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PKPM-YJK参数设置汇总

PKPM-YJK参数设置汇总

PKPM-YJK参数设置汇总
PKPM-YJK参数设置汇总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此参数会使得模型在软件旋转相应角度。

取值方式:一般建议按照默认为0填入。

原理:软件计算中地震作用的方式均为X/Y方向,当结构的主要抗侧构件不是沿X/Y向布置时,计算结果的周期文件中则会显示出主要抗侧力的角度。按目前的设计手法及规范的精神,当此角度不大于15度时,可近似的认为是沿着X/Y向的,此时这里填为0即可,当输出大于15度时,应该在这里填入此角度并重新计算。但请大家注意,软件中风荷载也是按照X/Y方向作用的,且影响风荷载大小是结构的迎风面宽,如果在此填入一个角度,很可能导致风荷载计算不合理。为保证结构计算准确,当周期文件输出的结果大于15度时,建议仅在地震信息中填入此角度,而总信息的此参数仍然填为0。

2、混凝土容重

混凝土结构软件计算自重时需要的混凝土参数。

取值方式:框架结构:25~26,剪力墙、框剪、核心筒:26-27

原理:一般的结构均会有梁、板、墙柱等构件,这些构件在使用时,表面均会有抹灰层。在模型中输入荷载时,板面的荷载可以包括板底的抹灰,而梁、墙柱构件的自重则是通过软件根据容重及体积计算出来的,此时梁、墙柱上的抹灰层重量则只能通过改变容重来体现。一般混凝土容重为25,为了包含抹灰的重量,在结构计算时,容重一般需有增加,增加后的数值可以参考上面的数据。需特殊说明的是,框架结构由于其柱梁板的重叠区域比较大,故当此重叠区域未被扣除时,可以将此部分重叠区的重复计算量抵做抹灰重量,容重可仍采用25。随着yjk软件的出现、PKPM的更新,梁柱板重叠区可被软件扣除,当扣除时,建议适量增加容重。

3、钢材容重

钢材料容重参数

&

一般采用软件默认的78即可。

4、裙房层数

指明裙房屋面的位置

取值方式:地面裙房层数+地下室层数

原理:当有裙房时,必然导致裙房屋面的上下层刚度有一定变化。水平力在此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重分配,为了考虑这个因素,《抗规》及的条文说明均明确了裙房顶的上下层需要加强。而软件在计算时,无法识别裙房,因此需要人工输入。

5、转换层所在层号

明确转换层的位置

取值方式:地面转换层所在层数+地下室层数

原理:软件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此参数的结果判断是否执行《高规》节的相关要求。因此当结构中存在转换层时,必须要正确填写。但这里必须要明确什么是转换层,按照规范的字面意思理解:含有转换构件的楼层即是转换层。但实际工程中,往往认为《高规》节的所规定的结构中才会有转换层,也就是说实际工程中,在设计“不落地墙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总截面面积的10%”的结构中,不需要填写转换层所在层号参数。

6、嵌固端所在层号

确定嵌固端的位置

*

取值方式:详原理

原理:此处的嵌固端较为复杂,有别于结构力学中的概念,刚进入结构设计行业的朋友较难清楚,即使是许多进入此行业多年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明白,规范对此解释也比较模糊。因此在这里不做过多解释,但大家需要明白,pkpm软件与YJK软件在此处的区别,PKPM是采用层底嵌固的填写方式,即基础顶嵌固时应填“1”,而顶板嵌固时填“地下室层数+1”;YJK是采用层顶嵌股,即基础顶嵌固时填“0”,而顶板嵌固时填“地下室层数”即可。

7、地下室层数

明确地下室层数的参数,将影响风荷载,地震力计算、内力调整、加强区范围以及外墙的分析与设计。

取值方式: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半地下室在结构模型中一般不算作地下室。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控制有限元计算时,网格划分的大小。

取值方式:建议保持默认取值

原理:有限元的计算方法,类似于大学中的微积分思想。计算前,需要将构件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而这个单元的大小,就是本参数所讲的控制长度。从理论来讲,网格是越小计算越精确,但实际工程中,网格越小,往往会导致计算成本增加过多,且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本来就不是一个精细化的学科,因此实际项目中,往往采用每个软件给出的默认值即可。

