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学 周三多版 考试重点总结教程文件

管理学 周三多版 考试重点总结教程文件

管理学 周三多版 考试重点总结教程文件
管理学 周三多版 考试重点总结教程文件

管理学复习总括

10会展张鑫

一.名词解释

1.决策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管理就是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2.沟通

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3.计划

计划是指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途径的策划和安排。

4.控制

为达到规定的目标,对元件或系统的工作特性所进行的调节或操作。

5.战略

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6.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7.授权

授予或拒绝授予客户端访问权限的过程。

8.组织文化

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9.管理

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创新等五个职能。

10.市场细分

按照某一标准将消费者市场细分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具体包括标准和相似性两种划分类型。

二.多选、填空

1.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 P298

2.职权的三种形式

3.管理幅度的设计影响因素P183

4.权变理论P21

5.影响有效沟通的结构性因素P277

6.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P305

7.管理者的决策

8.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P34

9.集体决策的方法P109

10.影响结构的三种特征P165

11.个人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P35

12.企业基本竞争的策略

13.双赢谈判P282

14.零和谈判P282

15层级化设计与职位P182

16目标管理法

11.道德发展的层次P35

12.人际关系学说

13.组织设计周期各阶段特征P145

1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性

15.动态网络组织理论

16.经营单位、经营组织分析法

17.成长战略中的一体化战略的内容P144

18.社会责任观

19.道德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0.三.简答

1.行为决策理论P100

(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出判均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丫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王性是相对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f 用。.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2.双因素理论P256

由每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主要包括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①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

②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责等。

结论:

①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

②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③党职工受到很大的激励时,他对外部环境的不理因素能产生很大的耐性,反之,就不可能有这种耐性。

3.人际关系学说

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②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

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的合作。

**意义:推翻了泰罗以来把人视为“经济人”的观点,成为行为科学的先驱,使管理学进入了行为科学新时代。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P13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5.法约尔的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原则P15

由法国人亨利。法约尔提出。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观点: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六方面职能

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6.需要层次理论P255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

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1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求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求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2

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7.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P147

任务须转化为目标,管理人员通过目标对下级领导并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是程序,使各级管理人员会同制订共同的目标.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自我指挥\我控制.管理人

8.组织设计的原则P167

①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

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在组织设计时,逻辑性的要求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要因事设职,因职用人,要重视人的因素。

②权责对等原则。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不仅要明确各个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而且在组织设计中还要规定相应的权力。没有明确的权力,或权力的应用范围小于工作的要求,可能使责任无法履行,任务无法完成。

③命令统一原则。

组织额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人的指挥,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使组织最高管理部门的决策得以贯彻执行。

④精干高效原则。在服从组织目标所决定的义务活动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更好地实现目标。

⑤分工协调原则。

组织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越能反映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的分工以及彼此间的协调,委派的任务越能适应于担任这一职务人的能力和动机,其组织结构和形式就越是有效。

⑥战略目标原则。

组织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必须服从一定的目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对组织结构的形成与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9.管理者的角色P6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基本修炼P22

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为圣吉模型。它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通过学习扩展自身的能力,从而获取最理想的结果,创造一种组织环境,激励组织成员发展自我,追求自己选择的目标。

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认知心理学上的概念,指那些深深固结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认知周围世界,以及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和印象,是思想的定势反映。

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集体成员共同勾勒出为之奋斗的将来,确定原则和指导方法,从而在集体中建立起一种奉献精神,是组织中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整合,是能成为员工心中愿望的远景,它遍及组织全面的活动,并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

团队学习。企业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赢得成功,不能仅靠几个英雄式的人物,而要领先整个团队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

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是指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力量和相互关系进行思考的方式,也是用以描述和理解这种力量和关系的语言。

11.组织机构(扁平型)的优缺点P183

优点:①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发现信息反馈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可能性较小。

③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的过多过死,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④管理费用较少。

⑤主管人员能够与下属结成较大的集体,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缺点:

①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②主管从较多的下属那儿得到较多的信息,众多的信息可能掩盖了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

③随着规模的扩大,协调和取得一致意见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12.领导权力的来源P237

1.法定性权力

在组织结构中,你处于什么位置,高层、中层、还是低层,由此获得的这种权力就是法定性的权力,一旦有了正式的任命,你就具有了法定性的权力.

