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

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教育是为人类文化承先启后的事业。以教育为职业者,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刻苦勤学的精神,诚挚友爱的感情。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师范教育不能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要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不限于教学的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

要特别重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我国教师队伍的薄弱环节。现在,一些地

方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总体上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必须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成长,使优秀教师在农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

地位。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和住房优惠政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个拥有13亿人

口的大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只

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纲要》

重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

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广泛的成就。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规范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

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发展,政府责无旁贷,但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我们提倡学校自主办学,不是说对学校放任不管,而是如何管,以什么手段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政府的管理应该是宏观管理而不是微观管理,应该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要改进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管好、办好,还是要由学校负责。要保障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自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进行学校内部管理。要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要逐步取消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克服行政化倾向。总之,各级政府都要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公办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议事规则,实行科学决策。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职工和学生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完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

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拥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显身手。要放手使用一批有前途、有能力的学校管理人才。大胆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学校校长的探索和试点,打破级别、资历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这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

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教育,是满

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国外许多著名学校,都是非营利性的私立学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民间资本已有相当基础,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热心教育事业。要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出资、捐资兴办教育。要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

律地位。我们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教育事业,把支持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光荣的社会责任,办教育不以赢利为目的。在这方面,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就是杰出的榜样。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要给予大力支持。要支持一批民办大中专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成为一流学校。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社会力量参与较多的领域,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教育对外开放是优化我国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始终面向世界。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扩大外国学生来华留学规模,继续支持出国留学。

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会

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会 在座的各位六年级的大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刘老师。共同生活在泰禹这片天空下已经半年有余了,可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这样面对面的做个交流与沟通,但我有自信这并不妨碍我们下面即将开始的这段“心灵之约”。 谈话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你们也许并没有去思考过的问题:“在你十余年的短短人生之途中,你有没有想过你最害怕失去什么?或者说你失去什么是你可以接受的底线?”手?脚?四肢?五 官?朋友?亲人?……好的,越说越让我们心里发颤。是的,也许你们真的是坚强的,这我相信,但失去什么都可以,唯一不能失去的是我们自己,也就是我们的生命。说到这里,也许很多的同学不理解了,有所疑惑了。当然,现在的你们不懂我,就像你们总认为父母不懂你们一样,总是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越来越唠叨了,父亲越来越不那么慈爱了。是的,我完全赞同,也完全理解,因为我也是从你们这个青春年少的年纪走过来的。 确实,人都说青春期的孩子是叛逆的,叛逆有什么不好,我叛逆说明我正年轻,说明我在成长,在一步步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我叛逆也正显示着我的个性,只不过我的叛逆你不懂,你们这些所谓的大人不懂而已。赞同我这个观点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们的鼓励,给我一些掌声。谢谢!可是我还想说,我叛逆是因为我不懂得我可以去承受失去些什么,我可以去做些什么,我叛逆是因为我除了耍个性,我不知道我还拥有些什么。所以今天,在此刻,我想对你们说的是,你们拥有的不是

你们的朋友,也不是亲人、父母,而是你们自己。这也是我今天想给你们讲的这个故事。 点亮生命 每一个种子其实都是一个梦想,十几岁正青春年少的时候,最棒的地方就是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未来都握在自己的手里。可能当你的生命不是以年计算,不是以小时或者以天计算,而是以秒计算的时候,你一定会好好的想我要怎么样去把握这接下来不多的宝贵的时间。我不知道在做的各位,我的大朋友们,此刻的你们心里在想着什么,但我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黄舸,他在七岁的时候就被医生告知了他的生命只有十八岁,每一年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坎,一个要付出千百倍努力可能也难以迈过的坎,而且他也曾经无数次的悄悄地在没人的时候对自己说:“我觉得我的生命可能就在这个冬天里面静止了!” 黄舸,七岁时,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种比癌症还要可怕的疾病,会在患者五岁左右起病,十岁左右丧失行走能力,死亡年龄,十八岁! 如果十八岁是生命的终点,你,将怎样度过? 如果注定要目视自己生命的凋零,你,将如何面对? 如果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你,还会做些什么? 黄舸留给我们的答案是:“我不想欠这个世界太多,我不想欠他们太多!”

