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评估及预防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孕产妇的身心健康也渐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妊娠、分娩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生理的巨大变化会使她们产生各种心理改变,甚至发生心理疾患。研究表明,产后12个月内是妇女患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其中前3个月发生率比后9个月要高[1]。其中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常见的心理异常,它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2],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的一致重视与关注。

1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燥、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3]。1968年由Pitt[4]首次提出,80年代以后,产后抑郁症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认为其发病率约在3.5%-33%之间[1]。90年代初国内开始研究,一般认为发病率约在3.8%-18.48%[5、6]。发病率报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与标准以及样本的大小、研究时间的不同所致。产后抑郁症在发病时间上一般为:产后前3天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一时期称为潜伏期,多在产后2周发病,4周-6周症状明显,亦有8%-15%的患者在产后2月-3个月内发病,自然病程一般在分娩后6个月开始逐渐改善缓解,但也有些病例持续数月或数年,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7]。

2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产后抑郁症病因复杂,不仅与内分泌、遗传等生物学因素有关,也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发病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开展预防和早期发现、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1 生物学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妊娠后

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增加,而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撤退,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分娩前后的雌二醇(E2)、孕酮(P)变化与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等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8,9]。激素与产后抑郁的确切关系尚未完全明确,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1.2 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比无家族史的产妇的发病率要高,说明家族遗传可影响到产妇对抑郁症的易感性[10]。

2.1.3 产时因素:研究发现,有产时并发症、产钳或吸引器助产、剖宫产情况的产妇易发生抑郁症[11]。由于分娩所带来的疼痛与不适已使产妇感到恐惧,出现难产或滞产等情况时,产妇的身心应激进一步增强,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促使了抑郁的发生。

2.1.4 躯体疾病:临床实践证明,患有内科合并症的孕产妇如甲减、糖尿病、先兆子痫、器官的病理性改变等,常因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变得心理脆弱,容易患抑郁症。

2.2 心理社会因素

2.2.1 人格特征:资料显示[12],产后抑郁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够成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社交不良(内倾)等人格特点的妇女中。童年的不良经历对于人格可能有一定的塑造作用,从而决定了成年后有些生活事件会产生致病性的应激影响。

2.2.2 不良生活事件:一般认为,孕期以及分娩前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这些事件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经济拮据以及死胎、畸胎、生女婴被冷落、婴儿体重过轻或有遗传疾病等都会使孕产妇产生应激性压力与负性情绪,是促发产后抑郁的重要诱因[4,6,13]。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者的病前人格缺陷极易引发产后负性生活事件,而负性生活事件又可引起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进而引发产后抑郁症[12]。

2.2.3 缺乏家庭社会支持:有关家庭和社会支持的缺乏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关系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13-15]。来自丈夫和父母及亲友的有效支持被认为能增加产妇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此外,医院环境、孕期的健康保健、医务人员的服务

质量也可能会对产妇产生心理影响,这尚待进一步证实。

至于社会心理因素如何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家分析认为:所有的妇女在孕期及产后均会出现心理“退化”现象,即在行为上变得更原始或孩子气,而此改变可引起心理冲突,特别是产妇对突然的母亲角色毫无准备,周围的人却强烈期待其母性行为时,冲突更易发生。由于冲突未解决或角色不适应,就可导致抑郁[16]。

3 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及评估工具

3.1诊断标准

产后抑郁症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自评量表来评定。比较明确的标准是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制订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在产后2周内出现以下5条或5条以上症状,其中至少有一条为情绪低落或兴趣减退,且在产后4周内发病。①产妇出现抑郁低落。②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③食欲改变:大增或大减。④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⑤精神焦虑或呆滞。⑥疲劳或虚弱。⑦不恰当的自责或自卑,缺乏自信心。⑧思想不集中,综合能力差。⑨反复自杀企图[7]。

3.2评估工具

现在用于产后抑郁筛查的评估工具主要有:一般健康问卷(GHQ)、Beck抑郁量表(BDI)、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新制订的产后抑郁鉴别量表(PDSS)等。大量的研究表明EPDS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能明确识别抑郁和非抑郁产妇,且易被产后妇女接受,是比较理想的产后抑郁筛查工具,现在已被广泛用于产后抑郁的筛查[17]。也有学者认为用EPDS和GHQ对产妇进行双重测定可更好地鉴别出产后抑郁妇女[18]。

