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PIM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PIM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PIM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PIM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PIM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T e r m i n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P I M

版本号:1.1.0(报批稿)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缩略语 (2)

3.1 相关术语 (2)

3.2 缩略语解释 (2)

4 PIM业务的终端要求 (2)

4.1 目的 (2)

4.2 业务简介 (2)

5 功能要求 (3)

5.1 基本要求 (3)

5.2 网络承载要求 (3)

5.3 对其他功能的要求 (3)

5.3.1 电话呼入 (3)

5.3.2 收到SMS/MMS/W AP PUSH (3)

5.3.3 其他 (3)

5.4 参数预置 (3)

6 接口要求 (4)

6.1 SyncML协议版本和同步方式要求 (4)

6.2 对XML和WBXML的支持 (4)

6.3 对SyncML状态码的支持 (4)

6.4 vCard字段处理要求 (4)

6.5 对字符集和编码的要求 (5)

6.6 对IMEI的支持 (5)

6.7 对Dev Info的支持 (5)

6.8 终端报文重发机制 (5)

6.9 同步出现异常中断时的处理要求 (5)

6.10 终端容量不足时的处理 (5)

6.11 服务器容量不足时的处理 (5)

6.12 终端传输协议接口 (5)

6.12.1 HTTP (5)

6.12.2 用户代理(User-Agent) (5)

7 安全要求 (6)

8 UI要求 (6)

9 编制历史 (6)

附录A:PIM业务概述 (7)

A.1PIM业务描述 (7)

A.2手机发起的数据同步流程 (7)

A.3业务体系结构 (11)

前言

PIM业务是基于OMA标准规范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开放性与标准化是PIM业务系统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支持PIM业务的终端产品同样符合这一原则,基于业界开放式标准,包括各种网络协议、内容格式,并且要体现良好的扩展性和互操作能力。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威、马君、王姗姗、于川、谈星东、张惠、张海洋、王政宏。

本标准解释单位:同提出单位。

1范围

本规范对PIM业务手机终端提出规定。本规范是PIM业务的参考依据,也是终端厂商PIM业务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的参照依据。同时,也为SP进行应用开发提供了依据。适用于GSM网络、GPRS网络以及3G网络环境。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 《GPRS移动终端规范-通用要求(V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 《中国移动定制终端规范(V2.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3] 《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V1.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4] SyncML Data Sync Protocol, version 1.1.2, Open Mobile Alliance

[5] SyncML Device Information, version 1.1.2, Open Mobile Alliance

[6] SyncML Meta Information, version 1.1.2, Open Mobile Alliance

[7] SyncML Representation Protocol, Data Synchronization Usage, version 1.1.2,

Open Mobile Alliance

[8] SyncML HTTP Binding, version 1.1.2, Open Mobile Alliance

[9] vCard - The electronic business card - Version 2.1, IMC

[10] vCalendar-The electronic calendaring and scheduling exchange format - Version

1.0, IMC

[11] Binary XML Content Format Specification, WAP Forum.

[12] GSM 02.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Equipment Identities (IMEI)”

[13]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MIME) Part One: Format of Internet

Message Bodies, IETF

[14]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 (URI): Generic Syntax, IETF

3术语和缩略语

3.1相关术语

APN 接入点网络

BOSS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GPRS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OTA 空中、无线方式

OMA 开放移动联盟

PIM 个人信息管理

Radius 拨号用户远程鉴权服务

SMS 短消息服务

SNMP 简单网管协议

WAP 无线应用协议

3.2缩略语解释

APN Access Point Network

BOSS 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HTTP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TA Over The Air

OMA Open Mobile Alliance

PIM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adius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4PIM业务的终端要求

4.1目的

PIM业务是基于OMA标准规范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开放性与标准化是PIM业务系统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PIM终端应基于业界开放式标准,包括各种网络协议、内容格式,并且要体现良好的扩展性和互操作能力。基于此原则本规范规定了PIM业务的终端产品应满足的要求。

4.2业务简介

PIM业务(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指客户将移动终端中的信息(通信录、日程安排等)以无线或有线方式与电脑或移动网络服务器保持一致,并能用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手段查询和管理信息的业务。

个人信息管理的内容通常是通讯录、日程安排、记事簿等等。以往的移动终端用户的

PIM管理是基于本机或PC机与网络无关的行为,随着移动终端的换机率的不断增长,有必要在移动网络侧提供PIM业务系统,最终用户可以通过空中信道将自己的PIM数据备份到网络侧的服务器上,或从网络侧的服务器获取PIM信息同步到移动终端,最终达到移动终端、网络服务器及PC机的个人信息同步的目的。基于GPRS承载的SyncML协议日臻成熟,并逐步成为各大主流品牌手机的标准配置。这为“中国移动个人信息管理(PIM)系统”这样的个人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基于GPRS承载的SyncML协议是中国移动开放PIM业务的主要技术手段,业务开放范围是全球通用户、非智能网实现的动感地带用户和神州行用户。

5功能要求

5.1基本要求

PIM终端必须符合通用性要求,详见《GPRS移动终端规范-通用要求(V1.0)》。

PIM终端必须支持基于SyncML1.1.x和vCard2.1的电话本同步功能。

5.2网络承载要求

PIM终端必须支持GPRS或3G PS的数据传输方式。在采用GPRS承载时,PIM业务通过CMWAP的APN提供服务。在使用3G PS的数据传输方式时,APN待定。

