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长安大学毛中特期末试题及答案要点

长安大学毛中特期末试题及答案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试题

一、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不照搬西方多党制的原因以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主要优势。

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试分析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应如何体现协调发展理念?

二、分析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面对近年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发展战略。试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实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条件下推出三大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2、试分析目前我国南海主权和安全面临的国际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要求提出目前我国南海主权和安全面临的国际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具体,分析问题应充分有据,对策要有针对性。)

一、1 答案要点:

政党制度的含义:(必答)

(1)政党制度是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独特的优势:

a 这一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汇集了各民主党派等各界各方面人士,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现有政治体制,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实现最广泛的有序政治参与。

b 这一制度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抗击非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抗震救灾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大意见和建议,对于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和富有成效地领导抗震救灾和四川灾后重建工作,彰显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极大的优越性。

c 这一制度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旧中国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执政党和参政党合作共事、求同存异、民主协商,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整合力,

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政党攻讦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内耗,有利于维护政治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d 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执政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乏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通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有利于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同时还有利于防止和遏制执政党内出现腐败现象。

我国不能搞西方多党制的原因: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必须认清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本质区别,旗帜鲜明地反对搞“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确保我国政党制度发展完善的正确方向。

1.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既不符合我国国情,也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不存在实行西方多党制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绝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江泽民同志指出:“那种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主张,实质上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如果那样,人民的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国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

2.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1)我国没有西方多党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2)我国没有实行西方多党制的阶级基础。

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普遍适用于各国的政党制度模式。一

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模式,绝不是人们主观设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特定的政治力量对比、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孙中山先生也曾指出:“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如果盲目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就是取乱之道、自取其祸。其结果必然动摇我国的政治根基,引起政局动荡和社会冲突,给我们国家和民族带来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更广泛更牢固地团结各民主党派、各社会阶层,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一、2 答案要点: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部党组提出,“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要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大环境中谋求新的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补齐短板、创新思路、转变方式,深入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其内化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引领文化的新发展。

一个社会的持续进步,如鸟之双翼、车之四轮,必须建立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增强了国家的硬实力,也使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成为中国全面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让精品创作与群众普及统一协调。一方面,大力推动精品艺术创作工程、保留剧目演出制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重点艺术创作项目、扶持地方优秀戏曲剧种等等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推动各级艺术院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向基层,走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将优秀艺术精品带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要注重公共文化建设当中的城乡区域均衡、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也导致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不均衡。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服务脱贫攻坚大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

为此,要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和资源配置上,填平补齐、重心下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文化扶贫和文化惠民力度。

要让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中协调发展。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是每一代人的责任。过于强调现实功利、过于注重开发,有的甚至成为一次性的掠夺式占有。我们从祖先那里接过文明的火炬,要将它擦得更亮,再传给我们的后代。因此,正确对待传统与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必须做到协调统一,不可偏废。

要让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比翼齐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文化服务领域,培育群众文化消费习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必须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总之,协调发展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文化的全面发展中,既要有薄弱环节的突破性进展,更要有战略布局中的协调均衡发展,要让协调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方位贯穿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1 答案要点: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是中国解决走出去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尝试与周边与世界共同依存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步骤与带动。一带一路在发展过程中有优势,但面临着对象国的反复与挑战。

意义:

第一,将我国过高水位没有更好投资方向的外汇储备转化为境外资本与实体投资,加强中国在全球平台的政治经济贸易影响力与中国本身的经济贸易获利能力;第二,提速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沿海部分产业内迁,加快中西部产业实体化再建生产中心,同时加速中西部城镇化等国内生产贸易布局,改善我国发展不平均的现状;第三,通过高铁等大项目推广,一方面缓解我们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一方面输出与中国市场联动紧密的低水平低获益产业,通过高铁的特性,在对象国形成高铁型的产业聚落;第四,做大做强一带一路的同时,中国同时推广与对象国人民币结算,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基础;第五,通过一带一路,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的政治军事经济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话语权,从而逐渐走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使中国全面崛起成为现实。

