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真空共晶焊空洞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真空共晶焊空洞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真空共晶焊空洞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真空共晶焊空洞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真空共晶焊空洞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真空共晶焊焊接技术在国内快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电子封装行业,如芯片与基板的粘接、基板与管壳的粘接、管壳封帽等。与传统的环氧导电胶粘接相比具有热阻小和可靠性高的优点。但具有低空洞率的真空共晶焊的焊接工艺设置仍需要探讨。本文参考了真空共晶焊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真空共晶焊原理和工艺过程,并着重分析了真空共晶焊空洞缺陷的产生机理、空洞分类、空洞率计算、空洞检测、空洞评价标准和空洞率控制措施,最后预测了未来对空洞率的要求和控制方案。

关键词:真空共晶焊;空洞;空洞率;控制措施

The Void of Vacuum Eutectic Welding’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vacuum eutectic solder welding technology is rapidly developing in the domestic and widely used in electronic packaging industry, such as chip and the substrate bonding, base plate and shell of the adhesive, shell sealing cap, etc.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poxy conductive adhesive join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thermal resist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But with low void r ate of vacuum eutectic solder welding process’s settings still is needed to discuss. In this paper, the reference of vacuum eutectic solder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cuum eutectic weld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 Analyzing the void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vacuum eutectic welding hollow defect classification, void rate calculation,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of void and the rate of void controlling measures.

Key words:Vacuum Eutectic Welding; V oid; The rate of void; Control measures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国外已有了真空共晶焊的研究]1[,现在可以说真空共晶焊是比较成熟的焊接工艺,对于真空共晶焊空洞缺陷问题,也有很多学者研究过,如Byung-Gil Jeong]2[等人对RF-MEMS器件做了加压可靠性测试、高湿度存储可靠性测试、高温存储可靠性测试、温度循环可靠性测试等4种测试,测试后放置室温条件1h后发现Au80Sn20预成型焊框出现了空洞。Michael David Henry]3[等人对Au-Si共晶焊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如果用于防焊料扩散的扩散隔膜层(主要成分是铂)温度接近375℃,此温度高于Au-Si的共晶温度,基板表面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微空洞,影响焊点键合强度和气密性。Ngai-Sze LAM]4[等人在多个LED工作在6W情况下,比较了夹头加热和流体回流加热两种共晶(焊料为AuSn)方式下的空洞率,结果表明夹头加热方式焊片的平均空洞率为8.8%,优于流体回流加热方式下的焊片平均空洞率40%。

国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已有学者研究真空共晶焊]5[。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对真空共晶焊的研究,如上海大学的殷录桥]6[通过理论计算、实验测试的手段研究了真空共晶焊空洞对LED热阻、共晶压力对LED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的贾耀平]7[选用了Au80Sn20焊料对毫米波GaAs功率芯片的焊接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焊接时气体保护、焊片大小、焊接压力、真空工艺过程的施加和夹具设计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用X射线检测,结果表明,GaAs功率芯片焊接具有较低的空洞率,焊透率高达90%以上。中电集团58所的陈波]8[等人探讨了真空烧结、保护气氛下静压烧结、共晶摩擦焊

等共晶焊方式在相同封装结构、不同共晶焊接工艺下焊接层孔隙率,以及相同工艺设备、工艺条件下随芯片尺寸增大孔隙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Au-Si共晶摩擦焊孔隙率低于另两种方式;同一焊接工艺,随着芯片尺寸变大,其孔隙率变化不显著,但单个空洞的尺寸有明显增大趋势。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胡永芳]9[等人介绍了X射线设备的检测原理和超声扫描设备检测原理,通过多次不定期的进行样件X射线检测,发现其测量系统分析不太稳定,对测量真值、测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不能控制,后经制订标样,采用超声扫描设备进行标样的空洞率检测,此方法测量值是真实可靠的,对产品的工艺检验评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电集团2所的张建宏]10[等人分析了真空环境对共晶焊接的影响,在原有设备增加了分子泵的情况下实现无空洞焊接。对甲酸气体保护下的In焊料焊接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经验给出合理的工艺曲线,证实了在真空室加入甲酸气体的保护下,可以把In焊料表面的氧化层去除,使焊料在浸润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真空共晶焊

2.1真空共晶焊原理

共晶是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共晶焊料发生共晶物熔合的现象,共晶合金直接从固态变到液态,而不经过塑形阶段。其熔化温度成为共晶温度。真空共晶焊就是在真空的环境下充保护气体,加热使共晶焊料共晶达到芯片与基板或管壳互连的目的。

“真空/可控气氛共晶焊炉”是国际上近十年推出的新设备]11[,如图1所示,可实现器件的各种共晶工艺;共晶时无需使用助焊剂,并具有抽真空或充惰性气体的功能,在真空下共晶可以有效减少共晶空洞;如辅以专用的夹具,则能实现多芯片一次共晶,夹具如图2所示。

