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爱弥儿中审视卢梭教育思想

从爱弥儿中审视卢梭教育思想

从爱弥儿中审视卢梭教育思想
从爱弥儿中审视卢梭教育思想

从《爱弥儿》中审视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

摘要:卢梭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本文通过《爱弥儿》审视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但揭示卢梭教育思想中的矛盾性,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卢梭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理念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深化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认识。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思想;矛盾性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即将崩溃,而法国还是一个由波旁王朝统治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腐朽的封建制度压迫着人权,天主教神权教义的枷锁禁锢着人的思想,这些都造成了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同整个封建王朝之间的尖锐对立。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下层人民再也不能容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压迫,强烈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于是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让·雅克·卢梭 ( Jean-Jacques Rousseau , 1712-1778 )对扼杀天性,因循守旧,戕害轻视儿童的封建教育也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通过《爱弥儿》论述其教育思想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表达建立资产阶级新社会的革命愿望。

一、《爱弥儿》及卢梭教育思想的概述

《爱弥儿》共分五卷。前四卷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

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则始终扮演教导“爱弥儿”的导师角色,将其教育思想贯穿爱弥儿的成长过程。通过对“爱弥儿”的教育来阐述其自然教育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back to nature)[1],他认为人性本善且只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社会文明会使人性扭曲,只有回归自然,远离喧嚣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2],显然卢梭要求教育尊重自然要求,顺应自然天性,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成人不灌输、不压迫,培养天性得到自然发展的“自然人”。卢梭呼号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掀起了教育领域“哥白尼式的革命”。当代中外教育史学界对卢梭及其教育理论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 认为卢梭是“近代教育著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 “他的教育理论改变了教育史发展的路线。”[3]“播下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种子。”[4]但是在充分肯定卢梭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同时 , 还应该看到卢梭教育思想中的矛盾性和局限性,从《爱弥儿》中审视并分析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 丰富和深化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认识 , 客观的学习和借鉴

卢梭教育思想。

二、审视《爱弥儿》中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

“平等”“自由”是卢梭思想的核心,卢梭是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和探索人类平等路径的重要探索者,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但是最纯正的平等在于“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因为,卢梭认为要卢梭指出:“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特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禽兽总是服从;人虽然也受到同样的支配,却认为自己有服从或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别是因为他能意识到这种自由,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5]在卢梭看来,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就在于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失去了自由,或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由,人就不成其为人了。

(一)审视“人人平等”与贫富、男女受教育不平等之间的矛盾性 1、“不需要”与“需要”:贫富阶级受教育不平等

卢梭一贯坚持和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宣扬“穷人是不需要受什么教育”很显然与他的平等思想背道而驰,有着自相矛盾的地方。爱弥儿出生于富有之家,需要自然的教育。穷人是不需要自然教育的,他们是能够自然成长为人的。卢梭试图富人的自然教育使富人与穷人一样在自然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但却造成了贫富阶级受教育

的不平等。在《关于波兰政府的筹议》中卢梭也曾表态:“我不喜欢把两种贫富不同而并有身份的人划开两种学校,按两种课程来进行教育。既然按照本国宪法他们是平等的,他们就应该一起受教育,而且是同样的,即便不可能建立一种完全免费的公家教育,不管是哪一处,所收的费应该是放低到即使最贫苦的也能支付。”[6]但《关于波兰政府的筹议》中卢梭所谈的教育主要是针对“有身份的人”“年轻的绅士”。美国现代思想家罗素说,卢梭与洛克一样都只考虑到“一个贵族男孩子的教育”,而不谈穷人子女须受教育,这与他思想上反对贵族主义的倾向是相矛盾的。[7]

