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导部门。本文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并基于现状和模型对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钻石模型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波特钻石模型与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美国著名学者波特教授以钻石模型来分析一国特定产业是否拥有竞争力。波特认为,财富是由生产率支配的,生产率根植于一国和地区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则产生于由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四个要素组成的基本框架。

1.生产要素: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情况,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对服务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而言,信息技术设施和人力资本是两个最关键的要素。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劳务输出等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产品的提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各服务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缺乏高级资源要素。而且中国的人力资本状况就不容乐观,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要的外向型高级人才紧缺,培养机制不够完善,这使得我国在当今世界服务贸易量大的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处于劣势地位。

3.需求状况:指本国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它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和效率,而且会刺激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一国市场要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必须细分市场的需求结构,满足老练而挑剔的需求,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对服务产业来说,服务需求的增长表现在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的增长两个方面。

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尖端的先行需求迅速提高,是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条件。但是基于巨大的需求和部分服务行业的垄断性,本地客户不够挑剔和老练,没能形成本国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以及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的压力。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指与该产业相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具有竞争力的上游产业,会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时为下游产业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相关产业之间,容易开展信息交流和各种合作。对服务业形成支持的或相关联的产业,有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支持。一个服务行业的运营需要制造业的设备和许多相关的服务和作为中间投入。

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条块分割仍局部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较为普遍,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波特认为,通过产业定位,企业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三种方式获得竞争优势。而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基本条件。另

外,一国某一行业内的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发明的动力成正比。这些原理,对服务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同样有效的。

打造核心竞争力方案

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的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就如何提升我院在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院、系、各班从11年春期开始开展了长时间深入的讨论,就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核心竞争力的生成机制,开发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核心竞争力与学生人格发展、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内、外部条件等问题,一零级物流专业学生已经形成了较清楚的认识。 此次核心竞争力的讨论,限制在职业人核心竞争力范围内,是指在职场竞争中的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模仿,职业人长期拥有,使职业人的职业生涯能够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长期训练加以培养。学院、系、班级加强方向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提供适当条件,可以加强核心竞争力培养计划的效果,让更多学生受益。 在学院、系不断加强打造建院学子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本年级本专业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措施,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秉承建院优良传统的同时,一定能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群体的独特文化、精神和气质,全面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方案设计的前提假设 一、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1、知识(Knowledge)、2、技能(Skill)、3、自我概念(Self-Concept)(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4、特质(Traits)、5、动机(Motives)。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里兰(David McClelland)博士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ies),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二、大学生的日常表现明确体现出自身社会角色定位和未来规划(如定位不明确,应加强引导,明确定位)。学生群体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类、社会实践和交际类、就业导向类,其他类。应因材施教,提供差别化教育、管理、服务。 三、大学生的深层次鉴别性素质已经形成,同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施加影响,能强化符合教育目的的鉴别性素质。 四、核心竞争力提升依赖于符合教育目的的鉴别性素质的强化。

第三章 战略选择-钻石模型分析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第三章 战略选择 知识点:钻石模型分析 ● 详细描述: 1990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试图对能够加强国家在产业中的竞争优势的国家特征进行分析。 钻石模型四种要素解释说明 生产要素【第一种分类】:● 初级生产 要素:天然资源、气候、地理 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 ● 高级生产要素:现代通讯、 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 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 。 【第二种分类】:● 一般 生产要素● 专业生产要素:高 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 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 生产要素【结论】1.一个国家如果想通 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 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 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 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 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 ,它通常是不稳定的;2.一个 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 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例题: 1.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同业竞争激烈的是()。A.行业增长缓慢B.产品的转换成本高C.行业退出壁垒高D.竞争对手数量非常多正确答案:B 解析:当行业内产品转换成本高时,竞争不会激烈。其余三种情况都会导致竞争激烈。 2.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中的钻石条件指的是()。A.有利因素状况 B.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C.产品或服务必须有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D.企业战略正确答案:C 解析:钻石模型分析涉及的四个因素为:有利因素状况,钻石条件,相关和支持性行业的存在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其中钻石条件指的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有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3.荷兰的花卉业很发达,并不是因为其良好的自然条件而有了首屈一指的花卉业,而是因为它在花卉的培育、包装及运送上具有高度专精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才。按照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架构,荷兰的花卉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需求条件国内需求:产业发展的动力(本地客户的本质、预期性需求)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例如产业集群的概念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这是波特开出的企业治理三角习题,指如何创立、组织和管理公司,如何应对同业竞争对手等问题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 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的模式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整个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到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五百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其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

