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保健文摘

保健文摘

保健文摘
保健文摘

健康饮食

口重老人如何少吃盐

年纪越大,口味越重,似乎是老人的共同特征。事实上,人的味蕾与嗅觉细胞随着老化日渐萎缩,味觉、嗅觉也慢慢退化。此外,疾病、药物、医疗手术、环境因子以及营养素不足或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味觉与嗅觉的灵敏度。

由于味蕾的传导效应变低,有些老年人会觉得味道改变,或是对味觉刺激不那么敏感。研究显示,不同的味觉,丧失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感受咸味的能力丧失最多,然后依次是苦味、酸味、甜味。

当老年人抱怨有些食物没有味道,或者做菜猛放盐和糖,还说不够咸或不够甜的时候,子女可要体贴地说明,盐、糖放得够多了。味觉退化,依然可享受美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味觉衰减的老年人继续享受食物的美味呢?

有一个技巧,就是做菜时,先以少盐少糖的做法,然后用调味厚重一点的汤汁淋上,或做成勾芡;也可以像蒜泥白肉的吃法,水煮的食物蘸上汁再入口。这样把甜、咸味道浅浅地铺在食物表面,就可以让舌头满足,而糖、盐的摄取又不会过量。(据《当代健康报》) ( 稿件来源: 广州日报 )

茄子:老年人降低胆固醇的佳品

南方健康网

茄子不仅味道好、营养丰富,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是心血管病人的食疗佳品,特别是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坏血病患者非常有益,有辅助治疗作用。常吃茄子,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和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

茄子中的皂甙降低胆固醇功效非常明显。巴西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吃茄子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能下降10%。美国营养学家在介绍降低胆固醇的蔬菜时,也总是把茄子排在首位。

医食同源话茄子——中医认为茄子性顺当苦寒,有散血淤、消肿止痛、治疗寒热、祛风通络和止血等功效。历代流传有不少经验便方。

此外,茄子中富含维生素P,尤以紫茄子含量为高。维生素P能

增强人体细胞间的黏着力,对微血管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它对疾病的抵抗力,保持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的正常渗透性,增加微血管韧性和弹性。

茄子还可提供大量的钾。钾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能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参与能量代谢过程,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缺钾则易引起脑血管破裂。除此之外,钾还有平衡血压、防治高血压的作用。

另外,茄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预防氧化破坏作用,从而避免由此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吃茄子时,有几点要注意:

一、最好不要削皮,茄子皮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和有益健康的化合物。

二、茄子在烧或炒的过程中很容易吸油,造成人体摄入过多的油脂。有两个小窍门可以避免茄子“吃”油过多。一个是在烧茄子前,先将茄子在蒸锅内蒸一下,然后再烧;二是炒茄子时先不放油,用小火干炒一下,等到其中的水分被炒掉、茄肉变软之后,再用油烧制。

健康提醒:

茄子虽然营养丰富,能防病保健,但它性寒滑,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宜多吃。还有研究表明,手术病人在术前一星期最好别吃茄子,因为其中的一种物质会拖延病人术后的苏醒时间,影响康复。

老人宜以蜂蜜代糖

我国将蜂蜜作以药用来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蜂蜜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蜂蜜之功有六:“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由此可见蜂蜜具有广泛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人到老年以后,胃肠消化功能下降,如果吃糖过多,易产生腹部胀气而防碍营养物质的吸收。老年人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减慢,糖吃得多,过多的热能含在体内较化成脂肪,而导致肥胖,并可诱发糖

尿病。

因此,医学专家们告诫,多糖和多盐一样对人体有害。如果蜂蜜代谢对人体有利并可作为老年人的保健防病佳品。患有高血压病的老人,如能坚持做到每日早晚各饮1杯淡蜂蜜水,对维生素血压有利。因为蜂蜜中含有丰富的钾,钾离子进入人体后有排除体内钠离子的功效,从而起到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平衡的作用。因此,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老年人来说,常饮蜂蜜可起保持血管和降压通便作用。患有慢性肝病及肝功能不良的老人,常吃蜂蜜能改善肝脏功能;对患有肺结核、虚痨久咳的老人,蜂蜜也是良好的天然营养品,常食能增强体质,促进康复;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常服蜂蜜也有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

