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02-华中科技大学-14-王国斌-以能力为导向临床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002-华中科技大学-14-王国斌-以能力为导向临床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002-华中科技大学-14-王国斌-以能力为导向临床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002-华中科技大学-14-王国斌-以能力为导向临床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成果科类:医学

申报等次:湖北省级一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医学教学改革

医学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观与模式化培养的束缚,强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实施课程整合,改变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改革评价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和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教学效果。

2)以能力导向,整体设计,分段实施

按“5+3”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以医生核心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评价机制、教学质量保障等综合改革与系统建设为着力点,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分段实施教学改革,加强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医教协同,为培养临床医学卓越人才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

3)管理制度创新

对5年的院校教育和3年的毕业后教育统一归口管理、统筹规划,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一体化、规范化、同质化的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为“5+3”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证。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医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临床医学专业卓越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也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当务之急,因此,2012年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提出《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强调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

本项目着眼于“5+3”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全面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医学生核心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对医学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评价机制、质量控制、制度创新等开展了系统研究、改革与实践,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性、连贯性,建立了医学生能力目标模型;并紧扣能力模块,建立与能力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与路径,实施精准教学。以能力为导向,建立全过程、综合性、形成性的学习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合理自主学习;进行制度创新,探索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与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平稳过渡,有效衔接,促进医教协同发展;并从教学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考虑,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结果的同质化、规范化,从而构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成果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单位为依托,立项了《以强化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八年一贯“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临床医学生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衔接的研究》等相关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10项,开展了关于课程整合、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系列相关研究与实践,对临床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与建设,并应用于523名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716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及本院全体教师,经过5年多的改革实践,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能力提升以及教材、课程等高水平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益。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成果应用于校内师生共计2000余人次,校外先后有12家兄弟医学院校前来学习观摩,交流教学经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先后与省内4所医学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深圳市卫计委、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建立长期住培学员定向委托培养协议。

学术交流情况:成果受邀在全国大会进行经验交流2次,课题组发表了《“5 + 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思路》等教学论文9篇,其中5篇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论文奖,1篇获全国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教师水平不断提升,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课程责任教授11名,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师教学能力稳步提升,督导组听课优秀课堂率90%。建设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与规划教材,引领学科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学生受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篇,历年推荐面试研究生到“985”高校的比例超过90%,2012-2014年度住培学员执医考试通过率保持在88%以上,最高通过率达到92.8%。每年毕业生90%以上就职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成为优秀的医生。

—2 —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 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20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

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对于卓越法律人才,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把他归类为两种,第一类是学术型人才,法学教育的深入需要理论性人才和新理念的支撑,所以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绝对不可少。我觉得现在中国培养模式来说,是走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道路。大学法律本科生的课程重点是讲解法律理论,倾向于应然法和实然法的对比,对现有法律条文和法律制度的批判,培养法律本科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以及对日常法律现象的反思与质疑。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的系统讲授,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法学教育不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而在于对基本要领和原理的教导。法学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而是对法律组成部分的分析。法学院不是职业训练学校而是将法学当作一门科学来教导的文化机构。法学教学的方法反映了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和法学家立法、释法的传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理性化和正规性。法律注释主义成为法律教学的主要特色。第二种,是实践性人才,类似于美国的JD培养模式,大学法学院主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了解与熟悉法律案例,通过掌握必要的法律程序上的技能来培训其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很遗憾,我们中国的教育很少涉及到这方面,当然这和我们是大陆法系的国家有关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法学教育应该分为两类,培养两种人才。当然这两类学生的分类,需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我认为我们中国做的还是很好的,我们也是一直是这样做的。首先,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来说非常重要,其实需要有着不同学术观点的老师。法学是个开放性学科,我们学生不必拘泥于一种观点,不同观点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辨识能力的考验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多开些讨论课。在讨论学课中,由教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到讨论学课上报告。同班的同学根据他的报告,各自发挥自己的意见,详细讨论,再由教授加以评点。所有讨论的问题,大都是社会上重要的事件。这种讨论课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最后,加强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请老师来开课或来做讲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高校之间应该多做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实践性人才,我觉得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JD教育,作为普通法系国家,美国的法学教育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属于普通法系国家有关。由于受美国的普通法传统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大部分法学学者们认为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因此对案例相当重视。学生从业需要“律师式”思维,判例教学法比较适用该种思维的训练。在上课之前老师通常会将选集的许多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先熟悉案例,然后在正式上课时老师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提问,设定许多不同于原案例的许多假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进行回答。然后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破绽并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从论辩中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法学教育还有一大鲜明的特色,就是由美国律师公会和美国法学院协会两个行业机构控制着法律职业的道德和专业训练的最低标准,对美国法学院进行统一的行业化管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业规章,并为有效地组织、协调和促进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的JD教育对于我们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可能不能不能迅速的改革,但是注重实践首先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首先可以建立“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其次,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鼓励支持法律实务部门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高校任教,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学师资队伍。鼓励法学骨干教师到海外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组织框架、保障体系、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政策措施及具体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注重培养“素质好、上手快、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机械工程师,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深入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管理模式;政策措施;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165-03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高校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及行业企业需求,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

