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生分组实验——压强计斗门区城东中学

学生分组实验——压强计斗门区城东中学

学生分组实验——压强计斗门区城东中学

学生分组实验——压强计

(斗门区城东中学黄振强)

【实验目的】

知道液体压强的存在,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实验图片】

【实验器材】

小口径胶水管、软胶管(用作橡皮管)、染红的清水、大烧杯、泡沫、自制带刻度的标尺。【实验原理】

通过液体压强作用在探头里的气体上,使小口径胶水管里出现液面高度差。

【实验步骤】与教材相同

【注意事项】

1.胶水管的口径要小,不然管内所需要的水会较多。

2.泡沫和水最好要染色,易于观察实验现象。

【创新点和实效性分析】

1.本实验不用玻璃管,而用胶管,可减小器材损坏的几率。

2.取材简单,可让学生自制压强计,培养其动手能力。

3.染红泡沫的使用,比现成的压强计可让学生更易于观察水的深度,。

分组实验之分组

农村中学物理新课程“无压力学习之路”分组实验教学 ——合理有效分组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中分组实验更是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如何分组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分组实验农村中学分组 一、分组实验的作用 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操作的实验,也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 其特点是整个实验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其主要作用是: (一)、感受性强。因整个实验由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思维环境中,新的仪器,新的内容和知识,新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全面强烈的刺激,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因此通过分组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实践性强。实验操作是学生体验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但能进行正确操作,而且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思考,并对实验中的现象给予准确地判断和解释。因此通过分组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独立性强。通过对实验的反复操作,学生不但能把现象观察、数据记录、误差分析和总结归纳等重要学习环节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动手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因此通过分组实验可诱发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形成。 二、农村中学 (一)、教学条件方面 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比较简陋和缺乏,学习物理时不能让学生有比较直观形象的感受,学生也无亲自动手得到直接经验的机会。由于物理知识的基础是来源于实验,所以实验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由于农村中学的底子薄,办学条件较差,设施设备简陋陈旧而且缺乏,很多的物理实验连演示实验都做不了,更别提学生的分组实验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规律的认识完全靠大脑的思维去感悟。 (二)、学生方面 农村中学生的见识较少,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够。由于农村中学地处农村,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接触的事物相对比较单一,认识事物的方法主要以间接地被告知为主,缺乏自主的探究和体验。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培养和训练,在观察事物时缺乏空间想象的意识,造成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欠缺。 三、如何分组 鉴于分组实验的重要性并结合到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的分组方法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分组原则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员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的分组原则。 1、均衡原则 根据学生组织能力、知识基础、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特长爱好、心理素质等将学生分组,人数以4—6人为宜。使小组间的人数、水平、性别比例基本平衡。虽然我们农村中学班级人数多,可利用的实验器材和场地有限,但我们任然坚持做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去。 2、自愿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想法,便于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互助合作。

论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论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新课程实施后,首先可以发现在教材的编排上已将分组实验课有机地融入到新课的教学进程中,或安排在相应物理规律的学习之前,或安排在规律的学习过程中,这使实验活动在教学中起到动力和导向的作用,促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物理知识,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突出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其次,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分析,分组实验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设计,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实验课的问题情境时,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选择既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又和所研究的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事物。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又可使学生体会运用理想化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并为课堂中主要问题的研究建立基础。 例如,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教学中,首先可以

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对物体位移、速度的研究方法,利用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小车、纸带、长木板及学生自带的铅笔、手表,布置“研究小车运动的位移和平均速度”的任务。通过该任务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用静态现象研究动态问题的方法,并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为该实验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又如,在关于“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电流表的认识,先提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问题。 通过思考和讨论后,针对用电源为它供电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体会,既可使学生认识电路中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时有“电源”的存在,解决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流和电动势的来源问题,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电流计的主要功能,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电流方向、感应电动势大小等实验做好准备。 二、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是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应享有比一般课堂更大的自由度。为了实现有效的科学探究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从对实验研究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实验实施方案的制订、实验的操作、观察与记录等方面为学生顺利地进行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本案例的研究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体现时代发展对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其中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准绳, 以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 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贯彻学以致用、实事求 是、因材施教、突出个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 物理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物理学观点,初步掌握研究自 然科学的方法之一——实验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工作奠 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过程的总结及认识 1.建议增加演示实验,优化实验过程要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光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应充 分挖掘身边现有器材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器材,结合特定的物 理情境(如新课引入、巩固概念规律、评讲习题等),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有一些内容或实验只作为“做一做”或课外实验来处 理,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来优化 为演示实验。比如在“超重和失重”一节中,课后的“做 一做”就可以改进为演示实验。找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

