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海市普通外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2020完整版)

上海市普通外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2020完整版)

上海市普通外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2020完整版)
上海市普通外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2020完整版)

上海市普通外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2020完整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各种病因(如静脉血滞缓、静脉壁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等)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不正常凝集的一组疾病,包括肺动脉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2018年发布《上海市普通外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以下简称2018版《规范》)至今已2年,推动了上海市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防治工作的推广,同时积累了上海在血栓防治方面的临床数据。截止至2019年9月,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已有88%建立VTE防控体系,在病史中包含了VTE风险评估表,并且大部分医院已有电子病案的嵌入或纸质病史的记录;84%的医院有VTE和PE的联合会诊团队;92%医院的普通外科已按照2018版《规范》为住院病人评估VTE风险,74%的科室在病人手术后再次评估VTE风险,38%的科室在出院前会再次为病人评估VTE风险。上海市普通外科在临床实践中防治VTE的理念和实践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国家和医院的防治实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国际血栓和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的各大指南在静脉血栓章节均有更新,我国的《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也于2018年9月发布。结合上海的临床调研数据和新的国内外指南,有必要对2018版

《规范》进行修订。与2018版《规范》相比,本版更新内容有:院外高VTE风险病人、恶性肿瘤病人、日间手术病人、肝脏手术病人的VTE防治规范,转诊注意事项及出院规范。

1 资质要求

1.1 医疗机构基本要求VTE事件是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中非预期死亡的主因,各级医院应重视围手术期VTE事件防治工作。普通外科病人VTE防治应由多学科共同参与,须在门诊及住院诊疗期间对病人进行VTE风险评估,并对中高危病人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单位开展本工作时应具备预防及治疗静脉血栓的相关药物,如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及口服抗凝药物等;病房或手术室内应配置机械性预防静脉血栓设备,如间歇充气加压泵(IPC);建议医院附近药房或医疗用品店能提供梯度压力弹力袜(GCS)。

1.2 医务人员基本要求为普通外科病人进行出血及VTE风险评估的医师及护士应具备《医师执业证书》及《护士执业证书》,为病人决定VTE预防及治疗措施的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普通外科专业;(2)在执业医疗机构注册且在职;(3)须完成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护理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识别VTE事件症状、体征的能力,配合医师共同诊治;(2)能承担病人VTE知识的教育及转诊交接工作。

医护团队应定期接受VTE预防诊治相关知识的培训(包含PE标准抢救流程的演练)及指南更新内容的学习,并对病人进行VTE预防教育。

2 普通外科病人VTE的预防

2.1 围手术期VTE预防流程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发生VTE风险差异很大,尤其是恶性肿瘤病人和无法去除诱因的病人,如肝硬化病人,应对病人进行动态及定期评估,贯穿门诊、入院、手术后、病情变化时、出院前、转科、化疗时及门诊随访的全过程,评估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病人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判断病人是否已发生VTE。

临床疑诊VTE病人采用Wells评分进行评估(DVT采用表1,PE采用表2),总分≥2分者,进入DVT诊断流程(见图2),确诊病人根据表3进行DVT治疗。疑诊PE病人应先给予抗凝剂并同时请呼吸内科医生会诊共同处理。确诊病人根据相关指南及药物适应证行标准VTE治疗(表3)。对转科病人,医护须切实做好交接工作,具体项目见表4。

未疑诊VTE的病人采用Caprini评分(表5)进行VTE风险评估。极低危病人(Caprini评分0分)仅须填写患教观察表格(表6),并在病人了解VTE症状体征及注意事项后,建议由病人本人或家属在患教

观察表签字。对于低、中、高危(Caprini评分≥1分)的病人,动态评估过程中须包含VTE风险及出血风险,评估后根据指南推荐及药物适应证标准启动VTE预防策略(表7及表8)。须注意门诊确诊开始术前准备的高危病人(如恶性肿瘤病人),应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表9)并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疑似VTE的症状体征,经辅助检查诊断成立后应立刻进行VTE治疗(表3)。