4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根据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我们可以在临床上开展对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和护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尽量解除致病因素,减轻孕产妇心理压力,增进其身心健康,努力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1应加强孕期检查和保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孕妇的情绪较为脆弱,易激怒和

焦虑,对自己的身体和胎儿的关注明显增强,经常担心胎儿发育、新生命对以后生活工作的影响等,而孕期的焦虑、抑郁情绪又与产后抑郁症相关[19]。因此在产前检查中,应向孕妇提供妊娠的生理卫生知识、角色转换、如何应对不良事件带来的压力、培养正确的生育观以及分娩的常识,帮助她们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并且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改善家庭、医院环境,使孕产妇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

在对孕妇的干预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尚不多见。Elliott[20]对高危险因素孕妇在角色转变和社会支持方面进行了干预,发现在产后3个月时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8%)低于对照组(16%);但Stamp以及郭素芳等[21,22]在对孕妇的进行社会支持、健康宣教等干预后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抑郁症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别;另外Zlotnick[23]研究表明,对具有抑郁危险因子的孕妇进行全面的干预可以减轻孕妇的压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由于样本人群选择、干预措施、评价方法的不同而引起,另外孕妇的依从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具体的危险因素标准、有效的孕期干预措施以及效果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重视产妇的照顾与支持,增强产后抑郁的预测。医务人员应为产妇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与人际环境,帮助其了解分娩的过程,教给其一些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实践证明配偶及父母等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的关心可以使产妇保持心情愉快。产褥期是产妇的心理转换期,也是患产后抑郁的危险期,此时产妇比较敏感、情绪不稳定、依赖性较强,因此应给予加倍关心、足够重视,帮助她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难题、树立信心,稳定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另外,由于产后抑郁症无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常被忽视,影响了母婴健康及家庭幸福,需加强对产妇的心理评估,以早期发现产后抑郁和进行预防性治疗。目前在对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筛查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但对于产妇有效的预防性措施还需探讨。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有其生物学基础,但社会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大力开展围产期健康教育与生殖保健,从源头上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段得琬. 妇产科身心学.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3,207-215.

2.蒋新春,戴耀华. 产科抑郁与儿童发展.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5,6(1): 1-

3.

3.常姣娥. 产后抑郁症.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4,5(1):17-19.

4.翟书涛. 英国妇女精神卫生研究的介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5,5:181-183.

5.张淞文. 生男生女对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 1995,10(2): 101.

6.王庆龄,赵秀梅. 产后抑郁症临床初探. 宁夏医学杂志. 1997,19(4): 204.

7.潘琢如.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治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15(1): 7-8.

8.Hendrick V, Altshuler LL, Suri R. Hormonal changes in the postpartum and implication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Psychosomatics. 1998,39(2): 93-101.

9.仇剑YIN,王祖承,梅丽萍,等. 性激素、催乳素与产后抑郁的相关研究.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10(6): 326-327.

10.高晓玲,邵敬於,华嘉增,等.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1996,8(1): 24-25.

11.李芬,韩蓁,王凤琴,等. 产妇心理状况与产时相关因素的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1997,12(5): 286-288.

12.袁浩龙,周蓓蓓,佘正尧,等.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6,6(3): 161-162.

13.许祖年,卢碧运. 产后抑郁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杂志. 2001,9(2):130-131.

14.Takeda F, Miyaji F, Yamaguchi T, et 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social support. Nippon-Koshu-Eisei-Zasshi. 1998,45(6): 564-571.

15.Logsdon MC, Birkimer JC, Usui WM. The link of social support and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s African-American women with low incomes. MCN-Am-J-Matern-Child-Nurs. 2000,25(5): 262-6.

16.Kumar R,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emotional disorders in child bearing women. Br J Psychiatry. 1984,144:35.

17.Evins GG, et 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comparison of screening and

routine clinical evaluation. Am-J-Obstet-Gynecol. 2000,182(5): 1080-1082.

18.Lee DT, et al. Screening for postnatal depression using the double-test strategy. Psychosom-Med. 2000, 62(2): 258-263.

19.张荣莲,陈起燕,李艳华,等. 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的探讨.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34(4): 231-233.

20.Elliott SA.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Baillie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1989,3:879-903.

21.Stamp GE, Williams AS, Crowther CA et al. Evaluation of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support to overcome postnatal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irth. 1995,22:138-143.

22.郭素芳,陈丽君. 产后抑郁的干预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1999,14(7):430-431.