图1 真空共晶炉图2 炉内夹具

2.2 真空共晶焊工艺流程

以Au80Sn20(共晶温度280℃)焊料为例,具体的工艺流程是:芯片与基板或芯片与管壳间放置焊料片,在芯片与焊料形成紧密接触]12[,充氮气将焊接气氛,即炉内抽真空并充高纯氮、氢气或者氮氢混合气体,再从室温升至240℃进行预热,使整个焊接芯片模型受热均匀,并在240℃~270℃之间进行缓慢升温,以去除基板表面吸附的水,然后升温至310℃~330℃的峰值温度,使焊料熔融并充分浸润焊接面,

再降温至100℃以下完成焊接,为防止芯片开裂和降低空洞率,焊接工艺流程图、温度曲线如图3、图4所示。

图3 真空共晶焊工艺流程 图4 真空共晶焊温度曲线]7[

2.3 真空共晶焊焊料及其应用

焊料是共晶焊接非常关键的因素。有多种合金可以作为焊料,如AuGe 、AuSn 、AuSi 、SnIn 、SnAg 、SnBi 等,各种焊料因其各自的特性适于不同的应用场合。真空共晶焊常用的焊料有Au80Sn20、Au97Si3、Au88Ge12三种成分,表1为三种常用焊料的参数对比。

1 不同焊料参数对比

]13[

三种焊料的熔点各不相同,选取时要综合考虑焊接膜层及厚度、基板和芯片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等因素,通过表1对比,其中Au80Sn20焊料的熔点最低,导热性、电阻率都良好,并且焊料中Au 占了很大的比重,材料表面的氧化程度较低,所以焊接中无需助焊剂,避免了因使用助焊剂对半导体芯片形成的污染和腐蚀。因为被焊接件几何尺寸小、气密性和平整度要求高,所以一般采用预成型焊片进行焊接。真

空共晶焊预成型焊料的应用如下图5、图6、图7所示。

图5 金属管壳气密封装(预成型焊料环)]14[

图6 芯片高散热粘接(预成型焊料片)

图7 预覆焊片的金属盖板(预成型焊料框)

3真空共晶焊空洞

3.1真空共晶焊空洞产生机理

空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气泡的残留或引入,当芯片背面金属层、焊料、基板金属薄膜层这些层之间的界面中残留或引入气泡,而气泡受内部气体压力、收缩压力、静力学压力、真空炉内大气压力以及表面张力的联合作用(其中前两个力由内向外的力,称之为内P ,其余为由外而内的力,称之为外P ),当外内P P >,气泡就会生长和移动,易于溢出;当外内P P <,空洞体积缩小,这种溢出也会被抑制。从体积方面来说高温情况下气体体积膨胀,小气泡变成大气泡溢出表面,而低温则阻止小气泡的生长。所以,当气泡存在而粘接工艺又未能把气泡完全赶出时,气泡就在芯片背面金属层和焊料层间、焊料层内或者焊料与基板上金属薄膜层被存储,空洞就形成了

]15[。

3.2空洞分类 真空共晶焊空洞分类与BGA 焊球的空洞类别和形成原理类似。下面是BGA 焊球中的空洞分类。BGA 焊球空洞按位置分可分成五类:A 类、B 类、C 类、D 类、E 类共五类]16[。

(1)芯片侧界面空洞(A类)

这类空洞是指在系统组装再流焊接过程中,在芯片界面上所存在和发生的空洞。将其取名为芯片侧面空洞。这种空洞可能是由原有的封装界面空洞,在板级组装过程中发展和扩大而成,如图8(a)所示。也可能是在系统组装中新形成的,如图8(a)、图8(b)所示。

图8 A类空洞

(2)PCB侧界面空洞(B类)

这类空洞是指再流焊接过程中发生在于钎料球和PCB界面直接连通的空洞,我们称之为组装界面空洞,如图9所示。

图9 B类空洞

(3)焊球内部空洞(C类)

在板级系统组装再流焊接过程中,将在钎料球内部所形成的且不与界面直接连通的空洞,定义为钎料球内部空洞。如图10所示。

图10 C类空洞

在完成了板级组装后,钎料球内的空洞。这类空洞通常在再流焊接过程中,由于熔融钎料在固化过程中截留了助焊剂的挥发物而形成的。通常这类空洞若未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其尺寸都比较小。由于空洞内的气体受垂直方向的压迫力较大,因此,其形状大多都呈横向椭球形。

(4)盲孔空洞(D、E类)