2.2 围手术期病人的VTE与出血风险评估VTE 风险评估可采用Caprini模型(表5),其中,0分风险等级为极低危,无预防措施时预计VTE基线风险<0.5%;1~2分为低危,VTE 基线风险为1.5%;3~4 分为中危,VTE基线风险为

3.0%;≥5分为高危,VTE基线风险高达6.0%。

出血风险评估参照外科住院病人大出血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表(表7),综合考虑出血的常规危险因素、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出血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手术类型,病人具有表格中任何1项危险因素,则为出血高风险或出血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人群。

2.3 普通外科病人的VTE预防综合评估病人的VTE风险与出血风险,按照指南及药物适应证选择相应预防措施(见表8)。机械预防措施包括IPC、GCS等。常用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是抗凝剂,如普通肝素(UFH)、LMWH、磺达肝癸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其中以

UFH与LMWH在临床上最为常用。VTE预防性措施起始时间、剂量及手术与恶性肿瘤手术后须持续的时间及注意事项详见表8、9所示。

日间手术病房病人及快速出院(fast-track)病人也有发生VTE 事件的风险。日间手术病人通常指从入院手术至出院总计在24 h内的病人;而快速出院病人定义为术后当天即可恢复术前的活动状态,且从入院至出院总计为5 d内的病人。这类病人应根据病人的基础情况及手术操作的种类来评估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建议对所有病人按照Caprini评分进行风险评估(详见表10)。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病人术前以LMWH预防VTE,首剂注射时间应早于术前12 h,如术后开始给予首剂药物抗凝,则应在术后6~8 h注射;对接受VTE治疗的病人,推荐LMWH至少维持治疗7 d,高危VTE风险病人建议维持至术后4周。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肝脏病人多为高凝状态,VTE事件的风险增加。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外科质量改善项目(ACS-NSQIP)数据库指出,肝脏切除手术病人术后症状性VTE的发生率为2.9%,因肝脏外科涉及大量恶性肿瘤手术,因此,预防性抗凝是降低肝脏手术围手术期VTE事件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具体措施包括:早期活动、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如LMWH)。对有VTE风险的病人,至少预防至出院或病人可自由行走为止。

其他如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过敏、口服抗凝药过敏、妊娠及哺乳期的抗凝方案选择详见表11。

2.4 VTE预防效果评价

2.4.1 资质评价院内须有预防及治疗静脉血栓的相关药物;病房及手术室须配备齐全并运转良好的机械预防VTE设备;医院附近药房或医疗用品店能提供GCS;医生具普通外科相关的从业资格;护理团队应具备识别VTE事件症状体征的能力;熟悉VTE风险与出血风险评分流程和评分细则,能开展病人教育。医护团队应熟悉院内PE抢救标准流程。

2.4.2 病人教育评价医护团队应将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VTE 防治的重要性告知每例住院病人,尽量使病人理解医护团队进行医患教育的意图,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VTE防治。

2.4.3 风险评估过程评价熟练应用Caprini评分工具对普通外科病人进行动态VTE风险评估,正确勾选评分表选项并计算录入分数;首次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后,对低、中、高危病人动态评估VTE风险与出血风险。

2.4.4 VTE预防措施评价对于VTE风险极低危病人应填写观察表格,并进一步观察随访;低危VTE风险病人应按照具体情况给予机械预防,预防起始时间、疗程正确;中、高危VTE 风险病人按照出血

风险高低选择适当的机械和(或)药物预防措施,预防起始时间、药物剂量与疗程正确。

2.4.5 VTE预防结果评价各医院普通外科应准确记录本科室VTE发生和治疗的情况,年度VTE事件发生率较基线无明显上升;VTE 和PE事件的治疗措施符合规范。

3 普通外科住院病人VTE的治疗

3.1 治疗原则对急性PE,建议在疑似诊断时立刻开始抗凝治疗,同时进行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并请相关科室会诊;推荐采用胃肠外抗凝治疗,如UFH、LMWH、磺达肝癸钠等。

