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近年来,黑色素瘤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数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诊疗模式日新月异。2020年黑色素瘤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BRAF 突变患者靶向或免疫治疗选择以及免疫治疗进展后策略两方面。本文对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研究进行回顾和解读。

01新辅助治疗进展

OpACIN-neo研究结果发现,Nivo 3+Ipi 1新辅助治疗后的pRR 高达77%,值得注意的是,pRR患者复发率仅2%(1/64),但pNR 患者复发率高达62%(13/21),提示不同病理缓解率患者其生物学行为也不同,治疗不应一概而论[1]。因此,PRADO研究提出根据淋巴结切除的病理缓解率指导后续治疗的理念,对于pCR患者建议观察,pPR患者建议行淋巴结清扫,pNR患者建议淋巴结清扫后接受辅助治疗。今年ASCO年会首次公布了该研究的初步结果:Nivo 3+Ipi 1新辅助治疗后的pRR为71%,pCR为50%,其中pCR患者AE发生率低于其他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RFS数据等有望在明年公布[2]。目前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模式、辅助治疗时间、影像学评价和病理学评价结果不一致、新辅助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都在摸索阶段,期待更多的研究数据为我们指引方向,使新辅助治疗可以更加个体化。

02辅助治疗进展

目前皮肤黑色素瘤标准辅助治疗方案包括PD-1单抗和BRAFi+MEKi,并已明确写入国内外指南。既往研究数据表明,PD-1单抗可降低35%-43%复发风险,靶向治疗为53%,两者均有RFS获益,但辅助治疗的RFS获益能否转化为OS获益、不同分期获益是否有差异、BRAF突变患者辅助优选靶向还是免疫治疗等仍没有定论[3]。今年相关研究进一步更新了生存及分层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述问题。

1、PD-1单抗辅助3年/4年生存数据更新

2020年ASCO和ESMO年会上分别更新了KN-054(3年)和CM-238(4年)研究的生存随访数据[4-6],进一步验证了Pembro/Nivo 用于高危复发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疗效优于安慰剂/Ipi(表1)。

从研究结果看,笔者认为:①PD-1单抗辅助治疗有望改善患者OS:KN-054研究仍未公布OS数据,但其3年PFS%高达64%,且HR明显小于0.7;当前数据来看其RFS获益很有可能带来OS的获益。另外,CK-238研究没有达到期待的最终OS获益优势,但是生存曲线开始呈现分开的趋势,Nivo能否扭转OS的局面,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②不同分期均有获益: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分期亚组的RFS均优于对照组,且分期越早,免疫辅助治疗获益似乎越明显。③BRAF突变患者也可获益。④II/IV期黑色素瘤缺乏辅助治疗证据:两项研究均未纳入IIB、IIC期患者,且CM-238研究中仅有少数IV期

患者,而IIB、IIC、IV期患者均为高复发风险人群,其能否在免疫辅助治疗中像III期患者一样获益尚不明确,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探索。

2、D+T辅助5年生存数据更新

2020年ASCO年会上口头报告了COMBI-AD研究的5年随访数据,结果提示一半以上患者靶向联合辅助治疗5年内未复发,复发死亡风险降低49%[7](表2)。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Ⅲ期黑色素瘤双靶辅助治疗随访时间最长的临床研究,最新的生存随访结果提示D+T辅助可获得长期、持久的高RFS获益,且不同分期(AJCC 8版)患者均有RFS获益,分期越晚获益似乎更明显,提示辅助治疗策略可能要根据分期细分,但还需要更多研究数据的支持。研究虽未公布OS结果,但双靶组患者RFS曲线趋于平稳,似乎达到了平台期,有望转化为OS获益。另外,BRAF 突变患者优选靶向还是免疫治疗也是讨论的热点。将KN-054研究中BRAF突变亚组和该研究D+T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3年RFS%相近(62% VS 59%),降低复发风险也相近(0.49 VS 0.53),提示在BRAF突变患者中选择免疫或靶向辅助治疗似乎无显著差异,但尚无定论。期待更长时间生存数据的对比和头对头临床研究的开展。

03晚期治疗进展

黑色素瘤晚期治疗中,化疗有效率仅10%左右,而靶向治疗有效率约60%[8],免疫治疗有效率约40%[9,10],靶向和免疫治疗彻底改变了黑色素瘤的治疗模式,改善了患者预后。但随着治疗的发展,靶向和免疫治疗分别出现了疗效突破的瓶颈期和免疫耐药的深水区,其中靶免序贯、靶免联合一直是研究热点,免疫耐药后的治疗策略更是研究难点。前期数据多来自于回顾性分析,今年公布的多项头对头和前瞻性研究结果,给了我们更多提示。

1、SECOMBIT研究结果首次公布

KN-054和COMBI-AD研究提示我们,BRAF突变患者中免疫与靶向辅助治疗似乎无显著差异,那么,一线免疫与一线靶向治疗是否有差别?CM-067研究的5年生存随访数据显示,BRAF突变患者使用双免优于野生型患者;但今年ASCO会议的一项真实世界回顾分析却得到相反的结果[11]。靶免序贯的顺序目前尚无共识,临床中更多是基于患者的肿瘤负荷选择,缺乏大型序贯研究的前瞻性证据。基于此,DREAMseq(III期)、SECOMBIT(II期)、ImmunoCobiVem(II 期)、EORTC EBIN(II期)研究陆续开展。今年ESMO年会上首次公布了SECOMBIT研究结果,数据表明,靶向序贯免疫似乎更有优势。

