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经济学1997答案

现代经济学1997答案

现代经济学1997答案
现代经济学1997答案

上海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亦称凯恩斯陷阱,Keynesian Trap)

二、简述题(21分)

1.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异同。

2.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

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三、分析题(12分)

1.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又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

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价格会上涨,收入会增加。对这两种说法你有何评价?

2.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不会在其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部分进行生产?

四、计算题(12分)

1.某消费者每月收入120元,全部用在X和Y两种商品的消费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是2元,Y的价格是3元。计算:

(1)效用最大化时X与Y的购买量

(2)货币的边际效用与最大总效用

2.假定在一个简单经济中,家庭的自主性消费为9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可支配收入(Yd)占国民收入的75%,政府支出G为200亿元,投资I为250亿元,净出口函数(X -M)=200-0.1Y,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政府支出增加20亿元后的均衡国民收入与政府支出乘数。

(3)当(2)中政府支出的增加来自税收的增加时(即政府增加20亿元开支的同时相应地增加同量的税收)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平衡预算乘数。

五、论述题(40分)

1.什么是商品生产的外部性(外部影响)?认识商品生产的外部性有何现实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认识。

答案部分

上海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现代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15分)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选择生产要素的某种用途,而必须放弃的其他

用途所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一个社会在任何一个时期内,它的资源的供给量总是相当固定的,或者说总是一个有限的量,而决不可能同时生产

它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

代价。

机会成本可以用实物量表示,也可以用价值量表示。但机会成本不是一般会计人员传

统的成本概念,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利用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机会成本说明,要把

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用于最有利的地方,或者说在使用某种资源时应该是各种用途中最优

的或者至少是同样有利的。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曾经给经济学下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使用中间进行分配的科学”。在西方,机会成本不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还被广泛用于分析消费和政府开支等活动的得失。

2.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消费者对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类商品,往往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但市场上的商品一般只有一个价格,便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还可以用下图更具体地衡量消费者剩余。

在图中,DD0为需求曲线。当消费者以单位价格OP0购买OQ0单位的物品时,他实际支付的总额为OQ0MP0。但是,OQ0单位的物品提供给他的效用为OQ0MD,即他愿意支付的最大支出为OQ0MD。而两者之间的差额,即P0MD,就是消费者剩余。它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可见,消费者剩余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得到的好处并不是从卖者那里搜刮到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消费者剩余仅是消费者心理上所感觉到的一种满足。它对社会的、经济的多方面决策,都是有用的概念。

3.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的增加。在长期中,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同时增加,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得到各种益处,使同样产品的单位成本比原来生产规模较小时降低。

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内在经济是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例如,当厂商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渠道等采购原材料和推销产品等等。

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根据形成外在经济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性外在经济和金融性外在经济。技术性外在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个别厂商可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而引起的外在经济。金融性外在经济是指随着行业的发展,使个别厂商在融资等货币方面受到了影响而发生的外在经济。

4.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又称经济波动或国民收入波动,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论、资本存量调整论和创新论。

5.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亦称凯恩斯陷阱,Keynesian Trap):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

变得有无限弹性,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导致利率的下跌,而只是导致闲置余额的增加。

在流动性陷阱状态下,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太高,因而必将下跌,同样,认为利率太低,因而一定会上涨,所以人们认为,购买债券将招致资本损失,为此他们就只持有货币。金融当局可以在萧条时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从而鼓励投资和消费支出。但利率一旦降到流动性陷阱的水平,再增加货币供应就不会使利率降低了,而只会向银行闲置的资金那样积压起来。

五.简述题(21分)

1.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异同。

答:(1)完全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②产品同质。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③要素自由流动。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④信息充分。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因此,垄断竞争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存在较多的厂商。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以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

(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SAC=LMC=LAC,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SMC且AR=LAC=SAC。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比较如下。

相同点:第一,从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看,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实现长期均衡都是通过厂商调整生产规模以及进入或退出生产集团的形式实现的;第二,从长期均衡的结果看,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在长期均衡中,需求曲线都和LAC曲线相切,即在长期中利润为零。

不同点:第一,从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看。在完全竞争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中,其实现机制是随着厂商变化,市场上产品供给改变,从而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曲线并没有移动。在垄断竞争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中,由于厂商的变化,代表性企业的需求曲线发生改变,从而使企业原有均衡点位置受到扰动,从而逐步实现长期均衡。第二,从长期均衡的结果看。在垄断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并不是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而在完全竞争中相切于最低点。因此垄断竞争长期均衡的数量比完全竞争少,而成本比完全竞争高,存在着生产资源的浪费,资源未达到最佳状态。从SAC曲线看,垄断竞争也没有达到SAC的最低点,意味着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