2、“为人”与“为妻为母”:男女教育不平等

卢梭在对女子进行教育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他始终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女人就应该服从权威,且无需发展她们的智力,男女天生不同,生理有别,禀赋不同,而相应的教育和所从事的职业理所当然同。男子受教育是为了参与社会, 而女子受教育则纯粹是为了充当贤妻良母, 为了今后的家庭生活更加完美做准备,女子教育要依附于男子。男性教育的目的是“成为人”而女性教育的目的是“为妻为母,为男性成家”,虽然在如何遵循女性的天性,使女性各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方面.卢梭的教育观点具有重要启示。虽然卢梭认识到了男女生理有别.但夸大了其生理上的不同,而将女子教育置于从属地位.进行男女不平等的教育,典型地反映了他在妇女作用及教育问题上的小资产阶级性及受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

(二)透析“教育自由”与教育过程、教育环境不自由之间的矛盾性

1、“阶段性”与“连续性”:教育过程的不自由

卢梭从自然教育的观点出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在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卢梭根据他对儿童自然发展的理解,将爱弥儿的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 0-2岁的婴儿期以身体养护为主,注重体育,为儿童树立一生幸福的基础;2-12岁的儿童期被卢梭称为“理智睡眠期”,注重感觉教育,训练儿童的感官,其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12-15岁的青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15-20岁的青春期主要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卢梭将对爱弥儿的教育分成了体育、感官教育、智育和德育。一方面,卢梭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人为的规定了爱弥儿受教育的四个阶段,对这四个阶段的划分也没有提出科学的依据且过于绝对。爱弥儿对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进程、内容是没有选择自由的,爱弥儿学习什么以及何时接受何种教育也是不在其意志控制范围之内的,卢梭忽视教育所具有的生命性、永恒性,爱弥儿在自由教育的过程中却没有选择教育内容和控制教育进程的

自由。

2、“农村”与“城市”:教育环境选择的不自由

教育环境的理想化是卢梭对其学生爱弥儿实施理想化教育的前

提之一。在对爱弥儿施行教育之前,卢梭首先对他的成长环境进行了选择。卢梭认为,“乡村的妇女比城里的妇女肉吃得少,蔬菜吃得多”“城市是坑陷人类的深渊”[8],所以爱弥儿的保姆应选择农家妇女,但卢梭不愿将农家妇女请到城市里来。“清新的空气对儿童的健康影

响巨大,我主张送孩子去乡村,住在乳母乡下的房子里,老师也要到乡下去,远离城市的污染。”[9]在卢梭看来,城市是污秽的、肮脏的,而乡村则是纯洁的、美好的。虽然爱弥儿出生于城市,但卢梭认为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更加有利于爱弥儿的成长。乡村呼吸新鲜的空气,获得新生。卢梭无一不在强调甚至是规定爱弥儿的教育在农村进行,在大自然中进行。同时,卢梭又强调“自然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适应所有一切人的环境。应该让孩子具有的唯一习惯就是不染上任何习惯”[10],对于儿童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要求教育尽量给儿童以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去接触和研究周围一切事物。卢梭在强调一切人的环境的同时有规定只能在农村进行教育,此为其矛盾性之一。其次,卢梭又认为爱弥儿在15岁之前应该在农村,15岁之后,爱弥儿应该回到城市。必须施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也反映了爱弥儿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没有选择权,对于教育环境并没有像卢梭说的给与爱弥儿自由让爱弥儿自由选择环境

(三)体味“回归自然”教育中教育目的、对象、师生关系与教育实施的潜在矛盾性

1、“自然人”与“公民”:教育目的方面的矛盾性

有学者认为,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其理论是共和主义公民教育理论。另一些学者认为,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其理论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11]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卢梭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卢梭承认每个社会都

必须在“塑造一个人”和“塑造一个公民”之间做出选择。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自然人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卢梭主张进行自然教育,而不是社会教育;教育要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奴才和暴君。卢梭指出:“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12]这样的人超脱了职业、等级、财产的束缚,能适应一切地位。这种人就是自然人,而不是社会人;但卢梭的公民教育理论似乎具有强烈的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色彩,在他有关国家与公民中,卢梭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他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必须给予人民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爱弥儿并不是“独善其身”的,他仍要兼济天下,对同胞要尽公民的义务,其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培养尽公民义务的人,爱弥儿在远离城市到自然怀抱里接受自然的教育之后,就需要回到社会。卢梭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存在的矛盾是他一方面主张通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另一方面自然人又最终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一方面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个体小生产者;另一方面,所要培养的却所谓“自然人”,即“资产阶级新人”