风荷载

-

1、地面粗糙度类别

通过此参数的选定,程序确定建筑物风荷载的折减数值

取值方式:应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环境类别的选取对风控结构影响较大,此类结构应慎重选取。

A类:代表海边、沙漠等基本无风阻挡物的环境(对风荷载影响很小);

B类:代表田野、丘陵等环境(对风荷载影响较小);

C类:代表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区(对风荷载影响较大);

D类:代表房屋密集且高度很大的城市市区(对风荷载影响很大);

原理: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不同,对结构风荷载的影响程度不同,如D类代表的是有密集且高度很大的建筑物的市区,此类地方会因为周围建筑物的阻挡作用,使得在基本风压很大的情况下,建筑物所受到的风荷载依然较小。规范和程序正是因此而设置此参数。需要说明的是D类中的高度很大的概念,其实是相对的,比如拟建的建筑物是100米,周围的建筑物密集且绝大部分是在100米或者以上时,可满足高度很大的概念。但实际工作中较少会用到D类,一般在C、D中不确定时可选择C类以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当却有使用D类要求时,可

按照规范条文说明中的确定方法(由于平常较少用到,一般根据经验确定环境类别,所以即使规范条文中有说明计算方法,也不太为广大结构设计同仁所知晓和使用),做简单计算来确定环境类别。

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通过此参数输入结构风荷载的大小。

取值方式:在《荷载规范》附录表中按照项目所在地查询R=50所对应的风压值填入。

3、X、Y向结构基本周期

此参数是为计算风压中的脉动风而填入的结构基本周期。将影响结构风荷载的最终大小。

取值方式:结构计算一次后,结果文本文件第二项所输出的结构X、Y 向的周期即可。

原理:风荷载中其实是有静止成分和动力成分的,动力成分即是这里所指的脉动风。静止成分是不变的,但脉动成分会根据结构物的自振频率而变化,因此程序需要结构物的周期来计算脉动风成分的大小。此项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物影响较大,如风控的混凝土结构、膜结构、门式刚架等,因此此类建筑在进行最后一轮计算时,必须正确填入周期值。结构周期一般会在SATWE结果文件第二项输出,一般认为在一个振型中,总(X和Y向)平动系数大于扭转系数时,则该振型为平动振型,所对应的周期为平动周期,当X(Y)向平动系数大于Y(X)向平动系数时则该振型为X(Y)向平动振型,该振型所对应周期为X(Y)向平动周期。

4、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此参数是不同材料建筑的属性。

取值方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为即可。

}

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此参数是根据《高规》的规定而增加的参数,填入数据即是在配筋计算时基本风压与此值的乘积作为风压值计算。

取值方式:对风荷载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规》说明中表示为高度超过60米的建筑)此值按“”输入即可。

原理:旧版规范中,基本风压值是按照100年一遇的风压填入,而新规范明确了承载力设计时按照50年一遇的倍考虑,实际50年一遇风压的倍几乎和100年一遇的风压差不多,但规范如此规定,设计时则应严格按照规范来设计。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此参数仅针对高度大于60米(从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填入此参数时,软件自动仅在承载力设计时放大相应的倍数;在指标计算时,依旧采用前面填入的“修正后基本风压”参数里的数值。即仅可通过一次计算达到规范的要求。

6、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比

此参数是为结构舒适度验算时,确定结构参数的取值。

取值方式:一般阻尼比建议为默认的;风压应按照项目虽在地,在荷载规范附录中查取R=10所对应的风压值。

7、水平风体型系数

考虑结构体型对风荷载的影响。

取值方式:体型分段数一般结构体型沿竖向相同时填“1”,如沿竖向有变化,则根据变化的实际数量填入即可。当填入1时,则仅在下方的第一段中填入最高层号即可,X、Y方向的体型系数按照《高规》或《荷载规范》查取结果填入。

原理:此参数是为考虑结构体型对风荷载的影视,如结构体型为圆形、矩形、Y字形时,对风荷载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建筑沿竖向体型有变时,应分段准确计算。结构体型系数一般如果为高层结构,则按照高规第四章风荷载相关小节查取即可,如果结构是多层框架等,则应按照荷载规范查取。如一个33层的结构,在15层处变了体型,此时体型分段数填入“2”,第一段:最高层号填入“14”,X向体型系数及Y向体型系数按照规范取值分别填入;第二段:最高层号填入“33”,X向体型系数及Y向体型系数按照规范取值分别填入。需要说明的是,当某些结构在最外侧竖向构件外做了悬挑,并采用了遮挡(有砌体墙或者幕墙)时,可根据悬挑量适当增加此体型系数,以考虑悬挑部分的风荷载(软件仅按照结构两端最外层竖向构件的距离计算风荷载)。

