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业金融学视角下中国股市异象分析及投资建议.docx

行业金融学视角下中国股市异象分析及投资建议.docx

行业金融学视角下中国股市异象分析及投资建议.docx
行业金融学视角下中国股市异象分析及投资建议.docx

行业金融学视角下中国股市异象分析及投资建议[DOI]10.13939/https://www.sodocs.net/doc/b83949397.html,ki.zgsc.2015.34.053

中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年底上交所成立至今已经发展了将近25年的时间。从刚开始仅仅的8只股票,至2015年4月末,境内上市公司达到了2713家,同时股票总发行股本达到45246.05亿股、股票市价总值达到563491.34亿元、股票有效账户数达到16329.7万户。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股市发展势头的迅猛,放眼全世界也是极少见的。然而在这么光鲜数据的背后,中国股市仍存在许多问题。虽然其对于企业的融资功能极为明显,但不得不说的是中国股市是一个相对不成熟的市场。最为明显的表现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次数和程度较大,就比如在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宣布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之后的五个交易日内,指数暴跌了将近一千点,跌幅在20%以上。同时中国股市的换手率也显著高于欧美发达的市场,投机心态严重。对于这些问题,传统金融学理论似乎并不能很好地解释。

1 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

1.1 传统金融学

传统金融学是以理性人作为其基础假设,“有效市场假说”是其中核心内容之一。

理性人假定即作为自然人,我们在做决策时都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同时我们都能够准确处理已知信息,从而对市场做出无偏的判断。在这一假设基础下,我们只能获得与我们承担风险相一致的收益,而超额收益是不可能获得的。而有效市场假说正是在理性人假设上发展而得的,其认为当人们是理性时,市场是有效的;即使某些投资者非理性,由于其交易行为具有随机性,所以会相互抵消,不会影响资产价格。

而实际上,由于忽视了人的情感、心理等因素,这些假定和假说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难以实现,更无法解释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

1.2 行为金融学

由于传统金融学理论难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行为金融学,一门将金融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的学科,受到更多的关注。行为金融学

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理性人的假定,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在做决策时不仅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也同时会受到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在信息认知过程中有易得性、易记性偏差的影响,对市场也无法做出无偏的判断。同时基于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假定基础上认为市场并非是有效的。Riepe & Kahneman (1998)指出投资者的偏差是系统性和群体性的,大多投资者更喜欢在相近的时间内交易同一种证券,这也被称为“羊群效应”。

总的来说,行为金融学肯定了心理因素在自然人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解释现实生活中传统金融学难以解释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而作为我们普通的投资者,也可以针对非理性市场与行为金融学对其的解释,相应地调整我们的投资策略。

2 中国股市特点及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我国股市发展速度虽然极快,但毕竟至今只有25年的历史,市场和投资者都处于相对不成熟的状态。所以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股市的一些特点,并且尝试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进行解释。

2.1 高换手率和过度自信

根据下表数据不难发现,中国股市在最近5年的年平均换手率都在120%以上,其中最低的是在2012年,年平均换手率为122.87%;其中最高的是在2010年,年平均换手率为214.54%。而近五年中国股市年平均换手率的平均值在174.13%。这一数据虽然比21世纪初有所降低,但相比欧美股票市场来说仍是高的,要知道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在60%~100%。

而这一现象可以由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理论来解释。卡尔曼(1979)等部分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判断过分自信,高估了大概率发生的事情,认为其必会实现,并且低估了小概率发生的事情,认为其不会发生。而当自己的决策正确时,这种过分自信的心理会愈发膨胀,进行更加多的交易行为。Terrance Odean(1999)考察了过度自信与证券交易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说过度自信的心理使得投资者趋于频繁交易,而这会使得交易成本增加,最终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

2.2 跟风跟庄和羊群效应

跟风跟庄也是中国投资者在买股票时的特点之一,这一现象在中小散户中尤为明显,我们时常能从周围的亲朋好友的口中听到他们所谓的“小道消息”并推荐给周围的人们。王哲(2003)就对市场做过调查,并得出结论说,中国个人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时,以亲友推荐、电视股票评论推荐、小道消息等为依据的占到了51%,而在部分机构投资者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行为金融学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羊群效应”,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从众心理。当存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收集信息的成本,也为了避免后悔自己做出脱离大众的失败决策,散户更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也更愿意相信并模仿大多数人的投资意向,从而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而部分机构投资者同样会产生类似的情况,Stein、Froot & Scharfstein(1992)认为机构投资者也存在高度同质性,特别是在基金经理处于末尾淘汰制的压力之下,更容易在交易行为中产生羊群效应。投资者之间的这种相互模仿、传染可能会加大股价的波动,使得股价进一步偏离其价值,产生价格泡沫。

2.3 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对于已经盈利的股票有急于卖出的倾向,而对于已经亏损的股票有继续持有的倾向,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损失厌恶。这说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会变动的,当产生损失时,投资者相对来说是风险偏好的;而产生盈利时,投资者相对来说是风险回避的。心理学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人们对于损失都是厌恶的,所以在盈利时趋向于平仓获利,损失时趋向于等待。Feng & Seasholes (2005)着重研究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数据,证明了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是存在处置效应的。林树(2006)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同样也证明了处置效应的存在,并且女性的处置效应高于男性。