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

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1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沟通从心开始”。 每一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小孩成才,不断地想方设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然而,是不是每一个家长的教育方法都是正确的呢《素质教育在家庭》这一本书就详细剖析了这个问题。 我读完这本书后受到了不少的启发,特别是“怎样的沟通才是理想的沟通”,这一节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书中提到“沟通要双方互相了解和理解对方。了解和理解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知道,而是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心。一些家长以为自己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们只了解到孩子们一半的内心;反而家长们以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其实孩子们对家长们的理解程度远远超出了家长们的想象。在事实上,父母不客观地了解孩子,原因有两种,第一,容易带有主观色彩,被主观的偏见蒙蔽。只看到孩子的长处,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孩子的短处。第二,自以为了解孩子,反而容易被空间的近距离拉远了心理的距离”。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使家长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记得有一回,我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看见爸爸正在拖地,我没有换鞋就走进屋里,把爸爸刚拖干净的地面印上了一大串鞋印,爸爸一看见就怒不可歇的大声吼道“彬彬,你干嘛不换了鞋才进屋,一点儿也不尊重别人的劳动!” 我当时想,不就是来不及换鞋,爸爸用不着这样生气,就大声反驳道“换就换,你用不着这么大声!“这时爸爸更火了,骂道“看你越来越放肆了,还敢顶嘴,还不马上给我滚进房里面去做你的作业!”我只好拿起书包,憋着一肚子气,到自己的房里去做作业。做着做着,怎么也无法集中精神做作业,脑子还不停的在想刚才的事情,为什么爸爸这么生气呢正在纳闷的时候,妈妈走了进来问“彬彬,干嘛还不做作业,坐在这里发什么呆,是不是为了刚才的事”我说“是啊,爸爸今天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妈妈就回答说“你爸爸最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心情不好,所以就容易发脾气。妈妈希望你能理解他,不要怪爸爸。”我说“噢!原来是这样。”妈妈又说“今天你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还有,你已经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要学会去关心别人,多了解对方,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我觉得妈妈说得非常有道理,就连忙笑着点头,还冲着妈妈做了个鬼脸说“我是不是应该去跟爸爸道个歉。”正在这个时候爸爸已经向我递上冰淇淋,还主动向我道歉说“彬彬,对不起,爸爸不应该向你发那么大的脾气,请你愿谅我吧!。”我连忙接过冰淇淋,我的脸不知道为什么嗖地红了起来,连忙说“不,不,不,爸爸应该是要我向你道歉。”爸爸就说“哪,

关爱学生案例: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沟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沟通我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真实的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在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多,原因:教师工作繁重课余时间要忙其它事情,没有时间与学生沟通。其次有的教师想与学生沟通但有些学生不愿意敞开他们的心非。而对一些个性较强问题又多的学生,老师如果不能很好的与他们沟通,就难以做好他们的工作,那就更难改变他们。下面我以任教的132班邓维杰及莫寒星为例,和老师们交流一下我与这两位学生沟通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学生 邓维杰是个男孩子个子不大但野蛮、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生气爱冲动,凡事爱大声喊叫,也爱欺负同学,同学们都很怕他。课堂上同学们都不敢与他抢问题回答。在班上称霸,课堂上,也爱跟老师顶嘴,上过这个班的老师第一节课准会记住他。莫寒星是个女孩子,虽长得斯文可像男孩子个性,说起话来很野蛮完全不像女孩子,常挂嘴边的话是:“我杀你”。不会尊重人。课堂上任意说笑,脸皮厚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 二、分析原因