8、顺风向风振

考虑脉动风对结构的影响。

取值方式:高层建筑时建议均保持勾选,多层结构则可不勾选。

原理:风荷载包括静止成分和动力成分,风振即使考虑风的动力成分的作用。实际风振效应在顺风向和横风向都有作用,本参数仅是考虑顺风向,横风向会在后面的参数中详细说明。《荷载规范》规定结构在高度大于30米且高宽比大于,及基本自振周期大于时应考虑。实际工程中一般可在高层结构中勾选此项,多层时可不勾选。

9、横风向风震和扭转风振

考虑脉动风对建筑物与风向垂直方向的影响及对结构扭转产生的不利作用

取值方式:规范正文说法不够明确,附录及条文说明里有比较详细的使用范围,当需要计算横风向风振或扭转风振且满足规范的计算要求时,应勾选;当需要计算横及扭转风振但不满足规范的计算要求时,应作专门研究(风洞试验)。^

原理:本条一般针对高度较大,体型复杂的结构。风属流体,与水一样,在流动方向上遇到建筑物时,会出现一种现象叫做“漩涡脱落”,这是横风向风振的主要产生原因,因此在结构体型复杂的情况下必须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而扭转风振的原因则更为复杂。目前国内国外研究建筑抗震的大师很多,但研究风荷载的却十分少,因此也没有太多专项的资料可以参考,如果大家对此有兴趣,介绍一本对风荷载介绍比较好的书与大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荷

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地震信息

本帖最后由 jiegouchimizhe 于 2015-12-20 19:09 编辑

YJK软件计算参数设置方法视频正在陆续发布中,欢迎大家百度“俊成结构”进入俊成结构官网进行观看。

PKPM及YJK参数详细设置及概念讲解专贴整理。。。

*

、结构规则性信息

本参数目前在程序内部无任何作用,因此无需进行设置。

2、设防地震分组

本参数主要考虑近震和远震对结构的影响。当距结构较远发生地震作用时,地震波在向建筑物传播过程中,周期短的成分逐渐被消灭,因此会对周期较长的结构影响较大。在旧版的规范中被叫做近震和远震。

取值方式:按照《抗规》及建筑所在地查询即可。

3、设防烈度

主要影响地震力(地震加速度)的大小,目前主要有6()度、7()度、7()度(工程中常称为七度半)、8()度、8()度(工程中常称为八度半)、9()度。

取值方式:按照《抗规》及建筑所在地查询即可。

)

4、场地类别

主要考虑土质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由地勘单位试验及计算得出。其中四类是最差的类别(及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明显)。

取值方式:根据地勘单位的地勘报告取值即可,如部分情况没有地勘,则可根据项目地的经验选取做初步计算。

5、砼框架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钢框架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本参数必须正确填写,主要为按照规范做“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内力调整,已达到抗震中最重要的指标“延性”。

取值方式:根据抗震等级、结构类型、及结构高度(一般从地面算起),在《抗规》或《高规》上查取即可。一般多层结构仅看《抗规》即可,高层结构参考《高规》及《抗规》。抗震构造措施一般选择“不改变”,但如有规范规定的如“《抗规》条”时,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提高。

6、中震(或大震)设计

本参数是为性能设计而设置,一般超限结构均要求做此项设计,一般结构不必做。

取值方式:一般结构选择不考虑。超限结构应根据超限情况及经济问题来确定结构性能目标后,采用此参数设计。

7、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

本参数在于确定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后的内力符号。

取值方式:一般建议不必勾选(多塔结构中不应勾选)

8、按抗规降低嵌固端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本参数为实现抗规的要求而设置

取值方式:一般建议勾选

原理:《抗规》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能小于四级。

这里重点说明下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的区别。抗震措施一般可分为内力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即抗震措施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内力计算则是平时采用PKPM等进行的地震作用计算及强剪弱弯等的调整,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数值计算来实现的,而抗震构造措施是不需要计算的,即平时的轴压比控制和配筋率控制等。

