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届历史学科集体备考与培优经验交流与反思

2020届历史学科集体备考与培优经验交流与反思

2020届历史学科集体备考与培优经验交流与反思
2020届历史学科集体备考与培优经验交流与反思

高台一中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20年高考已经闭幕,在学校主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高三历史组全体同事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紧张有序复习备考。疫情无情影响大,适时调整重策略。下面就高三历史备课组在备考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做交流:

高三历史计划开展三轮复习,几轮复习环环相扣,下面依次介绍,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轮复习的备考

高三的三轮复习,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巩固上,此阶段我们依据教材,以讲全讲细讲透为原则,不赶进度,不求速度,引导学生对应课标狠抓基础知识,吃透教材,夯实学科基础。复习时尤其注意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从整体到部分,从阶段到单元再到每一课,力图让学生首先从宏观角度去把握历史,再从微观去认识历史,从后来的实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历史学习的信心也加强了,具体我们是这样组织的:

1、调整复习计划,精细化落实。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我们组综合各种情况,认真讨论制定一轮复习计划,并适时的进行调整。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注重落实双基,为学生接下来二轮、三轮复习打好基础。

2、落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一轮复习不需打乱教材原有的顺序,脚踏实地地落实单元复习。我们要求学生一遍遍细致地看书,把握好教材重点和非重点,明确章节的考点,完成一轮教辅书的练习。跟着老师的复习进度整理学习笔记,同时建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理清线索,抓住主干。用树状等思维导图边写边阐述知识体系。

3、识记与练习齐头并进。

每堂课至少抽十分钟进行背诵识记,然后老师提问知识结构或者单元主题阐述。以此增强复习的导向性,课堂中老师做到精讲、少讲,针对一轮复习学生手中试卷较少的实际情况,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经过商议通过年级征订了《2015---2019五年高考真题分类集训》,与一轮复习相配套使用,既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也在一轮复习阶段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答题能力。

二轮复习的备考

元月全市联考前后我们进入第二轮复习,由专题复习转向通史复习。这个阶段由于打乱了原有的模块体系,按时间顺序整合好像无本可依,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一时难以适应。春节过后由于疫情冲击,对二轮复习计划又做了微调,我们的具体做法为:

1、精准备考,制定详细的周、节复习计划

针对一轮复习计划中计划落实还不够到位、前紧后松等问题,备课组在二轮复习中严格落实周和节教学计划,这样做既提高了复习的时效性,又为接下来的第三轮复习赢得时间。

2、帮助学生填补时序。

针对学生时序混乱的问题,备课组给学生印发了思维导图和选择题抢分宝典,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串联高考必备知识,使学生考前识记更高效,查漏补缺更到位。

课堂上基本按这种模式复习:明确阶段起止时间——阐明阶段特征——点明各模块相关联系——典型例题分析。课后除了做题识记外,要求学生按照考纲在笔记本上逐个整理知识点,并有具体的时间要求,比如元月联考前完成古代史,三月前完成近代史,四月联考前后完成现代史。

3、把握好阶段特征。

备课组在二轮复习伊始就整理印发了通史讲义,把整理各阶段的阶段特征印发给学生记背,每节明确记背范围,并挑取薄弱部分加强识记。

4、精讲多练。

二轮复习中考试更加频繁,我们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如果将试卷答案发给他自己订正根本起不到效果,答案稍微长一点他们就会头疼,所以每一次考试和练习备课组都会有专人负责制作试题分析课件,评讲前先组织学生分析试题,老师也可以从中反馈学习情况。然后再有选择的分析讲评。评讲的前提是批改,批改后做好统计工作,评讲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主观题讲评侧重于解题思路、答题的方法,思考问题角度等。每一张练习我们都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差距,大考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考试的得失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二轮复习开始,针对年级征订的模拟试卷,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作了不同要求,选择题全做,材料题大胆进行了删减,除此之外我们开始对学生开展课堂限时训练,保证一周两次训练,二、三轮复习下来计划共做30套限时训练,试题主要选取名校试题,试题能力要求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每次限时练为40分钟,附有答题卡,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即时批阅,即时反馈讲评,关键是落实。实践证明,限时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答题速度、规范、能力都有了大的提升。