5.3对其他功能的要求

5.3.1电话呼入

对于GPRS终端,如果同步过程中,电话呼入,应可正常接听。

对于3G终端,如有普通电话/可视电话呼入,手机振铃并提示有来电,用户处理来电,同步不受影响。

在同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现象,不应该造成电话呼入,接听故障,更不应该造成死机现象。

5.3.2收到SMS/MMS/WAP PUSH

如果同步过程中,收到SMS/MMS/WAP PUSH时,不能影响同步过程。信息不能丢失,且终端界面上需要明确提示有信息到达。

5.3.3其他

终端SIM卡的电话本数据不参与同步。

5.4参数预置

?网络承载参数:GPRS:APN:CMW AP,用户名:空;密码:空

?网关(HTTP代理服务器)参数:

?IP: 10.0.0.172,端口:80,用户名:无密码:无

?SyncML协议参数:

◆PIM服务器:https://www.sodocs.net/doc/ba14766891.html,

◆地址本数据对应的数据库名为“./contact”

◆日程表数据对应的数据库名为“./calendar”

◆端口号:80

◆用户名:不需预置

◆密码:空

?PIM业务W AP地址:

◆业务开通/注销:https://www.sodocs.net/doc/ba14766891.html,/kt.wml

◆网络查询通信录:https://www.sodocs.net/doc/ba14766891.html,/cx.wml

◆资费说明:https://www.sodocs.net/doc/ba14766891.html,/zf.wml

◆如定制终端支持W AP2.0,URL后缀可设置为.html,因此平台侧也应能识

别此链接请求。

PIM终端应在出厂前预置以上参数。

6接口要求

6.1SyncML协议版本和同步方式要求

终端设备应提供基于HTTP 1.0 /1.1的SyncML同步接口,以支持终端地址本远程同步功能。目前应至少支持SyncML1.1、1.1.X版本。终端设备应支持慢同步(Slow Sync)、双向同步(Two-Way Sync)两种同步方式,具体参见《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V1.1.0)》。

6.2对XML和WBXML的支持

参见《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V1.1.0)》。

6.3对SyncML状态码的支持

参见《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V1.1.0)》。

6.4vCard字段处理要求

参见《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V1.1.0)》。

6.5对字符集和编码的要求

参见《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V1.1.0)》。

6.6对IMEI的支持

PIM终端需要在SyncML Message中发送本机的IMEI号做为设备ID。即,在同步报文中的IMEI予以展现。IMEI格式如下:

IMEI:×××××××××××××××(注:共15或16位)

其中“:”为英文冒号,“:”与IMEI串号之间没有空格。

6.7对Dev Info的支持

参见《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

6.8终端报文重发机制

终端应该支持消息报文的超时重发机制。具体要求参见引用标准[4]。

6.9同步出现异常中断时的处理要求

慢同步出现异常中断(包含手动取消、网络中断、因电话中断等情况)时,终端下次发起的同步仍需要是慢同步。

快同步出现异常中断(包含手动取消、网络中断、因电话中断等情况)时,如果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Add或Replace(这里Replace用于添加条目)命令,但未接收到服务器对Map命令的响应,应缓存未收到响应的Map命令。下次发起的同步仍为快同步,终端在上发数据前,需要首先上发缓存的Map命令。原理参见引用标准[4] “7.3.1 Caching of Map Operations”。

6.10终端容量不足时的处理

参见《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V1.1.0)》“4.6 终端容量不足时的处理流程”。

6.11服务器容量不足时的处理

参见《PIM业务同步接口规范(V1.1.0)》“4.7 服务器容量不足时的处理流程”。

6.12终端传输协议接口

6.12.1HTTP

PIM客户端必须支持HTTP1.0/1.1,与SyncML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HTTP1.0/1.1协议来实现。

6.12.2用户代理(User-Agent)

PIM终端在与SyncML服务器同步时,需要在传输的HTTP请求消息头携带User-Agent 字段。具体要求参见引用标准[2]。

7安全要求

终端应支持Basic和MD5两种鉴权方式。参见引用标准[4]“8. Authentication”。

8UI要求

数据上行时,需要用“x/y”的方式显示上行传送进度,其中“x”为当前正在处理的操作的编号,“y”为需要上行的操作总数。“操作”包括增加(对应SyncML Add或Replace 命令)操作、删除(对应SyncML Delete命令)操作、修改(对应SyncML Replace命令)操作。

数据下行时,需要用“z”的方式显示下行传送进度,其中“z”为当前正在处理的操作的编号。“操作”包括增加(对应SyncML Add或Replace命令)操作、删除(对应SyncML Delete命令)操作、修改(对应SyncML Replace命令)操作。

同步完成后,在终端界面上需要显示具体的同步结果包括:服务器端更新条目数、服务器端删除条目数、服务器端增加条目数、终端更新条目数、终端删除条目数、终端增加条目数。

其余规定参见引用标准[2]:《中国移动定制终端规范(2.0)》。

9编制历史

附录A:PIM业务概述

A.1PIM业务描述

个人信息管理(PIM) 业务是中国移动提供给用户的一种个性化服务的新业务,其内容包括对通讯录、日程安排、记事簿等个人信息的管理,以满足人们希望移动终端中的信息可以和网络服务器甚至个人计算机上的信息一致,以及管理、编辑和更新的需要。

用户可以将终端上的PIM数据备份到移动网络侧的服务器上,或从移动网络侧的服务器获取PIM信息同步到终端,或者从移动终端上备份在本地计算机上,最终达到移动终端、网络服务器及其他个人终端上个人信息同步的目的。