2.奖赏性权力

与强制性权力正好相反,领导可以奖赏员工,让员工来重视自己。

3.强制性权力

这种权力是建立在惧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作为下属如果不服从领导,领导就可以惩罚、处分、批评下属。

4.参照性权力

如果你对某个人有一种崇拜的心理,并且希望自己成为像他那样人的时候,被你崇拜的这个人就获得了参照性的权力。

5.专家性权力

这种权力取决于你的知识、技能和专长。

13.不同层次管理者得技能要求P247

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处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

14.流动计划法及其评价P151

具体做法是用近细远粗的方法制定计划。在计划的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根据该阶段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外部与内部有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并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每次修改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

①把计划期内各阶段以及下一个时期的预先安排有机地衔接起来,而且定

期调整补充,从而从方法上解决了各阶段计划的衔接和符合实际的问题。

②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实际情况的多变性这一矛盾,使计划

更好地发挥其指导生产实际的作用。

③采用滚动计划法,使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把

供产销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预期的目标。

在展望未来时,考虑哪些是有前途的

16.处理冲突的方法P281

①谨慎选择好你想处理的冲突。管理者应选择那些群众关心,影响面大,对推进工作打开局面,增强群体凝聚力,建设组织文化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其他事件应尽量回避。

②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是那些人卷入了冲突,冲突双方的观点是什么,差异在哪里,真正兴趣是什么有应仔细研究。代表人物的特点、价值观、经历等因素。

③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不仅要了解公开的、表层的冲突原因,还要了解深层的、没有说出来的原因。对于是由多种原因沟通作用的,还要进一步分析各种原因作用的强度。

④妥善的选择处理的方法。从传统无关紧要时。可以采用回避策略。当维持和谐关系十分重要时,可采用迁就策略。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处理时,可采用强制策略。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时可采取妥协策略。当事件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经过开诚布公的谈判,走向对双方有利的合作。

17决策的影响因素P104

①环境。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对环境的习惯反映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②过去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中的决策是对初始决策的完善、调整和改革,过去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

③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喜好风险的决策者会选择风险较大但收益也较高的行动方案,厌恶风险的人通常会选取较安全同时收益水平也较低的行动方案。

④伦理。决策者是否重视伦理以及采取何种伦理标准会影响其对待行为或食物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决策。

⑤组织文化。欢迎变化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新方案的通过与实施,抵御变化的组织文化不利于对过去决策做重大改变的方案的通过。

⑥时间。决策可分为时间敏感型决策和知识敏感型决策,组织中的大多数属于知识敏感型决策。

18.部门化的基本形式P177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1、职能部门化

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3、地域部门化

4、顾客部门化

5、流程部门化

(一)职能部门化

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组织的职能为基础进行部门划分,即把具有相同职能的工作岗位放在同一个部门。

(二)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三)地域部门化

地域部门化就是按工作所在的区域范围来划分部门。这种方法较多用于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分散的组织。其特点是,把同一地区或区域内发生的各种业务活动划归同一部门,然后再按这一部门所管辖的范围进一步建立有关的职能部门。这样,一个地区或区域的业务活动便被集中起来,交给一个管理者负责。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本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便获取区域经营的效益。

(四)顾客部门化

顾客部门化就是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的需求导向越来越明显,企业应当在满足市场顾客需求的同时,努力创造顾客的未来需求,顾客部门化顺应了需求发展的这一趋势。

(五)流程部门化

流程部门化就是按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人员、材料、设备比较集中或业务流程比较连续紧密是流程部门化的实现基础。

19.企业有代表性的激励形式P265

(1)工作激励。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工作热情。

1.工作分配要考虑到职工的特长和爱好

2.工作分配要能激发职工的内在工作热情.