在板级组装过程中形成的与盲孔相连通的空洞,其形成原因如下。

①在印刷焊膏和贴装BGA过程中,焊膏底部的盲孔内截留了气体。在再流焊接过程中,截留的气体和焊膏的可挥发物逸散通道不畅,导致D类空洞的形成。如图11所示。

图11 D类空洞

②盲孔壁存在微裂纹,在再流焊接温度作用下,积蓄在基板材料内的可挥发物(如湿气)通过盲孔壁的微裂纹大量向钎料球内排放,与焊膏中可挥发物形成的气体汇合而形成了E类空洞。此类空洞尺寸最大,危害也最大。因此,从焊点可靠性角度来看此类空洞是备受关注的,如图12所示。

图12 E类空洞

D和E类空洞外部形状大多呈上圆下尖的泪滴形。

此外BGA空洞还可以按形成时间分类,如焊球植球时形成的空洞、再流焊后形成的空洞、使用时形成的空洞等。

图13 真空共晶焊空洞

针对真空共晶焊,但其焊料采用的是预成型焊片,基板可能是陶瓷基板或者FR4基板等,此外真空共晶焊也会在基板下打埋孔,如裸芯片真空共晶焊后与LTCC基板采用锡铅再流焊,而锡铅下打盲孔装金属柱通向微通道,以形成良好的散热。所以真空共晶焊的空洞按空洞位置可分为五类空洞:芯片侧界面空洞、基板侧界面空洞、焊料片内部空洞、盲孔空洞、埋孔空洞。同时,真空共晶焊的芯片侧界面空洞类似于BGA焊球的A类空洞,基板侧界面空洞类似于BGA焊球的B类空洞,焊料片内部空洞类似于BGA焊球C类、D类空洞,盲、孔空洞类似BGA焊球E类空洞,另外真空共晶焊的基板上也镀了Ni/Au等金属薄膜层,故真空共晶焊的这两类空洞的形成原理也类似于上述BGA焊球空洞形成机理,真空共晶焊空洞如图13所示。

3.3各类空洞形成的机理

(1)组装界面空洞(A类、B类)

①由Kinkendall 扩散效应所形成。这种空洞一般非常微小,较难发现,但对焊点强度会有一定影响。 ②由于Ni/Au 涂层的Au 层上的针孔,造成与针孔底部的Ni 层局域氧化。再流焊接时,被Au 覆盖的Ni 当Au 被溶入钎料中去后,其原覆盖的面被钎料润湿而形成43Sn Ni 等合金层。而被氧化的Ni 部分则不能

被钎料所润湿,因而在焊盘与钎料球之间的界面上,变出现了弥漫性的若干小孔洞。

(2)钎料球内部空洞(C 类、D 类空洞)

当焊盘上不存在微盲孔时,此时可挥发物的来源,应该说就只有来源于焊盘、焊膏表面吸湿和助焊剂溶剂挥发物及去氧化学反应生成的水汽了。照理说这来源有限的挥发物,经历了预热(浸渍)区和再留区后绝大部分都应逃逸了,即使有部分未来得及逃逸被截留在钎料体内,通常这种空洞应是很小的。只有出现下述两种情况时才会出现大空洞,甚至特大空洞。

(3)盲、埋孔空洞(E 类空洞)

当PCB 受到破坏,或加工中出现局部漏胶等问题时。积存在基材内部的湿气便沿着被撕裂的微裂缝泄放到钎料球内,形成盲、埋孔类空洞。当挥发出来的潮气太多时,便会在钎料球的最薄弱处胀裂。此类空洞的尺寸通常都是最大的,故要特别关注。

3.4空洞率的计算

图14 Gurson's 模型]17[

空洞包括空洞成形、空洞生长、空洞连接。如图14所示。

空洞率方程]18[:

nucleation growth f f f ?

?

?+= (式3-1)

其中,?

f 是空洞率。

微观等效塑性方程:

Y p p f σεσε)1(:-=

? (式3-2) 其中,p ε是微观等效塑性应变,σ是柯西应力(即应力),:是内积算子的两个二阶张量,p

?ε是微观

塑性应变,Y σ是当前屈服强度。

空洞率变化与空洞增长和成核的微观方面的等效塑性应变,如下所示:

I f f p

growth :)1(??-=ε (式3-3)

其中, I 二阶顺序张量。

空洞成核成核是由要么塑性应变或应力, 它们都要遵循一个正态分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本研究是由应变控制空洞成核,所以只列出应变控制空洞成核方程,由于成核,导致了空洞率的变化,如下方程:

2)(212N N p S N P

N nucleation e S f f επε--?