具了解:邓维杰、莫寒星两位学生家庭教育都属于棍棒教育。父母不够关心孩子。具邓维杰讲:“我做不对的时候父亲就会打我,只要我大声喊他就不敢打了。我在村上我喊谁都怕我,我在小学谁都不敢和我争东西,如果我生气了我就会打人,只要我喊谁都怕我,在小学,我还当班里的老大”。造成了他今天暴躁脾气、情绪不稳定,易生气爱冲动,凡事爱大声喊叫,在班里称王称霸就是这样形成的。而莫寒星是龙美街的,父母整日忙于生意,基本无管束、教育孩子的时间,任其自然发展。而莫寒星的父母曾是龙美中学的学生,我还是比较了解,父亲读书时很野蛮,性格也暴躁,又爱打架,常挂嘴边的话是:“我杀你”。莫寒星性格上完全像父亲。 三、用爱与学生拉近距离 我们都知道,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学校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好学生如此,后进生更是如此。所以抓住教育时机,首先与学生拉近距离。一天我发现邓维杰走路一瘸一拐的,我问他你的脚怎么啦?我家有药你要来擦吧!他听后很感动说:“谢谢老师”我发现他应该是个会感恩的人。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关注他,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如爱抢答,但很多时候是答不对的,可我也及时鼓励他;加油,你做得非常好能积极回答问题。学生是很单纯的,得到老师的鼓励就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所以他也很开心。因此我的课他还是蛮积极的。我们要熟悉学生,就要进入学生的世界。所以在平时我尽量多与他接触并在适当的时候,与他拉家常,这时他也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对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良好 的心灵沟通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如果能够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状况与问题所在,打开彼此的心门,让彼此的想法可以充分交流,孩子的创意可以启发大人的另类思维,大人的经验法则也可以启发孩子的智慧。这样的沟通可以促使父母不断成长,吸收新知,也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伴。 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沟通与交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孩子的教育大多是从学校、书本中得到,父母通过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孩子进行教育。沟通与交流可以加强孩子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丰富社会阅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要充分认识到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主动与孩子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交流,把握孩子内心的需求,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使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 如同成年人受了挫折,心事无处宣泄会产生危险一样,孩子也需要别人的关心、接纳和倾听,尤其是与父母的沟通。父母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然而,安排出一个固定的时间与孩子交心,就像阳光对植物一样重要。 要与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一定要做到: 1.倾听孩子说话

停下手边正在做的事,看着孩子的双眼,给他百分之百的注意力。认真倾听表现出你对他的重视与关心。用不着很长的时间,只要几分钟孩子就很满足了。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所说的话很重要,这样他才能培养出自信心。 2.用欣赏表达关怀 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被发现,一味地责备非但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不能激励孩子进步,反倒容易使孩子产生压抑感和逆反心理。现代心理学认为,父母的话语能够对孩子产生心理暗示。因此在沟通中表达出对孩子的欣赏,多加鼓励,能够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给孩子以尊严 一个人最宝贵的就是尊严,对孩子来讲,最害怕的不是棍棒、拳头,而是失去面子、失去尊严。当着别人的面,你是否经常剥夺孩子的自由,你是否对他的伙伴表示欢迎,你是否不分场合的让孩子出现难堪的情况,这都影响着孩子的自尊。对待孩子没有比保护他自尊更重要的事情了。 4.花时间陪孩子 为了让孩子感到自己受重视,父母一定要想办法找出时间陪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永远不够。似乎你越陪伴他,他需要的时间也越多。然

沟通从心开始开场白及结束语

沟通从心开始开场白及结束语 沟通从心开始开场白及结束语,沟通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的说话能力,本文整理一堂学校有关沟通主题的主题班会的主持人开场白和结束语,方便需要的人查看使用。希望对大家有用 沟通从心开始开场白 一、主持人的开场白(2分钟) 人与人之间,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不断的沟通、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很多误会、矛盾都来源于沟通不当、沟通不充分。据了解,在工作上,员工离职不是因为不能胜任职务,而是缺乏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在学校,学生提出转校,多数是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采取逃避的

方式。怎么才能与他人融洽相处呢?就是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行充分彻底的双向沟通。怎么实现呢?用心。 沟通从心开始结束语: (用PPT逐页显示,放背景音乐——轻音乐) 1、从心开始——真诚的沟通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若进行良好的沟通,首先态度要到位。不管怎样,在沟通中,态度很重要,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沟通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要求“为人处世要真诚”。怎么才有良好的态度呢?还是从心开始,包括沟通时脸部的表情、身体的语言、说话的方式及口气都能反映出你在沟通时是否真心真意,是否能让对方从心里接受。 2、从心开始——放下成见。 南院法师,是日本高僧。他曾经接待一位研究禅宗的大学教授。闲聊片刻后,法师随即上茶招待客人。他把客人的杯子倒满后,还继续向里倒茶。教授盯着溢出来的茶水,终于忍不住了,叫