2.4 暴涨暴跌和反应过度

中国股市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暴涨暴跌的次数很多,程度很大。就拿上证指数来说,自21世纪至今,单日涨跌幅度超过7%的次数就达到了11次,相比较道琼斯指数,在过去的100年中,单日涨跌幅度超过7%的次数只有15次。不仅是上证指数如此,个股的暴涨暴跌更是常见的

事情,以图1和图2为例。

图1 重庆啤酒(600123)2011年10月~2012年2月K线

数据来源:同花顺交易软件。

图2 乐视网(300104)2014年9月~2015年5月K线

数据来源:同花顺交易软件。

图1是重庆啤酒(600123)暴跌的K线图,由于公司宣布了其乙肝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大幅低于预期,其股价在短短1个多月内从最高的82.52元/股跌至了最低的19.56元/股,其中还经历了连续9个跌停板。图2是乐视网(300104)暴涨的K线图,从2014年年底至2015年5月初,其股价从最低的28.20元/股涨至了复权前最高的179.03元/股,股价翻了6倍有余,而原因则是公司公布了2015年的重大战略,包括推出智能终端产品、全年总收入力争突破230亿元、超级电动汽车“SSE 计划”等。

股票的暴涨暴跌现象在中国股市尤为明显,行为金融学对此也有相应的解释。基于之前介绍过的过度自信、羊群效应、处置效应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投资者会产生“反应过度”的现象。过度反应即是投资者过分注重最近时间段内数据的变化,而忽略了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总体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造成对最新数据的过度解读。就比如之前的例子中,当有最新的消息被发布时,由于存在“过度反应”的心理状态,重庆啤酒(600123)的股价一路下探,诚然重大利空消息的发布的确会使得股价下跌,但程度如此之大确实是反应过度,从图1中股价又从19.56元/股返回到30多元/股也可以看出对之前的利空消息过度理解。

3 投资策略

3.1 价值投资策略

针对中国股市换手率过高,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这一现象,我们普通投资者可以采用长期持有股票的价值投资策略。价值投资理论认为股票价格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剧烈波动,但在长期股票价格一定会回归到其实际价值。所以价值投资策略是偏向于基本面分析的一种策略。通过基本面的筛选,投资者们选择高成长性的朝阳企业进行投资,并在长期内坚定持有。随着企业的成长,其内在实际价值也会增长,而股票价格

最终也会上升。价值投资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投资者们频繁交易的不理性行为,并且享受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收益。

3.2 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也可以称为惯性策略,即在短时期内(一般在几个月内)买入并持有近期表现相对较好的股票、卖出近期表现不佳的股票,也就是俗称的“追涨杀跌”。

具体来说,当有利好消息刺激,造成某只股票上涨,由于存在羊群效应,造成投资者们相互模仿、相互跟风,前赴后继地买入这只股票,最终会使得在短期内这只股票的价格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这种现象被称为“惯性上涨”。吴超鹏、吴世农(2003)对中国股市的惯性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在短期内,样本股票存在明显的惯性现象。冯丹(2013)利用2009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上交所所有股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买入近3个月内涨幅居前的股票,将在未来的3至9个月中得到较高的投资收益。

而作为投资者们只需要在股票呈现上涨趋势初时果断买入并在短期内持有,虽然买入时价位可能不低,但仍然有极大可能最后获得盈利。

3.3 反向交易策略

反向交易策略是指投资者买入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并在长期内持有。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与之前所讲的动量交易策略完全相违背,其实不然。动量交易策略是在短期内持有股票,一般是在几个月的时间,而反向交易策略则是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持有,一般会在1年以上。

反向交易策略是基于“反应过度”的基础上发展而出的一种投资策略。当某只股票出现利空时,基于羊群效应和反应过度,股价会出现“惯性下跌”,其股价会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当然这只是短期的情况,在一段更长的时间内,随着投资者们对信息的修正,股价往往会逐步回归到其实际价值。赵学军、王永宏(2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9个月之后,股票会发生明显的反转特点。吴世农、蔡海洪(2003)对上交所A 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持有期在一年的股票满足反向交易的策略。冯丹(2013)选取了2009年至2012年中国股市股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认为由于中国股市换手率较高,反转特征有明显短期化的趋向。

而普通投资者需要做的,则是在股价偏低的时候果断买入,等待其股价在长期内回归实际价值再卖出获利。

3.4 设立止损点

设立止损点是一个常见的投资策略,它是指当手中的股票跌破预先设定的价格时就要果断卖出,将损失止住。虽然止损这一策略很多投资者都知道,但能真正执行的却并不多。由于之前介绍过的处置效应,投资者们往往在投资损失时不愿意卖出股票、确认损失,这一心理在熊市中往往会使得损失进一步扩大。赖向群(2008)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其观点,指出止损位应在初始投资额的7%左右较为合理。