23.Zlotnick C,Johnson SL, Miller IW, et 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women receiving public assistance: pilot study of an interpersonal-therapy-oriented group interven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1,158(4): 638-640.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

河北北方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学生姓名:张亚平 学生学号:142120186 指导老师:胡伟 专业年级:2014级 完稿时间:2016年4月17日 防灾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误区

目录 一、病因1 二、临床表现2 1.1核心症状 2 1.2心理症状群 2 1.3躯体症状群 3 三、护理3 2.1一般护理 3 2.2心理护理 4 四、产后抑郁症误区5结论 6 参考文献6致谢7

引言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笔者对所研究的产后抑郁患者的报告如下。 一、病因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8-24T15:33:56.1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李亚芳欧利芳 [导读]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肿瘤内科一区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情况。结果:通过产前的健康教育及产后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重视产妇的产前健康教育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心理压力逐渐的加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 75%[1]。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是产后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可以直接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乳汁的分泌及授乳;还可以受症状影响情绪低落,焦虑,精力体力下降,伴随各方面能力下降,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新生儿,可能影响新生儿心理和生理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影响家庭关系的和睦相处导致家庭的破裂。因此,应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其做好适应性调整,恢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做好孕婴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1 月—2016年11月我院分娩产妇962例,发生产后抑郁症 15例,发生率为 1.55%,年龄 20 岁 ~38 岁。其中经阴道分娩 13例,剖宫产 7 例,前置胎盘 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 例。 1.2方法 护理人员采取心理疗法,关心体贴、帮助孕产妇,运用语言、表情、行为、变孕产妇不正确的认知、情感障碍和异常行为,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起的身体症状,达到预防改善、控制产后抑郁发生的目的。 2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 2.1产妇的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担心产后伤口愈合不良,或者担心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等;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妇会担心产后怎样适应母亲角色,有了孩子怎样与家庭其他成员更好的相处,怎样处理孩子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 2.2产妇的生活环境及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优越、生活环境良好的产妇,心境愉悦,思路开阔,适应能力强,能较好的接受新生儿,适应母亲角色;而经济条件窘迫的产妇,产后由于自身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加上新生儿喂养,又不能及时工作等一系列矛盾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导致心情不畅,造成抑郁。 2.3社会支持系统 产前夫妻关系紧张,产后得不到丈夫的理解,父母、公婆不能给予家务、经济、精神方面的支持,会让产妇感到孤独无助。另外,假如家人都期望男孩传宗接代或盼望生育女孩,而新生儿性别事与愿违,产妇会认为周围亲属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因而情绪沮丧,心情压抑,不愿说话,严重时产生沟通障碍,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2.4产妇的身体健康状况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受产程的痛苦煎熬会阴部侧切或撕裂,剖宫产腹部伤口疼痛,产后子宫收缩痛,睡眠不足等均给产妇带来很多身体上的不适,活动受限,产妇也会产生情绪不佳,烦躁易怒。 2.5产妇分娩时医护人员的态度 产妇临产后,由于每个人的产程进展不同,耐受力强弱不同,表现亦不相同,有些医护人员没有耐心,态度不好,产妇有时会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委屈,有些产妇感到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变得抑郁,易怒暴躁。 2.6产妇自身的生理因素 研究者认为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诱发产后抑郁症[2]。 3 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状不易被发现,如何早期识别产后抑郁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这是医护人员在有效控制产后抑郁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3]。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妇出院之后发生,由于家庭访视制度不完善,医护人员往往难于及时发现,故难以给予早期综合治疗。近年来人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子,大部分因素集中在产前和产时。因此孕期及分娩期做好预防尤为重要[3]。产后抑郁不确切的病因和多种危险因子使得单一的预防措施不能作用于所有阶段,因此鼓励发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 3.1 产前评估、咨询和教育 加强围产期宣教,全面准确评估孕妇情况[4]: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评估孕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孕妇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等,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广泛宣传有关妊娠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使孕妇了解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特别是对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改变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对有内科并发症者需把握妊娠指证,使孕妇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妊娠期的不良心态;同时帮助孕妇克服早孕反应造成的不适,指导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帮助她们制订可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王廷玉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产后抑郁是如何造成的?产后抑郁与性格、心理、社会、生理因素等相关。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4.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5.躯体疾病成为促发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得了产后抑郁症?其核心症状有三个: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劳累感增加。“产后抑郁障碍患者会感觉心情压抑,甚至无缘无故的长时间哭泣;对以前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体验不到照顾婴儿的乐趣;活动困难,精力下降。”此外,有的还伴随焦虑、注意力困难、悲观等情绪;以及睡眠下降、食欲下降、性欲下降等症状。 部分产后抑郁障碍患者会产生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有时这些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即在杀死别人后再自杀。所杀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婴儿,导致极严重的后果。此外,伤婴的想法及惩罚婴儿行为更常见。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产妇及其家人如发现有可疑症状,都需要及时就诊。如果症状轻微,医师通常会通过心理疏导调理情绪和推荐定期复查。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了,心理医师会通过专业心理治疗来缓解症状,严重的则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必要时可行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和电休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心得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心得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自身健康、婚姻和家庭的不良影响,对婴儿发育的影响,对社会及下一代培养均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全社会应该对产后抑郁症予以高度重视。 1产后抑郁症的概念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它既包括发生在产后7 d内轻度的产后情绪低落或产后忧郁,也包括产后2~6 w出现的程度较重的产后抑郁症。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 w发病,4~6 w症状明显,产后抑郁会在产后较长的时间影响一部分妇女的精神状况。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因此,为了保证母婴身心健康,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加以预防。 2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 2.1生物学因素分娩结束后,雌激素撤退,并且长期处于低性激素状态,导致多巴胺受体的超敏,增加了多巴胺转运体在脑部的表达。这些性激素撤退带来的神经递质改变,可能促发某些个体发生心境障碍。