用,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 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企业签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协议,2011年正式启动哈尔滨理工大学与浙江新亚集团、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挑选有志愿的学生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就培养方案、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学生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实践探索。通过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试行,深入探索国家发展、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及学生愿望之间的联系及矛盾,探讨从学校至企业良好过渡的培养方法,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管理模式 1.组织架构 为了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运行和管理,学校成立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领导 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主管校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卓越工程师教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法学专业涉外型法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涉外型法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统筹考虑本科与硕士、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学习与实务训练等连续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能够表达中国立场、阐释中国话语、维护中国利益的国际法实践精英。这些高端法律人才应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国际法律知识,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特别是对外开放事业需要,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在国际法学的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领域具有良好素养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以适应领域广泛和择业竞争力强为主要特点。适宜从事国家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政府国际组织及外交、外事、外经、外贸管理法律事务的工作;涉外律师、外贸、跨国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的工作;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的法学教育、法律研究、法律实务的工作等。 二、专业培养要求 1.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熟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国际法相关领域的基本范畴、法律规则与法律程序,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2.有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的读、写、听、说、译各种能力。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外语进行阅读、写作和交流,树立国际法治观,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具备运用国际法律维护国家权益、裁判涉外法律案件及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基本专业能力。 3.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学风。 4. 在掌握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全面掌握国内法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国际法各主要部门的知识,并对其中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门法有深入的把握,能够顺利地参加国际法律的实践活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高教信息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2011年专辑(总第36期) 主办:广西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2011年1月18日 目录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点解读 (5) ●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9) 主编:秦福利责任编辑:张玉凤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简要概况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启动会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培养特点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期限 “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第二篇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1)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着眼医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分类实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四川省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川教函【2013】111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59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川教【2013】111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59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专科人才培养规律,树立全科理念,以“六位一体,服务基层”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提高人才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临床技能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步小康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层适用型卫生人才。 二、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1、项目名称:“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三年学历教育和两年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2、组织机构: 为切实完成项目建设,在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市卫生局的协调下成立“达州市卓

卓越法律人才之我见

卓越法律人才之我见 贾晓龙 2010181032 虽然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学生,但谈到成为一名卓越法律人才,感觉是一件可望而难以及的事情。不过成为卓越法律人才值得每一名法学学子为之努力奋斗。下面粗浅谈谈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一些认识,作为小学期法律实务论坛课程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法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法学是人学,具有崇高的价值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来自于社会,又最终服务于社会。因此,以法学为工作内容和依据的法律人,应当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强烈的人文精神、较强的实务技能和多学科知识背景。同时,这也是对一名卓越法律人才的要求。但将卓越法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具体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备系统、精深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功底(二)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技能 (三)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备人文知识,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四)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备多学科知识 以上所应具备素质是对一名卓越法律人才的要求,也是对每位法学学子的期望。这些素质具备理论性、实践性、价值性和综合性,这些性质也决定了卓越法律人才是全能型人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真正成为一名卓越法律人才谈何容易。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上述素质要求,其主要弊端是法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的同质化,这种同质化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分工对法律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主要体现在: (一)法律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不足

