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影响高中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影响高中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影响高中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影响高中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影响高中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语言、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研究的焦点已从教师"如何教"转变到学生"如何学"上,"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学观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开始重视影响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如动机态度、情感焦虑、学习策略、语言学能等)的分析和研究,而在这诸多因素中,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是每一位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实施终身教育的三个主要条件归纳为:提供适当的机会(o pportunity)、增强学习动机(motivation)和提高学习能力(educability);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把"动机兴趣"作为"情感态度"的主要内容,列为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影响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什么?目前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哪些问题?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二、文献分析

(一)目前我国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现状及问题

由于学习动机受学习态度的影响,就我国国情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的社会环境大大改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首先,学生对外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各个领域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技术是21世纪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其次,学生学习倾向性发生了变化。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三门主要学科之一,我国招生分配制度改革后,人才和社会竞争加剧,外语作为一门工具,在升学、就业、出国深造方面的重要性已被学生所认识。最后,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一切为外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氛围。

我们目前的外语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主要体现在:

1.英语学习的"挫折感"严重。表现为:①所学词汇掌握少,遗忘严重。造成在读写过程中"四处碰壁";或者靠死记硬背孤立地记住了一些单词,但由于忽视了以句子为单位的意义记忆,常常不会使用和表达。②语法知识支离破碎,似懂非懂,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或者虽然记住了一些语法条文,但由于练得太少,没有形成习惯,往往掌握得不牢固,不会灵活使用。③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不知道该怎样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且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造成英语学习效率低下。④害怕考试,由于平时诊断性测试多套用高考模式和要求,能力题比例过大,且与平时所学所练关系不大,一些学生虽然尽了力,但由于能力提高需要过程,考试成绩仍然很差,在多次尝试后,仍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时,便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

2.过度焦虑(anxiety)。许多学生由于成绩差或性格内向,课堂上总害怕老师提问,担心由于出错而受到老师的责备,同学嘲笑,不敢大胆参加课堂语言实践,学习的不主动导致成绩提高缓慢,反而由此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

3.厌学心理。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无用,使用机会很少,且与其将来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因而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上述种种学习障碍,如果长期得不到清除,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后造成外语学习动机的丧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外(如个别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不够努力),也反映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上的种种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多四少":①批评责备多,表扬鼓励少。对语言练习和实践中的失误和错误,往往严加训责,而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却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②教法注重多,学法研究少。教师往往更多地考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却很少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③结果关注多,过程关注少。教师往往把考试结果(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依据,而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如课堂表现,努力程度,学习特长等很少注意。④学业指导多,心理辅导少。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往往注重其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差距,却对由此引起的情感和心理的问题不够重视。

(二)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其得到满足,学习成绩就是一种强化,无需外力的作用,不必施加外部的奖赏而使他产生某种荣誉感。

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就要了解这个对象的内因。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在社会实践中,每个人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不同,而且其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也不同,因此,反映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和需求以及其强度、水平也不同。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

在学校中,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同的。一些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指向学习目标,而有的则指向表现目标。即具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将学校学习的目的看作是为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而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将学习目的看作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避免积极的评价)。具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喜欢选择较难的课程,迎接挑战;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注能否取得好分数,因而会选择简单的课程,避免挑战。这些学生在整体智力水平上并无差异,但是他们的学业成绩却又明显的不同。遇到困难时,表现定向的学生很容易丧失信心,成绩急剧下降。相反,学习定向的学生更倾向于继续努力,动机和成绩会有提高。学习定向的学生会使用更多的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相信,学业活动的目标是学习而不是分数;同时,教师应该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实际意义,淡化分数或其他奖励。

2、兴趣

兴趣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而兴趣又和能力、唤醒水平、年龄等因素有关。首先,如果学生感到能够胜任,就会产生兴趣,比如某个学生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但是如果获得成功,他们也会产生兴趣。其次,引起兴趣和好奇心可以提高个体的唤醒水平。如果学生觉得活动无味,可通过变化任务,使学生精神抖擞;如果学生的唤醒水平过高,产生较高焦虑,则可采用一定方法来应付焦虑。再次,对于低龄学生,让他们操纵和探索与学习有关的物体,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可借助建构好的问题、有逻辑的难题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学生的焦虑程度

