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气象数据元 卫星气象编制说明

气象数据元 卫星气象编制说明

气象数据元 卫星气象编制说明
气象数据元 卫星气象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数据元卫星气象》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6)提出并归口。2019年4月22日由中国气象局下达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法函[2019]25号),项目编号QX/T-2019-87。

2. 协作单位

无。

3. 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崔鹏、肖萌、贾中辉、亓永刚、张海真、高昂,其分工如下:

崔鹏,负责标准的起草,资料的汇总,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肖萌,负责本标准中数据元属性信息的调研和修改;

贾中辉,负责本标准格式和内容的检查;

亓永刚, 负责本标准中风云资料的收集、汇总

张海真,负责本标准内容的检查、意见的收集和汇总。

高昂,负责本标准意见的收集和汇总。

4. 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起草组

2019年05月,编制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并制定了实施计划。起草组按计划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分工。

(2)组织起草

2019年6月,认真学习《气象数据元:总则》、《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QX/T 133-2011)等相关标准,并查阅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三个系列的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现有数据和产品的相关信息。

(3)完成初稿

1

2019年7月到9月,按照《气象数据元:总则》规定的数据元要求,完成卫星气象数据元的提取和总结,形成了标准草稿。标准编制组经过多次深入的讨论和充分的论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尤其是其中涉及的标准内容、技术方法等进行确认,形成初稿。

(4)征求意见

2019年10月到11月,起草组认真学习《气象数据元:总则》报批稿,对卫星气象数据元进行完善修改添加同义编码、关系、特征值等气象数据元属性,并进行了内部讨论,形成行标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 编制原则

本标准以QX/T-2018-33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数据元总则》为基础,在编制过程中遵循总则气

象数据元确定规则、数据元类型与描述方法等规定。同时依据卫星气象数据特点,按照总则确定的15个数据元属性,规定卫星气象相关数据元。为保持气象信息业务的延续性,同时还参考了

(QX/T327-2016)行标《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

《气象卫星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QX/T 133-2011)、

中卫星气象产品分类和代码等相关信息。标准编制还参考了出版行业的相关编写规定,遵照中国气象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政策、标准及其规范,以及气象行业标准的特点,本着简明、规范、实用的原则进行编制。

2.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本标准按照《气象数据元总则》的要求,规定卫星气象相关数据元的编制原则和数据元,本标准适用于气象数据元中卫星气象相关数据元的采集、加工、应用和服务等业务环节。

本标准以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三个系列的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现有数据和产品为研究对象。整理汇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地面应用系统中现有数据和产品,分类提取数据集描述信息和属性信息,作为数据元分析的基础。对汇总的数据集描述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依照数据元规则进行分解,形成以现有风云气象卫星数据为基础的统一、规范、无歧异的卫星气象数据元。

首先,根据总则的分类要求,识别卫星观测要素是否可用其他要素类型定义,对无法用其他要素类型定义的数据元进行定义和进一步编制。对收集汇总的数据元与《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和《气象卫星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进行比对,对已定义且仍适用的数据元概念沿用其代码和中文名称,继承已有标识类属性,与现有气象标准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对未定义或已定义但不适用的数据

元概念重新编码和定义。

2

然后,进一步设计和完善卫星气象数据元基本属性的编制方法,确定卫星气象数据元的编码细则,参照和遵循现有标准和规范,编写卫星气象数据元需要的中文名称、编码、同义编码、英文名称、简称、版本、定义、关系、数据类型、计量单位、数据精度、特征值、提交机构、状态、备注等内容。

最后,形成基于现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卫星气象数据元标准,兼顾数据元的覆盖范围和通用性,制定的卫星气象数据元标准要确保后续风云系列卫星可扩展、可持续使用。

。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三、主要试验(或验证长期以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卫星数据和产品,随着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和静止

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成功发射和使用,研发的卫星气象产品和数据也在急剧增加。但卫星搭载的有效载荷不同,可应用的场景不同,造成数据和产品种类繁多、数据量巨大。因此需要统一的卫星气象数据元设计和管理, 将不同卫星的同类产品或相同概念的数据和产品规范化、统一化,从而使得卫星气象数据资源更高效的共享和应用。建立卫星气象数据元标准,从而解决卫星气象相关数据元在不同业务环节中代码、特征值等表示规则不统一的问题。确保数据资源在采集、加工、应用和服务等环节间的“数据语言”一致,方便数据高效流通和应用,便于数据跨系统、跨地区、跨部门的共享与管理。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

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卫星气象数据元标准,但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制定的二进制