2.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

答: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需求拉上、成本推进、混合性以及结构性等因素。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的原因,它是指商品市场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超过总供给水平,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引起总需求过多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被称为实际因素,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减税以及一国净出口增加等因素都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向右移动,使经济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另一类被称为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的减少。这会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也会导致总需求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扩大。在经济的总供给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之前,总需求的增加在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也使总产出增加。随着经济接近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总需求再增加,产出也不会再增加,而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提高原有的价格水平才能达到原来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

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会使国民收人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不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三种。

(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拉上或总供给推进,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引起的通货膨胀。

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答:(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是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1948年分别提出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的统称。该模型主要研究在保持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ν//s Y Y G =?=

式中G 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Y Y /?(即经济增长率),s 表示储蓄率Y S /,ν表示边际资本-产量比率Y K ??/(假定边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资本-产量比率y k /),且Y I ?=/ν。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δs I I G =?=/

式中I I /?为投资增长率,实际即为哈罗德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δ表示资本生产率I Y /?,即哈罗德模型中ν的倒数。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区别在于多马是用资本生产率表示资本-产量的比率,且G 表示投资增长率。二者的公式尽管其表达内容各异,但实际上是一回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达为:

δνs s G ==/

(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经济含义是:经济增长与储蓄率成正比,而与资产-产出比例成反比。

五.分析题(12分)

1.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又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价格会上涨,收入会增加。对这两种说法你有何评价?

答: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就是要看农民总收入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变动。显然气候不好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农产品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假若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即需求曲线固定不动,那么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由于一般的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总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故在需求状况不因气候不好发生变化并且对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气候不好引致的农业歉收对农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当然,如果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将不因气候不好而得更多的收入。

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依赖于对弹性系数及需求状况的所作的假设,一般不能笼统下判断。

2.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不会在其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部分进行生产?

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不会在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小于1部分进行生产,分析如下:

假定反需求函数为)(Q P P =,则有Q Q P Q TR )()(=

)11()1()()(d

E P P Q dQ dP P dQ dP Q P dQ Q dTR Q MR -=?+=?+== 所以,当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1

图 垄断厂商的生产

六.计算题(12分)

1.某消费者每月收入120元,全部用在X 和Y 两种商品的消费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 =XY ,X 的价格是2元,Y 的价格是3元。计算:

(1)效用最大化时X 与Y 的购买量

(2)货币的边际效用与最大总效用

答:(1)消费者均衡时,有

y

y x x P MU P MU = 即 32x y = 同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为

12032=+y x

联合解得 20,30==y x

(2)货币的边际效用为 10===y

y x x P MU P MU λ 2.假定在一个简单经济中,家庭的自主性消费为9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可支配收入(Yd )占国民收入的75%,政府支出G 为200亿元,投资I 为250亿元,净出口函数(X -M )=200-0.1Y ,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政府支出增加20亿元后的均衡国民收入与政府支出乘数。

(3)当(2)中政府支出的增加来自税收的增加时(即政府增加20亿元开支的同时相应地增加同量的税收)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平衡预算乘数。

解:(1)国民经济均衡时,有

Y Y M X G I C Y 1.020********.090-++++=-+++=

解得 1480=Y

(2)政府支出乘数为

58

.01111=-=-=βY

增加20亿元政府开支则国民收入增加100520=?亿元。此时的均衡国民收入为1580亿元。

(3)平衡预算乘数为 111=--=β

βY 所以当20亿元来自税收增加时,国民收入增加20亿元,此时的均衡国民收入为1500亿元。

五、论述题(40分)

1.什么是商品生产的外部性(外部影响)?认识商品生产的外部性有何现实意义? 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商品生产的外部性造成了市场失灵。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商品生产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P V 、S V 和P C 、S C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P S V V >、,但又S P P V C V <<,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P P P S V C V V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P S V V -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P P V C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S P C C <,再假定P P S C V C >>,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P P P S C V C C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3)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外部性存在的条件下,私人生产的产量水平和社会所要求的产量水平不一致。为了消除外部性的影响,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课税与补贴。对产生外部成本者课税,对产生外部利益者补贴,其目的在于使外部效果的产生者自行负担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第二,合并企业。合并企业的目的就在于使外在性问题内在化。如果生产Y 商品的厂商对生产X 商品的厂商施加了外在性,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第一家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合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将导致社会的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三,赋予财产权。对能排他的公共财富或无主物赋予财产权,这样就能对享用者收取费用,对破坏者要求赔偿,使外部性削减,同时提高经济效率。