罐头盒或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 开手,让罐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 对于演示超重失重现象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1)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出水孔(开得小一点),在罐中水位较低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不从小孔流出。若使 罐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水就会从孔中喷出,由此可以说明 超重现象。 (2)用透明的塑料可乐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盖上瓶塞,由于重力的作用,空气在水面的上方,水面是平的。将 塑料瓶向上抛出,可以看到,瓶中的空气在水中形成了一个 或几个大小不同的空气泡,呈球形。 (3)在悬挂的木板上放一块砖,在砖和木板之间放一条 纸带。静止时抽动纸带,由于有比较大的压力而使纸带断裂。如果剪断吊砖的悬挂线,而使砖块和木板自由下落(下方放置减撞垫),则抓住纸带的手可以不费力地把纸带完好地抽出。教材的有些章节对于公式或定律的导出几乎是灌输式的,在这种地方,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入一些形象而又简单的 演示实验来说明定律或公式得出的原因或用以说明验证。 2.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去做、去观察、去想、去

物理分组实验

高中物理选修3-1 分组实验

实验课题一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一、实验目的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理解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为什么不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二、实验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在纯电阻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呈线性关系,即I-U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但是在实际电路中,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I-U图线就不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用伏安法分别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灯泡的电流便可绘出I-U图线。 三、实验器材 “3.8V 0.3A”的小灯泡,4-6V的学生电源,0-10Ω的滑动变阻器,0-15V 的电压表,0-3A的电流表,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图 1.由于小灯泡的电阻较小,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因为实验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有坐标原点附近的数据,且要求小灯泡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接近额定电压,则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图3-1.1 五、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按图3-1.1所示的原理图连接

好实验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节到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的位置,如图3-1.1中的a端。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3.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记入数据记录表格内,断开开关S。 4.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5.在坐标纸上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纵轴表示电流I,横轴表示电压U,用平滑的曲线将各数据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伏安特性曲线。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要作出I-U图线,要求测出一组包括0在内的电压值、电流值,因此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接法。 2.由于小灯泡电阻较小,股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在选择电表量程时,掌握以下原则:在测量值不超过电表量程的前提下,指针尽量偏到2/3量程左右。 4.开关闭合前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分压最小。 5.开关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可在电压表读数每增加一定值时,读取一次电流值;调节滑片时,应该注意电压表的示数不要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6.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两坐标轴选取的标度要合理,使得画出的图线尽量占满坐标纸;连接各数据点时要用平滑的曲线,误差大的点要舍去。 7.图线为曲线的原因是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物理探究式教学分组实验设计浅析

物理探究式教学分组实验设计浅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作出整体计划,建立一个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结果做出估价。实际上,所谓教学设计,也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实行的规划。 我们能够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和教学设计结果评价阶段。在实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和教师对学生引导水准的把握是较经常令教师为难的问题,所以在本文的教学设计中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学案并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分析阶段 老师必须对新教材作深入的纵向了解,与旧教材在内容深度安排、内容顺序编排、实验和作业等方面作横向比较,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 1、教学策略的选择、设计及实施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对应的探究学案。学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增大探究力度。另一方面,实验的内容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根据探究水准不同要求,可让学生在课堂按预习的内容做实验,

