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黑龙江大庆教招笔试备考指导(语文)

2018黑龙江大庆教招笔试备考指导(语文)

2018黑龙江大庆教招笔试备考指导(语文)
2018黑龙江大庆教招笔试备考指导(语文)

2018黑龙江大庆教招笔试备考指导

(语文)

考点·字形识记

分类识记方法示例

形近字以音辨形【徒/徙】迁xǐ_______(“徙”,错写成“徒”)

【盲/肓】病入膏huāng_______(“肓”,错写成“盲”)

同音字以义辨形

【燥/躁】[燥]形容缺少水分。“干燥、枯燥、燥热”。

[躁]性子急、不冷静。“烦躁、急躁、浮躁、暴躁、毛躁、躁动、戒骄戒躁”。

同音词语境分析

【抱负/报复】这里的农民个个有理想、有________。(报复、抱负)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抱负:远大的志向。对应语境“理想”应选“抱负”。

成语结构辨形

【纷至沓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来源辨识

【班门弄斧】班: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巧匠。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常用于自谦。

含义辨析【山清水秀】山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经典例题】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奔驰干燥张皇失措诡计多端

B.狼藉荒谬直截了当草管人命

C.抉择尊命人才辈出滥竽充数

D.疏浚沾污馨竹难书按部就班

【答案】A。中公解析:B管—菅;C尊—遵;D沾—玷、馨—罄。故本题选择A项。

考点·成语运用

1.辨源流,切忌望文生义。例:三人成虎、文不加点、身无长物、万人空巷。

2.辨色彩,切忌褒贬误用。例:好为人师、推波助澜、舞文弄墨、一团和气。

3.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例:青梅竹马、巧夺天工、含英咀华、石破天惊。

4.辨句意,切忌不合语境。例:望其项背、瓜田李下、不负众望、不以为然。

5.辨尊卑,切忌谦敬错位。例:狗尾续貂、敬谢不敏、鼎力相助、虚怀若谷。

6.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度。例:日理万机、义无反顾、哀鸿遍野、头破血流。

7.辨位置,切忌搭配不当。例:龙飞凤舞、司空见惯、求全责备、漠不关心。

8.辨词义,切忌重复赘余。例:贻笑大方、忍俊不禁、难言之隐、当务之急。

【经典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但近年来盲目的“英语崇拜”让那些珠圆玉润

....,形象饱满的汉字越来越被忽视。

B.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领军人物吴良镛视城市为生命的有机体,倡导通过“新陈代谢

....”延续城市的文脉和精神。

C.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

....”思想顽固不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D.诗歌本来是高贵的文体,但是写诗的人鱼龙混杂

....,相应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就难免参差不齐,因此诗歌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答案】B。中公解析:A项“珠圆玉润”是指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本句使用对象有误。B项“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符合语境。C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D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用这里不合语境。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标点符号用法

种类写法特殊用法例句

问号?

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不少人想知道粽子与端午节到底有什

么关系?(虽然有疑问代词“什么”,但是

陈述语气,问号改为句号。)

选择问句误用多个问号

北京,你是去呢?还是不去?(第一个

问号改为逗号。)

顿号、

表示约数的数词间误用顿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顿

号误用,“十三四岁”表示约数。)

作谓语、作补语的并列词语

间误用顿号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地去调

查、研究、分析。(并列的谓语间用逗号。)

冒号:

冒号管辖范围不清

她说: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

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

点。(从句意来看,冒号只解释说明到“不

可能发生心理异常”,所以应将第三个逗号

改成句号。)

引语中间“某某说”后误用

冒号

“来呀!”她朝我喊道:“别做胆小鬼。”

(冒号改为逗号。)

引号“”

‘’

转述句误用引号

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去

掉引号。)

引语句末点号位置不当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而不为”。(句号移至引号之内,独立成句。)

【经典例题】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古人赏梅,欣赏的是他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B.成都草堂小学翠微校区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知名建筑“平起平坐”,同获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被网友捧为“成都最牛校舍(2月25日《成都商报》)”。

C.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写几首古诗词等,颇有几丝浪漫主义色彩。

D.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答案】A。中公解析:B项,(2月25日《成都商报》)应在句尾的句号后面。C项,书名

号应该为引号。D项,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这句是连续发问的句子,每个问题都需要回答,所以要用三个问号。故本题选择A项。

考点·病句辨析

1.成分残缺或赘余。例: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去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愈发”与“弥”重复。)