通用数据表示格式(FM 94 BUFR)中,对BUFR报文涉及的内容(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编码,其中包含卫星气象部分。同时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对相应的卫星气象产品也进行了分类和编码,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可充分借鉴这些格式和标准的相关思想和内容,同时也保证基础性数据资源标准遵循世界气象组织相关规范。我国在数据元方面也已发布相关国家标准,如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可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为本工作提供参考或直接引用。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没有冲突。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3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气象行业标准。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以适应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要求。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4

元数据的概念

元数据的概念 元数据(Metadata),即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和信息资源进行描述的信息。通常认为,元数据是为了更为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数据而对它进行说明的信息。所以元数据与其描述的数据内容有着密切联系,不同领域的数据的元数据在内容 上差异很大。地理空间数据的元数据是地理空间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外的描述地理信息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状态和其它特性的一类数据,它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其中,对空间数据某一特征的描述,称为一个空间元数据元素。空间元数据是一个由若干复杂或简单的元数据项组成的集合。它与非空间元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内容中包含大量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描述性信息。 研究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元数据可用来帮助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解决数据转换、沟通和理解的问题。归纳起来,元数据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作用: 1)、用来组织、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退休或调离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2)、提供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及数据分发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数据使用者查询检索所需地理空间数据 3)、用来建立空间信息的数据目录和数据交换中心,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辅助信息 4)、通过空间元数据,人们可以接受并理解空间信息,帮助数据使用者了解数据, 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与自己的空间信息集成在一起,进行不同方面的科学分析和决策。 元数据是使数据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包括数据文档建立、数据发布、数据浏览、数据转换等。元数据对于促进数据的管理、使用和共享均有重要的作用。元数据对于建立空间数据交换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往往网络中心通过设在中心的元数据库可以实时地连接各个分发数据的分节点元数据库,帮助潜在的用户找到其特定应用所需要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一个完整的元数据系统通常包括三部分,即元数据标准、元数据管理工具和元数据库。不同的元数据库可能采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唯一能够在不同数据管理软件间交换元数据的途径是统一元数据标准,只有在统一的标准前提下,才能跨越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软件平台进行数据的互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DIF 元数据标准

anusplin软件操作说明及气象数据处理

气象数据处理方法:spss和Excel 一、下载原始txt数据中的经纬度处理:将度分处理成度,Excel处 理 首先除以100,处理成小数格式,这里第一个实际是52度58分, 在Excel中用公式:=LEFT(O2,FIND(".",O2)-1)+RIGHT(O2,LEN(O2)-FIND(".",O2))/60 需注意: 当为整数时,值为空,这时需查找出来手动修改,或者将经纬度这一列的小数位改成两位再试试,可能好使(这个我没尝试) 第二步: 将经纬度转换成投影坐标,在arcgis实现 将Excel中的点导入arcgis,给定坐标系为wgs84地理坐标,然后投影转换成自己定义的等面积的albers投影(因为anusplina软件需要投影坐标,这里转换成自己需要的坐标系)

第三步:spss处理 将下载的txt数据导入spss之后,编辑变量属性,删掉不需要的列,然后将最后需要的那些变量进行数据重组 本实验下载的数据是日均温数据,全国800+个站点2012年366天的数据。相当于有800+ * 366行数据 1.变量 变量属性:变量属性这里的设置决定了在SPLINA这个模块中输入数据的格式,本实验spss处理的气象数据的格式统一用这个:(A5,2F18.6,F8.2,F8.2),一共5列。

即:台站号,字符串,5位; 经纬度:都是浮点型,18位,6个小数位海拔:浮点型,8位,2个小数位 日均温:浮点型,8位,2个小数位 2.数据重组,将个案重组成变量: 后几步都默认就行:

重组之后结果:变成了800+行,370列,就相当于数据变成了:行代表每个站点,列是代表每一天的数据。 3. 因为anusplin这个软件需要的是投影坐标,在重组完的基础上,将经纬度这两列替换成投影之后的经纬度。 方法1:直接复制粘贴即可 方法二:用合并文件,添加变量功能