= (式3-4)

其中,N f 是材料粒子的体积分数,N ε为平均应变,N S 应变偏量,==

I :3

1σρ压力。 由上面的方程得出,材料屈服模型的Gurson 规则定义如下: 0)*1()23cosh(*2)(23212=+-+=f q p q q f q

Y Y σσφ(式3-5) 其中,1q ,2q ,3q 为Tvergaard-Needleman 常数,Y σ 为材料屈服强度,

f *,Tvergaard-Needleman 函数是:

①当前空洞率f 小于等于临界空洞率C f ,

f f f =)(* (式3-6)

②当前空洞率f 大于临界孔洞率C f ,

)(1)(*1C C F C C f f f f f q f f f ---+= (式3-7)

其中,F f 是失效空洞率(自定义),取1.0=F f 。这个Tvergaard-Needleman 函数用于模型材料的损失负荷能力,充满孔隙聚结。当前空洞率达到临界孔隙度C f 材料承载能力迅速增大而减小由于聚结。当当前空洞率达到一个更高的价值F f 材料是完全丧失承载能力。这个关联塑性模型模型实现了Gurson 空洞模型。

根据上述方程,只要计算或获知7个参数,即可计算得出空洞率f 随体积应变变化的曲线图,这七个参数分别是柯西应力、材料粒子体积分数、平均应变、应变偏量、1q 、2q 、3q 三个常数和当前材料屈服强度。

根据空洞的定义,芯片共晶焊接空洞率定义为:

121/)(S S S S -= (式3-8)

其中,1S 表示芯片可焊区域面积,2S 表示芯片实际焊接面积,约束条件是:0

3.3空洞的检测

目前,比较常用的空洞的检测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电特性测量方法、X 射线、超声波扫描

]19[。

(1)电特性测量方法 利用电学方法可以快速,大规模的检测样品的空洞表现情况。电学测试方法的原理是首先测得一个电压标值再让功率器件在正常状况下开启工作几秒钟,如果功率器件的散热性能不是很好,器件的温度必然会有所上升,此时再测此电压标值,如果与前一次测值的偏离达到一定程度,则判定此样品的散热不良,可能存在空洞。

(2)X-ray

X 射线是工业上最常用来探测器箭空洞的手段之一,它的优点在于直观,快速。由于X-ray 的成像原理为样品不同部分的密度和厚度的不同。所以X-ray 的空洞检测效果受到空洞本身形貌的制约,对焊料空洞的探测灵敏度不高。

(3)超声波扫描

超声波能穿透密集的和疏松的固体材料,但它对于内部存在的空气层非常的敏感,空气层能阻断超声波的传输。确定焊接层、粘接层的完整实SAM 独特的性能。因此超声波对于空洞的检测灵敏度高于X-ray ,但是扫描起来稍微麻烦一点,考虑到能量的衰减问题,一般从器件的背面扫描。

3.4空洞的评价标准

对于达到什么程度的空洞为过多,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电子制造行业普遍的做法是:通常在X 光照片中看到的空洞,当空洞的大小超过J-STD-001D 规定的25%面积(即%25≤S )时,便予以拒收。但是在众多芯片厂商中有许多厂家的接收标准又不相同,例如,IBM 认为BGA 的空洞面积不超过15%,如果超过了20%就会影响焊点的可靠度,影响焊点的使用寿命。然而在GJB548B-2005中明确规定不可接收标准:①焊接接触区空洞超过整个接触面的50%(即S ≥50% );②单个空洞横贯半导体芯片的整个长度或宽度范围,并且超过整个预定接触面积的10%。从目前功率芯片和32O Al 等传统陶瓷基板的共晶焊空洞率已能控

制在10%(即%10≤S )以内。

3.5真空共晶焊空洞率的控制措施

经过上述前人的研究,空洞的产生、生长和连接与被焊接件结构、焊接件材料、焊接工艺都有关系,下面是从被焊接件结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的改善来控制真空共晶焊空洞率。

(1)焊接工艺

①焊接夹具上模块开圆孔,圆孔上导入压块,压块可以对芯片施加一定压力,使芯片、焊片、基板紧密结合,促使焊料四周扩散,提高共晶面均匀性并减少空洞。

②焊接过程中加入适量的保护气体,即调整适当的真空度。如果真空度太低,焊区周围的气体以及焊料、被焊芯片焊接时释放的气体容易在焊接完成形成空洞,从而增加焊接芯片的热阻;如果真空度太高,在加热过程中热导介质变少,容易产生共晶焊料达到熔点温度还没有熔化的现象。通过对共晶焊接环境的

控制,即通入氮氢等保护气体,能很好解决焊接空洞的生成。

③在芯片贴上焊料前,焊料的分布必须均匀平整且与芯片的形状一致,而且焊料面积一般为芯片面积的1.2倍。控制焊料分布的平整程度能严格控制空洞率。从有限元分析结果知道,芯片边缘位置的焊层受热应力较大,应该使焊料面积稍大于芯片面积,能够让更大体积的焊料来分担热应力,从而减小单位体积的热应力,提高因材料热失配导致疲劳失效]20[。

④共晶焊前清洁器件与焊料表面,去除杂质。

(2)焊接系统材料

空洞的生成、生长和连接,在材料方面,和焊接件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匹配有关。其中主要是焊料、热沉层材料、焊片和热沉层之间的金属薄膜镀层材料、芯片背面金属镀层材料、夹具材料。