PIM服务的内容基本包括vCard和vCalendar两种形式(目前提供基于vCard的地址本同步功能),PIM服务基于SyncML协议来实现。

用户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方式使用PIM服务,管理用户的个人资料,并应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个人计算机和移动网络的个人信息的一致性。

?移动终端通过SyncML客户端直接访问中国移动的PIM服务系统,管理个人信息;

?移动终端以W AP连接方式操作,访问中国移动的PIM服务系统,管理个人信息;

?用户以Web连接方式访问中国移动的PIM服务系统,管理个人信息;

?支持移动终端通过本地有线方式(数据线)或无线方式(红外、蓝牙)与个人计算机上的PIM客户程序(例如Outlook等常见程序)同步电脑与移动终端间PIM数据。

A.2手机发起的数据同步流程

手机发起的数据同步流程分为:手机发起的到中央PIM平台的数据同步流程,手机发起的到各省PIM平台的数据同步流程,手机发起的数据同步中的异常处理流程等三类流程。说明如下:

1)手机发起的到中央PIM平台的数据同步流程

图A-1 手机发起到中央PIM平台 OTA同步消息流程

流程说明如下:

1) 用户启动PIM OTA同步服务;

2)同步通信模块发起GPRS数据连接请求;

3)NAS/GGSN发送计费起始请求(AccountingStart)给RADIUS服务器;

4)RADIUS服务器将计费包(包括IP地址和MSISDN)转发到WAP GW;

5) 代理服务器将响应返回给RADIUS;

6)RADIUS将计费应答包给NAS/GGSN;

7)NAS/GGSN将分配给手机的私网IP地址返回给手机;

8)同步通信模块请求SyncML会话连接到代理服务器;

9)代理服务器转发SyncML连接请求到中央PIM平台;

10)中央PIM平台检查用户归属地,发现用户归属省没有自建PIM平台;

11)中央PIM平台响应会话请求;

12)代理服务器转发响应到手机的同步通信模块,会话建立。

13)同步通信模块将用户选择的个人信息数据发送到代理服务器;

14)代理服务器转发到中央PIM平台;

15)中央PIM平台检查所得到的数据是否为更新的数据,如果是则更新数据库;

16)如果不是则直接发送结束信息到代理服务器;

17)中央PIM平台产生计费信息(中央PIM平台无更新数据时);

18)代理服务器转发同步结束信息到手机的同步通信模块;

19)同步通信模块显示同步完成信息。

16a)若中央PIM平台有待更新数据时,将更新数据返回代理服务器;

17a) 代理服务器转发数据更新内容;

18a) 手机的同步通信模块同步新的数据;

19a)手机的同步通信模块返回同步完成信息到代理服务器;

19b) 同时显示同步成功信息给用户;

20a) 代理服务器转发同步完成信息;

21a) 中央PIM平台产生计费信息。

2)手机发起的到各省PIM平台的数据同步流程

图A-2 手机发起到各省PIM平台 OTA同步消息流程

流程说明如下:

1)用户启动PIM OTA同步服务;

2)同步通信模块发起GPRS数据连接请求;

3)NAS/GGSN发送计费起始请求(AccountingStart)给RADIUS服务器;

4)RADIUS服务器将计费包(包括IP地址和MSISDN)转发到WAP GW;

5)代理服务器将响应返回给RADIUS;

6)RADIUS将计费应答包给NAS/GGSN;

7)NAS/GGSN将分配给手机的私网IP地址返回给手机;

8)同步通信模块请求SyncML会话连接到代理服务器;

9)代理服务器转发SyncML连接请求到中央PIM平台;

10)中央PIM平台检查用户归属地,发现用户归属省有自建PIM平台;

11)中央PIM平台将SyncML连接请求转发给用户归属省PIM平台;

12)用户归属省PIM平台对同步进行鉴权,鉴权通过以后,向中央PIM平台返回响

应消息,其中包含标签标明响应同步的同步服务器地址,通知手机下

次发送同步数据包的地址已经变更;

13)中央PIM平台将响应消息返回给代理服务器;

14)代理服务器转发响应到手机的同步通信模块,会话建立。

15)同步通信模块将用户选择的个人信息数据发送到代理服务器,其中携带用户归

属省PIM平台地址;

16)代理服务器转发到用户归属省PIM平台;

17)用户归属省PIM平台检查所得到的数据是否为更新的数据,如果是则更新数据

库;

18)如果不是则直接发送结束信息到代理服务器;

19)用户归属省PIM平台产生计费信息(用户归属省PIM平台无更新数据时);

20)代理服务器转发同步结束信息到手机的同步通信模块;

21)同步通信模块显示同步完成信息。

18a)若用户归属省PIM平台有待更新数据时,将更新数据返回代理服务器;

19a) 代理服务器转发数据更新内容;

20a) 手机的同步通信模块同步新的数据;

21a)手机的同步通信模块返回同步完成信息到代理服务器;

21b) 同时显示同步成功信息给用户;

22a) 代理服务器转发同步完成信息;

23a) 用户归属省PIM平台产生计费信息。

A.3业务体系结构

PIM业务的组网结构采用全国PIM平台和省建PIM平台结合的方式。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A-3 PIM业务的组网图