第四,政府直接管制。主要是指政府对产生外部成本的情况加以管制。例如,对污染的管制。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认识。

答:关于通货膨胀的对经济的影响,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是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三是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

(1)促进论。促进论者认为,西方社会中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膨胀性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首先,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是货币供给过多,多发行的那一部分直接成为政府的收入,可用于增加投资。而物价上升带来居民持有货币的贬值,此损失被国家占有,这实质上是政府对所有货币持有人的一种隐蔽性的强制征税,又称“通货膨胀税”。如果居民的消费不变或消费的下降小于投资的增加,产出仍能通过乘数效应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具有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过程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比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加得更多。与此同时,高收入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低收入阶层高,因此,通货膨胀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在通货膨胀的初期,全社会都存在货币幻觉,将名义价格、名义工资、名义收入的上涨看成是实际的上涨。于是劳动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企业家愿意扩大投资,增加雇佣工人,导致就业的增加和产出增长加快。

第四,通货膨胀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由于实物资产和现金余额这两种财富形式之间的替代性,经济单位会增加对实物资产的需求,从而推动投资和产出的增加。

第五,通货膨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是不平衡的,各部门的投资规模也会以不同速度增加,全社会的产业结构可以得到局部调整。

第一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支持“通货膨胀效应理论”中的“促进论”的。

(2)促退论。促退论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在通货膨胀时期,价格上升和工资增加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不对应的,工人可能会通过罢工等方式向政府和资方施加压力。政府从本身利益考虑,可能对某些价格实行行政控制,从而使经济运行缺乏竞争和活跃,价格的信号作用削弱,经济效率下降。

其次,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存贷款风险增大,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会导致金融瘫痪。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控制名义利率,导致对借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出现对借贷资金实行配给的局面,从而使资金的运用起不到优化配置和加快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错误地引导资金流向,使一部分资金从生产部门转向非生产部门,对经济长期增长不利。在通货膨胀中,进行投机的商业资本周转快,投机者在交易中可获得丰厚利润,而投入生产领域里的资本,一般周转期较长,结果一部分工业资本从生产领域流向流通领域,进行投机活动,生产资本减少,导致经济衰退。

第四,通货膨胀会降低储蓄。一方面通货膨胀会使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削弱其储蓄能力;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又会降低实际利率,带来边际储蓄倾向下降,出现消费对储蓄的强迫替代,投资资金减少,生产规模因资本缺乏而缩减。

第五,反复无常的通货膨胀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大,增大生产性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打击投资信心,导致投资萎缩,产出下降。

第三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弗里德曼提出的在长期内向上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支持“促退论”观点的。

(3)中性论。中性论者认为,出现通货膨胀时,社会公众通过各种信息作出对未来的预期。根据这种预期,他们就会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行为调整将会使通货膨胀的各种影响均被相互抵消掉。因此,通货膨胀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其效应是中性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态度也是中性的。

第二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即一条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支持“中性论”观点,此外,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R·E·Lucas)等则提出理性预期的概念,这比弗里德曼的适应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更强调了通货膨胀政策的无效性,是支持“中性论”的又一理论基础。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消费者剩余)【圣才出品】

第14章消费者剩余 1.假设存在一种由某个竞争性行业生产的商品,它的单位成本是10美元,再假定存在100名消费者,每个消费者只愿意按12美元的价格消费1单位的这种商品(额外的消费对他们没有任何价值)。这里,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各是多少?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征收1美元的从量税,这种税收的额外净损失是多少? 答:(1)由于厂商的边际生产成本为常数(10美元),对于竞争性厂商而言,他们总是按照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供给产品,从而均衡价格为10美元。由于市场价格低于每一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所以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购买这种产品,即厂商的销量为100。 此时消费者剩余为,生产者剩余为0,从而总剩余为200。这个问题也可以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求解,如图14-1所示。 图14-1 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均衡 (2)如图14-2所示,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征收1美元的从量税,征税后,厂商的边际成本变为11,其余的分析同(1),从而可知均衡时的产量为100,均衡价格为11。此时消费者剩余为,因此,消费者剩余变化。生产者剩余还