$

9、程序自动考虑最不利水平地震作用

本参数应为版的新增参数,在“总信息”一栏中第一个参数时,我们说当计算结果大于15度时应回填,此版PKPM本参数勾选后,可自动考虑方向问题,无需再于此回填此角度。

取值方式:建议勾选

10、考虑偶然偏心、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本参数按照规范要求,计算地震作用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

取值方式:一般要计算地震作用的结构均应勾选此项,勾选后X、Y向的偶然偏心值将会激活,一般按照默认的即可。而双向地震作用仅在计算结果中位移比大于时才应勾选,但新版PKPM说明中解释到,软件能够自动在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中取大值,因此在实际计算时,均勾选亦可。

原理:规范规定,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所谓偶然偏心即是指由偶然因素(如施工等)引起的质量分布变化导致的偏心,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偶然偏心是指质量偏心,而非刚度等其他。同时规范规定,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时,应计入偶然偏心的影响;但规范没有就明显不对称加以量化,一般工程中认为,当位移比大于时,结构可被认定为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此时应勾选双向地震作用选项进行内力计算。

11、计算振型个数

本参数为确定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计算的振型个数。

!

取值方式:取值的根本要求是满足质量参与系数不小于90%(计算结果文本第一项中可查)。

原理:理论中振型应取为结构层数的3倍,主要考虑某些结构的高阶振型对结构的影响。但实际计算中,规范规定在质量参与系数不小于90%时,则可认为振型数量合适,故一般工程中,多层可按照层数取值,高层一般可取15或18个(必须满足质量参与系数不小于90%)。在满足质量参与系数后,振型越少,则计算效率越高。

12、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

重力荷载代表值主要在惯性力计算时用到,也即主要涉及到地震作用的计算。

取值方式:按照《抗规》条即可

原理:地震作用实际是结构产生的惯性力,而中学知识可知,惯性力与质量是有相关关系的,因此计算地震作用时,必须正确考虑结构的质量,目前国内规范采用“恒+活载组合系数*活”来作为计算惯性力时的质量,本参数即是为确定活载组合系数而设置。需要注意的是,此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公式和“准永久值”计算公式相似,但是其意义则完全不同,大家应注意领会其中的涵义。

13、周期折减系数

本参数主要为考虑结构中的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取值方式:一般多层结构可取,高层结构可取;

原理:在结构计算时,模型中只是建立了其中的梁、板、柱、墙,有些软件中甚至连板都没有的。但实际情况下,结构中还会填入砌体填充墙,这些填充墙会增加结构的实际刚度,但模型中却没有考虑。我们知道周期的计算公式为T=2*pi*sqrt(m/k),质量m,会根据我们所输入的荷载计算,基本是能考虑到非结构构件的影响的;而刚度K则实际会比计算大,因此实际周期会比计算周期小,因此软件采用此折减系数来近似考虑非结构填充墙的影响。

14、结构的阻尼比

取值方式:一般混凝土结构可以取默认的5%。

15、特征周期

取值方式:按照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在《抗规》上查取即可。

16、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取值方式:按照设防烈度,在《抗规》上查取即可。

;

活荷载

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

规范规定在部分情况下,竖向构件的活荷载值是可以折减的,这里的选项则是为考虑规范的此项折减。

取值方式:按照荷载规范(1)条时可勾选并进行折减。

原理:活荷载是代表以一种可变荷载,它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在一个考虑面积内同时满布,因此在计算是可予以折减。荷载规范在条规定了不同荷载的折减方式,但计算软件中,一般仅能考虑第(1)条的折减,其他几条的折减不易考虑,因此满足第一条时可勾选折减。

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

取值方式:建议勾选

原理:其原理与墙柱设计活荷载折减类似。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折减仅在satwe输出的结果中做了折减,如果做基础接力JCCAD,则应在JCCAD 中的荷载参数一项中勾选活荷载折减。

3、梁活荷不利布置

活荷载为可变荷载,其分布会随着结构使用时间改变,本参数即是为了考虑此种分布的不利影响而设置。

取值方式:一般建议勾选。

原理:根据《高规》第条规定,在活荷载大于4时,应考虑活载的不利布置,因此在一般结构中当活荷载不大于4是,也可不考虑其作用。考虑时可能使得结构活载作用下内力有所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在调整信息中,有一项“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的参数,一般也能起到本参数的作用;在使用时,如需考虑活载不利布置,建议勾选本参数,并将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填为“1”。

