来没有了,呵呵) 3、在“样式”栏里把“页眉”换成“正文”就行了——强烈推荐! 会多出--(两个横杠) 这是用户不愿看到的,又要多出一步作删除-- 解决方法:替换时在前引号前加上一个空格问题就解决了 插入日期和时间的快捷键 Alt+Shift+D:当前日期 Alt+Shift+T:当前时间 批量转换全角字符为半角字符 首先全选。然后“格式”→“更改大小写”,在对话框中先选中“半角”,确定即可 Word启动参数简介 单击“开始→运行”命令,然后输入Word所在路径及参数确定即可运行,如“C:\ PROGRAM FILES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10\ WINWord.EXE /n”,这些常用的参数及功能如下: /n:启动Word后不创建新的文件。 /a:禁止插件和通用模板自动启动。 /m:禁止自动执行的宏。 /w:启动一个新Word进程,独立与正在运行的Word进程。 /c:启动Word,然后调用Netmeeting。

/q:不显示启动画面。 另外对于常需用到的参数,我们可以在Word的快捷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目标”项的路径后加上该参数即可。 快速打开最后编辑的文档 如果你希望Word在启动时能自动打开你上次编辑的文档,可以用简单的宏命令来完成: (1)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宏”菜单项,单击“录制新宏”命令打开“录制宏”对话框; (2)在“录制宏”对话框中,在“宏名”输入框中输入“autoexec”,点击“确定”; (3)从菜单中选择“文件”,点击最近打开文件列表中显示的第一个文件名;并“停止录制”。保存退出。下次再启动Word时,它会自动加载你工作的最后一个文档。 格式刷的使用 1、设定好文本1的格式。 2、将光标放在文本1处。 3、单击格式刷按钮。 4、选定其它文字(文本2),则文本2的格式与文本1 一样。 若在第3步中单击改为双击,则格式刷可无限次使用,直到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Esc键)为止。 删除网上下载资料的换行符(象这种“↓”) 在查找框内输入半角^l(是英文状态下的小写L不是数字1),在替换框内不输任何内容,单击全部替换,就把大量换行符删掉啦。 选择性删除文件菜单下的最近使用的文件快捷方式。 工具→选项→常规把“列出最近使用文件数改为0”可以全部删除,若要选择性删除,可以按ctrl+Alt+ -三个键,光标变为一个粗减号后,单击文件,再单击要删除的快捷方式就行了。 建立一个矩形选区: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名词解释: 1、电磁波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 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 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 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 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8、光谱反射率 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

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μm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 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③) 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⑥)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5、大气米氏散射(②)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 波长无关。 问答题: 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 有哪些共性 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不同点:频率不同(由低到高)。 共性:a、是横波;b、在真空以光速传播;c、满足f*λ=c E=h*f; d、具有波粒二象性。 遥感常用的波段: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 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 长是多少 有关因素: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和辐射时间)、辐射面积。 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μm 。 3、叙述植物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μm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 什么是遥感?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PxYBRXQ 。SOt0ure 。MDGVcH2。 ?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MR4gQja 。im8FEKh 。l0lznrK 。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⑥分析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过程 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 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 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 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 遥感的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 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应用:雷达、InSAR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 发射(Emission ) 吸收(Absorption ) 散射 (Scattering ) 反射(Reflection )

最全的word使用方法

最全的word使用方法 快速学习WORD和OFFICE系列 插入日期和时间的快捷键:? Alt+Shift+D:当前日期? Alt+Shift+T:当前时间 把文字替换成图片:? ?????首先把图片复制到?剪贴板中,然后打开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将被替换的文字,接着在?“替换为”框中输入“^c”(注意:输入的一定要是半角字符,c要小写),单击替换?即可。 批量转换全角字符为半角字符? 首先全选。然后“格式”→“更改大小写”,在对话框中先选中“半角”,确定即可。 格式刷的使用? 1、设定好文本1的格式。? 2、将游标放在文本1处。?