其中,全国集中PIM业务系统和各省PIM业务系统通过CMNET网络互联。手机终端

通过W AP网关中的HTTP代理接入PIM业务系统。PIM业务的PC客户端通过Internet和全国集中PIM业务系统互联。PIM业务系统还需要和ISMG、MMSC相连以提供短信/彩信服务,并和BOSS连接以实现PIM业务的业务受理以及计费信息的采集。随着业务的开展,PIM业务系统还可以提供USSD的业务注册方式,并和DSMP互联以实现PIM业务的管理和批价。

用户终端上设置统一的PIM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地址。由W AP网关负责向Enum DNS 查询用户所属的PIM业务平台,并将请求转发到相应的PIM业务平台。对于具有省建平台的省的用户,W AP网关将同步请求转发到省PIM业务系统;对于没有省建平台的省的用户,WAP网关将同步请求转发到全国集中PIM业务系统。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中国移动个人与家庭市场的全业务运营研究_戴静

中国移动个人与家庭市场的全业务运营研究 戴静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工程师 姚柒零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工程师 摘要:从业务融合的角度对全业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得到了对移动运营商的启发和建议。然后依据外部竞争环境、中国移动自身发展状况,对全业务整体策略进行了总体定位,着重对个人家庭市场的全业务策略进行了差异化定位。最后对中国移动个人家庭市场在不同运营时期均作了详细分析与全业务运营策略的部署。 关键词:全业务运营,固定与移动融合 Abstract:Firstly,thisarticlediscussesthecon-ceptofall-servicebasedontheviewpointofser-viceconvergence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mobileoperators.Then,basedonthecompetitionenvironmentandthestatusofChinaMobile,theoverallstrategyofall-serviceareoriented,withdifferentialpersonalandhomemarketsbeingpositioned.Finally,theauthorsanalysesthepersonalandhomemobilemarketindifferentperiodsindetailthenputsforwardthearrangementsforall-serviceoperationdeploy-ment. KeyWords:All-Serviceoperation,FMC 一、全业务运营概述 1.全业务运营概念 全业务可从电信管制、业务属性及市场三个角度进行定义。全业务运营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是从管制视角带来的狭义全业务;一是从多业务领域与电信结合的广义全业务。具体表述可参照图1。 2.固定移动融合概念 在十年之前,固定移动融合(FMC)就被提出来,它被认为是最终的网络融合,提供无差别的移动和固定服务,移动电话提供像固定通信一样的增值服务,固定电话提供全球的移动性,而且可以在一个号码、一个帐单、一个服务 协议的条件下提供服务。

中国XX业务支撑网4A安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 4A 安全技术规范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W-016-2007

目录 1概述 (7) 1.1范围 (7)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7)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 2综述 (8) 2.1背景和现状分析 (8) 2.24A平台建设目标 (9) 2.34A平台管理范围 (10) 34A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11) 44A管理平台功能要求 (14) 4.1帐号管理 (14) 4.1.1帐号管理的范围 (14) 4.1.2帐号管理的内容 (14) 4.1.3主帐号管理 (14) 4.1.4从帐号管理 (15) 4.1.5密码策略管理 (15) 4.2认证管理 (15) 4.2.1认证管理的范围 (16) 4.2.2认证管理的内容 (16) 4.2.3认证服务的管理 (16) 4.2.4认证枢纽的管理 (16) 4.2.5SSO的管理 (17) 4.2.6认证手段 (17) 4.2.7提供多种手段的组合使用 (17) 4.3授权管理 (17) 4.3.1授权管理的范围 (17) 4.3.2授权管理的内容 (18) 4.3.3资源管理 (18) 4.3.4角色管理 (18) 4.3.5资源授权 (19) 4.4审计管理 (20) 4.4.1审计管理范围 (20) 4.4.2审计信息收集与标准化 (21) 4.4.3审计分析 (21) 4.4.4审计预警 (22) 4.54A管理平台的自管理 (23)

4.5.2权限管理 (23) 4.5.3组件管理 (23) 4.5.4运行管理 (23) 4.5.5备份管理 (23) 4.64A管理平台接口管理 (24) 4.6.1帐号管理接口 (24) 4.6.2认证接口 (24) 4.6.3审计接口 (24) 4.6.4外部管理接口 (25) 54A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25) 5.1总体技术框架 (25) 5.2P ORTAL层技术要求 (27) 5.3应用层技术要求 (27) 5.3.1前台应用层技术要求 (27) 5.3.2核心数据库技术要求 (28) 5.3.3后台服务层技术要求 (30) 5.3.4单点登录技术要求 (32) 5.3.5安全审计技术要求 (33) 5.4接口层技术要求 (35) 5.5非功能性技术要求 (35) 5.5.1业务连续性要求 (35) 5.5.2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要求 (38) 5.5.3性能要求 (38) 5.5.4安全性要求 (38) 64A管理平台接口规范 (40) 6.1应用接口技术规范 (40) 6.1.1总体描述 (40) 6.1.2登录类接口(①) (41) 6.1.3认证类接口 (42) 6.1.4帐号/角色接口(④) (43) 6.1.5审计类接口 (48) 6.2系统接口技术规范 (51) 6.2.1总体描述 (51) 6.2.2登录类接口(①) (52) 6.2.3认证类接口 (53) 6.2.4帐号接口(⑤) (55) 6.2.5审计类接口 (59) 6.3外部管理接口技术规范 (61) 7BOSS系统3.0的改造要求 (62)

