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5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背景——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社会根源

(1)外患: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2.组织基础

(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3.思想基础

(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基础:发动了黄花岗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5.预备立宪:证明是一个骗局,它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二、经过——武昌首义

1.概况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政体为“五族共和”,国号为“中华民国”。

2.影响

(1)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2)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使清王朝土崩瓦解。[隐性点读] 教材P60楷体字提到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进一步结合辛亥革命的成果,可知广义的辛亥革命是从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到1912年清王朝统治的结束;狭义的辛亥革命即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

三、结果——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1日于南京成立。

(2)颁布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组织原则:内阁制和三权分立。

②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帝制的终结

(1)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

3.历史意义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易混易错] 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不正确的。因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北洋军阀统治仍属于封建制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确切地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主题一辛亥革命由兴起到高涨

武昌起义的重大意义

(1)引领革命:革命军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一个月内,全国有十几个省纷纷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2)开启共和: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形,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材料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从上面三幅图片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现象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何关系? 答案 (1)图一体现了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顾此失彼,已经面临崩溃。 图二体现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图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

(2)这些现象都是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图示辛亥革命的兴起

主题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保障民主共和制度。 2.主要内容?????

国家性质 “主权在民” 人民权利和义务 平等、自由

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

“本约法效力与宪法等”

3.错误!错误!

材料 第2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5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16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19条 参议院之职权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体现的原则及其意义。

答案(1)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

(2)原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体现了国民平等的原则;“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图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1911年后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

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

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全球通史》

(1)为什么将“那一种共和政体”称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根据材料分析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

答案因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三权分立。

失败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等,使得共和政体未能真正实行。

材料二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2)根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答案没发动人民群众;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

图示1912年辛亥革命中两大阵营的较量

1.孙中山盛赞黄花岗起义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主要是因为黄花岗起义( )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C.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D.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答案 B

解析黄花岗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表现了革命党人的斗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其中D项仅是指精神方面的意义。

2.提起1911年10月10日,你必然联想到的一段历史是( )

A.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

B.辛亥革命的高潮到来

C.同盟会的建立

D.中华民国成立

答案 B

解析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了高潮。

3.武昌起义后,旧官僚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在于(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B.起义士兵的幼稚与无知

C.革命党人借黎元洪的资历号召群众

D.在特定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

答案 A

解析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不敢单独掌握自己取得的胜利果实,从而暴露了他们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含义是( )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D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确立主权在民的原则,主要是反对专制,防止复辟,就其实践结果来看并没有真正实行。

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辛亥革命“不结果实”的表现是( ) A.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

B.三民主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 D

解析辛亥革命“不结果实”是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请回答: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2)材料二中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2)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解析第(1)问需归纳概括,可从革命思想宣传、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武装起义发动及中华民国建立等方面着手。第(2)问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基础巩固

1.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答案 D

解析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组织,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是公认的革命领袖,因此,同盟会具备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条件。2.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 )

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 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

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 D.脱离清朝,共同反帝

答案 B

解析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推动了辛亥革命形势的发展,选B项。3.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总统 B.参议院

C.总理 D.国民全体

答案 D

4.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答案 A

解析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体现了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故A项符合题意。

5.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

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答案 A

解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很多方面,选项中“迫使清帝退位”“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但不是“最大”的功绩。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并不是“完善的民主制度”。因此,答案只能是A项。

6.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①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③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所给备选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均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能力提升

7.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答案 D

解析关键信息: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题干反映在谣言的背景下,致使汉族士兵加入革命,说明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A、B、C三项无从反映。

8.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

答案 B

解析关键信息是“1912年元旦”即中华民国成立。

9.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A.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反对封建统治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反对外来侵略

答案 D

解析林则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洪秀全代表农民阶级利益,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因此A项错误;林则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清朝统治,因此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领导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胡绳说:“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请回答:

(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创造了哪些条件?

答案(1)并不矛盾。材料二、三是从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而言,材料一是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而言。

(2)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解析材料一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材料二、三指出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依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课中思考题(教材P61)

你认为吴兆麟的话有道理吗?

提示可组织学生讨论这段材料。吴兆麟的话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自信,对黎元洪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对旧官僚抱有幻想。

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63)

1.“临时约法”是如何规定行政、立法与司法权的?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提示要求学生先阅读材料,筛选信息作答。

“临时约法”中对行政、立法与司法权是这样规定的: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司法权在法院。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2.与欧美政体比较,它们的本质是否一致?为什么?