道:”杯子太满了,再也装不进去茶了。” 南院法师说:”你就象这杯茶一样,头脑里装满了自己的判断、见解和推测。如果你不倒空你的杯子,我怎么向你揭示禅的真谛呢?”如果沟通中不能放下成见和排斥,怎么能接受新的东西呢? 3、从心开始——充分地进行沟通。 沟通要有效沟通。沟通是双向的,这就要求不仅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要让对方完全了解你的意图。在沟通中,不要简单地以为所有人都和自己的认识、看法、高度是一致的,对待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模式,要用他人听的懂的“语言”与别人沟通。 充分的沟通,各种途径,让对方能明白你的意思,能与你达成共识,就达到了有效沟通的目的。 4、从心开始——沟通要及时。 沟通不要等,不要拖,否则会有“不想再与对方沟通了”的想法。如:当一个人气愤到极点,他一般都会说“我对你都没语言了”,而且坏情绪越积越多,误解

沟通从心开始A

沟通从心开始A 江苏省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阳山校区孙建文 师生谈心是双方的互动的过程,多与学生谈心沟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班主任来说,能否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班主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 由于学生各自的成长环境不同,形成的性格也就不同,因此看待问题的思想也复杂多样,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这样谈心就显得更加重要,想要收到好的效果也并不容易。同样是谈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谈心可以使人茅塞顿开,亦可以使人如堕云雾,所以谈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怎么样使谈心收到良好的成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取有利的时机 常言道,“打铁看火候,穿衣看气候”。教师和学生谈心也要讲究时机,且要抓准时机。比如:当学生遭受了突如其来不幸,痛苦异常,需要他人安慰时;当犯了错误,有了自责,需要他人谅解时;当遇到矛盾,无所适从,需要他人指点时;当学习进步,内心欢愉,需要他人认同时。此时谈心,效果往往较好。因而,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时机,掌握好火候及时谈心,做到情况紧急马上谈,如同学、甚至和任课老师发生冲突,萌发了敌对心理,要放下一切工作赶紧谈,以防止事态扩大、矛盾激化;情绪不稳缓期谈,如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心情激愤,不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可边着手查清问题结症,边给学生一定的缓冲时间,等有了缓和气氛再谈;抓住时机主动谈,如学期初、生活遇到困难等,这时教师要主动找学生谈话,指明方向,解除思想顾虑,帮助克服困难等。正所谓“当其时,一语千金;背其时,一文不值”。 二、选取适宜的场合 谈心似乎无所谓场所,室内室外,教师操场,到处都可以交谈。根据心理学分析,环境气氛对人的思想、情感的表露有很大影响,轻松、愉快的环境能使学生无拘无束,敞开心扉;而紧张、压抑、严肃的气氛则会使其产生戒备心理,不露真情。因而对不同的问题应选择适宜的场合进行谈心,从而收到期望的不同效果。如单独的批评和告诫,使学生感到老师对其的真诚和爱护;大众面前的表扬和奖励,使学生得到鼓舞和激励,更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自信心;宿舍里无拘无束的交谈,产生亲切的感情交流;校园里散步式的漫谈,引起彼此感情上的共鸣;办公室里慎重谈话,使学生感到问题的严重;双方促膝推心置腹地谈,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和融合。 三、选取灵活的方法 谈心成功与否,方式方法是否得当亦是十分重要。因为,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谈心效果。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采用不同的谈心方法。对稍有进步、表现不错的学生采用激励法,多用肯定的语气,称赞的目光,明快的语言,鼓励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明显错误的学生采用批评法,以温和的语气、诚恳的态度、火热的希望,给予批评帮助,并期盼它成才成器;对心有疙瘩、认识糊涂得学生采用开导法,和风细雨地谈心交心,使其解除疙瘩;对遭受意外挫折的学生采用安慰法,伸出援助之手,用炽热的感情去关心他、温暖他,使其解脱苦闷与烦恼;对有事故苗头的学生采用提醒法,明确要注意的问题,以防患于未然,等等。总之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达到理想谈心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说曾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映的活动,惟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所以认真的去倾听学生的倾诉。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倾诉的愿望,也可以明确谈心的方向与要点。笔者认为在倾听时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宽心、虚心和会心。 1.耐心 对方讲话时,不可东张西望或做小动作,这不仅是尊重学生的体现,而且能避免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由于武断而造成的失误,即使他讲的你已经知道,你仍得耐心听下去;特别在听学生申辩时,切不可粗暴地随意打断,即使对方发火,你也要让他尽情发泄,发泄完了,自然会缓和下来。 2.宽心(宽容心) 海因宽而纳百川,即使对方错了,如果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情况下以商讨的口气提出看法,不但可以满足对方自尊的需要,还可以减少对抗意识的产生,为心理沟通创造有利条件和氛围。还有可能倾诉者也因此学会了宽容。