( 稿件来源: 康易网 )

三高老人宜吃猪血

环球时报

在各种慢性病对老年朋友“情有独钟”的今天,患上了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就意味着要少吃高脂肪类食物了。这对于许多嗜食肉类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猪血素有“液态肉”之称。它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瘦猪肉,所含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中氨基酸的比例接近,极易被消化、吸收。而且猪血中脂肪含量非常低。每100克猪血仅含0.4克脂肪,是同等质量瘦猪肉的1/40左右,因此患有高血脂的老年人经常食用,也不会引起血脂升高。此外,猪血中还含有大量卵磷脂,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老年痴呆症。

猪血可以煲汤,也可以炒食,将它与豆腐、木耳等一起烹制,味道十分鲜美。

猪血虽好,但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猪血在收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被污染,因此最好购买经过灭菌加工的盒装猪血。猪血以每天进食150—200克为宜,每周可进食2—3次。胃下垂、痢疾、腹泻等疾病患者不要食用猪血。做大便常规检测前3天也忌食猪血。

老人早餐三宜三不宜

宜迟不宜早: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绝大部分器官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但是消化系统在夜间仍旧工作繁忙,紧张地消化。一天中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处于休息状态,至少需要2-3小时后,消化系统才能恢复正常功能。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已逐渐衰老,如果过早进食,机体的能量被转移用来消化食物,自然循环必然受到干扰,代谢物不能及时排除,积存于体内则会成为各种老年疾病的诱发因子。所以,老年人的早餐一般应在8点半到9点之间较为合适。

宜软不宜硬:在早晨,老年人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会劳脾伤胃,导致食滞于中,消化不良。老年人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如加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和苡仁等保健食品,则效果更佳。

宜少不宜多:饮食过量超过肠胃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在大肠中,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其中蛋白质的分解物苯酚等,经肠壁进入人体血液中,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容易引起血管疾病,催人衰老。(《人民日报·海外版》韦广亚)

( 稿件来源: 文摘报 )

多吃蔬菜为何还便秘?

许多人都知道,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和治疗便秘。然而,不少有便秘症状的老年人,平时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便秘症状并没有什么明显好转,这是为什么呢?老年医学工作者对老年人便秘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老年人便秘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因少吃蔬菜、水果引起的便秘仅占少数,大多数老年人便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肠蠕动缓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肠蠕动频率降低,肠道中的水分相对减少,粪便干燥导致大便秘结。

B肛肠肌肉过度收缩。有些老年人肛门周围肌肉紧张收缩,很难

产生便意,使粪便长时间滞留肠道内引起便秘。

C精神体质欠佳。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的老年人多数有便秘症状,这是因为神经调节功能紊乱的缘故。一些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等可出现便秘症状。

D药物因素。许多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可引起便秘。

E体内缺水。老年人口渴感觉功能下降,在体内缺水时也不感到口渴,这使得老年人肠道中水分减少,导致大便干燥。

( 稿件来源: 《成都日报》 )

常喝豆浆也有弊

豆浆能改善骨骼代谢,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然而专家指出,豆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含有某些抗营养因素,不仅不利于人体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反而有害健康。比如说豆类中含有抑制剂、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这些都是对人体不好的物质。对付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豆浆煮熟,长期食用豆浆的人不要忘记补充微量元素锌。

专家指出,患有以下疾病的朋友无享用豆浆或豆花的口福。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肠胀气。豆类中含有一定量低聚糖,可以引起嗝气、肠鸣、腹胀等症状,所以有胃溃疡的朋友最好少吃。胃炎、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低蛋白饮食,而豆类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其代谢产物增加肾脏负担,宜禁食。豆类中的草酸盐可与肾中的钙结合,易形成结石,会加重肾结石的症状,所以肾结石患者也不宜食用。(于峰)