SECOMBIT研究自2015年开始设计,分成3组,每组预计入组70例患者:A组双靶进展后换用双免(E+B→N1+I3),B组双免进展后换用双靶(N1+I3→E+B),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靶向诱导期(E+B×8w→N1+I3→E+B)[12]。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表3)。

研究结果表明3组各有特点:A组ORR最高,mPFS最长;B组DOR最长,2年PFS追平其他两组,但ORR和mPFS不及其他两组,不良反应及停药比例最高;C组CR%、DCR最高,2年PFS%最好,不良反应最轻。综上来看,A组疗效优势最大,C组次之,B组整体略逊一筹,BRAFi+MEKi仍然是BRAF突变患者快速减瘤的标准治疗。但此次公布的是研究早期结果,其主要研究重点——OS数据目前暂未报道,B组是否有可能后来居上尚不得而知。另外该研究采用N1+I3的剂量联合,毒性反应明显,N3+I1的联合能否减毒增效有待商榷。期待其他三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公布。

2、靶免联合三大研究对比

靶向治疗起效快、有效率高但存在爆发耐药,免疫治疗起效慢但可长期获益[13,14],靶免联合能否相辅相成?基础研究表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存在潜在协同作用,究竟靶免联合能否实现1+1>2?2020年ASCO、AACR大会共入选了2项关于靶免联合的重磅研究(COMBI-i和IMspire 150),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更高级别的研究证据(表4)[15-17]。

上述3个研究都是双靶+免疫(PD-1/PD-L1)对比双靶的头对头研究,仅有IMspire 150取得了阳性结果(全球首个III期研究),另外两项为阴性结果。分析失败原因如下:①导入期设计:仅有IMspire

150研究设计了为期28天的靶向治疗导入期,使三药组患者的耐受性更好,同时利用靶向治疗杀伤部分肿瘤细胞,释放肿瘤抗原,协同提高免疫治疗效果。②研究设计终点及统计:COMBI-i和KN-022研究的预设目标可能过高,虽然PFS在数值上有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故为阴性结果。③药物毒性:失败的两个研究中因AE导致频繁的剂量调整,三药组中更多患者因AE停药,也可能影响了疗效。④药物选择:PD-1单抗和PD-L1单抗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PD-L1抗体在安全性方面可能更具优势,毒副作用更低,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3大研究中2败1胜,是否代表了靶免联合并不适用呢?从mPFS 可以看出,三药组较双靶组延长PFS时间4-5个月,三药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较双靶组也更长,提示靶免联合仍有效,不应被全盘否定。针对导致研究失败的可能原因,后续仍有调整和优化的空间,如扩大样本量、优化实验流程、研究终点,把控毒性。整体而言,靶免联合依旧有前景,但如何减毒增效、如何选择联合药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PD-1单抗进展后研究汇总

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一直走在前列,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免疫耐药的问题也日渐严峻。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PD-1单抗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如PD-1单抗+NKTR-214(一线,n=11,ORR为64%,DCR为91%)、Pembro/Ipi+TLR9激动剂(ORR 40%左右)等[18,19]。今年公布的双免联合、TIL疗法、Pembro+仑伐替尼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向。

今年ASCO年会上口头汇报了一项PD-1单抗治疗进展后双免的研究结果:共入组70例患者,其中60例为PD-1单抗单药治疗后进展(10例辅助进展),10例为联合治疗后进展;ORR为31%,其中4例CR,17例PR,与今年另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相似[20];mPFS为4.7个月(95%CI:2.8%-8.3%),6个月PFS%为45%(95%CI:33%-57%)。这是全球首个最大的PD-1进展后双免的前瞻性研究,提示有近1/3的患者仍可从双免中获益;亚组分析中肝转移、脑转移、LDH升高患者也有获益,但是肢端(7例)和黏膜(1例)亚型以及辅助治疗进展后的患者效果欠佳[21]。该研究肯定了PD-1单抗进展后双免(Ipi 1)的疗效,后续应更加关注获益人群筛选。

TILS(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近年来成为实体肿瘤中最具潜力的新型治疗手段,其在多种临床难治实体肿瘤中取得了令人惊艳的临床效果。今年ASCO年会上公布了TILS在黑色素瘤中的疗效。C-144-01是一项II期临床试验,纳入了66例既往免疫(100%接受过PD-1单抗治疗,80%接受过CTLA-4单抗治疗)、靶向(23%)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44%患者有肝或脑转移,平均靶病灶直径总和106mm,40.9%患者LDH水平升高。TILS治疗后ORR仍高达36.4%,其中2例达到CR,22例达到PR,DCR为80.3%,mDOR 仍未达到[22]。TILS可谓不负众望,在黑色素瘤难治人群中取得了近40%的ORR,即使PD-L1阴性的患者也有响应,这给免疫耐药患者和难治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但是TILS的制备工艺复杂,后续的大样本量研究和推广可能面临一定困难。