3.1.1 DVT的治疗抗凝治疗是DVT治疗的关键,根据复发发生率不同分为急性初始期抗凝(≤7 d),长期抗凝(7 d至3个月)及延展期抗凝(>3个月)。具体措施如下:(1)抗凝治疗。对下肢急性期DVT,药物选择及时程参照表3。(2)溶栓治疗。(3)手术取栓。(4)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3.1.2 PE的治疗(1)抗凝治疗:急性期PE推荐使用胃肠外抗凝如UFH、LMWH或磺达肝癸钠,具体药物选择参见表3。(2)溶栓治疗。(3)外科血栓清除术。(4)经皮导管介入治疗。PE具体治疗方案应与呼吸内科医生共同制定。

4 普通外科住院病人VTE防治质量评分标准

普通外科住院病人VTE防治质量评分标准见表12。

2017年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

?标准与规范?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共识专家组 【编者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规范的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然而,临床实践中仍然有许多VTE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的抗凝治疗,或由于抗凝药物的副作用被忽略,导致了药物相关的并发症,进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实属遗憾。因此,临床上担负血栓治疗的临床医师急需规范性抗凝治疗建议。有鉴于此,本刊特发表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的枟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枠,从而发挥科技期刊服务于医学事业的先导作用。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04.056 收稿日期:2017-03-19 通信作者:郑月宏,E-mail:yuehongzheng@yahoo.com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losim,PTE),是同一种疾病、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阻塞血管后会引起PTE的发生,轻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憋、气紧等症状,重者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出现致死性事件的发生。因此,VTE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抑制VTE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再溶和管腔再通,降低P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VTE治疗的基础。 1 控制抗凝出血的风险 抗凝治疗能够有效缓解VTE的症状,但同时亦将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潜在的出血风险或已知的严重活动性出血是抗凝治疗最 主要的相对或绝对禁忌证,具体如下[1] :严重的活动性出血(脑、消化道、泌尿系或其他部位等);3个月以内发生脑血管事件(脑梗死、脑出血);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10d以内消化道出血病史;合并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等;3个月以内神经系统(颅内、脊髓)手术病史;3个月以内发生颅内创伤性疾病;10d以内心肺复苏病史;10d以内的重大非血管手术或创伤病史;未获良好控制的高血 压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颅内肿瘤;近期眼外科手术病史。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同样需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问题,并定期(比如3个月)进行抗凝获益及出血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2 一般人群的抗凝治疗 2.1 抗凝药物应用的选择2.1.1 普通肝素 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其戊多糖序列与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结合,介导AT活性部分构象改变,加速AT对Xa因子的中和。普通肝素剂量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通常首先静脉给予80U/kg负荷剂量,之后以18U/(kg?h)静脉泵入,以后每4~6h根据APTT调整剂量,使其延长至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治疗达到稳定水平后,可改为每日1次测定APTT。对于每日需要应用较大剂量普通肝素(一般指剂量>35000U/d)仍不能达到治疗范围APTT的患者,推荐通过测定 抗Xa因子水平以指导普通肝素剂量[2] 。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在使用3~6d注意复查血小板。HIT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停用普通肝素。一般停用 10d内血小板数量开始逐渐恢复[3] 。肝素治疗的患者若出现严重的出血,应立即停用或减量,一般4h后抗凝作用消失。严重者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1~1.5mg可中和1mg肝素。2.1.2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由普通肝素直接分离或由普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 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静脉血栓栓塞考试题A卷

