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学习目标】

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通过学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以及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历史演变;通过对西欧和日本各国战后经济的学习,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除吸收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外,更主要取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习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特点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重要特点。

【专题学法指导】

整体感知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的繁荣之下掩盖着深重的危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导致了政治危机。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后历任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80年代里根上台后采取了反凯恩斯主义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和连续增长。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消灭了财政赤字,加上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战后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推行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推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改革并获得成功,英国经济模式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成为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联邦德国建立起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西德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在5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重建与迅速起飞。

聚集重难点

重点: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2、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3、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

难点: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学法引导

以每课的重点为主线,首先把握每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考:(1)宏观把握近一个世纪来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征,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历史现象和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作用。(2)认识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改革的实质(3)有意识地联系其他国家在国家干预经济方面的适当调整,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若干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比较。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知识能力目标:查阅资料了解经济危机这一概念;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影响;理解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角色伴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想象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到大海里;把小麦、玉米当柴烧、把牲畜宰杀埋在地里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1、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1)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大发展,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资本家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狂跌,股票纷纷抛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3)表现: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锐减;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各国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4)特点:来势特别猛,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①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体现,如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商品。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激化,如危机期间,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涨。③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各国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⑤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

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2)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3、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经济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工业、农业带来了全面的冲击。生产跌回到1913年水平。

(2)失业人口大增,1932年全国有约200万人失业,1933年近1700万人。

(3)社会动荡,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

(4)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二罗斯福新政

知识能力目标: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

过程方法目标: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认识到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需要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

1、实干家罗斯福

(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传统政策,无力扭转经济颓势,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广泛支持,就任美国总统。

(2)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各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2、“罗斯福新政”

(1)两个阶段:1933年3月至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主要内容

整顿金融业:下令银行停业整顿,逐步恢复

银行信用;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宣布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饥荒;成立联邦储备银行以加强国家对银行管理和控制。

调整农业政策: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

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复兴工业: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

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造林、土壤保持、筑路以及田纳西河流域水利改造等工程。

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

法》,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共劳动标准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社会保障法》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3、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据人教版)

(1)实质: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积极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能力目标:理解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经济主张的不同;概述自杜鲁门至克林顿历届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措施及其得失;美国“新经济”的含义、表现和认识。

过程方法目标:善于借助史料来加深对本课

内容的理解;运用比较法,对一些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比较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不同等。

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到经济改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计划、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表现: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慷慨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2)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西欧的不同:美国垄断资本实力雄厚,建立现代企业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资本积累有限的矛盾不像西欧国家那么尖锐;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与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推动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3)实质:虽然美国政府在新兴工业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和关键生产部门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3、著名的经济学理论

(1)凯恩斯主义:认为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就业。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都把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如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在位时期的经济政策。

(2)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3)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注意: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思路。

4、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2)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这些做法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4)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6)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一批经济学家由此乐观地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知识能力目标: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

过程方法目标:比较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四国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情感态度目标: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

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此后至l979年,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两党都信奉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国家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2)工党执政后,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把银行、电力、电信、钢铁、煤矿、铁路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编制和实施国家的经济计划;加强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工党政府积极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复兴。1950年,英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

(3)保守党上台后,接受国有化的现实,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同时加强私人企业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在这一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显示出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特征,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

(4)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陷入停滞。1979年5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撒切尔夫人认为国家干预损害了企业的自由,又造成政府入不敷出,导致经济“滞胀”和严重失业。她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国有企业私有化。②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③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这项改革涉及普通百姓的利益,因此比较谨慎。撒切尔政府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增长率高于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

(5)20世纪90年代,英国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这种“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实施: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国逐渐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混合经济模式。

(2)特征: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3)内容:①扩大国有经济成分。②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发展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③第三,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实施: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没有对德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而是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内容: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②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③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4)效果: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日本。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70年代,欧美国家遭受石油危机打击,经济发展受阻,联邦德国却顺利地渡过了这场经济危机。

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实施:二战初期,为了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战后,日本在短短2 5年时间内赶超了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种独特的市场经济模式作用的结果。

(3)政府的主导作用:①实施产业政策(又称产业合理化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②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③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4)效果: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经济发展速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日本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5、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1)最重要的变化,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3)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4)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精美解析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 1.富兰克林·罗斯福指出:“并非追求利润的自由企业制度已在这 一代人中失败,而是尚未经受考验。”这表明 A. 新政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B. 罗斯福坚信资本主义制度 C. 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制度 D. 罗斯福坚持自由资本主义 B 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材料中罗斯福坚信“自由企业制度”实质是坚信资本主义制度。B正确;A与史实不符,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干预经济矛盾,排除。故选B。 2.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 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 政() A.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B. 既实行资本主义,又实行社会主义 C. 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 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A 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出发点在于缓解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材料“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故A符合题意;BCD 第1页/共16页