(2)成果激励。在正确评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职工以合理的奖励,以保证职工行为的良性循环。工作报酬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通过报酬可以使员工看到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地位,并满足员工的需要。合理的报酬分配应注意:

1.赏要合理。

2.罚要合情。

(3)批评激励。通过批评来激发员工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定,批评不同于行政处分与罚款无情,更多的是通过双方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帮助违规者认识错误,产生信心,改正错误,化消极为积极。

1.明确批评目的。

2.了解错误事实。。

3.注意批评的方法。

4.注意批评效果。

(4)培训教育激励。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知识的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增进进取精神,激发工作热情。

1.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2. 提高业务技能。

20.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P255

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人的需要取决于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②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会提出。

把人需要层次划分为五级:生理需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安全需要:现在和未来安全的需要。感情需要:希望在生活中受别人注意,以及感情上的归属。尊重需要:自尊和受别人的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更高层次需要,工作上有所成就,事业上有所建树。

贡献:

①提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

②提出了每一种需要的具体内容。

③将自我实现作为让你的需要的的最高层次对我国的管理者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缺陷:

①对需要分析简单、机械。

②它的前提人都是自私的,是一种科学的假设。

③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也不尽完善。

四.案例分析

1.组织文化(企业文化)P221

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特征:①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②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③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

④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集体凝聚力。

功能:

①自我凝聚功能。

②自我改造功能。

③自我调控功能。

④自我完善功能。

⑤自我延续功能。

塑造

①选择价值标准。

②强化员工认同。

③提炼定格。

④巩固落实。

⑤丰富发展。

2.组织设定(职能部门化)P164

么是职能部门化

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组织的职能为基础进行部门划分,即把具有相同职能的工作岗位放在同一个部门。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职能是互相联系的活动。其所以说关联,是因为在进行特定的一种工作时,要求有许多相似的技能。也就是说,在完成一个共同目标时把一组作业任务组编在一起的关系。

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很少人能够对各个方面的知识样样精通。规模小的公司,业务量小,只需要很少的管理人员,因此,往往是一个人管理许多事情。从某种程序上说,这种管理效率是很高的,因为不要其它的协调方式。在规模较大的公司,管理业务及管理人员都增加了,由于分工的极大优越性,组织管理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来进行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制造业,通常是按照生产、销售、技术、财务以及人事等划分成若干职能部门。

乎所有的公司组织都是有按职能划分的部门,按职能划分部门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方法。按职能划分部门的优点是:

1、它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和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

2、它遵循了职业专业化的原则,因而简化了职业训练工作。

3、在人力的利用上能够显示出更高的效率。

4、职能专业化减轻了主管部门经理承担最终成果的责任,因而提供了在上层加强控制的手段。

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缺点是:

1、职能人员往往养成了专心一意地忠于职守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各职能部门往往会强调自己部门的重要性,它们之间的“墙”是普遍存在的,职能人员观点的狭隘会破坏公司的整体性。

正因为这样,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按职能划分部门,只有总经理才能对公司的全面事务负责,在大的公司里,这样的责任放在一个人肩上是太重了。

2、由于缺乏更多的位置,使得经理人才的训练受到限制。

3.部门设定(组织机构)P176

组织结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广义的组织结构,除了包含狭义的组织结构内容外,还包括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如专业化协作、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等。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一个人不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全部,解成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人独立去做。就其实质来讲,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

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是一种不间断的权力路线,从组织最高层扩展到最基层,澄清谁向谁报告工作。

五.论述

1.行业竞争结构理论P

行业竞争结构是指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的分布。理论上,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双头垄断、完全垄断四种,从市场集中程度、进入和退出障碍、产品差异和信息完全程度方面有不同的特征。

1.行业内部的竞争

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⑴行业的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竞争激烈;⑵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致相当;⑶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体现不出差异;

⑷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顾客的议价能力

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业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受到下述因素的影响:

⑴购买数量。⑵产品性质。⑶顾客的特点。⑷市场信息。

3.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

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受到下述因素的影响:

⑴对货源的控制程度⑵产品的特点。⑶用户的特征。

4.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

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或公司。新的进入者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其结果可能使行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跌,行业利润减少。潜在竞争对手的可能威胁,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程度及行业内部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进入行业障碍程度越高,现有企业的反应越激烈,潜在竞争对手就越不易进入或不想进入,从而对行业构成的威胁也就越小。进入行业障碍有:

⑴规模经济。⑵品牌忠诚。⑶资金要求。

⑷分销渠道。⑸政府限制。⑹其他方面的行业障碍。

5.替代产品的压力

替代产品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者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比如,石油与煤炭,铜与铝,咖啡与茶叶,或天然原料与合成原料等互为替代品。

2.组织设计的原则P167

①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

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在组织设计时,逻辑性的要求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要因事设职,因职用人,要重视人的因素。

②权责对等原则。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不仅要明确各个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而且在组织设计中还要规定相应的权力。没有明确的权力,或权力的应用范围小于工作的要求,可能使责任无法履行,任务无法完成。

③命令统一原则。

组织额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人的指挥,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使组织最高管理部门的决策得以贯彻执行。

④精干高效原则。在服从组织目标所决定的义务活动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更好地实现目标。

⑤分工协调原则。

组织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越能反映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的分工以及彼此间的协调,委派的任务越能适应于担任这一职务人的能力和动机,其组织结构和形式就越是有效。

⑥战略目标原则。

组织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必须服从一定的目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对组织结构的形成与

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3.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P225

塑造途径:

①选择价值标准。

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选择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必须遵守两个前提:①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②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标准要抓住4点:①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②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③要使得组织文化标准和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和谐。④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

②强化员工认同。

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树立榜样人物,培训教育,强化员工的认可程度和系统接受的程度。

③提炼定格。

精心分析,详细分析和仔细比较实践结果与规划方案的差距,必要实践吸收有关专家和员工和合理化意见。全面归纳,删除那些落后的,不为员工所认可的内容与形式,保留那些进步的为广大员工接受的内容和形式。精炼定格,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④巩固落实。

建立必要的制度,领导率先垂范,从制度上、思想上保障组织文化的发展和升华,实现组织成员共建优秀组织文化的历史任务。

⑤丰富发展。

当组织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要不失时机地调整、更新、丰富和发展组织文化。

4.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书p254

5.怎样实现有效沟通P278

: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要学会:听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职工代表大会——可以为厂长汇报工作提供良机6:非管理工作组7: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8: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周三多管理学总结

管理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 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当今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变化。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大家能否分享组织的知识;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核心能力理论 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一项能力可以界定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不是物理性资产;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与竞争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价值;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计划 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区别: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

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决策时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任务的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目标管理 定义: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和程序,它是组织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上级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然后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基本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分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特点:目标管理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系统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注重管理实践是一种成果管理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内容的讲授,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也就是管理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重点 管理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 三、教学难点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四、教学内容和要点 了解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性质、特征及学习管理学的意义 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七、教学手段:幻灯 八、~ 九、3学时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1.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项特殊职能 2.管理也是生产力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1.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 1.技术技能 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 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思考题: 1、管理的特性 2、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 … — |

[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各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及代表人物。 二、教学重点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和学术背景及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决策学派 四、教学内容和要点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幻灯 六、3学时 第一节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顺道 2.重人 3.人和 4.守信 5.利器 6.求实 7.对策 8.节俭 9.法治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 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 2.查理?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二)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其人 2.科学管理的实质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填充题 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答案]教材P1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教材P21(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属性,又具有______属性。 [答案]P15-17(自然、社会) 4、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和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答案]教材P30(原理、方法) 二、选择题 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B__。(教材P23)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 2、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B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教材P32) A.xxB.试验xxC.演绎xx 3、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

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_B___。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教材P401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B项与此无关) 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教材P1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B__。 A.日常程序性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教材P13) C.局部程序性决策D.短期操作性决策 6、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__C__。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教材P24-25)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总结复习课程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 ●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 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 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 谁管理”的问题 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 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 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 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科学操作方法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学与考研考试大纲