4、梁楼面活载折减设置

本参数是根据《荷载规范》条对楼面梁计算时,楼面荷载进行折减。

取值方式:可根据需要勾选

原理:由于《荷载规范》对梁活载计算的折减规定不易在软件中完全考虑,因此实际工作中,较少有工程师或使用次参数,特别是结构的使用情况在各楼层中不尽相同时,更加难以使用。在版之前,PKPM的此参数是放在PMCAD 的,而且是无效的,版将其放到了SATWE里面,已经能产生效果,大家使用时应仔细校对结构是否符合折减要求。

调整信息

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本参数是为考虑框架梁的塑性变形而设置。混凝土是一种带有塑性性质的材料,计算中按照弹性计算未考虑到材料本身塑性变形,一旦表现出塑性变形则会将梁端的内力减小,并使得跨中内力相应增大。

取值方式:一般按照取值即可。

2、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需要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时,可将本参数填为一个大于1的数(如),但一般建议勾选活载信息卡中的考虑活载不利布置选项,而将此处参数设置为1.

取值方式:建议一般按照1取值即可。

3、梁扭矩折减系数

本参数是考虑楼板对梁抵抗扭矩能力的有利作用。

取值方式:一般按照软件默认即可。

原理:PKPM在计算梁等构件时,是没有考虑板的作用的,但实际情况是梁在承受扭矩时,楼板会承受一定的扭矩,实际梁承担的扭矩会比不考虑楼板作用时要小很多,因此次参数则是为粗略的考虑楼板对梁的有利作用而设置。

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取值方式:一般建议取值为1。

原理:托墙梁系指梁上托有结构墙的梁,也即使平常所说的框支梁。在软件计算时,梁采用杆单元模拟,墙则为壳单元,此时则会出现两种模拟单元变形不协调的问题,即是工程中常见的转换层以上一层的墙体严重超筋的现象。此时,PKPM在处理此问题上,并没有比较好的方法,于是推出了此参数,并有说明书介绍此参数可取30-300,以放大梁刚度,使其变小减小,从而使得杆与壳达到变形协调的目的,以减少墙体超筋的问题;但同时,说明书也说明并不建议这样使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设计人员将此值取为100,从而减少超筋情况,这个做法实际并无任何依据,但在行业内使用还是比较普遍。个人建议还是取值为1,而采用其他方法去解决此问题较妥。

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本参数是为考虑连梁的破坏。

取值方式:规范说明此系数不宜小于,一般可根据设防烈度选取,低烈度区可将此值取的较大一些,反之可取小。

原理: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它的存在就是要在水平力作用下发生破环以耗散能量。但是在其破坏后,依然要使得结构能承担水平和竖向荷载,因此本参数就是在弹性计算的基础上,考虑连梁破坏而折减其刚度,来设计其他构件的承载力。

]

6、支撑零界角度

本参数为版PKPM的新增参数,为使软件能自动区分柱和支撑而设置。

取值方式:如模型中输入有撑类构件,可填入撑的角度,以区分柱和撑。

7、柱、墙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本参数适用于9度设防的框架以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规范要求9度的框架和一级抗震的框架结构按照是配筋计算其内力调整数值,而计算时是采用计算结果,因此用此参数考虑实际配筋。

取值方式:一般按照默认取值即可。

8、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

PKPM在计算中未考虑板构件对梁的有利作用,因此采用此参数来计算此作用。

取值方式:建议勾选

原理:PKPM的板仅用来导竖向荷载,在计算中并未考虑到对梁的翼缘作用。故采用此参数给梁附加板的翼缘作用,本参数勾选后,会在生成的数据中给梁附加一个刚度放大系数,可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查看。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其他有限元软件计算时,如带入板进行整体计算,也应采用梁的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板的作用,而不应直接将板设置为壳单元利用软件自动计算板附加翼缘作用,这实际是一个有限元计算的通病,请大家务必注意。

9、矩形梁转T形(自动附加楼板翼缘)

本参数会影响配筋计算大小。

取值方式:一般可勾选

原理:本参数为新增的参数,在依然保持。在结构配筋计算时,勾选此参数,则原来矩形的梁由程序按照混凝土规范转化为T形梁计算配筋。相比矩形梁,转化为T形后相当于增加了梁截面,且在梁受压区增加较多,因此配筋较矩形梁有一定程度的减小。目前此参数也经过了不少的工程实践,其结果证明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可放心使用。

