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4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4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4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4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高频)p98

答:(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

1、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人类为了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必须解决吃,喝、住、穿等问题,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可见,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2、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1、精神生产的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类并非一开始就具有纯粹的意识,也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着纯粹的精神生产,它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交织在一起的。事实证明,原始社会时期,精神生产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尽管那时已经有了意识的初级形式。原始形态的宗教、神话、艺术等,如洞穴绘画、彩陶纹样、图腾、狩猎舞蹈和氏族起源的传说等,这些精神生产的初级形式,都是和物质生产交织为一体,并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第一次“真正的分工”,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精神生产才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发展起来,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只有在这样历史条件下才真正独立发展起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精神生产从此与物质生产互不相关。恰恰相反,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在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精神生产总是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因此,要正确理解精神生产的发展规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态,从根本上说,就必须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历史联系中去说明。

如,依据马克思的看法,物质生产在原始社会瓦解之后,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四种历史形态,相应地精神生产也随之经历了四中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中世纪的欧洲以教会权力为中心的封建君主社会,教会拥有大片土地和物质资料,在物质生产中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因而精神生产也为教会所垄断,宗教神学成为精神生产的中心。教会竭力宣扬上帝的力量,使一切精神生产及其产品都蒙上神秘的色彩;艺术生产成了宗教生产的手段,艺术产品变成上帝精神、彼岸世界的虚幻象征。不可否认,

中世纪某些精神生产比如艺术的成就与宗教密切相关。然而从本质上说,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与艺术、科学等精神生产存在着对立,甚至阻碍艺术与科学的发展。

到了资本主义时心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精神生产因而也打破了地方和民族闭关自守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身的解放。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家把追求利润作为物质生产的根本目的,并要求精神生产也像物质生产一样为资本家带来利润,而精神生产者则被错误地解释为物质财富的直接生产者。结果,精神生产领域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异化现象。

同样,社会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一般而言,社会主义物质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精神生产也相应的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精神生产者成为工人阶级的―分子,成为精神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进行的劳动是“真正自由的劳动”。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这样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就有了最广阔的天地,它本身也就成为创造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力量。总之,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不同历史形态下精神生产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所决定的。

2、精神生产的相对的独立性:

(1)首先,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拿艺术来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艺术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也决不是同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例如,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近代资本主义,但希腊人和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却是近代人所不可企及的;18世纪末的德国,经济一度崩溃,但文学方面却诞生了伟大的歌德、席勒这样卓越的世界性作家;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国刚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农奴制度的残余仍然渗透于整个俄国经济之中,但文学方面却群星灿烂、成就卓著,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都是诞生于这一时代的文学巨人。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存在过。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物质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后世,但科学、哲学、文学出现了大繁荣,而且那种繁荣局面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也很少出现;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物质生产严重衰退,但诗歌方面反而得到繁荣发展,杜甫的大量现实主义优秀诗作就产生于这一时期。这些事实表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因此,精神生产的发展具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物质生产对精神生的作用是间接的,必须以思想关系为中介,而且影响精神生产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就精神生产本身而言,一方面它都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是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条件,因此,精神生产在历史基础础上发展的;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特殊的现实的社会条件,因此,精神生产在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2)其次,精神生产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例如,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革命,从而

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如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峰人物牛顿关于近代物理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以及近代科学的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都极

大地推进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工业生产的发展。科学如此,文化艺术的生产也不例外。美学的研究和艺术样式的发展变化也会促进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在技术和审美方面的完善统一。现代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艺术和文学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仅古代世界难以想象,就连现代世界也为之惊叹不已。

3、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作为人类两种基本的生产方式,有着共同的性质和规律。首先,两种生产都作为人的生活活动,具有人的生活活动的一般特点,这就是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其次,两种生产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但是精神生产作为“特殊的生产,又有不同于物生主要是:

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2、文学活动作为特殊精神生产与其他精神生产(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p102

答:文学创造不仅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有别于物质生产,而且也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方式而有别于其他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文学创造不同于科学、宗教活动。从精神生产领域看,文学创造、其他艺术创造与科学、道德、宗教等精神生产活动动,都是人对于世界的意识活动。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规律。

1、以文学和科学两者相比较: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各种理论活动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就是偏重于科学反映的、以揭示对象的客观规律为己任的精神生产,其成果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就是科学生产的成果。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和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客观感受和认识,并将其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进一步说,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文学产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文学当然包含着科学认识的因素,但这种认识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即审美化了,这正是文学作为种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区别于科学生产的特质。