①从上表1可知,Au80Sn20焊料的热导率明显比其它两种焊料的高,这恰恰对应了芯片对散热功能的需求

②共晶炉的夹具一般选用高纯石墨,因为其高温变形小,对器件影响较小,导热性好,有利于热量传播,使温度均匀性好,化学稳定好,长期使用不变质,可塑性好,容易加工]11[。

(3)焊接系统的几何结构

①镀金层厚度,不同厚度镀金层上Au80Sn20焊料的浸润,对钨铜热沉镀镍镀金,镍层厚度按一般要求(5μm~7μm)进行,镀金层厚度应3μm~8μm,因为低于3μm镀金层的热沉上焊点颗粒度较大,浸润效果较差,容易形成空洞,而高于3μm镀金层的热沉上,焊点光亮,浸润效果好]7[。

②在进行多芯片组件共晶时,由于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就必须采用特制的夹具来完成,夹具的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微波芯片空气桥避让问题同时提供芯片足够的压力,又由于芯片表面电路部分区域不可触碰,故选取球状枕头的钨针对芯片上可接触位置(如焊盘、无电路区域)施加压力,这样既可以避开芯片上不可接触部分,又可通过增减钨针数量来改变对芯片上边面施加压力。

4未来对空洞率要求和控制方案

随着电子行业的高密度、高集成度、3D、小型化、薄型化等封装,焊接的各种缺陷急需解决,甚至是避免。焊接空洞缺陷是芯片焊接时常见的缺陷,基于本文上述降低空洞率的方案,设想了未来对空洞率的要求和控制方案。

(1)对空洞率的要求

由于焊接层起着电气连接、机械支撑、保持气密性、散热等作用,故焊点空洞率对应器件类型、焊接类型、焊料、焊接作用、使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如对气密性要求高的,空洞率应该小,在未来无论军品和民用对气密性要求都会逐渐变高,空洞率应不高于10%,甚至小于1%。此外,在高密度的3D封装中,对散热要求高,实现散热功能的焊接层就应该适当地降低空洞率。由此可见,未来电子行业对焊接空洞率总体要求会更高,但应视不同的条件,对空洞率的要求不同。

(2)控制方案

①从目前的焊接系统考虑

就目前的真空共晶焊焊接系统,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被焊接件结构、焊接设备等的设置可能

没达到最优化,这些参数的设置需要长期、大量的试验才能够达到最优化。

②从新的焊接系统考虑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甚至新的互联工艺都有可能出现,例如,开发新材料,如焊料、薄膜镀层材料、热沉材料、基板材料、芯片材料,只要能使加热、冷却过程中焊接系统的热膨胀系数匹配,则焊接空洞率就会对应减小;新器件,如光器件、光电器件,这些器件可能对空洞率的要求和纯电器件的不同,因为其信号的传输依靠光,只要有传输光的介质便可以互连。

参考文献:

[1] ALM GV.Diffusion bonding.Methods and applications-2[J].Adhesives Age, 1970:13(8): p33-37.

[2] Byung-Gil Jeong, Suk-Jin Ham, Chang-Youl Moon, and Byung-Sung Kim, Reliability verification of hermetic packge with

nanoliter cvity for RF-Micro device[J], IEEE Transactions On Advanced Packaging, 2010, 33:69-70.

[3] Michael David Henry and Catalina R.Ahlers, Platinum diffusion barrier breakdown in a-Si/Au eutectic wafer bond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Advanced Packaging, 2013, 3:899-903.

[4] Ngai-Sze LAM, Chi-Yung LEE, Ming-Yeung WAN, Dewen TIAN and Ming LI. High quality & Low thermal resistance

eutectic flip chip LED bonding[J].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2013, 14:1197-1201.

[5] 胡思强.键合材料对GaAs/GaAlAs双异质结激光器和发光管串联电阻和热阻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1984,1.

[6] 殷录桥.大功率LED先进封装技术及可靠性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1.

[7] 贾耀平.功率芯片低空洞率真空共晶焊接工艺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8:125-126.

[8] 陈波,丁荣峥,明雪飞,高娜燕.共晶焊料焊接的孔隙率研究[J].电子与封装,2012,12(11):9-12.

[9] 胡永芳,姜伟卓,严伟.芯片共晶焊接焊透率测量系统改进研究[J].现代雷达,2010,32(11):97-100.

[10] 张建宏,王宁,杨凯骏,井文丽.真空共晶设备的改进对共晶焊接质量的影响[J].电子制造设备,2010,182:44-47.

[11] 侯一雪.真空/可控气氛共晶炉在电子封装行业的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 148:64-68.

[12] 霍灼琴.真空环境下的共晶焊接[J].电子与封装,2010, 10(11):11-14.

[13] 巫建华.薄膜基板芯片共晶焊技术研究[J].电子与封装, 2012,12(6):4-8.