以得出一些简单的规律或解决学案上的问题(重点不在于一定要得到准确的答案),或让学生预先在家里做简单的实验,仔细观察并按学案作记录;或在课堂上利用简单的仪器模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用品或现象;又或让学生到户外实行实验。 根据学校情况利用好实验仪器,尽可能通过简单的实验去得出概念,发现规律。在这里要求教师了解大量的物理小实验,具备有较强的动手水平。同时要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备用。让学生在上课前明确仪器的管理规定。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实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必要时,教师可让学生暂停实验,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它信息。 注意把握好时间的安排。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适合,故学生预习与否、纪律情况、仪器质量问题等方面都能够影响到实验的实行情况。上探究性实验课最好是两个课时。 注重实验结果的评估。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或根据生产和实际生活的常识对实验结果实行评估。如在“速度的变化”的户外实验中,有个别组的学生在测量小球从斜坡滚下过程的速度时,数据显示为减速运动,老师稍作引导,学生基本上能够迅速反应出该组数据是错误的,并说出了造成出错的几种可能性。 要求学生做好数据记录和课后的实验报告,规范报告形式。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高中物理实验改进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给高中学生带来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本案例的研究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体现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其中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贯彻学以致用、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突出个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物理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物理学观点,初步掌握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之一——实验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过程的总结及认识 1.建议增加演示实验,优化实验过程要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光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身边现有器材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器材,结合特定的物理情境,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材有一些内容或实验只作为“做一做”或课外实验来处理,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来优化为演示实验。比如在“超重和失重”一节中,课后的“做一做”就可以改进为演示实验。找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罐头盒或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开手,让罐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 对于演示超重失重现象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出水孔,在罐中水位较低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不从小孔流出。若使罐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水就会从孔中喷出,由此可以说明超重现象。 用透明的塑料可乐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盖上瓶塞,由于重力的作用,空气在水面的上方,水面是平的。将塑料瓶向上抛出,可以看到,瓶中的空气在水中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大小不同的空气泡,呈球形。 在悬挂的木板上放一块砖,在砖和木板之间放一条纸带。静止时抽动纸带,由于有比较大的压力而使纸带断裂。如果剪断吊砖的悬挂线,而使砖块和木板自由下落,则抓住纸带的手可以不费力地把纸带完好地抽出。教材的有些章节对于公式或定律的导出几乎是灌输式的,在这种地方,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入一些形象而又简单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定律或公式得出的原因或用以说明验证。 2.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去做、去观察、去想、去感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使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能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将部分规律课由老师演示探究过程改为学生分组探究体验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规律有很多,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单摆的等时性”、“胡克定律”、“电阻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等。对于这些规律课,由于以前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及“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观念的影响,物理教师大多的处理方法是采用“老师讲解或演示探究过程或方法,学生听、记”的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改革:请三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探究某个规律的全过程,并将实验所得数据全都记录在黑板上。目的是想体现学生主体探究地位。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模式还是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效率太低。对于演示的同学来讲,真正是得到了主人翁式的探索体验,但是对占更多数的讲台底下的同学,效率则是很低的。从整体来讲,这种模式收到的效果仍然不理想。为此我们尝试采取了学生分组探究的模式进行尝试,

高一化学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高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化学1 (必修) 学生实验一(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P 9实验目的: 1.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以及密度的相对大小和熔点的相对高低。 2.认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用品: 镊子、滤纸、玻璃片、小刀、培养皿。 金属钠、酚酞溶液、蒸馏水。 学生实验二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P11实验目的: 1.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2.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实验用品: 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刀、玻璃片、

滤纸。 金属钠。 ) 活动·探究(学生实验三. 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表示其组成P 24实验目的: 1.学习配置一定体积、一定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2.体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及自主获取科学知识的乐趣。实验用品: 容量瓶(100mL)、天平、砝码、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称量纸、量筒。 氯化钠、蒸馏水。 学生实验四(活动·探究)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间的关系P34实验目的: 1.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关系。 2.体验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物质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 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镊子、导管、单孔橡胶塞、坩埚钳、燃烧匙、酒精灯、火柴、集气瓶、药匙、试管夹、砂纸。金属铁、木炭、氧化钙、氧化铜、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

NaOH溶液、Ca(OH)溶液、NaCl溶液、NaSO溶液、AgNO3 CuSO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氧气。 4 224溶液、 学生实验五(活动·探究)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P 54实验目的: 1.探究金属铁及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2+的实验方法。Fe和2.从实验中学习检验Fe 3.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未知物质的性质提出假设或预测,进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预测的认知过程。 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镊子、药匙。 铁粉、稀硫酸、FeCl溶液、FeCl溶液、氯水、稀硝酸、KSCN NaOH溶液、锌片、铜片。 23溶液、 学生实验六(活动·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P64实验目的: 1.运用化学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区别。 2.感受和体验依据已知物质的性质推测类似物质的性质,并运用化学实验予以验证的认知过程。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火柴、导管、单孔橡胶塞、药匙。