2、文学创造与宗教活动存在着不少相似性。它们都是对世界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具有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等特点。从历史渊源看,这两种精神活动也常常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圣经》充满了诗,《荷马史诗》则充满了宗教;原始图腾、洞穴绘画、祭神仪式、神话等,既是艺术也是宗教,它们奇妙地糅合为一体。

但是,文学创造与其他艺术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

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从中受到美的陶冶,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因此,它要拥抱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就像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理论和《柏拉图对话录》所教诲的:艺

术作品的形式和一个幸福生活的形式是一样的。而宗教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

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以它特有的神秘经验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的价值。显然,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虽然它的沉醉态度建立在个人和对象之间和谐感觉上,但实质上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3、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p103

答: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当然要运用一定的符号。在精神生产领域中,各艺术生产所凭借的“艺术符号”并不相同,文学以语言为符号。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称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但是,文学创造中所运用的既不是语法意义上的“语言”,也不是日常的“言语”,而是具有话语蕴藉的“话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具体的独白、对话等。

文学创造就是以话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然而,文学话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语言和日常言语: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话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也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

1、首先:作为叙述、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文学话语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的情思,因此文学作品中文学话语常用来表达或激发情感和态度。

例如:,等等,都寄寓着深沉强烈的情感和人格象征;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其含义必须锁联想或想象才能领悟。

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有较大差别,他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往往有限的言语中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2、其次:文学话语甚至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普通的语言被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这些阻拒性的话语迫使我们对语言产生强烈的意识,使对象更加具体“可感”,从而更新对那些日常言语的习惯性反应,更新这个语言所包容的生动的世界

例如:宋代江西诗派推崇的“点铁成金”的创作方法就是在学习古人的作品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彩的诗歌意境并用新创性的语言来代替原辞,这种手法形成了语言的陌生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最后:文学语言的虚构性常常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境,这种叙述会出现多种可能性。总之,文学语言是一种“舞蹈”的语言,而其他的语言是一种走路”的语言。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在不同语境中,其运用千变万化,它是不断创新的。所以,文学创造不仅以言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创造具有“话语蕴藉”的文本来塑造文学形象。

4、文学创造的客体:特殊的社会生活p108

(一)社会生活与文学创造的关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答: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离开了这个客体,就没有文学创造。所谓社会生活,就是人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结成的现实关系和全部活动的总和,也就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同时,人的生活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而社会物质条件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环绕社会的自然界。总之,社会生活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统一体。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活动既可以把物质世界作为创造的客体也可以把客观存在着的特定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文化氛围、历史情境和作家个人对生活的体验等作为创造的客体。这是文学创造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区别。意识活动几乎可以反映与人发生关系并被意识到的一切,它们都是意识活动的客体。总之,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

例子:《金瓶梅》、《红楼梦》、《三言二拍》、《人间喜剧》、《红与黑》

2、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在文学创造中,无论是侧重于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还是侧重于社会精神生活的揭示;无论是侧重于作家内心生活的抒写,还是侧重于外部生活的描绘,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即便是那些以幻想的形式描写人类社会中不存在的事物的作品,例如神话、童话、神魔小说、科幻小说等,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神话就是人民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魔小说表面写的是神魔,实际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人情世态。可见,以切文学作品都有社会生活的根源,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源泉,而且正如毛泽东所言,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例子:《西游记》、《聊斋志异》、《格列佛游记》

(二)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答:从宏观角度看,人的意识活动动包括文学艺术活动和科学认识,都是社会生活反映。然而它们所反映的具体生活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具体客体是有差别的,文学创造的客体自有特殊性。

1、文学创造的都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认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差异首先在于:前者是整体的社会生活,后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社会生活。横向上,生活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再具体些说,可以分为经济的、政治的、文化教育的、工业的、农业的、军事的等诸多方面。纵向上,生活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表层是现象,深层是本质。科学反映生活有两个特点:横向反映是分门别类的,如经济学反映社会经济生活,政治学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和阶级斗争·…·在纵向反映上,科学固然要捕捉生活现象,但这不是它的根本目标,它总是力图穿透五光十色的表层现象,追寻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可见,科学反映的生活,既是某一方面的生活,又是本质的、一般的生活,而不是整体性的生活。