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发表时间:2013-05-27T16:29:27.2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7月总第139期供稿作者:王永辉[导读] 在义务教育实施以来,面对初中学生这一群体,素质教育参差不齐。在学习上,思想素质出类拔萃的学生毕竟不占多数。王永辉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毛都中学138000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如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能力素质等等。而学生的转变主要由教师去实施,转变工作是双边活动。要使转变工作获得丰硕成果,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贵在沟通即师生沟通。沟通,关键是心灵的沟通。要做到心灵的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以心换心,教师把心交出来,交给学生;同样的,学生也会把心交给教师。师生心心相印,转变工作事半功倍。 在义务教育实施以来,面对初中学生这一群体,素质教育参差不齐。在学习上,思想素质出类拔萃的学生毕竟不占多数。要使他们学好,有长进,不断有所转变进步,这就非得教师把心交给学生不可。这一交出,不是降低了我们教师的人格,也不是知识的贬值,而是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是知识被人尊重的断然明智的举措。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心头肉、宝贝。家长希望他们成才,国家需要他们成才。他们自己也有着五彩缤纷的梦,将来要成为什么什么的。教师责任重大,非得用心去教不可,把心交给学生是势在必行。呕心沥血是教师的工作形象。学生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有着教师的一份心血。这就是教师的自豪与欣慰。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场所。教师一走进课堂,心中有一种神圣感,把一颗赤诚的心奉献给所有的学生。教师在上课时,不必以45分钟为框架;把知识教给学生,不必斤斤计较在几个分数上;更不必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面对学生,而应像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教人方法那样,用功夫去引路,让人渡河,教人自救。教师应以学生学懂了一点知识,有了一点进步,而去分享学生的快乐,从中鼓励学生勤学苦练,引导学生不断向上攀登。这样,在教学中即使出现一些突发不良事件,师生互相谅解,教师就能处理得有理、有利、有节。对于当事者学生和面临的所有学生也会心服口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和谐亢奋的学习氛围,即使是枯燥乏味的公式推导,苦涩繁复的综合题的证明计算,学生们会全神贯注地、生动活泼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刻苦学习,奋力搏击,达到理想的彼岸。 这里必须指出,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以及思维素质属于中等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长一个心眼,多操一份心。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姿态,一个眼神,一句话的语气语调,无不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差生,他们的心态,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不稳定的,易于激动的。他们怕教师看不起他们指责他们或者用冷眼旁观他们,甚至用尖刻的语言刺激他们。他们的情感世界是脆弱的。他们多心、多疑;错了,怕批评,想要好好学习了,可又憋着一股劲。差生对于面子是看重的,虚荣心很强,即使有时破罐子破摔,这也是一种虚荣心理的极端表现。别看他们平时吊儿郎当的,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其实不然。他们是要进步的。他们把教师对他们看不看得起比啥都重要。对于他们有时说理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但用情感的交流的,用教师的一颗火热的心去唤起他们被无知压盖着的正义,只要找到了突破口,师生在心灵上真正地通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的教学就多姿多彩了。 课外辅导,在整个教学若干环节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哪类学生在学习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解释疑难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往往喜欢主动提问的学生,乐意解答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我们应当晓得,差生有一定的求知欲望。他们差就差在新知识,面前不能完全理解、消化,为自己所掌握。所以,当碰到了疑难问题,显得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见了教师有一种自卑感,要想提问题,可又不知该从哪一点提出开来。教师应当在这关键时间主动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耐心地引导启发,有的放矢地点拨。通过他们用心动脑,顺利地化解了疑难点。无疑,他们的心灵上是感到无比欣慰的。这样一次、两次、多次,他们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冲击下,会茅塞顿开,心领神会,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从熟至生巧了。这样,我们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会绘声绘色了。 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经常变化的。教师对所教的学生要做到个个心中有数。哪一位学生上进了,进到了哪一个层次。哪一个学生退步了,退到了何种程度。教师心中应有一盏明灯,一览无遗。无论是学生上进了,处于沾沾自喜;还是退步了,心中苦闷彷徨。教师都应及时送上一份关怀,一份温暖,一份鼓励,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灵上的障碍,引导学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育是“心”的事业。教师教学生知识,首先要以教师的心去感召学生的心,尤其对于初中学生必须这样,教师学生真心以待。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活,学生始终学得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教师要在艰苦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画出一张张最新最美的图画,培养出一批批有才气有魄力的学生来。祖国繁荣昌盛指日可待,这是我们教师的心愿。