3、单击格式刷按钮。? 4、选定其它文字(文本2),则文本2的格式与文本1?一样。? 若在第3步中单击改为双击,则格式刷可无限次使用,直到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Esc键)为止。 如何输入分数 在“插入”菜单上,单击“对象”,然后单击“新建”选项卡。 单击“对象类型”框中的“Microsoft 公式”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 输入循环小数(3循环)时,方法如下 1. 在Word文档中输入“”,选中数字“3”。 2. 在“格式”菜单中,指向“中文版式”,单击“拼音指南”。 3. 单击“3”后面的“拼音文字”下的方框,然后切换到你习惯使用的中文输入法,右键单击输入法状态条右端的软键盘按钮,单

击“标点符号”,打开标点符号软键盘。 4. 在标点符号软键盘,单击数字9键,输入间隔符“·”,然后单击软键盘按钮,关闭软键盘。?(或按SHIFT+2) 5. 在“字号”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字号,注意字号过小在文档中将看不到添加的间隔符,单击〔确定〕按钮。 word里的空白页怎么删除 重新插入分页符,在插入的时候选择下一页..插入之后会有个空白页,按DEL键删除一下,就OK. 分页的话,可以按CTRL+ENTER,。 自动生成文章目录的操作: 一、设置标题格式 1.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 2.在“格式”工具栏的左端,“样式”列表中单击“标题1”。 仿照步骤1、2设置二、三级标题格式为标题2、标题3。 二、自动生成目录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绪论 1、遥感的概念: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在地面,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 种传感器获取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 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 遥感概念: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 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3、遥感起源于航空摄影、摄影测量等。 第一章 1、电磁波:通过变化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之间的相 互联系传播的过程。电磁波的特性: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和粒 子性。 2、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最短的是γ 射线。 3、电磁波谱图: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制成的图案。 4、地物的反射率概念: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 化而变化。反射类型:漫反射、镜面反射、方向反射。 5、影响地物反射率的 3 个因素: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入射角的大小,地表颜色与粗糙程度。 附: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a 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B 传感器的观测角和方位角 c 不同的地理位置 d 地物本身的变异 e时间、季节的变化 6、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1.不同地物在不 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2.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不同植物;植 物病虫害 3. 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7、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以发射率作为衡量标准;地物的发射率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参照 标准。 8、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灰体发射率小于1)。 9、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a.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b.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绝对黑体表面,单位面积发出的总 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c.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 移动。(维恩位移定律) 10、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航空遥感活动区)、平流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在可见光波段, 引起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散射。在紫外、红外与微波区,引起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吸 收。引起大气吸收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 0.7~1.95)、臭氧( 0.3 以下)、二氧化碳 ( 2.6~2.8)。 11、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在长波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 读。 12、三种散射方式: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 均匀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3、大气窗口的概念: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衰减程度较小,透过率较高的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Final Version)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概念 1. 遥感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传感器 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收集和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如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是获取遥感信息的关键设备。 3.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转载传感器进行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卫星、飞船等。按其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近地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4.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 5. 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波谱。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总发射) 6. 大气窗口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 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许多时,也叫分子散射。 8.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类。 9. TM 即专题测图仪,是在MSS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第二代多光谱光学-机械扫描仪,采用双向扫描。 10. 空间分辨率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间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最小单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11.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2. 波谱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也称光谱分辨率。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13. 辐射分辨率 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14. 传感器 传感器,也叫敏感器或探测器,是收集、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题库

一、选择与判断 1、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包括遥感信息的获取、遥感信息传输和遥感信息提取应用三大部分 2、遥感按电磁波的波谱范围的分类 3、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 的电磁波。人眼可见范围为:312nm - 1050nm。 4、微波遥感的特点 波长1mm—1m。是一个很宽的波段。可分为毫米波(1—10毫米)、厘米波(1—10cm)和分米波(1—10分米)。 微波的特点是: (1)能穿透云雾和一定厚度的植被、冰层和土壤,可获得其它波段无法获得的信息;(2)具有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3)可以主动和被动方式成像。 因此在遥感技术上是很有潜力的一个波段。 5、叶绿素的主要吸收波段 主要吸收红光及蓝紫光(在640-660nm的红光部分和430-450nm的蓝紫光强的吸收峰)。 6、异物同谱现象是什么 “同物异谱”说的是相同的地物由于周围环境、病虫害或者放射性物质等影响,造成的相同的物种但是其光谱曲线不同,“异物同谱”顾名思义也就是不同的地物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光谱曲线相同。这就给遥感分类造成了困难,遥感影像在分类时主要依靠的就是地物的光谱特征,尤其是非监督分类,它的前提就是不存在“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 7、黑体的反射率与吸收率