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表明,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的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

4、成熟与年龄特点

在各种动机表现中可见,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比如,刚入学的孩子会产生对小学生地位和外表的羡慕,而对于教师的眼神却不会多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的动机作用才增长,如注意到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渐渐地学会与其他同学比较等。

5、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三)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

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

1、任务的价值

一般来讲,学习任务对学生有三种价值:即成就价值,兴趣价值和效用价值。成就价值表明学生在任务中表现良好的重要性。成就价值与个体的需要及取得成功的意义相关,比如,一个人要使自己在表现得很出色,并且相信在跳水比赛中能拿到冠军,那么跳水比赛对他有很高的成就价值。兴趣价值是指个体从活动本身获得乐趣,即活动本身就可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效用价值时帮助个体达到一个短期或长期目标的价值,如学习英语可能为自己将来出国深造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为了促进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价值,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真实的任务。因为真实的任务可以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效应价值,认为任务是有趣的,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

2、教师的期望

教师可以运用自己对学生的期望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其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指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念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而对学生的期望又往往会变成学生的现实表现的一种现象。它也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比如在一次一般的智力测验中,随机从各个班抽取少量学生,然后故意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当年会取得显著进步;结果过几个月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果然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此外,还有一种效应是“固定期望效应”。即教师的期望往往把学生的成就固定在某一水平上,不能提高对学生的期望水平,结果无法提供更合适的教学,限制了学生更大的发展。

研究表明,教师持高期望的学生与教师持低期望的学生相比,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的互动更多,得到的表扬也多于批评。相反,那些教师持低期望的学生意识到自己被视为差生,因而自暴自弃,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应该努力避免自己的期望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总结

英语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越高,学习越主动,越容易获得成功。因此我们的外语教学只有适应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真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而"如何培养和保持学习动机"这一课题,则需要我们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晓渠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

[2] 杨丰宁。心理情感因素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济南:山东外语教学,1993。

[3] 刘建达。论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情感过滤。西安:外语教学,1996

[4]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人民外语教育出版社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 Domyei, Z. 2001.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 ge University Press

[7] 英语辅导报高中教师版03-04学年第18、19期.

[8] 张奇.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9]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0] 周国韬.初中生学业成就动机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3,(6):344-347.

[11] 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1995,(2):180-183.

[12] 余安邦,杨国枢.成就动机本土化省思[M].北京:远流出版公司,1990.

[13]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4] Daniel T. Hiekey. Engaged Participation versus Marginal Nonparticipation:

A Stridently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 Acheivment Motivation[ J]. The Elementar y School J our al, 2003, (4): 25-29.

[15] 周爱宝,金生弘.影响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1997,(2):169-172.

[16] 王本法.关于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驱力构成论及其意义[J].天津市教育科学学院学报, 2002,(4):53-55.