2.搭配不当。例:此次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加。(主谓搭配不当,电影节不能吸引电影前来参加。)

3.语序不当。例: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两千多年前”移到“的文物”之前,并在“新出土”后加“的”。)

4.句式杂糅。例: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依据……结果”与“……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

5.表意不明。例: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两个”修饰对象不明,导致语意不明,把“两个”改为“两位”。)

6.不合逻辑。例: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否定不当,“没”和“漏举”都表否定,去掉“没”。)【经典例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制的漏洞、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不完善,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到世界公认的警戒线,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B.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C.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

D.要建立出租车运价与油价联动机制,就是当油价上升突破一定界限时,相应加收燃油附加费:当油价回落时,下调或停收燃油附加费。

【答案】D。中公解析:A项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前半句中“法制、体制、政策”的正确顺序应为“体制、法制、政策”;后半句中“导致了……社会影响”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导致了……社会问题”。B项语序不当,应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故本题选D。

考点·易混淆修辞区别

1.【比拟和比喻的区分】比拟和比喻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以甲事物比乙事物。但它们有一个根本的不同点,那就是结构上的不同:比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不管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有本体、拟体和比拟词语(适用于拟体的词语),不管何种比拟,拟体一般不出现(它是潜在的)。

2.【借代和借喻的区分】借代与借喻有相似之处,都有代替性,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借代是以借体代替本体。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在形式上,借代是“以乙代甲”,借喻是“以乙喻甲”。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借代则不行。表达作用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运用借喻时,想象的意味较重;运用借代时,特征的鲜明性较强。借喻的客观基础是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内部或外部的紧密联系,即相关性。借喻重在比方,借代重在指称。

3.【反衬和对比的区分】反衬利用和主要事物相反的事物作陪衬,对比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矛盾对立面的比较,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反衬是以宾托主,有

主次之分;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4.【对比与对偶的区分】对比要求两项意义必须“对立”,不管结构是否相同、字数是否相等;对偶要求两项结构必须“对称”,字数必须“对等”,除了“反对”之外,不一定要求意义对立。可见二者立足点不同,对比立足内容上“对立”,对偶立足形式上“对称”。对偶中的“反对”,从内容上说是对比。

【经典例题】下列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生活怎么才能使我烦恼不已?生活答道:亮着灯的窗户锁着的门。

B.艰苦的生活比舒适的生活往往会更易使人养成良好的品质。

C.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跨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诚实不欺、表里如一;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的;生活,就是理智。

D.命运女神爱的是那些不大谨慎小心的人、那些胆大敢为的人和那些喜欢“事已至此,无可翻悔”这句格言的人。

【答案】B。解析:B项,将“艰苦的生活”与“舒适的生活”进行了对比;A项,运用了设问、比喻的手法;C项,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的手法;D项运用了排比、引用的手法。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诗歌鉴赏

1.阅读方法

(1)读诗题

诗歌是有标题的,诗歌的标题一般或标明写作的重点,或表现情感基调,或揭示诗歌的题材。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从诗题,我们可以知道该诗的写作重点是田园生活,那么可以推知,诗歌要么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要么表达对官场、世俗的厌恶之情。

(2)读作者

了解著名作家的生平及写作风格。考试中,对于考查著名作者的诗作的题,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生平和写作风格,推知该诗的情感基调和主旨。

例如,陶渊明的诗作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寄希望于田园生活及理想世界的避世情怀,其诗作一方面描写田园生活,语言简洁含蓄,平淡自然,富有意境;一方面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故韵味隽永。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一些课外诗篇的情感主旨。

(3)读注释

注释一般或介绍作者生平,或标明诗作创作时间,或解释生僻字词,或揭示典故。

例如,杜甫《孤雁》一诗有注释:“此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流落夔州所作。”由此可以推知诗作表达的流离漂泊之苦。

(4)读意象

诗歌的意象寄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是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形象。

常见意象:月亮——思乡、柳——送别、杜鹃——愁苦、梅——高洁。

(5)读关键词

关键词,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字词。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其中“愁”字就是直接表明情感基调的关键词。

2.常考题目

【题目类型1】意象、意境类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主要景物)(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答具体,忌空洞)

【答题范式】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或描绘了……的景象,营造了……的氛围或写出景物……的特点,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或心情、心境。

【常用词汇】

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

【题目类型2】情感主旨类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单概括)(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可写可不写)(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范式】诗句通过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常用词汇】

(1)送别诗: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2)爱情诗: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