说法均不正确。故选A。 3.罗斯福新政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捍卫了资本主义民主制,挽 救了现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了全面干预 B. 采取的措施得当、行之有效 C. 克服了经济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 D. 生产关系调整可继续容纳生产力 D A项,罗斯福新政并不是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全面干预就是计划经济了,排除; B项,采取的措施得当、行之有效是一般原因,排除; C项,克服了经济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是作用并非根本原因,排除; D项,生产关系调整可继续容纳生产力,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包括调整劳资关系等,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具体考查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和实质.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和实质,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评价.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江苏王涛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罗斯福新政对未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国家宏观调控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形成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当时资源配置完全是在市场上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即“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的。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如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所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贫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这种市场配置资源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也使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最终导致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人们开始反思完全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和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用“看得见的手”协调经济运行中总量平衡以及某些重大的结构性矛盾。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见,其核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联合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和缺陷,促进了工业的健康有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这说明自罗斯福新政开始,国家的宏观调控逐渐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市场这只“无形手”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让美国经济度过难关,实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关键的制导系统。 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银行通过资金活动,成为连接国民经济的纽带。因为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混合,因此经济危机往往是从财政信贷危机开始,金融系统的瓦解将波及到工农业各部门,罗斯福新政从经济危机开始的源头抓起,罗斯福新政抓住现代经济的核心,凭借国家的权威和信誉,首先在金融方面进行了改革,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下令银行暂时休业4天,进行整顿,淘汰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扶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政府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对存款人的存款进行担保,逐步恢复了银行信用,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罗斯福新政在财政方面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宣布禁运黄金出口,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41%,以刺激出口和生产的发展。银行的整顿成功,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罗斯福新政首先抓住银行这个关键,充分运用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政策的先河,充分运用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同步试题必修2

1.他学识渊博,身残志坚;他击败了对手,入主白宫,实施新政,领导美国人民摆脱危机困境,“他”是( )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 D.尼克松 解析:“身残志坚”“实施新政”可以判断是罗斯福。 答案:C 2.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退休人员”“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知,这一法案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也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故B项正确。 答案:B 3.1932年,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题干材料所述主要是保障社会底层人民的基本需求,这主要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举办公共工程来实现的。 答案:B 4.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侧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工作付酬的美国”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对图文信息的解读能力。图片上的信息是“工作付酬的美国”,这属于“以工代赈”,故选择D项。它不属于直接救济,不涉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是减耕减产,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5.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解析:注意题干材料“开拓者”“革命者”,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选A。B未体现创新性;C、D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俄国(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 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纽约股市暴跌 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是如此。 2、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提供的数字“半数”、“完全失业人数”、“许多人”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对绝大多数人都产生了影响,是其危害性的表现。 3、右图的“胡佛村”反映了在1929—1933年 经济大危机中() 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 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 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 答案:B 解析:“胡佛村”反映的是经济 危机中失业工人的聚居区,故选B项。 4、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答案:D 解析: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才会出现这种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A、经济危机的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答案:A 解析:特别注意时间:1931年,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这种思想和担忧。 6、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时的社会现状“工人大量失业”,故选B项。 7、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的背景是( )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信息SY1301 刘鹏0121309341527 摘要:1929年10月24日,一场史无前例的、破坏性极强的金融危机迅速的在美国爆发并由此强烈冲击了各国的经济,其中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无法估量的影响。自此,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甚至倒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此时,日德等国一批野心家走上台前并选择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企图以对外的殖民扩张来转移国内民众的矛盾视线,这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与此同时一批以美国为核心的国家也走上了一条对现有资本主义改良的道路,比如这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罗斯福新政,这一政策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无疑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泥潭中走出来,并且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当然这新政对我国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意义借鉴 正文: 一、罗斯福新政内容 1 改革金融,整顿银行业。危机爆发前的金融系统、银行系统 是自由发展、完全放任、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体系。这就造成了疯狂的投机行为和许多银行缺乏信用的问题。而罗斯福政府通过《紧急银行法》、《银行法》强制淘汰一批信用度差,资不抵债的银行,并大力扶持一批饱受好评的银行,使美元与黄金