Pembro+仑伐替尼同样在肾癌、子宫内膜癌、头颈部肿瘤中显示了高有效率(最高52%)。今年JCO发表了LEAP系列研究(IB/II 期),“可乐组合”在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ORR为48%[23]。今年ESMO年会上公布了LEAP-004 II期研究结果:研究纳入103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28.2%免疫进展,32%靶向进展),总人群ORR为21.4%,免疫耐药人群为31%,提示“可乐组合”在免疫治疗进展后仍大有可为[24]。但该研究中仑伐替尼剂量为20mg qd,国人可能难以耐受,减量后疗效能否维持,尚缺乏国内数据的支持。

综上来看,目前PD-1单抗进展后治疗选择以免疫联合为主流,新型的细胞疗法也后劲十足。后续研究中,可能还需要关注PD-1单抗进展模式对治疗选择的影响、获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特点等。

04中国好声音

本届ASCO会议上,也有来自中国团队的工作展示,主要涉及特殊亚型黑色素瘤的治疗。

1、晚期黏膜型黑色素瘤疗效突破

黏膜型黑色素瘤的发病、基因组学特征、免疫治疗反应均有别于皮肤黑色素瘤,其治疗不能照搬皮肤恶黑,晚期治疗选择局限、效果欠佳[25-27]。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团队开创性的提出了PD-1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的治疗方案,入选今年ASCO大会口头报告。最新结果显示:ORR为48.3%,DCR为86.2%,mPFS为7.5

个月,mOS为20.7个月[28]。该方案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报道的晚期黏膜型黑色素瘤中有效率最高的治疗方案,有望成为国际黏膜型黑色素瘤一线治疗的新标准。

2、HL-085治疗NRAS突变黑色素瘤前景良好

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差,临床缺乏特异性靶向药物,免疫、化学治疗效果一般,目前尚没有标准一线治疗推荐。MEKi可影响RAS通路,国内外均对MEKi在NRAS突变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其中HL-085是国内首个相关临床研究,并展现了初步疗效。在15例可评估患者中,ORR为33.3%,高于国外的15%-20%,其中5例达到PR,疗效维持时间8.7个月,DCR为83.3%,mPFS为5个月;全组耐受性尚好,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HL-085在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疗效初显,优于免疫和化疗,且毒性可控,目前12mg剂量组正在进行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29]。

05小结

目前黑色素瘤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黑色素瘤免疫、靶向的治疗策略趋于优化,联合、序贯、免疫耐药后治疗策略日趋成熟,合并肝转移、脑转移以及高LDH、肿瘤负荷大的黑色素瘤患者仍然是治疗难点。对于我们来说,与时俱进地开展针对黏膜/肢端亚型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尤为关键(包括新辅助、辅助、晚期临床研究)。期待未来能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填补肢端/黏膜亚型黑色素瘤治疗规范的空白。

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还有必要治疗吗

黑色素瘤在生活中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疾病,黑色素瘤容易恶变,而后演变为了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此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转移,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同时也使治疗变得非常棘手,预后较差,那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还有必要治疗吗? 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治疗起来会变得非常棘手,但是这并不代表不能治疗,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还是能够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黑色素瘤扩散到全身,手术和放疗作为局部治疗已经失去治疗的意义,化疗和中医作为全身性治疗成了众多患者的选择。 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杀癌细胞,缩小瘤体,但是化疗会杀伤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黑色素瘤患者扩散到全身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身体机能变弱,此时多半不能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因此化疗期间要及时配合中医治疗,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敏感性,缓解不适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使治疗安全、顺利的完成。 化疗并不适合每个患者,身体弱、年龄大的患者不宜进行化疗,此时可以采用纯中药的治疗。中医副作用小,注重对患者整体的治疗和调理,在抑杀瘤细胞,控制病情的同时,还有助于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使脏腑机能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多年专注中医,推广中医肿瘤科诊疗理念,传播中医优秀文化,创立了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该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黑色素瘤扩散到全身治疗难度较大,患者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治疗,以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减轻痛苦。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扩散怎么办|恶黑色素瘤扩散症状|黑色素瘤多久会扩散|黑色素瘤晚期全身扩散|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怎么治疗好|黑色素瘤转移感觉|治疗黑色素瘤的医院|中医治疗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晚期需要进行几次化疗

黑色素瘤是目前比较难治的几种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极高,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未能及时发现,病情会持续恶化,进入晚期。黑色素瘤晚期患者病情较重,身体消耗大,手术的意义不大,需要寻求一种风险较低的方法,比如化疗,化疗是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对身体的创伤较小,一般需要多次进行,那么黑色素瘤晚期需要进行几次化疗呢? 化疗以一个疗程为标准,一般需要4-6个疗程,每个疗程要进行5-6次,黑色素瘤晚期患者在化疗时的具体方案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进行的次数少了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次数太多又会给患者造成太大的伤害。黑色素瘤晚期患者的身体条件在长期的病情折磨下大多都比较差,因此在化疗时还应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当患者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无法耐受化疗的副作用时,要及时调整化疗的方案,减少化疗的次数或停止治疗。 黑色素瘤晚期患者进行化疗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化疗的副作用,对于黑色素瘤晚期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减轻对身体的伤害,使治疗顺利的进行。 黑色素瘤晚期化疗的注意事项 1、病情护理。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患者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及时减轻不适,当患者的反应比较大时,可咨询医生服用药