(3)哲理诗:宋诗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4)边塞诗: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5)山水田园诗: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6)行旅诗: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7)怀古诗:借古讽(喻、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8)咏物诗: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题目类型3】分析技巧类

【答题步骤】(1)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具体运用。(3)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答题范式】这首诗采用了……的手法,通过写……进而更加有效地表达了诗人……之情或进而强调了诗人……的情感。

【经典例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②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

(1)请赏析“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这一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2)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2)忠: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却还“欲问行朝旧消息”,心系朝廷,表现其对国家之忠。愤:愤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使自己被迫成为“逋逃病客”,欲归而不得。愤“盗贼尚纵横”,内有贼臣当道,外有金兵入侵,导致政权不稳、国家不安,消息虽欲问而无由。

考点·散文阅读

1.阅读步骤及技巧

(1)读标题、副标题

有些文章的标题即文章主旨,即使没有点明主旨,标题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阅读的最佳切入点。如《藤野先生》,其题目里指出的“藤野先生”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2)读注释

注释一般涉及的内容包括:指明出处、注音释义,提示写作背景,表明人物关系,揭示主要内容等。虽不会都涉及,但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初读文章,把握中心思想

初读文章,解决以下问题:

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怎样的?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带着上述问题阅读,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画重要信息,提高阅读质量及效率。一般来说圈画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上,抓住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抓住每段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表达方式上,关注议论性的语句,关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

结构上,关注引起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句子,关注前后呼应或承上启下的语句,关注含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关注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修辞上,要关注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4)读问题,再回文本

认真审题,明确各个题干的要求及核心内容,带着问题回归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圈定文章中对应的答题区域。

2.常见问题答题思路总结

【题目类型1】标题的含义

【答题思路】(1)表层含义,即词语的字典义或常用义;(2)结合语境探究深层含义,如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3)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题目类型2】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1)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线索作用;(3)突出叙述的对象(人或物);(4)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题目类型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答题思路】(1)分析语句本身;(2)语句位置,理清前后结构关系;(3)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

【答题模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层含义),突出了……(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题目类型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答题思路】(1)整体把握文义;(2)语言标志;(3)中心主旨句。

【题目类型5】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答题思路】(1)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2)抓住重要句子进行分析;(3)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4)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灵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5)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目类型6】行文段落类作用

【答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段落作用常用术语:

①首段: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总领下文;统摄全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揭示主题。

②中间段:总结上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埋下伏笔;铺垫;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③末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隽永;寄托作者感情或者抒发感慨;言尽而意无穷。

【答题模式】

(1)首段:本段写了……,运用了……(手法、特色等),为下文写……做铺垫。

(2)中间段:结构上起到……的作用,由上文……(具体内容),写到下文……(具体内容)。是否加详略结合,充实内容等词语要视具体题目而定。

(3)末尾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深化中心、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深化或强化作者情感或本文主旨。是否加委婉、含蓄隽永等词语要视具体题目而定。

【题目类型7】赏析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1)词语的使用,主要是看所用的词语都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俗语或成语、文言词语等;(2)句式方面,明确该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反问句、祈使句,还是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3)修辞手法及作用;(4)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5)整体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1)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保证用词精确);(2)结合文本举例分析;(3)总结整体效果。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平实自然形象生动含蓄委婉清新明快洗练简洁绚丽飘逸

婉约细腻旷达豪放沉郁悲慨幽默讽刺整散结合平和冲淡

自然淡雅清新隽永苍劲雄健平易近人精炼深邃朴素优美

【经典例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3)理解下列两句话的含义。

①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②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4)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2)“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

(3)①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②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4)随着现代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在现代大潮中忙碌追逐,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很难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

(完整版)2018年中职春季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题

2018年中职春季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答题的套路 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注意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插叙的作用 1、注意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描写手法的作用 1、注意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 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请,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品。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①②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觳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等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最新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1 2 3 35 39 1~3题。 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 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 为其重要前提 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无助于思想的创 https://www.sodocs.net/doc/b111092772.html,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 一。 13 A

当代思想癿组成部分。 B 上思想家癿思想内涵。 C 下形成创造性癿思想。 D 既有思想演进癿过程。 23 A 子之学癿差异。 B 癿关系进行论证。 C 癿必要和可能。 D 实癿顺序推进癿。 33 A 上是互相隔膜癿。 B 国和世界文化癿建构。 C 劣亍促进新思想生成。 D 逐渐过渡到“接着讱”。 315 4~6题。 赵一曵女士阿成 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 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喜 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 很没面子。