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去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高规表、表)

按照规范进行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内力调整(加强)。

取值方式:在转换结构中应勾选

11、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高规》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框支柱内力后,应相应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本参数则是为实现这一条。《广东省高规》规定可以不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的内力。

取值方式:采调整与框支柱相连梁内力用《高规》时应勾选,采用《广东省高规》时可不勾选。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可取为默认。

12、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

本参数为限制内力调整的大小。

取值方式: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规范并无明确规定,为PKPM自定义的参数,一般可取为默认值。

13、抗规调整

本参数是按照《抗规》进行剪重比的调整。

`

取值方式:应勾选按《抗震规范》(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动位移

比例填写详原理。

原理:规范所给出的反应谱是加速度谱,整个反应谱可分为3个阶段,即加速度控制段,速度控制段和位移控制段。当结构周期T>Tg时,实际的动力作用会比按照规范谱算的大。规范为了规定地震力最小值,使用剪重比来进行限制。即结构在计算后地震剪力和重力的比值不能小于剪重比。当结构周期在速度或者位移控制段或者结构处于地震烈度较小的场地,一般需要增大地震力以满足最小剪重比要求。抗震规范规定周期在不同段时调整方法不同。因此PKPM 给出了三种调整方式,即周期在加速度控制段时取0,周期在速度控制段时取,周期在位移控制段时取1,正确填入时,pkpm将自动进行调整。参数中的弱轴即是指周期较大的方向,强轴则指周期较小的方向。另外,建议当计算的剪重比不小于规范限制的80%时采用此调整方式,如计算结果小于规范限制的80%时,应调整结构布置,增加结构刚度。

14、薄弱层调整

结构在某些情况如层高突变时,可能出现刚度较相邻层突变,刚度突变将直接导致结构内力突变,本参数则是根据规范对薄弱层等情况进行调整。

取值方式: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的方式:建议高层仅按照高规,多层仅按照抗规。

指定的薄弱层个数及各薄弱层层号:应按照实际结构填写。

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建议高层为(高规),多层安照(抗规)

原理:规范规定,对结构的薄弱层(由承载力之比判断)和软弱层(由刚度比判断)都应做相应调整,因此在PKPM计算结果中有软弱层或薄弱层时,都应做调整(即剪力乘以或系数),且PKPM会根据计算结果自行调整,一般无需人为进行调整,因此一般此处的指定薄弱层个数和各薄弱层层号是不需要填写的。在高层建筑中,高规和抗规的判断方式不一致,高规规定的判断方式考虑了层高的影响(对计算结果做了层高修正),而抗规则未考虑此影响,因此高层建议仅采用高规的方式进行判断较为合理。一般多层建筑仅需要遵循抗规的规定即可,因此多层结构可仅按照抗规取调整系数,而高层则应遵循高规取调整系数为。

15、地震作用调整

-

当结构在计算后发现地震力不足时,应进行地震力的放大(调整),一般情况下使用较少,但在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若计算结果比反应谱大,则须在此填写时程比反应谱大的倍数,由于涉及到时程分析的问题,因此在此不涉及过多。

16、分段调整

在框剪结构中才应有此项调整,本调整的主旨在于保障第一道抗震防线剪力墙破坏后,框架柱能成为第二道抗震防线,不至于剪力墙破坏后结构倒塌。

取值方式:调整分段数:根据结构情况填写,一般可仅填入1即可,即全楼做一个分段进行调整,此时起止层号分别为第一层和顶层。当按照一段调整,计算结果的调整系数太大时,说明调整不合理,这可能是由于结构竖向有突变等情况,此时应分段进行调整,分段数按实填写,起止层号按分段的底层和顶

层填写。

调整系数上限:建议可按照默认。

原理:第一道抗震防线剪力墙破坏后,为了保证柱构件依然能“撑起一片天”,故采用此参数限制柱计算时最低能承受的地震剪力。此调整应尽仅在框剪结构体系中存在,其他结构如少量框架柱的剪力墙结构中可不做此调整。参数为PKPM软件本身设定的参数,没有任何规范依据。但是也不无道理,从理论上来说,在嵌固端位置剪力墙承担了几乎100%的地震剪力,而柱剪力则几乎为0,如结构在地震力很大的情况下,要调整到倍,需要放大柱的剪力很大的倍数,这样会导致柱配筋极大,实属不合理,因此软件给了这个限制。