2.2产前因素"十月怀胎",产前病假时间长、产前门诊次数增多,并发症所致的病理性改变都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因而出现情绪不稳定。 2.3产科因素分娩方式、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产时并发症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4医护因素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姿态可影响和改变产妇的情绪和状态,这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医德医风等密切相关。 2.5产妇自身因素产妇对自身形象的剧变没有心理准备,若对自身的心理调试不良,就可能会产生忧郁情绪及无法适应自己角色的真正转换。生育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角色的变化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把握的;孩子的哭闹、丈夫的忽视、家人对护理孩子的不同观念,以及许许多多因孩子的出现而出现的矛盾,都会无形中增加产妇的精神负荷,从而造成身心的疲惫和痛苦。 2.6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小家庭"越来越多,家中可以帮忙的亲属极为有限,家庭支持系统不够,产妇对孩子由谁来看护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此外,新妈妈面临着照看孩子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紧张的生活压力也可能造成产后的抑郁。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 简介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的1个月至1年内。它不仅影响产妇及婴儿健康,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目前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7%。现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表现为:①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②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 ③创造性思维受损;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2.1 生物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病人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病人表现抑郁。而且,产后孕激素下降,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2.1.2 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2.2 心理因素 2.2.1 妊娠期因素 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另有报道显示,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 2.2.2 分娩期因素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 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1)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怀胎十月走过种种艰难终于生下了宝宝,本来是件可喜的事,但我居然抑郁了,对生活提不起任何兴致,活着对我来说就是噩梦,在这条恢复的路上,我认识了全新的自己,因此也对产后抑郁有了更多的了解,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呢,具体表现有:爱哭、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情绪转变迅速;不能集中注意力;生活、饮食习惯出现混乱;恐惧、失望,甚至绝望。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呢,新妈妈产后因为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极容易患上抑郁症,有必要采用积极的方法进行缓解。并不是所有的产后抑郁都必须采用药物,对于轻度的产后抑郁,是完全可以通过补充RSHWHO渡氧脑神经舒缓因子来来解决的~~~ 产后抑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产后抑郁是一定要引起家人的足够重视的,因为产妇生完孩子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这是因为产后雌激素的分泌变化所引起的。再加上妈妈们一时还难以转变妈妈的身份,如果这时候家里人围绕着孩子嘻嘻哈哈,忽略了产妇,就很可能引起抑郁,它的危害真的特别大,如果不及时发现,不及时干预,对于产妇自身、孩子、社会和家庭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收入国家的女性中,大约10%曾受到产后抑郁的困扰;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可能更高。研究者指出,持续性重度产后抑郁不仅将在分娩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患者,还可升高子女发生多种长期不良转归的风险。一旦发现患者在产后一年内持续满足抑郁诊断标准,尤其是程度较重时,需充分警惕,并提供适宜的治疗。 专家指出只有及少数患者达到疾病上线,而多数抑郁症只是体内缺乏某些物质,补充RSHWHO【渡氧】脑神经舒缓因子源于自然细心呵护,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和抗焦虑、睡眠修复营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调理康复。