5、强化答题规范。学生考试时非智力因素失分也很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每次考后都要展示几个样例,诸如审题有偏差、答案不确切以及卷面、书写潦草和随意等等问题。然后把“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答题规范制度化,就是说没按照要求答题的卷子抽出来在全班点名并分析,全班引以为戒,以此降低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比例。

(三轮复习)

五月中旬后,时间紧迫,最后阶段我组备考策略,重点放在热点点拨、查缺补漏、应试技能这些方面,尽量把学生的最佳兴奋点调整至七月考场。

1、勤于反思,回归课本

二轮复习以后,我们就一直强调要回归教材。高考前,更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理清主干知识,把握阶段特征,明确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生疏或遗忘的知识,要及时巩固。具体可以利用好教材的单元题目、章节目录,一一标注时间段,回想阶段特征和本阶段具体知识点。把教材内容设问化,把核心知识点题目化。不是太熟悉、太清楚的知识点重点梳理一下,切忌平均分配力量,更不能只动眼睛不动脑子,看了一遍又-遍,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

2、回归高考真题,找准手感

平时我们做的模拟题考查知识点相对较细,有利于对知识点查缺补漏和加深理解。但它和高考题的考察方向不完全一致,高考题更加注重对主流主干知识点的考察。所以临考前,不要再做大量难题,不要对某个题目进行过深的追究,把精力放在宏观知识的把握上。我们继续把2015-2019年高考全国卷、海南卷真题加工整理,后附有答案解析,让学生认真去看,找准手感。以前的错题也可以再看一下。

3、热点问题点拨。经过了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对热点问题要挖掘其历史学科的契合点,要求学生能用全球史

观、文明发展史、整体史观统领历史学习。这个阶段时间紧,知识跨度大,我们前后整理了十几个热点专题,在开展热点点拨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是灌输式的而是多用联想法,给出一个关键词联想,如三农问题,让学生历数古到今农民境遇和农业政策。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4、查缺补漏。除了课余整理纠正过往试卷错误外,课堂上对应考纲找出大家公认的薄弱点同时圈划自己的薄弱点,然后上课前针对这部分进行小测,内容避免浅显,故意测容易忽略的盲点。

5、高效训练,掌握节奏,找到感觉。做题要强调时效性,多争取课堂上做选择题限时训练,每次大考和套题练习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题的节奏感,要求细致,具体到多少分钟完成哪个部分,目标是得多少分。

6、考前激励。五月底六月初学生不安情绪加剧,老师除了分析考场各类突发情况外,还得向学生指出高考卷一定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只要正常发挥即可。并且在最后两周模拟考试中降低考察难度,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争取高考发挥最好水平。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下来,学生逐渐构建了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经过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四个步骤的有效开展,学生满怀信心地迈向高考考场,取得较好的成绩。

备考反思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继续体现出稳定性特点,考虑到高考模式改革的大前提,这种稳定性将是这几年的总体趋势;同时考纲的细节调整体现出紧随时代步伐、强化历史学科社会教育功用和学科素养培养的特征,一线老师们要注意把握这一细微的变化。高考备考没有一成不变的做法,经验也只能借鉴,每年的备考应该都要有自身的做法和尝试。

每年考后都有考生反应试题不适应,这是高考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学生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选择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刷题是必要的,切忌滥做题,以免浪费学生精力。