《管理学》教学与期末考试考研大纲参考版 2017年2月

前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管理学》课程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以经济管理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本科学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以及发展趋势,为深入掌握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基本掌握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系统的经济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工作能力,能够有意识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学》知识来自对不同经济组织长期经济活动有益探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运用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其内容,领会其实质。《管理学》知识与组织生存的客观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动关系,其知识体系、内容结构充满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站在客观环境的角度进行学习,以掌握《管理学》知识的本质。 先修课程要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本课程计划54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自学相结合。 考核方法:闭卷笔试。 注:※符号标注的内容由任课老师自主安排讲授,不在考试范围之例。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的工作 一、学习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其性质。 二、本章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条件 共同劳动;组织;组织目标 二、管理的定义(教材第5页)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 一、管理过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9页) 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管理职能(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7页) 1、计划:设定组织目标并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2、组织:决定资源和活动组合的最佳方式。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工作 4、控制:监督和纠正当前活动以保证目标实现。 第三节管理者和管理工作 一、管理者的定义(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6页) 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职责的组织成员,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者的类型(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9页) 管理者依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以及营销、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等专业管理者。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请各位同学按照下列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约尔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亚当·斯密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马萨诸塞车祸 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功利主义道德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社会契约道德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以社会利益为中心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自律 超越法律 视人为目的 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自信心 ?自控力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社区福利投资 社会慈善事业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具体表现 ?跨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国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猛 ?同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 ?跨国并购进程加快 全球化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供应商 ?销售商 ?顾客 ?竞争对手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全球化组织模式考虑的因素 “全球一体化压力”和“本地化反应压力”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 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 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课程学时: 51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应用。 二、课程目的: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 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 四.考核方法: 课堂参与:10% 平时作业:20% 期末考试:70% 导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学 1.1.管理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美国管理学家出自于实践,他们用Exciting 来表达。因为探究如何从一个小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员,造就一个世界首富的企业家,这样一个过程,其中的奥妙在何出,我们如何才能作出如此绩效?--兴奋 《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组织。管理出效益,邯郸钢铁公司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芜阳钢铁厂五下邯钢学习,未能学成。 2.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首先,任何组织的管理好坏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汽车上时,你会抱怨公交公司的管理太差;当你在学校学期初交学费,非常的混乱,或者丢失了钱

管理学提纲(周三多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要点与题纲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 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1964年提出 7: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管理的概念◆◇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 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职能 卡次◆◇管理者三种技能◆◇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 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 (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六)XX--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

管理学教材周三多第二版

管理学 第一单元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 (一)外国学者的定义 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 F .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 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有三层含义) 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 (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 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Donnell,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3、当今大多数教科书将管理的职能分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二)本书的观点: 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信息获取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总结

管理学复习总结 一、管理的定义: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 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 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4、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二、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管理学科是边缘学科。科学管理思想的推行,要对员工和雇主进行心理革命。 3、泰罗制的基本内容 A、工作定额。时间和动作研究 B、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甘特 (1)甘特将图形引入管理学,创造出甘特图。 (2)计件奖励工资制 (二)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林德尔·厄威克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 1、法约尔的贡献 1)出身背景和经历 2)代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 3)主要理论观点: (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 A、企业的基本活动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复习要点

一,管理: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内涵: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角色:人际,信息,决策技能:技术,人际,概念二,思想: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1978-1986)2(1987-1991)3(1992-) 三,原理: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六,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原则:满意原则,要想达到最优,要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依据: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 七,计划:概念:名词:用文字的形式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组织及组织内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内容:5w1h。计划和决策是相互渗透,有时是不可分割的。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类型:长期和短期,业务财务人事,具体性指导性,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编制计划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八,计划实施,目标管理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3每个管理人员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考目标来管理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九,组织设计: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分为扁平结构和锥型结构。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2权责对等3命令统一。影响因素:一,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复杂性和变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二,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分为保守型,风险型和分析型战略。三,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四,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创业2职能发展3分权4参谋激增5再集权。五,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规范化2分权化3复杂性4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部门化:职能,产品,区域。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十,人员配备:任务: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去为每个岗位配备合适的人。程序:1确定人员需要量2选配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原则:1因事择人2因材器使3人事动态平衡。选聘:外部招聘:1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1不了解情况,缺乏人事基础2组织不够深入了解此人3对于内部员工的打击。内部提升:1提高积极性2吸引外部人才3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迅速展开工作。1引起同事不满2近亲繁殖。标准:1管理的欲望2正直诚信3冒险精神4决策能力5沟通技能。考评:目的: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沟通。 十一,组织力量:正式组织: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维系正式组织主要是理性的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人们感情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要甚于理性的作用。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求2使关系更融洽,和谐,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重视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并且互相帮助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作用:1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冲突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会束缚成员的发展3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鼓励它的存在,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2建立正确组织文化引导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十二,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组织变革的动因:外部环境因素:A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B科技进步的影响C资源变化的影响D竞争观念的改变,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D快速决策的要求E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变革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变革目标:1使组织,管理者,员工更具有环境适应性。变革内容:1对人员的变革2技术和任务3结构。变革意义: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

