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贾岛曾写过一首诗《寻隐者不遇》,广为流传,同学们会背吗?(生背)诗人到山中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名士。今天,我们要学的《山中访友》一文的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又是谁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山中看个究竟吧。(板书——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配乐营造气氛)师:请同学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小声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并划出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学生小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纷纷作答)师整理明确——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读了文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初看文章题目以为作者去拜访的是人,没想到作者拜访的却是自然界的这些朋友,读后觉得非常新奇有趣。

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非常亲切,好像这些朋友也是自己的。

师:大家谈了自己阅读课文的初步感受,看得出同学们已被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所感染。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作者那样的好心情,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去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三、研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认真看课文,圈点勾画)

生:我喜欢这一句,“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这一句用“德高望重”形容老桥,突出了桥的历史悠久,同时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并以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生:我喜欢“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清翠的手势”这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师:请展开想象,这该是怎样的手势?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能描述出来吗?(生描述,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用语)

生:“我闭上眼睛,我真得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这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仿佛自己与树融为了一体。

师:融为一体是怎样的感觉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一下。——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句。(学生推荐一女生)——树木的成长是缓慢的,因此,朗读时声音要轻一点,语速要慢一些。现在,这位同学开始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举起双手,感觉自己也是树林中的一棵树,用心去体验一下树的成长。

(学生举起双手认真体验)

生:我喜欢“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

这句,这里把“山泉”比作“明镜”,写出了山泉清澈、宁静的特点。师:说得好,这一段除了写“山泉”,还写了许多景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生:写“白云”,突出了白云的洁白。

生:把“瀑布”比作“歌唱家”,写他“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体现了瀑布的奉献精神。

师:对,你真得很善于阅读。瀑布的奉献精神让我想起那些漫天要价,要“天价”的明星们了。——这一段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点?”生(齐声):以第二人称来写,感觉很亲切。(师引导全班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师:作者如此亲切地称呼山里的众朋友,从中看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生: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

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作者独自一人走进山林,欣赏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是“山中访友”呢?

生:以大自然为友,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新奇。

生:说明作者具有童心、童趣。

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以这样的方式叙述,我们感觉很亲切。

师:本文中作者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的,他对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用心去留意,用满怀的真情谱写了心中的赞歌,正是: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板书)

四、拓展训练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拨动我们的心弦,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改变角色,假设你就是那棵树,那片云、那座古桥、那山中的一景,你将向人类朋友倾诉怎样的心声呢?

生:我是一棵大树,由于人类的肆意砍伐,我的族类朋友日渐减少,为此,我常常掩面叹息。亲爱的人类朋友,停一停你们手中的锯斧吧,想一想,是谁给你们送来清凉的慰藉?是谁为你们阻挡风沙?是谁给了你们清新的空气。那都是我们,是我们大树,求你们不要再乱砍乱伐了,如果等到青山泛黄,洪水泛滥的那一天,就后悔不及了。(同学们都为他声情并茂的发言鼓掌)

师:精彩!真是精彩!——还有谁要诉说?

生:朋友,我是你脚下那无名的小草,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是我们一样都有生命。请高抬贵脚吧!难道你们就没看到我身旁的牌子吗?——“小草也有生命,请足下留情”。

师:同学们,对两位同学的发言——“大树”和“小草”的诉说,你们有什么感想?(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16:我们要劝那些滥砍滥伐者放下斧头。