4 结论

行为金融学摒弃了传统金融学“理性人”的假设,将心理学理论与金融学相关理论结合起来,是一门新型的学派。比起传统金融学,它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异象有着更好的解释。中国股市就存在高换手率、暴涨暴跌,跟风跟庄现象严重等一些状况。对此行为金融学以过度自信、反应过度、羊群效应、处置效应等理论来解释,并且基于此给出了一些投资建议,包括动量交易策略、反向交易策略、设立止损点、价值投资等。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作业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姓名:于际都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号:142002010229 对以下四个论述题的回答要作为一个附件,在线发送给我,时间截止 点是本课程第九周上课前。附件名称为:“考试”加上“你的名字”,如:考试张三。另请特别注意,第九周上课必须到课,并且将此考试 答卷打印好,写名字和学号交给我。 1、结合你看视频,对本课程的任意三节课的内容加以详述,说明哪 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大约500字) 在第一节课中,翟学伟老师先提到了过去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 为的方法,是在各个学科中分散地进行研究。而老师则是进行了一次 整合,从精神、文化、伦理、美学等方面研究上述问题。其研究特点为:以社会科学的方式进入,以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接着 又给我们梳理了本门课的十个专题。 随后就展开了第一专题的讲解。提到两大文明形态:农业文明和 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即乡土文明或称为农耕文化,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晚清之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文明形态。而 工业文明指向的是现代化,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生产资料极大交换 的市场经济。在现代化历程中,还不能说请当今的中国人具有那些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故而只能寻找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下中国人相对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点是:人对自然的亲近;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在农业文明下,人所需的物质资料全部从自然中获取,人想控制自然但却能力有限,只能尽力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工业文明的本质特质: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人的大多数生活资料来自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人不停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想人低头;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人的自毁在于发明和制造,让自然中本来没有的东西,不可鞥的东西变成可能。从农业文明到现代文明,中国人正在从一种稳定走向另一种稳定,但目前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 中国人在文明进程中的心态有四个方面:自从近代化依赖,开始有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晚清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办实业,继而学习西方政治与社会制度,最后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思;整个过程体现了对落后挨打的焦虑,赶超的急迫心情以及洗刷屈辱的决心;迅速的工业化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而中国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农村空巢化,农业土地的侵占与侵蚀,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个人偏好发生深刻的改变等。 这是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印象尤为深刻。我对老师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深度尤为赞服。老师不是拿教科书化的知识给我们讲解,而是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本

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考试《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分析》

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考试《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分 析》 1【单选】“用直观来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关系”是()所关注的。 ?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 A B C D ?正确答案:A 2【单选】中国农业社会人的等级的划分根据()。 ? A.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B. 金钱的多少 C. 官职大小 D. 对土地的拥有情况 ? A B C D ?正确答案:D 3【单选】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一直以()为基本单位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 A. 个人 B. 家庭 C. 合作社 D. 农场 ? A B C D ?正确答案:B 4【多选】下列哪些选项能说明中国人的关系行为有依赖关系?() ? A. 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 B. 朋友多了路好走C.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 D. 农民进城打工,要去有熟人的地方 E.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C D E

5【多选】下面哪些词汇说明在中国跟“天”联系紧密的都是重要的?() ? A. 天伦之乐 B. 天子 C. 惊天动地 D. 人命关天 ? A B C D ?正确答案:A B C D 6【多选】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强关系”?() ? A. 与人的交往是有感情的 B. 与人的关系是互惠的 C. 与人的互动是频繁的? D. 与人的关系是紧密的 E. 与人之间是有恩情的 ?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B C D 7【判断】西方文明的基本特点是人征服自然。()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判断】非理性的社会职能存在于理性的社会中。()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9【判断】在古代,“师爷”这个职位不在国家官僚体制的编制里。()

我国股市异象

我国股市与众不同的四大奇异现象 证券市场同其它实体市场一样,都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证券市场可使资金在借贷双方之间得以转移并实现重新配置。然而,这种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否有益于借贷双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则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效率。因此,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非凡,它一直在金融经济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什么是有效的资本市场呢?根据经济学原理,一个市场要达到配置有效,其价格必须能够反应一切相关信息。针对资本市场,其含义就是指价格必须包含所有可影响未来回报的信息,从而使资本用在可带来最大回报的投资项目中。如果一个证券市场可以使资金得到最优用途,那么它就被称为配置有效的市场。 在学术上,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尤金·法玛教授于1965年率先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将“有效资本市场”定义为“证券价格无论在何时都包涵了所有相关的公开信息”。这样的价格即为信息有效的价格。其核心是指,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没有人可利用这些公开信息,长期、持续地“战胜市场”,获得高于市场的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那么,现实世界的证券市场到底是否有效呢?在最近的30多年间,无数实证研究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了系统、彻底的检验,发现在这些市场存在一些与有效市场假说不符的现象,被称为“奇异现象”。比较著名的奇异现象有:(1)“日历效应”,即一月份股票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其它月份;(2)“星期一效应”,即星期一的收益率明显比一周中其它日子为低;(3)“盈利公告效应”,即股票价格在盈利公告之后受其内容影响,在较长时期内持续走高或走低;(4)“规模效应”,即小市值股票的收益显著高于大市值股票。这些奇异现象的发现,不仅在学术上对有效市场假说和金融理论贡献良多,而且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观念的建立和投资策略的设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对证券市场有效性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现有的研究也较零散而不成体系。鉴于市场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对我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做了系统的检验,发现我国A市并不具有有效性的特征,与其它证券市场相比有四大特有的现象: (1)“盈利公告效应”提前发生且亏损公司的股价在公告后不合理地暴涨;(2)星期二、星期五效应和“U”型的一周交易变化;(3)杂乱的“日历效应”;(4)只重控制风险的基金行为。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 异象一:盈利不济者偏受宠 对美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表明,股票价格对盈利公告的内容会有所反应:盈利较预期高的公司的股价将持续上升,而盈利较预期低的公司的股价则持续下降。把样本公司按照盈利变化的优劣分为十个投资组合,研究者发现每个投资组合的股价变化和盈利状况完全单调正相关,规律非常明显:自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至公告日后90个交易日的这段时间中,盈利增长越好,股价走势越高,反之则越低。 而在我国,盈利公告效应却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对1996-1999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两大现象:(1)在盈利公告之前和公告后交易首日,盈利变化和股价走势之间呈现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但奇怪地是这种正相关关系之后便不复存在了。换言之,我国A股市场上的盈利公告效应乃提前发生,有“偷步”现象存在;(2)在盈利公告之后,盈利状况最差的公司股价却上涨最快。 我们认为,盈利公告效应的提前发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的泄露,二是投资者的理性预期。鉴于对大多数证券市场的研究都发现投资者具有显著的非理性特征,以及我国股市尚处于发展中阶段,我们倾向于认为信息的泄露是导致盈利公告效应提前发生的主要原因。