物进行缓解,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症状,则需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化疗方案。 2、合理饮食。饮食是黑色素瘤患者疗养的重要一部分,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使患者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患者进食量少,因此更应该选择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来补充营养和体力,增强免疫力。患者在饮食上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平衡膳食,选择一些清淡、易吸收、助消化、开胃的食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 3、注意休息。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感到疲惫乏力,没有精神,患者要注意多多休息,不要过于疲惫,养成早睡的习惯,不熬夜,减少活动量,白天感到累时也要及时休息。 4、中医治疗。由于化疗具有很大的副作用,会损伤患者的身体,且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并会影响到化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的效果,因此很多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时会同时配合使用中医治疗,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内环境,中医治疗使用比较广泛的“三联平衡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恶性黑色素瘤地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发生于来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的粘膜,眼球的睫状体、虹膜、脉络膜,脑膜的脉络膜等处。约9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很多病人可以治愈。但本病恶性程度高,对肿瘤的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于发生血行播散,预后差。 一、发病情况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的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除女性肺癌外,没有一种肿瘤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其死亡率每年呈5%递增。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和美国西南部地区是恶性黑色素瘤高发地区。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成年人,中位就诊年龄为50—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男性者多发生于躯干和头颈部,女性者多发生于肢体上。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日光(紫外线B)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就宿主而言,原先的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的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及个人恶性黑色素瘤史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特殊基因的突变(尤其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中起重要作用。 二、病理特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肿瘤浸润深度的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肿瘤局限于表皮的基底膜(原位恶性黑色素瘤);Ⅱ度:肿瘤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肿瘤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肿

中医治疗各个阶段的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对人体皮肤伤害相当严重的一大恶性肿瘤疾病,且黑色素瘤大多是发生在高龄人群中,这一恶性肿瘤不仅转移几率比较高,这就导致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因此一旦发现黑色素瘤一定要及时治疗。在治疗黑色素瘤上,中医药治疗黑色素瘤也是比较常见的,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疗理念丰富先进,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中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适合于治疗黑色素瘤的各个阶段。 对于早期黑色素瘤的患者来说,手术虽然能快速切除病灶,控制病情,但是术后的巩固治疗也是不能少的,中医药辅助手术效果效果1+1>2,有效的清除手术及其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剩余的病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辅助放化疗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提高整体治愈率。单独作用于晚期患者也能起到延长生命,减少患者痛苦的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不仅可以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治愈率。而且中医治疗能够有选择的杀伤癌细胞,副作用非常小,反而还会在治疗过程中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的真实案例: 周某,恶性黑色素瘤,女,河南省濮阳市人。2014年9月份,周某因视力下降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确诊为黑色素瘤。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接受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来诊时,患者连手机上的字都看不清,而且怕冷,脚趾疼,时不时就会流血水,脖子上还有一大圈“刺猴”。袁希福根据患者病情,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患者开具中药。服药20天后,再次来院时患者向袁希福教授反应:脖子上的刺猴少了3分之2,脚流血流水少了,身上发冷也轻了,现在不碰着不出血!吐痰也轻了,以前疙瘩跟煤炭一样黑!这个疙瘩还可高,现在变薄了不少。看到患者用药情况这么好,袁希福教授嘱咐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 而以上提到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是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2008年第一版)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2008年第一版) 目录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三、病理 四、临床病理分期 五、治疗流程及原则 六、辅助治疗 七、手术治疗 八、放疗 九、全身治疗 十、随访 1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与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不同。后两种起源于表皮的角质细胞,预后较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快速生长期,则预后差、死亡率高。恶性黑色素瘤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95%-100%可治愈。因此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皮肤MM的早期临床表现为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有文献报道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2。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LDH等相关3。通常来说女性预后好于男性,四肢最好,躯干其次,头颈部预后最差;分期越早预后越好,LDH 越高预后越差。淋巴结有1个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75%,有3个转移的为15%;浸润深度<1mm的10年生存率>90%,浸润深度>4.5mm的10年生存率为30%;2008年ASCO会上报道LDH<0.8正常值的患者较LDH高的患者总生存明显延长4。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恶性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3-5%5。英国近5年来MM男性发病率增加了28%,女性增加了12%。据报道美国2007年估计MM 新发病例59940人,死亡约8110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10万,30/10万6。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病率低,但是增长迅猛。北京市八城区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为0.2/10万7,2004年其发病例率已达1/10万。MM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50岁以后随年龄 2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练 炼,马德亮,陶 敏……………………………………………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曹 水,杜伟娇,宋 鑫等………………………………………………… 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范 云,罗吕宏…………………………………………………………… 晚期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郭 军………………………………………………………………………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席青松,于世英……………………………………………………………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刘巍峰,牛晓辉………………………………………………………… 黑色素瘤内科治疗进展任秀宝 ……………………………………………………………………………收稿日期:2010203204 作者简介:练 炼(19812),男,江苏东台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硕士生,从事肿瘤的基因诊断及其治疗研究. * 通讯作者 E 2m a i:l m tao @m ed m a i.l co https://www.sodocs.net/doc/ba10431472.html,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练 炼,马德亮,陶 敏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江苏苏州215006) 关键词:黑色素瘤,恶性;分子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1692(2010)022******* 恶性黑色素瘤(ma li g nan tm elano m a ,M M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在我国,M M 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0000例。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获得治愈的机会,但进展期患者,则预后差,死亡率高,化疗等治疗方法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随着对M M 分子生物学异常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们发现了治疗M M 的新途径。针对M M 的分子异常问世了一些靶向药物,并相继进入了相关临床试验阶段。虽然大部分M M 的分子靶向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还不令人满意,但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却令人鼓舞,是M M 治疗的新趋势。为此,我们就M M 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1 MM 的分子生物学异常1.1 Ras 基因突变 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信号,而R as 家族是这些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R as 家族在正常细胞的更新及保持内环境稳 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发现Ras 家族成员(如h 2Ras 、k 2Ra s 和n 2Ra s )基因突变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存在相关性。超过10%~25%的M M 患者存在n 2Ras 基因突变,故n 2Ra s 突变被认为在M M 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Ras 已成为M M 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法呢酰基转移酶(farnesyltransf erase ,FT)是Ra s 基因表达R as 蛋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激酶,因此利用法呢酰基转移酶抑制剂(far nesyltransf erase i n h i b itors ,FTIs)可阻断Ra s 基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1.2 Raf 基因及M APK 信号传导异常 Ra s 基因的激活正向调控MAPK 信号通路,特别是Ras 与Raf 1蛋白(原称Ra f 激酶)结合后导致的一系列生长信号通路的激活。R af 激活可以促使MAPK 磷酸化,而M APK 激活又可导致ERK 的磷酸化从而使其激活,最终活化的ERK 基因促使有关细胞增殖信号的转导,而这种转导很可能是包括M M 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的形成机制之一。另外,b 2Ra f 和c 2Raf 也可以启动这条信号通路,而且,c 2Raf 也可以通过调控NF 2J B 与Bcl 22这两个基因对细胞的凋亡产生抑制。 1.3 PI3K 途径传导异常 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可激活PI 3K 途径,包括生长因子受体和G 2蛋白耦联受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定义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色素细胞肿瘤,易发生转移,主要涉及皮肤,是由遗传性基因变异和所处环境的风险导致的,最重要的外源性致病因素是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中。 流行病学 近年来黑色素瘤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年增长率约为3%~5%。2010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达到了199,627例,死亡例数为46,372例。据统计2008年,发达地区黑色素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9.5/10万和8.6/10万,死亡率分别为1.8/10万和1.1/10万;欠发达地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7/10万和0.6/10万,死亡率均为0.3/10万[1]。2010年美国黑色素瘤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2.6/10万和9.5/10万。澳洲昆士兰地区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黑色素瘤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4/10万和26/10万。欧洲约10~20/10万[2]。 我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黑色素瘤发病率与欧美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但发病率增长较快。据国内资料统计,香港2002年男性发病率为0.8/10万,女性0.6/10万;上海市1995年男性发病率为0.2/10万,女性0.3/10万,2005年则分别为0,5/10万和0.4/10万;北京市1998年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0.3/10万和0.2/10万,2004年已上升至0.8/10万和0.5/10万。 病因 皮肤黑色素瘤的病因目前唯一的证据是与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相关。日光中的紫外线灼伤皮肤并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A(Ultraviolet A)和UVB(Ultraviolet B)都能诱导黑色素瘤的发生,但UVB是对黑色素细胞中某种基因起破坏作用并诱导发病的主要原因。UVA 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某些功能,从而加速肿瘤的形成。白种人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浅表扩散型和结节型)与长期或间歇性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明确相关。另外光敏型皮肤易生雀斑,有大量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以及皮肤癌家族史等通常被认为是发病的高危人群。亚洲(包括我国)和非洲地区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仍不明确。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迅速生长,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局部刺激。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黑色素瘤的发生是否有影响还不得而知。 病理解剖 病变多发生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和细胞内充满黑色素,根据细胞形态和黑色素量的不一, 可分5型: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药理学文献综述题目: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姓名: 班级: 专业:临床医学 青岛大学医学院 2011年12月