[14] 广州先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应用资料

[15] 王美荣.粘接空洞对双击型功率晶体管影响的分析及模拟[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16] 孙磊,刘哲,樊融融.无铅再流焊接PBGA空洞缺陷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 2009,30(2):74-78.

[17] A.L. Gurson. Continuum theory of Ductile Rupture by void nucleation and growth:Part-Yield criterion and flow rules for

Porous Ductile Media[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1977, 1:2-15.

[18] N.Aravas, On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a class of pressure dependent plasticity models[M].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987, 24:1395-1416.

[19] 王振雄.功率器件的封装失效分析以及静电放电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0] 谢鑫鹏.功率器件封装的可靠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砷化镓材料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砷化镓材料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纪秀峰 1 引言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最早报导的是1910年由Thiel等人研究的InP材料。1952年,德国科学家Welker首次把Ⅲ-Ⅴ族化合物作为一种新的半导体族来研究,并指出它们具有Ge、Si等元素半导体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特性。五十多年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砷化镓(GaAs)材料是目前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是仅次于硅的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和能带结构,使砷化镓材料在微波器件和发光器件等方面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砷化镓材料的先进生产技术仍掌握在日本、德国以及美国等国际大公司手中,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企业在砷化镓材料生产技术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2 砷化镓材料的性质及用途 砷化镓是典型的直接跃迁型能带结构,导带极小值与价带极大值均处于布里渊区中心,即K=0处,这使其具有较高的电光转换效率,是制备光电器件的优良材料。 在300 K时,砷化镓材料禁带宽度为1.42 eV,远大于锗的0.67 eV和硅的1.12 eV,因此,砷化镓器件可以工作在较高的温度下和承受较大的功率。 砷化镓(GaAs)材料与传统的硅半导体材料相比,它具电子迁移率高、禁带宽度大、直接带隙、消耗功率低等特性,电子迁移率约为硅材料的5.7倍。因此,广泛应用于高频及无线通讯中制做IC器件。所制出的这种高频、高速、防辐射的高温器件,通常应用于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GPS全球导航等领域。除在I C产品应用以外,砷化镓材料也可加入其它元素改变其能带结构使其产生光电效应,制成半导体发光器件,还可以制做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表1 砷化镓材料的主要用途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超过了以汽车、石油、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成为改造和拉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时代的强大引擎和雄厚基石。1999年全球集成电路的销售额为1250亿美元,而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GNP的3%,现代经济发展的数据表明,每l~2元的集成电路产值,带动了10元左右电子工业产值的形成,进而带动了100元GDP的增长。目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5%与集成电路相关;美国国防预算中的电子含量已占据了半壁江山(2001年为43.6%)。预计未来10年内,世界集成电路销售额将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达到6000~8000亿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拥有自主版权的集成电路已曰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社会进步的基础、国际竞争的筹码和国家安全的保障。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产品性能每18个月增加一倍。据专家预测,今后20年左右,集成电路技术及其产品仍将遵循这一规律发展。集成电路最重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开发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利用EDA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在硅圆片上加工芯片(主要流程为薄膜制造、曝光和刻蚀),对加工完毕的芯片进行测试,为芯片进行封装,最后经应用开发将其装备到整机系统上与最终消费者见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集成电路的加工水平为5微米,其后,经历了3、1、0.8、0.5、0.35微米的发展,目前达到了0.18 微米的水平,而当前国际水平为0.09微米(90纳米),我国与之相差约为2-3代。 (1)设计工具与设计方法。随着集成电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单个芯片容纳器件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设计工具也由最初的手工绘制转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相应的设计工具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EDA工具供应商。目前,EDA主要市场份额为美国的Cadence、Synopsys和Mentor等少数企业所垄断。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EDA开发和产品供应商。 由于整机系统不断向轻、薄、小的方向发展,集成电路结构也由简单功能转向具备更多和更为复杂的功能,如彩电由5片机到3片机直到现在的单片机,手机用集成电路也经历了由多片到单片的变化。目前,SoC作为系统级集成电路,能在单一硅芯片上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储、处理和I/O等功能,将数字电路、存储器、MPU、MCU、DSP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一个完整系统的功能。它的制造主要涉及深亚微米技术,特殊电路的工艺兼容技术,设计方法的研究,嵌入式IP核设计技术,测试策略和可测性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SoC以IP复用为基础,把已有优化的子系统甚至系统级模块纳入到新的系统设计之中,实现了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第4次飞跃。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b914031676.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压力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压力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从宇宙开发到海底探秘,从生产的过程控制到现代文明生活,几乎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传感器,因此,许多国家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如日本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六大核心技术(计算机、通信、激光、半导体、超导体和传感器) 之一。在各类传感器中压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可靠、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压力、高度、加速度、液体的流量、流速、液位、压强的测量与控制。除此以外,还广泛应用于水利、地质、气象、化工、医疗卫生等方面。由于该技术是平面工艺与立体加工相结合,又便于集成化,所以可用来制成血压计、风速计、水速计、压力表、电子称以及自动报警装置等。压力传感器已成为各类传感器中技术最成熟、性能最稳定、性价比最高的一类传感器。因此对于从事现代测量与自动控制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和熟识国内外压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现代压力传感器以半导体传感器的发明为标志,而半导体传感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 : (1) 发明阶段(1945 - 1960 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1947 年双极性晶体管的发明为标志。此后,半导体材料的这一特性得到较广泛应用。史密斯(C.S. Smith) 与1945 发现了硅与锗的压阻效应[2 ] ,即当有外力作用于半导体材料时,其电阻将明显发生变化。依据此原理制成的压力传感器是把应变电阻片粘在金属薄膜上,即将力信号转化为