生17: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山中访友课文

山中访友 李汉荣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识字2 课堂实录戴年明通师二附小常熟市实验小学 二 3 班师:小朋友,今天是9月24日,过几天,将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生:国庆节。 师:今天的识字 2 就介绍了国庆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读一读生读。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开火车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师:正音:城楼的城是后鼻章,神州的神是前鼻音,腾飞的腾是后鼻音师: 师:小朋友读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检阅是什么意思?生:我想知道神州是什么意思?生:我想知道礼炮是什么颜色的?生:北京是不是有金水桥?师:同学们,会边读边想,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知道的。1999 年,祖国50岁生日的时候,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国庆典礼。看录像。 师:这是美丽的祖国北京,这是天安门城楼。师:在天安门城楼前,还有五座桥,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是金水桥。 师:这个名字多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师:注意,国庆大典就要开始了,你听到了什么?(炮响)生:是放炮。 师:在大典前放炮,叫礼炮。 生读。师:再看。这是谁?生:江泽民爷爷。师:他正在检阅。师:现在是谁呀?生:海军。 继续看录像。生:空军,陆军。 师:刚才小朋友看得可入神了,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海陆空叔叔。 师:你知道什么是海陆空吗?生:海军,陆军,空车。 师:谁再来说一说。生:有海军,陆军,空军。 师:他们合起来就叫海陆空军。师:他们刚才走得怎么样?生:很整齐。 师:他们雄纠纠,气昂昂,他们是在接受检阅。 齐读检阅。 师:大典指的是什么?生:一个盛大的节日。师:我们小朋友开学时,要举行开学典礼,我们说要举行开学大典,可以吗?生:可以。 师:有没有小朋友觉得不可以的。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典礼,有许多人,规模大,我们的开学典礼呢?生:我们只是一个个小朋友,没有那么多人。 师:我们就不能说它是大典了,只有刚才看到的才能说大典。在1949 年,我们祖国成立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叫大典。现在谁能读好这两组词。生读。师:声音很响亮,老师听出来,你很喜欢朗读。 生读。师:女小朋友读一读第一组词,读出对天安门的喜欢。男小朋友读第二组,读出解放军叔叔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但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这是由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注意力品质不能象成年人那样集中、保持时间长,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的不合理提问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一、有关提问的几个误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下,人们对提问及其策略的研究较少,造成人们对提问有许多误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一)、“老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老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老师提问的现象。假如只出现第一种,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单向的,不能构成信息反馈,教学就不可能得到及时调整,当然自我评价也就不可能准确进行。道理很简单,但这种情形还是屡见不鲜。除了班级规模大的因素外,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化,没有摆正教师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因此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但是为方便论述,本文涉及到的提问主要指前者。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中国的考试自古以来就是力求“细致入微”,考点很细微,讲求“微言大义”。为了应对这种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自然就会多且杂了,因为此时的学问乃是记诵之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做”学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了改变,教育被赋予培养人的重要职责。要求变了,教学方法包括提问策略也应随之改变。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为,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三)、“随时随地皆可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关于提问的种种误解,归根结底,还是缘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是囿于观念的局限。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越来越多,包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此都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现以《九色鹿》(北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三种提问设计为例: 第一种: (1)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蒙自市雨过铺镇中心学校白勒玉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从事20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从教学导语的设计、课堂语言艺术技巧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技巧、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合作学习的技巧、课堂结尾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技巧,希望对同行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教学工作的中心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如何建立和谐的课堂,采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笔者就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技巧谈一些体会。 一、巧设课堂教学导语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可见,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我认为,成功的导语要是能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于想探、欲言的情境之中。 2.直奔重点,简洁精辟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整理了中朝人民之间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充分体现中朝人民之间伟大友谊的材料。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这些材料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感染,他们渴望读课文的欲望是以前没有过的。 虽然,“教无定法”,但一堂课的导语,不管你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这样的导语,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

最新六年级《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精品)

六年级《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同学类似体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暑假里大多数同学都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巧合的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就是“感受自然”,有了亲身体会,再学习课文,大自然充盈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会显而易见,那美丽的`风景会再次让我们陶醉。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访问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 2、解决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把课文读通顺。 3、“山中访友”的“访”什么意思?依照作者的叙述顺序访问了哪些朋友?请同学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

首先访问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 4、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 (同学提出疑问,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愉快心情。) 5、朗读一二自然段,读出作者满怀的好心情。 三、访问古桥 1、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先访问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2、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访问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作者会对这位朋友说些什么呢?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朗读,感受作者对老桥的赞美、敬佩和感激,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身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四、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2020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菜园里》教学实录三酒泉市共和街小学杨丽玲教学内容背景材料义务制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教学目标:认识常用蔬菜,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实践,以识字、朗读为基础,获取更多的知识。场景一实物展现―给孩子们愉快教育“铃、铃、铃”,上课了,我提着预备好的各种蔬菜微笑着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请朋友们认识一些朋友。”小调皮党光枭站起来着急地说:“老师,是什么呀?”还不等我回答,快嘴小麻雀刘静抢着说:“我知道,是蔬菜。”“对,是蔬菜。”我逐个从袋子里拿出蔬菜:“黄瓜”、“西红柿”、“箩卜”、“白菜”、“葫芦”、“辣椒”、“洋葱”、“豆角”、“茄子”、“蒜台”、“葱”。54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手里的袋子,红着脸、梗