(完整版)影响学生学习因素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1个人因素 成长经历环境:特殊时间段 心理问题:个性、兴趣、情绪情感、自信心、自控力、自我要求、动机、策略、对学习的认识、消极观念 生理问题:发育状况(智力,能力偏向,是否有身体障碍等) 2他人因素 同学朋友:恋爱、关系不良、交流问题、性格不合、从众(周围人不好学) 老师:关注度、态度、教学质量与方式、能力问题、严格与否、为人作风 父母:关注度、教育态度与理念、关系好坏、期望、学习认识偏差、比较 其他人:观念看法、行为作风 3家庭因素 提供的学习条件、家庭和谐、文化氛围、是否单亲离异、离世、经济基础 4学校因素 学习氛围、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5社会因素 社会风气、对教育的认识、应试教育 1、学生自身因素 2、父母因素 3、老师因素 4、同学因素 5、社会因素 6、环境因素 7、成长环境 8、成长经历 具体内容如下: 1、不够努力智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习惯自我控制力差时间分配不合理 偏科在某些科目上缺乏必需能力对学习的认识上有偏差性格上存在问题 注意力集中不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 2、对孩子学习关心不够或过度夫妻在教育孩子理念、态度上不一致夫妻关系不和 未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过低对孩子要求过高 对孩子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在教育上偏向暴力或放任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上有偏差 3、对学生关心不够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由于某些因素令学生反感缺乏责任心 4、同学关系不佳同学之间缺乏交流不愿与同学交流学习或学习讨论恋爱错误比较 5、诱惑多不良人士影响 6、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改变引起的适应不良 7、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特殊的环境造成特殊的影响 8、成长过程是否有发生对其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事情 1、学生自身:智力水平、性格、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动机、学习方法、对学习的兴趣、意志力、学习习惯、学生的生活作息 2、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老师的知识面、学校的校风校纪、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的为人处事、学生对老师的感受 3、家庭:父母的知识水平、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学生的期待、父母对学生的态度、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氛围 4、社会:社会风气、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娱乐场所、补习班、邻居关系)、教育制度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生理、心理、社会、家庭、老师 生理:智力、身体状况 心理:情绪、性格、心态、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对自己的要求、是否有自信心、压力是否过小或过大、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注意力、有畏难情绪、是否足够坚持 社会:社会的环境与风气、人际交往状况、班级的学习氛围、朋友们是否有进取心、恋爱的影响 家庭:父母是否过度或过少关心、家庭和睦程度、学习环境、物质支持、父母的期望、父母的管束、父母对学习上的偏差(是否有读书无用论)、家庭暴力、父母的肯定、与父母的关系 老师:老师是否认真负责、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是否适应、学生对老师是否反感、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的教学水平 1.社会因素:学生在社会上所接触到的所有能够促进或者削减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各种因素,如学生自己在社会上所进行的社交 活动,从而产生的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素 2.家庭因素:指的是学生在自己的家庭中,能够对学生本人带来关于学习上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带来的对学生 本人的影响。如学生的兄弟姐妹学习成绩非常的突出,从而导致学生本人对学习产生的抗拒心理。 3.先天因素:这是学生天生对学习所带来的限制,是从父母那里遗传而来的,外界因素很难对此作出改变。 4.老师因素:在学校中,学生与老师之间所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能够对学生带来致命或者关键的影响,老师对学生 个人观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学校中很普遍存在的就是学生出于对老师的个人主观情感从而映射到自己学习上的 各种表现。 5.同学因素:学生在学校中所认识的形形式式的同学、朋友对学生个人产生的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根本原因之一。大 部分的不良学生正是因为不慎交友或者由于周边同学的影响,从而掉进了厌学、弃学、更而辍学的深渊。 6.环境因素:学生平常学习的周围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决定性因素有家庭学习氛围、学校学习氛围等。 7.成长经历因素:学生个人成长经历能够带来学生学习上的影响。如童年时被别人欺负导致自己的性格自卑内向,进而影响学生