万州区中医院2014年骨科 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考试题(A卷)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以下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是:() A、THR B、胫腓骨骨折 C、TKR D、髋骨骨折 2、《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发表时间是:( ) A、2005年 10月 B、2007年10月 C、2009年6月 D、2010年9月 3、以下哪项不是国内骨科尚未广泛开展 DVT 预防的主要原因( ) A、国内尚无预防DVT 的指导原则 B、对DVT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C、将DVT当作一般的术后反应 D、预防DVT会产生高额的医疗费用 4、DVT常见好发部位是() A、上肢 B、下肢 C、四肢末端 D、关节部位 5、在DVT病因中造成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A、组织缺氧 B、血流滞缓 C、凝血酶、血清素和组胺释放 D、血管壁损伤 6、在DVT的诊断中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出现阳性的是() A、Babinski征和Oppenheim征 B、Gordon征和Chaddock征 C、Homans 征和 Neuhofs 征 D、Hoffmann征和ankle clonus 征 7、以下关于PTE的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 ) A.无论是否合并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都是 PTE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B.迅速出现的单纯呼吸困难通常是由于更靠近中心部位的 PTE 所致,或许与胸骨后的心绞痛样胸痛有关,可能代表右室缺血。 C.对于既往有心力衰竭或肺脏疾病的患者,呼吸困难加重不可能是提示 PTE 的唯一症状。 D.晕厥和休克是合并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中心型 PTE 病人的特点,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脏血流量减少的体征。8、下列属于骨科患者 VTE 的危险分级高危的是 ( ) A.< 40岁,较小的外科手术( 45 min 以内),无其他危险因素,长期卧床。B.有危险因素的较小手术; 40 ~ 60岁,无危险因素的非大手术;< 40岁,无危险因素的大手术。 C.>40岁,既往有VTE病史的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 D.60岁或有危险因素的非大手术; 40 ~ 60 岁之间,有危险因素(既往 VTE 病史,肿瘤,高凝状态)的大手术。 9、以下哪项不是物理预防骨科大手术DVT形成的措施 ( ) A.梯度压力弹力袜 B.术后抬高患肢 C.足底静脉泵 D.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10、DVT患者患肢肿胀,日久不消,按之木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紫或苍白,青筋显露;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中医治法( ) A.祛瘀生新温经通脉 B.活血益气通阳 C.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D.散瘀消肿补气养血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5题,共30分) 1.2005年10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制定。( ) 2.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部位可分为远端和近端 DVT,位于腘静脉内或以上部位的血栓称为下肢近端深静脉血栓。( ) 3.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即通常所称的肺栓塞。( ) 4.VTE对于大家而言并不陌生,然而西方和亚洲对VTE的认知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西方国家,VTE被认为是主要的公共问题,因此VTE预防是常规行为;而在亚洲,恰恰相反,传统的观念认为VTE在亚洲人群中很罕见,因此对于VTE的常规预防存在着争议。 ( ) 5.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后,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 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得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就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得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与医院管理者得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就是可防可治得,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得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得评估,采取恰当得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得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得基本标准与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得工作计划,并对计划得实施进行考核与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得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得责任、 5、其她院内VTE防治管理得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得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得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与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徐懋,郭向阳(负责人) 一、前言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病人,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 (一)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其中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围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1. 临床表现 下肢DVT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患侧肢体皮肤颜色变紫变暗。腓静脉型DVT多无临床症状,约40%~50%有症状者血栓向近端延展。近端DVT患者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其中近一半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肺栓塞。 PE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肺循环状态,清醒病人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呼吸困难多为靠近肺门中心部的PE引起,胸痛一般是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致,晕厥是因脑动脉供血减少、心律失常、迷走反射等因素引起。全身麻醉状态下,PE主要表现为突发、无诱因的低氧血症,大面积肺栓塞可致呼气末二氧化碳骤降、高碳酸血症和循环衰竭(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需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有下列情况可考虑PE:①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下肢浮肿,血栓性静脉炎;②外伤后呼吸困难,胸痛、咯血;③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或原有的呼

中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处理方案【精编版】

中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处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住院的病情和(或)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或其他合并疾病)有关。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明显减少医院内VTE的发生。为指导临床上科学、有效地开展VTE医院内预防与管理,降低VTE 发生,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提出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我院制定《公安县中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处理方案》。内容包括: 一、医院内患者VTE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 1.对每位入院患者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包括: (1)患者因素:卧床≥3d、既往VTE病史、>40岁、脱水、肥胖[体质指数(BMI)>30 kg/m2]、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