卫星气象学复习题

1、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的观测特点是什么?优缺点。 (1)极轨卫星(太阳同步轨) 1)优点有:①由于太阳同步轨道近似为圆形,轨道预告、接收和资料定位都很方便;②有利于资料的处理和使用;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观测全球,尤其是可以观测两极地区;④在观测时有合适的照明,可以得到充足的太阳能。 2)缺点是:①可以取得全球资料,但观测间隔长,对某—地区,一颗卫星在红外波段取得两次资料;②观测次数少,不利于分析变化快,生命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③相邻两条轨道的资料不是同一时刻,这对资料的利用不利。 (2)静止卫星 1)优点:①是卫星高度高,视野广阔,一个卫星可对南北70°S--70°N,东西140个经度,约占地球表面1/3约1.7亿平方公里进行观测;②是可以对某一固定区域进行连续观测,约半小时提供一张全景圆面图,特殊需要时,3—5分钟对某小区域进行一次观测;③是可以连续监视天气云系的演变,特别是生命短,变化快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如果把间隔为5分钟的图片连接成电影环,可以连续观察天气云系的演变。2)不足是:①它不能观测南北极区。②由于其离地球很远,若要得到清楚的图片,对仪器的要求很高。 ③卫星轨道有限。 2、什么是可见光云图?有什么特征? 可见光云图是卫星扫描辐射仪在可见光谱段测量来自地面和云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如果将卫星接收到的地面目标物反射的太阳辐射转换为图像,卫星接收到的辐射越大就用越白的色调表示,而接收到的辐射越小则用越暗的色调表示,就可得到可见光云图。 特点: 1、反照率对色调的影响,在一定的太阳高度角下,反照率越大色调越白,反照率越小,色调越暗 (1)水面反照率最小,厚的积雨云最大 (2)积雪与云的反照率相近,仅从可见光云图上色调难以区分 (3)薄卷云与晴天积云,沙地的反照率项接近难以区分 2、太阳高度角对色调的影响,太阳高度角决定了观测地面照明条件,太阳高度角越大光照条件越好,卫星接收到的反射太阳辐射也越大,否则越小 3、什么是红外云图?有何特征? (1). 卫星在红外波段选用的通道有:3.55—3.93微米和10.5—12.5微米。把3.55—3.93微米通道云图称短波红外云图,而把10.5—12.5微米通道云图称长波红外云图。被测物体温度越高,卫星接收的辐射越大,温度越低,辐射越小。将这种辐射转换成图象,辐射大温度高用黑色表示,辐射小温度低用白色表示。即为一张黑白色红外云图。红外云图是一张物体的亮度温度分布图,而不是实际的温度分布图。 (2). 红外云图的特点 ①红外(IR)图象表示辐射面的温度。在黑白图象中,暗色调代表暖区,亮色调代表冷区。云由于其温度比较低而通常显得比地表白。在这一点上,红外(IR)图象与可见光(VIS)图象有些相似,但在其他方面,两种图象之间存在重要的差异。 ②云顶温度随高度递减,在红外(IR)图象中,不同高度上的云之间存在鲜明的对照。 ③陆表和洋面之间有强烈温度反差的地方,海岸线在红外(IR)图象上清晰可见,白天,陆地可比海洋显得更暗(更暖),但在夜间,陆地可比海洋显得更亮(更冷)。当陆表和洋面的温度相同时,从红外(IR)图象上,将识别不出海岸线。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反差在夏季和冬季最大,在春季和秋季最小。 ④在红外(IR)图象上卷云清晰可见,尤其是当它位于比它暖得多的地面之上时。可提供有关云纹理结构的信息。 ⑤红外(IR)资料可以定量应用,根据观测到的云温来估算相应的云顶高度。增强处理多采用红外云图。 4、什么是水汽图像?有何特征? (1) 红外波段5.7—7.3微米是水汽强吸收带,中心波长约为6.7微米。卫星在这一吸收带测得的辐射主要是大气中水汽发出的。将卫星在这一波段测得的辐射转换成图象就得到水汽图,通常在水汽图上色调

气象mic数据格式

A1.1 第一类数据格式: 地面全要素填图数据 文件头: diamond 1 数据说明(字符串)年月日时次总站点数(均为整数) 注:此类数据用于规范的地面填图 数据: 区站号(长整数)经度纬度拔海高度(均为浮点数)站点级别(整数)总云量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或本站气压) 3小时变压过去天气1 过去天气 2 6小时降水低云状低云量低云高露点能见度现在天气温度中云状高云状标志1 标志2(均为整数) 24小时变温 24小时变压 注: 缺值时用9999表示,以后相同。 站点级别表示站点的放大级别,即只有当图象放大到该级别时此站才被填图。以后相同。 当标志1为1,标志2为2时,说明后面有24小时变温变压。否则说明后面没有24小时变温变压。 例子: diamond 1 99年06月15日08时地面填图 99 06 15 08 3016 50468 127.45 50.25 166 16 7 340 6 975 4 8 0.1 38 7 600 9.1 25.0 0 14.7 9999 9999 1 2 1 -3 52533 98.48 39.77 1478 1 8 0 0 98 7 8 0.01 30 8 2500 10.7 30.0 60 16.8 27 9999 1 2 2 3 52652 100.43 38.93 1483 4 8 270 3 115 11 6 0.5 30 4 2500 12.6 15.0 61 16.0 24 17 1 2 1 2 注意:地面自动站数据如果写为该类格式,可以在文件说明中加入可以识别的文字,默认使用“自动”作为识别文字,但自动站文件名定义可以使用8.3格式的“年月