提示与欧美政体比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规定了主权在民、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依法治国的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三、自我测评(教材P63)

1.简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性质和伟大意义。

提示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及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列出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重要革命活动。

提示①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此后通过在海内外宣传革命思想和在国内多次组织小规模的革命起义而扩大革命党人的影响;②1905年成

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创办《民报》,于1905年至1907年间与康、梁等保

皇派展开了一场思想大论战,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好了舆论准备;③同盟会领导了多次国内武装起义,如1907年5月到1908年4月间在华南地区连续发动了6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④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⑤1912年1月,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1-2:导入新课 导入:第二单元的主题线索是“近代化的探索”,讲述的是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制度的腐朽而破产,也学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本为模板希望引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封建顽固势力派的阻扰而最终喋血京城。 戊戌变法以血的教训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推翻腐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在中国领导了一场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辛亥革命。 幻灯3:课题 师:辛亥革命有两个定义,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说的是哪个含义呢? 幻灯4:辛亥革命的狭义和广义 生:广义的辛亥革命。 幻灯5-6:孙中山简介 师:要说到辛亥革命,一定要说到孙中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中山。一个人的思想主张和他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他出生在广东香山贫苦的农民家庭,目睹农民的贫苦和所受的压迫,要决心做“洪秀全第二”说明从小就埋下了反抗的种子。13岁时,随兄长到了檀香山,先后进了英、美人办的学校,后回到广州入医学校,后又转入香港继续学医,成为医学博士。他的青年生活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他与外国人接触较早,13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都是外国人设立的学校,他对西方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等人之上,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幸事,因为我们要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就应该对近代文化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第二,他所受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革命的至宝,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能超越别人所提的方案。中山先生的一切方案都是具体的、精密的。 甲午中日战争给了他刺激很大,曾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遭到冷遇,此后他完全放弃行医,专门从事政治。 过渡:我们说要革命,革命的前提,要有什么? 生:革命的团体、组织等等 师:那我就先了解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团体。 幻灯7:兴中会 师: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团体名称、时间、地点?(指导学生看书本) 生: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 师:兴中会的成员是哪些人组成呢? 生:反清志士 师:你们觉得兴中会的斗争矛头指向谁?他们和康梁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有什么区别?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想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导学案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人教版八年历史上册学案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

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 重要成果。 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2)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建立兴中会: 年,在______建立。建立中国同盟会:时间______地点______。 2革命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主义。机关刊物《》。 (2)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 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 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 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 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兴中会:1894年。创建地点。 创建革命党时间:年,地点:。 纲领:“” 同盟会影响:。 机关报:《》 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年月日。 结果:革命果实被窃取了,建立起的统治。 1 历史意义 2 3 五、【分层作业】(7分钟) A层【基础达标】

第8课辛亥革命

第8课 辛亥革命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41题,题分合计45分)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2.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3.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质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中华革命党 C .国民党 D .中国同盟会 4.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5.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6.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7.孙中山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刊物 A.《苏报》 B.《游学译编》 C.《万国公报》 D.《民报》 8.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团体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9.中国同盟会的总理是 A.黄兴 B.孙中山 C.蔡元培 D.宋教仁 10.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 B.《国闻报》 C.《中外纪闻》 D.《新民丛报》 11.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A.黄兴 B.宋教仁 C.孙中山 D.廖仲凯 12.标志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皇朝结束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胜利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13.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时间.地点是 A.1911年12月25日南京 B.1911年12月25日北京 C.1912年1月1日南京 D.1912年1月1日北京 14.中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开始于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5.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是在 A. 1911年10月 B. 1911年12月 C. 1912年1月 D. 1912年2月 16.1911年10月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下列城市不属于武汉三镇的是 A.汉中 B. 汉阳 C. 汉口 D. 武汉 17.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指的是 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 B.提倡国货,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平均地权,并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给贫苦农民 18.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着 A.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B.资产阶级维新派形成 C.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D.资产阶级维新团体的形成 19.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 A.建立国民的政府 B.设议院,开国会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高一历史备课组时间:2016-11-18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记住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2.能说出主要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会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训和失败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用近代化史学观,正确评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学习方法】 ①运用图表法,比较分析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②通过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形成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原因的一般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目的。 【问题导学】 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经过、结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目的、性质及其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 一、酝酿——辛亥革命的背景 1.条件:(1)经济基础: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而被迫实行“”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队伍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创立——和。 (5)军事准备: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②革命党人深入,宣传组织,使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2.时机:四川(导火线) 二、爆发——武昌起义 1.经过:①,武昌起义爆发,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②成立:黎元洪为都督,改皇帝纪元,国号为“”。 ③各省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2.危机:①各省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②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①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共和政体。 ②内容:主权属于________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_____________制。 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____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①清廷任命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 北师大版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日本) 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3.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维新变法运动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军已无力抵抗 B.同盟会的有力领导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各省的革命党人支持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7.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 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9.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 B.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清政府加强了对武汉的控制,形势对湖北革命党人不利C.起义由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发动 D.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1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辛亥革命》优教导学案