妊娠及分娩等; (2)外科因素:手术、创伤等; (3)内科因素:恶性肿瘤、危重疾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静脉曲张、炎性肠病等; (4)治疗相关因素:肿瘤化疗或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机械通气等。 二、医院内实行VTE药物和物理预防的患者和(或)家属告知书 鉴于VTE的严重性以及预防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病情告知,包括:住院患者常存在发生DVT、PTE甚至死亡的风险,也可能由此引起血栓栓塞后综合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或复发性VTE而致残|。 进行有效预防可以明显减少上述风险,对大多数VTE高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近十年来,经过诸多有识之士极力推动,在国内医学界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对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患者也深受其益;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PTE-DVT的防治与研究[1,2]。越来越多研究者已经将DVT和PTE作为一个整体––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来看待。VTE作为一种最可能被预防的临床疾患,建立和完善医院内的综合防治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过去十年间,国内在推进VTE防治工作中主要贯穿三条主线[3,4]: 一是提高意识,即通过宣传和社会健康教育,提高医务界乃至全社会对VTE 的认识与认知,对高危患者应当强化积极的预防观念; 二是规范诊治,即通过出台指南,举办各种各样规范化诊治培训班推广VTE 的规范诊治; 三是深化研究;通过深化流行病学、临床、基础等一系列的研究,获得我国VTE发病学、诊断、治疗、预防的基线资料。三条主线极大推动了我国VTE的防治工作,但仍需不断深化。 应该与时俱进,考虑增加新的方略,以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工作。新的方略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 (1)建立体系:即在拥有整个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医院个性化的医疗团队和个性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整体推动。这个体系应该包括院内和院际两个方面。

(2)加强管理:目的是把现在制定的政策转化成为医院和社会的行动,把新的观念与卫生政策的推行、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实状态结合起来。 一、关于体系建设 在体系建设方面,首先要在医院成立VTE防治专家委员会,建立全方位的VTE防治体系,其中应该涵盖多个学科,包括高风险科室、诊断相关科室、治疗相关科室以及管理部门等。VTE防治院内体系建设需要这些学科的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1.高风险科室: 医院内许多临床科室(如肿瘤科、心脏科、血液科、妇产科、骨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老年医学科等)的患者容易出现VTE,科室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加强。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应该提高意识,尽早识别高危患者。 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胸闷,气短、胸痛、晕厥、休克甚至猝死表现时应该考虑PTE的可能;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疼痛不适等表现时应该考虑到DVT的可能,并尽快请相应科室会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应该提高预防意识,加强预防观念,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与方法。 2.诊治相关科室: 包括与诊断、治疗和监测相关的科室。诊断相关的科室包括放射科、介入科、核医学科、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等。治疗相关的科室包括呼吸科、心脏科、

静脉血栓栓塞考习题A卷完整版

静脉血栓栓塞考习题A 卷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万州区中医院2014年骨 科 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考试题(A卷)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以下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是:() A、THR B、胫腓骨骨折 C、TKR D、髋骨骨折 2、《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发表时间是:() A、2005年10月 B、2007年10月 C、2009年6月 D、2010年9月 3、以下哪项不是国内骨科尚未广泛开展DVT 预防的主要原因() A、国内尚无预防DVT的指导原则 B、对DVT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C、将DVT当作一般的术后反应 D、预防DVT会产生高额的医疗费用 4、DVT常见好发部位是() A、上肢 B、下肢 C、四肢末端 D、关节部位 5、在DVT病因中造成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A、组织缺氧 B、血流滞缓 C、凝血酶、血清素和组胺释放 D、血管壁损伤6、在DVT的诊断中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 丛时出现阳性的是() A、Babinski征和Oppenheim征 B、Gordon征 和Chaddock征 C、Homans征和Neuhofs征 D、Hoffmann征和ankleclonus征 7、以下关于PTE的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无论是否合并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都 是PT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B.迅速出现的单纯呼吸困难通常是由于更靠 近中心部位的PTE所致,或许与胸骨后的心绞痛样胸痛有关,可能代表右室缺血。 C.对于既往有心力衰竭或肺脏疾病的患者, 呼吸困难加重不可能是提示PTE的唯一症状。D.晕厥和休克是合并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的中心型PTE病人的特点,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脏血流量减少的体征。 8、下列属于骨科患者VTE的危险分级高危的 是() A.<40岁,较小的外科手术(45min以 内),无其他危险因素,长期卧床。 B.有危险因素的较小手术;40~60岁,无危 险因素的非大手术;<40岁,无危险因素的大手术。 C.>40岁,既往有VTE病史的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 伤,脊髓损伤。 D.60岁或有危险因素的非大手术;40~60岁之间,有危险因素(既往VTE病史,肿 瘤,高凝状态)的大手术。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