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读通读活教材

2、补充重要史实史料和基础理论,拓宽知识帮助理解教材

3、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时政热点

4、搞好历史专题复习

5、强化对学生高考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6、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要通过高考试题来加强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以上是2020届高三历史备课组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不妥的地方希望能有机会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谢谢。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王秀英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学以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公民为根本目的他们向往与追求真、善、美,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或者说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坚毅、严谨、求真、求实,怀疑、批判、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能和谐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为本、热爱生命,尊重人格、人权,讲究人性、人道。体会最深的是,一旦接触到教学实际,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一组组关系错综复杂,真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无疑,坦然面对、正确理解、尽快理顺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成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那么,哪些关系是首先要去理顺的呢? 我通过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历史课程研修标准》,高中历史教学的灵魂在于:通过师生共同体验、探讨、领悟历史,从而大力提升师生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搞好历史课改与教学需要抓住和理解的关键问题,也是广大历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认识中摆脱迷惘、走出困惑的指路明灯。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人们的操作有可能是充满个性、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但只要是符合我们培养人的根本目的,其行为就应该肯定,否则,就应当反思与改进。 一:领会课程理念,改变旧观念。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2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初次带特尖班,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进步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是谈不上的,只是就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的一些感悟和做法进行交流反思,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把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新形势下,如果说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骨架,那么历史思维就是历史学习的灵魂,所以聚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的培育,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史料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学科的思维,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作为特尖班学生,学习主动较强,基础知识背诵熟练,但由于文科综合考试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迁移,缺乏细致思维特的考生就很容易混淆历史题与政治题的界线,造成历史题缺乏史实论证,所以高分成绩的主要差距就在于历史思维的差距。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教师:以讲为主,要讲时序、讲概念、讲拓展、讲方法、讲运用。学生:以练为主,要梳理知识、要记忆要点、要阅读理解材料、要学会迁移知识。 学生题型解题思维的训练:选择题:关注逻辑推理和词语辨析,材料解析题:提取信息和理解表达能力,素养创新题:“论证类、比较类、修正类”三大题型的答题训练。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夯实双基。 作为文科特尖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少学生的双基交集很少,因而他们的双基需求的差异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去掌握那些遗忘的、容易的、重点的内容。所以不管是一轮的夯基础,还是二轮、三轮的查漏补缺,我们都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并鼓励他们问出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一轮复习要做到“点要透、面要全、线要明、”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重视历史名词的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章节局限,在一定主题下整合历史史实,综合认识历史发展,避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与阶段特征,。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有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时代下的发展特征。分析特征,オ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オ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阶段特征比较明显的重要单元,我都会制作表格,对这一时期典型的事件、制度、发展阶段等进行归纳比较,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 三、以训练为主线,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 高考历史题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突出在以下2个方面训练学生: 1.以培养理解能力为核心 学生真正致命的能力缺陷是理解能力,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题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理解,学生都非常欠缺,这是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迁移知识、信息和答非所问或不知答什么的结症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为其他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在平时的双基落实和训练中,我们始终要抓住这一点不放,抓住根本,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这方面我们可以向语文学科学习。我一般采用的方式有:让学生集体读题,提炼关键词;对不同句式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的侧重点和作者的真正意图;句子比较长的要用笔画出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做题速度。 2.注重42题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高考历史备考 名师经验谈——考前调整最佳状态,沉着应对人生第一次大考

考前调整最佳状态,沉着应对人生第一次大考 历史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目前在学校任教研组长,在CSSCI发表论文多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为多家教辅机构编写教辅资料。本科毕业二十余载,先后在吉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高中和大学都有丰富教学经历,对历史有独到认识。任教高中六年来,年年带毕业班,所指导的学生多人在山东省高考中名列前茅。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尽管每年高考的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在不断增加,但考前各位家长和考生出现各种"症状";考生和家长们又该怎么做才能以最佳状态冲刺高考呢?在备战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考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是运筹帷幄的"参谋"。 一、考前四大"症状" 症状一:部分同学过于紧张焦虑,在谈到学习时,表情显得不是那么很自信。一位学生介绍,之前,平时觉得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现在有时候面对类似的题目居然不会做了,貌似突然增加了"难度",心里会逐渐紧张起来,大脑一片空白。当两三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心里会越来越不自信,甚至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就开始自责、心虚并产生生理反应,如胸闷、呼吸急促等现象。 每年高考前,学生普遍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把它太当回事情。学生对于以前做过的题目,当再次遇到时,或许会因为麻痹大意,或许是人的身心正处于极度疲劳时期而出现的短期空白,或许是身心过度紧张所致。无论如何,这些都是短时间的,有可能是几秒钟时间,人的意识会立即恢复过来,学生不要太过在意。如果真的出现空白期,要学会自我调整,冷静思考,相信并不是你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你暂时没想到罢了。逐步审题,继续做正在做的事情。充分准备,坚定信心。 有些同学临考前精神紧张、记忆模糊、文字表达混乱,皆因缺乏自信所致。而信心十足的同学则神态自若、平心静气,能集中注意力,记忆清晰、反应敏捷、判断正确、再现和运用知识顺利。所以,树立信心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自信心一方面是建立在平时扎实的基本功上,如考前系统的复习和训练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信心的训练。 考试前要通过训练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首先,答题时先易后难、逐步适应;其次,碰到难题先暂放一下,选容易和会做的;再次,掌握快与准的关系。答题时首先要求准,在准的基础上再求快,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使速度相对慢些,但因为减少复查过程,其实也不慢;在复查时如发现太多的错误,容易导致情绪紧张。 通过各种调整来克服焦虑情绪: (1)睡眠调整。据以往接触过的大量案例来分析,许多临考学生状态不佳是由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