电信号进行测量。此阶段最小尺寸大约为1cm。 (2) 技术发展阶段(1960 - 1970 年) :随着硅扩散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在硅的(001) 或(110) 晶面选择合适的晶向直接把应变电阻扩散在晶面上,然后在背面加工成凹形,形成较薄的硅弹性膜片,称为硅杯[3 ] 。这种形式的硅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实现了金属- 硅共晶体,为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3) 商业化集成加工阶段(1970 - 1980 年) :在硅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硅的各向异性的腐蚀技术,扩散硅传感器其加工工艺以硅的各项异性腐蚀技术为主,发展成为可以自动控制硅膜厚度的硅各向异性加工技术[4 ] ,主要有V 形槽法、浓硼自动中止法、阳极氧化法自动中止法和微机控制自动中止法。由于可以在多个表面同时进行腐蚀,数千个硅压力膜可以同时生产,实现了集成化的工厂加工模式,成本进一步降低。 (4) 微机械加工阶段(1980 年- 今) :上世纪末出现的纳米技术,使得微机械加工工艺成为可能。 通过微机械加工工艺可以由计算机控制加工出结构型的压力传感器,其线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范围内。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加工、蚀刻微米级的沟、条、膜,使得压力传感器进入了微米阶段。 2 压力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动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 1 光纤压力传感器[5 ]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朱孔村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石油”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种“新石油”资源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1-0115-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Abstract: Data is the “new petroleum” re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new petroleum” resource needs the suppor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big data; current situation; trend 1 大数据技术概述 1.1大数据技术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数据处理的问题,人类需要不停的面对来自数据的挑战。为满足商业结构化数据存储的需求而产生了关系型数据库,为满足互联网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需求而产生了NoSQL技术,而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型数据集分析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其关键在于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维基百科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将大数据定义为一个超大的、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国际数据公司(IDC)给出的报告指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1]。 少量的数据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呈现出一种规律和秩序。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最终为辅助决策服务。《大数据时代》的作者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商业模式,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等各个层面。 1.2大数据发展历程 1.2.1萌芽阶段 20世纪90年代,“大数据”这个术语开始出现。1998年SGI首席科学家John Masey在USENIX大会上提出大数据的概念,他当时发表了一篇名为Big Data and the Next Wave of Infrastress的论文,使用了大数据来描述数据爆炸的现象。但是那时的大数据只表示“大量的数据或数据集”这样的字面含义,还没有涵盖到相关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等技术方法与特征内涵 1.2.2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是大数据的发展期,在这一阶段中大数据逐渐为学术界的研究者所关注,相关的定义、内涵、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2003至2006年,Google 发布的GFS、MapReduce和BigTable三篇论文对大数据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6至2009年,大数据技术形成并行运算与分布式系统。2009年,Jeff Dean在BigTable基础上开发了Spanner数据库。随着数据挖掘理论和数据库技术的逐步成熟,一批商业智能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如数据仓库、专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开始被应用。 1.2.3成熟阶段 2011年至今,是大数据发展的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大数据的认识从技术概念丰富到了信息资产与思维变革等多个维度,一些国家、社会组织、企业开始将大数据上升为 总第21卷233期大众科技Vol.21 No.1 2019年1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Jan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1-06 【作者简介】朱孔村(1985-),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电子政务相关工作。 - 115 -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发展趋势总结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每一种重大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材料已成为人类发晨的里程碑。本世纪中期单晶硅材料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大革命。使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石英光纤材料和光学纤维的研制成功,以及GaAs等Ⅲ-Ⅴ族化合物的材料的研制成功与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使光纤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光纤已四通八达。我们知道,每一束光纤,可以传输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路电话,这与激光器的发明以及石英光纤材料、光纤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超晶格概念的提出MBE、MOCVD先进生长技术发展和完善以及超品格量子阱材料包括一维量子线、零维量子点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过去的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出现了以“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的剪裁”为特征的新范畴,使人类跨入到以量子效应为基础和低维结构为特征的固态量子器件和电路的新时代,并极有可能触发新的技术革命。半导体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已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二大支柱高技术产业的基础材料。它的发展对高速计算、大容量信息通信、存储、处理、电子对抗、武器装备的微型化与智能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安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几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硅单晶材料 硅单晶材料是现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工业的基础。目前微电子的器件和电路,其中有90%到95%都是用硅材料来制作的。那么随着硅单晶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硅单晶材料是从石英的坩埚里面拉出来的,它用石墨作为加热器。所以,来自石英里的二氧化硅中氧以及加热器的碳的污染,使硅材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过饱和氧和碳杂质。过饱和氧的污染,随着硅单晶直径的增大,长度的加长,它的分布也变得不均匀;这就是说材料的均匀性就会遇到问题。杂质和缺陷分布的不均匀,会使硅材料在进一步提高电路集成度应用的时候遇到困难。特别是过饱和的氧,在器件和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它要发生沉淀,沉淀时的体积要增大,会导致缺陷产生,这将直接影响器件和电路的性能。因此,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不得不采用硅外延片,就是说在硅的衬底上外延生长的硅薄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氧和碳等杂质的污染,同时也会提高材料的纯度以及掺杂的均匀性。利用外延方法,还可以获得界面非常陡、过渡区非常窄的结,这样对功率器件的研制和集成电路集成度进一步提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种材料现在的研究现状是6英寸的硅外延片已用于工业的生产,8英寸的硅外延片,也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更大直径的外延设备也正在研制过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功率器件,一些抗辐照的器件和电路等,也需要高纯区熔硅单晶。区熔硅单晶与直拉硅单晶拉制条件是不一样的,它在生长时,不与石英容器接触,材料的纯度可以很高;利用这种材料,采用中子掺杂的办法,制成N或P型材料,用于大功率器件及电路的研制,特别是在空间用的抗辐照器件和电路方面,它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当然还有以硅材料为基础的SOI材料,也就是半导体/氧化物/绝缘体之意,这种材料在空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之,从提高集成电路的成品率,降低成本来看的话,增大硅单晶的直径,仍然是一个大趋势;因为,只有材料的直径增大,电路的成本才会下降。我们知道硅技术有个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它的集成度就翻一番,它的价格就掉一半,价格下降是同硅的直径的增大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大圆片上跟一个小圆片上,工艺加工条件相同,但出的芯片数量则不同;所以说,增大硅的直径,仍然是硅单晶材料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那我们从提高硅的

