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发热概述

发热是指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称为发热[1]。发热时体温升高的实质是体温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讲,当口腔测温在37.3℃以上,或经肛门测温在37.6℃以上,并且24小时内温度差波动在1℃以上,即认为是发热。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几乎都可因疾病而伴随发热,也可因多种混合因素导致发热。因此,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发热的管理,包括发热的病因分析、观察事项极其处理原则极为重要。1.病因分析

1.1.感染性发热

在导致发热病因出现的概率中,“三大类”疾病(感染占56.5﹪以上,结缔组织约占20﹪,肿瘤占10﹪)是构成所有发热的最常见原因[2]。

但在ICU情况又有所不同。Bota等[3]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术后和脑出血。有其它的研究显示住院的病人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4,5]。Circiumaru等[6]在他的一个93例ICU病人(100例连续性入住ICU)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入住ICU期间,有70%的病人发热(BT≥38.4℃),其中53%的病人的发热与感染有关。在神经科ICU 中[7],387例病人中有87例出现发热,52%的发热可以用感染来解释。Georgilis等[8],在33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发热(BT≥37.5℃)病例为37.6%(感染性发热为22.7%,非感染性发热为14.8%)在证实没有感染的病人的发热中,脑出血病人发热的起始时间比缺血性脑梗塞的时间要早。

1.2非感染性发热

1.2.1吸收热

由于重症监护病(ICU)的很大一部分病源来自全麻术后和严重创伤、烧伤及血栓形成而致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的病人,这部分病人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常可引起发热,亦称为吸收热。这就使得吸收热成为ICU第二类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Circiumaru等[6]在研究中发现,在入住ICU期间,

49%的病人的发热为术后热。

1.2.2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有些致热因素可以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引起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如急性脑卒中,重症颅脑损伤,下丘脑病变侵犯了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所致的产热过多,中暑等。

2.诊断思路

2.1概述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所收治危重病人大部分为其它科室已明确诊断且并发危及生命的症状或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碍而转入,需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化的监护仪器对其进行生理功能和脏器功能监护下行器官或脏器的功能支持治疗者,但也不能排除在急诊直接收入的各种危重或CPR术后的病人。这就要求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不仅要有处理急症的临床业务技能,更应该养成一个好的诊断思维习惯,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即通过一些简单的症状和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看到导致其出现的致病因素,从而确立对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危重病医生。

2.2热型及分类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发热可表现有低热(又称微热,<38℃),中等发热(38℃~39℃)、高热(39~41℃)及超高热(>41℃),其常见热型有驰张热、稽留热、间歇热、再发热、不规则热等。

2.2.1 发热的高低及其热型变化与病因可能的关系:

2.2.1.1低热:

2.2.1.1.1.常提示疾病处于恢复状态中,这在重症监护病房低热的病人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危重病人由于受到疾病的打击机体长时间的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蛋白质合成严重不足,机体从低反应状态逐步恢复的过程中

可以出现低体温即低热;可见于中、重度以上的贫血。

2.2.1.1.2.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除了创伤和严重感染所致的中重度贫血外,还有很多因长期住院而缺乏营养支持的病人会出现营养不良性贫血,这类病人引起的发热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低热。当考虑到由该因素所致的低热时,在排除了其它因素所致的发热后,行血常规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于该类病人为纠正贫血而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2.2.1.1.3.术后一周。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外科病人多数为以下几类高危病人[9]:I 原有严重的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的基础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脑血管意外等。II 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的手术。III 严重的多发性创伤,如:累及三个器官或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体腔开放。IV 大量急性失血,红细胞压积小于20%。V 年龄超过70岁,同时伴有重要器官的代偿能力受限。VI 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VII 全身性感染(sepsis)。VIII 急腹症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急性胰腺炎、肠坏死穿孔、消化道出血等。IX 累及主动脉的晚期血管疾病。

对于以上几类病人大多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低热,在重症监护病房对其器官进行调控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帮助其度过危险期是非常必要的。

2.2.1.1.4.内出血的吸收。这种情况最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而后是胸腹腔实质脏器的破裂所致的内出血吸收而引起的发热。消化系统素来有人体的第二套神经系统之说,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因遭受创伤、感染等因素打击之后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出现应激性溃疡几乎在所难免,而应激性溃疡的最直接的后果往往是上消化道出血。在由此引起的胃肠道菌群移位而出现脓毒血症(sepsis)之前,常常会伴有低热。对于此,行胃肠减压并观察胃内引流物的颜色性状甚至行潜血检查都是非常必要的(包括对大便颜色的观察和进行大便潜血检查)。患者如在低热过程中突然体温骤升,这时要高度警惕并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败血症。对于实质脏器破裂所致内出血引起的低热可以为我们提供明确病因的诊断线索。如急诊转入的多发伤病人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则要高度警惕其出现实质脏器破裂的可能性,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紧急行诊断性穿刺,明确诊断后以便进一步采取急救处理,切不可掉以轻心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2.1.1.5.合并结核感染。近几年,在重症监护病房合并结核感染的病例时有报道,由此引起的肺部感染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很典型,而且影像学资料也缺乏特异性的改变,除了少数病例通过痰查抗酸杆菌及结核菌素实验明确了诊断,更多的情况是仅仅表现为低热。这就给临床医生的进一步诊断造成了困难。因此在由合并结核发生的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采煤采矿等粉尘下作业、以前曾有过结核病史者或慢性肺疾患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者一旦出现低热就要考虑到其合并结核感染的可能性,并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以明确诊断。2.2.1.1.6.病人体质衰弱而感染较重等。该类低热可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本身因慢性疾病使得机体长期处于消耗状态而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机体的免疫力极差,机体一旦并发感染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无法被感染所激活,表现为机体的低反应状态而出现低热;另一种情况是患者的机体在发生感染后一直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在未更改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出现高热骤降至低热水平,在对患者机体的应激状态作出评估后,高度怀疑其免疫系统已处于衰竭状态,对其预后作出准确的判断。尽管在很多时候无法逆转其病程的进展,但至少在认识和把握病人病情的同时搞好自我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2.1.2中等度热或高热:

2.2.1.2.1各种微生物感染(一种或二种以上)