一节历史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历史课的教学反思 舒兰十六中张忠芬 教学内容:八年下册第6 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这一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所以在讲解这课的新内容时,先说一说第二单元的整个概况,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个时期的阶段特征。这一单元是继新中国成立后,通过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给学生讲明,即已走上了社全主义道路,现在的任务就是如何走好这条没有走过的路。我们必须“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是探索,就很可能出现失误和遇到挫折。那么,在1956年底直到1976年这近二十年的时间,我们国家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和遇到了哪些挫折呢?让学生心存这样疑问去朗读第二单元的单元引言,然后学生很容易的就找到了课本中写出来的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遇到挫折。 此时爱思考问题的好奇心强的同学就迫不急待地问:老师,“大跃进”是怎么回事呢?人民公社化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为什么是一场内乱呢?……这样的问题接二连三的就来了。好!我知道机会来了,也就是他们的兴趣被激起来了,我就顺水推舟把他们的思维引到新课讲授上来了,谈及到了中共“八大”的召开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里就涉及他们常听老人们谈起的一年代:“59年”,有学生就要求老师讲关于“59年”的相关历史故事。我根据资料记载的和自己听来一些故事讲给学生听,也邀请学生上讲台来分享他知道的.“59年”的相关故事,这节课在师生的互动中快乐的完成了。“59年”的故事,学生身边能找到人采访,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安排课后作业为“59年的故事”,学生采访自己身边的老人,写一篇采访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李志针对新老高三学年的对接交流,还有教务处的要求,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去介绍。 高三一年复习备考的得失,去市一中听课学习的一些粗浅认识,还有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一点感悟。 首先,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有颇多的感悟。 一、以考纲为依据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准绳,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益,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高考“宪法”。要想让考纲真正成为我们的指挥棒,我们就必须俯下身子潜心研究、全面思考,渗透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指导我们的复习。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学情为考量 高三复习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清楚哪些东西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生可能还不能掌握,这样老师才能够有的放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是,如果仅靠我们教师进行判断,往往可能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在实践中,我一般采取两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注重收集错题,分类集中,通过错题的收集分类,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二是每单元发放一个调查表或者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展示新授课时没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高考怎么改革,始终不能脱离教材。虽说高考年年新,但仍建立在教材的基本知识架构上。有了基础,即使题目再难再新,也能成竹在胸。 高三整个一学年的复习,我将它分为三轮:第一轮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必修一到必修三,一课一课的复习;第二轮按通史把三本书整合到一起,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特

高考历史备考经验交流发言

襄阳市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学:王爱华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 今年我校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作为这一届的老师,我也感到很欣慰。但是因为我也是第一轮教授和复习新教材,所以也谈不上经验,下面我就我校历史组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做个交流: 在整个高三的备考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了八个字,也是我们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个政策,即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向大家逐一汇报。 调整 新课改实施是个复杂的过程,由上到下都没有充足的经验,高三备考也是如此。因此,依据形势调整策略成为整个备考过程中时刻需要关注的环节。以下是我们的一些调整策略: 一,调整心态。包括我们老师自己的心态和学生的心态。历史新课程强调专题史,时序性减弱,学生难以适应,所以高一高二时成绩也起伏不定。但在高二毕业的那次全市统考中,我们历史取得了大襄阳市第六,我校文科第一的好成绩,这对我们组三位老师和学生都是个很大的鼓舞,增强了高三复习的信心。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各阶段明确方向、各层次树立信心的做法,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成绩,逐步将备考状态进行调整。 二,调整复习计划。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我们组综合各种情况,认真讨论制定复习计划,并适时的进行调整。历史复习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我们讨论后决定抓大放小,重点抓必修复习,最后组织选修复习,事实证明此策略调整是正确的。 三,调整复习资料。由于是新教材,没有现成的试卷和习题可用,为此我们高三备课组分工合作,搜集了近三年各地高考题和模拟考题,精心筛选题目,配合教学进度整合改编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复习套题,为复习奠定了基础。 巩固(一轮复习) 高三的三轮复习,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巩固上,此阶段我们依据教材,以讲全讲细讲透为原则,不赶进度,不求速度,引导学生对应课标狠抓基础知识,吃透教材,