所谓整体性的生活,是指既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也不局限于某一层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渗透,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反映的生活就具有这种整体性。例如:《红楼梦》围绕着宝黛的爱情悲剧这一轴心,展现了封建家族内部的、不部的、世俗的、官场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方面生活相交织的画卷;同时《红楼梦》所呈现出来的又是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如一个个青年女子的悲惨命运——英莲被抢、金钏儿投井、鸳鸯悬梁、晴雯屈死、尤三姐血染利剑、司棋撞壁丧生、黛玉焚稿归天……然而,就在这表层的生活现象中,却又透露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使所反映的生活达到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的有机统一,由此可见,文学给人们提供的是生活的全部丰富性。

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无比丰富,也极其复杂,生活中有一类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另一类是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要创造美,要激发人们的美感,就必须努力去发现、反映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而对那些不具有审美价值甚至与美对立的事物,则必须进行审美提炼和转化,使之在进入艺术作品之后具有审丑价值。

所谓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指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美的属性的生活,即富于诗意的生活,如社会美、自然美。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两首诗所反映自然风景、自然花草本身就是美的,能直接激发人们的美感,属于有客观美价值的事物。文学在映生活时,一般总是努力去发现和表现那些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的事,而对那些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丑的事物总是摒弃的,然而这绝不等于说文学不能反映丑的生活,丑的生活也是文学的现实客体,审美与审丑,正如死亡和命相伴、病态与健康对抗、痛苦同欢乐交替。如果文学不写丑,就不会有悲剧与喜剧。现实中的丑本身不具有审美价值,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但是丑的事物,经过艺术家作家

的揭露和批判,塑造成艺术形象,也就具有了审丑价值。贾平凹的“丑石”《丑石》丑到极处即美到极处,司空图笔下的“畸人乘真”,庄子在“大椿”的树荫下放飞“逍遥游”的审美情思。因此对美的崇拜与对丑的描绘并不矛盾,关键在于通过艺术处理能否使之具有审丑价值。波德莱尔曾说:“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把丑写进文学作品却不对之进行审美否定和艺术处理,那无疑使艺术品成为丑的展览,这是违背文学反映生活的美学原则的。

然而科学则不同,科学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并不以对象是否具有或是否可以转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为原则,而是以对象是否具有认识价值为原则;科学反映的事物当然也有美丑之分,但它所关心的始终是现象底下的本质规律,而不关心这些现象的美丑。再丑的现象,也可以成为科学的对象,只要这种研究对人类有益。

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如上所述,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具有审美价值或者审丑价值的特殊生活。但是,这种特殊生活当它还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没有人对客体的感觉,客体就不能现实地成为人所占有的客体。当某种生活不与作家发生关系,作家没去体验它,即感受、思索它,并与之发生情感交流时,它就不会成为作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

例如:曹雪芹如果没有对封建社会晚期青年男女不翰运的熟悉、体验,那些不幸青年男女的生活就不会成为《红楼梦》的反映对象;钱锺书如果没有对旧式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的体验,那群处于“围城”状态的知识分子又怎么能成为作家创作的现实客体呢?

可见,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实际客体。正是由于作家的体验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才被知觉化、情绪化、心灵化,外在的现实生活也就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现实。这时,作为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也就是文学题材,已经成为主客观统一体生活材料了。因此,作家笔下的生活就不那么“客观”了,而是经过作家感觉的折光、情感的涂染、心智的灌注、理性的过滤了,如鲁迅《故乡》中那阴晦的天气、冷风、荒村,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环境,而是浸渍着作家悲凉情绪的心理空间;张承志《北方的河》中的黄河,已经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像“自己的父亲”、“自己的血脉”了。

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而审美体验主要是种情感体验,当然它也包含了认识、思考。因此情感活动用回忆、想象、激情、理解和思考标示出生命活动本身,它将有限的生命带入永恒的意义存在之中。深层的审美体验朝向生命本体的命运、死亡和爱憎,包含着诗人的孤独、痛苦、渴望、希冀和欢乐。