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国外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萌芽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中。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上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上,企业内部的能力分上决定企业的成长。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这可能是竞争力概念的雏形。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发表了其经典著作《企业成长论》(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潘罗斯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大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所以采用这种战略思维模式的企业不应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选择上,而应放在取得竞争对手不可能模仿(或者难于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上。她从分析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入手,对企业拥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给予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两种主要的内在机制:1、企业所积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方面的知识的机制;2、企业所积累的用于产生“非标准化操作规程” 和“非程序性决策”的新知识的机制。她认为:企业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到了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克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做得较好之处。 随后,林内德和安德鲁也分别得结论:拥有独特竞争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1989年夏爱温和料克尔斯提出核心技巧说,认为组织拥有的核心技巧能使其开发出来带来收益的产品和服务,而组织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巧的组织整体所拥有的关键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 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当属Prahalad和Hame。 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Prahalad和Hamel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以及各种组织知识的整合与提升。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迄今企业战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营造竞争优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文章发表以来,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得以掀起。1993年Foss 发表的“核心、能力论”以及1994年哈默和哈尼发表的“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等等,这一时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为《战略管理》、《管理》和《哈佛商业评论》等美国知名度很高的期刊上关注的热点。 Prahalad和Hamel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之后,还通过对很多企业的分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重要观点如下:1、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判别标准: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2、树型理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 加人WTO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7 年.中国制造业中将近两百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1.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国国民经济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第二产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工业化中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2000年一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除2001年和2002年不到50%.其余均远高于50%,并且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制造业在第二产业GDP贡献率占90%以上.因此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2.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降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的优势产业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是低劳动成本。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逐渐上升。低附加值的工厂必然从中国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 3.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缺乏。虽然我国有200多种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在2008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则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上榜企业数量也只达到35家(内地25家、香港4家、台湾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的更是稀少。

中国制造业创新突围三大路径

中国制造业创新突围三大路径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不仅要植根于技术的逻辑,更要遵循人文的逻辑和商业的逻辑,积极打造“技术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全创新链,惟其如此,中国制造的创新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快,也走得更远。 当前,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成为制造强国尚需时日。 众所周知,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占据着制造业的制高点,“创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身处第三梯队的中国制造业,想要实现突围和升级,也要依靠“创新”。 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问题也有着高度的关注,并明确指出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

善”。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推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中,“创新”都占据着头等重要的地位――“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创新”是中国制造之难,也是中国制造之痛,更是中国制造的希望之光、突破之道。 三种制造业“创新路径” 提起创新,人们很容易想起技术创新,最早、最深刻、最频繁地映入我们眼帘的也是技术创新,比如最近很火的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确,技术创新在制造业的创新体系中可以说起着根本作用,没有技术创新,其他的创新方式都失去了物质基础。《中国制造2025》也主要聚焦于解决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问题。但真正要推动制造业实现创新突破,仅靠技术创新还不够,还需要多种创新方式共同起作用,形成一个“技术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制造业创新链,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业的突破。 实际上,创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就指出,创新有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

贵州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贵州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简称贵州茅台)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近20家企业构成,集团所涉足的产业领域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红酒、证券、银行、保险、物业、科研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虽然面对着五粮液、剑南春及众多高中档白酒品牌的激烈竞争,贵州茅台仍然能够保持利润率第一,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核心竞 争力。故本文拟对贵州茅台的核心竞争力作个详细解析,以为其他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贵州茅台核心竞争力横向分析 哈默(1994)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一文中,提出确定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①核心竞争力代表许多单个技能的整合。②核心竞争力不是无生命的事物,它是一个凌乱的学识的累积活动,包括隐性的和显性的知识。③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够对顾客感知的价值做出极大的贡献。④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性。⑤至少从整个公司而不是某项业务的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应当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提供入口。据此笔者从财务角度出发,选取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现金能力指标、资产负债能力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作为综合反映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其中盈利能力指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每股收益、P/S、主营业务毛利率、成本费用利用率和主营业务比率;偿债能力指标选取了流动负债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比、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能力指标选取了每股营业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现金自给率;资产负债能力指标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指标选取了每股收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笔者还特别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销售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三个指标来反映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上的贡献;选取了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来反映核心竞争力在技术上的贡献;选取了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来反映核心竞争力在设备上的贡献;选取了营业周期来反映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上的贡献。