教学中的师生心灵沟通

教学中的师生心灵沟通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培养孩子们健康心理,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就必须学会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要使师生之间沟通顺利,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沟通的方法要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下面本人就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自己个人的生活质量与发展,而且在教育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过程中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任务。一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三种心态——对每一个学生无私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教师要有宽阔的胸怀。 (1)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我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两例我的具体做法。 人人都需要爱,学生也一样。教师只有无私的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友谊,才能与学生顺利地沟通。 (2)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理解每一个学生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必经之路 人是有自尊的,每个人都需要尊重,需要理解,学生也如此。没有尊重理解就无法建立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能注意到学生的这些需要,并将教师爱的情感化作满足学生这些需要的行为,就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的反应,由此达到师生的情感交融,互相沟通。高年级的小学生不仅能经常自我评价,而且也非常注意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日益强烈,对他人是否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所引起的情感体验——自尊感,也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平等施教。要贯彻“教学相长”的精神,决不可“居高临下”,摆出一副说教的面孔。应努力提倡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教学气氛。要放下架子,悦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绝不为自己的缺点辩护。 在日常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对违纪的学生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了解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在处理他们的违纪行为时,尊重他们的人格,要维护他的自尊心,在当时指出却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事后个别交谈的方式,或进行冷处理。其实,对个别难以驯服或品德上有污点的学生,更要理解、开导鼓励他们,向他

四(下)家长学校教案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第二课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 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沟通的技巧。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放松放松。 游戏的名字是----“孩子的自由联想”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家长交流) 总结:从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浓浓的爱,温馨而甜蜜。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惨痛事件: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锤打死了他的亲生母亲。

一个17岁的孩子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呢? 关键就在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亲子间就缺少沟通。 徐力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平时他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对徐力在生活上关爱有加,百依百顺。他母亲是个大专毕业生,她羡慕别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她就把名牌大学梦这一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学起就给儿子划定一个分数线,必须达到97分,否则非骂即打,说什么“你是我养的,打死了也不犯法”!她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平时徐力喜欢看课文书籍,喜欢看电视,也喜欢踢球,但都遭到了母亲的严厉禁止。 …… 那一天,母亲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母亲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母亲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 《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勤,为了徐力的事情专程赶到浙江省金华市看守所访问徐力。徐力第一句话就说:“在家里,我没有一点儿秘密,我很压抑。”“在家里,我感到母亲处处在监视我。” 徐力的母亲把儿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错误地认为儿子的一切行动要听从自己的指挥。她不想也不懂与孩子沟通,在这种错误心理的驱使下,她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扭曲成监视和压迫,使儿子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亲子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在儿子的内心深处逐渐滋生了仇

浅谈师生之间的心里沟通

浅谈师生之间的心里沟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多问。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善观。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 工作做在前头。 2.“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 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