2、“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教育对象与师生关系要求的矛盾性

在选定教育对象时,卢梭认为必须容许导师挑选他的学生并提出

了五个条件:“其一,我假定爱弥儿不是天才,只是智力一般的孩子。”“其二,爱弥儿是温带地区的孩子。”“其三,爱弥儿出自名门,家庭富裕。”“其四,爱弥儿是一个孤儿。”“其五,爱弥儿长得要好,要活泼健康。”[13],这样才使教育具有普遍意义。卢梭所选定的教育对象,并非是针对所有人,而是在诸多方面做出了限制。首先,对于他的出生环境、出生背景、身体和智力状况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卢梭不仅对教育对象提出了要求,对爱弥儿的导师即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弥儿的婴儿期以身体的养护为主,教师应主要陪伴爱弥儿的成长,“他照料着孩子,观察他,跟随他,机警地守候着他薄弱的理性所显露的第一道光芒”[14];儿童期属于习惯养成阶段,教师应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少年期属于智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引导爱弥儿进行知识的积累与学习,“为了教这个孩子学地理,就给他弄来了许多地球仪、天象仪和地图。”[15];青年期为爱弥儿人生发展的第四个阶段需要情感的滋养,教师应主要扮演朋友的角色,和爱弥儿一起进行讨论探索。

导师在进行教育之前对学生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父母双亡,教师继承了父母的全部权力和义务。“他的服从是我唯一的条件。除非我们愿意,谁也无法把我们分开。”[16]“我决不愿意其他的人来搞坏我的事业;我希望单独教他,要不然,我宁可不插手这件事情。”

[17]

并要求“这位教师应当只有爱弥儿这一位学生,而同时这位学生也只有这一位教师”[18]。教师和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类似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监护关系。在

这种严苛的规定下,这种关系可以解释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充满类似父母对儿女的爱、理解和关注,但也可以理解为儿童必须像服从父母一样服从教师,爱弥儿只能被动遵循教师为他制定的发展方向前进,而没有自己的自由。

3、“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教育实施的矛盾性

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无须成人的灌输、强迫,教师只需要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教师的作用不是积极地,而是消极的,所以卢梭自然教育也是“消极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9]“人总是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20]“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性的。它并不是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而是在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21]因此,教师的作用是消极的,特别是在儿童发展的早期 , 要求教师什么也不教。但是纵观《爱弥儿》全书,却发现这种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消极教育”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无为教育”,正如在第二卷中,卢梭这样写道“年轻的老师,我劝你们采取的方法,在你看来是难以实施的,那就是: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武威才能一切有为……采取规规矩矩的教育方法,老师发号施令,以为这样就管住了孩子,然而实际上是孩子在管老师”[22]。这样,教师就不但要时刻记得自己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还要处处以身作则,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陪同孩子一起去经历、实践。就像是卢梭在第三卷中举得关于“集市上的鸭

子”的例子,就是卢梭陪同爱弥儿一起去实际操作,有陪他一起受到玩戏法的人的教训。所以说,消极教育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让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倾注更多的爱护在孩子身上,时时刻刻的正确的引导他们,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情景,而这显然比说教教育要难得多。这种教育虽然叫做“消极教育”,但它的本质,却需要教师比以往要积极的多。

三、卢梭教育思想矛盾性分析

(一)黑暗中的向往

卢梭处于法国18世纪的黑暗时代,生活坎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3岁开始独自谋生,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打过交道,对社会的不平等以及上流社会的时弊深有体会,使卢梭猛烈地批判了专制腐败封建社会和戕害人性的封建教育,呼吁解放儿童的个性,要求教育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成人不干预、不灌输,根除儿童的恶源,成就了其教育思想中“城市是万恶渊源”“远离城市,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16岁时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奠定了卢梭培养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自由人”教育目标的基础。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其理想的社会,在理想社会中由全体契约民集体制定的法律保证了所有人同等的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和财产权,也就是保证了“所有的社会基本价值—自由和机会 , 收人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