综述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近五年来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或控制黑色素瘤的方法,从而归结出比较有效的方法,了解新的治疗手段,以便进一步推动对该病相关治疗的研究。方法:从手术治疗、生物疗法、中医治疗以及最新的科研药物等方面探讨治疗或控制黑色素瘤的有效途径。结果: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手段,但易复发、易扩散;中医领域目前发现的药物控制或治疗黑素瘤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相对于前两种手段,生物疗法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是一个治疗黑素瘤的新领域,尚待人们的进一步开发。结论: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甚微,而生物疗法为人们治疗黑素瘤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开拓这个新领域的同时,也应注重改善手术治疗手段及中医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黑色素瘤生物疗法哨兵淋巴结 A375黑素瘤细胞 黑色素瘤(Melanoma)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叶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在皮肤,如躯干、头颈、手背、下肢等部位,也可发生于皮肤以外的粘膜、脑膜、虹膜、脉络膜、腮腺、呼吸道、胃肠道、阴道、心脏等。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且多发、易转移,故患者的缘年生存率极低,近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黑色素瘤常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1】。现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现有的治疗技术及其应用。 一、生物疗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黑素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逐步加深,生物治疗以其比传统治疗有更好的靶向性与特异性的特点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当前用于黑素瘤的生物治疗方法大致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针对肿瘤血供的治疗等【2】。 1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以基因作为靶点的治疗”。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与多个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3】黑色素瘤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幸患上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一旦黑色素瘤出现扩散转移治疗会变得非常棘手,治疗不当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生存期问题一直备受患者和家属的关注,那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呢? 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跟患者的病情、体质、心态、选择的治疗方法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患者身体机能好,抵抗力强,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对症治疗,则生存期相对较长,如果治疗不当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黑色素瘤晚期出现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几率较低,主要采用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 黑色素瘤晚期通过放化疗可以在短期内杀死癌细胞,缩小肿块,控制病情发展,但是化疗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症状,导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会下降,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由于无法耐受放化疗的副作用,而中断治疗。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中医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骨髓抑制,提高白细胞的数量,提高患者的食欲,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既能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稳定病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其实质就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正如肿瘤患者用药,既不能过于攻伐,以免进一步加重元气损伤,又不能只为扶元固本,忽视对于其他病机的治疗,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更有效地抗癌。 黑色素瘤晚期出现扩散转移想要治好的可能性很小,但并非无法治疗,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手段,才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生命。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几个月|黑色素瘤能活几年|黑色素瘤没有转移没有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晚期能活几年|黑色素瘤不转移能活几年|得了黑色素瘤能活几年|黑色素瘤晚期大概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有能长期存活的吗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近年来,黑色素瘤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数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诊疗模式日新月异。2020年黑色素瘤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BRAF 突变患者靶向或免疫治疗选择以及免疫治疗进展后策略两方面。本文对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研究进行回顾和解读。 01新辅助治疗进展 OpACIN-neo研究结果发现,Nivo 3+Ipi 1新辅助治疗后的pRR 高达77%,值得注意的是,pRR患者复发率仅2%(1/64),但pNR 患者复发率高达62%(13/21),提示不同病理缓解率患者其生物学行为也不同,治疗不应一概而论[1]。因此,PRADO研究提出根据淋巴结切除的病理缓解率指导后续治疗的理念,对于pCR患者建议观察,pPR患者建议行淋巴结清扫,pNR患者建议淋巴结清扫后接受辅助治疗。今年ASCO年会首次公布了该研究的初步结果:Nivo 3+Ipi 1新辅助治疗后的pRR为71%,pCR为50%,其中pCR患者AE发生率低于其他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RFS数据等有望在明年公布[2]。目前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模式、辅助治疗时间、影像学评价和病理学评价结果不一致、新辅助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都在摸索阶段,期待更多的研究数据为我们指引方向,使新辅助治疗可以更加个体化。 02辅助治疗进展