设计信息

1、结构重要性系数

此参数极少用到。

取值方式:一般项目均取值为。

原理:本参数的说明可详《可靠度设计标准》。其中说明,在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采用。满足此要求的建筑物,普通民用设计院是不会碰到的,其设计要求将更加复杂,由于本人未接触过此类建筑,故无法与大家详细介绍。本参数的最终目的是为提高结构的抗力水平。普通的民用或工业建筑一般均取值。

2、钢结构截面净毛面积比

此参数为采用螺栓连接的钢构件,考虑因构件开孔而导致的强度减小。

取值方式:一般采用全焊接时为,采用螺栓连接时可取小于1的值(一般约在左右)。

原理:当钢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时,必然要在构件上为螺栓开孔,此时在开孔位置构件截面将有所减小,使构件强度减小,软件为考虑这一点而设置此参数。而全焊接时,由于对截面几乎没有损耗,因此可以直接采用全截面(即此处取值为1)。本参数主要会影响钢梁、钢柱以及钢支撑的强度计算结论。

3、梁按压弯计算的最小轴压比

本参数设立的主旨在于控制梁承载力的计算方式。

]

取值方式:建议按照软件默认即可(PKPM为,YJK为)。

原理:一般梁由于其轴力均较小,故承载力计算时均采用纯受弯模式计算,而忽略其轴力的影响。当出现特殊情况,梁的轴力较大是,按照压弯方式计算会更符合其受力模式,计算结果也更为经济可信。本参数即是控制这两种计算方式,当梁轴压比计算高于此处填入的值时,软件将自动按压弯方式计算此梁,否则一律按照纯弯计算。需要说明的是,按计算原理来讲,当梁的轴力不是极大也不是极小时,压弯方式计算的配筋应较纯弯方式计算结果更小。

4、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本参数主要考虑结构承载力计算中,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承载力要求的增大作用。

取值方式:根据计算结果中总信息文件中的提示进行选择

原理:本参数一般第一次计算时不勾选,计算完成后查看总信息文件中的提示,如提示需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则勾选,否则不勾选。重力二阶效应属于大学结构力学内容,具体不再阐述。查看总信息的提示时,需了解刚重比的概念(具体请参见高规),刚重比主要作用在于体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如果计算结果不满足高规对刚重比的限制,则选计入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对所需承载力的增大作用。

5、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本参数主要作用在于选择构件设计的规范依据

取值方式:根据设计项目情况勾选

原理:本参数仅对钢构件适用。当勾选时,钢构件按照《高规》和《高钢规》分析设计,否则按照《抗规》和《钢规》进行设计分析,根据项目是否使用《高钢规》确定是否勾选即可。

6、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本参数由设计人员自行判断是否需要梁端钢筋计入受压作用

取值方式:设计人员自定(建议尽量不使用)

原理:计入钢筋受压作用的计算方法,在高校的《混凝土设计》课程中有详学,在此不再细讲。其原理实际是提高受压区的承载力,因此勾选时将可能较不勾选配筋略小(但并不影响安全)。在考虑受压钢筋时,规范些特别的限制条件,如《高规》节相关内容。

7、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制按照纯框架结构采用

本参数主要针对于墙体较少的框剪结构中的框架柱,详细规定详《高规》、说明。

取值方式:计算结果中框架部分倾覆力矩占比>50%时,勾选此项;否则不勾选。

原理:《高规》中规定的倾覆力矩,实际代表水平力作用下第一道防线的抗力来源,当框架部分>50%,说明主要来自于框架部分,此时将框架部分按框架结构设计,实际较框剪的要求更高,以保证结构抗震能力或延性。倾覆力矩属较为复杂的概念,在此不具体详述。其查看方式为:软件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框架柱倾覆弯矩及调整系数文件>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框架柱嵌固端位置(按照概念理解,查看结构楼层的一半较妥,但目前多数单位及审图机构仅以嵌固端一层下结论)。

8、构造边缘构件执行高规条要求

本参数是针对软件设计过程的,如果不使用软件的设计结果,可忽略

取值方式:结构满足条要求且使用软件的设计结果时,可勾选;否则可

忽略。

原理:高规条是针对连体、错层及B级高度结构所要求的更高的构造措施。满足此条的结构,必然需要按此设计,但目前设计院对边缘构件配筋时,多只采用软件分析结论进行人工配筋,此时是否勾选则无意义。如需采用软件的边缘构件设计结果时,则需要勾选。