经典成就动机理论

1经典成就动机理论1953年,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成为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阿特金森1954年提出成就动机有"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维度...。20世纪6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由过去对动机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的研究转向对人的中介认知因素的研究,认知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初, Dweck等人¨1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也推动了动机理论的成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Eccles等人【3 o将阿特金森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一价值理论,着重论述了期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J。与此同时: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也在不同角度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1.2多面取向成就动机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成就动机的多维度特征,即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动机组成的(Kakla&Scher,1986)"J。Slavin(1991)将一般动机分为两类:情境动机和性格动机。前者指的是在特殊情境中的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需要的满足,是暂时性的。后者是指个体的追求不限于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变异∞J。另有学者根据学习目的不同将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为求知或为个人成长而学习,另一类则是为求得较高的分数或是为博得父母的欢心或教师的赞许而学习。Dweck(1983)将前者看成是学习目标,后者看成是成绩目标。具有性格动机而且在求学时又以学习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人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p1 Elliot和Andrew对成就动机的定义进行???新的诠释,认为成就动机是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怕J。随后,Elliot(1997)等提出了趋避成就动机层次理论,将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纳入这个理论D J。这些研究说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越来越多的多面取向。Elizur 等∞-采用了多面取向的成就动机的方法,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种独立的动机组成的。他们将成就需要和其他的需要(如金钱、地位、权力等)结合起来,认为职业道德、支配性、竞争性、对地位的渴望和获得金钱与财富都是成就动机可能的成分。如Elizur 等提出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的结构,即有两个面:A面, 收稿日期:2008-10-06 修回日期:2009一01-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66)"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倦??的关系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蒋名平(1977一),男,四川达县人,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职业教育。万方数据114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6卷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B面,时间。A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包含对困难任务的偏好、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个人独自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计算风险,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为追求完美的结果而努力。B面指的是与任务相关的时间,是在任务之前,期间还是之后。怕J Sagie,Abraham等根据成就动机多面取向理论设计了一种情境成就动机量表来测查成就动机,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体。[7】随着成就动机理论的整合趋势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核心因素,如坚持性、对成功的信心;也包括外围的因素,如支配性、集中性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成就动机的"洋葱模型"(Schuler&Prochaska,2001)Do。2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成果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焦点在于如何对它进行客观测量。目前最主要的测验有投射测验和自陈式量表的测验。随着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展,又开发出了Grid技术、成就动机问卷(AMI)等新的测量工具。2.1投射测验1938年Murray运用墨渍投射测验,对内隐动机进行了测量,对动机的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1投射测验主要有两种方

动机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系别: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年级: 2008级 专业(班):体育教育专业(2班) 学号: 20082701027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2 月 29 日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1 选题依据 在体育社会化的社会里,体育社会化程度越高,体育对社会的影响就越大,反过来社会对体育的期望值就越大,对从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①所以,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而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要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本培养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从查阅书籍得出学习的积极性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发动、维持学生活动的一种心里状态。动机对人的行为是有巨大的作用的。所以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对我国体育社会化有重大的意义,经过上网收集,我国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研究比较少,研究得比较泛,广州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还没,所以我选择这个研究题目对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有重要的意义。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并探讨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构建学习动机的因素及价值框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其价值,不仅对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广州是体育教育专业的管理层提供实际的参考借鉴的意义。 2.2实践意义: 通过对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的确立及价值推广,明确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从而有可能使学生明确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学习受不同的因素影响,从而明辨那种因素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激发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还有使教育管理层,明确学生在各个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这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激发,如何把师范生应有的技能以更好的方式灌输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①[1]周华.我国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化透视[J].中国软科学,2003(4):156-158 ② [2]王美,戴俭慧.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03,19(4):1-5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一、序言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 是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和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素质, 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学习, 因此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尤其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现有的研究大部分为针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单方面调查,主要有: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学习拖延问题等几个方面,但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定位于从大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整体上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令其更好的完成学习和教学工作。 二、历史发展 (1)学习拖延 Hin,Hill,chabot和Barrall(1976)对大学生进行了最早的有关拖延的问卷调查,共调查了5个大学的500名学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拖延程度进行自我评定。他们的结果表明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绝大多数时间和绝大多数学习任务上都存在学习拖延,而且学生的拖延程度和年级是呈正比的。Bridrdy(1980)首次对大学生的拖延进行了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问卷调查,也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比如发现有20%的学生报告说自己是“问题型拖延者”。Aitken(1982)对大学生的拖延问题进行了一个更加广泛也更加可信的问卷调查。她研究的样本是美国两个州立大学的大约120位大学生。尽管Aitken从来没有公开发表她的问卷,但这依然是拖延研究中重要的工具。Aitken发现学生的拖延是呈正态分布的,而拖延分数在标准分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学生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她认为有超过25%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而且拖延和“低自尊”有着一42的相关性。solomon和Rothblum(一984)对342名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拖延的调查,有半数的学生认为拖延是个中等的或者严重的问题。McCown,Johnson和Petzel在1986年也进行了类似的问卷研究。他们发现学生的拖延和学习成绩以及大学厦门论文网生活的满意度是呈反比的。但有关拖延的最大范围的研究是1994年McCown和RobertS进行的,他们用Aitken的问卷和其他行为问卷、自陈量表调查了共1543名大学生。他们发现拖延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国内,对学习拖延的实证研究几乎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陈宝华(2006)通过对上海476名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大约2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 (2)Maslaeh的三维倦怠理论 1981年,Masla。h与Jacks。n编制了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认为职业倦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定义,即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缺乏人情味(depersonalization)、个人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personalacc。mplishment)。情绪衰竭是指个人的情绪资源及与之相关的生理资源被用尽的感觉,代表工作倦怠的个人应激维度。在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彻底的一个,有很多研究报告指出,情绪衰竭维度代表着工作倦怠的核心内容。Maslach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倦怠现象的本质,是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田MBI量表也被运用于学习倦怠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在研切孟究学习倦怠时往往采用不同版本的姗I 量表。有些学者就曾根据MBI最早期版本发展了MBI的学生版。古尔德等(Goldetal.)学者曾以师范生为对象,探讨它们未来在教学上的倦怠现象。采用MBI一FormED.量表,修正量表中的工作地点、对象、及工作性质以适合学校情境,他们将此修正过的量表成为大学