产后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产妇差异特征及护理对策分析

产后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产妇差异特征及护理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4T14:51:12.2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2期作者:张积娴 [导读] 本文系统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点显得十分具有实践与理论研究价值。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 264000 【摘要】目标:产后抑郁与非抑郁产妇差异及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梳理文献和实践调研分析;研究对象:产后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研究内容:产后抑郁与非抑郁产妇的认知模式、人格特征等,调查心理社会因素与认知模式的相关性等特征。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认知模式影响的研究。意义:本文系统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点显得十分具有实践与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产妇;抑郁症;护理;产后特征 1产后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产妇特征差异分析 1.1产后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产妇人格特征的差异 人格是指具有不同素质的人的意识倾向和相对稳定的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性格对外界有不同的态度。本研究结果在产后抑郁症与非抑郁母亲的人格特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产后抑郁患者表现为高精神质、高神经质、内向性和较低的隐蔽性。代表孤独的精神素质高,很难适应外部环境;高神经质焦虑,是沮丧,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内向不爱刺激,在一个恒定的生活方式的爱。分娩后,女性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生活秩序被打乱,具有上述人格特质的面孔难以适应变化,情绪波动,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这一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相一致,即高精神质、高神经质容易抑郁。 1.2产后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产妇应对方式的差异 我们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有良好的可预测性的问题解决,而消极应对往往与负面情绪。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后抑郁症患者更可能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比那些不郁闷。积极的应对方式使产妇自信、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调动内部力量或求助于外力,使应激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产妇进行自我否定,对未来消极悲观,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了不良情绪。 1.3产后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产妇社会支持的差异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社会支持差的存在有害身心健康。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患者和客观支持来自家庭、社会比较小,获得的感觉低的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低,社会支持的总体情况,这项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与黄佩红。社会支持的缺乏可能是产后抑郁症的一个原因,研究指出,缺乏社会支持是产后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获得的社会支持妇女产后抑郁症是不够的,尤其是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大多数学者认为,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此有必要帮助母亲理解和接受社会支持,积极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 2认知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2.1分析结果 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的ATQ得分年龄、婚姻状况、精神病性、隐蔽性人格、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在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精神质的变化,在3个变量的夫妇可以预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ATQ得分21.1%。关于个体变量的解释,婚姻状况的最佳预测因子。影响DAS评分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因素有文化程度、职业、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在DAS评分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这一结果证实了功能失调性态度逐渐形成于儿童成长经历中,具有潜在性、稳定性的特点,是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在ATQ评分及产后抑郁症患者DA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果与预期一致。调查发现,不良孕产史、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畸形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产科因素不影响自我思考和功能失调的态度。究其原因,大概是产后抑郁症患者在研究1例新生儿畸形及分娩时阴道分娩3例,由于样本量小,不能反映效果。这一结果也表明,产科因素可以影响抑郁,而不是通过态度的中介因素的自动思维和功能障碍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影响产科因素,通过路径分析关系和产后抑郁症的认知模型可以在未来的研究。 2.2 自动思维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个性和情绪因素与自动思维的产生呈正相关。吴志霞的研究发现,预测总功率的负性自动思维的个性特征30.2%、人格特质及重复表达负性自动思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个性爱孤独、心理素质的适应能力差,缺乏自信,低神经质的自我评价;情绪不稳定,有轻微的挫折和问题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他们更容易激动、生气和沮丧。神经质和精神质易患抑郁症,人格,人格特征对抑郁的影响是通过自动思维对抑郁的影响是间接的,个体的人格特征更可能有更频繁的负性自动思维,使个体的抑郁。 2.3自动思维与年龄、夫妻感情 在年龄、ATQ得分为18到24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首先,中国的晚婚晚育政策的影响,育龄妇女18-24岁的年轻女性,养育下一代的概念还没有进入他们的意识领域,是知识和新生儿喂养接种知识缺乏。其次,因为在这个年龄组的妇女的认知发展还不成熟,特别是心态不稳定,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使他们难以适应母亲的角色,不知道如何照顾孩子,有使他们更容易产生不良、消极的自我概念许多因素。在这个年龄段,母亲的母亲被发现被遗弃的同龄人,和文献回顾发现,低年龄的母亲有较低的自尊。除了工作的不稳定使部分低生育率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生活。这表明选择最佳的繁殖年龄是很重要的。在不同的夫妻,夫妻差组ATQ得分最高,得分最低的夫妻好组ATQ,逐步回归分析也发现夫妻质量是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的主要因素。夫妻关系不是生活中的大事,加上分娩的巨大压力,更强调母性的消极认知。女人通常会照顾孩子和丈夫积极参与家务是“爱”反映好夫妇感情能照顾婴儿的责任分担,可以让女性在精神和情感上找到,可以增强母亲面临困难,可以让产妇适应在短时间内的生活的变化。许多母亲认为,他们的伴侣的情感支持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抑郁和抑郁。 3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的护理策略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产妇异常认知模式,降低抑郁程度。一是当地计划生育部门做好相关生育政策宣传,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_陈宏