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710046250.html, 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吴克英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5期 摘要:如今培养学生相关学科素养是时代潮流。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能够帮助老师有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使学生切身体会物理探究课程,对相关探究方式进行了解,增强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对此本文以高中物理的相关实验为例,对分组实验教学提出一 些建议,希望可以通过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 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此外如今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如今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若想有效提高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平等关系,在这种要求下,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很多老师对如何实行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感到束手无策,对此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引入相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之所以困难,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相关学科缺乏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学科的知识相对抽象,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老师在讲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两个不同的 电路,一个是干电池串联电路,一个是水果电池,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干电池电路灯泡发光,水果电池,不发光,并且电压较小。老师这时候可以提出问题:“水果电池串联电路不发光?为什么电压示数会远远小于干电池?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水果电池电阻较大,远比小灯泡的电阻大很多,所以会导致这种后果。此时老师说道:“今天我们便要通过实验,探究电池的内阻以及相应的电动势。”通过引入相关小问题,奠定实验教学的氛围,引入教学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条件。 二、根据学生能力,开展实践活动 同时老师还应该意识到,物理知识大都比较难理解,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所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相关场景的创立,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的力量,进行相关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能量部分的知识体系,不断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果,同时老师还应该,及时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老师在讲述《能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时,老师进行单摆实验,并提出相关问题:小球在摇摆过程中,有哪些能量发生了变化?增加的能量与减少的能量都是什么,分别来自哪

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思考题变式

高中物理实验思考题 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中,常见大纲规定实验之外的考题,于是一些老师放松了规定实验的教学,专门找规定实验之外的新题让学生做,这是错误的.第一,基本仪器的使用、规定实验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第二,高考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三种方式:考分组、考分组+变式、考新实验和设计实验。新实验和设计实验是从规定实验中使用的原理、方法、器材迁移来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对于规定实验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对由它迁移来的考题作出正确的回答.为此我们的措施是: 1.目的是灵魂、原理是总纲、操作需实战、改进促提升、变式助打通 2.基本仪器百读不错;基本原理百用不厌;欧姆定律千遍不倦;内外接法分压限流烂熟于心; 3.入题要的是见物思理,作图要的是态度认真,表述要的是规范准确,操作看的是仪器与误差 4.对待变式:原理是实验拓展的总纲,孙悟空七十二变,逃不了猴子的本质。 受考试方式和条件的限制,高考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水平和迁移能力.简单地会做实验,已经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水平,教师讲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多思考.在做实验或者复习实验时,笔者在此提供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行思考和讨论.下面就是这些思考题. 一、实验基础知识思考题 .物理中的测量数据与数学上的数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误差? .从产生误差的原因上看,误差分为几种?从计算方法上看,误差分为几种? .怎样减少随机(偶然)误差?怎样减少系统误差? .什么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的精确程度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直接测量?什么是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的方案怎样确定?测什么量?用什么仪器? .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时怎样用图象验证它们的关系?两个物理量成反比时怎样用图象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该实验中哪两个力是分力?哪个力是合力?合力和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是什么? .实验时,为什么细绳应当平行并接近木板? .怎样测出和记录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怎样记录尽可能准确? .怎样画出各力的图示?为什么要用同一标度? 标度怎么取好一点? .该实验中是怎样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测出的合力和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是否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探究与验证思路的不同) .没有橡皮筋怎样完成这个实验? .想一想,只有一个弹簧秤,怎样做这个实验? 的大小不变,使它向外侧转动一个不大的角度,仍然把橡.若保持分力F 1