法律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主要来自于课程设置,而我国高等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硕士教育等不能满足法律人才专业知识体系的需要。 (二)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不足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过于强调对法律知识的灌输和积累,缺少法律技能性的训练。 (三)法律人才的多学科知识不足 很多法学院系不重视学生综合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既不给学生明示从事法律职业所必备的其他多学科知识,也没有明确的多学科知识的培养方案,而是将这种选择权留给了学生。特别是对法学本科生而言,这一点更为明显,致使他们不重视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以上弊端针对性地限制了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这就证实了现有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要求与法律部门的联系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近期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顺应了法学教育职业化定位的趋势。可以说,制定和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而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核心。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第22卷第3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22No.32013年5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y .2013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引起我国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2010年,国家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包括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专业实施方案。本文重点就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和基本策略进行探究。 1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1.1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1.1.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 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看,高等学校可分为学术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技能岗位型高校。应用型高校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应运而生的新类型高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一种人才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是对高等教育“职业性”和“学术性”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追求,即应用型本科=本科底蕴+应用特色。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 核心,以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 1.1.2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 卓越人才培养就是以卓越的理念、卓越的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卓越育人的内涵是培养有品德、有才能、有远见、有开拓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笔者认为,卓越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日后成为应用型卓越人才的素质和潜能。 1.2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依据我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卓越人才培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高校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三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利益融合。充分表明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是一致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卓越人才培养”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包括:(1)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社会 收稿日期:2013-04-2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2-gx-153)和重庆市 教委教改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12032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定清(1963—),男,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兼任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从事 会计学、教育管理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李定清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文章在阐述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基本策略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3)03-0088-03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1)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1)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着眼医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分类实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四川省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川教函【2013】111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59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川教【2013】111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59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专科人才培养规律,树立全科理念,以“六位一体,服务基层”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提高人才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临床技能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步小康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层适用型卫生人才。 二、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1、项目名称:“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三年学历教育和两年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2、组织机构: 为切实完成项目建设,在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市卫生局的协调下成立“达州市卓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 一、研究视角与向度 教育部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定义和意指,实际是政治化的、意识形态化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制定法律人才培养国家标准,探索高校与政法、司法等实际部门、国内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法律人才的新模式,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稳步推进分类分层法学教育改革试点,建设一批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国际法律事务高端人才和高素质执法、司法专门人才。” 上述意指的关键词,是政治化、实用性、国家标准。 按照民主法治事业、法学教育的经验理性和逻辑理性,对卓越法律人才问题,基于学术、民间的视角,还可以下其它定义。 对于官方的定义,可以追问:法律人才应否、能否制定国家标准?教育的本性、本义是什么?不重视、强调法学教育的人文性、批判性、超越性、模范公民塑造职能,能否产生卓越人才? 因此,问题及其向度至少包括: 1、什么是卓越法律人才?谁有资格对此下定义、定标准?教育部搞国家标准,是否符合教育的本性、本义和逻辑?教育部的定义,已经是普通的、矮化的教育标准。 2、在仍未走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未冲出“历史的三峡”,【全国左派代表,近日在山西召开了对茅于轼的民间公诉大会。】处于变革和转型关键期、风险和变数巨大、改革与危机赛跑的国家和民族,法律人才是否主要是技术性的工匠,是否首先应当是理性、正义、科学、负责的社会改革家?法学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3、法学教育模式(以本科为代表),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精神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理论性与实践性、专业性与职业化等向度上,如何选择合理的平衡? 4、中国人对于法学在极为功利的心态,当年的东吴大学教授杨荫杭曾批判中国法律教育是“文凭贱如粪土,学士多如苍蝇”。中国今天,登峰造极。法学教育对此如何矫治? 二、中国法学教育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变革、转型时期的时空感、危机感和担当精神,自我矮化、奴化、边缘化。甚至是将肤浅、庸俗进行到底。公众认可度甚低。 2、过于功利化、小工匠化,对“师”与“匠”的关系缺乏问题意识,实际是只强调对小工匠的培养。应试教育、成功教育,是全民族自残自虐、自戕自害的模式,此中各种牟利者、误国者,应以汉奸论处! “又红又专”是清华大学在“院系调整”之后,给中国教育的“贡献”。蒋南翔、何东昌等人把1952年后的清华理念、模式带到教育部,形成了扩展性影响。理工科出身的工匠们,本是这个模式的产物,在掌握重要权力后,有扩展到各个领域。narrow-minded的工匠们,缺乏历史感、想象力。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市侩、恶俗,令全世界都叹为观止! 诸多名校的晚近历史表明,工匠化教育出来的院士,对大学或教育相关的价值、规律、制度、机制是缺乏想象力和学习能力的;如果人文社科出身的人来当校长,则会显著不同。 在本科阶段可报考法律职业资格,本身就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安排。这是司法部的政绩工程,以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为国家排忧解难为名,对上邀功。它导致本科教育成为第二个高中教育,严重破坏或扰乱法学教育的机制和过程。资格通过率如此之高,全国平均达20%