为0,政府税收为。因此,社会福利的变化=消费者剩余变化+生产者剩余变化+政府收入变化=(-100)+0+100=0。所以,征税引起的无谓损失为0。 图14-2 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均衡 2.假设需求曲线为。消费者消费6单位商品的总收益是多少? 答:由得到反需求曲线是:,于是消费者剩余就等于消费者为自己消费的每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之和,也就是。 3.在第2题中,如果价格从4变动到6,消费者剩余的变化是多少? 解:价格从4变动到6,需求就从6降低到4,则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 所以消费者剩余减少了10。 4.假设当前商品单位价格是5美元,消费者消费了10单位离散商品。当价格提高到6美元后,消费者仍然消费了10单位离散商品。由于这次价格变化,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图14-3所示的图形。价格从5美元上升到6美元但需求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48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消费者选择理论 1. 有两种商品,x1和x2,价格分别为pl 和p2,收入为m 当X 1 X 1时,政府加数量税 t,画 出预算集并写出预算线 2. 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1, x2),如果花同样多的钱可以买( 4,6)或(12,2),写出预 算线的表达式。 3 ?重新描述中国粮价改革 (1 )假设没有任何市场干预,中国的粮价为每斤 0。4元,每人收入为100元。把粮 食消费量计为x ,在其它商品上的开支为 y ,写出预算线,并画图。 (2)假设每人得到30斤粮票,可以凭票以 0。2元的价格买粮食,再写预算约束,画 图。 (3)假设取消粮票,补贴每人 6兀钱,写预算约束并画图。 4. 证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5. 一兀纸币(X 1 )和五兀纸币(X2) 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6. 若商品1为中性商品,则它对商品 2的边际替代率? 7. 写出下列情形的效用函数,画出无差异曲线,并在给定价格( P 1, PT 和收入(m 的情形 下求最优解。 (1 ) X 1 = 一元纸币, X 2 = 五元纸币。 (2) X 1=—杯咖啡,X 2=一勺糖,消费者喜欢在每杯咖啡加两勺糖。 8. 解最优选择 (2) u X 1 X 2 9. 对下列效用函数推导对商品 1的需求函数,反需求函数,恩格尔曲线;在图上大致画出价 格提供曲 线,收入提供曲线;说明商品一是否正常品、劣质品、一般商品、吉芬商品,商品二 与商品一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 (1) u 2X 1 X 2 (2) u min x 1,2x ; (3) u a b X 1 X 2 (4) u In x 1 x 2, 10. 当偏好为完全替代时,计算当价格变化时的收入效用和替代效用(注意分情况讨论)。 11. 给定效用函数 (x, y) xy , p x =3, p y =4, m=60求当p y 降为3时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 (1) U (X 1,X 2) 2 X 1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题

1、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 关系定价。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请问:(1)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 么(2)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1)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因为完全放开也不宜,因为铁路是个垄断部门,而且买火车票者以低收入者为主,火车票是不可替代品,因此如果完全开放市场的话,那么火车票就会被票 贩子完全收购走,而票是极其有限的,要买票的人又是票的无数倍,这个时候就不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了,因为在供求关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替代的,所以如果价格过高,就会减少购买数量,但是火车票是不可替代品,如果价格过高,就会有很多人买不起票,回不了家,到时候就不是价格问题了,而是社会问题了。另外严格限制价格不利于调节供求,也会出现票贩子。 (2 )应该适当逐步放开价格,发展其他运输方式(公路、水路)。还可适当提高票价(抑 制需求)同时增开临时车次(增加供给)。 (3)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调节供求,使得资源合理配置,买方卖方各取所需。 具体做法有: ①政府干预 ②铁路部门自身提高 ③车票实名制 ④破除垄断,引入竞争 ⑤稳定用工来源,减少劳动力的流动 1、教材文章《节约时间创造财富》。刚到美国的人多半被它那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 质条件所吸引。人们常把宫足归因于资源的富有。其实资源丰富只是富足的条件之一。如果不能恰当地利用每种资源,到处存在着浪费,富足仍旧是泡影。但所有的富国却毫无例外地有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办事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寻求富强之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提高效率,消灭浪费上。有人把一切节约最终归结为时间的节约,这并不正确。因为并不是单单有了时间就可以创造出一切资源来,所以时间固然要节约,其它资源也是要节约的。美国人是 如何节约时间的我们应怎样做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不确定性)【圣才出品】