XXXX医院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 (2020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两种主要形式,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研究显示,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内科住院患者,40%—60%存在VTE风险,且高危人群的预防比例较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院内VTE的发生。 原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将深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纳入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的评价指标。根据《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等相关规定,为加强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提高院内VTE评估和预防意识,构建院内VTE 防治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院内VTE综合防治体系,在全院范围内开展VTE风险评估、高危因素及疾病早期筛查、VTE综合预防、VTE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学有效进行VTE防治,达到降低院内VTE发生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组织管理 (一)成立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医务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医院VTE快速反应团队(RRT) (三)高危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高危科室:骨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烧伤科、肿瘤科、放疗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介入科等科室。高危科室应成立科室VTE 防治管理小组。 组成人员:科主任、护士长、VTE质控员。 组成本科室的VTE防治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PE和DVT的预防、诊断、治疗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VTE防治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层面负责VTE规范防治工作的决策与咨询机构,主要责任包括但不局限于: 1.制定医院VTE防治管理工作开展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医院VTE防治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对医院VTE防治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定期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2015)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20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外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已受到重视Llj,而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则相对不足。内科患者VTE通常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治成本高,因此,科学评估内科患者VTE风险从而对高风险内科患者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新的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的循证 医学证据不断出现,由此在2009年版本的基础上,我们再次组织国内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内科住 院患者VTE的患病率、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原则进行了讨论,形成此专家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概述 (一)相关定义: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无症状或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发生于腘静脉以上的近端DVT是PTE栓子的重要来源。 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严重时可发生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 (二)内科住院患者VTE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1.患病率:致死性PTE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医院死于PTE的患者中仅25%有近期手术史,其他均为因内科疾病而制动的患者,占内科患者总死亡人数的10%。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采取血栓预防措施,VTE的患病率为4.96%~14.90%,约有5%可能患致死性PTE。在危重患者中VTE的患病率更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VTE患病率为28%~33%;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2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26%,且其危险性随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减低而增加;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VTE的患病率达30%~50%。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至少增加6倍,并导致其生存率下降。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会进一步增加VTE发生的风险,如手术、放疗、化疗、激素等治疗。 国内的研究结果显示,VTE患病率在ICU患者中为27%,在脑卒中患者为12.4%~21.7%,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为4.0%。老年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为9.7%,其中PTE为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VT的患病率为9.7%。呼吸衰竭患者的VTE患病率为16.4%,接受机械通气者为23.5%,位居各疾病之首;其次是急性脑梗死(15.6%)和急性感染性疾病(14.3%)。中国肺癌患者中,VTE发生率为13.2%,其中下肢DVT单独发生率6.2%,PTE单独发生率4.9%,同时发生DVT和PTE的患者为2.1%。 2.危险因素: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3个方面:(1)导致急性入院的因素,如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AMI及其他导致活动受限(>3 d)的情况等;(2)基础和慢性疾病,如VTE病史、静脉曲张、慢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偏瘫、年龄>75岁、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肥胖、胶原血管病及易栓症等;(3)能增加VTE患病危险的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抗肿瘤治疗、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激素替代治疗等。存在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更高。 3.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现状:来自国际急症内科住院患者VTE调查结果显示,住院的VTE高危患者中仅39%~40%进行了预防。我国内科VTE高危患者接受预防的仅为13.0%~20.2%,其中ICU的VTE预防比率为16.9%;COPD急性加重患者VTE预防率为26.6%。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要点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要点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的住院病情、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卧床、合并症等)有关,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医院内VTE的发生。 一、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 (一)成立管理团队 建议由主管院长(或副院长)负责,医务管理部门牵头,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共同参与,组成由医务、护理、信息、临床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医院内多学科VTE综合防治管理团队,并建立医院内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 (二)制定管理制度 制定VTE防治工作手册,需要建立急危重症VTE处理的应急预案,完善VTE评估和处理相关的会诊与转诊机制。