黑体的反射率=0,吸收率=1(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就叫做黑体。) 8、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波长、温度的关系 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温度越高,辐射出射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即黑体总辐射出射度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化。是红外装置测定温度的理论基础。 9、普朗克定律在全波段积分得到的定律 由普朗克公式可知,在给定的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是随波长而变化;同时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是不相交的。 10、维恩位移定律的主要结论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移向短波方向。 11、地物反射的三种类型 黑体或绝对黑体:发射率为1,常数。 灰体:发射率小于1,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反射率小于1,且随波长而变化。 12、朗伯面反射的特点 对于漫反射面,当入射照度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反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射面称朗伯面。把反射比为1的朗伯面叫做理想朗伯面。 特点: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 13、决定大气散射的主要因素 散射的方式随电磁波长与大气分子直径、气溶胶微粒大小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变化 大气粒子的成分;大气粒子的大小;大气粒子的含量;波长 14、瑞利散射的特点 (1)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由分子与原子引起(分子散射) (2)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3)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波长>1um可忽略 15、列举典型的光机扫描仪 机载红外扫描仪;气象卫星上携带的AVHRR传感器;MSS多光谱扫描仪;TM/ETM专题制图仪 16、列举典型的推帚(固体)扫描仪 1)SPOT卫星上的HRV传感器 2)美国Ikonos、Quikbird卫星传感器 17、遥感平台按距地高度的分类

简易常用-Word文档使用技巧方法大全(超全)

实用标准文档 Word文档使用技巧方法大全 Word2000 、2003、2007、2010快捷键使用大全总结常用快捷键 快捷键作用 、字体类 Ctrl+Shift+D 双下划线 Ctrl+Shift+v 缩小字号 Ctrl+Shift+> 增大字号

实用标准文档 Ctrl+] 逐磅增大字号 Ctrl+[ 逐磅减小字号 Ctrl+Shift+F 改变字体 Ctrl+Shift+P 改变字号 Ctrl+D 改变字符格式("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 Shift+F3 切换字母大小写(一次首字母变成大写,两次单词变成大写CTRL+SHIFT+A 将所选字母设为大写 二、格式类 Ctrl+Shift+C 复制格式 Ctrl+Shift+V 粘贴格式 Ctrl+1 单倍行距(1为主键盘的数字键)

实用标准文档Ctrl+2 双倍行距 Ctrl+5 1.5倍行距 Ctrl+0 在段前添加一行间距 Shift+F1 (单击)需查看文字格式了解其格式的文字 Ctrl+E 段落居中 Ctrl+J 两端对齐 Ctrl+L 左对齐 Ctrl+R 右对齐 Ctrl+Shift+J 分散对齐 Ctrl+M 左侧段落缩进 Ctrl+Shift+M 取消左侧段落缩进 Ctrl+T 创建悬挂缩进

实用标准文档 Ctrl+Delete 删除右侧的一个单词 Ctrl+Shift+T 减小悬挂缩进量 Ctrl+Shift+S 应用样式 Ctrl+Shift+N 应用"正文"样式 Alt+Ctrl+1 应用"标题1"样式 Alt+Ctrl+2 应用"标题2"样式 Alt+Ctrl+3 应用"标题3"样式 、编辑和文字移动 Backspace Ctrl+Backspace Delete 删除左侧的一个字符 删除左侧的一个单词 删除右侧的一个字符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遥感:(1)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 (2)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 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5、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 6、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 段。 11、光谱反射率:p =P P/P O X 100%,即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 P占总入射能量R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p。 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二、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丫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 和波长入的函数。(19页公式)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入乘绝对温度T是常数2897.8。当绝对 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卩m。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1②反射率等于0③发射率等于1④发射率等于0。