第12章不确定性 1.在图12-1中,如何才能达到禀赋点左边的消费点? 答:禀赋左边的点意味着在好的状态下有更多的收益,而在坏的状态下遭受更大的损失。与购买保险以规避风险相比,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有可能是保险的出售者。也就是说,在好的状态下,他将收到保费,而在坏的情况下,他将赔偿别人的损失。 图12-1 购买保险时的预算线 2.下面哪一个效用函数具有期望效用函数的性质? (1)u(c1,c2,π1,π2)=a(π1c1+π2c2)(此处应该有a>0的条件); (2)u(c1,c2,π1,π2)=π1c1+π2c22; (3)u(c1,c2,π1,π2)=π1lnc1+π2lnc2+17。 答:(1)具有期望效用函数的性质,可将u(c1,c2,π1,π2)=a(π1c1+π2c2)看

成由标准期望效用函数经过正仿射变换u(z)=az+b而得到(只不过此处b=0)。 (2)不具有期望效用函数的性质,因为它不是标准的期望效用函数,也无法从某期望效用函数经过正仿射单调变换得到。 (3)具有期望效用函数的性质,可将u(c1,c2,π1,π2)=π1lnc1+π2lnc2+17看成由标准期望效用函数经过正仿射变换u(z)=az+b而得到,其中a=1,b=17。 如果效用函数u(x)满足u(c1,c2,π1,π2)=a[π1v(c1)+π2v(c2)]+b,就说u(x)具有预期效用函数的性质,这里v(x)是普通的效用函数。根据这个定义,容易得到(1),(2),(3)的结论。 3.一个厌恶风险的人要在以下两种情形之间进行选择:他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有75%的概率得到100美元;或者,他可以确定地得到325美元。他将怎样选择? 答:此人会选择第二种情形。因为第一种选择给消费者带来的预期收入为1000×25%+100×75%=325美元,但是对风险规避者而言,确定性收入带来的效用要大于在不确定的条件下相同的预期收入带给消费者的效用,即E u<u(E x)。因此他不会选择第一种情形。如图12-2所示,其中B点是325的固定收入对应的效用,A点是风险收入对应的效用,显然A点的效用低于B点。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十一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潜在利润为正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 A、平坦 B、陡峭 C、无差别 D、不确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3、、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4、下列不属于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的是() A工资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政府调节机制 5、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 C、雇主和政府 D、政府和工会 6、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7、效率合约是指()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8、在家庭劳动力供给中,引起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 A家庭收入的下降B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 C制度劳动时间的下降D教育培训投入的下降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征税使工资率上升,则会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A减小B增加C不改变D不确定 10、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斯密 B、配弟 C、李嘉图 D、斯图加特·穆勒 11、把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引入家庭经济行为领域,为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卢卡斯 12、由于农村各产业和农村各部门不能容纳的劳动力所形成的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广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C、农民劳动力 D、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13、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工资收入具有()的特征 A、补偿性 B、竞争性 C、垄断性 D、平均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讲义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一、资源得稀缺性与合理配置 对于消费者与厂商等微观个体来说,其所拥有得经济资源得稀缺性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得配置,从而产生微观经济学得基本问题。 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就是如何配置资源,并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市场得竞争程度决定资源得配置效率。 二、经济理论或模型得实质 微观经济学就是实证经济学,它得绝大多数理论与模型都就是对微观活动得客观描述,或者就是对现实经济观察所做得解释。由现实抽离出理论,然后再用理论对现实做出解释与分析,这就就是经济理论得实质。不同得理论实际上就就是对经济现象所做得不同得抽离与解释。 理论模型(model) 经济现实(reality) 理论从实际中产生实际对理论得验证 三、经济理论模型得三个标准 任何一个经济学理论模型都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一)要足够简化(no redundant assumption) 指假设得必要性。假设越少模型得适用面越宽。足够简化还意味着应当使用尽可能简单得方法来解释与说明实际问题,应当将复杂得问题简单化而不就是将简单得问题复杂化。应当正确瞧待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得应用,奠定必要得数学基础。熟练得运用三种经济学语言。 (二)内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这就是对理论模型得基本要求,即在一种假设下只能有一种结论。比如根据特定假设建立得模型只能有唯一得均衡(比如供求模型);在比较静态分析中,一个变量得变化也只能产生一种结果。内在一致性保证经济学得科学性,而假设得存在决定了理论模型得局限性。经济学家有几只手? (三)就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relevance) 经济学不就是理论游戏,任何经济学模型都应当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曾经有关于经济学本土化问题得讨论。争论得核心在于经济学就是建立在完善得市场经济得基础上得,而中国得市场经济就是不完善得,因此能不能运用经济学得理论体系与方法来研究与解决中得问题。两种观点: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经济学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往往让人觉得非常专业,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活动和现象,都和经济学有关。现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谈谈我对经济学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中国特有的“春节经济”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在外工作的子女不管归途多么遥远也要回家和家人团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辞旧守岁、贴春联、放花炮,充满了节日的快乐和温馨。春节不仅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春節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的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春节期间诸如食品、旅游、服务业等商品价格都会出现明显涨幅,其中以食品最为明显。例如我市的鸡蛋价格在春节前为3.5元每500克,春节期间涨到了5.7元每500克;韭菜在春节前的价格为5.3元每500克,春节期间的价格竟然达到了12元每500克。对于这一现象,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春节期间供求关系不平衡。在春节之前人们总要提前通过“办年货”的手段,购买囤积大量食品、服装、节日用品等生活物资以备春节期间使用,促使了市场需求加大。而因为春节期间很多生产经营者都放假休息,造成市场供给减少,从而带动了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另外“春运”也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由于春节前后人们对运输市场的需求明显加大,交通部门运力不能满足春运的市场需求,所以造成了“一票难求”的现象,更是出现了如“黄牛党”等非法经营者扰乱春运市场的现象。春运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求学,加上人们要在春节期间回家团聚的传统观念,促使了这一特殊现象的产生。 二、互联网经济的新宠儿—新型网络支付 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新兴网络支付途径正在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新型网络支付手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繁荣。由于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拥有和使用智能手机,为新型网络支付手段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大到商场、超市、饭店,小到出租车、菜市场、路边摊位,都能经常见到新型网络支付的身影。 新型网络支付作为一种创新的支付手段,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支付手段之外的,新型网络支付要依托于绑定银行卡才能进行支付过程。新型网络支付现对于传统支付来说,主要有方便快捷、安全性良好、利于环保三个特点。购买商品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 著)48题及解答