目前皮肤黑色素瘤标准辅助治疗方案包括PD-1单抗和BRAFi+MEKi,并已明确写入国内外指南。既往研究数据表明,PD-1单抗可降低35%-43%复发风险,靶向治疗为53%,两者均有RFS获益,但辅助治疗的RFS获益能否转化为OS获益、不同分期获益是否有差异、BRAF突变患者辅助优选靶向还是免疫治疗等仍没有定论[3]。今年相关研究进一步更新了生存及分层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述问题。 1、PD-1单抗辅助3年/4年生存数据更新 2020年ASCO和ESMO年会上分别更新了KN-054(3年)和CM-238(4年)研究的生存随访数据[4-6],进一步验证了Pembro/Nivo 用于高危复发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疗效优于安慰剂/Ipi(表1)。 从研究结果看,笔者认为:①PD-1单抗辅助治疗有望改善患者OS:KN-054研究仍未公布OS数据,但其3年PFS%高达64%,且HR明显小于0.7;当前数据来看其RFS获益很有可能带来OS的获益。另外,CK-238研究没有达到期待的最终OS获益优势,但是生存曲线开始呈现分开的趋势,Nivo能否扭转OS的局面,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②不同分期均有获益: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分期亚组的RFS均优于对照组,且分期越早,免疫辅助治疗获益似乎越明显。③BRAF突变患者也可获益。④II/IV期黑色素瘤缺乏辅助治疗证据:两项研究均未纳入IIB、IIC期患者,且CM-238研究中仅有少数IV期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一)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一)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医生及患者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已为时太晚,治疗效果不满意。本病好发于30~60岁。年龄小者一般其恶性程度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一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 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1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间隔时间越近越好。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 对薄病变,厚度不足lmm者,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证①病变厚度不足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在3.5~4mm之间者隐匿

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存活率也没有意义的提高。③厚度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病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有望提高生存期的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 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瘤术或姑息性切除。 二放射治疗 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目前常用放射剂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腹腔、盆腔内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大于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骨转移灶每次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三化学治疗

黑色素瘤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

现在来看,黑色素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疾病,而且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影响。而人们并不太重视导致黑色素瘤的原因,对于黑色素瘤治疗,很多患者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黑色素瘤分为早期和晚期,但却不知道如何区分早期和晚期,更不知道黑色素瘤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其实,我们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黑色素瘤,才有可能战胜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一般来说是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的。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癌细胞生长速度不同,从早期到晚期所需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预防肿瘤扩散转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当然,如果患者本身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会加快癌细胞生长,不利于后期治疗。建议患者改掉自身不良嗜好,正确对待治疗,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那黑色素瘤患者该如何预防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呢?一般来说,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中医治疗等方法来预防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其中,中医治疗逐渐被患者们所接受,中医治疗黑色素瘤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重在调整和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只要通过祛邪扶正及调和阴阳等方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除此之外,中医治疗黑色素瘤还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不断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理念,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而该理论的实质内涵就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黑色素瘤从早期到晚期所需时间是没有具体数字的,希望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转移感觉|黑色素瘤生长周期|黑色素瘤得了5年才知道|鼻腔黑色素瘤治疗费用|黑色素瘤活50年|黑色素癌一般潜伏期|1期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征兆|黑色素瘤一般多久转移