着脖子喊着菜的名字。“你知道这些蔬菜的名字怎么写吗?你想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吗?”“想!”学生的声音震耳欲聋。看来学生的热情以被我充分调动起来了,小身子一个个坐得笔直,小脸儿一个个通红,每个孩子眼睛时而闪现着神采。识字速度快的让我惊奇。在测试了学生的生字技能后,我拿起一根豆角,“谁来说说这根豆角是什么样儿的?”“又细又长、绿绿的。”“你知道儿歌中怎么写它吗?”“豆角青青细又长。”我拿起一根黄瓜,“谁来摸一摸这根黄瓜,说一说你摸它的感觉。”“它的身上不平,扎扎的,”“儿歌中怎么写它?”“黄瓜穿件绿衣裳。”我又拿起一个茄子,“儿歌中怎么写茄子?”“茄子高高打灯笼。”“请你们看看它的颜色,再想一想它长在什么地方?”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争着抢着讲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课堂气氛极好。待我拿起萝卜,再请他们读出儿歌中“萝卜地下捉迷藏。”这句时,我问:“萝卜会捉迷藏吗?”“不会!”“那萝卜地下捉迷藏”是什么意思?”这一下,小机灵鬼们一个个傻眼了,我拿起红、绿两支粉笔很快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带缨子的萝卜,“这些萝卜在地下谁也看不着谁,象不象你们捉迷藏呀?”“象!”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继而我又拿起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南瓜,你家吃过它吗?是怎么吃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吃法,“嫩的好吃还是老的好吃?”“老的。”“为什么呢?”“因为老的缅。”“那你怎么区分南瓜的老与嫩呢?”“老师,我知道,我去过乡下爷爷家的菜园,知道绿的是嫩南瓜,黄的是老南瓜。”识字大王于翔在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学里,还是提倡运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的,比如儿歌、讲故事比赛等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能否也运用好这个好的教学方法呢?前段时间在立体评教活动中听了一节有小游戏的语文课,让我很受启发。 小学生,特别是5---6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仅仅是萌芽。所以,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语文,还是可以把游戏引进我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要运用游戏的方法,我以为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所以设置一个游戏,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个游戏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互动性原则。既然游戏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就不能把游戏的参与者确定为几个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包括教师也不能仅仅当导演或观众,必要时也是个好的配角演员。全员参与互动性强,才能使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否则参与人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在那里当观众,可能达不到设置游戏的目的。 第三、服务性原则。课堂设置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所以,作为作为主导的教师,

要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向,不论是大的游戏还是小的游戏,都要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 那么容易操作的语文课堂游戏有哪些呢? 1、接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等游戏。课上印发词语解释、诗句、语段若干篇,规定好时间,然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或布置若干篇古诗文,约好一个星期以后比,以后再增加量,如此往复。 2、一分钟快速答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快速答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3、小小课本剧,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有些文章演化为小话剧。 4、小辩论。就某个话题展开5--10分钟的当堂辩论。 这样的游戏还很多,也希望朋友们都来想一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游戏”,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沪教版七下山中访友公开课