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 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 点了一颗烟。 道上山。 20天时间。 幼年丧母、恋 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 20 一曼、韩勇义、董 赵一曼女士淡淡的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一 些松树。 前夕了。

!赶快 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 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4 3A 引起了读者癿注意。 B 到有价值癿回答。 C 曵仍活在人们癿记忆里。 D 了赵一曵癿英雄本色。 5 6 6 6 312 79题。 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 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 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 2017年8月10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题型示例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题型示例 第Ⅰ卷阅读题 一、文化常识(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2.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3.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二、古代诗歌鉴赏(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6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本诗作者是盛唐时著名的边塞诗人,本诗描写了作者在边塞上所见的壮阔风光。 B.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于前往边塞的途中,从临洮出发前往北庭,作诗留别。 C. 颔联实写了春风不度、汉使稀见的艰苦环境,白草连天、青山逶迤的自然风貌。 D. “汉使亦应稀”的“汉使”使用了“以汉喻唐”的表现手法,这在边塞诗中常见。 E. 诗歌开头的塞外景物描写明显给读者带来肃杀凄凉的感觉,但尾联扭转了方向。 5.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题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题复习 ——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考点分析 作为高考必考内容,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中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是属于小说考点中情节的艺术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但我们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来看,除了考试内容中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由选考变为必考,考情变化中有一点值得注意:“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这意味着高考语文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叙述视角与人称是小说的难点,也是整个一轮复习的难点之一,搞懂这个知识点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1. 高一、高二在上课文中的小说单元和小说专题的时候,几乎没有涉及到叙述视角及人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 2. 一轮复习教材《创新方案》分册一中对这个点讲得很简略,要对这个知识点结合教材和考题进行扩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课前准备 1. 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分册一26-27页,做导学案。 2. 重温教材必修三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思考其叙述角度的独到之处。 教学内容 一、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1、概念解释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 改编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 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几十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永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 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

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导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 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 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 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6月7日-9日)。本文精 选了关于智睿高考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 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下面是智睿网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 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 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 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 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 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 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 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 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与标准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 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 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4.(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新乡市一中语文组(2018年6月15日)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从文本题材上看,今年节选的是杨国荣的《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属文化、哲学范畴,仍旧是千字左右,选文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化内涵深厚。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大题依然设置3个小题,均为单项选择,两道选择错误项,一道选择正确项,总分值没有变化,依然是9分。 3.考查内容上,第1题侧重于对主要概念的理解,第2题从2017年开始出现的重大变化依然延续,考查对文段整体论证的把握,这点在备考上尤其需要注意,第3题侧重于对文中观点的正确理解。 4.从考查难度上,整体难度不大,设置陷阱依然是七大类型,因此学生在做题时不能总是停留在找寻原句的阶段,应该特别注意训练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归纳、整合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 文章从体裁上看,本次所选择的小说与传记类文本有相似之处,在小说的形式下融入了很多真实的历史资料。 2. 从对试题的解析来看,4、5两题较为简单,从文中可直接获得有效信息,题型也较为常见。第6题难度较大,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并不普遍,学生可能在练习中所见并不多,但是因为本篇小说阅读理解难度不

大,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还是能做出来的。这道题告诉我们,小说阅读做题固然重要,但不能机械,切实提高阅读能力才是根本。 3.从命题规律来看,文学类阅读改成必做以来,小说文本阅读难度有所降低,主题较为明显,2017年的《天嚣》与2018年的《赵一曼女士》理解起来都不太难。另外从主题来看,对正面人物、英雄、正能量的歌颂呈延续状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从文本选材上看,材料围绕“量子通信”,由三则材料组成,就材料选取而言,理科学生在对量子通信发展的理解上更占优势,与论述类文本选取的诸子之学,一文一理,遥相呼应,毫无偏颇。 2.从命题规律上来看,与2017年相比,试题形式变双选为单选,即两道单选题和一道主观题,总分值不变,且该题并未加入图表的考查形式。在考查内容方面,强化了考生对作者行文立场、思维过程的认知,例如第9题,让考生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这实质是让考生站在一个国际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明确不同媒体有着不同定位和出发点,从而体会在国际的舞台上,中国所占的位置,同时通过试题,也向考生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领先性和前沿性,彰显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创造,打文化自信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 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 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 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 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 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 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 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 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 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 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 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 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 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全国1卷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学@科网

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1)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III卷)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结果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