在重症监护室,由于所收治的危重病人基础疾病多且严重住院时间长且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有创性的操作多且频繁,机体的应激反应过重而致SIRS发生,使得机体的免疫力低下,这就为致病微生物的侵入感染创造了条件。该感染多表现为中等度热或高热。对于该类患者在体温骤升期抽血进行血培养以明确病原学诊断,对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在治疗过程中原有的感染已被控制,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的中高度热,应高度警惕继发真菌性感染的可能。这时进行咽试子、痰、大小便查霉菌及经常性的观察口腔粘膜都是非常必要的。据欧洲17个国家ICU危重病患者(10038名)进行的医院感染调查(EPIC)中发现[10],45%的危重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21%为在ICU中获得。2.2.1.2.2.输液或输血反应

在重症监护室,由于患者胃肠道功能低下多合并有低蛋白血症、贫血及营养不良等情况,需

输注白蛋白、血浆、全血甚至进行全胃肠道营养支持而输注脂肪乳等高分子物质,所以出现输液或输血反应而致中高度发热的概率要远远超过普通病房。对于体温正常或低热的危重病患者由于输注该类大分子物质后导致的体温骤升,要高度怀疑输液或输血反应。对于该类情况引起的发热大多为Ⅰ型变态反应所致,进行抗过敏治疗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2.1.2.3.恶性肿瘤

对于肿瘤引起的发热大多为恶性肿瘤坏死吸收所致,但也不能排除肿瘤因子释放导致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的发热。该类患者一旦合并脏器功能损害说明恶性肿瘤已发展至晚期而失去救治机会,本不属于这种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范围,在此不再做过多的阐述。2.2.1.2.4药物热等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病患者一旦并发感染后,在细菌培养结果未出之前常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而在导致药物热的因素中,抗生素又是最常见的。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抗菌药物热。所谓抗菌药物热是指因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患者的特异体质,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异性的发热反应,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以Ⅲ型变态反应最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用药后立即或用药后7~14天出现的无法用当前病症解释的低热至中等热,可伴有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等。主要诊断依据是:用药后体温上升;停药后体温复常;无明确的感染证据。处理原则:在排除感染的基础上,停药观察;感染尚未控制者,更换致热可能性较小的抗菌药物,并简化治疗;或合并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2.2.1.3超高热:

2.2.1.3.1 体温中枢受累

如重症颅脑疾病(包括急性脑梗塞、脑出血、颅脑外伤、脑膜脑炎等)。在重症监护病房,由重症脑病引起的中枢性高热,常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和其它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是预后较差的征兆。对该类患者引起的发热,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否则患者会很快因高热衰竭而死亡。

2.2.1.3.2脓毒症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战)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危重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由脓毒症导致的超高热较常见,因其和MODS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为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2.2.1.3.3 散热障碍

该类病因导致的超高热多见于中暑、烧伤、脱水及阿托品中毒等。其中中暑多见于从事高温作业者;烧伤的病人因皮肤散热结构的破坏而出现超高热;脱水热多见于重度脱水的患者,该类患者多因血液浓缩而出现红细胞压积增高及高钠血症,同时表现未皮肤皱缩,因此诊断并不是很困难。一旦诊断确立,积极以低渗液予以纠正。

2.2.1.3.4 产热过多

该种情况多见于内分泌危象(如甲亢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危象等)、恶性高热等。

2.2.1.3.5.驰张热

(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在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亦可见于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感染及结缔组织病等。

2.2.1.3.6.稽留热

高热持续于39~40℃上下,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1℃以内。在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和一些传染病的极期,如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早期)、恙虫病等。对于后者来说多见于急诊科以FUO收入的病人,对于该类病人的管理,对原发病的诊断才是最重要的。

2.2.1.3.7.再发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的互相交替。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2.2.1.3.8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至39℃以上,常常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时数小时后降至正常,大汗淋漓,过

一至数天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此热型在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2.2.1.3.9.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该类发热在重症监护病房较常见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风湿热等。

在发热的病因诊断中,重视热型变化远不如重视在发热过程中所伴随的症状和体征重要。因此,在ICU工作的临床医师必须培养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的习惯,关注病情瞬间变化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判断发热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2 。2 体温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2 .2.1.病人体温平稳后,近期突然上升时需考虑:

2.2 .2.1.1.有效抗生素停用过早,感染死灰复燃。

2.2 .2.1.2.感染处出现局部脓肿形成,如肺炎合并肺脓肿、胆囊炎合并胆道脓肿等。2.2 .2.1.3.合并二重感染,如细菌感染正被控制,由于应用抗生素或病人免疫力受抑发生霉菌感染。

2.2 .2.1.4.发生新的菌株感染:如第一次感染菌株系革兰阳性菌,新近又感染革兰阴性菌,常见于置入引流管的病人或ICU存在交叉感染。

2.2 .2.1.5.药物热:常表现为在体温平稳数日后,体温再次上升。由于当前新型抗生素类型的增多和临床医师掌握其应用原则的不规范,病人发生药物热的现象也日益剧增。2.2 .2.2感染持续不退时需考虑

2.2 .2.2.1.由败血症转为脓毒症。

2.2 .2.2.2.系非感染性疾病误诊为感染性疾病。

2.2 .2.2.3.感染微生物对药物不敏感或抗生素应用单一或抗生素剂量不足。

2.2 .2.2.4.感染基础上合并药物热,或合并二重感染。

2.2 .2.2.5.要警惕是否系中枢性高热。

2.2 .2.3.体温在近日内突然骤降或体温不升

2.2 .2.3.1.疾病本身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应有表现,如大叶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大多数病人体温有骤降现象。

2.2 .2.3.2.有脓肿病人经切开彻底引流后。

2.2 .2.3.3.应用非甾体类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2.2 .2.3.4.疾病突然加重,使其机体缺乏应有的防御反应。

2.2 .2.3.5.合并休克的存在。

2.2 .2.3.6.测量体温处置冰袋。

2.2 .3重症监护病房特定病人发热的观察、判断及处理

2.2 .3.1.重症肺部感染发热

2.2 .3.1.1.要注意发热与咳嗽、咳痰之间的关系。每天必须记录痰量和痰的性状,如果发热不退、痰量减少、痰液粘稠,需注意有痰栓形成或造成气道引流不畅。加强补液以稀释痰液;调整抗生素类型或剂量;加强翻身及拍背护理;严重者可及行纤支镜予以吸痰。2.2 .3.1.2.合并邻近器官的积脓,如合并脓胸,心包腔积液。对重症肺炎合并积液者,应尽可能试行胸腔穿刺取其标本送检,这对判断病人的预后及其治疗极为重要。一旦脓胸形成应尽可能在短期予以引流,并需局部灌洗。