高一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总结

高一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总结 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活动。这项活动能否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教师的指导十分关键。我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体会到,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有三忌: 第一,忌包办代替 物理分组实验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作思维,对有关物理概念、定律进行检验,从而进行理论思考的升华的动态过程。实验时教师必采须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动脑思维,大胆动手实践。从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到进行实验操作,测出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这一全过程都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碰到仪器装配不上,数据测量不准,实验出现故障等等问题时,教师切忌自己动手,包办处理一切。这种包办代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但却大大扼杀了学生思维和探索的勇气,很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程序要求,认真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学生自己动手纠正。我有一次上分组实验课“日光灯的安装”,有几组学生将线路接通后灯管亮,他们急得直叫唤。这时我没有自己动手帮助学生将灯管接亮,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认真分析日光灯不亮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对照日光灯线路冷静思考,仔细检查,这几组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终于使安装的所有日光灯都放出了明亮的光辉。现在,参加过“日光灯的安装”分组实验的学生,大都能自动处理日光灯有关故障。 第二,忌“空中楼阁” 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某一现象发生或重演,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扩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避免只教学生做实验,不管学生是否明白其中道理,只重视学生获取实验结果,忽视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加深对有关物理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因而使实验成为“空中楼阁”。欲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在分组实验前充分预习实验内容,熟悉实验原理外,还要根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各类实验考题。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边分析。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在动手思维中发展自身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实验的内涵。如进行“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交流电波形”,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05章曲线运动专题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情景分组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专题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本节知识清单】 1.描绘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可以通过、、等等办法,也可以通过传感器利用计算机方便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在描迹法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是利用有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运动中若干不同的位置,据此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测出轨迹上合适点的坐标x和y,利用与可求得小球的水平速度即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此方法要求坐标原点必须是位置。 3.若坐标原点不是小球抛出点,可在轨迹上取水平间距相等的若干点,测出各点位置坐标,由竖直方向,可求出小球经过相邻点时间的时间间隔,进而求初速度可利用水平方向上的。 答案:1.频闪照相法;水流喷射法;描迹法 2.x=v0t;y=gt2/2;抛出点 3.2 ?;T gT y= = ? x0 v 【问题与练习变式】 1.(问题与练习1变式)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6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采用如图6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可看作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_______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6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25 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________s曝光一次,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________m/s.(g取9.8 m/s2) 【答案】(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中学物理之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浅谈

中学物理之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浅谈 发表时间:2013-03-15T11:44:21.71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1月供稿作者:窦刚 [导读] 新课程的理念中明确指出,物理学不是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迷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贵州省兴仁县第七中学窦刚 探究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生命,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堂演示实验,而把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放到可有可无或次要的地位,这是十分错误的思想认识,决不符合现行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中明确指出,物理学不是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迷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活动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课。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都是较为有利的。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必须仍把学生分组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毋庸置疑是走向素质教育的,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体素质,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有关报纸已明确表明,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将列入中招考评,这不得不使我们重新认识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探索精神和独创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关系上,应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主,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题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喜悦,从而增强自信,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以及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根据这些认识,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我认为作为物理教师,必须重视教学中的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使学生把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和器材,多组织、组织好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把学生分组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根据实验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2到5人为宜,各组作为一个整体,独立完成实验题目,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这对学生心理、智力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的成败与学生新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活动的心理特点,使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猜想,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完成实验过程,教师仅仅起到指导作用,不过多“干涉”学生,这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另外,还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增强自信,树立信心。并能从中学会团结就是力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就是让学生参加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去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再在教师指导下,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符合时代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知识、技能、智力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创新,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满足了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依据上述理论基础,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会造成器材的损坏、丢失,课堂秩序混乱,并且学生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为理由,而不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那么,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时,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以下原则: 1、始终把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放在首位,以学生为主体。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各小组推举或指定一个组长,作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组长的责任心要强。 4、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和探索性的实验,不拘泥于当节课的要求,导致学生兴趣的转移。 5、对于一些要求程度高的实验,如: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量等,以及一些危险性教的实验,如:水的沸腾、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等,教师一等要加强指导和管理。 6、实验后的评估和交流以及总结要及时。 只要把握了以上原则,学生分组实验的操作性是很强的,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大致分为这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活动过程,数据整理,结论,评估与交流。这几个环节相互联系,一脉相承,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谈一下我对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感受。 用刻度尺测长度,使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在实验前,我故意卖关子,说:“今天的测量可与平时得不一样呀!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说出与平时的测量有何不同哦!”结果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并自己准备被测量的器材,上课时,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当然要在我要求的范围内),铜丝不同规格的就好几种、不同规格的硬币等。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同学们的态度十分认真,积极性很高,这要靠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在测量过程中,有学生会产生疑问,比如,“为什么这样测量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呢?”“硬币的直径在哪儿?”我会鼓励他们多讨论。经过激烈的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