元数据与元数据标准现状

元数据与元数据标准现状 福建省空间工程研究中心黄瑞垠 目前国内外研究领域对元数据含义的理解虽然存在认识深浅的区别,但总体上达成了共识[[i]]。学者们大都认可“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描述数据的数据”的观点,但对于其具体含义,又有不同阐述。张晓林等[[ii]]认为“元数据是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等对象的数据,其使用目的在于: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简单高效地管理大量网络化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查找、一体化组织和对使用资源的有效管理”。肖珑[[iii]]认为元数据“是用于提供某种资料的有关信息的结构化数据(Structured data)”。张智雄[[iv]]将元数据定义为“描述任何Internet数据和资源,促进Internet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发现的数据”。李郎达[[v]]引用国际图联对元数据的定义:“Metadata即描述资料的资料,可用来协助对网络电子资源的辨识、描述、指示其位置的任何资料”。 根据以上定义,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关于元数据,可小结如下: (1)元数据的目标:元数据的根本目标是使数据库更易于使用,或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服务。 (2)元数据的内容:元数据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来源、数据所有者、数据生产历史)等的说明;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分辨率、源数据的比例尺等;数据处理信息,如量纲的转换等;数据转换方法;数据库更新、集成的方法等等。 (3)元数据的性质:元数据是数据的描述性数据;对不同领域的数据库,元数据的内容有很大差异;元数据应尽可能反映数据的特征及规律。 (4)元数据的作用:通过元数据可以检索、访问数据库,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二次开发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元数据概括为以数据高效利用和交换为目的的数据集说明性数据,它主要包括对数据集、与数据集相关信息、数据集各数据项说明以及数据用户访问、检索、更新数据库的方法,同时元数据也包括基于不同数据领域,如何尽可能全面反映基本数据的信息。

NCEP中FNL全球分析资料的解码及其图形显示

NCEP FNL全球分析资料的解码及其图形显示 作者:邓伟, 陈海波, 马振升, 田宏伟, 张永涛, 申占营, Deng Wei, Chen Haibo, Ma Zhensheng, Tian Hongwei, Zhang Yongtao, Shen Zhanying 作者单位:邓伟,陈海波,田宏伟,申占营,Deng Wei,Chen Haibo,Tian Hongwei,Shen Zhanying(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 ,450003), 马振升,Ma Zhensheng(河南省气象培训中心,郑州,450003), 张永涛,Zhang Yongtao(河南省气象局,郑州,450003) 刊名: 气象与环境科学 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32(3) 参考文献(14条) 1.徐影;丁一汇;赵宗慈美国NCEP/NCAR近50年全球再分析资料在我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可信度的初步分析[期刊论文] -应用气象学报 2001(03) 2.苏志侠;吕世华;罗四维美国NCEP/NCAR 40年全球再分析资料及其初步分析[期刊论文]-高原气象 1999(02) 3.赵天宝;艾丽坤;冯锦明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期刊论文]-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02) 4.苏爱芳;周毓荃;吴蓁一次典型降水层状云的结构特征和增雨潜势分析[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01) 5.李戈;寿绍文;张广周2006年4月11~12日平顶山市沙尘天气中尺度动力机制分析[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01) 6.郑永光;张春喜;陈炯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7.闫小利;余锦华;刘谦河南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诊断分析[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01) 8.闫淑莲;周淑玲;刘澈山东半岛一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zk) 9.鲁坦;乔春贵;谷秀杰河南省一次区域暴雪和雾凇天气分析[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zk) 10.张广周;李戈;白家惠不同高度急流耦合在2007年7月中旬河南省区域暴雨中的作用[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02) 11.王君;康雯瑛;张霞一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的螺旋度分析[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02) 12.王金兰;寿绍文;刘泽军河南省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生消机制分析[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01) 13.周青;赵凤生;高文华NCEP/NCAR逐时分析与中国实测地表温度和地面气温对比分析[期刊论文]-气象 2008(02) 14.施晓辉;徐祥德;谢立安NCEP/NCAR再分析风速、表面气温距平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期刊论文]-气象学报 2006(06)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bb15329258.html,/Periodical_hnqx200903017.aspx

卫星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

精心整理倾角:这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单位度。 轨道周期:指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 星下点:?指卫星与地球中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点,用地理坐标的经纬度表示。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由于这一种卫星 或辐射温度。 空间分辨率:指卫星在某一时刻观测地球的最小面积。 相函数:综合方向上每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散射能量与粒子所有方向平均的每单位立体角内的散射能量之比,记为p(θ),θ为散射角。 云带:带状云系宽度大于一个纬距称做云带。