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

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居民家庭的收入、消费、储蓄和负债都大幅度地增加了。家庭财富管理的背景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居民家庭经济福利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更多积累储蓄、对财富进行投资的机会;另一方面,人们被期待为他们自己的经济福利承担更多的责任。金融市场监管的放松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大量新的金融工具也随之出现。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越来越复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家庭金融常识缺乏、金融素养水平比较低。因此,居民家庭对金融决策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越来越大。2007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主要是来自居民家庭不合理的借贷行为。在此期间,有的居民家庭财富严重缩水,而有的家庭财富不但没有缩水,反而增长了。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居民家庭的金融行为呢?本文试图从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水平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使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调查的“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发现中国居民家庭对如股票等投资产品和房贷等贷款产品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的家庭占比不多,绝大多数居民家庭对投资产品和贷款产品不了解,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比较低。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构造了中国居民家庭主观金融素养水平指标,按照人口统计学分类考察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的分布。发现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正相关,男性的金融素养水平高于女性的金融素养水平;金融素养水平关于年龄呈倒“U”型变化,财富较

多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明显高于财富比较少的家庭。(2)金融素养水平高的家庭更可能拥有负债,而且会更多的首选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但过度负债的程度会随着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除此之外,财富越多的家庭拥有负债的可能性会减小,也会减少过度负债;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与家庭拥有负债的可能性和通过正规金融机构 借贷的可能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过度负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拥有负债、过度负债和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都是正相关的;房产占家庭资产比例越大的家庭,拥有负 债和过度负债的可能性都会增大;户主是男性的家庭更可能拥有负债,但户主性别对家庭是否会过度负债没有影响;男性更倾向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户主年龄对拥有负债和负债渠道没有影响,但过度负债关于年龄是“U”型的。(3)金融素养水平高的居民家庭风险资产组合有效性更高,家庭财富与家庭风险资产组合的夏普比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风险资产组合的夏普比率与户主的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4)金融素养水平低下阻碍了居民家庭参与人身保险市场。提高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居民家庭利用人身保险市场分散 自身所面临的长寿风险、重大疾病风险和意外事故风险以及经济系统波动风险等风险。家庭净财富和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家庭人身保险需求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家庭人身保险需求是正相关的;家庭负债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家庭人身保险需求;自我雇佣家 庭更可能拥有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但对意外伤害保险需求没有影响;家庭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居民家庭对健康保险的需求,但不影响对人寿