第一部分 消费者选择理论 1.有两种商品,x1和x2,价格分别为p1和p2,收入为m 。当11x x ≥时,政府加数量税t,画出预算集并写出预算线 2. 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1,x2),如果花同样多的钱可以买(4,6)或(12,2),写出预算线的表达式。 3.重新描述中国粮价改革 (1)假设没有任何市场干预,中国的粮价为每斤0。4元,每人收入为100元。把粮 食消费量计为x ,在其它商品上的开支为y ,写出预算线,并画图。 (2)假设每人得到30斤粮票,可以凭票以0。2元的价格买粮食,再写预算约束,画 图。 (3)假设取消粮票,补贴每人6元钱,写预算约束并画图。 4. 证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5. 一元纸币(x1)和五元纸币(x2)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6. 若商品1为中性商品,则它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 7. 写出下列情形的效用函数,画出无差异曲线,并在给定价格(p 1,p 2)和收入(m )的情形下求最优解。 (1)x 1=一元纸币,x 2=五元纸币。 (2)x 1=一杯咖啡,x 2=一勺糖, 消费者喜欢在每杯咖啡加两勺糖。 8. 解最优选择 (1) 21212 (,)u x x x x =? (2)2u x = 9. 对下列效用函数推导对商品1的需求函数,反需求函数,恩格尔曲线;在图上大致画出价格提供曲线,收入提供曲线;说明商品一是否正常品、劣质品、一般商品、吉芬商品,商品二与商品一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 (1)212x x u += (2)()212,min x x u = (3)b a x x u 21?= (4) 12ln u x x =+, 10. 当偏好为完全替代时,计算当价格变化时的收入效用和替代效用(注意分情况讨论)。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 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 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 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 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解释: 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学现象, 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的回龙观地区, 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 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 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的距离, 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 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 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 我说,那不是更远吗? 晓波说,但是回龙观的黑车是5块的, 霍营的黑车是10块的,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 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的讨论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 晓波的观点是市场定价, 就是回龙观发展的早,黑车多,竞争激烈, 所以便宜。 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 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的定价就有关系。 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的) 所以单方面的提价很困难, 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 去比较近的霍营是10块, 比较远的回龙观是5-7块,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版)-24垄断(含习题解答)