最新《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 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遥感期末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①、②、③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2、绝对黑体不仅具有最大的___① ____,也具有最大的_②______,却丝毫不存在__ ③_____。 3、、当电磁波能量入射到地物表面上,将会出现三种过程,一部分能量被地物① _ ,一部分能量被地物 ②,成为地物本身内能,一部分能量被地物③。 4、陆地卫星的轨道是①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②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③。 5、、按高度划分,遥感平台大致可以分为__① ______、_ ② ____、__③ _三种。 6、_①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7、、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即① _ 和②。 8、遥感图象的数字化需要经过__① ____和___ ② __两个阶段。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绝对黑体是指() (A)某种绝对黑色自然物体 (B)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的理想物体 (C)吸收率为0,反射率为1的理想物体 (D)黑色的烟煤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 A、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 C、择性散射 D、折射 3、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的强弱主要与下面哪一个有关。() A.电磁辐射的波长 B.大气物质成分的颗粒大小 C.大气物质成分的密度 D.电磁辐射的强弱 4、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发展迅速 (B)遥感从定性走向定量 (C)遥感应用不断深化 (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5、下面遥感传感器属于主动方式的是:( ) A、TV摄象机 B、红外照相机

《遥感原理与方法》习题库

第一章遥感概述 1、阐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2、 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5、 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1、大气对通过其中传播的电磁波的散射有哪几类?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 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3、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4、请绘出小麦、湿地、沙漠、雪的典型光谱曲线图,并分别对这些光谱反射率曲线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出说明。 5、 遥感某火电厂冷却水的热污染(温度梯度为90-50度),试问在哪个波段、选用何种传感器,在每天什么时刻及天气状况下,遥感最为有利,为什么(b=2.898×10-3m.K,计算精确到0.1um)。 6、 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7、 光的合成怎样推算新颜色?用色度图说明。 8、加色法和减色法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加色法,什么时候用减色法? 9、 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第三章

遥感图象获取原理 1、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何特征? 3、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第四章 航空遥感与航空像片 1、按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关系,航空摄影可公为哪几类? 2、 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测定像片的比例尺? 3、比较航空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性质有什么差别? 4、 什么是像点位移?引起像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 1、 试从技术特性和应用两方面,对航天(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作一比较。 2、航天遥感平台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 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有哪些?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 4、简述卫星图像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1、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 什么叫辐射误差,其主要来源有哪些? 3、什么叫大气校正?试说明回归分析和直方图校正的原理。 4、 几何校正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像元灰度重采样?有几种方法?各有何优劣?几何校正时对GCP有何要求? 5、

WORD使用技巧大全(史上最强哦)

1.问:WORD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 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问:请问word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了 3.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问:WORD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 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问:怎样使WORD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

●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 ●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 ●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编号,完成。 7.问:WORD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 ●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 ●格式-边框和底纹 ●选线性为双线的 ●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 ●确定▲上面和下面自己可以设置,点击在预览周围的四个小方块,页眉线就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

26041001 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 √1 遥感定义: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狭义指对地观测,从不同高度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进行探测,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原理: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的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遥感根据电磁波来判断地物 目标和自然现象。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为地面、航空、航天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被动式遥感;按工作波段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 波、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作用: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资源调查、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优点: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客观性、综合性、可比性、经济性。 √2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电磁辐射的物体 4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物体。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11绝对温度:以-273.16摄氏度为绝对零度表示的温度。 √地球辐射:地球上的能源来自太阳的直射能量(太阳直射光)与天空慢入射的的能量(天空光或天空慢射光),一般白天收入大于支 出,地面温度不断升高;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又重新被地表辐射,分短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 阳的反射为主,地球自身的热辐射可忽略不计;长波辐射只考虑地标物体自身的热辐射,该区域内太阳辐照影响极小, 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和热辐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 √物体的反射辐射:当电磁波辐射到达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入射能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原介质的现象为反射,反射能量占入 射能量的比例为反射率,反射分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 √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作用:影响包括散射、吸收、反射、扰动、折射和偏振,对于遥感数据来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散射和吸收。 √散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详细见书P-28)√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1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 随温度T 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不同温度的黑体(物体),在任何波段的辐射通量密度是不同的,绝对温度 T 越高,所有波长上的波普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a.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伽玛射线等 b.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1 温度和波长 (2. b 为常数2897.8 约为9.72um ()常温25摄氏度,3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1)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反射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与成 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 √2)植物:在可见光波段绿光附近有一个波峰,两侧蓝、红光部分各有一个吸收带 ,近红外波段(0.8-1.0um )有一个有一个反射陡 坡,至 1.1um 附近有一峰值。近红外波段( 1.3-2.5um )吸收率大增反射率下降。3)水:水体的反射主要在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水中含 有泥沙,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含有水生植物时,近红外波段反射增强。 4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答: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温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 √5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b T m a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