对中国社会现象的分析

对中国社会现象的看法 自90年代迄今,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起飞,物质欲望得到充分释放,道德淡化:社会正义、社会公德、社会公平、社会关怀被视作幼稚而弃。其中,中国的官僚腐败就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在官员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受到行政权力约束的一方想方设法避免被约束,希望通过手中拥有的钱财等物质条件换取官员的权力,或者避免被其约束。而官员或百姓又希望通过手中的钱或权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某种利益,于是权钱交易就有了可能性,但是这种交易无疑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官员触犯法律的时候也会受到某种制约,从而希望通过手中的钱或权来逃过法律的制裁,有些官员怯于权力,恐于遭到报复,于是有了官官相护。久而久之,这种腐败作风深入人心,在百姓看来通过正当途径已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于是助长了这种权钱交易的风气。 目前中国的现状是,在经过了200年的半殖民半封建统治之后,中国古代传下来的很多好的道德,悉数被破坏,有些是被殖民者所剥夺,更多的是被这200年中频繁的改朝换代者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固为出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去掉那些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文化,加入一些有利于自身统治需要的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被这一系列统治者们改造成一部分是统治百姓的工具,而不是以加强大众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加强自我约束为出发点的传统意义的道德。另一方面,我国的政府长期都是人治政府,而非法治政府。依法治国的口号也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更何况即使是这个口号的推行者也有很多时候并不是按照法律的办法来办事,很多时候仅仅是依靠自己的意志来决定怎么做,这种践踏法律的行为,那就别提在下面落实的时候法律能起到的作用了,各级政府或者其他有权阶级践踏法律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在我国现在这个阶段,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并不强,这更加加大了官员和商人权钱交易的可能性,各种滥用权力的现象,商人为达目的进行各种行贿,各种有权阶级利用权力换取金钱的行为,有时候一开始也只是一小部分人,但是当其他立场不坚定的人看到这些人利用不义之财买了名车,买了别墅,发家致富之后,并没有收到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制裁,于是,其中立场不坚定的人自然就动摇了,自然也就以这些道德败坏,践踏法律的腐败分子靠拢。于是,这些那些有权阶层就像沙子流进了漏斗一样,越来越多的掉进了腐败这个无底深渊中。当很多很多的官,开始腐败之后,为了保全既得果实,各种腐败行为,各种腐败官员就开始权权相报,官官相护,从而成了一种更加难以被打破的利益共同体。 于是在现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官员的腐败问题不是偶然,而近乎是必然你的事情了。这是由于人性内在的固有需求和社会上道德和法律缺少必要的约束力所觉得的,谁叫中国的现状就是人治社会,权力能够超越法律呢? 所以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上,想要解除腐败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考虑。首先是要弱化权利,限制权力的扩张,还权于民,重大问题要集体协商,民主决策,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可否考虑如何切实加强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制约作用或各级工会组织的监督制约作用,除此之外可否考虑建立相应的委员会(民间组织,不纳入干部编制),赋予相应的监督制约权利。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利,必然会产生腐败!于此同时,法律对于腐败的惩戒力度要大,绝对不能因为某人的权力滔天,就能够漠视法律。必须要做到有人贪腐,就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是因为这个贪污的人权力很大,法律就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就是触犯法律,也能够通过其权力搞定检察院,搞定法院,从而避开法律的制裁。法律必须要做到:一旦有人触犯,则必须无法逃脱制裁,法律的威慑力全在于惩罚的不可逃避性,若是法律的不可践踏性真正得到体现的话,很多的以权谋私的人是没有这个胆量的,很多人之所以以权谋私完全在于看到别人以权谋私没有被制裁从而跟风的。其次,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当人们真正的看重道德的时候,才会自觉去维护社会建设,然而这种方式又是漫长的,存在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中国市场背景下的家庭金融之理性分析

中国市场背景下的家庭金融之理性分析 摘要:“家庭金融”这一课题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含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手段又是什么?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在波折中迅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家庭金融的最优配置……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本篇文章所要阐述和分析的。另外,本文还可以看做是一篇以家庭为主题的投资分析报告,我们将探究家庭金融决策的最有效手段。 主题词:家庭金融中国市场理性分析 正文: 我们从“家庭金融”这一概念的产生说起。 家庭是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同时在宏观积极循环中,家庭也起到了一个衔接市场与企业的作用,家庭是社会财富宏观循环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认为整体市场经济是由企业经济和家庭经济构成的,二者在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均衡市场,引起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格雷姆唐纳德斯诺克斯在《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提出:“近300年来,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变化。第一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后工业化的转变,即我所说的新经济革命(new economic revolution)的结果。” 我们将这句话代入到中国队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将家庭经济在社会整体经济中的地位归结为: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物品和货币市场交易萎缩,家庭金融即是社会金融,而在鸦片战争后的工业革命中,“将原先的一些家庭活动分包给一些专业人员来做”1而这些专业的人员就是公司,公司之间的交易成为两个市场交易的最重要环节,家庭在经济中的中心地位,由此让位给公司,公司金融成为社会金融的主导,而在新经济革命开始后,尤其是互联网以及电讯事业的发展,拉近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家庭掌握的财富逐渐增加,家庭在参与的交易越来多,家庭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加强,家庭的桥梁作用也得到凸显。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家庭金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目光,他们开始从家庭金融以一般金融的区别于联系,家庭金融的内在机制和外部效应、家庭资源和合理配置等诸多方面对家庭金融进行研究,家庭金融的学科要素逐渐完备。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庭财富保障的重要性,许多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家庭金融工具……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未对家庭金融的概念进行确切的定义,而参照公司金融的概念2,我们暂且将家庭金融定义为:家庭金融是基于家庭理财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投资活动和利益关系,是依据市场客观定律和增值保值及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组织家庭投资活动,处理家庭财务关系的微观层面的经济管理活动。 从定义我们便可以看出家庭金融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投资手段的选择和相互之间比例的调整,以实现家庭财务的保证增值,在最大程度扩大家庭财富价值。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家庭金融与公司金融具有很大的共性,我们可以采用许多公司金融的分析手段来研究家庭金融。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首先,在财富规模上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家庭金融的决策更加灵活,便利,但是由于财富总额的减少,家庭金融投资决策的多样 1摘自格雷姆唐纳德斯诺克斯《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 2公司金融则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公司金融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与关系网络特质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与关系网络特质 ——一个社会网的观点 李智超/罗家德 2012-8-12 14:18:49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12年1期第159~164页 【内容提要】文章首先梳理了社会网理论的架构,合理的治理机制、社会结构是要在密网与疏网、结构洞与密封团体、耦合与脱耦、自组织与层级治理之间取得动态平衡。以本土化的社会网视野来看,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与关系网络是“差序格局”和“情境中心”的,“差序格局”中的“人情交换”将工具性行为与情感性行为加以平衡,它是拓展信任网络与取得社会资源的重要来源;“情境中心”则反映出中国人善于依情境不同动态变换圈子边界的特点,分圈里和圈外进行自组织与层级的组织运作。“熟人关系”(人情交换)、“圈子”和自组织的治理机制正是理解中国人组织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关键所在,社会网分析可以为此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社会网/关系/结构/圈子/自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12)01-0159-06