纹理:纹理是指云顶表面或其它物像表面光滑程度的判据。 涡旋云系:涡旋云系是一条或多条不同云量和云类的螺旋云带朝着一个公共中心辐合形成的,与大尺度涡旋相联系。 色调:也称亮度或灰度,指卫星云图上物像的明暗程度。 结构形式:指目标物对光的不同强弱的反射或其辐射的发射所形成的不同明暗程度 雹暴云团与暴雨云团的特点: 雹暴云团特点: 1.云团初生时表现为边界十分光滑的具有明显的长轴椭圆型,表明出现在强风垂直 切变下,长轴与风垂直切变走向基本一致;在雹暴云团成熟时,云团的上风边界十分整齐光滑,下风边界出现长的卷云砧,拉长的卷云砧从活跃的风暴核的前部

流出,强天气通常出现于云团西南方向的上风一侧,可见光云图上出现穿透云顶区(风暴核),红外云图上有一个伴有下风方增暖的冷v型。出现大风的边界常呈出现大风的边界长呈现出弧形,这时整个云型可以为椭圆型,有事表现为逗点状云型。 2.飑线云团按其尺度可以再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云团尺度较大时(约2个纬距), (约1 3. 4. 1. 2. 孤立,四周很少有中低云相伴。 3.暴雨云团一般出现于急流云系的右侧,源源不断暖湿气流头部、脊线处,而且在靠赤道一侧不存有急流;暴雨云团也可出现于急流左侧,但云团远离急流轴,无强风垂直切变。

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

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 研制工作手册 (试行) 《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子项目组 2003年3月 为了保证子项目组研制的各种元数据规范在功能、数据结构、格式、语义语法等方面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为了今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与其他系统或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和数据共享,项目组特制定本手册。 手册主要内容包括: 1,描述元数据的定义及功能 2,元数据规范的设计原则 3,描述元数据的基本结构、元素组成与扩展规则 4,描述体系与定义方法 5,元数据规范应用的相关规则 6,设计流程与工作规范 7,文档规范 本手册为试行稿,其中很多内容尚需在实际工作过程进行修订,涉及到核心元素集、元素定义方法、扩展规则、描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将与“基本描述元数据规范”子项目组进一步探讨后确定。各工作小组可暂时按此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可向子项目组提出,并在子项目组会议上讨论修改并通过。 一、描述元数据的定义及功能 描述元数据:即用于描述或标识数字对象内容的元数据。 设计描述元数据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和实现元数据的下列功能: 描述:对信息对象的内容、属性等的描述,是元数据最基本的功能,为信息对象的检索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定位:即有关信息资源的位置方面的信息,如DOI、URL、URN等的记录,由此可知信息对象之所在,有利于信息的发现和检索。 管理:对信息对象的权限管理(版权、所有权、使用权)的揭示和描述。 检索:在描述过程中,将信息对象中的重要信息抽出标引并加以组织,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多途径的检索体系,从而有利于用户发现其真正需要的信息。 评估和选择:由于元数据的描述,使用户在不必浏览信息对象本身的情况下,对信息对象有了基本了解和认识,可以对其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决定信息的取舍。 交互:包括与编目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元数据在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允许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1.数据集信息 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V2.0) 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数据集版本:V2.0 数据集建立时间: 2.数据来源:该数据集的数据来源包括2个部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础资料专项收集、整理的1961年至最新的全国国家级台站(基本、基准和一般站)的降水月值资料;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产的中国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3.数据集实体 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 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 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年份、月份标识(YYYYMM)组成。 具体形式: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 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数据集实体包括1961年1月-至最新的逐月数据文件,每个文件中包括的前6行为头文件信息,其中: 第一行"ncols 128"表示实体数据有128列; 第二行"nrows 72"表示实体数据有72行; 第三行"xllcorner 72"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经度范围是72°-72.5°E; 第四行"yllcorner 18"表示数据最左下方格点单元的纬度范围是18°-18.5°N; 第五行"cellsize 0.5"表示网格是0.5°×0.5°的; 第六行"NODATA_value -9999.0"表示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从第七行开始是对应网格的降水值,第七行(降水数据第一行)第一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25°E ,53.75°N),第七行第二列数据网格中心为(72.75°E ,53.75°N),……,数据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网格中心为(135.75°E ,18.25°N)。降水值保留1位小数。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格点降水单位:mm。 3.1.3.特征值说明: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3.2.数据存储信息 3.2.1.存储格式和读取:数据集存储格式为ARCGIS标准格式,文本文件,固定长记录,按行读取。 3.2.2.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 存储介质及数量:光盘,1张 存储目录结构: datasets:存放数据集实体文件。共包括1961年1月到2012年5月间的617个月值网格点降水数据文件。 metadata:元数据文档(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_META_C.doc)。 description:说明文档