《辛亥革命》优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通过地图资料学会识别起义发生的地点;通过图片资料认识这些起义的领导人。 目标3:了解起义为什么会发生在武汉,有哪些历史条件。 目标4:知道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和影响;(重点) 目标5:小组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难点) 目标6: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自主学习 革命志士的奋斗 1.1906年,同盟会会员_________、蔡绍南领导了_____________,失败。 2.1907年,光复会会员_________、秋瑾领导了__________,失败。 3.1907年,孙中山、黄兴领导了_________,裘取镇南关,最终失败。 4.1910年,孙中山、黄兴领导了_____________,后失败。 武昌起义 1.时间:_________10月10日 2.地点:湖北_________ 3.经过: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 4.影响: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就有_________个省宣布脱离_________独立。 三、合作探究 1.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2.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和影响;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 3.为什么起义会发生在武汉呢?有哪些历史条件促成的呢? 4.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整体思路:以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和精神为主线,分四大块阐述:国难深重、胸怀大志(背景);愈挫弥坚、成就伟业(经过、结果);千秋功业、任人评说(评价);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专题纪录片《走向共和》的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从鸦片 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图片,老师满怀深情的介绍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现状,让学生感受到国难的深重,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众多仁人志士中杰出的代表。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难深重、胸怀大志 1、介绍孙中山(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孙中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三 第二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二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有答案)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政治基础 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②清政府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组织基础:1894 年后,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3)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等武装起义。 (4)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的努力。 (5)有利条件:1911 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2.爆发: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误区警示]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为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即狭义上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重大举措 (1)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思维点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以后,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逐渐取得了正统地位,这种进步意义是巨大的。当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提高了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 (3)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非整个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答案(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2)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这一迷信。 (3)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2)问要注意紧扣材料中由“偶像”到“比寻常人还要可怜”的变化,结合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将皇帝拉下神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历史功绩来回答。第(3)问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 【当堂测试】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答案 D 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 ( )

8.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

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

(完整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 2.新授(教学内容)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 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图二:外债剥削压榨得中国人民无法生活图。图三:列强瓜分中国图。 慈禧与她的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投影:材料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本总额达1亿多,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材料二: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资…… 材料三:同盟会及三民主义。 材料四:清政府新政图及内容。 材料五:黄花岗起义图 材料六:四川保路运动图 [合作学习]:当时中国是否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 [学生感悟]:通过分析处理,学生认识到经过革命党人的长期宣传与不懈努力,革命所爆发的经济、阶级、思想、组织与军事等基础以及外部有利时机都已具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已经一触即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了几则材料及图片,认真分析了当时中国爆发革命所应当具有的条件及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学习一个材料,提升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之能力。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投影:革命过程形势图 教师讲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短短三天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全国闻风响应,全国有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但建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8课《辛亥革命》word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8课《辛亥革命》word学案 目标导航 1.了解孙中山的要紧革命活动,把握兴中会、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的基础知识。明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差不多史实,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探讨辛亥革命的意义,培养独立摸索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分析辛亥革命的成果,把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孙中山的要紧革命活动,树赶忙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认识武昌起义是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的表现。 自主学习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最早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 2.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8.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3.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与十六字纲领中哪句意义相似( A.驱除鞑虏 B.复原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在“三民主义”中没有明确提到的是( ) . A.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B.反对外国帝国主义 C.建立中华民国 D.平均分配土地

5.辛亥革命最早进行武装起义的都市是( ) A.武昌 B.檀香山 C.南京 D.上海 6.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刻是( ) A.1911年10月10日 B.1911年12月 C.1912年1月1日 D.1919年5月4日 7.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 ) 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妄图 B.终止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活动( ) A.都以挽救民族危亡,进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B.都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革 C.都极力排斥帝国主义入侵势力 D.都主张坚决清政府封建统治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材料二: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一临时大总统誓词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革命的全然目的是要干什么?为达到这一目的,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2)依照材料二,革命的结果如何样?阻碍如何? 活动探究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写到了如此一个情节:革命党人夏瑜因从事革命活动而被清政府杀害时,许多群众驻足围观,竟没有一人表示同情,而刽子手用蘸有夏瑜鲜血的馒头叫卖,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 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广州市培英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王燕玲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孙中山生平、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等基本史实,能根据材料提示,学会通过表格运用对比与归纳的能力,能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能从课文中寻找正确知识点,完成表格,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有价 值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辛亥革命”精神,它所代表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精神和对中国民主、 自由的推动,在现代社会同样是值得珍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导入: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场革命,在革命之前,我们中国有皇帝,在革命之后,我们有了 总统;在革命之前,我们称“老爷”、“大人”,在革命后,我们称“先生”、“君”。 这场革命出现于101年前,它被我们胡锦涛主席誉为“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正文: 1、简介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世。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从医,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医生的职业,走上救国道路。 2、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走在了最前面,洋务派和维新派对清政府都采用了 改革的方法,试图使中国走上强兵富国的道路。结合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却采取了革命的方式? 如果是你,你会追随孙中山的领导还是会继续采用改革的方式? 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 知道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2.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学习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导入新课】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的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蔡绍南发动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准备在绍兴策应的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 ,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提前举事,亲率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苦战一昼夜,起义失败。但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首先起义,被起义军占领。、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为都督。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2.影响: (1)辛亥革命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终结。 (2)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当堂达标】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 萍浏醴起义 B 镇南关起义 C 安庆绍兴起义D黄花岗起义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句。她在同 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A、绍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春雨湿黄花”,次对联写的是() A、浙皖起义 B、广西起义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其所指的战役是() A.浙皖起义 B. 广西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5.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东京B.武昌C.广州D.南京 6.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有这样一段童谣:“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这段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7.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指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9、“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遗言启迪后人。”这副对联歌颂了是谁的主要功绩?( ) A. 毛泽东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孙中山 10.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下列表述不争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