现实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

理念。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2013年,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贸易总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5%;我国企业对沿线各国的非金融类投资达35亿美元,占我对外投资总额的4.5%;我国企业在沿线各国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总营业额的45.4%。与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正在加快,与上合组织成员、东盟、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若能在现有基础之上,依据我们现有的能力,推动经贸先行,贸易和投资的上升自然需要货币的跟进,人流物流的发展也会产生对道路的需求,最终就可实现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实现经贸自由化。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推进区域大合作。要以实质性利益调动相关国家参与的积极性,防止短期目标设定的过高过大。

京津翼协同发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对三地协作提出七项具体要求。一周之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写入2014年重点工作,京津冀一体化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现实基础:

1.独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首都北京作为核心区是京津冀都市圈最显著的优势之一。独有的政治、信息资源,发达的总部经济,不断积聚的科技人才资源为都市圈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京津冀都市圈云集了发展现代化工业所需的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矿产资源;备有滨海新区1200多平方公里的可开发土地资源和河北省 3000多平方公里的后备土地资源;拥有渤海湾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天津港、曹妃甸港等天然优良港口。现代化的空港海港,衔接南北,贯穿东西的公路网和铁路网让京津冀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3.产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产业结构梯度京津冀都市圈具备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信息传媒、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现代制造业;铁矿、煤矿、石油开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综合化工以及农业生产等基础产业。京津冀都市圈内三省市产业优势不同。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国际化都市型产业格局,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天津市形成了二、三、一的工业城市产业格局,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而河北八市的产业格局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因此,在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由于产业梯度的存在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产业结构有着在国家、地区间梯度转移的规律。中,已经形成了京津两地是转移方、河北省是接受方的格局。

4.旅游资源丰富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6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北

京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天津资源丰富,市区依河而建,景色优美,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津广播电视塔”、“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大沽口炮台”、“海河风景线”、“古文化街”、“双城醉月”、“水上公园”、“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其中保定市拥有47处,为河北第一文物大市。邯郸,保定,承德,山海关,正定是河北五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有保定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满城汉墓、腰山王氏庄园、定州塔,邯郸赵王城遗址、邯郸丛台、涉县娲皇宫、涉县一二九师旧址,景州塔(景县舍利塔)、北齐高氏墓群,唐山清东陵、沧州铁狮子、赵州桥、正定隆兴寺、邢台大开元寺、隆尧大唐祖陵、商代邢墟遗址、内邱扁鹊庙等。河北目前有国家5A级景区五处:西柏坡风景区、安新白洋淀、涞水野三坡景区、山海关景区、承德避暑山等。其他著名风景区还有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邢台峡谷群风景区、涉县一二九师旧址等。意义: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京津冀地区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崛起中担负着重大使命。 1. 打造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引领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迫切需要建设若干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为我

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质资源集聚和配置、产业重构和升级提供核心平台。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中心,拥有完整齐备的现代产业体系,也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重要承载地,其发展目标应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2.构筑中国乃至世界的研发创新、高端服务集聚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自主创新、高端服务、现代制造的核心区域,在加快中国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担负着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的重要使命。首都北京的产业已呈现服务主导和创新主导特征,天津的产业呈现高端制造和技术集约特征,河北正在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产业带和沿海重化工产业带。未来一个时期是京津冀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合力打造世界级研发创新、高端服务和“大国重器”集聚区的重要阶段。 3.带动中国北方向东北亚、西亚、中亚、欧洲全方位开放的门户地区。京津冀地区正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要地。加快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新丝绸之路战略下对东北亚、中亚以及欧洲等的全方位开放,进而带动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 4.探索建立科学持续、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示范区。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可在3方面发挥全国示范效应:一是针对京津冀跨省际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探索跨界治理、“抱团”发展、政府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二是针对首都北京面临的雾霾、水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病”,着力探索超大城市通过功能疏解、空间优化,实现中心与外围共生互动的新路径;三是针对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形势严重的

突出矛盾,着力探索建设生态友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新模式。 5.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京津冀三地优势的有机整合,增强区域的整体优势,而且通过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崛起,将进一步激活和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现实基础: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它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中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中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

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中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中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意义:

第一、长江经济带战略实现了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动。通过长江水道和业已贯通的沪汉蓉沿江高速铁路网,联动东中西三大发展区域,构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第二、它将联动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由此撑起三大发展区域的骨架,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长江沿岸城市带。