移动全业务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增长 一、全业务竞争优劣势分析 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电信业面对电信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技术重大变革的唯一出路与最佳战略决策。无论是为了降低 个他网运营商传统利润区开展亮剑行动,利用全业务作为武器,阻挡手机用户流失,并发力集团客户市场,深入进行固网业务挖掘,打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1、中国移动在移动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觊觎的领域 2、中国移动个人用户群基础庞大、拥有最丰富的客户资源 3、移动网络及服务质量好,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业务口碑 4、雄厚的资金优势,可以采用资本用作的方式快速拓展全业务 5 6 1 2 3 4、中国移动在以固网为基础的家庭和集团客户资源方面与电信、联通存在着巨大差距。 5、中国移动和铁通的整合工作还在继续过程中,获取的固网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二、三个领域重点渗透,开展亮剑行动 重点推广以语音专线、数据专线和互联网业务为基础,捆绑综合V网、IMS等多种业务,切入固网的核心利润区,扩大业务影响力。 (一)专线领域 1、 2 3 4 1、通过语音直联方式,在集团客户内积极开展综合V网业务,利用手机、固话短号互拨,提高集团手机用户粘性,为下一步固话策反提前埋下伏笔。 2、利用TD8位信息机与铁通固话相结合,结合移动总机、PBX业务、IMS业务,在高价值、重点集团客户内大力发展语音策反工作,提高语音业务的市场份额。

3、面向服务类集团客户,如电力、金融、保险、交通、公安、公共事业等单位呼叫中心,加大公关力度,积极开展语音分流业务。 4、面向商业类集团客户,利用语音直联+400业务或TD信息机+400业务,进行产品组合营销,满足客户实际需求,拓展在商业类客户中的市场份额。 1、企 2 三、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4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张跃明、彭鹏、党志俊

目录 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PTN资源分析优化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 物理资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逻辑资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流量监控及资源预警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资源优化分析报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作者:马立威厦门希尔咨询顾问师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至此,电信业重组种种猜想终于尘埃落定。 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如何进行业务的融合、如何实现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摆在三大运营企业面前的难题。一时间,有关全业务运营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通信业站在世界通信舞台上的代言人。巨大的市场份额,超高的利润回报,不断扩张的冲动,都使得中国移动被高高捧起。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重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前人经验,结合管理学经典模型,积极探索中国移动备战全业务运营的思路,一做抛砖引玉! 一般来讲,对全业务运营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牌照,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一种是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我们所提的全业务是第一种解释。 1.SWOT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司选择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公司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的复杂的权衡的过程,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SWOT分析是进行这种权衡的重要工具。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模型提出者认为,战略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过程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主

CMCC_v22_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C h i n a M o b i l e B a r c o d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S e r v i c e T e r m i n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版本号: 1.1.0(报批稿)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1. 适用范围 (44) 2. 引用标准 (44) 3. 相关术语 (44) 4. 缩略语解释 (44) 5. 业务描述 (55) 5.1. 业务定义 (55) 5.2. 业务模型 (55) 6. 终端功能要求 (55) 6.1. QR码符号取景及采集 (55) 6.2. 终端解码 (66) 6.2.1. QR码符号到数据字符 (66) 6.2.2. 数据字符到应用信息 (77) 6.3. 打开和保存文件 (88) 6.3.1. 保存文件 (88) 6.3.2. 打开文件 (88) 7. 终端业务应用要求 (88) 7.1. 属性操作要求 (88) 7.2. 应用操作要求 (1010) 7.2.1. 名片应用 (1010) 7.2.2. 短信应用 (1010) 7.2.3. 邮件应用 (1010) 7.2.4. 文本应用 (1111) 7.2.5. 业务营销应用WAP业务 (1111) 7.2.6. 业务营销应用SMS业务 (1212) 7.2.7. 业务营销应用IVR业务 (1212) 8. 终端异常处理要求 (1313) 8.1. 终端解码异常事件处理要求 (1313) 8.2. 其它异常事件处理要求 (1313) 9. 终端性能要求 (1313) 10. 终端界面要求 (1414) 11. 终端硬件要求(推荐) (1414) 11.1. 摄像头 (1414) 11.2. CPU (1414) 11.3. 存储器 (1414) 12. 编制历史 (1414) 附录A 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界面规范 (1515)

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

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 全球通信市场正在驶入“融合”的快车道。固定移动融合,三网融合,甚至监管机构也在走向融合。在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球电信运营商均开始了全业务运营。随着3G牌照的发放及监管政策的放松,目前仍然经营单一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必将紧跟融合大势,进入全业务竞争的时代。为此,在3G牌照发放前夕,研究全业务运营的本质特征及其给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意义重大。 何为全业务 全业务的概念随管制、融合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目前管制严格、网络尚未融合的环境中,全业务主要指运营商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即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自有的电信交换、传输等设备,或者租用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电信传输等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固定及移动的基础电信业务和相应的增值服务,就可以被称为全业务运营商。 在未来管制放松、网络融合的环境下,全业务概念将有所延伸,主要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即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自有的电信交换、传输等设备,或者与其他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采用租用、合建信息网络设施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则可以被称为全业务运营商。 全业务运营可能遇到的问题 与现在的非全业务运营相比,全业务运营对公司的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网络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组织架构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现有战略定位受限,需要进行调整。目前中国移动只有移动牌照,战略定位的广度受到限制,业务选择空间有限。在全业务运营时代来临之后,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需要做出调整。为此,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应适时制定新的战略定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W-028-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版) NMS Port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版本号 1.0.0 -××-××发布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概述与建设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总部-省”两级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组网与设备配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系统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单点登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具备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对于未接入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接入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1 B/S与C/S应用统一接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2 公网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3 移动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界面集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 界面集成的技术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 界面集成的基本功能—展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 界面集成的基本业务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故障智能辅助定位 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党志俊、娄文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梁静海、张跃明、彭鹏