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发表时间:2018-10-12T16:47:04.8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作者:于子帧 [导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究影响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和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动力。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保持正确和持久的动机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胡德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究影响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和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动机理论,比如说: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归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也正是由于这些理论的出现,使得在二十世纪出现了大量有关动机的理论。而动机理论的出现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以成绩为主,内在的兴趣动机、学习情境动机(教师、课程)也会相应占些比例(韩雪莹)。就中国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表明:高中生普遍存在英语厌学情况,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而导致英语学习动机的缺失(胡德华)。很少有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因为对英语有兴趣而去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为了最后的高考在英语方面埋头苦学或者是苦苦挣扎。对于英语学习有内在兴趣的学生也并非没有,这类学生主要集中在高分段。中分段的学生主要是成绩动机和学习情境动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教师影响和课程设置等外在因素对其在外语学习的动机方面影响很大。所以学习成绩好的学习者学习努力程度的动机比学习成绩差的高。外部要求动机对中等成绩和成绩差的学生的影响大于成绩好的学生(鲍勤)。 动机是教学的关键,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目前的调查所反映的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问题表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明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熟练地运用和掌握英语是当代青年所必要的。学生领悟了这个道理,其内在学习英语的需要就会唤醒。并且,教师在唤醒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英语学习成果、精湛的英语知识水平,会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立于不败之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英语学习需求。在教学前,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差异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比如: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强,英语学习快,成绩好;有的学生对语言并不敏感,厌烦英语,学习成绩差。因此学习英语跟他们的语言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姚晓静)。所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为他们设置不同的学习英语的目标。当学生有了适当的并且是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相应地得到改善甚至是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力求做到英语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注意逐渐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激发式转变,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从观众变成演员。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要努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轻松、自由的思维方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当中来。又因为在中国学习外语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课堂中创设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情境。在课堂中精心组织好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力求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刘晶、周亚峰)。在学习英语后,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成功的乐趣。成功可以起到正强化的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快乐的刺激,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防止厌学心理的产生。在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或者是奖励。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的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除此之外,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后进生,归因于主观的努力都是有利的。成功了是努力的结果,失败了是努力不够。尽量不要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会助长骄傲的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的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学习英语。这样失败的归因将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但对于心理自卑,或者是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在其成功后可以归因于能力。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加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除作努力归因外,还可以做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对后继学习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胡德华)。在各种激发动机的方法使用后,若发现学生仍然缺乏对于英语的学习动机,可以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去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学生是在哪个阶段的需求出现了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因此,对于将来要成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地拓宽我们的思维,将学习动机理论与们的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相结合,从而可以更加科学地解决自己班级中学生缺少学习动机的问题。将来的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的研究和实施,从而也更符合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的趋势。参考文献 [1]胡德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对策[J].英语教学,2009。 [2]刘晶周亚峰浅谈英语学习动机和培养的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 [3]柳青燕激发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和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姚晓静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璧山中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2。