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黑色素瘤在我国虽然是少见恶性肿瘤,但病死率高,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黑色素瘤与欧美白种人差异较大,两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在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中,原发于肢端的黑色素瘤约占50%,常见的原发部位多见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原发于黏膜,如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部位的黑色素瘤约占20%~30%;而对于白种人来说,原发于皮肤的黑色素瘤约占90%,原发部位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皮肤;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只占1%~5%。 二、筛查和诊断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黑色素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也是提高黑色素瘤疗效的关键。在我国,皮肤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严重的日光晒伤史,皮肤癌病史,肢端皮肤有色素痣、慢性炎症,及其不恰当的处理,如盐腌、切割、针挑、绳勒等。黏膜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尚不明确。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自查,必要时到专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随意处理。 (二)黑色素瘤的诊断

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因此视诊是早期诊断的最简便手段。原发病变、受累部位和区域淋巴结的视诊和触诊是黑色素瘤初步诊断的常用手段。 1.临床症状 皮肤黑色素瘤多由痣发展而来,痣的早期恶变症状可总结为以下ABCDE法则: A 非对称(asymmetry):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 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 C 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D 直径(diameter):色素痣直径>5~6mm或色素痣明显长大时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对直径>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检评估。 E 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 ABCDE法则的唯一不足在于它没有将黑色素瘤的发展速度考虑在内,如几周或几个月内发生显著变化的趋势。皮肤镜可以弥补肉眼观察的不足,同时可以检测和对比可疑黑色素瘤的变化,其应用可显著提高黑色素瘤早期诊断的准确度。黑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得治疗 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就是发生于来源于神经嵴得黑素细胞得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得粘膜,眼球得睫状体、虹膜、脉络膜,脑膜得脉络膜等处。约90%得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很多病人可以治愈、但本病恶性程度高,对肿瘤得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于发生血行播散,预后差。 一、发病情况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与日本得发病率较低。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得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得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除女性肺癌外,没有一种肿瘤有如此快得增长速度。其死亡率每年呈5%递增、澳大利亚得昆士兰地区与美国西南部地区就是恶性黑色素瘤高发地区。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成年人,中位就诊年龄为50-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男性者多发生于躯干与头颈部,女性者多发生于肢体上。恶性黑色素瘤得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日光(紫外线B)就是一个重要得环境因素。就宿主而言,原先得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得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及个人恶性黑色素瘤史就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得重要危险因素。特殊基因得突变(尤其就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中起重要作用、 二、病理特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得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肿瘤浸润深度得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肿瘤局限于表皮得基底膜内(原位恶性黑色素瘤);Ⅱ度:肿瘤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肿瘤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内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肿 瘤穿透真皮网状层,但未达皮下组织;V度:肿瘤侵达皮下组织。

NCCN 2016 黑色素瘤指南

NCCN 2016 指南:黑色素瘤的诊疗 2015 年11 月NCCN 对其黑色素瘤指南作了更新,现将其更新及内容总结如下。 更新 1. 目前研究只证实大剂量易普利姆玛改善无复发生存,尚未证实其延长总生存的作用,仍推荐III 期黑色素瘤(前哨和临床淋巴结阳性)辅助治疗中可采用大剂量易普利姆玛治疗,但要注意副作用。 2. 可以在病灶内注射疱疹病毒治疗(T-VEC)。 3. 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疾病的一线治疗中推荐威罗非尼+ 克比替尼(cobimetini b)作为优选治疗方案,亦可作为二线或后续治疗选择,与单药威罗非尼相比改善无病生存,对总生存的作用尚不清楚。 4. 对原发皮肤黑色素瘤不推荐遗传学检查,没有远处转移时也不推荐BRAF 检测。 5. 单纯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标准和预后意义不清。 黑色素瘤的风险因素 1. 阳性家族史; 2. 既往黑色素瘤病史; 3. 不典型的或发育异常的痣; 4. 遗传突变 日光暴露有助于黑色素瘤的发生。 黑色素瘤分类 1. 非长期阳性暴露性损害(非-CSD):皮肤黑色素瘤,并非由长期阳光暴露诱导所致。 2.CSD:皮肤黑色素瘤,由长期阳光暴露诱导所致,存在明显的日光性弹性组织变性。 3. 肢端型:黑色素瘤位于脚底、手掌或甲下。