脱钩,贬值美元,禁止储藏盒输出黄金。以著名的格拉斯—斯 特高尔法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2 调节农业。颁发《农业调整法》,通过补偿手段来缩减农业 产量,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产品过剩的现象。 3 新的工业政策。颁发《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要求企业主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政府通过工会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这极大的保护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 益,从而提升了工人的消费能力。 4 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国家实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这不仅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而且创造了几百万的工作 岗位,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使许多失业者有活干。 5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社会保险法》,使退 休老人有较好的社会福利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从业者的后顾 之忧,同时也为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们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 就业压力,为工作事业带来新的青春气息与活力。 二、罗斯福新政的美国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领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其中也有社会主义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二罗斯福新政

课堂演练当堂达标 1.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法律,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 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A .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 .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美国政府实行存款保险,有利于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主要目的在于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故选C。 答案:C 2.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徽章。当时 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 A .遵守公平经营规章 B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C.实行全面计划经济 D .做好社会福利事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企业要遵守公平经营规章,只有如此,政府才颁发蓝鹰徽章,故A项正确。 答案:A 3.美国学者曾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为此罗斯福在其“新政”中() A .加强美国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 B .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C.推行“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 D .制定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解析: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排除A项;B项是金融措施,排除;D项是发展工业的措施,排除。 答案:C 4.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 .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 .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D .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是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得出这一结论的有力依据是() A .新政在各项法律下得以实施 B .罗斯福政府有力改善了民生 C.国会对罗斯福政府弹劾失败 D .新政时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 解析:材料“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是突出新政时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故选D。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美国工厂 生产率增长55%。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012-2013第一学期《世界现代史》科目考查卷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xxx任课教师: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391,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①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亿美元②,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③,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挺身站了出来,带领美国人民向大萧条提出了挑战。他首先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 ①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 ②引用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23、24页 ③引用陈玮《简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中的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国期刊网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点汇总

专题六 20世纪20年代 一、经济危机1 、时间:1929 年10月 2 、地点:美国-----资本主义世界(( 1 )原因:①美国是当时的经济强国,对资本主义其它各国的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2)为什么没有影响社会主义国家:①当时世界上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资本主义国家对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的政策;②当时苏联经济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3、原因:①社会财富分配不均;②银行贷款和分期付款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③股 票投机行为导致经济泡沫;④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生产的相对过剩 具体表现:银行倒闭、工农业破产、失业人数上升、对外贸易额下降 5、影响:1>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2>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 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6、措施 ①胡佛政府 ②罗斯福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1)经济危机;(2)胡佛政府;(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3、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影响 1、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不能消除)(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这场危机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2、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原因:罗斯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压力) 3、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开端 四、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发展历程: A.开创:罗斯福新政时期; B.巩固和发展:二战期间; C.进一步发展:二战后 2、美国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等的异同点的比较 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强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 (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2.苏联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经济实施指令性的计划管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包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经验: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训:(1)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造成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必修2专题六《罗斯福新政》试题精选

必修2专题六《罗斯福新政》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48分) 1.(2014?浙江温州高三知识和能力测试?22)失业率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表2是美国某一时期的失业率走势图,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重创美国经济 B.罗斯福新政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财政紧缩政策导致新政期间失业率波动 D.战争成为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表2 3.(201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6)从罗斯 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4.(2014?山东日照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14)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义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5.(2014?河南洛阳一模?21)成立于1933年5月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罗斯福总统规划专门负责解决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机构,它是具有私营企业灵活性的独立国营公司,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家的典型案例。该机构的建立() A.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B.体现了美国计划经济的实施 C.标志着美国混合经济的建立D.终结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6.(2014?四川宜宾一模?11)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史与论,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史实结论 A.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每小时最低工资为10美分有利于提高就业率B.企业纷纷接受政府提出的“蓝鹰”行动计划体现了企业的自由选择权 C.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生活保障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1936年凯恩斯提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规模的实践 7.(2014?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12)“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比较中结论正确的有() ①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相似——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中国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相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参与 ③中国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相似——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相似——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A.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④8.(2014?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8)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企业要获得图4中的“蓝鹰”

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试题汇编(人民版必修二)