每一个人的利益”[23]在卢梭的契约社会里,任何契约民均可担任

政府官员,但并但官员是大家的公仆。这个黑暗的时代使卢梭发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呐喊,这个黑暗的时代使卢梭描绘了对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二)时代下的束缚

卢梭生活的时代是法国正处在封建制度趋于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发展、新旧生产方式交替的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陷于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在经济上,资本主义因素虽有相当的发展,但封建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生活中仍然占很大的比例。在政治上,法国资产

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虽与第三等级其他阶层结成联盟 , 但在反封建

斗争的统一战线内部又蕴藏着极为复杂的利害冲突和阶级矛盾,如

在《爱弥儿》教师的权威以多种方式隐蔽在爱弥儿教育的背后,卢梭一方面主张爱弥儿率性发展,以自然为师,看似在进行一种自由的教育;另一方面又安排一个教师处处严密设防、监视着爱弥儿的一举一动隐蔽地进行一种权威的教育。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正是这种

时代矛盾性在他头脑中的反映,他既想冲破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但又摆脱不了旧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想面对现实进行新的探索,但

小资产阶级的眼界又使他在认识上不可能有更大的飞跃,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四、结语

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阶级局限性,卢梭教育思想也存在着局

限性和矛盾性,在实际中也难以进行,但也能应夸大这种矛盾与缺陷 ,

并因此否认卢梭教育理论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时代。”黑格尔认为:“休谟和卢梭,是德国哲学的两个出发点。”康德说:“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与规律一样,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24]卢俊的教育理论在18世纪是富于革命性的,而他提出的研究儿童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永恒课题。我们应以客观真诚的态度来研读《爱弥儿》,深化对卢梭精神世界的认识,更深入了理解卢梭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 、[5]、[8]、[9]、[10]、[12]、[13]、[14]、[15]、[16]、[17]、[18]、[19]、[]20、[21]、[22]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4] 徐一多.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103-110.

[6]梁吉.对卢梭教育思想的几点反思[J],教育教学研究,2007(7):142-145.

[7]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3]刘通. 卢梭的公民教育观——论《社会契约论》与《爱弥儿》教育观的矛盾及其统一[J]. 当代教育科学,2015,10:56-61.

[24]丁永为. 自由、权威与正义至上——对《爱弥儿》中“卢梭悖论”的解决[J]. 现代教育论丛,2008,10:8-12.

[25]彭玉红. 《爱弥儿》教育乌托邦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6]刘靓,袁书杰. 从《爱弥儿》解读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05:88-91.

[27]曾文远. 从“人”到“公民”——读卢梭《爱弥尔:论教育》[J]. 朝阳法律评论,2012,01:41-65.

[28]张俊洪.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再评价[J]. 教育评论,1987,02:

44-49.

[29]卢梭. 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

[30]史智慧. 论卢梭“消极教育”思想与教育权威的统一——以“无为”成就“有为”[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5,04:147-152.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 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2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 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 深受影响,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 所有社会的压迫和腐败, 都是由于文明进化; 科学徒示人以技巧, 而艺术则只召人以浮华,剥夺人类心灵的自由和本性的发展,因此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愉快, 却足以使道德堕落。他还认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实在于文明的进步。他指出,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平等的程度极小,而在所谓文明发生之后,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了,尤其在私有制产生之后, 为了保护私有制, 人们定出法律和道德规范, 名义上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 实际上则强者压服弱者的工具。因此, 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 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卢梭主要政治著作是《民约论》,主要的教育思想著作是《爱弥尔》, 而《忏悔录》则是其自己的传记体小说。因此, 从《爱弥尔》中, 我们可以看到卢梭闪闪发光的教育思想。其中, 也蕴涵着他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的真知灼见。 1.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边坏了。”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 不必加以干涉。一旦受了社会认为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 甚至产生罪恶。所以他极力主张, 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 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 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换言之, 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