2.2 .3.2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发热

2.2 .3.2 .1.发热程度往往与本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只要体温不降,就不能忽视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腹部情况。若体温持续不降,要考虑本病进一步加重而加重急性腹膜炎,也需除外腹膜后或腹腔内有脓肿形成。

2.2 .3.2 .2.极其严重的坏死型胰腺炎亦可表现体温不高,甚至缺乏腹膜刺激征,这种类型的病人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因此每隔1~2日检查血淀粉酶和腹部B超或胰腺CT 则至关重要,可以使误诊误治降到最低水平。

2.2 .3.3 .胸腹部手术后病人发热

2.2 .3.3 .1.病人出现低、中度热多考虑术后坏死组织吸收所致,要注意心率和外周血象的变化,如心率增快、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亦应考虑合并感染。

2.2 .3.3 .2.出现高热并伴有胸腹疼痛不缓解和加重者都应考虑合并感染和术后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切不可掉以轻心。

2.2 .3.3 .3.如果胸腹部手术置有引流管予以感染灶引流时,每天必须严格记录引流量和引流液的外观,每1~2日必须要有引流液的常规检查。在体温未平稳时至少每周应有一次引流液的培养结果。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脱落和扭折至关重要,并有记录。2.2 .3.4 .各种心脏手术后病人的发热:

2 .2 .3.4 .1 .如上3所述,应有诸多考虑。

2.2 .3.4 .2 .心脏手术后病人的发热,无论高低都要严密观察心脏杂音的变化、皮肤出血点等,原因是要警惕有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这类病人一旦发热,血培养和心脏B超检查可以得到明确。

2.2 .3.4 .3.由于心脏手术多系全麻状态下所做,每天注意肺部体征变化也很重要,全麻下导致肺部感染的机率也是很高的。

2.2 .3.5 .意识障碍病人的发热

2.2 .3.5 .1.吸入性肺炎。

2.2 .3.5 .2.在有或无感染的基础上发生中枢性高热:这类病人在高热的同时往往伴有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与此同时常可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瘫痪、脑膜刺激征等。

2.2 .3.6 .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热

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真菌感染的比例很高,有文献报道其感染率为6.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1.8%),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原因是危重病人的机体免疫力普遍下降,大多数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有些还需要用糖皮质激素,在这些众多因素的参与下,合并真菌感染真可谓难于幸免。鉴于此,发热的危重病人必须每天检查口腔粘膜有无真菌斑(常分布于口腔的颊粘膜、软腭处及咽颊部),并认真做好预防真菌感染的口腔护理。每周应定期做尿和便的有无真菌感染的检查,每隔2~3天应做咽试子检查。

2.2 .3.7 .机械通气期间病人的发热

在重症监护病房,因呼吸功能不全等因素需呼吸机行呼吸支持的病人是非常多见的。由于呼吸机在临床上的应用挽救了很多原本无法救治的病人,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分为二的两面,我们在看到它的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缺点和不足。由于它的应用而引起的并发症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期间引起的发热就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期间发热的原因有:感染性发热占78.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占52.6%;非感染性发热占21.1%,且发热很少超过38.9℃,持续时间多小于72h 。鉴于此,在上机之初预防肺部感染才是最重要的。

2.2 .3.7 .1.加强对管道的消毒及管理。坚决杜绝由管道消毒不合格引起的交叉感染。2.2 .3.7 .2.加强翻身拍背、彭肺体疗以利于痰液的引流,避免因气道分泌物反流引起的肺炎甚至痰栓形成而形成肺不张而致肺部感染。

2.2 .3.7 .3.室内亦应定期消毒,尽量减少和避免经呼吸道而致的院内交叉感染。2.2 .3.7 .4.因上机的病人发生的呼吸道感染大多于上机后的第3至7天,且肺部感染最初的症状就是发热,所以对此类病人体温变化要时刻关注并留意肺部的体征,一旦听诊有啰音出现,或局部呼吸音的下降,都要考虑到肺部感染的可能,这时床旁胸片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凡是上机的病人第三天行胸片检查作为一项常规。对于已发生肺部感染或合并ARDS的病人可据情况隔日一次胸片检查。但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的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尤其对ARDS的病人来说更是如此,更为可能的情况是几个小时或数十分钟就可进展为不可逆转的状态。所以,作为一名从事危重病的医生,无论在任何时候始终保持一颗高度的责任心都是最重要的。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时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对病情的变化作出及时恰当的处理,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每一名医生都应该做到的。

2.2 .3.7 .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呼吸机使用不当所致。因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大多表现为有效肺泡通气量的减少。高频低潮通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和避免该类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提出的肺保护策略的实施就是基于此,其具体的做法就是辅以一定的呼气末正压(PEEP)的同时行高频低潮通气,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大潮气量导致的肺损伤,

另一方面可以用PEEP保持萎陷的肺泡复张,使所有肺泡的膨胀具有均一性。

2.2 .3.7 .6 .对于非感染性所致机械通气期间的发热,积极寻找病因才是最佳的选择。

综上所述,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人的发热管理,形成一个良好诊断思维习惯,及时寻找并中断导致病人发热的致病因素,为最大限度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我们从事危重病医生业务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其夏余应年卢建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二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97-315 2.罗百灵朱锦棋胡成平发热原因待查102例临床分析[ J ]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231-233

3.D Peres Bota,L.Lopes Ferreira,et al.Body temperature alterations in the critically ill. 〔J〕Intensive Care Med,2004,30:811-816

4.McGowan JE, Jr., Rose RC, Jacobs NF, Schaberg DR, Haley RW (1987) Fever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medical service. Am J Med 82:580–586 5.Filice GA, Weiler MD, Hughes RA, Gerding DN 。(1989) Nosocomial febrile illnesses in patients on an internal medicine service. Arch Intern Med 149:319–324

6.Circiumaru B, Baldock G, Cohen J (1999) A prospective study of fever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ntensive Care Med 25:668–673

7.Commichau C, Scarmeas N, Mayer SA (2003) Risk factors for fever in the 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unit. Neurology 60:837–841

8.Georgilis K, Plomaritoglou A, Dafni U, Bassiakos Y, Vemmos K (1999) Aetiology of fev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J Intern Med 246:203–209