第三、与“一带一路”结合形成完整的开放战略。长江经济带连接东海出海口和西部云南口岸,对接东部的开放和对西部、西南部开放,就形成了与“一带一路”相匹配的战略部署。

二、2 答案要点

影响因素:

东盟因素:东盟都在积极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并加强彼此间的合作,目的是想达成共识一起对峙中国,比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这些与南沙争端有关的东盟国家,这些国家积极的发展海空军力量均带有防备中国的意思。自东盟地区论坛成立后,除第一届以外的历届东盟地区论坛主席都对外声明了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这足以表明东盟是非常重视南海问题。东盟地区论坛是东盟与中国谈判的重要场所,东盟欲通过加强对话、建立信任措施以及预防性外交来控制南海的局势,以达到维护地区和平的目的,东南亚国家以及非争端方中东南亚国家对于南海政策都有各自的具体走向,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各国都出于自身的利益而对南海进行侵略。大国因素:美国、日本和印度这些远离南海的大国,从来都没有权力去拥有这片海域。但是,对于这片地域上远隔的海域,这些区域外大国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南海诸岛的掠夺。这些区域外大国渴望对南海问题进行渗透,并不是由于南海具有秀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南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他们觊觎南海,也并不是由于南海那动人的神话,而是南海地处重要的战略地位。①美国在90年代前为了遏制苏联而对南海问题选择了“消极中立”的立场,但之后美国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生效而改变,由之前的“消极中立”转变为“积极中立”。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的转变并对南海事务进行渗透是有深意的。②冷战

结束后,由于俄罗斯对日本的威胁不断减少,日本便转移其战略重心并对调整亚太政。日本依靠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紧跟美国的步伐,对东南亚地区的渗透不断加强,并对南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加强。本想对南海事务进行渗透,其是出于战略以及多方面的因素考虑。③随着印度内部政局发生了变化,印度的外交策略也随着进行了调整。首当其冲是要东进南海,因为南海不仅地处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马六甲海峡也邻近印度的安达曼群岛。随着“东进“步伐的加快,印度也开始介入到南海问题中,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战略目的及其政策已经越为明显。 3我国南海问题解决策略思考和建议 3.1冷战结束后我国的南海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南海周边国家加紧了对南海诸岛的侵略,区域外大国又加紧对南海事务的渗透,南海问题越趋于国际化。面对这么复杂的南海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提出对策:

第一,改变了主权宣示的方式;第二,确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第三,积极推进和有关南海争端方的双边、多边谈判。

3.2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原则采取了暂时回避主权问题上的争论。这一原则不仅没能对主权问题进行解决,反而采取了暂时回避的态度。第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考虑不周全且没有根本实现。首先,中国-东盟合作的同时未把台湾考虑进去,边缘化台湾的同时,也意味着大陆与其关系毫无进展,两岸的对峙局面对解决南海争端极为不利。其次,“共

同开发”一直未得到根本实现,多只停留在外交说词层面,合作还只是少数国家之间存在的行为。 3.3解决南海问题的建议 3.3.1从本国入手,积极完善管理战略,多边协商与对话机制。南海问题已日渐复杂,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不能片面的强调并满足于“南海共识”,我国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相应的进行改变,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由原来坚决反对多边协商和谈判转为积极参与东盟国家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等一系列对外联系机制,开始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谋求自身利益。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方面第一,强化主权观念,增加忧患意识。第二,加快对我国领海基线勘定的步伐。第三,加快落实南海行政建制。第四,统一我国海上执法队伍并加强我国海上的执法力量。第五,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第六,和台湾联合开发南海。 3.3.2积极应对影响我国南海政策的各种因素从政治上看,我国是个缺乏石油的国家,而作为我国重要邻居的东盟是对太平洋通往中东富油地区进行扼守的海上要道,从这方面看,东盟对我国日后成为世界大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应该努力增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仅如此,我国和东盟也有经贸往来,从这方面看,东盟对我国的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一些问题上尤其是南海问题,使得我国和东盟之间还存在一些隔阂。我国有必要加强和东盟的合作,以增强和东盟的友好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