( 稿件来源: 深圳商报 )

补钙治不了骨质疏松

家住北京市崇文区的芦玉秋(化名)老人今年70岁,因患骨质疏松,造成左股骨颈骨折,今年1月在医院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出院后,她担心再次发生骨折,没跟医生商量就让女儿买了许多钙片

和钙制剂来吃。但是半年之后,芦玉秋出现了腰痛、血尿,到医院一检查,竟患上了肾结石,血钙浓度也大大超过了正常值。医生说,这与她大量补钙有关。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人缺钙并需要补钙的广告非常多,许多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对钙剂的消费更是趋之若鹜。那么,这样补钙到底对不对?怎样补钙才科学?带着这个困惑,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博士、副研究员宋纯理。

宋纯理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疼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正因为老人们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再加上广告上对补钙作用的夸大宣传,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

宋纯理说,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宋纯理说,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宋纯理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宋纯理说,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他强调,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

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他说,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宋纯理说,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疗骨质疏松,是没有道理的。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

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宋纯理告诉记者,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像芦玉秋老人那样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宋纯理认为,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宋纯理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

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宋纯理说,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 稿件来源: 人民网—《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

老年人饮食“十要”

中国保健网

因为老年人消化功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对老年人的饮食应有特殊的要求。为保持身体健康,应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一、饭莱要香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回此,为老年人做饭菜要注意色、香、味。

二、质量要好老年人体内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用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合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三、数量要少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九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四、蔬菜要多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五、食物要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应保持10种左右。

六、莱肴要淡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一8克为宜。

七、饭菜要烂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

八、水果要吃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每餐饭后应吃些水果。

九、饮食要热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稍热一些,以适口进食为宜。

十、吃时要慢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

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叶身体健康。

老人怎么吃更营养

别怕浪费肥肉少吃油盐精米经常换换花样三餐不能凑合

盐吃得太多会导致血压增高,还会导致血管硬化,对体质相对较弱的老人来说相当不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前不久,一项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针对北京中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北京五成老年人吃盐过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6克的标准。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9月6日,记者在采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林旭博士时得知,另一个针对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的研究也正在北京、上海两地展开,调查对象为3200名50—70岁的城乡中老年人。调查初步发现,约60%的北京老人和40%的上海老人有高血压;约40%的北京老人和30%的上海老人超重,20%和10%左右的人肥胖;此外,两地老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很高。这当中,膳食营养结构的不合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老人营养不良是个全球性问题

实际上,不单是中国,全球都存在老年人营养不良的情况。比如,日本是举世公认的长寿国,但今年6月,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的高桥龙太郎医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3位日本老人中就有一人营养不良,其中28%的老年人属于“危险低营养状态”,营养状态非常良好的仅占5.6%。

前不久,美国疾控中心和默克老年与健康研究所也联合进行了针对美国老年人的营养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美国老人“普遍营养不良”,有2/3的人每天的蔬菜、水果食用种类达不到美国政府推荐的“每天5种”的标准。

法国老年病专科医院也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仅仅缺乏营养的法国老人就占了14%。而营养不足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大脑缺乏微量元素,导致抑郁症等疾病。调查显示,在营养不足的法国老人中有10%的人患抑郁症,远高于其他老年人群。

另外,德国研究人员也发现,在德国的住院老人中,有70%的人营养不良,他们的免疫系统很容易受损,从而出现感染的危险。

为什么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存在这么多问题?在与专家的交流中记者发现,主要原因还是营养问题并没有得到人们,包括老年人自己的重视。

中国老人的几大营养问题

膳食结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吃得多;蔬菜、水果吃得少;精米精面吃得多。“我们在访问一位老人时发现,他们一家几天就能吃掉1斤油。”林旭博士指出,从初步研究结果来看,中国老人“油的摄入量特别高,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