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试题汇编(人民版必修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近代历史的大量史实表明,要搞好经济,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都不能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资本主义历史上因此而失败的典型人物是 ( ) A.希特勒B.胡佛 C.罗斯福 D.里根 答案:B 解析:胡佛信奉自由放任思想,主张以不变或少变来应万变,结果不但没有克服危机,还直接导致其在1932年的大选中败给了罗斯福。 2.“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这首流行的歌谣直接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人民( ) 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③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这首歌谣反映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贫困,同时也是对胡佛政府的讽刺。因此选A项。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为解决儿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美国国内日渐占据主流的经济思想是( ) A.用“看不见的手”自动平衡社会供需 B.政府的唯一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 C.“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D.政府要做“守夜人”兼“二老板” 答案:D 解析:胡佛在经济危机面前反对对经济进行国家干预,仍然采取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经济危机日益恶化。 4.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答案:B 解析: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考试说明》扫描: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二、知识梳理 (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2、特点: 3、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 ② 2、主要内容 3、特点: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虽违背自由放任的思想却顺应了时代的要求。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已经发展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即需要国家从整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革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当代资本主义发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⑴战后20年,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原因: ⑵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原因: ⑶80年代,特征:复苏 原因: ⑷90年代,特征:空前持续增长(即繁荣) 原因: 2、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 ⑴原因: ① ② ③ ⑵表现: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1) (2) (3) (4) 认识:①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②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③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 三、典题示例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大行其道,为什么到70年代后又开始被怀疑?说明了什么问题?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宣告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机制不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接受了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从而挽救了美国。二战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所以人们普遍认可凯恩斯主义。但是,资本主义只能暂时缓解自身的基本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到了20世纪70年代,黄金时期结束,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各国开始减少国家开支和对经济的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人们开始怀疑凯恩斯主义。 说明: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和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怀疑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正日益削弱。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学习目标】 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通过学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以及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历史演变;通过对西欧和日本各国战后经济的学习,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除吸收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外,更主要取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习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特点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重要特点。 【专题学法指导】 整体感知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的繁荣之下掩盖着深重的危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导致了政治危机。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后历任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80年代里根上台后采取了反凯恩斯主义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和连续增长。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消灭了财政赤字,加上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战后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推行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推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改革并获得成功,英国经济模式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成为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联邦德国建立起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西德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在5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重建与迅速起飞。 聚集重难点 重点: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2、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3、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 难点: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学法引导 以每课的重点为主线,首先把握每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考:(1)宏观把握近一个世纪来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征,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历史现象和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作用。(2)认识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改革的实质(3)有意识地联系其他国家在国家干预经济方面的适当调整,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若干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比较。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知识能力目标:查阅资料了解经济危机这一概念;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影响;理解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角色伴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想象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到大海里;把小麦、玉米当柴烧、把牲畜宰杀埋在地里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1、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1)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大发展,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资本家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狂跌,股票纷纷抛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3)表现: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锐减;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各国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4)特点:来势特别猛,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①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体现,如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商品。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激化,如危机期间,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涨。③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各国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⑤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综合练习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综合练习 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 A.重商主义的盛行促进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主义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2.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3.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可见当时英国( ) 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D.大萧条使社会混乱 4.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在当时( ) 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 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力 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 5.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 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 6.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 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 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 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测评人民版必修2(20210211190853)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改编题)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汽车买得起养不起”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 20世纪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主要说明这场危机() A川就出攵世界£战B 邛曲幽上台加羔「札谓 C D 3. (2010 ?温州二中期中)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 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美国工人的贫困 B ?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4. (2010 ?广东陆丰林启恩纪念中学模拟)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 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5.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 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6.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 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 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上述材料表明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 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 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 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7. (2010 ?常州一中模拟)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 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一一天下没有不 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始终是信封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8. 一位美国总统说:“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 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 努力毁掉。”为克服这种恐惧,他是怎么做的()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二 罗斯福新政

1.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法律,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美国政府实行存款保险,有利于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主要目的在于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故选C。 答案:C 2.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徽章。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 A.遵守公平经营规章B.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C.实行全面计划经济D.做好社会福利事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企业要遵守公平经营规章,只有如此,政府才颁发蓝鹰徽章,故A项正确。 答案:A 3.美国学者曾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为此罗斯福在其“新政”中() A.加强美国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 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C.推行“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 D.制定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解析: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排除A项;B项是金融措施,排除;D项是发展工业的措施,排除。 答案:C 4.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D.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是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得出这一结论的有力依据是() A.新政在各项法律下得以实施 B.罗斯福政府有力改善了民生 C.国会对罗斯福政府弹劾失败 D.新政时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 解析:材料“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是突出新政时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故选D。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美国工厂生产率增长55%。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