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删版

总论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答: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它。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4.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 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加以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同心同德”。因此,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5.解释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和推己及人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 答: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主要表现为: (1)功利主义道德观 ①内涵。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②社会结果。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手段,如果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则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功利主义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2)权利至上道德观 ①内涵。权利至上道德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 ②社会结果。其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权利;消极的一面是,在强调个人权利时,可能会影响组织的整体利益,并演变为各人自私自利,任性放纵的无组织状态。 (3)公平公正道德观 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情况却十分复杂。 (4)社会契约道德观 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1()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2).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来为你完成工作(3 ).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定义3 管理就是决策 4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存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 6. 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7. 归纳为:管理是人类有益智有目的的活动;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目的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枪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他不捏是资金、那我那个元、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依存性人类活动管理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 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性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3. 必要性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管理的产生: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分工、协作 不因任何而改变,与生俱来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自然属性 管理也是生产力 属性 1.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交往频繁,是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企业的资本剥削和资本独裁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社会属性中产阶级出现,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大大增加 2. 几乎所有国家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3. .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迫使管理者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4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笔记总结

{"Error":{"code":"11","Message":"ACL:Request expired.","LogId":"2569693526"}}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 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 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 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 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 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 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 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 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 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 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 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 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 篇一: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复习要点 一,管理: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内涵: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角色:人际,信息,决策技能:技术,人际,概念二,思想: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1978-1986)2 (1987-1991)3(1992-) 三,原理: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 手段。六,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原则:满意原则,要想达到最优,要1获得与决

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依据: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 七,计划:概念:名词:用文字的形式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组织及组织内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内容:5w1h。计划和决策是相互渗透,有时是不可分割的。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类型:长期和短期,业务财务人事,具体性指导性,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编制计划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

周三多管理学教材 综合案例-参考答案

案例一:中国乳业上演生死时速 1.请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谈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重要性。 答:社会责任使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处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向社会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美好。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并使职工随着本企业的成长而得到全面的提高。) ②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产品设计、制造、质量保证、广告用语、营销手段、售后服务、公关工作等,都应符合道德规范。因为所有这一切都会对社会产生善或恶的影响,尤其是不合格的产品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其巨大的伤害,?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 ③社区福利投资。(对企业所在社区或其他特定社区的建设进行福利投资,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老人院、住宅、公共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图书馆等有关社区人民福利的一切设施的投资,均不应以赚取商业利益为目的,因为社区为本企业的发展已经作出了太多牺牲和贡献。) ④社会慈善事业。(对社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福利设施及对由于特殊的天灾人祸所引起的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适当定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对那些突发性社会灾难事件,例如,地震、海啸、飓风与恐怖袭击等造成的巨大灾难,企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并争取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而适当的反应。但不必相互攀比作秀,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⑤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企业应主动节约能源和降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积极参与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参与对地球荒漠化和地球变暖所引发的各种灾害的研究和治理。) (2)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其包括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对与企业相连的各个利益相关体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①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社会责任可以带来商业?优势?包括: a.吸引、留住、激励员工; b.通过降低能耗和其他投入而降低成本; c.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 d.社会责任也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企业声誉,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e.社会责任也是持续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种方法,即产品以一种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方式生产出来,满足社会对于企业产品的新需求。 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虽然短期损害了部分股东的利益,但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从短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消蚀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最终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③从整个社会意义的角度看,如果更多的企业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使得我们能更好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a.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可以对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目标有所贡献。其次,社会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