9.刘大为外科危重病人管理的特点[ J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7(7)446-448.10.杜斌危重病患者的医院感染[ J ] 铁道医学1998,26(3),141-143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 来源:赛柏蓝作者:克立兹鸠 2015年,中华医学会迎来百年圣诞。可以说,中国现代医学的进步,百年来都离不开学会的作用。 目前,中华医学会共设有88个分会,每一个分会的主任委员及其领导班子,总体上都可以称为该领域的精英分子,他们为我国的医学进展和百姓健康无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医疗器械怀着敬意整理出学会88个分会的现任主任委员名单,本数据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官方网站,数据信息发布于2015年3月23日。 或有一些主委已有变动,以最新变动的为准;个别主委在今年3月后已被纪委查处,但分会官网的相关资料显示仍然在岗,我们在整理资料时,仍予以保留。 序号专科分会名称主任委 员 1医史学分会梁永宣2内科学分会厉有名3外科学分会赵玉沛4妇产科学分会郎景和5儿科学分会桂永浩6皮肤性病学分会张学军7眼科学分会王宁利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 会 韩德民9结核病学分会高文10放射学分会徐克11公共卫生学分会冯子健12神经病学分会蒲传强13精神病学分会赵靖平14病理学分会卞修武15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励建安

16科学普及分会郑静晨17肿瘤学分会樊嘉18心血管病学分会胡大一19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尹红章20麻醉学分会于布为21检验分会潘柏申22骨科学分会田伟23核医学分会李亚明24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苏旭25呼吸病学分会王辰26消化病学分会杨云生27血液学分会黄晓军28内分泌学分会宁光29肾脏病学分会余学清30感染病学分会侯金林31老年医学分会李小鹰32泌尿外科学分会孙颖浩33医学教育分会王镭34计划生育学分会熊承良35风湿病学分会曾小峰36整形外科学分会祁佐良37医学病毒学分会袁正宏38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胡盛寿39神经外科学分会张建宁40烧伤外科学分会胡大海41超声医学分会张运42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郎锦义43医学遗传学分会张学44小儿外科学分会王维林45急诊医学分会于学忠46航空航天医学分会罗永昌47地方病学分会孙贵范

中华医学会各主要分会领导名单(最新)

A中华医学会各主要分会领导名单(最新) (说明:前一个数字指第几届,后面是换届年代,[重]代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委员按照地域分布排列,先写内科的) 8心血管2009 主任委员: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委员: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重],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葛均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重],张运(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 8呼吸2010 主任委员:王辰/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刘又宁/解放军总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沈华浩/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其余不详 9消化2009 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 侯任主任委员:杨云生/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钱家鸣/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重],袁耀宗/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陈旻湖/中山大学第一医院 8肾病2009 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章友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陈楠/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梅长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余学清/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重] 8血液2010 前任主任委员:阮长耿(院士)/苏州大学第一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王健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其余不详 8内分泌与代谢2009 主任委员:宁光/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曾正陪/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李光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母义明/解放军总医院,赵家军/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廖二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 8风湿2010(作为“临床免疫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主任委员:栗占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张奉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曾小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 副主任委员:黄烽/解放军总医院,邹和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鲍春德/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 9感染病2010 主任委员:李兰娟(院士)/浙江大学第一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侯金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副主任委员:李太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王贵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缪晓辉/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王宇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周东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德国艾兰根-纽伦堡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讨题目是:《癫痫规范、指南和进展》 霍金莲咸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延安大学医学院教授、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副院长、干部病科主任研讨题目是:《抗栓丸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屈秋民教授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讨题目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 陈慧玲教授曾任陕西省及西安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委、主任委员、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成员、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研讨题目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 徐严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组委员,四川省中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委会委员兼秘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医学博士、副教授

研讨题目是:《帕金森氏病规范、指南和进展》 袁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专业学组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博士、副教授 研讨题目是:《老年性痴呆诊断及治疗进展》 杨金升兰州军区总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讨题目是:《肌病的诊断与处理》 迟路湘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重庆市介入心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研讨题目是:《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何俐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省分会神经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分会神经病学专委、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教授 研讨题目是:《脑血管病规范、指南和进展》 周红雨中华医学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研讨的题目是:《多发性硬化规范、指南和进展》

中华医学会2018年一类学术会议计划一览

中华医学会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 (一类学术会议) (申报学术会议的专科分会及部门按拼音排序) 中华医学会编制

关于2018年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会议计划有关情况的说明 各位常务理事: 按照《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我会学术会务部于2017年7月向中华医学会所有专科分会及中华医学会相关业务部门发出了关于报送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截止到2017年12月,共有81个专科分会上报了学术会议计划,其中一类学术会议96项,包括国际会议12项,年会/全国会72项,中青年会12项;二类学术会议174项;杂志社学术会议45项,音像出版社6项,共计321项。 有8个专科分会(公共卫生分会,科学普及分会,地方病学分会,高原医学分会,航海医学分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医疗保险分会,组织再生学分会)2018年没有安排学术活动。 按照《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中有关学术会议审批的规定,一类学术会议计划提交中华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及常务理事会审批通过,二类学术会议计划提交中华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审批通过。我会于2018年1月10日召开了学术工作委员会会议,对上报的2018年学术会议计划进行了讨论和审议。 经学术工作委员会审议,同意批准专科分会和学会上报的2018年二类学术会议计划,并将一类学术会议计划

提交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 2018年上报的一类学术会议情况如下: 1、国际学术会议12项,包括了国际学术组织的学术会议和自主主办的国际会议。 2、学术年会或全国学术大会72项,绝大部分为各个专科分会连续举办的学术年会。 3、中青年学术会议12项,均为各专科分会为中青年医生专门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随着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的成立,中青年学术会议逐年增多,得到了广大中青年医生的欢迎。另有部分专科分会在全国学术大会中设立中青年医生会场,因此没有单独上报此项学术会议计划。 中华医学会 2018年1月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2018版

姓名:王才有 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 简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 姓名:刘海一 单位: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筹备建设指挥部 简介: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高级工程师 姓名:薛万国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简介: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保障部信息情报所副所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从1988年开始从事医院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在国内较早系统化地开展电子病历研究工作...