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因素

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的因素 要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动机,有必要先了解影响其动机的因素。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学因素。1. 个人因素。学习者对阅读的需求和阅读态度是影响阅读的首要因素。教师应在强调阅读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的同时尽可能多方位地把阅读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 材料因素。在编写或挑选阅读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主题、难度、结构、形式等问题。 3.环境问题。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父母、教师、学校的阅读氛围、学习者所在的群体、社会的流行因素等都会影响学习者的阅读动机。 4.教学因素。良好的阅读教学活动能让学习者体验阅读的成功和快乐,能激发学习者的内部阅读动机和培养欣赏型阅读动机。 激发阅读动机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赋予阅读真实的目的。在课堂里学生常会因为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阅读,如能把阅读变成学

生生活和交流的需求,成为展示自我的需要,那肯定会激起他们更大的阅读热情和动机。 2.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期待阅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1)教学过程应做到循序渐进。 2)适当搭建支架。 3)设计多种类型的阅读活动。 4)阅读评价的选择性与开放性。之前我们用过阅读档案袋,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结合一起,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 5)在教学活动中减少竞争性活动,增加合作机会。少让学生因竞争而产生挫败感或因此产生过强的好胜心。 6)减轻学生的焦虑感。 4.选择或编写适当的阅读材料。 1)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 2)以学生的图式为基础。 3)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在分享阅读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4)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如报刊、网络等,寻找我们需要的材料。

需要与动机——课后练习题

需要与动机——课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需要 2、动机 3、兴趣 4、诱因 5、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 1、动机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前者是,后者则是。 2、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形曲线关系,这就是定律。 3、交往动机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它是一种以获得他人或团体的赞誉为目标的动机。 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行为受结果因素影响。期待决定行为,强化存在于期待之中,是期待强化。班杜拉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期待:指人对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推测;指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 5、马斯洛是西方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中,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认为可以把人的动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欠缺的动机,一类为。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需要就是动机,动机也是需要。 2、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没有区别。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1)同一动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2)相似或相同的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四、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

A. 对象性 B. 动力性 C. 多样性 D. 社会性 2、皮亚杰指出,儿童行为存在着自我激发的现象。当儿童自由自在地进行操作时,他们会重复地操作当交通警察、开设医院或“过家家”的游戏。这表明儿童的行为可以由()激发。 A. 生理性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内部动机 3、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这表明兴趣具有() A. 稳定性 B. 效能 C. 指向性 D. 广度 五、双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动机分为() A. 有意识动机 B. 无意识动机 C. 原始的动机 D. 习得的动机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需要由7个等级构成,并将这7个等级划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下列属于高级需要的有() A. 尊重的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求知的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3、以下心理学家中提出过需要理论的有() A. 莫瑞 B. 皮亚杰 C. 斯腾伯格 D. 马斯洛 六、简答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借鉴思考的文献综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与激励组织内人力资源。简而言之,最优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其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人力资本不断升值的过程。而人才差异化管理就是根据个体不同的知识经验水平,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和开发,进而为顺利实施组织的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结合所写内容并参考有关书目明确了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意义。 (一)国外关于人才差异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在我国,相关的人才差异化研究与德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国外的激励理论研究,像我们所熟知的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 1.1、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是在前人莫瑞的研究下,进一步发展了其研究,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马斯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其主导需要,该理论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探究人的激励和人的行为,有力的说明了人不但有经济上的物质上的需求,更有来自社会和精神上等方面的需求,给予管理者如何激励员工以启示。