4. 粘膜型:黑色素瘤位于粘膜。 活检 可疑病变进行切除活检是优选方法,应尽量保证切缘阴性,注意不要影响前哨淋巴结活检。某些特殊位置不适合切除活检:颜面、手掌、脚底、耳、手指末节、甲下或特别巨大的损害。可行损害全层切除或打孔器活检,但不应影响局部根治性治疗。初起活检无法诊断或指导治疗时可行窄带切除再活检。刮取活检会影响诊断和损害厚度评估,但胜于无诊断。 病理报告 微卫星灶:采用Breslow 测量、位于侵袭性肿瘤之上并与之至少间隔0.3 mm 正常组织、位于真皮网状层、脂膜层或血管的、直径超过0.05 mm 的肿瘤巢。 过渡性转移:皮肤或皮下组织淋巴管内肿瘤,距离原发灶超过 2 厘米,但尚未超过最近的区域淋巴结。 AJCC 将黑色素瘤分成三类:局限性损害,无转移的证据(I 和II 期);区域性损害(III 期);转移性疾病(IV 期)。 对局限性损害者Breslow 肿瘤厚度、溃疡和有丝分裂率是预测结果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指南还推荐报告中应加入垂直生长期(VGP)、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退缩改变。如果在初始活检或宽切缘活检中发现微卫星病灶也要报告,此时至少为N2c、IIIB 期。 对发生淋巴结转移者,转移淋巴结数量以及淋巴结临床状态(可触及和不可触及)是最重要的生存预测因素。前哨淋巴结阳性者预后因素包括阳性淋巴结、前哨淋巴结的肿瘤负荷、原发肿瘤的厚度、有丝分裂率和溃疡以及患者年龄。对于临床淋巴结阳性者预后因素包括阳性淋巴结数目、原发肿瘤溃疡以及患者年龄。 对发生远处转移者转移的位置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AJCC 提出了 3 个危险分类:皮肤软组织和远处淋巴结转移、肺转移和非肺的内脏转移。乳酸脱氢酶(L DH)升高也是IV 期肿瘤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NCCN 委员会推荐报告中至少包括Breslow 厚度、溃疡状态、有丝分裂率、深度和边缘状态、是否有微卫星灶、是否为单纯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 1 mm 非溃疡性且有丝分裂率不能计算的损害的Clark 水平。III 期者应报告阳性淋巴结和总的受检淋巴结数量、肿瘤是否侵犯结外、阳性前哨淋巴结的大小和位置。IV 期应报告所有转移灶的位置和LDH。 临床分期

黑色素瘤临床案例的具体分析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斯璐 写在课前的话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本文针对黑色素瘤临床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黑色素瘤临床案例一 (一)病史 1 、中年男性,36 岁,皮肤癌家族史; 2 、左上臂渐出现一个肉色的小结节; 3 、在洗澡后出现破溃不愈; 4 、行切除活检; 5 、诊断为黑色素瘤,厚度0.45mm。 (二)该患者有哪些危险因素 1 、年龄; 2 、皮肤癌家庭史。 (三)手术切缘 其手术切缘是1.0 cm。 二、手术切缘 肿瘤厚度临床推荐切除边缘

原位0.5cm ≤ 1.0mm 1.0cm (1 类) 1.01 -2mm 1 -2cm (1 类) 2.01 -4mm 2.0cm (1 类) >4mm 2.0cm 根据2010 版的NCCN 指南:如果肿瘤厚度是原位、简单的,只需切除 5 毫米。如果病灶厚度≤ 1 毫米,分级是T1 ,推荐的切除边缘是1 公分。此患者的病灶是0.45 毫米,他的切除边缘应是1 公分。如果此病人病灶超过4 毫米,NCCN 专家也推荐最多切到 2 公分。所以并不推荐做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截肢手术。目前黑色素瘤的最大扩切边缘是2 -3 公分。针对一些特殊部位如脸部或耳朵黑色素瘤,实际做不到 2 公分,专家们认为只要能够达到病灶切缘阴性就可以,尽量保留功能。或者有美容医生参与。在尽量切除病灶同时又保留美观目的。 该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病理示:病灶残留无色素型黑色素瘤,残留厚度0.35mm ,切缘宽1cm ,无肿瘤浸润。 (一)下一步建议 下一步治疗建议是无须进一步手术干预。 根据NCCN 指南,只有病灶厚度超过1 毫米或有溃疡,才推荐做前哨淋巴结活检。 (二)术后2周,患者出现左腋窝肿物,质硬,如何处理? 1 、细针穿刺活检; 2 、肿物切除活检。

黑色素瘤到了晚期生存期一般还有多久

黑色素瘤是由表皮内的黑素细胞增生所致,其转移发生较早,死亡率很高,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重要。病情发展到晚期,癌细胞很容易扩散转移到周围的其他脏器组织,更有甚者出现全身转移,增加治疗难度,如果治疗不当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期,那黑色素瘤到了晚期生存期一般还有多久? 黑色素瘤到了晚期生存期一般还有多久,是很多患者及家属所关心的话题,但医生往往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位患者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精神状态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治疗效果不同,生存期往往也会有所不同。发现病情后,要及时接受治疗,治疗黑色素瘤晚期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人群,患者不能盲目进行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放化疗和中医是黑色素瘤晚期常见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身体状况比较好,且符合放化疗标准,可以采用放化疗。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放化疗虽然对黑色素瘤治疗有益,有助于能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但也存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弊端,容易产生副作用,甚至是伤害患者身体健康,需要慎重使用。而有些患者会采用中医联合放化疗的形式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增强放化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当然,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无法进行放化疗,可以采取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副作用小,且基本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一方面有助于调理患者身体,增强患者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后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摸索出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该理论实质内涵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通淤”“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生存期长短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可能的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恶黑色素瘤生存期|黑色素瘤转移后生存期|黑色素瘤是绝症吗|四期黑色素瘤的治愈率|黑色素瘤肺转移生存期|黑色素瘤肝转移生存期|黑色素瘤转移能治愈吗|黑色素瘤化疗有效吗|黑色素瘤化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