卫星气象学复习课

卫星气象学复习课 第一章绪论 1、卫星气象学与卫星遥感 气象卫星、卫星气象学、遥感及其分类;气象卫星遥感; 2、气象卫星的种类及我国气象卫星发展概况 第二章卫星运动规律和气象卫星轨道 1、卫星的轨道参数 地理坐标中的轨道参数:星下点、升交点和降交点、截距、倾角 2、气象卫星轨道的分类(按卫星轨道参数分类:如倾角、高度、偏心率) 第三章卫星遥感辐射基础 1、电磁波段的划分 2、辐射能、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吸收率、发射率、黑体、灰体 第四章卫星观测仪器和观测要素及分辨率 1、卫星探测分辨率 卫星探测的分辨率有三种: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或温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几种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2、卫星对地的扫描方式大致有四种: 1)单个探测器线扫描 2)多探测器扫描 3)线性阵列探测器前推式扫描 4)圆锥扫描: 2、卫星云图的图像表示和增强处理 图像的数字化、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反差增强、分层增强) 第五章卫星云图分析基础 1、可见光云图的基本特点:可见光云图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反照率和太阳高度角 2、红外云图的基本特点:影响红外云图色调的因子; 3、卫星云图上识别云的六个判据:结构型式、范围大小、边界形状、色调、暗影和纹理 4、卫星云图上各类云的识别:积云、积雨云、卷云、层云等 第六章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分析 1、大尺度云系类型:带状云系、涡旋云系

2、逗点云系、斜压叶状云系、变形场云系、细包状云系(云型及其与高低流场的配置) 3、水汽图的边界分析:头边界、内边界、干涌边界和底边界、回流边界 4、利用卫星云图分析500hPa槽线: 1)逗点云系定槽线;2)由大片中高云云区定槽线位置; 5、卫星云图确定地面高压脊线位置; 6、利用卫星云图确定地面冷锋的位置;冷锋云系的强度变化、我国南方冷锋云系及其移动特征。 7、暖锋云系、锢囚锋云系、静止锋云系的云图特征 8、我国夏季梅雨锋云系特点 9、确定高空急流轴的四条规则 第七章卫星云图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1、热带地区云的类别和云系的尺度分类 2、热带云团的垂直空间结构、云团种类; 3、热带辐合带(ITCZ)云系特点,及其长、短期变化特征;热带辐合云带的类型; 4、台风的云系结构、判断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的云图特征、台风云型的主要类型、卫星云图上确定台风中心。 5、热带气旋强度的估算方法--Dvorak方法的基本思路 6、热带气旋路径的卫星云图预报方法: 1)由台风环境云场预报台风路径; 2)由台风本身云系特征预报台风路径; 第八章夏季对流性系云图分析 1、对流发生的水汽条件分析: (1)水汽带北侧暗区干区触发的对流; (2)水汽回流南边界处对流的发生; (3)水汽羽北端对流的生成发展 2、由早晨层云(雾)和午后积云浓积云分析对流性云系发生发展 3、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1)飑锋云型:飑锋云系的天气系统分类--锋后飑线、锋上飑线、干线飑线、台风飑线; 2)雷暴低层外流边界和弧状云线的形成; 3)在雷暴不同阶段,雷暴中高压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特征 4)利用卫星监视和预报短时雷雨大风 复习题 1、气象卫星的观测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卫星的倾角?什么是星下点?GMS-5和FY-2的星下点在何处? 3、什么是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如何实现? 4、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其高度和运行周期为多少? 5、什么是大气窗? 6、如何区分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 7、卫星的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或温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 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 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

附件3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的月、年与历史灾情(灾情普查)收集上报。 二、灾害类别 气象灾害就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与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本规范将气象灾害划分为17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见附表1。

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说明 县级过程灾情上报字段共包含35项,分属:基本信息、灾情信息及附加信息等3类。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说明等参见附表2。

四、灾情填报规范 (一)总体要求及说明 月、年与历史灾情(灾情普查)上报基本信息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按照附表2所列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单位等规范填报。 (二)基本信息 字段1:“记录编号”就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记录唯一性标识; 字段2:“上报所在地编码”指上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行政码; 字段3:“上报单位所在地名称”指上报单位所在的省、市、县; 字段4:“发生区域(地图选择)”指地图中标注的发生区域(点、线、区域、行政区等); 字段5:“填报人”指报送本次灾情的人员姓名; 字段6:“联系电话”填写填报人的联系电话,如填写办公电话需包含区号; (三)灾情信息 字段7:“灾害类别”参照附表1规范填写灾害名称; 字段8:“伴随灾害”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除主要致灾灾种以外的其她同时发生的灾害类别; 字段9:“事件编号”由4位数字组成,如1501表示2015