卓越工程人才关键特征研究_冯兴杰等

中国高校科技 世界在得益于科学技术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正面临不断增多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可持续发展、国际安全以及经济发展问题等挑战。工程师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有学者认为,未来合格的国际化工程师应该具备多种能力和素质,包括“知识渊博、熟谙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经济管理意识和创业精神,了解各国的文化、历史、法律,能使用多种语言,了解世界市场变化,在工作中灵活机动”。学术界也逐渐意识到,“高等工程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于工程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工程教育结构趋向合理,模式逐渐完善,内容日益丰富,职能逐步拓宽,培养工程师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学者指出,“大力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是振兴国家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美国工程教育界的新生代力量,欧林工学院野心勃勃,致力于培养未来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该校认为学生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特征:精湛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工程的社会作用有广泛的理解、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当今世界工程问题的新办法、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才能。 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我国各界对高等工程教育十分关注,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简称“卓越计划”)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卓越计划”的实施,反映了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实施“卓越计划”,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一名卓越工程师应当具备哪些关键的特征?这一问题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 1 工程教育人才特征的国际比较 近年来,美欧等国不断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在多个领 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选取各国重要改革计划及项目,分析各国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有助于发现工程人才的共性规律和普遍特征,对我国“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1.1美国工程教育人才特征 美国各界对工程教育改革始终较为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工业界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工程师就已经和学校的教学领导一起讨论如何改善工程教育的状况,并确定了一系列理想工程师的特征。2004年底,由美国国家工程院(the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简称NAE)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共同发起“2020工程师计划(The Engineer of 2020)”,该计划旨在预测2020年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并以此制定正确的工程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发布的《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指出:未来的工程人才需要具备7个特征,即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 美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工程认证体系,体现了外界对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注。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简称ABET)作为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工程师的特征所做出的预判是整个认证体系的核心。2012年10月发布的ABET工程认证标准(该标准适用于2013~2014年接受认证的本科院校),通用标准部分的“学生产出”(“Student Outcomes”)指出毕业生达到工程师标准必须具备的11个特征(见表1)。可见,ABET要求工程专业的  关键词:标是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工程师人才,从而占据国际竞争优势。通过比较研究欧美等国对工程人才标准或特征的代表性描述,可以发现当前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特征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国际 卓越 工程人才 关键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