目录 前言 (2) 目录 (3) 1.概述 (4)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2.1术语和定义 (4) 2.2缩略语 (4) 3.功能需求 (5) 3.1告警相关性分析 (5) 3.1.1告警根源性分析 (5) 3.1.2告警相关性原则 (6) 3.2业务相关性分析 (6) 3.3故障辅助分析及定位 (6) 3.3.1用户界面 (7) 3.3.2故障定位手段 (7) 3.3.3故障定位结果 (8)

1.概述 研究各种典型场景下PTN网络故障诊断定位方法,包括业务故障、光缆故障、设备故障、时钟故障、DCN故障、业务性能劣化等,开发出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工具,实现一键式故障智能诊断及故障原因智能输出,并给出常见故障处理建议,提高运维人员现场维护效率及能力。该辅助定位功能具备以下模块: ―告警相关性分析 ―业务相关性分析 ―故障智能分析和定位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2.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移动室外UPS技术规范

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技术规范书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

一、概述 (1) 本文件为浙江移动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设备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书。 (2) 本技术规范书的编制依据是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总技术要求”等有关规定编制。 (3) 参与选型及报价的设备必须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相关要求低于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应论述其理由。 (4) 设备必须具有入网证,并能提供设备技术数据和电原理图及安装图。 (5) 本技术的解释权属于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二、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户外通信用一体化不间断电源——UPS的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存储。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户外干放、直放站、微蜂窝等通信用静止型不间断电源。 三、定义 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在构成上,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包括户外专用UPS主机、蓄电池组、输入输出配电、防雷保护和一体化户外机柜。几部分相互配合,实现在市电正常时使用市电能量向通信设备提供纯净稳压的交流电,市电故障时使用蓄电池能量向通信设备提供纯净稳压的交流电。各部分可集成安装在一体化机柜内或蓄电池组独立安装。 参与报价设备厂家需详列一体化电源柜体尺寸、质量,电池柜尺寸、质量以及各组成部分主要技术指标。 四、一体化户外机柜技术要求 1、柜体采用热镀锌钢板、需防锈处理,表面喷塑。满足室外安装和室外工作的防雨、防尘、 防潮、防盗要求,外观美观。 2、防护等级:IP55。 3、温度范围:-25℃~+55℃。 4、湿度范围:5%~95%。 5、挡阳棚要求:能够挡住30度角的太阳光。 6、安装/维护方便:提供多种可选安装配件,可以满足抱大杆、抱小杆、壁挂和落地等多 种安装要求。 7、振动运输实验:按照GB/T14715-93中5.3.2条 高低温储存实验:贮存条件:YD/T1059-200 测试标准:YD/T1059-2000 8、内部合理布局,可满足UPS立式、卧式等各种安装方式。电池仓外置时,其电池仓柜体 需满足上述要求。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考 2009年是中国电信行业3G元年,同时也是中国电信企业全业务竞争的元年。这一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三家电信运营商日子都不好过。对中国移动而言,这一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TD赋予中国移动更多的是社会责任,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种责任是中国移动不断进步的动力;全业务给中国移动带来的是新的市场领域,伴随新市场的扩张,中国移动运营支撑能力急需提升,以适应全业务运营的需求。 全业务运营后,中国移动运营支撑体系面临多方面的变化,主要如下: 首先,客户群体的变化。以往,中国移动客户群主要是个人用户,提供通道服务,维护不直接面对客户。全业务运营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维护将直接面对更多用户,价值取向由通道价值向内容价值、终端价值转移。通道化服务和内容服务、终端服务间的矛盾凸现,如何提升内容服务和终端服务的能力是摆在中国移动面前的大问题。 终端维护需要直接面度客户,目前是让原来实施基站、传输维护的人员肩负终端维护的任务,并没有相关组织机构支撑,存在较多问题:一服务不规范,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需要有一套服务规范,从服务人员的着装、服务用语、服务流程等,这样才能让用户树立信心;二维护不专业,终端维护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维护经验,对基站和传输维护人员所不具备的,需进行专门培训;三资源争夺,让基站和传输维护人员参与终端维护是对通道维护资源的挤占,势必影响通道的质量,对网络质量生命线的保障不利。 内容服务需要了解客户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客户求“新”求“酷”的需求,这对中国移动维护体系是个挑战,同时也是维护体系的“空白”。让中规中矩的中国移动从事“酷眩”行业,确实需要思维的变革;同时,内容服务维护和网络通道维护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实现SP/CP和中国移动的通道网络的最佳配合,提升内容服务的QOS,是内容服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另外,内容服务的管理是目前一个难题,央视“315”广告短信、手机黄色网站等问题的曝光,对内容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维护需要面对。 其次,维护主体的多样化。为适应网络规模扩张和网元多样化带来的自维人员不足的问题,多种维护力量逐步引入中国移动维护体系,维护队伍呈现多样化,这些维护力量包括:设备原厂家的技术支持、非原厂的技术支持等,涉及的网络包括:基站、核心网、电源配套设备等。这些维护力量对提升中国移动网络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维护主题的多样化也带来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自维维护队伍老化严重。由于维护力量更新速度无法赶上技术更新速度,人员老化加速;伴随第三方代维力量的引入,管理要求加强,部分自维力量逐步转向维护管理,自维力量不断萎缩;同时,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张,规划层面的工作剧增,自维力量逐步向售前技术支持转变(业务需求方案提供),售后(维护工作)对第三方代维力量依赖性加强,自维队伍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弱化。 代维力量的管理水平低下,把控能力差。代维力量在维护责任心上与自维团队存在一定差距;技术实力受投入影响,对核心技术人员的配置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弱;核心人员的稳定性差,对网络质量是潜在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需在代维管理上更多考虑。同时,为避免代维力量服务与竞争对手,避免竞争后同质化,需要在管控上下功夫。