社会网研究基本思想的开创,可追溯至20世纪初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关于“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相关表述。①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社会网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已成为美国社会学与管理学界的显学,研究成果遍布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社会网研究在中国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界也已蔚成风气,有了颇为可观的研究积累。随着统计方法、计算机技术以及仿真复杂模型等知识领域的发展,社会网研究的技术日益精深,研究议题也不断拓展,从经典的劳动力市场中的找职、转职、升迁研究,到知识、时尚、流行病等传播的社会过程研究,再到动态网络研究,社会网分析的应用领域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然而社会网研究蓬勃景象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疑问,这些各式各样的研究共享着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与架构?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社会网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其发展至今形成了怎样的研究架构?对于中国情境而言,社会网研究的特色是什么,能否形成一些基于中国人关系与关系网络结构的理论建构?透过社会网观点看中国人社会行为与网络结构特质,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获得哪些新认识,这对于理解中国人组织形态和社会结构有何意义?这些正是本文试图有所推进的。 一、社会网理论的架构:从混合性动机与行动到小生境的耦合与脱耦 社会网理论在解释经济社会现象时有何独特之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部分取决于社会网理论是如何看待人及其行动的。一般而言,经济学往往将人们的行动简化为理性行动或工具性行动。社会网理论对于经济学的工具主义还原论(instrumental reductionism)却有着不同的见解:②在社会互动中的人们有着混合性动机(mixed sources of action),个人行为的动机不仅是基于纯粹自我利益的

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分析

考试: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分析 ? 1 【单选】()是指导人们怎么过家庭生活的思想。 ? A. 墨家思想 ? B. 儒家思想 ? C. 法家思想 ? D. 道家思想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B 2 【单选】中国农业社会人的等级的划分根据()。 ? A.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B. 金钱的多少 ? C. 官职大小 ? D. 对土地的拥有情况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D 3 【单选】中国“人情”里的恩情的最大特点是() ? A. 价值的无限性

? B. 无法报答 ? C. 是最重要的一种人情关系 ? D. 发生在接受恩情的人发迹之前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A 4 【多选】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强关系”?() ? A. 与人的交往是有感情的 ? B. 与人的关系是互惠的 ? C. 与人的互动是频繁的 ? D. 与人的关系是紧密的 ? E. 与人之间是有恩情的 ? B ? C ? D ? E ?正确答案: A B C D 5 【多选】中国人所谓的“天”是指() ? A. 自然规律 ? B. 星象 ? C. 气象 ? D. 气候 ? E. 季节

? F. 天空 ? B ? C ? D ? E ? F ?正确答案: A B C D E 6 【多选】道家研究的是()。 ? A. 官僚体制中的生活 ? B. 家庭生活 ? C. 人 ? D. 地 ? E. 天 ? A ? B ? C ? D ? E ?正确答案: C D E 7 【判断】土地是农民的根基。()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 ?错误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 依据有效市场理论(EMH)假设,任何一种股票或其组合的平均超常收益都该为零,但很多统计检验却出现了与之相冲突的股票价格异常现象,即被称之为证券市场异象。 本文拟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投资特性的相关性出发,对这些市场异象作出行为金融学(BF)角度的解释。 一、各种市场异象表现 对EMH的经验分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经验分析认为当影响资产价值的消息在市场中公布,价格应该速、准确地反应并将信息融入价格,即在最初的价格调整后不应再存有价格的趋势性变化或者价格的反转;第二类经验分析认为如果没相关于基础价值的信息,某种资产的供给和需求量的改变本身不能改变价格。 但自六七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很多与之相矛盾的统计异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异象(valueanomaly)。 三类价值型公司股票即“三低”股(低市净率股,低市价/帐面价格比股,低历史收益股)的表现都胜出于市场平均回报率及对应的三高股。 国外学者RichardThaler对1932—1977年NYSE上35只最好及最差表现的股票的研究也发现前期表现最好的股票接下来就表现平平,而前期表现不佳的股票反而后来产生明显高于NYSE指数的回报。 (二)时间效应(calendaranomalies),包括一月效应,每月之交效应,星期一效应,年末尾数为5的效应等。如证券市场的一月份和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及下一个月的前四天往往会带来异乎寻常的高收益,而星期一的回报则比一星期中其他任何一天都差。DJIA则从未在年末尾数为5的那一年中市场出现疲软。