VTE高风险科室(如骨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等)应成立VTE 防治小组,并制定科室个性化的预防制度与流程。 (三)定期教育培训 定期组织全院各科室、各级医务人员参加VTE专题培训,逐步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VTE的认知、防范意识及规范化管理能力。 二、医院内患者VTE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 (一)VTE风险评估 1. 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1)患者因素:卧床≥72h、高龄、脱水、肥胖(BMI>30kg/m2)、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及分娩等; (2)外科因素:手术、创伤、烧烫伤、各种有创操作等; (3)内科因素:恶性肿瘤、危重疾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静脉曲张、炎性肠病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 概念: 1.肺栓塞-PE 2.肺血栓栓塞症-PTE 3.深静脉血栓-DVT 4.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5.VTE=PTE+DVT 内容: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1.流行病学 2.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治疗 5.辅助检查 6.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 一、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 1.美国每年有600 000 例VTE 发生,且发病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而增加。15 岁以上人群中DVT 的年发病率

为61/10 万,60 岁以上人群的年发病率迅速增加(每增加10 岁发病危险性增加近一倍)。在美国社区人群中,年发病率约为71/10 万。男性、非裔美国人的VTE 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Heit JA 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VTE 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 万,其中有29.64 万例死亡,23.60 万例PTE 和37.64 万例症状性DVT。近期CohenAT究报告,在欧盟6 个主要的国家,症状性VTE 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100 万,其中有37.0 万例死亡、29.59 万例PTE 和46.57 万例症状性DVT。 2.在亚洲国家,VTE 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并认为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可能是亚洲人群VTE 少见的主要原 因。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新加坡、香港等地区报道的VTE的发病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Cheuk BL 等对香港皇家玛丽医院的调查分析显示DVT 和PTE 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7.1/10 万人群和3.9/10 万人群,而在65 岁以上人群这一数字可以上升到81.1/10 万人群和18.6/10 万人群。某些特殊人群如骨科病人、脑卒中患者的DVT 发病率也出现了和西方人群相类似的结果,一项来自亚洲7 个国家的19 个中心的骨科大手术后DVT 发生情况的调查表明,DVT 的发病率为41.0%,其中近端DVT 的发病率为10.2%。如此之高的数字使得VTE 在亚洲国家的发生情况开始受到国际相关领域的关注。 3.近年来国内VTE 的诊断例数迅速增加,大部分医院所诊断的VTE 病例数较10 年前有10 ~30 倍的增长。 以北京朝阳医院为例,1996 年前诊断PTE(3 ~8)例/ 年、DVT(2 ~7)例/ 年,而1999 年后DVT 与PTE 的诊断例数显著增加,近5 年来每年PTE 的收治例数均达到200 例以上。来自国内60 家大型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住院患者中PTE的比例从1997 年的0.26‰上升到2008 年的1.45‰。国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住院患者DVT 的总体发生率为21.7%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DVT 发生率为15.12% ; 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发生率为20.6% ~58.2% ;股骨干骨折和髋部骨折术后DVT 的发生率分别为30.6% 和15.7%。这些数据表明VTE 在我国绝非低发,而是比较多发。发病率相关数据的急剧变化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发生率增加了,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对DVT 和PTE 的诊断意识和诊治水平提高了,从而降低了该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因此,VTE 在我国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少见病, 而是一个关乎社会健康水平的重大医疗保健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 二、流行因素和病因 1.VTE常见的获得性高危因素有:高龄、肥胖、近期手术和/或创伤史、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 治疗、中风、急性感染、心脏或呼吸衰竭、静脉曲张、活动受限、长时间旅行、VTE病史等。 2.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约占VTE的三分之二,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临床上常无症状。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②肺血栓栓塞症(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10%的院内死亡为PTE所致所有入院患者中有1% 死于PTE。 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也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3.遗传因素:引起VTE的遗传因素主要有:抗凝血酶III(ATIII)缺陷、蛋白C、蛋白S缺陷、V因子Leiden