中国移动机顶盒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机顶盒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 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t To p B o x S o f t P r o b e a n d N o r t h -I n t e r f a c e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

目录 1前言 (2) 2范围 (2) 3规范性引用文件 (2)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5软探针与监测平台接口 (3) 6接口协议定义 (4) 6.1.BOOT接口(IF1) (4) 6.1.1.BOOT请求 (4) 6.1.2.BOOT响应 (6) 6.2.PERIODIC接口(IF2) (9) 6.2.1.PERIODIC请求 (9) 6.2.2.PERIODIC响应 (11) 6.3.PROGRAM INFO接口(IF3) (12) 6.3.1.PROGRAM INFO请求 (12) 6.3.2.PROGRAM INFO响应 (15) 6.4.ALARM接口(IF4) (16) 6.4.1.ALARM请求 (16) 6.4.2.ALARM响应 (20) 6.5.CONNECTION REQUEST之网络测试接口(IF5) (21) 6.5.1.网络测试任务下发 (21) 6.5.2.网络测试数据上报请求 (23) 6.6.常量表 (25) 6.6.1.EventCode (25) 6.6.2.AlarmCode (25) https://www.sodocs.net/doc/ba14766891.html,workTestCode (26) 6.6.4.ProgramInfoCode (26) 6.6.5.Result (26) 6.6.6.OperationCode (27)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2009年第1期 福建电脑基于SWOT 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马立威1,黄心正2 (1、福州大学图书馆情报学06级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省计算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SWOT 分析是进行公司战略分析的重要工具。依据对重组后中国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战略的SWOT 分析,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最核心的做法应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二是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 部管理。 【关键词】:SWOT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3G 竞争战略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 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 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至此,电信业重组种种猜想终于尘埃落定。 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如何进行业务的融合、如何实现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摆在三大运营企业面前的难题。一时间,有关全业务运营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通信业站在世界通信舞台上的代言人。巨大的市场份额,超高的利润回报,不断扩张的冲动,都使得中国移动被高高捧起。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重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前人经验,结合管理学经典模型,积极探索中国移动备战全业务运营的思路,一做抛砖引玉! 一般来讲,对全业务运营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牌照,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一种是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我们所提的全业务是第一种解释。 1.SWOT 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司选择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公司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的复杂的权衡的过程,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SWOT 分析是进行这种权衡的重要工具。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模型提出者认为,战略 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过程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主要优势 (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与企业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相协调,从而为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SWOT 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是: 2.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发展战略的SWOT 分析 结合电信重组后的竞争新格局,运用SWOT 分析,对新移动 发展全业务运营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果: (数据来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官方网站及各公司年报 ) 32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 技术规范 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7月

目录 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1) 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1) 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1) 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1) 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2) 2.1. 直放站 (2) 2.2. 宏蜂窝或微蜂窝 (3) 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4) 3.2. 电缆式 (4) 3.2. 泄漏电缆式 (5) 3.3. 光纤式 (6) 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 (7) 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 (8) 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 (10) 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 (11) 1、厂商资质要求 (11) 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 (11) 2.1. 无源天馈分布设备 (11) 2.2. 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 (14) 2.3. 干线放大器 (15) 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 (15) 4、设计施工能力 (16) 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 (16) 1、安装工艺要求 (16) 1.1. 有源设备安装 (16) 1.2. 室内天线安装 (16) 1.3. 馈线及相关设施 (16) 1.4. 无源器件安装 (17) 1.5. 接地 (17) 1.6. 标签 (17) 2、网络质量要求 (18) 2.1. 覆盖达标 (18) 2.2. 质量标准 (18) 2.3. 网络运行指标 (18) 2.4. 监控系统 (19)

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移动的GSM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可以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室内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另外,竞争对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且具有资费优势,与其相较,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络质量,实现室内覆盖是体现差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室内分布系统是实现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作好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2001年西安网络工作会议中对室内信号覆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加强城市室内覆盖建设不仅是吸收话务量、提高通话质量的有力手段,还应该认识到,室内覆盖站址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及早抢占,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各省要结合2-3年的无线网络规划,确定必须建设室内覆盖的建筑,力争在2001年完成建设。2001年要求以下重要场所实现覆盖(即室内面积95%以上信号强度大于-94db):移动用户在10万户以上城市的政府办公场所、新闻中心;飞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厅;地铁;三星级以上酒店(北京、上海、广州为四星级)、高档商业办公楼、娱乐中心;营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其他移动运营商有覆盖的场所;话务量大或用户投诉多的地方。” 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室内分布系统是一套无线信号传播设备的总称,它利用电缆或光缆,辅以功分器、耦合器,将信号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故障智能辅助定位 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 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 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早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党志俊、娄文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梁静海、张跃明、彭鹏 刖言 (2) 目录 (3) 1?概述 (4)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2.1术语和定义 (4) 2.2缩略语 (4) 3.功能需求 (5) 3.1 告警相关性分析 (5) 3.1.1告警根源性分析 (5) 3.1.2告警相关性原则 (6) 3.2业务相关性分析 (6) 3.3故障辅助分析及定位 (6) 3.3.1用户界面 (7) 3.3.2故障定位手段 (7) 3.3.3故障定位结果 (8)