作者简介:陈宏,女,本科,主管护师。E-mail:1294690253@https://www.sodocs.net/doc/b88414274.html,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 陈宏 (绍兴县王坛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绍兴312055)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忧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社区产妇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分别施予社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护理前H A M D和S D 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H A M D 和S D 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H A M D和S D 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产后抑郁症状,提高产妇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1周 ̄2周内发病,4周 ̄6周症状明显,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情绪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易激怒、精神疲惫等一系列的精神紊乱,是产妇较常见的异常心理[1]。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婚姻家庭,而且还会影响婴幼儿的情绪、智力和行为的正常发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据统计,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20%,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中心2009年6月—2012年6月对社区产妇53例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患者。观察组年龄20岁 ̄35岁,平均年龄(27.1±5.3)岁;对照组年龄22岁 ̄36岁,平均年龄(26.8±4.6)岁。文化程度:初中3例,高中23例,大专41例,大学本科及以上39例。自然分娩74例,剖宫产3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孕周、产次、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产后检查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检查外,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2]:①全面评估患者抑郁情况: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悲观、失望、孤独的感觉,观察其言行及情绪反应,观察母婴之间的交流与接触情况;②对性格内向敏感、抑郁情况较严重的产妇,应有针对性地安慰、解释、劝导,加强社区保健,建立档案,重点关注;产前了解孕妇心理状况,是否有抑郁、焦虑等相关并发症或家族性疾病,高度重视有危险因素的产妇;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产妇情绪上的变化,找到导致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并给予心理护理和劝导,消除其负面情绪;③产褥期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家人的关心和体贴及丈夫的陪同,都可以有效缓解产妇抑郁和焦虑情绪;④对产妇丈夫和家属进行宣教,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使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⑤产后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由弱到强。 1.3疗效评定 1.3.1护理干预前后,记录每位患者HAMD分值的变化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共有17项,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5个等级。 1.3.2抑郁自评量表(SDS):主要衡量抑郁状况的轻重程度及治疗中的变化。让产妇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共20项,自评结束后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观察组发病率为15.1%,对照组发病率为32.1%,观察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2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2.32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SDS评分表12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发病率(%)观察组534553015.1 对照组5336105232.1χ24.512 P<0.05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t P 观察组5314.5±4.36.2±2.76.534<0.01 对照组5313.4±3.88.5±3.45.630<0.01t1.0137.980 P>0.05<0.01 护理与临床 316 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1月第17卷第3期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及护理措施 摘要 目的:通过对产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了解,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有关文献,了解产后抑郁患者表现,进而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产后抑郁临床表现症状多样且持续时间长。 结论:产后的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通常发生在分娩的数日或数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状表现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最常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探讨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心里状况的影响,提高产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一临床表现 (一)躯体症状 1、睡眠紊乱 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早醒后,病人即陷入痛苦绝望之中。 2、食欲紊乱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 3、精力下降 常在主观上感到精力不够,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甚至需他人帮助料理日常生活。 4、昼重夜轻 病人的心境常有昼夜节律改变,即情绪在晨间加重。病人一睁眼,就在为新的一天担忧,不能自己。在下午和晚间有所减轻。 (二)核心症状 1、情绪低落 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2、兴趣缺乏 病人体验不到乐趣是常见的症状,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8-04T14:52:55.8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作者:刘豫军[导读] 观察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河北唐山 063000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产后孤独、失眠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厌世、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等为特征,其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用心理疗法则可取得较好疗效。因此,观察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1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因素[1] 1.1生理因素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尤其是性激素水平大幅度变化,如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作用下降,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改变;由于分娩造成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 1.2产科因素分娩方式、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产时并发症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产钳、胎头吸引等助产的产妇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过剖宫产及自然分娩组,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3社会、家庭因素产妇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此时的产妇非常在乎家人特别是丈夫的关心和帮助,若产后家属冷漠,家庭不和睦或家庭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及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期盼等都是导致产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同时有关资料显示:单亲家庭,低收入高龄产妇等也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1.4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担心分娩时的疼痛、能否顺利分娩、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 1.5个性特征孕产妇的个性特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会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向性格等个性的人群中。 2产后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孕妇:一些情况较复杂如患有妊娠期并发症孕妇需要长期卧床静养,或进行多次遗传基因测试的怀孕(如双胞胎或多胞胎)。通过药物等手段怀孕的孕妇:原有不孕倾向通过服用药物怀孕的;有过流产经历的孕妇;曾经有过痛苦经历的孕妇;性格内向的孕产妇;孕产妇平时感情脆弱。 3心理护理 3.1积极开展围生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孕妇入院前,在门诊做产前检查时,应告知孕妇怀孕期间正常的心理、生理变化及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孕妇紧张、恐惧的心理,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做好准备。 3.2正确全面的评估心理问题,实行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评测结果,对可疑或有孕期焦虑者应做好心理咨询和护理,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建立孕期心理档案,护理人员与孕妇接触时要和蔼可亲,动作轻柔,耐心倾听,关心同情她们,避免敏感性问题。 3.3 入院指导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的形象、语言、住院环境、诊疗条件直接影响着孕妇的心理状态。因此,医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热情接待安置孕妇,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师和护士,本科的技术力量和监测母婴安全的各种先进仪器,介绍科学接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进行分娩过程中基本知识的宣教。 3.4创造舒适环境,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不仅保障孕妇的身体健康与安全,而且对她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注和满足。 3.5情感支持,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产前对产妇的丈夫、公婆、父母等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宣教,做好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产妇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关心产妇的心理感受,对刺激产妇情绪的敏感问题应尽量避免[2]。 3.6安全护理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因多种因素的刺激,患者都有悲观、消极情绪,甚至自杀想死念头,因此,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非常必要。(1)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对患者应给与高度的理解和同情,对患者的诉说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密切观察有无自杀的先兆症状,避免意外发生。(2)患者房间设施安全易观察,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房间内放适量的鲜花,以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3)严格执行护理巡视制度,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维修,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应反复向家属交待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和帮助,做好患者的疏导工作。 3.7重视产褥期心理护理产褥期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加之产后会阴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子宫收缩痛、睡眠差、乳汁不足、照顾婴儿无经验、尿潴留、便秘等均可使产妇情绪低落,所以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孕妇,详细了解症结所在,诱导产妇疏泄情绪,给予关心,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活护理,尽一切努力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在产妇出院前,掌握产妇的机体、心理状况,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帮助,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让产妇了解生殖器官恢复情况的变化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处理,产后母儿检查的特点,婴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求助的方法和对策等等,尽可能地减轻照顾婴儿的负担,避免诱发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 3.8心理治疗[3] 3.8.1婚姻咨询告诉丈夫产后抑郁症的基本知识,以及妻子这个时期的心理需求;向丈夫明确提出妻子非常需要实际的感情支持;妥善处理夫妻关系方面的具体问题。 3.8.2认知治疗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想法,并安排活动计划,打破过去那种把任何事情都看成最坏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现实,既看到优点,又找到不足。