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痛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至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肿瘤患者发生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比非肿痛患者高数倍。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痛患者是VTE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外循证医学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伴血栓形成风险升高4.1倍,而化疗则升高6.5倍。在所有VTE患者中,肿瘤患者占20%,其中接受化疗的患者占所有VTE患者人数大约占13%。 尽管风险如此之高,2010年国内在CSCO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血研所制定了《中国肿痛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经过四年多的临床实践已引起了肿瘤医护研人员的重视,已经成为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指导性文献。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有少部分三甲医院肿瘤科及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还没有完全推广。一方面是肿瘤患者的VTE防治涉及多学科,循证医学资料多而庞杂,缺少系统归纳;二是尽管VTE预防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国内尚缺乏针对肿瘤患者的VTE防治的循证医学,因而限制了肿瘤患者的VTE 防治工作。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和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委员会在2014年8月组织国内临床肿瘤及血液学和止血血栓专家对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方法与治疔原则进行了更新,形成2014-2015年中国共识指南,供临床肿瘤医师参考。以下是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部分的内容: 一、诊断 1、诊断流程

2、诊断与评价 静脉血栓形成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静脉血栓形成的同侧下肢远端水肿和沉重或锁骨上区水肿,但并非所有病例均存在上述症状。如果出现任何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上应高度怀疑DVT,由而提高对DVT的认识。D-二聚体检验用于肿瘤患者的DVT诊断可靠性有限,肿瘤患者D-二聚体均升高。这时应考虑应用蛋白C,如蛋白C下降应该考虑高凝的可能。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我国专家建议()知识讲解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我国专家建议(2015)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20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外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已受到重视Llj,而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则相对不足。内科患者VTE通常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治成本高,因此,科学评估内科患者VTE风险从而对高风险内科患者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新的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的循证 医学证据不断出现,由此在2009年版本的基础上,我们再次组织国内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内科住 院患者VTE的患病率、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原则进行了讨论,形成此专家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概述 (一)相关定义: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无症状或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发生于腘静脉以上的近端DVT是PTE栓子的重要来源。 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严重时可发生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 (二)内科住院患者VTE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1.患病率:致死性PTE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医院死于PTE的患者中仅25%有近期手术史,其他均为因内科疾病而制动的患者,占内科患者总死亡人数的10%。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采取血栓预防措施,VTE的患病率为4.96%~14.90%,约有5%可能患致死性PTE。在危重患者中VTE的患病率更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VTE患病率为28%~33%;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2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26%,且其危险性随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减低而增加;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VTE的患病率达30%~50%。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至少增加6倍,并导致其生存率下降。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会进一步增加VTE发生的风险,如手术、放疗、化疗、激素等治疗。 国内的研究结果显示,VTE患病率在ICU患者中为27%,在脑卒中患者为12.4%~21.7%,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为4.0%。老年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为9.7%,其中PTE为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VT的患病率为9.7%。呼吸衰竭患者的VTE患病率为16.4%,接受机械通气者为23.5%,位居各疾病之首;其次是急性脑梗死(15.6%)和急性感染性疾病(14.3%)。中国肺癌患者中,VTE发生率为13.2%,其中下肢DVT单独发生率6.2%,PTE单独发生率4.9%,同时发生DVT和PTE的患者为2.1%。 2.危险因素: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3个方面:(1)导致急性入院的因素,如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AMI及其他导致活动受限(>3 d)的情况等;(2)基础和慢性疾病,如VTE病史、静脉曲张、慢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偏瘫、年龄>75岁、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肥胖、胶原血管病及易栓症等;(3)能增加VTE患病危险的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抗肿瘤治疗、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激素替代治疗等。存在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更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