2019年从波特五力模型出发看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从波特五力模型出发看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宁德时代怎么成长起来的,现在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5) 脱胎于ATL,受益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迅速成长 (5) 宁德时代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5) 公司核心高管产业经验丰富,多次股权激励将高管利益与公司绑定 (6) 纵向一体化布局控成本,产能快速扩张、成立合资公司巩固龙头地位 (8) 公司历史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呈高增长 (9) 怎么看动力电池行业? (12) 动力电池在电动车的定位和发展趋势怎么看? (12)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将从“够用”向“好用”发展 (12) 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和细分需求分化带来产品差异化 (12) 怎样才能做好动力电池? (13) 研发能力决定产品技术领先性 (13) 工程制造能力决定产品品质 (13) 现金流管理能力决定经营持续性 (14) 未来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有多大? (15) 全球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不可逆转 (15) 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达到778GWh,未来7年年均复合增速 36% (16) 从波特五力模型出发,宁德时代的竞争力如何? (18) 公司对上游各环节议价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受各环节的竞争格局影响 (18) 公司高镍三元的技术领先将使其对下游客户的强议价能力持续 (19) 替代者:氢燃料电池或为互补技术路线,固态电池产业化还有距离 (19) 氢燃料电池:更适用于商用车领域,与现有锂电池体系或互为补充 (19) 固态电池:或为下一代锂电技术,量产还有距离 (20) 已有竞争者:难以挑战公司全球一梯队龙头地位 (20) 从国内看,难有竞争对手超越公司 (20) 从全球范围看,公司已跻身一梯队,竞争力有望位列全球前三 (21) 新进入者:我们对车企自建电池持谨慎态度,第三方电池供应商仍是主流 (25) 盈利预测和估值 (26) 收入拆分 (26) 费用假设 (28)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28)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如何,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空间有多大,其未来走向是什么,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走向。 一、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到1982年,我国粮食和工业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根本改变;促进“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发展的政策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七五”计划执行的结果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进展十分缓慢,产业政策目标基本没有达到,以至于“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与“七五”极为相似。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工工业因其经济技术特性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迅速大量涌现,“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低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被迫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九五”期间,我国在成功实现国家经济“软着陆”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3.7%。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已经成长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015版)》全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

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

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简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 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 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关于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当然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地投资,而作为培养高级生产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计划,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才。高等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自己来投资创造。 从另一个角度,生产要素被分为一般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被归入专业生产要素。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生产要素的企业也会产生更加精致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同时指出: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根据推测,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这类产业对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不会有大的突破,同时仅仅依赖初级生产要素是无法获得全球竞争力的。 国内需求市场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户的本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假如本地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国际间数一数二,就会激发出该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能满足最难缠的顾客,其它的客户要求就不在话下。如日本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也使许多欧洲公司的汽车环保性能、节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国人大大咧咧的消费作风惯坏了汽车工业,致使美国汽车工业在石油危机的打击面前久久缓不过神来。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可以成为本地企业的一种优势,因为先进的产品需要前卫的需求来支持。德国高速公路没有限速,当地汽车工业就非常卖力地满足驾驶人对高速的狂热追求,而超过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时速在其他国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核心竞争力钻石模型

核心竞争力钻石模型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钻石模型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指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不仅取决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生产和服务能力等这些实质性因素水平的程度高低,更取决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细密程度,每一个因素都分别和其他六个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下图1所示。 二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其他六项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中的外围因素。企业文化与六大外围因素之间都有双实线通道相连。所谓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就是由这六大路径支撑起来的,相互间有密切联系的六大因素通过有机结合最后形成一个交叉立体空间结构模型,这种立体结构使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会有很大的“势能”,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在这六大基本路径的培植与和谐运行中提升的。模型如下图1所示: 核心竞争力钻石模型的构成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难于模仿的、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并且是有价值的能力,是企业的一种“内在的含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下列七个方面:

1.企业文化。这里所说的企业文化是指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我们只能建设并应用初级阶段的企业文化,初级阶段企业文化最好的实践方式是构建“科学决策一企业文化一管理制度”系统。即构建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管理团队、员工忠诚度、员工素质和工作态度等因素。人力资源由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构成,人力资源质量是指劳动者具有的综合的劳动能力水平,可用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劳动态度来衡量;人力资源数量是指劳动者数量的规模。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专利技术、开发与应用专利技术的能力,其中技术创新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不断地积聚力量,积累势能,才能持续发展。 4.组织管理能力。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管理措施、内部管理、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制度等方面内容。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至2050年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尤其重大。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内涵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制造工艺,同时覆盖了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我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对比如重大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深入的部署。人们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着不断的讨论,基本认为先进制造技术将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与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纵观先进制造技术的演进趋势,‘绿色’和‘智能’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本报告仅在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这两个超越行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方向上进行了研究。

随着工业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无线射频识别、微电子机械系统等技术的成熟,人们由现在对制造设备与制造过程的“了解不足”,向三维空间加时间的多维度、透明化泛在感知发展;促成了以泛在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一代基于泛在感知的信息化制造和自动化技术——“泛在信息制造”时代的到来,这也成为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可以预见,新一代的泛在信息制造系统将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模式下的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重构企业组织与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运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为用户提供更加透明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并将最终成为人机和谐的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未来五年,随着工业无线网、传感器网、新传感器、RIFID等的应用,将形成泛在信息制造的雏形和典型应用。未来十年,将构成包括感知与利用手段、海量信息处理、控制管理手段和相应标准在内的泛在感知的工业控制体系。这对制造业各个领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将最终实现制造系统由人机和谐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的智能制造时代的过渡。 绿色制造是通过革新传统制造技术、设计理念和生产方式,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覆盖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绿色过程是以资源环境为导向,运用物质转化的原子经济性概念和自然生态的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与生态整合原理,结合系统工程和最优化方法设计的物质高效分层多级利用,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实现源头减废的大工艺系统。它包含了从微观尺度上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的原子经济性反应与分离过程的绿色设计与过程强化,综观尺度的过程耦合与调控,物质流程—能量流程—信息流程的优化集成与环境导向的多目标优化,到生态产业群大系统水平上的系统集成,以实现总体最优化,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分析 1.模型评析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由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其战略流程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意在重视企业内部动力的重视和分析。 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的内容包括人才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核心流程管理能力、管理信息竞争力等方面,他们是从不同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的角度。其借鉴之处在于能够深入分析企业内部力量的构成并给出合理的评价,适用于通过自我主动转型实现价值的福美乐案例。 福美乐核心竞争力分析图 2.人才竞争力维度 福美乐在转型中进行了公司领导力的提升,在经营意识、战略决策能力、高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改变。公司对旅店进行了系列改革,提出了新旅店概念并大胆实践,要求减少不