分析综合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分析综合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8-04T14:42:17.3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5期作者:陈翠芳 [导读] 对婴儿太过担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容易让产妇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陈翠芳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医院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结果:通过SAS和SDS进行测量,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两项评分都比实施综合护理前明显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产后抑郁的情绪,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综合护理;产后抑郁症;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225-02 对婴儿太过担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容易让产妇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就是常说的产后抑郁症,直接影响了产妇的恢复及婴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将以本院收治的3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手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27.13±1.4)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均无其他合并症;学历:大专以上20例,高中及以下10例;分娩方式:会阴侧切14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6例。 1.2 护理方法 给予30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 (1)健康教育:给产妇及其家属宣讲妊娠、分娩、产褥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说明产后恢复过程中以及新生儿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规避问题到来时因措手不及而过渡紧张。 (2)心理护理:针对产妇产后常见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应主动跟产妇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了解到的症结所在,采取针对性疏导,缓解其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平时尽可能积极主动询问产妇及婴儿的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比如协助其照料婴儿或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帮助其更好的照顾婴儿,让其感到温暖和被关心,同时鼓励产妇根据身体的恢复情况适当参加一些活动等等。 1.3 疗效标准和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评价,都分为1至4个评分级。SAS表中,50至59的为轻度焦虑,60至69的为中度焦虑,大于70分的为重度焦虑;SDS表中,60至69的为轻度抑郁,70至79分者为中度抑郁,大于80分者为重度抑郁[1]。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综合护前,所有患者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59.13±5.47)分和(58.12±6.45)分;综合护理后分别是(45.13±4.69)和(42.78±6.52)分。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明显较护理前更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给予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2]。一方面,通过给予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分娩及产褥的基本知识,促进其对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正确护理的有效性,规避由于护理不当或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造成心理压力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到产妇的心理问题及照顾婴儿存在的困难等,便于随时给予帮助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减少各种外界因素给产妇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从而降低产生产后抑郁的概率[3]。因为护理人员的及时关心,一定程度上也为产妇带来更多温暖和心理上的安慰,从而提高其对生活的正确价值观,利于保持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和新生儿[4]。 综上所述,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还能提高其积极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最终帮助患者重拾信心,积极面对生活,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青叶.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11,(v.1005):34-36. [2]林慰欣,胡小红,林琼霞.心理干预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2,(v.18);No.19004:538-541. [3]桂欣,程丹玲,赵静.产后抑郁的临床调查分析及护理研究[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v.4Z1):83-84. [4]张凤凤.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v.3026):4440-4443.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如果女性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就可以学以自用,及时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情绪。 ☆焦点转移: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粘滞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象《飘》中女主角郝思佳面对困境时所说“明天再想”,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关注自己的喜好,不 仅思维上转移,还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 ☆主动求助: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无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阴影地重现。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放松充电法: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不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让自己放个短假,哪怕是两小时、半天,也能达到放松自己的和精神充电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绪透支。 ☆行为调整法:鉴于女性生产后不适于做剧烈的运动,但一些适当放松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等。 ☆倾诉宣泄法: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角色交替法: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自我鼓励法: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自我实现法: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有擅长的事业,等产假结束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食物治疗法:产妇在“月子”里通常都会吃大量补品,殊不知这些食物很 容易令人心烦气躁,失眠焦虑,严重的还会出现种种“上火”迹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一,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大脑生物胺引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