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着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不过的手段了。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不过的行为,在这点上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应该通过游戏保持着活泼的性格。 但是,且看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有个小品里的一句话对此就有讽刺的意味——”我要我的孩子戴着博士帽就出世“。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之需。我有时候想,到底是先出现教育还是先出现考试,两者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008年高考就有一名考生用白卷彰显了”逆反“,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如今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浅谈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浅谈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概述了卢梭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并结合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尔》及《社会契约论》就其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卢梭认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主张父母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家庭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以后的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对我们认识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卢梭;《爱弥尔》;家庭教育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爱弥儿》通过对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发展和教育情况的论述,系统而详尽地反映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他新颖而独特的见解如同一块玉石,投入了封建社会的浑水中,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对当时的封建势力和经院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贯穿了《爱弥儿》全文。“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叫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1由此可见,卢梭认为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儿童出生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因此,他认为儿童接受“人的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关于教育的概念,《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认为:“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层单位。家庭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或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2它既包括长辈对后辈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也包括了后辈对长辈以及同辈之间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而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思想渊源 (一)社会背景 十八世纪的法国流行的还是强迫儿童服从权威,强调机械记忆、利用体罚来恐吓儿童的1[法]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7.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外国教育史论文(单周) 东北师范大学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生姓名:刘伟 学号:2011013202 指导教师:李娟 完成时间:2013年9月23日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一、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二、人生经历决定思想认识: 卢梭的早年十分悲惨,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卢梭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1728年卢梭16 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了。1749年法国狄戍学院发起有奖征文活动,题为《科学和艺术

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卢梭应征撰文,获得奖金,荣登榜首,论文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他对所提出的问题持否定主张,认为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恶的敌人。1755年又响应狄戍学院第二次征文,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没有获得奖金。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第一篇论文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平等的,在道德上是善良的,由于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种种不平等,不自由的现象,并把人心变恶。1762年先后发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或论教育》。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倡民主、否定王权神授论,成为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爱弥儿,或论教育》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反对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教育。这两本书使卢梭名声大振。但由于触犯了天主教会和专制政府,书被查抄并被当众烧毁。卢梭本人也被迫逃亡国外。1770年重返法国,在巴黎附近的乡村定居,撰写自传体著作《忏悔录》,总结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病逝。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他完全可以适应变化发展的客观环境,不必固定于某一特定的地位、阶级或职业。他绝不是寄生坐食而行为邪恶的暴君和歹徒,而是一个消除传统偏见,能够从事生产劳动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女子教育观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女子教育观 0818403001 孔玉玲 摘要: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 通过其虚构的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向我们系统地表达了他独有的女子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本文拟从理论基础、目的、原则及主要内容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女子教育思想。他的女子教育观虽然有局限性, 但其理论对后世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无疑对当今社会的女子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女子教育观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爱弥儿》是卢梭教育思想的重要作品,书中描述了主人公爱弥儿及其未婚妻苏菲受教育的过程, 表达了他反对残害人性的封建专制下的经院主义教育以及主张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自然主义教育所产生的现实意义、自然主义思想对儿童教育的启示这几个方面,但是涉及到有关卢梭女子教育思想的文献却不多。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新颖独特的主题,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打算从该主题切入。《爱弥儿》第五卷标题为“苏菲或女人”,通过对爱弥儿的未婚妻苏菲教育的描述,集中体现了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自从其观点公开之际就一直受到争议。本文拟从卢梭女子教育观的理论基础、目的、原则及主要内容出发,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女子教育思想,最后分析该思想对于当代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启示。 一、女子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1.1自然人性的复归 卢梭一生都向往优美的自然景象和质朴的自然生活。卢梭认为人只有在自然中才是幸福的和自由的。自然是卢梭的天堂。卢梭自然主义的女性观就是一种自然人性的复归。在《爱弥儿》第五卷中,卢梭对男女两性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他出于“自然”,认为男女两性的差异也是自然的结果。在生理方面,卢梭指出,“男人和女人共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具有人类的特点,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