(三)规模效应(thesizeeffect)。它表现为小公司常比市场平均水准 表现得更好,即小公司股票回报优于大公司股票。而小公司股票的收益 又主要归功于那些微型公司。 (四)公告效应(announcementbasedeffect)。 在一项具有正面效应的公告公布后,公司股价倾向于上扬,而负面效应 的公告则会带来股价的下挫。但当某个公司有意外盈利时,市场或多或 少又似乎都不能立即消化这个信息,会存有一定的时滞,然后又做出过 度反应。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回购,内部交易异象 (IPO’s,stockbuybacks,insidertransactions)。 首次公开发行总体上表现低于市场水准,一些首次在NYSE和AMEX发 行上市的公司随后的表现都不好。而那些宣布实行股票回购的公司在 接下来的几年中常具有长期异常收益。 公司执行官及董事长对自身公司股票实行的交易情况也与该股票的绩 效表现出相关性。 (六)处置效应(dispositioneffect)。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表现出存有 太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时间地卖掉赢利股票的倾向。 (七)股权溢价之谜(equitypremiumpuzzle)。股票市场投资与债券市 场投资历史平均水平回报之间存有巨大的差额。 据美国学者Sigel的研究,美国自1926至1992年,公司股票的总收益 与无风险收益之差约为 6.1%,而同期公司长期债券的这个收益仅为1%。 (八)期权微笑(optionsmile)。对股票期权的研究发现有利期权与无 利期权的定价都显得相对高估了。把各种执行价格的期权价格的波动 性与Black—Scholes公式所得价格的偏差所形成的曲线在低协议价格 与高协议价格处都比在中等范围协议价格的坐标点要高,就象是一个 “微笑”。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当前我国投资理财行为分析

当前我国投资行为分析 摘要:家庭投资理财有多种行为,例如:选择、组合、调整等行为,它们可以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下面我们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些行为进行分析探讨,然后对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等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使我们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实践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分析,投资收益,投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么义犯年第2期 02,么兀反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Jn词`侧i田平Td此her、肠U卿《P目~p妙耐阮回女~) 总第1巧期 加口No.115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欧阳晓明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江苏常熟215引刃 摘要: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是很多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及行为的学者一直关注的重 要问题。整个20世纪,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们提出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本文对20世纪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简要回顾和评析,并提出转型时期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问题,以及 它迫切需要研究者建构新的、本土的概念架构和分析框架。 关键词:社会行为取向;差序格局;情景中心;社会取向;关系取向;四因素配置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取向,不仅是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所有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及 行为的学者部非常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此,许多思想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提 出过不少见仁见智的看法。在西方主流社会心理学中,最育影响力的是全德斯(T山司si,1988,11尧”)等人所采用的二元 范式,即认为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访山6山坦压叨)的,西方人的社会行为取向是个人主义的取向;中国文化则是集体主 义(dkdi~)的代表,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则是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使得“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对概念,一度成为区分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和中西方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最主要的指标,甚至是惟一的指标。此外,西方学者建 立的比较社会学,也对这一问题提出过多种解释。如马克斯·韦伯(M.W山巴)(l男7.1男3)侧重的西方清教伦理和中 国儒教伦理的比较;帕森斯(T.P~此)提出的普谊主义与特殊主义被用于东西方杜会的划分等等。实际上.这些理论 模式的基本公式也都假定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是集体主义的。西方文化与西方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个人主义”特点 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用“集体主义’一词来概括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与行为取向,则引起了许多的争议和批判 (杨中芳,1卯2;翟学伟,1卯5,1卯7,1朔)。中国人真的是集体主义吗?许多人文及社会科学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从 不同的层次及不同的层面来看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有天坡之别。杨国枢(1卯2)、 何友浑(】989)、杨中芳(1男2)等在各自的研究中对此都作过回顾和检讨。在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人是集体主义的同时, 有人却在中国社会看到了强大的个人力量。见仁见智的观点不但没有让人们弄清中国人

分析中国人的购物行为

分析中国人的购物行为 争取消费者的关键一步在售点(point-of-purchase, POP),是“临门一脚”实现购买。消费者会不会买?如何买?终端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是终端卖场关注的中心问题,由此需要研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是否抓住了消费者的第一体验任何品牌要赢得消费者,要过两道关:选择和使用。有的厂商以为质量第一位,其实质量只在使用阶段才会显示出优劣,而使用在后,选择购买在先,所以第一关其实是在卖场终端,而不在工厂车间,要首先从售点打开顾客之门。 消费者的第一体验来自商场的形象、售点氛围、现场刺激、品牌表现等等。所谓“零售为王”,真正的意义是指在售点终端与消费者距离最近,最可能影响消费者的决策,从而最有权力。 中国人购物之不同 :从购物行为的角度看,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何不同?观察对比中美购物现场之环境,可以发现卖场上的种种差异都是由消费者购物行为所决定的。例如,中国的大卖场常常拥挤不堪,人相当多,欧美的大卖场相对冷清;中国的大型超市多用现金支付,欧美的大卖场几乎全部是刷卡;发达国家消费者开车购物,卖场放在郊区,中国人多没有车,卖场不能离人群太远,所以在中国的大型超市不但选址在城市中,而且相隔很近(以步行15分钟为选址的半径)。 不仅如此,消费者购物决策有所不同。中国人购买安全感是突出的问题。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对商店整体印象的第一要素。 特征1:价格敏感 特征2:“吃”消费为主 特征3:随大流购买 购买行为越来越冲动性 研究表明非计划性购买的趋势在不断地上升,Welles (1986年)的报告则进一步说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在商场里面发生冲动性购买。 对超市的化妆品、保健品及医药品购买行为的研究发现,保健品和美容用品的购买决策中,61%是非计划的。39%的百货商场顾客和62%的折扣店顾客的购买行为中至少有一种商品是非计划购买。随着大卖场(Supermarkets和Hyperstores)的兴起和扩张,消费者在商场里见到众多的产品,这使得他们可以在到达商场之后再进行购买决策。 冲动性购买有5种类型: (1)纯粹冲动性购买。由于特价而去某一特定商场购物,但事先没有计划要买什么产品。 (2)建议性购买。是指受商场售点刺激的诱惑建议而额外购买的行为。 (3)时尚冲动性购买。为了获取多样性或新鲜感的购买行为,代表了一种对正常产品系列或常规品牌的偏离。