产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痛苦的关系研究

产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痛苦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负性情绪与心理痛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济宁市任城第一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回我院复查的5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筛查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痛苦温度计心理痛苦温度计(DT)对产妇进行调查,筛查出产后抑郁症患者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比较两者产后抑郁和心理痛苦情况,分析抑郁與心理痛苦的相关性。结果500例产妇中有6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411例为非后抑郁症患者,产后抑郁症检出率为13.8%,产后抑制症产妇DT与SDS评分明显高于非产后抑郁症产妇(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痛苦与抑郁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痛苦与抑郁有关,改善负性情绪有助于减轻心理痛苦。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emot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the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Methods Five hundred lying-in women from October 2015 to April 2016 deliveried in the Firs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Rencheng District of Ji′ning (“our hospital”for short)and reviewed in our hospital 42 d postpartum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 lying-in women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without postpartum depression were screened out by EPDS,SDS and DT,and the difference of de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ere compared;the 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pain was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69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500 lying-in women,411 lying-in women without postpartum depression,the detection rat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s 13.8%,the scores of DT and SDS in the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postpartum depression (P<0.01);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depression (P<0.01).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s connected with depress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the improvement of negative emotion will be conducive to reliev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Key words]Postpartum depression;Negative emotion;Psychological distress;Correlation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具有潜在的致残性,甚至可危及生命。未经治疗的PPD影响很大,除患者本身的精神痛苦和功能损害外,常会对婴儿的发育和成长带来不良影响[1],一般于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逐渐加重,其发病率为5%~25%[2]。产后抑郁症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自责自罪、自杀观念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使患者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和心理痛苦[3]。心理痛苦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体验,包括心理的(认知、行为、情感)、社会的和(或)精神本质上的体验,心理痛苦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甚至会危及生命[2]。因此,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痛苦,医务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鉴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