文学对象是经过作家的体验而成为情感化了的客体。尽管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蛙硬具主观性,但是,被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仍具有经本性的品格。已被作家的心灵浸泡过的主观性、情感化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允许的。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概念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答: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的整个过程。客体“主体化”是主体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2.叙事学 答:叙事学是20世纪以来由俄国形式主义与法国结构主义形成的叙事理论。俄国学者普洛普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中的结构思想传到法国,引起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分析的尝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成了叙事学。叙事学关注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它发展了传统叙事理论,但忽视了具体作品的特殊性,太注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 3.隐含读者 答:隐含读者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重要概念。根据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后,在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隐含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4.发愤著书 答:发愤著书是司马迁提出的文艺观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从而提出了“发愤著书”。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发愤著书”对后来的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都有很大的影响。 5.春秋笔法 答:“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二、指出下面两题所引文字的出处并解释其含义(每题15分,共30分) 1.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滑,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答:(1)出处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 一。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考研题目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A 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 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教材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主要参考教材 1(《文学理论》 [美] 雷?韦勒克、奥?沃伦著三联书店 1984年版 2(《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3(《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著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9年版 4(《文艺学导论》吴中杰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 5(《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周文柏著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必读书目: 1(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 4(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5(蔡仪:《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一般阅读书目: 1(《柏拉图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 3(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 4(拉尔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茵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 6(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1989年 7(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8(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8年 9(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10(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12(金元浦:《文学解释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 13(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1990年 14(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 16(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18(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0(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1(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 22(佛克马:《文学研究和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3(佛克马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24(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25(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 26(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7(黑格尔:《美学》三卷。商务1964年 28(韦勒克:《近代文学批判史》1—5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 ↑ 共时←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汇编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 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 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 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 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 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 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 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 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具体而言,它的研 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 个基本要素。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 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 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 再现。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 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 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 动性(个性) 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 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 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 、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 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 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它的意思是 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 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 能。 7、表现说:文学观的一种,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

文学理论重点笔记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其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文学学。 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4、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一般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共时← —————————————→历时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特殊文学史 6、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 8、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9、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10、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2)、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出入”说。 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 3)、文学社会学: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4)、文学符号学 5)、文学价值学 6)、文学信息学 7)、文学文化学 11、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1)、文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 12、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 1)、“诗言志”说(选择,填空题)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13、形式主义文论 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大全 (1) 2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1、文艺学:以~为对象,以揭示~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理论(研究~普遍规律即~的原理、范畴、判断标准等问题的学科;任务:~本质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接受论)、~批评(对以~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活动和~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和~史(~发展与变迁的历史) 2、~活动: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由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作家(作者通过创作~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世界(~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具有精神性、审美性、意识形态性构成 3、~理论的性质:从学科归属上 看,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以~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方法;对象和任务看,以~活动为研究对象,而~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又规定了~理论的任务即~发展论、~创作论、~作品论和~的消费与接受论;学科品格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民主、科学、现代的)4、~理论的基本形态:~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划分依据:~理论认识的客体:~活动的整体;~活动的流动系统:创作--~作品--~接受。~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消费5、马义~理论:是马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基;基石:~活动论(马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能动创造,是一种“人学”),~反映论(马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艺术生产论(马在考察资经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艺术活动的结果。一把艺术生产作为物质生产的比较对象,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二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12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 1、文学消费的广义狭义概念299 答: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当论者把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对举时,往往指广义的文学消费。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当论者把文学消费与文学鉴赏对对举时,往往指狭义的文学消费。从表面上看来,这种狭义的文学消费与过去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二者既有联系又存在重大的差异。 2、文学生产的广义狭义概念301 答: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原理,广义的生产包括狭义的生产及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与此相适应,广义的文学生产应当包括创作、出版、发行和阅读等要素。不过,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生产主要是狭义的文学生产,即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或本体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物化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如文学书籍、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光盘,电子图书、互联网超文本等的制作),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而文学消费主要指读者的阅读。 3、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302 答:在现代技术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冲击下,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形成一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 (一)所谓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第一,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文学消费作为一种对文学产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产品为对象。没有消费对象的消费是不存在的。因此,文学消费对象受文学生产规定,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文学消费者究竟消费到何种类型的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还是现代主义文学,是高雅文学还是大众文学,是手抄本读物还是印刷本读物,是纸质文学图书还是电子文学图书,是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还是粗制滥造出来的文学赝品,等等,无一不受到作家的文学生产的规定。 2、第二,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阅读通常是一种文字阅读,但在文学生产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和电子传播媒介普及的今天,文学消费不仅指文字阅读和纸质文学消费,而且也包括对广播影视文学的视听阅读和电子网络文学的视屏阅读,出现了所谓读图时代的文化消费方式。又比如,创作说唱故事和剧场演出的时代是群体围坐在―块共同消费的时代,生产文学书籍的时代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文学史则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因此,文艺学的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文学理论笔记