姓名:蒲卫 单位: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 简介: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并于1989 年获硕士学位,现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卫勤研究室研究员、总后卫生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主任、全军医学科委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姓名:张文中 单位: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简介: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姓名:沈韬 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简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中心研究员

姓名:李小华 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简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中心(全军卫生信息技术基地)主任医学博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主任医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遵义医学院客座教授 姓名:李劲松 单位:浙江大学 简介: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姓名:夏京辉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会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各主要分会领导名单(最新) (说明:前一个数字指第几届,后面是换届年代,[重]代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委员按照地域分布排列,先写内科的) 8心血管2009 主任委员: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委员: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重],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葛均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重],张运(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 8呼吸2010 主任委员:王辰/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刘又宁/解放军总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沈华浩/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其余不详 9消化2009 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 侯任主任委员:杨云生/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钱家鸣/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重],袁耀宗/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陈旻湖/中山大学第一医院 8肾病2009 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章友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陈楠/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梅长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余学清/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重] 8血液2010 前任主任委员:阮长耿(院士)/苏州大学第一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王健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其余不详 8内分泌与代谢2009 主任委员:宁光/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曾正陪/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李光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母义明/解放军总医院,赵家军/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廖二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 8风湿2010(作为“临床免疫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主任委员:栗占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历届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86年-1991年) 名誉主任委员涂通今 名誉顾问冯传宜 主任委员王忠诚 副主任委员史玉泉薛庆澄段国升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维钧陈公白陈炳桓宋家仁李世绰杜子威侯金镐张天锡索敬贤高立达蒋先惠 秘书(按姓氏笔划排列) 李世绰宋家仁 委员 冯祖荫刘学礼刘景芳刘承基刘泉开朱诚李庆彬李秉权李明洙张成吴若秋易声禹赵雅度柴万兴韩哲生陶祥洛黄克清梁承钢蒋万书曹美鸿蔡昭明臧人和翟允昌戴钦舜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91年-1996年) 主任委员王忠诚 副主任委员薛庆澄史玉泉段国升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维钧朱诚刘学礼刘承基张天锡宋家仁赵雅度易声禹高立达曹美鸿戴钦舜 秘书(按姓氏笔划排列) 宋家仁赵雅度 委员 王忠诚王维钧王宪荣方都史玉泉田芳镇朱诚宋家仁刘宗惠刘景芳刘学礼刘承基刘泉开李明洙吴若秋陈道莅赵雅度杨树源杨国瑞易声禹索敬贤段国升侯金镐冯祖荫张天锡张成高立达黄克清曹美鸿陶祥洛梁承钢薛庆澄蒋先惠裘明德蔡昭明臧人和戴钦舜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96年-2004年) 主任委员王忠诚 副主任委员易声禹罗其中赵继宗只达石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忠诚马廉亭只达石刘承基刘宗惠任祖渊李明洙宋家仁张光霁易声禹周定标罗其中赵继宗高立达戴钦舜 秘书(按姓名笔划排列) 宋家仁赵雅度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忠诚王树荚王宪荣马廉亭田芳镇只达石宋家仁刘宗惠刘泉开刘承基 刘运生任祖渊李明洙李桂芝陈道莅陈明振汪业汉赵雅度赵继宗杨树源 杨玉山杨国瑞底荣欣冯祖荫易声禹张光霁张庆林周定标周良辅罗其中 高立达黄克清郭怀荣徐启武凌锋康笃伦陶祥洛曾敬初戴钦舜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2004年-2008年) 名誉主任委员王忠诚 主任委员赵继宗 副主任委员周定标周良辅只达石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马廉亭王任直(学术秘书)王运杰王茂德毛伯镛只达石卢亦成刘运生 周定标周良辅张庆林张庆俊赵继宗唐文渊鲍圣德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马廉亭王大明王任直(学术秘书)王运杰王茂德王硕毛伯镛只达石卢亦成史克珊冯忠堂刘健刘伟国刘运生刘晓谦孙涛张庆林张庆俊 张汉伟张建宁辛骥宋来君肖绍文沈建康汪业汉周定标周良辅武文元 杨卫忠杨玉山陈道莅罗毅男赵奇煌赵继宗洪涛凌锋徐如祥康笃伦 傅震蒲智鲍圣德 工作秘书王硕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名誉主任委员王忠诚 主任委员赵继宗 候任主任委员:周定标 副主任委员周良辅王硕张建宁 常委(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任直王运杰卢亦成冯华刘健李新钢沈建康赵文清赵世光 袁贤瑞徐如祥黄峰平章翔傅震游潮鲍圣德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于如同王大明王占祥王宇田王茂德兰青朱晓江刘伟国刘建民刘荣耀 刘晓谦江基尧许百男孙涛孙晓川李建华杨辉杨卫忠杨玉山杨智勇 肖绍文宋来君张汉伟张建生陈谦学武文元庞琦孟庆海赵刚柳琛 洪涛姚鑫凌锋黄正松黄光富傅先明富壮蒲智雷霆詹仁雅 裴杰漆松涛潘伟生(香港)

中华医学会各主要分会领导名单(最新)

说明:前一个数字指第几届,后面是换届年代,[重]代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委员按照地域分布排列,先写内科的 8心血管2009 主任委员: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委员: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重],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葛均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重],张运(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 8呼吸2010 主任委员:王辰/卫生部北京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刘又宁/解放军总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沈华浩/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其余不详 9消化2009 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 侯任主任委员:杨云生/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钱家鸣/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重],袁耀宗/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陈旻湖/中山大学第一医院 8肾病2009 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章友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陈楠/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梅长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余学清/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重] 8血液2010 前任主任委员:阮长耿(院士)/苏州大学第一医院[重] 现任主委:赵永强/协和医院 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王健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其余不详 8内分泌与代谢2009 主任委员:宁光/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曾正陪/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李光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母义明/解放军总医院,赵家军/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廖二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 8风湿2010(作为“临床免疫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主任委员:栗占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 前任主任委员:张奉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曾小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 副主任委员:黄烽/解放军总医院,邹和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鲍春德/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孙凌云/南京大学鼓楼医院 9感染病2010 主任委员:李兰娟(院士)/浙江大学第一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侯金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副主任委员:李太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王贵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缪晓辉/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王宇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 15儿科2009 主任委员:桂永浩/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重] 侯任主任委员:申昆玲/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重] 副主任委员:秦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赵正言/浙江大学儿童医院[重],毛萌/四川大学第二医院[重] 5神经病学2010 主任委员:贾建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 候任主任委员:蒲传强/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陈生弟/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胡学强/中山大学第三医院[重],谢鹏/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 5精神病学2009 主任委员:赵靖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

血液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 (MDS-EB)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ICD-10:D46.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沈悌、赵永强主编,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4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16),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1.201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血液学杂志,2019年版)。 诊断标准 1. MDS-EB-1 (1)外周血:①血细胞减少;②原始细胞2%~4%;③无Auer小体;④单核细胞<l×l09/L。