历史教学反思15篇

历史教学反思15篇 历史教学反思(一):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进取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经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头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仅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仅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向坚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犯人’刚贴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

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明朝君权的加强时给学生讲述露马脚故事的由来,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讲到戚继光抗倭时,给学生讲述体育课的口号稍息、立正的由来及光头饼的由来等等,使学生听了以后十分感兴趣,由此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此刻应当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明白,读史能够明志,学史能够鉴身此刻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理解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理解教育影响,从而到达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本事,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资料,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我一点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团体、办事本事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想象如果自我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

高三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在反思中起航,驶向成功彼岸 ----2014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能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交流、共同探讨高三英语复习的备考策略,我感到既荣幸又紧张。在座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是研究高中英语教学的专家,所以我今天也就是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高三英语复习,交流教学经验,从一线老师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顾我校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各位2014年高考备考有些许借鉴和帮助,有待改进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给予及时的批评和指正。 高考听力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软肋,但在2013高考中,英语组顶住了压力,相较之前,取得较大进步。听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大家集中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高考听力的特点,探讨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高考听力词汇覆盖面广,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多,有些对话还涉及了英美国家的习惯和风俗。每个英语教师对于听力教学目标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一改以往听力只是放录音的做法,认真备课,进而激发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听力练习。 听力训练从高一高二抓起,脚踏实地,以听带动读和写,以读写促听。从高一开始,每周一次,进行全年级集体听力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向学生反馈练习情况。分析听力材料中的难点并在次日的早读课上布置相应的诵读任务,鼓励学生将听力中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运用到写作中来。同时,有选择性的处理课本中的听力材料。删除过难的部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在这样的听力训练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听的能力,还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词汇,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升。 团结一致,在高三集中突破。进入高三,听力天天听。利用好百朗英语听力风暴,对听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让学生熟知常见语境下可能出现的相关词汇。组织学生间的听力经验交流。在训练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并不突出,但听力却取得高分数;相反,有些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强听力却薄弱。让学生相互取经,回顾自己做听力时的每一个细节和过程,在交流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此外,在临考前十天,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听力的集中强化训练。高三英语教师集体在充分考虑语音尤其是语速的前提下,精心挑选听力材料,统一时间进行高三年级的模拟高考听力训练,使用机读卡,及时反馈成绩,张榜听力成绩优秀人员名单。每次听力考试后,及时发放听力原材料,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将听和读

高三政治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政治备考经验交流及高中三年教学得失 王转华 紧张忙碌的高三结束了,为了今后更好的完成政治教学任务,提高政治教学实效,现对高三政治备考及三年教学进行总结反思。 一、做好教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三复习一定要提前做好教学计划,提前规划好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时间、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策略。再具体规划到每月、每周、每节课要复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果,避免上课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效率。如2016年的5月中旬——2017年1月中旬进行了细致踏实的一轮复习。复习的顺序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与哲学、文化生活。复习的重点是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答题技能和技巧。2017年2月——2017年4月进行了专题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知识,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年5——高考进行三轮复习,回归课本和历年高考真题,让学生自给归纳总结知识和做题得失,注重学生答题灵活性和规范性。总体来看时间分配还是合理的。 二、狠抓学生落实,提高教学实效 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狠抓学生的落实,课堂上老师不要包办,不要一节课从头讲到尾,要留给学生自己看课本、大声读课本、自己归纳总结问题甚至是背诵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后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并且及时反馈给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要及时抽查学生背诵,以督促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教学实效。 三、狠抓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万变不离其宗,结合考纲和历年真题,政治高考内容基本都是对政治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考察,所以我们的教学中要狠抓基础知识。而狠抓基础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和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对课本知识的结构要了如指掌,构建知识网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读课本,可以在每节课一打铃就让同学没齐声朗读课本,养成反复读课本的习惯。即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把薄书读厚,再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把厚书读薄。只要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理解背诵的熟,才会运用政治知识得心应手,提高答题的能力。