Chapter 24: Monoply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7th Edition) Hal R. Vari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第24章:垄断(含习题含习题详细详细详细解答解答解答)) 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方法(第7版) 范里安 著 (加州大学伯克利) 曹乾 译 (东南大学 caoqianseu@https://www.sodocs.net/doc/ba18052975.html, ) 简短说明:翻译此书的原因是教学的需要,当然也因为对现行中文翻译版教材的不满。范里安的书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但市场中的教材却充满了沙子(翻译生硬而且错误百出)。此次翻译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但仍欢迎指出。仅供教学和学习参考。

24 垄断 在前几章,我们分析了竞争性行业的行为,如果行业中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而且数量众多,那么这个行业就可能是竞争性行业。在本章,我们分析另外一个极端,即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的市场结构,这就是完全垄断.. 市场(a monopoly )。 当某市场只有一家企业时,就不能再认为该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相反,垄断企业会认识到它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因此它会选择能使利润最大的价格和产量组合。 当然,它也不能独立地选择价格和产出水平;对于任何给定的价格,垄断企业只能销售市场可以承受的产量。如果它定价高,那么它只能卖出很少的数量。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将会约束垄断企业对价格和销量的选择。 我们可以认为垄断企业选择价格,令消费者根据这个价格选择购买数量;或者我们还可以认为垄断企业选择产量,令消费者决定对于这些产量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第一种方法可能更自然一些,但是第二种方法更便于分析。当然,如果计算时不出错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 24.1最大化利润 我们首先分析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令)(y p 表示市场反需求曲线,)(y c 表示垄断企业的成本函数,y y p y r )()(=表示它的收入函数。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可以表示为 )()(max y c y r y ?. 这个问题的最优条件非常直观:在最优产量水平上必有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入效应边际成本,则企业应该减少产量,这么做收入会减少,但成本减少得更多,因此利润会增加。如果边际收入大于边际,则企业应该增加产量。只有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改变产量。 用代数的语言,我们可以将最大化条件写为 )()(y MC y MR = 或 y c y r ??=??. 竞争性企业在利润最大化时也必须MR=MC 的条件,只不过该情形下,边际收入等于价格,因此上述条件简化为P=MC 。 对于垄断企业来说,边际收入稍微有些复杂。如果垄断企业决定将产量增加y ?,这将对收入产生两种效应。第一种效应是它卖出更多的产品,收入增加了y p ?。但是,第二种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选 择)【圣才出品】

第5章选择 1.假定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商品2的需求函数是什么? 答:假设完全替代的效用函数是:,(为了简化计算,这里只考虑替代比例为1∶1的情况)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即: 由约束条件,解得,同时由于,则,即:。 将的表达式以及约束条件代入效用函数后,得到: 从而解得: 如图5-1所示。 图5-1 完全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2.假设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的直线,并且给定任意的价格和收入,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什么? 答:如图5-2所示,比较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可知,当时,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为只购买商品2;当时,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为只购买商品1;当时,任意购买都是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图5-2 完全替代偏好的最优选择 3.假定一个消费者在每一杯咖啡里总是加2汤匙糖。如果每汤匙糖的价格为,每杯咖啡的价格为,消费者花费美元在咖啡和糖上。那么,他或她将打算购买多少咖啡和糖? 答:设表示糖,表示咖啡,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总是满足:,将这一条件代入预算线方程中,可以得到、。 4.假定消费者对冰淇淋和橄榄有很高的非凸性偏好,而他所面临的价格为,并有美元可供支出。那么他的最优消费束是什么?

答: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束为(0,)或者为(,0)。 这是因为:在非凹性偏好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端点消费束的偏好甚于对平均消费束的偏好,因此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为只消费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即最优消费束为(0,)或者为(,0)。 5.如果一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那么,他在商品2上的花费占他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解:消费者会把4/5的收入花费在商品2上。 分析如下:这是一个典型的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对其进行单调变换,可得。关于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有一个特殊性质,即消费者在每种商品上的花费总是占他收入的一个固定份额,这个份额的大小由效用函数中的指数来决定。 证明过程如下: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最大化其效用: 由拉格朗日乘数法有: 从而得到一阶条件为: 则 所以消费者会把()的收入花费在商品2上。在本题中,消费者会将的收入花费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课后习题详解-(跨时期选择)