1 ?概述 研究各种典型场景下PTN网络故障诊断定位方法,包括业务故障、光缆故障、设备故 障、时钟故障、DCN故障、业务性能劣化等,开发出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工具,实现一键式故障智能诊断及故障原因智能输出,并给出常见故障处理建议,提高运维人员现场维护效 率及能力。该辅助定位功能具备以下模块: —告警相关性分析 —业务相关性分析 —故障智能分析和定位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 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2.2缩略语 F

绝密-某移动公司内部的全业务运营建议

**分公司全业务 1. 关于全业务 **全业务的基本判断: 1)全业务竞争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客户的争夺: **作为经济发达城市,客户普及率以及信息化普及率已经较高,可供竞争对手新挖的客户资源不会是很多。竞争对手**电信与**联通一旦拿到拍照和进行放号,将是围绕客户的经营与争夺层面来展开:2)客户的选择话语权增大,如何利用业务,网络与服务推动客户经营工作成为全业务竞争的关键: 客户由于可供选择运营商的增加,再加上未来可能实施的号码携带等非对称管制政策,客户将会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在业务,网络与服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信明确提出了CDMA客户定位在中高端用户。从目前现实看,这部分客户的来源会有几部分:一是电信原有的小灵通部分高端客户;二是联通的G网高端客户;三是**移动的中高端客户(神州行,动感地带部分高端客户与全球通高端客户),对于**公司而言,如何守住自己的中高端客户是实施全业务竞争的第一步。这就涉及到采取什么策略来保住自己的中高端客户。**公司建议: 1、细分现有存量客户市场,打好“组合拳”来挽留客户 一是针对个人客户市场,采取“资费巩固阵地+新业务增加客户粘性”的组合策略。 资费永远是客户的首选。对于全球通客户,采取新的“签约制”形式,增加客户的签约年限,对于具有1年签约,2年签约,3年以上的签约客户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对于神州行与动感地带客户,采取“话务积分奖励制”,不同的话务量给予不同级别的优惠。 新业务是客户增值的表现形式,客户在同等资费与网络质量的前提下,会倾向于选择能提供更多优惠增值服务的运营商。为此,**公司可以采取针对不同的品牌客户(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提供更多

中国移动协议技术规范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移动协议技术规范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移动通信 CHINA MO0UE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乂 -XXXX 与承载独立的呼叫控制 (BI CC) 规范第5部分:BI CC 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 CC与 I SUP的信令配合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乂※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修订稿 版本号:1. 0. 0

目次 1 MM ............................................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和缩略语.................. 5 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2 6 BICC与ISUP的信令配合.... 编制历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刖曰 本规范共包含如下标准文件,本文件是第五部分。 第1部分:BICC的功能描述,对应于ITU-T建议 Q.1902.1 第2部分:BICC的消息和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 第3部分:BICC的程序 第4部分:BICC的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第5部分: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CC与ISUP 的信令配合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

移动全业务总结归纳

移动全业务总结归纳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增长 一、全业务竞争优劣势分析 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电信业面对电信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技术重大变革的唯一出路与最佳战略决策。无论是为了降低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还是为了新业务、新商务模式,都需要考虑融合。融合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推动行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源动力,是行业创新和转型的主旋律。 (一)市场形势 电信重组后,三家电信运营商均已具备了全业务运营的资质和能力,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目前移动仍主导移动话音市场,占据了约63%的市场份额,在固话领域联通、电信两家他网运营商占据了整个市场约75%的市场份额,专线及互联网领域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在新的形势下电信和联通一方面通过固网接入将集团客户牢牢把控,另一方面将固网优势和移动进行捆绑,抢夺我网移动用户。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公司应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前提下,本着保收入,保增长,稳定移动用户的市场目标,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在固话、专线、互联网三个他网运营商传统利润区开展亮剑行动,利用全业务作为武器,阻挡手机用户流失,并发力集团客户市场,深入进行固网业务挖掘,打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1、中国移动在移动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觊觎的领域

2、中国移动个人用户群基础庞大、拥有最丰富的客户资源 3、移动网络及服务质量好,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业务口碑 4、雄厚的资金优势,可以采用资本用作的方式快速拓展全业务 5、移动话音替代固定话音趋势不可阻挡,移动在传统话音业务上优势明显。 6、与中国铁通合并,融合了固网宽带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固网资源的缺陷,有利于发展集团ICT业务。 (二)劣势 1、在固定宽带资源,尤其是最后一公里以及互联网骨干网资源方面较电信和新联通具有明显劣势。 2、重组前,仅限于移动业务,基于全业务的发展缺乏运营经验,相应配套人员、维护系统、支撑系统缺乏准备。 3、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固话和宽带领域站绝对优势;中国移动在互联网、专线和固话方面基础薄弱,全业务服务能力很不均衡 4、中国移动在以固网为基础的家庭和集团客户资源方面与电信、联通存在着巨大差距。 5、中国移动和铁通的整合工作还在继续过程中,获取的固网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二、三个领域重点渗透,开展亮剑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