卢梭的教育教学思想

卢梭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者:————————————————————————————————日期: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爱弥尔》是其最有影响的一部教育代表作品。 1、论人的天性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由于教育的不良导致的。 卢梭的天性哲学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2、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还进一步指出,“教育的这三种要素,其中自然教育完全非人力所能控制,事物的教育我们对他也只具有一部分的势力;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够支配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复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即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力强盛的“新人”。 卢梭猛烈地抨击封建教育。他指出,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发展、抹杀儿童天性与成人的区别,以至不根据儿童特点施教,硬将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1)婴孩期(出生—2岁)。这一时期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2)儿童期(2岁—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另外,仍应继续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身体。他认为,“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主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反对这一时期让孩子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他假想的受教育对象—爱弥尔长到12岁还不知道什么叫书。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爱弥儿》有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卢梭曾经当任过短暂的教师职务,这简短的教育实践引起了卢梭对教育问题的浓厚兴趣,从此他观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教育名着《爱弥儿》。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知识讲解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 育思想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 摘要卢梭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爱弥儿》是进步教育小说,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表达了他独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教育目标、教育进度 一、时代背景与哲学基础 了解卢梭的生活时代和社会内景,特别是当时的教育情况是理解卢梭教育理论的不二法门,进而能掌握卢梭教育思想的历史根源和历史意义。 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行会行将崩溃的时期。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革命即将到来。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贵族和僧侣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同时封建统治者还极为突出的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的思想意识。教会推行原罪论,宣称人生来有罪,要想成为天国公民,必须克己苦修以求永生。这使得当时的教育是通过对幼儿的种种束缚而改变幼儿的本性,根除儿童的恶源。因此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德育重于

智育,教学方法上强制向幼儿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并以严酷的纪律与体罚作为辅助。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用大量的事例描绘和抨击这种教育现象。 与封建教育相对,卢梭高举自然教育大旗。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堕 落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因而主张自然教育,是儿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教育的使命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要求,免受外界影响,自由的发展。 于是卢梭以“性善论”为根据和以“率性发展”为原则,通过他虚构的对 爱弥儿的教育过程在培养目标、教育进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 卢梭指责当时的贵族教育,认为这些用阶级身份做模子来培养人的教育只 会使人的天性不能自由的发展,指挥是人失去适应自然发展的能力,叫人定型化、僵化。为了推翻这种教育,卢梭呼吁培养自然人。他说:“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照我们所知而言,那就是自然的教育。”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后,便从积极方面说明自然人所具 有的特征。卢梭认为率性发展的自然人必须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绝不会只求心智发展而使身体虚弱,也不会叫身体与心智都处于衰弱之中。卢梭以爱弥儿为代表来描述