年某种灾害的第1次过程,前两位为年份后2位数,后两位为事件序号,10以下的序号前面加0,如果该事件为所属台风,直接按台风编号填写即可,事件编号由国家气候中心根据全国天气气候事件过程编写确定; 字段10、字段11:“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起止时间,两个时间可以相同,按年-月-日填报(如2018-02-08); 字段12:“气象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指标; 字段13、字段14:“气象条件致灾强度等级”、“灾情强度等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相关标准确定; 字段15:“预警发布情况描述”指发生灾害前发布的预警情况,包括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预警信号、警报,以及发布的手段与受众情况; 字段16:“受灾人口”指灾害过程中遭受影响的总人口情况,包括因灾致死、致伤、致病人口与因灾使生产、生活受到破坏以及家庭财产受到损害的人口; 字段17:“死亡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字段18:“失踪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字段19:“受伤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的

元数据的标准

元数据的标准 1、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框架 2. 元数据开发应用框架 元数据的基本意义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元数据为分布的、由多种数字化资源有机构成的信息体系(如数字图书馆)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 离开元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将是一盘散沙,将无法提供有效的检索和处理。 3. 元数据应用环境 3.1 Metadata的应用目的 (1)确认和检索(Discovery andentification),主要致力于如何帮助人们检索和确认所需要的资源,数据元素往往限于作者、标题、主题、位置等简单信息,Dublin Core是其典型代表。(2)著录描述(Cataloging),用于对数据单元进行详细、全面的著录描述,数据元素囊括内容、载体、位置与获取方式、制作与利用方法、甚至相关数据单元方面等,数据元素数量往往较多,MARC、GILS和FGDC/CSDGM是这类Metadata的典型代表。 (3)资源管理(Resource Administration),支持资源的存储和使用管理,数据元素除比较全面的著录描述信息外,还往往包括权利管理(Rights/Privacy Management)、电子签名(Digital Signature)、资源评鉴(Seal of Approval/Rating)、使用管理(Access Management)、支付审计(Payment and Accounting)等方面的信息。 (4)资源保护与长期保存(Preservation and Archiving),支持对资源进行长期保存,数据元素除对资源进行描述和确认外,往往包括详细的格式信息、制作信息、保护条件、转换方式(Migration Methods)、保存责任等内容。 3.2 Metadata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根据不同领域的数据特点和应用需要,90年代以来,许多Metadata格式在各个不同领域出现 例如: 网络资源:Dublin Core、IAFA Template、CDF、Web Collections 文献资料:MARC(with 856 Field),Dublic Core 人文科学:TEI Header 社会科学数据集:ICPSR SGML Codebook 博物馆与艺术作品:CIMI、CDWA、RLG REACH Element Set、VRA Core 政府信息:GILS 地理空间信息:FGDC/CSDGM 数字图像:MOA2 metadata、CDL metadata、Open Archives Format、VRA Core、NISO/CLIR/RLG Technical Metadata for Images 档案库与资源集合:EAD 技术报告:RFC 1807 连续图像:MPEG-7 3.3 Metadata格式的应用程度 不同领域的Metadata处于不同的标准化阶段: 在网络资源描述方面,Dublin Core经过多年国际性努力,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接受和应用的事实标准;在政府信息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大力推动和有关法律、标准的实行,GILS已经

卫星气象学-1.1

卫星气象学 ——绪论 授课教师:刘毅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5.3.11

绪论 卫星气象学是利用卫星探测资料研究大气的一门学科,它是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大气科学分支。 (气象)卫星遥感:利用(气象)卫星作为探测平台(对大气)进行的遥感探测。 气象卫星的组成\分类\观测对象\探测原理\ 反演方法\如何应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历史进程 卫星气象学是二十世纪60年代初开始出现一门新兴学科。从1960年4月1日发射第一颗专用气象卫星TIROS-泰罗斯后,经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70年代以前,气象卫星获得的主要资料是云图,并定性地应用于天气分析、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70年代初期,卫星红外辐射仪投入业务应用,地面资料处理能力提高,使定量或半定量卫星探测资料,开始应用于大气科学各个分支。 80年代,随着气象卫星探测能力和对探测资料的处理能力提升,气象卫星提供更广泛资料,使卫星云图分析工作由纯定性分析向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发展;以大尺度天气系统为主,向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展;以气象分析应用为主,向气象、水文、海洋等多学科分析应用发展。 90年代,随着气象卫星对温度、风和湿度等探测精度提高,将资料更有效地应用于大气模式,以改进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这是目前卫星气象学研究一个重要方面。 2000年以来,卫星观测臭氧、气溶胶、温室气体浓度、大气辐射平衡,都极大促进了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环境监测研究。