必要的开支,如仅在入住和结账高峰期才提供接待员等措施的出台。艾柯的经理问自己的四个问题,促使他们对市场需求、竞争、创新等做出思考,这是对管理层的高标准、高要求,提高了人才的竞争力。 3.品牌竞争力维度 福美乐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文化底蕴,提高了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将自身品牌与市场紧密衔接进行双向协调,不仅高效而且留住了文化价值。如不时提出新亮点来响应市场需求,留住老客户并吸引新客户。公司争取到了法国旅客中的很大部分,扩大了市场容量、提高了市场份额。 4.创新竞争力维度 创新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核心维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归根到底是创新竞争力的提高。福美乐在进行了客户需求分析和领域前景分析后进行了非星级酒店和一星级酒店、二星级酒店的市场细分,创新地提出了分情况而论的管理经营模式,具有极大的价值,引导其成功。在发现顾客的需求偏好之后做出创新的改变,如取消了标准旅店拥有的昂贵的饭店和引人注意的休息室等,使用自动答话机减少了接待员的服务,进而使得成本降低,专注发展顾客注重的需求。 5.核心服务能力 福美乐注重优质服务能力的培育。建立了对应不同客户需要的核心管理服务体系,极大地满足了客户需求,并把握了客户需求的动向以作调整。调查顾客的满意度,征求顾客对酒店的改进建议,时刻秉持“顾客是上帝”的理念。福美乐发现顾客的偏好是“一晚舒适的安眠”,并不断为满足顾客的这一需求努力,在削减一些他们认为与该需求无关的成本项目之后,把顾客最看重的如隔音效果、卫生、床舒适度等要求做到极致。有较高的质量控制和规模经济,把顾客最看重的几个方面提高到超过一般二星级旅店的层次,吸引了大量的顾客。 6.低成本核心竞争力维度 通过分析顾客的需求,消除了昂贵的饭店和引人注目的休息厅,减少了接待员的服务房间里去除了文具、书桌、装饰品等,并利用规模经济,使得每个房间在建造成本上平均节省一半的费用,低成本使得福美乐提高了竞争力,做到了“开源节流”。

钻石模型

波特钻石模型 一、模型研究对象 分析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宏观分析工具。 二、主要观点 波特的基本观点就是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取得国际成功的可能性程度是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以及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不仅认为“菱形”中四个组成部分应当同时存在,方可有效地影响和促进竞争力的发展,而且还极力强调政府对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政府行业补贴、资金市场政策、教育政策等影响到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通过制订国内产品标准以及规范和影响购买者需求的法规,政府可以培育和塑造国内需求及其性质。通过政策和法令,政府可以影响某个行业的关联和辅助性行业。通过资金市场法规、税收政策和反托拉斯法等手段,可以影响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三、模型介绍 (一)组成要素 “钻石模型”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是构成“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内加入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 (二)模型分析 1.生产要素 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虽然国家资源要素是Heckscher—Ohlin理论的中心,迈克尔·波特从生产要素特征的角度给予了详尽和新颖的分析。他把各种要素按等级划分成基本要素(或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特征,后者包括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 波特认为,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自然赋予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素不同,高级要素是个人、企业以及政府投资的结果。因此,政府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通过提高人口的普通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刺激和鼓励在高等教育与

何为“钻石模型”

何为“钻石模型” 一、波特“钻石模型”的基本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三部曲理论,并对国家竞争力这一主题构建了“钻石模型”。它是分析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宏观分析工具。该模型主要有四个要素组成,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结构以及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是构成“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 生产要素: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而高级生产要素则发挥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需求条件: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了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 相关支持性产业:波特认为,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的产业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 企业战略和机构: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同国家环境、产业差异相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融入当地社会,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 海尔成功的范例 1. “人才第一”作为海尔人才管理的基本理念

人在生产要素中高级生产要素起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已经上升为企业资源的主导地位。在高级人才吸引、吸收、培养方面,海尔实施的“人才是第一产品”的战略,大量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加入企业,使海尔高新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海尔还建立海尔大学,培训大量国内外海尔科技与经营人才。人才是企业经营的“第一产品”,把人才和知识放到企业的核心位置,是海尔企业成功的经验。 在研究方面,海尔具有国际化的科技开发水平,不仅拥有自己的中央研究院,而且与美国、日、德、瑞典、荷兰等国的国际化大公司在多项高技术产品方面建立多个联盟,使海尔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等方面同国际先进技术保持同步水平。 据统计,到2007年海尔申请7883项专利,仅2007年一年就申请了875项,平均每个工作日2项发明专利。 2. 海尔实施“本土化”战略满足海外当地市场需求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是指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以及预期需求。海尔正是很好地学习了该理论的精华,并变通为其在海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本土化”战略,开辟当地市场需求,使其产品在国外形成当地品牌,而非来自中国的产品。将开始提出的“海尔的国际化”改为现称“国际化的海尔”。这样,国外市场的需求变化此时相对转化为国内市场需求。 海尔在美国形成了三位一体生产销售模式:营销中心在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