(2)骨髓: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②原始细胞5%~9%;③无Auer小体。 2.MDS-EB-2 (1)外周血:①血细胞减少;②原始细胞5%~19%;③ 有或无Auer小体;④单核细胞<l×l09/L。 (2)骨髓: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②原始细胞10%~19%;③有或无Auer小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1年,第1版),《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6版),《内科学》(王吉 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2版),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1.2019),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年)。 首先进行诊断分型,然后根据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表1)进行预后分组。 表1 评价MDS预后的国际积分系统(IPSS)

中华医学会主委名单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高志强? 前任主任委员:韩东一? 候任主任委员:吴皓? 副主任委员:王德辉、孔维佳、黄志刚、孙建军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海波王德辉文卫平孔维佳刘世喜孙虹孙建军李晓明杨仕明杨蓓蓓肖水芳吴皓邱建华张学渊林鹏周兵郑宏良姜学钧殷善开高志强郭玉芬黄志刚韩东一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振坤马芙蓉马瑞霞王宝山王绍忠王海波王家东王斌全王德辉文卫平孔维佳巴罗叶胜难朱冬冬华清泉刘鸣刘钢刘世喜刘业海江红群许珉孙虹孙建军李华伟李晓明李朝军杨仕明杨蓓蓓肖水芳吴皓邱元正邱建华余力生汪欣汪银凤张华张罗张学渊陈鸿雁范仙华林鹏林志宏周兵周慧芳郑亿庆郑宏良姜学钧

姜鸿彦娄卫华倪鑫殷善开高下高志强郭玉芬唐亮唐安洲黄志刚曹志伟崔晓波董频韩东一喻国冻程雷雷大鹏樊建刚薛希均魏永祥 秘书长(兼) :杨仕明? 副秘书长:吕威? 秘书:李华伟杨华房玉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陈荣昌 前任主任委员:王辰 候任主任委员:瞿介明 副主任委员:陈良安、周新、曹彬、李为民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玮、王广发、王长征、代华平、刘辉国、孙永昌、孙德俊、李为民、杨岚、肖伟、肖毅、宋元林、陈良安、陈荣昌、周新、周建英、胡成平、曹洁、曹彬、赖国祥、瞿介明 全国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壮(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广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长征(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王导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邓毅书(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冉丕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代华平(中日友好医院) 白冲(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名单

1、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 顾问:张振馨、王鲁宁、王荫华、张昱 组长:贾建平 副组长:陈晓春、李焰生、杜怡峰、章军建 委员:魏翠柏(兼秘书)、高晶、蔡晓杰、彭丹涛、张晓君、田金洲、王新平、孙莉、陈生弟、罗本燕、汪凯、徐江涛、郭起浩、张志珺、贾志荣、王延江、刘之荣、周春奎、沈璐、张金涛、贾建军、张杰文、屈秋民、吕佩源、曹云鹏、佡剑非、吕继辉、陈芹、纪勇、唐牟尼、苗建亭、陈国俊、徐书雯、孙秀莲、张昆南 2、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组 顾问:粟秀初、孔繁元、王维治 组长:赵钢 副组长:何俊瑛、范学文、王佳伟、刘卫彬 委员:关鸿志、彭福华、张家堂、张岳峰、刘铮、刘明、李智文、崔俐、王俊峰、谭利明、王翠兰、陈嬿、丁晶、王文昭、李敬诚、史树贵、刘诗翔、朱海青、李国忠、杜芳(兼秘书)、张齐龙、徐平、洪桢、赵辉、邱峰、李玮、李锐、杨丽、黄文 秘书:卜晖

3、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生理学组 顾问: 汤晓芙、康德瑄、沈定国 组长:崔丽英 副组长:樊东升、王玉平、黄旭升 委员:管宇宙(兼秘书)、贾志荣、刘兴洲、刘南平、卢祖能、王晓明、张通、许虹、张哲成、周晖、周瑞玲、李晓裔、乔凯、邵蓓、潘华、潘晓丽 4、脑电图与癫痫学组 顾问:吴立文、迟兆富、黄希顺 组长:洪震 副组长:肖波、王学峰、周东 委员:汪昕、邓学军、朱遂强、郎森阳、廖卫平、刘振国、谭兰、陈晓红、王玉平、刘玉玺、丁美萍、孙红斌、任惠、孙伟、赵忠新、王薇薇(兼秘书)、张颖冬、江文、林卫红、刘学伍、赵永波、朱国行(兼秘书)、王为民、李国良、吴原、张庆、伍国锋、邓艳春、周列民、狄晴、王玉、刘献增、黄华品、宋毅军、金丽日、陈阳美 5、脑血管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王岩 前任主任邱贵兴 候任主任田伟 副主任委员陈仲强王坤正裴福兴曾炳芳 常务委员 姜保国翁习生曲铁兵马信龙张英泽刘强 赵群高忠礼袁文邱勇杨惠林刘璠 林建华王义生陈安民吕国华周跃郝定均 委员 薛庆云孙天胜邹德威王满宜刘忠军郭卫 吴闻文王以朋冯世庆卫小春吕龙吕德成 吕刚毕郑钢朱振安姜建元张伟滨李明 张长青严世贵范顺武卜海富夏春陈伟高 周东生李建民陈伯华杨述华李康华金大地 王义生沈惠勇尹庆水白波赵劲民沈宁江 蒋电明宋跃明田晓滨徐永清刘勇罗卓荆 王栓科官众王自立曹力王国选 工作秘书:王秀丽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邱贵兴 候任主任委员:王岩 副主任委员:(4名)曾炳芳裴福兴陈仲强金大地 常务委员:(22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卫小春王岩王义生(河南)王坤正王栓科田伟 严世贵张英泽杨述华杨惠林邱勇邱贵兴 陈仲强周跃金大地侯树勋姜保国赵群 袁文高忠礼曾炳芳裴福兴 委员:(42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卜海富马宝通马信龙尹培荣王跃王义生(广东)史晨辉刘强刘璠刘尚礼吕龙吕国华 吕德成孙天胜朱悦朱振安张伟滨李明 李建民李康华杨杰山沈宁江肖德明邹云雯 邹德威陈伟高陈安民陈海啸周东生林建华 练克俭罗卓荆郑稼姚猛姜建元赵劲民