Paul Crutzen, Mario Molina, and Sherry Rowland receive the 1995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their seminal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chemistry of ozone

气象参数标准

气象参数标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 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可以直接引用。

卫星气象学期末复习

CH1 1.气象卫星:人造星体,在宇宙空间、确定的轨道上飞行,携带着各种气象探测仪器,以对地球及其大气和海洋进行气象观测为目的,测量诸如温度、湿度、风、云、辐射等气象要素和降雨、冰雹、台风、雷电等天气现象。 气象卫星观测的特点:在空间固定轨道上运行;自上而下进行观测;全球和大范围的观测;使用新的探测技术(遥感探测);提供丰富的观测资料,受益面广(气象+其他领域) 2.遥感:1)概念:遥感是气象卫星的基础:在一定距离之外,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和有关物理现象,通过探测器接收来自被测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信息,并对其处理、分类和识别的一种技术。2)设备:传感器,运载工具,接收系统。3)卫星遥感探测研究主要内容:遥感信息获取手段的研究;各类物体的辐射波谱特性及传输规律的研究;遥感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判读技术的研究。3)分类:按工作方式: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电磁波谱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按探测对象:大气~、海洋~、农业~、地理~;按探测信息形式:图像~、非图像~ 气象卫星遥感: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 3.卫星气象种类:(1)极地轨道卫星:中国风云1号 (2)静止轨道卫星:中国风云2号 p9/21 CH2 1.卫星轨道参数 1)升交点赤径(Ω)卫星由南半球飞往北半球那一段轨道称为轨道的升段;卫星由北半球飞往南半球那一段轨道称为轨道的降段;把轨道的升段与赤道的交点称升交点。轨道的降段与赤道的交点称降交点,升交点用赤径Ω表示,表示了轨道平面的位置和其相对于太阳的取向 2)倾角(i)指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间的(升段)夹角 3)偏心率(e)指轨道的焦距与半长轴之比 4)轨道半长轴(a)在轨道的长轴方向由轨道中心到轨道上的距离,确定了卫星的形状 5)近地点角(ω)卫星在轨道平面内升交点与近地点之间的夹角,确定了轨道半长轴的方向 6)平均近点角(M);7)真近点角(θ);8)偏近点角(E) 2.地理坐标系中的轨道参数 1)星下点:指卫星与地球中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点 2)升交点降交点(如上)(极轨卫星才有) 3)截距:连续两次升交点之间的经度数L=T*15度/小时 4)轨道数:指卫星从一升交点开始到以后任何一个升交点为止环绕地球运行一圈的轨道数目 3.气象卫星运动规律:设想地球是理想球体,均质,质心在地心;卫星质量<<地球质量,卫星对地作用可忽略;星地距离>>卫星本身尺度,质点;忽略其它因素对卫星的作用力根据理论力学,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的运动为平面运动。该平面成为轨道面,轨道面过地心。卫星的运动方程为:??????? 4.卫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运动定律):1)椭圆(轨道)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一圆锥截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地球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面积定律:卫星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面积速度为常数);3)周期定律:卫星轨道周期的平方与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5.卫星活力公式:v2 = μ( 2/r – 1/a ) 6.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1)概念: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每天过升交点的局地时间相同)。由于这一种卫星轨道的倾角接近90°,卫星近乎通过极地。2)实现:这种卫星是利用卫星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产生的转动抵消由于地球的扁率引起卫星轨道的摄动来实现的。3)优点:①轨道为圆形,轨道预告、接收和资料定位方便;②可实现包含极地的全球观测;③在观测时有合适的太阳照明,有利于资料处理和使用;④仪器可以得到充分的太阳能供给。缺点:①对中低纬度同一地点观测的时间间隔太长(相对于GEO),不利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相临两条轨道的观测资料不是同一时刻的,需要进行同化 7.地球同步静止卫星轨道:1)概念:卫星的倾角等于0,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V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V1.0) 1. 文件名 国家级站单站文件名: 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国家级站多站打包文件名: Z_SURF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区域级站单站文件名: Z_SURF_I_IIiii-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区域级站多站打包文件名: Z_SURF_C_CCCC-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在文件名中: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编报中心代码; IIiii:测站区站号; CCCC:编报中心代码; REG:区域站资料标志,固定代码。区域站资料标志为可选标志,如果文件名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区域级测站观测资料;如果文件名未包含

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国家级测站(包括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观测资料;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方式调整暂不涉及区域站。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 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 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 CCx:数据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数据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IIiii与R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