林博士还指出,大量食用精米精面、高脂和高热量食物是十几年来老人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她指出,小米、荞麦等杂粮不仅不易导致肥胖,而且对血糖的影响也比精米精面小得多,老人应该多吃。

1998—2002年,老年营养学家赵熙和教授参与了针对北京市20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脂肪提供的能量占老人总能量摄入的35%,而一般来说,25%—30%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赵教授还指出,接受调查的老人平均每天只吃250克—300克蔬菜,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400克—500克标准有一定距离。而且,很多老人都不知道油菜、西蓝花、荠菜等深绿色蔬菜的维生素K、钙和核黄素含量比浅色蔬菜高很多倍,在接受调查老人所吃的蔬菜中,深色菜只占1/3。

营养元素:多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最严重的依然是缺钙。赵熙和教授说,老年人对钙的需求量相对较高,而北京老人平均每天摄入500毫克的钙,只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1000毫克的一半———“只有1/3的老人每天能喝到200毫升牛奶”。北京医院营养科副主任王璐做了多年老年营养研究,她告诉记者,在临床中,老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和膳食纤维。赵教授还指出,调查显示,老人们的锌、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核黄素摄入量也偏低。

另外还有营养过剩。很多老人患上肠癌、子宫癌、前列腺癌、乳癌等疾病,都与营养过剩有直接关系。

老人营养不良有三大原因

世界各国的老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营养问题,究其原因,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王璐告诉记者,人到老年,身体组成发生了改变,肌肉和矿物质减少,而脂肪含量会逐渐增多。同时,牙齿脱落,味蕾数量减少,胃肠功能降低。这些生理变化让老年人在食物的摄取、吸收等方面受到影响。再加上相当一部分老人在饮食营养方面存在误区,让他们“丧失”了很多获得营养的机会。王主任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病例: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由于牙齿脱落无法咀嚼,长期每餐只吃一碗蛋羹,认为鸡蛋有营养,吃它就够了。结果后来身体不适被送到医院,经检查,不仅存在营养不良,还出现了酮症酸中毒。

说到味蕾的变化,赵熙和教授说:“我的口味比我孙女还重,经常一道菜她说咸,我却觉得淡。”她指出,由于味蕾功能减弱,老人容易在做菜时加更多的油、盐等调料。调查发现,老人每天的食盐量近9克,大大超出世卫推荐的6克标准。

另外,错误的饮食观念也让很多中国老人营养状况不佳。“以前生活条件差,总担心吃不饱,营养不良。现在年纪大了,抵抗力也大不如前,多吃一点肉、蛋等有营养的东西,对身体有好处。”58岁的上海老人李老伯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营养过剩这回事,“能有个好胃口总比什么都吃不下要好吧。”另外,李老伯还特别“节约”。他告诉记者,由于怕发胖,他的女儿在吃肉或鸡时,总会把肥肉和鸡皮扔掉。“我和老伴看到了,就会把这些皮和肥肉吃掉。”对此,林旭博士表示,皮、肥肉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极高,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不仅不赞成吃,最好在做菜以前就把这些东西去掉。

行动不便让老人忽视营养。在采访中,专家们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林旭博士告诉记者,在北京郊区,有不少老人为了图方便,除了早餐,一日两餐经常用白菜饺子来打发。还有些独居老人由于缺少家人的关怀,饮食往往很简单,有时早上起来就把一天的饭都烧好,中午、晚上吃同样的菜。王璐主任指出,总是吃单调的饮食,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营养失衡。

相对于中国老人,日本老人的饮食健康意识要好得多。有一位田

村老太太,79岁了,还参加日本舞蹈俱乐部。她的早餐是一个面包,一杯咖啡;中午则简单地吃一些带有菜肴的饭团;晚上则是米饭加咸菜,或者是自制的煮蔬菜加一条烤鱼。很多日本老人都懂得多吃青菜、水果,不主张多吃油,而且每天只吃一个鸡蛋。