关于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情绪影响教学效果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因而,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但大多数研究立足于教育学的角度, 侧重于认知因素。尽管在心理科学中明确指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 是在情感的动力推动和调节作用下进行的。 关键词:教育;教师;情感;情绪;认知 一、情绪调节教学效果的定义 情绪调节教学效果: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二、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教学态度与其情感是分不开的。特级教师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8]。”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学生’。”并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较稳定而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主要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里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由于情感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因而它对认知和行为倾向产生重大影响[1]。当教师具备了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时,他会乐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和自豪感,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教师热爱学生,就会随时随地关心学生成长,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师会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成长。教师热爱自己所教学科。他能够虚心好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力求使自己成为所教学科的专家,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 只有这样的教师,他才能够刻苦地砖研教材、砖研教学大纲、教科书有关参考资料,从而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重点、难点,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授课[3]。许多优秀教师在总结自己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经验时,都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特级教师期霞说得好: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去学习、进修,刻苦地砖研教材,深入细致地备课,想方设法制作教具,全力以赴地区上好课,并耐心地去辅导后进生。虽终日劳累而不顾并乐在其中。” 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态度[5]。同样, 消极的情感则会使教师产生不良的教学态度。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的教师, 很难想象他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师既不可能去刻

高中生学习动机调查

高中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年级__________ 性别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 指导语: 本问卷用于了解高中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共由20个题目构成。测验时,请你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并实事求是地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若觉得相符,就在题目后的括弧里打个“∨”号,不相符合则打个“×”号。 请注意: 1)本心理测试由你一个人独立完成。 2)每一个题都要做,每题只选择一种答案。 3)请凭你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感受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 4)所有的题目都没有“正确答案”,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凭你的第一感觉去答。 5)虽然没有时间的限制,但应尽量的争取快一些完成。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文献综述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 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1影响学习的因素一-----------------教学内容

1影响学习的因素一-----------------

一、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态度、目标期望、归因、态度与价值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等(如图5-3)。 图5-3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活动模型 图5-3显示出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规律。当环境中的内外刺激引发学习者的各种需要时,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对这些需要作出评判,确定哪些重要、哪些具有实现的可能、哪些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当断定某种需要有价值、可以实现且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时,这种需要便转化为动机,推动学习行为发生;同时,学习者还会对学习行为的结果产生某种预期,产生目标期望。目标期望产生后,不仅能反过来促进需要向动机转化,而且指引行为的方向。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影响需要向动机转化的重要变量,而且还会对目标行为进行调节,使其不偏离目标价值。动机驱使行为,而目标则启动行为,行为最终的结果无非有两种可能:目标达成或没有达成。目标如果达成,行为成功,产生需要满足后的满足感。满足感产生后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层次较高的需要满足后,兴奋性增强,原有的需要继续得到强化,行为持续进行;另一种是当层次较低的需要满足后,兴奋性消失,原有的需要弱化和新的需要出现,原有的行为停止或被新的行为所取代。同理,目标若没有达成,行为失败,出现挫折感。无论行为成功还是失败,学习者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对成功给予积极归因的产生自我效能感,对失败给予消极归因的产生习得性无力感;自我效能感使人对今后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态度,习得性无力感则使人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消极态度,不管是自我效能感还是习得性无力感,两者都会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上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的心理状态。学生若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就会表