谈卢梭的教育思想

浅谈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心理学院傅樊 学号2009213717 著名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的观点。在这本书中,他主张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压抑个性。 总的来说,在《爱弥儿》中,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首先,对于婴儿期,他主张婴儿应该由父母教养,要进行体育锻炼,卢梭反对溺爱儿童。在幼儿期的儿童,卢梭主张进行感官教育。另外,他还提出了智育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对于十五岁以后的青少年,他主张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此外,他主张对成年后的男女青年进行爱情方面的教育。虽然,从现代教育的观点来看,他将体育,智育,德育分为几睂阶段来教育显得不科学,但是他的观点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卢梭认为,凡是出于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这点反应了他的性善观。换句话说,他认为,人是一个善良的自然状态,天生如此。一个人出生后,如果不顺应自然和天性,他便会在社会中慢慢变得与自己的天性渐行渐远。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出发,我想谈谈,他阐述的关于教育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德育方面。他认为人天性是善良的。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纯净的,没有杂质,我们拥有那个人类起始就有的美好的品质,善良,快乐,乐观,自由。我们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身边的人以及陌生人。我们内心的那种善良让我们总是快乐地向善。没有猜忌,冲突,贪婪,暴力等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份美好,我们总会倾向于让这个世界更和谐更美妙。所以卢梭主张,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建议去乡村,也就是安宁,祥和,淳朴的地方。这样,一个孩子在年少时更多的接触便是大自然,而不是尘世的虚浮,这种大自然的陶冶也会对他的将来产生好的影响。 卢梭强调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是没有“你我”之分的,他们有自己想要的并努力去追求,但是他们的欲求只是限于他们力所能及的;他们善于自我保护,但不会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在那样的世界里,就好比中国古代的一个田园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没有敌视,仇恨,嫉妒,算计。 其实,是在智育方面。卢梭认为,孩子的成长有不同的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能任意打乱孩子的成长次序,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反思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很多家长总是不断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习两门语言,有些学校过分重视成绩,让学生学习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知识,其结果只能是很多孩子被迫去学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特长,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在早期的成长中,不仅没学会两门语言,相反,连一门语言也没有学好,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也过于机械化,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没有很好的理解,创新意识也被无形的扼杀掉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再来看卢梭的观点,他反复强调,儿童天性中包括自由,理性和善良。他们具有纯真的天性,他们的成长应该是在适当的年龄学习适当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去捕获他们所缺乏的知识,慢慢体会和成长。就像爱弥儿那样漫步于乡间小道,流连于湖光山色,吸吮天地之精华,回归自然,去学习,去锻炼。 看了这本书后,我对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最大的感悟是,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天性,要尊重他们,让他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条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学科代码:030404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系别:教育历政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0 级 学号:102006010105 学生姓名:张洪 指导教师:杨芳(教授)

完成时间: 201 年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自古以来,人性论一向是中外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性善论者抑或是性恶论者,他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对人性论作出了表达和研究。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也对人性论作了深刻研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人性论和教育理论的代表,卢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本文主要从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进行评述。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人性观

谈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谈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侯静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资产阶级教育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自然教育论及其思想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以杜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现代教育派把他奉为自己的祖师爷。重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主张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和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改革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其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强调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倡导德育过程遵循自然,尊重德育对象的个性,提倡行为实践,反对说教训诫,对今天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仍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自然人” “自然”一词,在卢梭看来,主要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原始倾向,外界不强加干预、没有人为的约束、塑造。涉及到教育,“自然”即是儿童的天性。那么教育为什么要适应自然呢?依照卢梭的说法“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不按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他认为人的堕落是腐败社会造成的,人是自然的学徒,自然的学徒是不需要老师的,平庸的老师只能限制他们的智力,把他们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能力的范围之内。

卢梭在自己所著的《爱弥儿》中提到:当爱弥儿(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能识字读书时,让他看的第一本书应是《鲁滨逊飘流记》,卢梭认为鲁滨逊就是“自然人”的典型,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失去了伙伴的帮助,没有技术工具,仍能找到食物,保全生命,而且过得相当舒适”,“我使爱弥儿一心向往着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让他想着自己就是鲁滨逊”,“我想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把他赶到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可见,卢梭设想的“自然人”不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方法———“适应自然”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思想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一套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遵循“自然”的进行。他认为要想不走弯路,必须按照自然的指引,这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一切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卢梭“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卢梭指责当时的教育,把小孩当成大人看待。他说:“世间的父母和教师不是从儿童造就儿童,乃是完全按成人的要求把儿童造就成学士、博士,野蛮的教育使儿童欢乐的岁月在眼泪、惩戒威吓、奴役中度过。”他认为“自然使儿童变为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儿童,若乱此秩序,一定变为没有味道,没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3篇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3篇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1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网,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