中考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安徽2011年中考数学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用策略来提升效率 杨智刚 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下就今年中考数学复习谈谈我们黄麓镇中心学校数学组的实施方法,希望能带给大家些许启发,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基础知识复习约用7周时间:3月22日始,5月15日结束。(含两次模拟考试)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专题复习约用2周时间:5月16日始,5月31日结束。 6月综合训练、模拟考试,重在学生心理的调节,为文科让路。 (一)第一轮复习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中考考查内容为:(1)知识点考查(约为90个左右,约占总知识点的百分之四十)(初中数学内容共29章,螺旋式呈现,从属于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共计复习课时为42课时。2)数学思想方法考查(3)学习能力的考查(信息的采集、内化与应用)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牢记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理解就没有深刻的领悟,没有深刻的领悟,就没有准确灵活的应用。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基本计算关:如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的化简,要求人人能熟练的准确的进行运算,这部分是决不能丢分的。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 2、具体要求与做法: (1)选一本好的复习资料作为复习的蓝本。我校选择的是《全品》,它主要包括听课部分、课时作业、综合练习三部分。特别是听课部分,包括知识点的归纳、应注意的问题、典例分析,相当于教学案的综合,使复习更具操作性,利于提升复习的效率。 (2)备好课。(1)研读课标(特别注意课标中可操作性语言,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做出具体界定),以课本为依据,深钻教材,不随意扩展范围和提高要求.据课本内容将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及基本运算、基本推理,基本作图,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通过网络结构,体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现知识的联系,体现知识的应用功能,做到遗漏的知识要补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内容要整合;初浅的理解要深化,易错问题要强调。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双基”所蕴涵的数学本质及其在具体情况中的合理应用。(2)研读近两年我省中考试卷及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熟悉中考命题的趋向,也就是要研究:中考必然要考什么?可能会考什么?不考什么?包括哪些基本考点?哪些是重点?应该坚守的基本东西是什么?(3)倡导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统一备课思想。 (3)选好题。选题注意:(1)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及《考纲》要求(2)注重挖掘课本习题的功能,抓住基本题型,学会对基本题目进行演变。(3)选题要符合复习轮次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尽可能不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4)以《全品》为主,适当补充。(可多浏览资料,发挥集体力量,划分任务,作为公共资源共享。) (4)上好课。(1)借助数学教研活动,做好经验的交流与传承。由上届九年级数学教师作经验报告,推荐一些好的做法。(2)复习伊始,多安排九年级教师的随堂听课,集体讨论交流教学中的优缺点,逐步达成共识,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帮助授课教师把好度、用好法,提升课堂复习效率。(3)课堂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提问、多关注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多参与课堂,不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教学反思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

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战。"事实也证明,当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后,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和求知的动力。而初中学生学生,活泼好动,爱问问题,有些幼稚,又很可爱,因此,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

【精品】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考计划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三备考复习采用二轮次复习策略,第一、二轮复习原则上在2016年3月底前基本结束,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目标 (一)全市总目标:800分以上4人,700分以上30人。 (二)学科平均分:560分(原始分50分左右),各校集训班达到700分以上、重点班达到650分以上。 (三)目标分解:

三、学情分析 全市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

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四、复习目标 通过二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抓基础、促能力、提分数、保上线的目标,保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成绩突出。 五、复习思路 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六、复习依据 根据《考试大纲》、《2015届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高三年级备考计划。 七、复习措施--教学进度的大体安排(见附表“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研读考试说明,确立科组会诊制