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 杨广华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师生情感交流的内涵,激发和调动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我认为,应把握住课堂教学情感交流达成的几个基本要素,即师生心理状态、基本途径、形成的关键点和最终目的。四要素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和影响,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情感交流。 一、师生心理状态。即师生心灵自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前提。 何谓师生心灵自由?不是指漫无目的的联想或天马行空式的幻想,.而是指人的心理处于较开放的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具有较强的接纳性和反思能力。在开放的心理状态下,师生双方对对方提出的要求能积极接纳、主动反应。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全身心地投入,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认同接纳的同时,也能自由质疑。师生的心灵越是相互开放,彼此之间的接纳程度越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感觉课堂就像顺水驾舟,只需轻轻点拨,就能顺利达到预定的目的地,有时可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自由心灵”状态下的学生,暂时摒弃了求知以外的“私心杂念”,带着愉悦的心情、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友好的合作态度进入学习当中,学习过程将不断出现思维的火花:认同、疑问、异议、讨论、争辩、升华等。这种心灵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如草原上脱疆的野马,或顺势而下的滔滔江河,只需适时点拨,便能驾轻就熟、百川入海。概括来讲,心灵自由指的就是学习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师生双方最大限度的彼此开放。也只有当师生双方心理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程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师生保持心灵的自由? 首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缺乏平等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读书莫放“拦路虎”》一课中谈到“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有学生提出:“我要问老师,问爸爸妈妈。”教师没有听到预设的答案,马上把答案“字典就是无声的老师,遇到生字便去请教它。”强加于学生。这样,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你讲我听”,“你教我学”的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权威,把学生当作被灌输的对象,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地位,这显然是一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师生交流就不易于发生,或者师生交流常常是被动的、无效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是抗拒的。课堂上要产生情感交流,应该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本质。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在心灵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两者应该是平等的。唯有人格平等,才能调动师生情感交流的积极性,才能有情感交流的流畅。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安全感,有被尊重的体验,努力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面对学生不能简单说“对”或“错”、“能”与“不能”的结论。在师生的交往中,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由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否则,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 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中运用沟通的技巧。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感谢你们来参加本次的家长会。 游戏:由孩子联想到的……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总结:从家长们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都充满了浓浓的爱,让人感到温馨。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应该说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做父母自己不一定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主持人:有这么一所学校,一位新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在极为融洽的课堂里,老师看到了一个和这个气氛格格不入的男孩。他让新上任的唐老师感觉心疼。 唐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看到了那个孩子——目光呆滞,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没啥反应,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叫奇奇。他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我想和他谈心,可他却始终闭着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好不容易孩子开口了,他告诉我前一段时间他和班级里的同学闹矛盾了,他一生气就把同学的文具盒摔坏了。老师找到他的家长。爸爸到校后没问前因后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他一耳光。奇奇在那个情况下愤怒极了,心理恨极了爸爸。一句话也没有和爸爸说,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他说的。

奇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和爸爸好说的了,爸爸当着众人扇他的一耳光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他觉得自己一点面子也没有了,以后怎么在老师、同学面前抬起来头来啊。想到以后要被同学们瞧不起,他就特别不想在这个班级再待下去了。 听了孩子的叙述,我很心疼,特地去拜访奇奇的爸爸,交流时我问孩子的爸爸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件事就在班上打了奇奇。爸爸也很无奈,他告诉我奇奇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常犯一些错误。当时被老师叫到学校,他感觉很丢面子,因为当时太生气了,就动手打了孩子。 我又问了奇奇爸:当时打了孩子,心理怎么想的?奇奇爸说:当时打孩子也是一时冲动,心里想着对孩子要严格要求,没想太多就动手了。当时也没想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自己的一巴掌就这样把孩子的面子打没了。从那次以后孩子彻底改变了,变得行为怪异起来,在班级里沉默不语,性格变得很内向,不再愿意跟别人交往,在家里也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了,问他总说要换班,再也不想去那个班了……后来,奇奇爸也对自己的一耳光后悔不已。 我又问奇奇爸:有没有想过办法来弥补现状。奇奇爸说:事后家里人做了很多事情来帮助奇奇走出这个事件的阴影。当他不愿意和同学玩,不愿意跟同学讲话的时候,我们就专门邀请同学来家里聚会,还特地买了很多有关与同学交往的书给他看……当他不愿意和家人讲话的时候,我们专门挑他喜欢看的电视陪他一起看,主动和他讨论电视情节,找了很多话题和他聊天,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 交流后,我特地开展了一个《谁能成为奇奇最好的朋友》的活动。让同学们说说想和他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上课时我们还和同学们约好用设计好的有特殊节奏的掌声欢迎奇奇在课堂上发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奇奇和同学们的交流多起来了。他爸也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家里笑容多起来了,也主动和家里人交流了。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班级的朗诵表演。 在一次谈心中,奇奇主动和我说:那件事情发生后,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事情发生那么久了,他也不生爸爸的气了,现在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好了,自己也不觉得在班级里没有立足之处了。 主持人:为了使奇奇走出心理阴影,唐老师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有些