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2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受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哲学观的影响,所以了解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必须首先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教育理念。 一.时代背景: 卢梭生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人们的思想被牢牢的禁锢在封建礼教之下,人们无丝毫的自由可言,封建制度严重压制着人的天性,所以,卢梭崇尚人性自由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封建制度是一个很大的抨击,被称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之一。 二.“自然教育思想”的思想 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自然哲学观),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发展。”它的主要理论有: “归于自然”的教育。自然是最好的教师。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卢梭的“自然人”概念。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教育阶段论。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 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 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 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 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 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 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 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 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 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 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 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 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 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 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 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 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心得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 康德这位过着规律如钟表一般生活的近代哲学大师,终其一生仅有一次因为看书而忘了准时散步,而他所看的这本书就是卢梭的《爱弥儿》。以前在了解康德生平的时候看到这则逸事,就让我对《爱弥儿》印象十分深刻,但当把这本书买回来之后却搁置书架多年未曾读完,直到xxxx年才一口气啃下来,感叹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每一位热爱生命、追求真理的人阅读。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以他的自然哲学观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有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人也逐渐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教育,通过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可行的方法,实现“新人”的目标,进而实现改良社会的理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实现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与之对应的教育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在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教育内容上,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的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所以,卢梭非常注重符合自然的原则,强调身体与心灵的协调发展,强调学习与运用的

论卢梭教育观

论卢梭教育观 卢梭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自然教育基础上,又与他的哲学主张和社会政治思想相一致。因此我们在了解他的德育思想之前必先了解他的哲学观。 让雅克卢梭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出生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少年包经忧患,凭自学获得了多种才能。从青年时代起就从事创作活动,深思社会问题,终成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自然教育基础上,又与他的哲学主张和社会政治思想相一致的。因此,理解他的包含道德教育思想在内的教育理论必须同时体会他的激进的启蒙思想,了解他的政治哲学。这是研究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卢梭的教育教育观点至今影响的当代对于人类的教育 在卢梭的哲学体系中,特别是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天性哲学是关键。他的性善哲学给“归于自 然”作了理论基础,他的“归于自然”是性善哲学的应有结论。卢梭在《爱弥儿》中系统地阐述了性善问题,他肯定人类由于上帝的恩赐,生而秉赋着良心、理性和自由。良心是得自天赋的道德本能,是道德的先天原则。良心的内容是自爱和他爱。卢梭说“人类唯一的自然欲望就其厂‘义来说,便是自爱自利。”又说“儿童第一种情操是自爱。导源于自爱而养成的第二种情操,便是爱他亲近的人。”这样把爱己之心扩展起来而爱别人,就变成为道德,这种道德在人人心中都是生着根的,卢梭还认为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是生来就有的邪恶,邪恶有的是出于个人理性对外界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想个人利益而漠视公共的利益,从而铁人入歧途,有的出于腐朽社会对天性的戕害,而抵制并消除此两种邪恶对天性的侵蚀,正是要依靠道德教育。 卢梭的人性本善与当时教会的宿罪论是相对立的,教会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性是本恶的,在教育上把儿童当作生性玩梗,当然要教育诉之权威原则和高压手段。卢梭以性善论为根据和以“率性发展”为原则,便与封建教育展刀:英勇搏斗。他反对封建教育灌输道德成训的勾当,要求养成善良习行和培养道德觉悟。这些是为道德教育奠定了哲学基础。 卢梭的教育理论 卢梭的道德教育理论主要通过他的长篇小说《爱弥儿》反映出来的。卢梭以爱弥儿从小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接受自然教育,不断增长知识才能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一过程,阐明了他的整套教育理论观点。 卢梭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不可太操之过急办不能延误时机,应适时而行。他提出了根据年龄施教的道德教育分期理论,他认为人的教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两岁前的婴儿期;两至十二岁的儿童期;以及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期,他都不主张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应在十五岁以后才开始,因为这时的青年在已经懂得了所有那些关系到自己的个人道德教育后开始意识到社会关系。这时就可以进行道德教育。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呢?他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儿童生性本善,这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卢梭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人性本善,坚持认为道德教育要在承认人性本善和自爱的基础上进行,否认教会的传统的“原罪”谬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