高三政治组复习经验交流与总结

高三政治复习经验总结 九中政治组申海霞一轮复习的做法 一、把握课堂,注重效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高考向考查能力和素质的转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的把握高考的要求,怎样运用好手中的教材。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做起的。 勤钻研,?如果不加强教学研究,每天千篇一律,即便忙忙碌碌,可能也是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埋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明确方向,要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对学情的研究,对教学重难点的研究、对时政热点的研究等,要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搞清楚每一个问题,教师自己钻下去,真正把知识弄懂,才能交给学生。否则,简单的要求学生记忆,只能使知识流于表面,不牢固也经不起深究。而要做到这些,除了个人研究之外,更重要的要集思广益,加强集体备课,如有重大的时政热点要及时渗透课堂。 同时要动态地看待政治各部分知识,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横向纵向整合出知识结构网络,这样能使学生对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政治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我们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相融,百炼成钢。”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是独立思考问题的楷模,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我们的鼓励、示范和培养中逐步形成的。 高考要求提高课堂质量。高三的思想政治课决不能靠绘声绘色的故事吸引学生,也不能拖沓松垮。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严谨的

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经验交流.doc

初三化学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大庄中学刘旭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相互交流中考备考工作的平台。有机会在会上发言,我深感荣幸。下面我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受益非浅。就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来说吧。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做进一步深化处理,从中掌握知识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尽可能使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这项工作不要由老师一手代办,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需教给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 二、注重归纳总结与实际应用。 上复习课时,应少讲“点上”的知识,多讲“线上”和“面上”的知识,这“线”和“面”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把该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让使学生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顺它们的关系。如气体的

制取,要从制取气体的名称、药品、装置、条件、操作、收集、检验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联合比较,但此时学生大多只是从表面上、理性上有所接受,还远远不能在实践和答题中应对自如,还需补充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加以巩固。对于练习题的选择与布置,也是需要精心加以准备的。它既要切合中考实际,又要在难易程度上恰如其分。这样把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的教法比脱节开来明显有效。 三、注重观察异同、对比记忆。 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许多概念相互对立,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与纯净物,抓住矛盾的关键,对比记忆最好。而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氢气、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与氧气的物理性质,往往会相互干扰,影响记忆,如果分类集中,观察其异同,分析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 做到以上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提高成绩,还必须做到: 1、立足课堂,狠抓课本知识的落实,着力夯实基础 所谓夯实基础,就是要狠抓化学基础知识的落实;而化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就是要抓课本知识的落实。落实课本知识的主阵地在课堂,在致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稳打稳扎,力求每节每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关。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差异较大,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改以往为了留出更多的复习时间而拼命赶教学进度的作法,适当控制进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堂堂清,避免造成部分学生对

2016年历史学科高考备考经验总结研讨会交流材料---王辛柱

2016年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得与失 王辛柱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交流的主题是《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得与失》。 由于我也是才刚刚完整的带完自己的第一届学生,经验不是很丰富,有些认识也不是很深刻和到位。下面就粗略的把自己这一年来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认识到的一些问题和总结的一些东西给大家交流。 俗话说:得文综者得天下。读文科的学生在高考中要想考高分,文综很关键,而文综要想拿高分,当中的历史学科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向学生们灌输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让学生形成一种重视文综,重视历史学科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以后的教学。下面我主要从得与失两大方面进行今天的交流。 一、得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近年来由于历史高考试题难度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已经不再重要,他们觉得:即使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在高考中也不一定能考到高分,而我们首先就要转变这样的认识,要重视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因为我们学校文科生的现状就是---初中历史的基础特别薄弱,高一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拼命的赶上课的进度,所以其实很多选择读文科的学生,历史的基础知识是非常薄弱的,那在高考中你要读懂材料的立意和方向,然后逐一的加工选项的正确性,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难度就会变得很大;其次在后面的材料

题当中有一类题目是这样问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答到这类题目时就只能要么放弃,要么乱编。所以一定要重视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那如何才能有效的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呢?我的建议就是做好时间规划,一定要在高考前做好一、二、三轮的复习。一轮复习重在详细讲解考试大纲中的考点,二轮复习采用通史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体系,三轮复习重在回归教材,指导学生注意平时忽视的内容(可能是教材里的地图、插画、知识链接等)。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检查复习的效果,比如:在讲题过程中,遇到已经复习的考点,可以就着提问,随时提醒学生背诵。 2、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 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历史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教师要从学生角度看教学,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学生的眼光,触摸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选择,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赏识学生的微小的进步,理解学生的一次次失败,学会让学生心里上感受到学习快乐与兴趣,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学生交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这样做也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教学。 3、注意平时测验和练习的选取 ---实用性、适用性、时效性 (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来做,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是不是近期正在复习的内容;建议选取某些名校的成卷,根据那些学校出题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刷选,如:昆一中和师大附中的