《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

沟通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需要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自己内心也需要沟通。沟通,应当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 我每天一开机,都会首先看到六个字:“沟通从心开始”。这也正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中国移动还有另外一句广告语,同样是六个字,高度概括了沟通的重要性,那就是“沟通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在与各式各样的人,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沟通。一句问候、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沟通的传递。沟通融入了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沟通要双方互相了解和理解对方。了解和理解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知道,而是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心。一些家长以为自己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们只了解到孩子们一半的内心;反而家长们以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其实孩子们对家长们的理解程度远远超出了家长们的想象。在事实上,父母不客观地了解孩子,原因有两种,第一,容易带有主观色彩,被主观的偏见蒙蔽。只看到孩子的长处,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孩子的短处。第二,自以为了解孩子,反而容易被空间的近距离拉远了心理的距离”。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使家长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是与谁之间的沟通,都可以将大家由彼此的陌生到相互的熟识。对于学习、人际关系等等,在这一独特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成熟、理智,更是一种思想融合的表现。 随着时代的迅猛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正是这种时代的压力,决定了沟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课题。沟通也就成了当今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最大需要。 自我沟通--承认自己的价值,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修正过去,振奋现在,调整将来。 人际沟通--消除相互的猜疑,促进相互的信任;消除之间的隔膜和矛盾,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融合。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人际环境,进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沟通,又必须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家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和大家在共同的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分享人生的甜和美。虚假,只能是骗取一时的信任,而最终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我们呼唤真诚的沟通,时代呼唤真诚的沟通。 很多时候,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微笑,也会给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一股暖流。 沟通,是人间盛开的最美的花,带着清香,把爱散播四方。

让沟通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让沟通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即师生间的互相容纳,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试着多了解学生,和他们做朋友,不要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多和他们接触,多一些平等的交流沟通,学生自然就会接受你,你也会自然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么,如何让沟通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呢?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俗话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对症下药”,才能深刻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当然,理解是双向的,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引起心理上的共鸣。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谈话的要求,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问、多观察学生,特别是一个新的集体形成之时,多与学生接触,与他们交流,问问新学年的打算,目标,与其他同学的相处情况等。与学生交谈时要注意谈话的场合,时间;可以正式交谈,也可以在宿舍,操场等地方,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从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说起,“投其所好”,解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沟通需要真正的平等,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

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们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的心思告诉你。 不同的班级体,学生的成绩和素质是不同的,有优等生、有差生、有中等生;作为教师,爱优生很容易,难得的是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爱差生。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毕业后,最记得你的是那些曾经被你用公平的心对待过的差生,虽谈不上滴水之恩,但很可能是你当年的一句不经意的语言,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确打动了这些学生,让他们终生难忘,使他们永远记得你。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用一颗平等公正的心去对待你遇到的每一个差生和优等生,那么,你付出的点滴的关怀,他们将会用十倍乃至百倍的理解来回报你。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朱**、关**同学,在一段时期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都是由于心理、家庭与情感引起。我一面与家长交流,一面与他们多次沟通,使他们从感情的旋涡、家庭的复杂关系和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很快得摆脱出来,他们的学习成绩上升了,思想更进步了。 三、用真挚的爱感化学生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始终要保持一颗爱心,用真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才能使学生为之感动,

小学教学的三种姿态-师生如何心灵沟通

师生如何心灵沟通 (XX集镇邹圩小学------XXX)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在儿童和青少年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然而我们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我们不仅要时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更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在这几年的教学生崖中我总结了一套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在课前的教学预设中要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同等的高度。时刻要警醒自己: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就是一个孩子。首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解读文本。我们知道: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固然要以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我们的教学对象来说,我们更不应忽视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和生活去解读课文。 首先用童心的视角捕捉语言。我们小学课文中的语言大多都能接近儿童。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需要学生具

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 其次用童心的眼光链接生活。要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教材中很多的课文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比如,《柳树醒了》、《荷叶圆圆》;有更多的课文是表现儿童的生活的,比如,《两只鸟蛋》、《一分钟》;有更多的课文是反映儿童的心愿的,比如,《一株紫丁香》、《假如》,还有更多的课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童思。这些我们不以儿童的眼光,有时是捕捉不到的。 再次用童心的思维思考问题。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我们只用成人的眼光读,就会把课文读得深,如果常常将自己当作一个儿童,揣摩自己的阅读过程,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好奇的问题,沿着这些问题,你往往会有许多独到的发现。与此同时,便可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解读教材,同样需要我们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童心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二、把自己当成合作伙伴,用对话的方式走进去。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从而导致进行着没有观众表演,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