大数据发展背景与研究现状

大数据发展背景与研究现状 (一)大数据时代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存储能力的提升和复杂算法的发展,近年来的数据量成指数型增长,这些趋势使科学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发生了颠覆式变化。《分 MGI)发 “赢 技术使得在线购物的完成率提升了10%到15%。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但很多数据却与世隔绝“深藏闺中”,成为极大的浪费。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要求“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政务信息系

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1 大数据可以把人们从旧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中解放出来,从全新的视角和角度理解世界的科技进步和复杂技术的涌现,变革人们关于工作、生活和思维的看法。大数据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对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利用数据整体性与涌现性、相关性与不确定性、多样性与非线性及并行性与实时性研究大数据在 。2012年Gartner认为,不到两年时间大数据将成为新技术发展的热点,海量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使得大数据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为数据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得企业洞察危险的能力增强,流程得以优化,决策更加准确。Victor 在其最新着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大数据 1人民网 26个好用大数据的秘诀

时代要想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要从总体而不是少量的数据样本分析与实务相关的所有数据。更加注重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乐于加收纷繁复杂的数据,而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和追求数据的精确性。欧盟在其公布的《数字议程》中指出公共数据的市场价值约有320亿欧元,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再利用可以产生新的商业和工作机会。开放行、公共数据,增加政府的开放和透明度可以给 年9 展的进程。2017年8月30日,国家旅游局、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联合成立“旅游消费但是数据联合实验室”,并发布了首份研究成果《2017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三方在各自的领域有深耕多年的技术、大数据能力、市场资源和经验,通过签署站多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3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2019年半导体材料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共17页

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8728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8728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cir/R_JiXieDianZi/81/BanDaoTiCaiLiaoDeXianZhuangHeFaZhanQuSh 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重要基础材料,支撑着通信、计算机、信息家电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2019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收入达到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 0%,这是自2019年以来,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首次实现同比增长。台湾由于其庞大的代工和先进的封装基地,连续五年成为半导体材料的最大客户。 2019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收入达到了58.3亿美元。其中,2 01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仍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硅片产能达到38GW,同比增长28%.硅片产量达到近88亿片,约占全球76%.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 19年版)认为,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优惠政策的吸引及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等等原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每年都保持30%的增长率。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需要的主要关键原材料有几十种,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的质量和竞争力,因此支撑关键材料业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最上游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刺激了多晶硅、单晶硅等基础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随着世界半导体行业巨头纷纷到国内投资,整个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这也要求材料业要跟上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步伐。可以说,市场发展为半导体支撑材料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