金融知识_养老计划与家庭保险决策

金融知识养老计划与家庭保险决策(上) 2018-03-15 容提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研究了金融知识对我国家庭养老计划和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我们认为,我国家庭养老计划意识薄弱,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商业保险参与不足,这意味着我国家庭养老规划现状亟须改善。研究发现: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将显著促进我国家庭养老计划的改善,且金融知识水平对养老计划的促进作用在非公务员(参公)家庭更为明显;金融知识有助于我国家庭养老计划的多样化,即促进家庭通过养儿防老、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等多种养老方式进行养老;金融知识将促进家庭购买商业保险,提高家庭对商业保险的信任度。 关键词:金融知识,养老计划,保险决策 一、引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占总人口的10.1%,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2亿的国家①。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家庭养老”作为我国最传统的养老方式日益受到挑战,独立养老受限于较高的条件且功能有限(胡仕勇、洋,2012;乐章,2012)。近些年来,为构建起较为全面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深化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我国相继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王亚柯等,2013),特别是2009年9月开始推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广受关注。然而,由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养老对家庭养老的替代作用有限(川川、斌开,2014)。相对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使提升家庭制定多样化养老计划的意识显得十分必要,而商业保险可能是家庭养老计划多样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花旗银行和友邦保险联合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主要城市居民的养老知识指数较低,约四成受访者还不够了解养老的相关政策和趋势,受访者对养老规划金融产品的认知还比较模糊,而且受访者过于依赖国家养老金,持有商业养老保险者比例偏低。本文认为金融知识缺乏可能是导致我国家庭养老计划单一和商业保险购买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金融知识将如何影响我国家庭养老计划的制定和养老方式的选择?其影响机制是怎样的?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更加全面认识金融知识对家庭经济、金融行为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养老计划的制定和商业保险的发展。 金融知识反映的是人们掌握基本金融概念以及在使用和管理资金(资源)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以实现终生财务保障的能力(Hung et al,2009;志超等,2015)。目前,家庭面临的养老方式较多,有依靠子女转移支付的家庭养老、依靠自己投资和储蓄的独立养老、依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社会基本保险,还有依靠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商业保险养老方式。家庭需要基于理性制定养老计划并选择合理的养老方式,而金融知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因素。吴海盛、江巍(2008)研究发现,中青年农民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南大第一次作业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农业文明: ?1、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2、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 ?3、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 ?4、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的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工业文明: ?1、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 ?2、人不停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向人低头; ?3、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 ?4、人的智慧在于发明和创造,让自然中本没有的东西,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

如何用嵌套的视角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人的心理、行为? ?答: ?用嵌入的观点来看待儒家思想,首先看到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儒家思想的重心是在官和家里面建立它的秩序。中国人的一生加本身就在家庭中,若能把家庭的秩序建立好,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最稳定的社会。中国人是在家中生活,儒家思想将其一切重心都放在对家庭秩序的维系上,维系的核心是孝道。对孝进行扩展即儒家所关注的五伦关系。对家中秩序的遵守也会引起对官场秩序的遵从。儒家的重要性是在于儒家讨论官家的秩序。儒家的五伦包括:第一,最为重要的,是从孝的原始状态中建立的父子关系;第二伦即夫妻;第三伦,兄弟;第四伦,君臣; 第五伦,朋友。这就是第一个特点,即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其延伸。五伦关系的第二个特征是父子、夫妻、兄弟、君臣皆为不对等关系,只有朋友是对等关系。在一个重视秩序和等级秩序的社会,只有不对等的关系才能起到稳定秩序的作用。最后一个特点,因为有不对等关系,才在中国看到了权威的重要性。不对等导致中国社会是靠权威来建立秩序的。权威的两种分类:靠先天性建立的权威以及靠后天性建立的权威。先天性权威与后天性权威相比较,先天性权威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上更占据主要的位置。中国人倾向于在先天性上建立权威,而今天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倾向于在社会性中增长权威,这便是反差。在此种层面上可以观察中国人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