9、轴压比小于抗规条规定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与第8条情况一致,针对软件的设计过程,如果不适用其设计结果时,刻忽略

取值方式:结构满足条要求且使用软件的设计结果时,可勾选;否则可忽略。

原理:剪力墙轴压比(组合轴压比)不大于条规定时,表明在对应抗震等级情况下,其轴压比较小,墙肢延性较好,故可不必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10、按混凝土规范条考虑柱二阶效应

本参数对目前设计项目已基本无用,可忽略

取值方式:一般均不勾选

原理:条是针对排架结构,而按照目前规范精神,已经不建议采用排架结构的结构形式了,故而此项可不予理会。

11、保护层厚度

取值方式:按图集11G101第54页表格取值即可(一般地上为一类、地下为二a类)

原理:这里仅需说明一点,新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厚度,是以构件最外层钢筋的外皮计算到构件表面的厚度。如梁柱外侧一般均为箍筋,则箍筋外皮到梁柱边缘的最小厚度为保护层厚度。

1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梁柱节点位置,由于刚度较大,其中部分长度可看做刚体,不计入构件的计算长度中

取值方式:(建议)勾选梁刚域、不勾选柱刚域;均不勾选则计算结构较为保守

原理:刚域即一个不会产生变形的区域,梁柱重叠区由于变形极小,故一般可以看作刚域。但需要说明的是梁柱重叠区并不全是刚域,其梁柱刚域取值长度都是由计算得来的。将其看作刚域后代表梁柱的计算长度均变小,因此理论上来说,梁配筋将减小,而柱配筋则不然,当勾选柱刚域时,由于减小了柱的计算长度,致使其刚度改变,从而较多情况下会导致计算结果异常,所以一般使用时均不勾选柱刚域。此项建议尽量勾选,勾选后梁配筋会减小,更符合受力模式;而不勾选,虽使得配筋变大,表明上看更加安全,其实不然,配筋变大仅增大竖向荷载下的安全性,但导致强柱弱梁更能实现,即水平荷载作用下更加不利。

13、钢柱计算长度系数

本参数仅对钢结构有效

取值方式:一般钢结构均采用两个方向有侧移,除非完全不考虑水平荷载时可选择无侧移

原理:目前PKPM允许在两个方向分别定义是否有侧移。一般来说有水平荷载的情况下一般均会存在侧移,故设计中均宜勾选有侧移。但是当预估侧移很小时(如有强支撑的情况下),选择无侧移对分析结果也几乎无影响。

14、柱配筋计算原则

本参数在于对柱的配筋设计起作用

取值方式:设计中均采用单偏压设计,双偏压复核

原理:一般设计中均采用单偏压,由于双偏压计算方式是没有唯一解的,因此会导致配筋偏大,且不尽合理。但高规要求抗震角柱应采用双偏压方式计算,因此对于抗震设计的角柱,一般需要在特殊构件定义里面将其指定为角柱。如果采用单偏压计算,则计算输出文件中的角筋数值仅供参考,如计算角筋大小为,配筋时角筋采用22的也是可行的。而采用双偏压复核时,一般需要进入软件的柱施工图模块中点击双偏压验算。

15、柱剪跨比计算原则

控制剪跨比计算的方式

取值方式:建议采用通用方式(M/VHo)

原理:剪跨比的结论,主要用来判断是否为短柱,在PKPM 以前的版本中,没有设置通用计算方式,软件均以简化方式计算,随着YJK软件的推广,在版中PKPM也加入通用计算方式。通用方式是规范的计算方式,对结论更为准确,而简化方式主要方便手算检查,因此采用简化方式可能导致实际不是短柱的计算结果为短柱。

16、过渡层信息

规范要求B级高度建筑需设置过渡层,本参数即是软件要求认为指定过渡层的位置

取值方式:一般取约束边缘构件的上部一层或者两层为过渡层

原理:B级高度已属于高度超限的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大受力也较为复杂,正常情况下规范要求将约束边缘构件的上一层或两层,设置为过渡层,其意义在于过渡层的边缘构件配筋比约束边缘构件略小,而比构造边缘构件略大,不至于出现承载力突变的情况,保证结构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