名词解释 1.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诗人,作家。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3.陌生化:又译“反常化”,与变形有联系。他们都是使习见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应。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一个事物被陌生化时,该形象只以作者或读者似乎都未见过,不得不以“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新奇感受去描写它的方式呈现出来,陌生化除作为手法和方式之外,它还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4.艺术真实: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5.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6.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7.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8.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9.叙事学:叙事学又称叙述学,这词始建于法国理论家,托罗多夫《<十日谈>语法》一书。主要指的是以法国为中心结构主义关系密切的当代叙事研究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法国当代叙事学,是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与法国形式主义思潮双重影响的产物。它与传统叙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立足于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童庆炳版2021考研笔记讲义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童庆炳版2021考研笔记讲义第一编导论 第1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一)文艺学的系统性 文艺学作为对文学这一事物的完整的研究,也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 (二)早期的文艺学研究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体裁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三)文艺学的分支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四)文艺学三个分支的区别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韦勒克与沃伦对三个分支的区别: 1.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这个观点与那种认为文学基本上是一系列依年代次序而排列的作品,是历史进程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点,是有所区别的。 2.关于文学的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与关于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不论是做个别的研究,还是做编年的系列研究——二者之间也要进一步加以区别。(五)三个分支的关系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1.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2.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六)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文学四要素的观点

文学理论入门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入门读书笔记 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作为一种理论它必须不是一种常识性的东西,被大多数人所理解,似乎它的意义就是在质疑常识的同时提供“非同寻常”的另类思路和选择,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错综性。因为它必须不显而易见,所以它必须需要质疑,在无疑之处提出疑问,需要对一切被视为合理和惯常的的东西提出挑战。 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的某种永恒的“普遍大法”,放之四海皆准,它的理论是鼓励持疑和批判,这其实是鼓励读者参与理论建构,倡导在理论中展开对话并以此来构建新理论的独创精神。然而一方面质疑的学术精神是必须的,然而又得把握好度,存在就必然有其合理性,需要辩证的质疑,辩证的否定。另一方面由于卡勒过于强调理论的复杂性,不可避免的在读者心中有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理论是复杂的,是他们所不能够轻易触及的,这有决定了读者参与理论建构效能发挥的的有限性。 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评常识,所谓的常识是一种历史的建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理论。这样看来理论似乎是根据其效果定义的,帮助人们以一种新的方法考虑。 而福柯的理论似乎又只是说由于人们多以那些被视为疯狂的东西中期待可知性,并且从一直不知被视为何物的欲望中期待自己的身份,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它如此重要。因为我们心中的敬畏感所以它才会成为话语的聚焦点,因而怀疑理论是是一个议题在历史背景下如何被话语构建起来的,当这种话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者成为指责和争议的焦点时,理论也慢慢完成了它的建构。福柯其实是在强调知识话语巨大的创造性。 而德里达似乎是在强调写作是言语的补充而写作中的言语则是一种中介而言语也因写作的补充性而完善,事物也因言语的补充性而新生。对符号再现的是先于其存在的真实提出了挑战。 其实对于作者提供的这两个例子,我个人更觉得他只不过是在过分强调一种质疑精神,多一切合理之处提出质疑,以此来说明那些看似自然的东西其实是历史与文化的产物。那么理论究竟是什么,作者说:“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是分析和推测,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理论具有自反性。”我个人觉得作者似乎只是在描述理论的特性,他从具体入手把理论一步步完整的剖析在读者面前,虽然这样易于读者参与理论建构,但好像有不可避免的缺乏一种整体性,缺乏一个宏观角度的把控,缺乏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卡勒对于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质疑,一是因为理论的跨学科性,而是由于文学之外的文学性。不过也由于文学之外的文学性也正好说明了文学概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学是什么要求的不是一个界定而是一种分析,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将它视为文学而文学的程式又是什么?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韦勒克 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 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 区分----两种说法 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 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 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 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 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 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 什么是文学研究: 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 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根据美学价值和一 般学术名声。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 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 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 1.贺拉斯提出:“甜美”及“有用”其他如快感和教训的看法、宣传和纯粹的声音、意象的组合的看法的对立、游戏和工作的争论。 2.替代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