2021中考语文经验交流材料

2021中考语文经验交流材料 我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同行交流心得感觉特别的欣慰在此只略谈一点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同时也希望给我老师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们学校的中考语文复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提高效率。 我们充分地利用课堂的45分钟尽量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制定了周密的复习计划大到每个学期的复习任务小到每一单元要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复习的有序进行。 二、打破常规的复习策略力求简单高效。 一般情况下语文中考总复习都要在三轮以上大多数都是先回归课本进行基础复习。但是受时间和学生基础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两轮的总复习权衡利弊不得不放弃课本的复习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复习任务我对不同知识模块复习的先后顺序也进行了细微的调整。 (一)积累运用部分。 书写:规范学生的书写强调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主要在作业和答卷上严格要求设置卷面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达到能够规范、工整、美观的标准。 字词复习:按册复习对于字词的音、形、义的识记和理解。先引导学生整理每册书中的重点字词主要是指课下注释和课后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和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上主要利用寒假由学生自主完成。 古诗文积累: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记忆混淆张冠李戴;默写时胡乱填写;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等现象因此我们在九年级上学期对六册课本中的重点作家作品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重点理解体现古诗词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含有哲理的句子颇具文采的句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当然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老师要归纳出重点句重点掌握)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该题即不得分)要求学生时刻牢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在古诗词积累运用这块采用了多种积累方法可按照季节分类按照抒发的感情分类按作者分类按朝代分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中考题以及中考考点。古诗文积累我们贯穿教学始终直至中考每节课回顾一到两首并且每天印发两页精选的中考默写典型题这样学生循环记忆就比较扎实了。 关于语言运用的复习主要通过专题训练来落实。 ①病句修改的训练:针对常见的病句类型进行训练因为辨析和修改病句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而我们学生的语法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复习中主要提醒学生注意病句修改中八种常见的题型即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注意出现“禁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1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常采用如下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入法语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

高考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高考研讨会。现就本次高考研讨会,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高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考纲说明,了解考试说明的变化,才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轻重有度,还有研究近两年全国新课标卷未出现的考点,教学中可以重视这方面的复习。然后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两年的试题,因为会代表考试和出题的趋向,感觉其中的变与不变,对高三复习是相当有指导作用的,所谓的透过试题看方向。 其次,教学中要重视学情教情研究。高三老师必须制定一轮复习的目标,通过师生交流卡,备课组教与学问题的汇总,调研考试的成绩,师生交流与学生反馈,作业错题集,教师教学反思,失分统计与错因分析等等方式,掌握学情教情具体情况,以此不断调整教学,完善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一轮复习后,制定二轮复习计划,打破教材计划,按时间顺序,组建通史单元,3个题型专题,做到基础知识熟练化,重点知识精细化,模糊知识清晰化,孤立知识网络化,缺漏知识完整化,表面知识深刻化,然后注意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探究思辨能力,考场调控能力。教学中注意古今中外贯通,关注时政热点,强化习题训练。二轮复习后,再制定三轮复习的任务,主要是重新回归考点,巩固考点,并进行模拟训练,最后自主学习。这样备战高考,学生不仅基础知识越发

牢固,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对提升考试成绩是相当有效果的。 再次,他们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是很独到的,值得借鉴的。衡水中学对高考的备战,是集体攻关,合作备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对学科组的管理很系统,扎实推进“一会五研”。“一会”,备课组长会,要制定教学常规,汇总学生问题反馈,教与学问题反馈,制定本周工作要点。“五研”,周一教研,讨论本周工作重点,周五教研,总结本周问题,找对策,评课,一课一研,统一内容,统一进度,说课。这样的群策群力,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肯定帮助是很大的。他们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借他山之石。在平常教学中,还利用九课相互提高,九课就是学习切磋推门课,努力提高邀请课,落后教师帮扶课,优秀教师宴请课,自录反思提升课,高级教师引领课,一级教师创新课,二级就是提高课,师徒互助对比课,通过九课,共同进步,老师们的教学质量都上去了。 总之,大家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相信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也会越来越好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