赵胡瑞徐永清蒋电明廖威明穆广态薛庆云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邱贵兴 副主任委员:(3名) 杨庆铭裴福兴侯树勋 常务委员:(12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卫小春王坤正田伟刘尚礼杨惠林陈仲强陈安民陈百成林建华范广宇姜保国曾炳芳委员:(35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卜海富马宝通尹培荣王沛王义生王自立王智良王道新白靖平刘勇刘强吕国华吕德成孙天胜朱振安宋仲玉李文琪李康华杨华杨杰山杨迪生肖建德肖增明陈伟高陈晓亮陈锦辉周跃罗卓荆侯铁胜姚猛姚伦龙袁文高忠礼蔡锦芳薛庆云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名单 顾问:冯传汉过邦辅郭世绂王澎寰 名誉顾问:朱盛修周志道孔令震石奉文李承球 名誉主任委员:党耕町 主任委员:邱贵兴 副主任委员:(3名) 杨庆铭陈君长荣国威 常务委员:(10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继芳张铁良李佛保陈百成范广宇侯树勋胡有谷唐天驷裴福兴戴尅戎 委员:(28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沛王志良王道新刘勇刘强吕厚山江曙张功林张信英张美心张铁良李世和李放其李维杰杜靖远杨辉芳肖增明苏盛元陈天箫周跃宗世璋俞楠生姚伦龙段德生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国病理年会日程框架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国病理年会 日程框架 时段11月8日11月9日11月10日上午报 到注册开幕式/ 全体大会分会场交流 中午卫星会卫星会----- 下午会前会分会场交流读片会/闭幕式 晚上常委/全委/青委/ 学组工作会议 ----- A馆3号会议室 2013-11-08 13:50-16:00 美国华人病理学会(CAPA)妇科病理专场主持人:来茂德,周先荣 01 13:55-14:00 [专题发言] Brief introduction of CAPA and topics 赵澄泉 02 14:00-15:00 [专题发言] How to avoid the potential pitfalls in frozen section diagnosis of gynecologic tumors? 刘劲松 03 15:00-16:00 [专题发言] 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 advance in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赵澄泉 -------------------------------------------------------------------------------- 16:10-18:00 美国华人病理学会(CAPA)妇科病理专场主持人:陈晓端,孙青 01 16:10-17:10 [专题发言] Endometrial Serous Carcinoma and its Precursors: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clinical impact 郑文新 02 17:10-18:10 [专题发言] cytologic detection and hist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adenocarcinoma of cervix 周倩 主会场 2013-11-09 08:00-09:00 开幕式、领导讲话、颁奖主持人:陈杰,方伟岗 -------------------------------------------------------------------------------- 09:00-10:20 大会报告主持人:步宏,王恩华 A-01 09:00-09:30 [大会报告] 弹指一挥间:过去三年回顾来茂德浙江大学医学院 A-02 09:30-09:50 [大会报告] 携手共进再创辉煌---中山医病理人的成长王连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03 09:50-10:10 [大会报告] 待定丁彦青南方医科大学 -------------------------------------------------------------------------------- 10:20-12:00 大会报告主持人:朱明华,范钦和 A-04 10:20-10:50 [大会报告] 病理医师成就之路朱雄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05 10:50-11:20 [大会报告] 肿瘤血管来源:细胞及分子机制平轶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A-06 11:20-12:00 [大会报告] 药物性肝损的病理进展Alastair Burt -------------------------------------------------------------------------------- 第一分会场 2013-11-09 14:00-16:00 基础研究和临床主持人:郑杰,孙保存 BB01 14:00-14:30 [专题发言] Anatomic Pathology Practice: Trends and Directions Velàzque BB02 14:30-15:00 [专题发言]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Detection of Autophagy in Human Tissue Samples Muders BB03 15:00-15:30 [专题发言]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氏病的分子诊断-神经病理学角度的展望章晶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七届全国老年心血管大会暨

— 1 —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七届全国老年心血管大会暨 河南省老年医学分会学术年会第二轮通知 尊敬的_________主任/教授: 为交流老年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实际问题,提出老年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策略,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河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老年心血管大会”定于2014年4月18-20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近百名老年心血管领域及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与学者参与,将针对当前老年心血管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深入的进行探讨,其中包括专题报告、学术交流、高层论坛、中国老年医学中心联盟首届常委会及老技术新观点的发布与中国老年疾病诊治规范教育工程巡讲会等。在此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同道们踊跃参加此次盛会,品尝为您准备的精神大餐,衷心感谢您的参与及支持。中原大地已张开双臂欢迎您的到来!现将会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4年4月18-20日 注册报到:4月18日 08:00-21:00 学术会议:4月19-20日 二、报到地点: 河南省郑州市江南春酒店(0371-********) 地址:中国·郑州·大河路(北四环)西段(路线附后) 三、注册与住宿须知 1、注册费: 会议只设现场注册。注册费含会务费和资料费。学生注册现场必须出示有效证件。乡镇、社区医生凭乡村、社区医师资格证、身份证、单位证明。否则视为全费注册。 参会人员 全费代表 在读学生、乡镇、社区医生 注册费 550元/人(提供会议期间用餐) 100元/人(不含餐)

2、住宿费自理(办理入住手续时请携带本人身份证)。 房型价格(含早餐) 地点 标准间 160元/床/天1、2号楼、502客房 单间 320元/床/天1、2号楼、502客房 加床 100元/床/天1、2号楼、502客房 四、此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会后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凡不到会者不发学分证,会后不再补发。 大会秘书处: 总负责:焦文君 138******** 陈海燕 159******** 吕伟华 152******** 交通:李栋博 150******** 住宿:董捷 137******** 张月 135******** 就餐:陈素芳 135******** 现场接待:李天艺 135******** 应急:李晓丽 139******** 会场:岳欣阁 135******** 医疗保健及票务: 蒲娟娟 139******** 江南春酒店住宿负责人: 翁祥 131******** 孟丽娟 135********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七届全国老年心血管大会 河南省老年医学分会学术年会第二轮通知回执(本回执复印有效) 姓名性别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手机 通讯地址邮编 电子邮箱 预定房间标准间单住□合住□单间 是否安排接送(请注明接送时间) 注:回执请发送到: zhyxhlnxxg@https://www.sodocs.net/doc/bd11384457.html, 河南省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河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2014年3月24日 — 2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专业学组