公开课教案 蒙城六中卢献红(2003.10)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湛(zhàn )蓝栀(zhī)子 玄(xuán )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树冠(guān)凝(níng )静 2、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实现脑、眼、口、手、耳五种感官的“解放”,并且做到五官相结合,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眼、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逐步达到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激励学生广泛地参与。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动起来。尽可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教学模式(精读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doc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1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实录:(多媒体展示:背景图“原始森林”、课题《山中访友》)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读过课文,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记)师:听了刚才优美动情的朗读,谁能说说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生: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生:还有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浏览课文)师:谁能说说,好,你说。生:我喜欢老桥,(深情地朗读)“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生:我也喜欢古桥,我特别想与它交朋友,因为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但正是这种岁月的磨练能把坚韧与豁达给予它。(全班同学鼓掌)师:说的真好,曾诗怡同学的真情告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桥平凡而伟大的灵魂。还有哪些山中朋友让我们特别喜欢?生:我最喜欢的是:“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一)、课堂导入:1.师: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潮实景视频 2.师问:同学们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生:词语概括:震撼,雄伟,壮观等。)师:想不想进一步了解钱塘江潮?师: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潮视频, 二)学习第一段: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观"是什么意思?(生:看)潮呢?(师:讲述:潮是海水或沿海地区海洋中的水由于太阳或月亮的吸引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2.师: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师板书:天下奇观)(生:潮指钱塘江大潮) 3.师: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不同。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在这里指钱塘江大潮。 4.师:小结。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来--(观潮) 三)、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师: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生回答。

师: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an),避免读成(zha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1.师: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请同学们启由朗读2~5自然段。(生自读) 2.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部分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是写潮来前,哪里是写潮来时,哪里是写潮来后?学生找,找学生回答。(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明确: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 3.师: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生给课文分段,找学生回答。(师明确: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为第四段,写潮来后的景象。也可以分成两段,即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五)、读讲第二段。师:1.我们先看潮来前的景象。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二篇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读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上课之前,我是陶醉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充满向往。 因为是高年级的阅读课,所以,“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成了设计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在预习中找一找,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着两个问题,抓住感受深刻的语句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表达的方式。学生基本能找出文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初步体会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但想象不够到位,朗读也缺少激情。问题在哪儿呢?我查找了一些相关的教学设计,再反思自己的教学,心想如能从以下方面改进,效果应该会更好: 1、制作或寻找合适的课件,创设情境,让优美的图片,逼真的声音感染学生,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就有了凭借,应该能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2、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走一走,让他们闻一闻花香,摸一摸溪水,靠一靠大树,听一听鸟鸣……让他们亲近自然,丰富他们的生活,情感更容易激发出来。 3、深情的范读是感染学生的最简单、也最快捷的方法。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 十月中旬,我上了一堂镇级公开课《山中访友》,听课领导与教师约有三四十人,得到领导与同仁的一致抬爱与好评。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反思,其间有得有失,有成功不足,我一一记下,以利于以后教学。我认为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是师生共同的事情。学生的准备主要是预习课文,除了根据书上的习题去预习,老师还要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要求。老师的准备则更多,除了熟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还要参阅教辅教参,要有大量的相关的知识储备,以便上课时能够游刃有余。 新《课程标准》上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我在上七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温游语文世界”时就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我与学生共同收集了一些广告词(各人收集各人的),上课

《山中访友》课文解析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课文解析及答案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作者之所以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这些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的感情。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查看其他课文答案: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 第1篇: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 【篇1:微型课教案】 《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 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 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山中访友优质课教案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背诵有关段落。 3.感受作者与大自然之间浓浓的友情,体验人景相融构建出的美好境界;养成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 友”的深厚感情。 2.领悟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拓展阅读资料、音乐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里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一切是那么美妙。我们要将学习的第一组课文,会带领着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们猜猜看,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用笔画出来,借助字典解决) 2.感知内容,学习字词。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古桥、鸟儿、露珠、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

头、阵雨等。 (2)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唱和、树冠、血液、短暂等。 注意写好下列字形:瀑、蕴。 注意理解下列词义:唱和、蕴含、津津乐道、德高望重、别有深意等。 3.默读课文: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1)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流露出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由读,找出描写“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就像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四、学习文章第1、2自然段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 2.师: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很好?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2.熟读课文,尝试着背诵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回忆课文,初感朋友之谊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文章第1、2自然段,谁能说说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学生发言,教师随机出示各景物图片) 2.师:谁还记得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回忆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入手,为在下文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朋友的情谊作铺垫,同时使第一、二课时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上。 三、细读品味,体会朋友之情 这一部分,学生始终围绕着“作者为什么这样称呼它们?又是怎么感受到它们之间像朋友一样”这一主线默读课文、学习交流。 1.拜访古桥,感受“老朋友”情谊。 课件出示: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 ....渡 ....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 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 ....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 ...,俯身凝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