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TheoryResearch学

表3在生源地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生源地,即城乡背景方面,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并不显著。被试中来自城镇占29.2%,来自农村的约占70.8%。 4、大学生成就动机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见表4、5) 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学习成绩这一因素是由被试自行选择的,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从本次调查的202分问卷中随机抽取60份,调取这60名被试的期末成绩,计算结果表明其中有58人填写成绩真是有效,有效率为96.7%。由此可知,数据是具有客观性的。 表4在学习成绩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表5.学习成绩因素的事后检验(LSD) 注:*p<.05,**p<.01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学习成绩这一因素的四个水平,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结果显示,在不及格和良好这两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与分析 1、关于性别在成就动机上差异检验的结果分析 成就动机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所指出的,社会的成就需要先于该社会的经济增长,而这个成就需要又受制于该社会的文化和亚文化因素。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男女两性在社会职业上相接近,扩大了女性的活动领域和空间,这样便造成了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学校教育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增强了女大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追求事业成功的信念。社会各个层面涌现的独立、自强、自立、自爱的女性榜样也使女大学生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现代意义的理解。而男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使他们追求成功的信念得到激发,因此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方面就不会存在显著差异。 2、关于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若在家中为独生子女,较可能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另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要多很多,这种现象在隔代抚养中更加明显。他们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不强,同时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在大学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要离开家独立生活,在这些方面的不适应可能会对其成就动机造成影响。有些独生子女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也较高,因此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在各个方面都想取得成功,有所作为,同时他们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兴趣,具备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样,他们在避免失败的动机方面也较其他同学较强,他们由于自我评价较高,因此常常更加畏惧失败,不愿意成为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失败者。有时,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更甚于对成功的追求。 若在家中为非独生子女,由于受父母以及长辈关注程度的不同,其成就动机可能不同。非独生子女在家中由于其他兄弟姐妹的存在,可能更急切地现自己,已获得家庭成员更多的关注。他们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后,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就动机作为一种高级的动机,就在于它的社会性,大学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非独生子女在这个社会中也有着获得他人认可,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需要。他们将他们在家庭中渴望受到关注的需要延续到大学生活中来,也渴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成绩。 3、关于生源地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由于农村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可能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成就动机较为强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国家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的生活、经济条件都在逐步提高和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发展很快,其经济、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大学生希望改变其生活状况的愿望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科技、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与日俱增。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更加追求前沿的技术,渴望掌握更加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够与先进的科学文化接触,能够认识和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识,掌握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 4、关于学习成绩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维持功能,积极的心态可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在整个学习阶段具有明确、稳定的学习目标,也具有导向机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学习活动上,而疏离其他无关学习的事物干扰。由于学习上的成功更使其产生成就期望指标的增力,这种增力具有自我激励作用,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勤奋,学习成绩得以稳步提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而学习的成功又促进这一积极动机的加强,,形成良性互动。即使偶然在学习遇到挫折,他们一般会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等不稳定因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取得好成绩的期望指标,反而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发挥主观积极性,直到取得好的成绩。相反,避免失败的动机使大学生对取得成功的目标期望较低,倾向于作出低能力的自我评价,情绪达不到一定的紧张度,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心态中,在此情况下机体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有效地保持注意力和知觉活动,更是很难调动潜能,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行为,不利于其学 业成绩的提高。J i a o Y u L i L u n Y a n J i u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 教育科学学院应心091班梅琴 0906032017 摘要:人类行为的动机一直都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本文概述了动机的相关 定义,回顾了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而出现的各种动机理论,探讨了一些动机理论的主要容,并对动机的研究前景作出了探讨。 关键字:动机;动机理论;综述 一.引言 人从事任何活动,总是由于他有从事这一活动的愿望。愿望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指向引起这种愿望并满足这种愿望的事物。当愿望所指向的对象激起人的活动时,反映这种对象的形象或观念就构成活动的动机。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需要的具体目标。动机可以由当前的具体事物所引起。如感到寒冷的人,有取暖的需要;附近的木柴、引火物等,能引起他产生烤火的动机。可是引起动机的,远不限于当前的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表象和概念,甚至是人的信念和道德理想等等。例如对真理和正义的坚信和热爱,个人的责任感或事业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一个非常广泛,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人类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而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二.动机的概念: 动机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的多元探讨,反映了人们对动机的不同认识。对动机的定义不下数十种。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意即推动的意思。后来的研究者大多依据这一本意对动机作出解释。有人认为,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的活动的心理动因”【1】。这一定义强调动机的作用和实质,但并未指出动机产生的原因。也有人指出,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2】。这个定义强调需要和动机的实质性联系,但轻视目标、诱因在动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学者春兴教授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