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名单 组长:沈志祥 副组长:王建祥 组员:陈芳源,陈国安,陈幸华,陈元仲,方美云,付蓉,郭晓楠,黄晓军,金洁,李建勇,刘霆,罗绍凯,马军,孟凡义,彭志刚,任汉云,沈晓梅,宋永平,孙自敏,王椿,王冠军,王季石,王健民,王晓敏,吴德沛,肖镇,徐从高,张连生,张巧花,张王刚,赵谢兰,周道斌,邹萍, 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名单 组长:邵宗鸿 副组长:徐从高,林凤茹,金洁,孙秉中 秘书:何广胜,付蓉 成员:陈国安,陈钰,仇红霞,方美云,富玲,冯建明,韩冰,赖永榕,李津婴,李绵洋,李薇,刘代红,刘红,刘新月,孙汉英,孙慧,孙竟,王小钦,姚红霞,展昭民,张凤奎,张连生,张梅,张王刚,钟华,周晋,周郁鸿,朱焕玲 血栓与止血学组名单 组长:阮长耿 副组长:王学锋,赵永强,宋善俊,陈方平 成员:邓新立,丁秋兰,冯莹,顾健,韩忠朝,侯明,胡均培,胡豫,雷平冲,李晓静,刘敏娟,马西,麦文渊,牛挺,潘峻,彭军,彭黎明,王建中,王兆铖,吴方,吴竞生,吴润晖,徐建民,许俊堂,杨林花,杨仁池,尹俊,余自强,张广森,张晓辉, 顾问组成员:李家增、王鸿利、邓承祺 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学组名单 名誉组长:陆道培 组长:黄晓军 副组长:王健民,吴德沛,黄河,刘霆 成员:艾辉胜,白海,陈虎,达万明,郭坤元,韩明哲,江明,李薇,赖永榕,梁益民,刘开彦,刘启发,欧阳健,任汉云,宋永平,沈晓梅,孙自敏,王椿,王恒湘,王玲,吴彤,许兰平,徐雅静,杨林花,于力,张伯龙,张学军,周道斌,周郁鸿,邹萍 实验诊断学组名单 组长:达万明 副组长:陈协群,陈子兴,朱平 秘书:李绵洋,童春容 成员:陈幸华,房佰俊,高子芬,顾健,侯明,胡翊群,黄慧芳,贾永前,李薇,刘鸿,刘新月,罗建民,秘营昌,裴雪涛,邱林,孙竞,童向民,王存邦,王季石,王书杰,肖若芝,徐卫,杨波,杨建民,姚红霞,翟明,张国平,周剑峰,周郁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2016-06-03 CSC办公室 职务姓名单位 主任委员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前任主任委员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候任主任委员韩雅玲沈阳军区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副主任委员张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委员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副主任委员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常务委员方全北京协和医院 常务委员杨杰孚北京医院 常务委员杨新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常务委员杨跃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常务委员高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常务委员陈韵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常务委员刘梅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万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常务委员傅向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常务委员孙英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方唯一上海市胸科医院 常务委员何奔上海市胸科医院 常务委员张瑞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常务委员孔祥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常务委员黄从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常务委员杨天伦湘雅医院 常务委员吴书林广东省人民医院 常务委员黄岚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常务委员雷寒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陈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常务委员袁祖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务委员马依彤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委员叶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委员周玉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委员赵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委员乔树宾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委员赵世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委员张抒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委员周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委员李建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委员李玉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委员李保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委员赵兴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委员杨延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委员侯爱洁辽宁省人民医院 委员刘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委员郑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委员田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委员李毅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委员王继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委员钱菊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委员梁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委员刘学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委员刘乃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委员傅国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委员朱建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委员王洪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委员陈良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委员王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委员洪葵南昌大学医学院 委员卜培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委员高传玉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心血管病医院 委员李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委员汪道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委员黄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委员苏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委员周胜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委员余再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委员董吁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单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单主任委员:栗占国 前任主任委员:张奉春 候任主任委员:曾小峰 副主任委员:黄烽、孙凌云、邹和建、鲍春德 秘书长:王国春 副秘书长:苏茵 学术秘书:穆荣、张学武 委员名单: 学会职务姓名单位 常务委员黄慈波卫生部北京医院 常务委员赵岩北京协和医院 常务委员张烜北京协和医院 常务委员李小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常务委员肖卫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毕黎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风湿免疫科 常务委员张志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常务委员徐沪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常务委员吴华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常务委员李兴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常务委员左晓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常务委员古洁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常务委员张晓广东省人民医院 常务委员刘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常务委员朱平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常务委员武丽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委员(兼秘书 王国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长) 委员(兼副秘书 苏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长) 委员伍沪生北京积水潭医院 委员李彩凤北京儿童医院 委员郑毅北京朝阳医院 委员李晓霞北京宣武医院 委员齐文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委员巩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委员李振彬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委员李洪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委员王晓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委员李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委员杨程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委员赵东宝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委员何东仪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华医学会规章制度

目录 第一部分:会章、会费标准 中华医学会章程 中华医学会各类会员会费标准 第二部分:议事规则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议事规则 中华医学会理事会工作委员会议事规则 第三部分:组织管理 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管理办法 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管理办法 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管理办法 第四部分:业务活动 学术交流 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 继续教育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 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 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财务管理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网络信息服务

中华医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试行) 中华医学会网络支付平台使用管理办法 编辑出版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管理办法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委员会通则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评估体系 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管理办法 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委员会通则

中华医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中华医学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缩写为CMA。 第二条中华医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全国医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宗旨,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坚持民主办会原则,依法维护会员与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促进医学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条本会办会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围绕国家各个时期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和卫生工作有关任务开展工作。树立依靠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的思想。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反对学术不端行为。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酒精性肝病.doc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见表l,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表 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证据等级定义 I 随机对照试验 Ⅱ-1 非随机对照试验 Ⅱ-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Ⅱ-3 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实验 Ⅲ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对酒精性肝病诊断与治疗作出正确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流行病学 我国尚缺乏酒精性肝病的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华北地区流行病

学调查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从0.21%升至14.3%;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人群增至30.9%~43.4%(III)。 饮酒人群中一部分嗜酒者或者饮酒过量的人群出现酒精相关健康问题,其中酒精性肝病是酒精所致的最常见的脏器损害。本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成人群体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 4.3%~6.5%(III)。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从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的病因构成比从1999年的10.8%上升到2003年的24.0%(III)。酒精所致的肝脏损害已经在中国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危险因素 影响酒精性肝损伤进展或加重的因素较多,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酒精所致的肝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害风险(III)。然而,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研究显示饮酒与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不十分明显(III)。 酒精饮料品种较多,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也有差异(III)。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III)。 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与男性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III)。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异常(II-2)。 种族(II-2)、遗传(III)以及个体差异(III)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乙醇脱氢酶(ADH)2、ADH3和乙醛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