第10章 跨时期选择 1.如果利率是20%,那么20年后交付的100万美元在今天的价值是多少? 答:如果利率是20%,那么20年后交付的100万美元在今天的价值为:()20 1100 2.61120%?≈+(万美元)。 2.当利率提高时,跨时期的预算约束是变得更陡峭还是更平坦? 答:跨时期的预算方程是:221111c w c w r r +=+++,或者也可以写作:()()212111c r c w r w =-++++,预算线的斜率为()1r -+,当利率提高时,预算线的斜率的绝 对值增大,因此预算线会变得更加陡峭。 3.在研究跨时期的食品购买时,商品完全替代的假设是否仍然有效? 答:在研究跨时期的食品购买时,商品完全替代的假设一般不成立。分析如下: 为简单起见,假设两种商品(即两个时期的消费1c 、2c )为1∶1替代的,由于在完全 替代的情形下,消费者只会消费价格便宜的那种商品。在跨期消费的情形下,由于一般来说0r >,这意味着第1期的消费更贵,因此消费者在第1期的选择应该是不消费,而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吃不喝他活不到第2期。 4.一个消费者,最初他是一个贷款人,并且即使利率下跌后,他仍然是一个贷款人。

在利率变动后,这个消费者的境况是变好还是变坏?如果这个消费者在利率变动后转变为一个借款人,他的境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答:(1)假设在利率下降前,某消费者是一个贷款者,如果利率下降后,他仍然是一个贷款者。那么他的境况肯定会变坏。如图10-1所示,A点代表消费者的初始最优选择,当利率下降后,跨期预算线变得更加平坦,如果他还是贷款者,不妨假设他此时的最优选择变为B点,由于B点在原来的预算线之下,这就意味着:在利率变化前,消费者可以选择B 点的时候却放弃了它,转而选择A点,那么由显示偏好原理可知,消费者一定偏好于A点对应的消费束胜于B点对应的消费束。所以,最优选择从A点变到B点,消费者的境况变坏了。 图10-1 利率下降后消费者的预算线更平坦 (2)如果利率下降后,消费者从贷款者变成了借款者,那么他的情况就无法判断是变好还是变坏。如图10-2所示,假设利率降低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为C点,此时消费者选择了在以前预算条件下无法选择的点,消费者境况变好。但是,如图10-3所示,此时消费者境况变差。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 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 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1—AC1)*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

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息不完善,果农们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将下降,亦即会有大量的苹果树被砍,直到达到均衡价格P2。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跨时期选择)【圣才出品】

第10章跨时期选择 1.如果利率是20%,那么20年后交付的100万美元在今天的价值是多少? 答:如果利率是20%,那么20年后交付的100万美元在今天的价值为:100×[1/(1+20%)20]≈3(万美元)。 2.当利率提高时,跨时期的预算线是变得更陡峭还是更平坦? 答:当利率提高时,跨时期的预算线会变得更陡峭。 跨时期的预算方程是:c1+c2/(1+r)=w1+w2/(1+r)。 或者也可以写作:c2=-(1+r)c1+w2+(1+r)w1。 预算线的斜率为-(1+r),当利率提高时,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增大,因此预算线会变得更加陡峭。 3.在研究跨时期的食品购买时,商品完全替代的假设是否仍然有效? 答:在研究跨期食品购买时,商品完全替代的假设无效。因为在跨期模型中完全替代即意味着:消费者既可以选择每期都消费一些食品,也可以选择只在一个时期消费食品,另一个时期不消费食品,这两种情况对他是没有区别的。但事实上,消费者肯定不可能只在当期或只在下期消费食品,而在其他时期不消费。所以商品完全替代的假设在研究跨时期食品购买时不再有效。 4.一个消费者,最初他是一个贷款人,并且即使利率下跌后,他仍然是一个贷款人。

在利率变动后,这个消费者的境况是变好还是变坏?如果这个消费者在利率变动后转变为一个借款人,他的境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答:(1)假设在利率下降前,某消费者是一个贷款者,如果利率下降后,他仍然是一个贷款者。那么他的境况肯定会变坏。如图10-1所示,A点代表消费者的初始最优选择,当利率下降后,跨期预算线变得更加平坦,如果他还是贷款者,不妨假设他此时的最优选择变为B点,由于B点在原来的预算线之下,这就意味着:在利率变化前,消费者可以选择B 点的时候却放弃了它,转而选择A点,那么由显示偏好原理可知,消费者一定偏好于A点对应的消费束胜于B点对应的消费束。所以,最优选择从A点变到B点,消费者的境况变坏了。 图10-1 利率下降后消费者的预算线更平坦 (2)如果利率下降后,消费者从贷款者变成了借款者,那么他的情况就无法判断是变好还是变坏,这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如图10-2所示,假设利率降低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为C点,此时消费者选择了在以前预算条件下无法选择的点,消费者境况变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