老人该怎么改善营养

针对老人的饮食,王主任推荐了一个营养方案:每日饮食中应包括250克左右的主食(经常吃一些薯类)、400克以上的蔬菜、1—2个水果、适量的鱼虾和瘦肉、50克豆制品或100克豆腐、一袋牛奶、30毫升以下的烹调油。林旭博士则指出,老人应少吃牛羊肉等红肉,多吃豆类、鱼肉、去皮鸡肉等食物。有条件的话,最好三餐都有深色蔬菜和水果,种类要经常换。对牙齿不好的老人来说,把水果榨成果汁喝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最好不要加糖。

除了从吃的方面入手,几位专家都建议,老年人千万不要因为体质减弱而忽视运动。散步、游泳等运动,对于改善体质、加强营养吸收功能很有益处。同时,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有很大帮助,老人经常到室外走走,晒晒太阳,能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作用。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说,老人在饮食上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德国研究发现,独居老人营养不良主要就是因为寂寞。因此,调整好心情,尽情制作、享受健康的食物,对改善老人的营养状况来说也至关重要。▲

( 稿件来源: 人民网—《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

运动健身

老人锻炼慎用小区健身器

《健康时报》

无论是红日初升的清晨,还是夕阳西下的傍晚,在小区和街道“健身场”都能看到不少老人在健身器上锻炼,健骑机、太空漫步机、扭腰器深受他们欢迎。

但专家提醒说,腰椎有病的老人慎用这些小区健身器,以免锻炼不成,反而加重病情。比如,小区常见的健骑机,是靠双腿蹬力和双臂拉力,让身体上下运动,从而达到锻炼四肢关节和腰腹肌肉的目的。但腰椎间盘突出者,最好不要尝试这类器械,尤其是腰背肌肉开始退化的老年人。因为,脆弱的脊柱根本经不起健骑机一拉一扯的“折腾”。

此外,有的老年人觉得锻炼腰背肌肉,可缓解腰背僵硬、疼痛,于是纷纷选择扭腰器、伸背器等。殊不知,这些症状可能预示脊柱有疾患,或是骨质疏松的信号,此时如果扭动幅度过大,或是速度太快,反而会拉伤腰肌,甚至造成脊柱骨折。

因此,脊柱有疾患的老人不要使用小区健身器健身。相比之下,太极拳、大步走、跳舞等运动更适合老年人。另外,老人健身最好在下午3~4点,运动前还要做些热身活动。

老人适宜床边锻炼

有些老年人受年龄、身体的限制,不能到户外运动,不妨试试以下的健身方法。您只要在起床或睡前花点儿时间,就可以轻松健身。

织布疗法:

坐在床上,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双臂伸直,双手掌心朝脚尖方向做推的动作。同时,上身前俯,向外呼气,双手应尽量向脚尖方向推,推到不能再向前时,保持姿势3秒钟,收回手掌,并吸气。连续往返30次,每天早晚各做1遍。这套健身法有按摩内脏、调理肠胃功能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抱枕疗法:

用棉布缝制一个长约1米、直径约35厘米的布口袋,用棉絮或海绵填充好,做成一个椭圆形的长枕。睡眠时应侧卧,双臂抱枕,长

枕下段可垫在大腿下面。这样可使老年人睡眠好,还可以使肩关节拉开,减轻上肢关节的“晨僵”现象,预防和治疗关节炎。

晃海疗法:

双腿盘坐在床上,双手掌放在膝盖上,双目微闭,舌抵上腭,以腰部为轴,慢慢旋转,旋转时腰部要尽量弯曲,上身前俯。先自右向左旋转30次,再自左向右旋转30次,每旋转1次约25秒钟,全部完成约30分钟左右,一般在睡前进行。此法可以调节大脑,对神经衰弱、消化不良、便秘、肠胃炎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稿件来源: 解放日报 )

闲来经常踮踮脚

长时间站立和久坐的老年人会感到脚下酸胀和麻木,重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这是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活动引起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造成的。

当你下棋、打牌或久立不动时,最好一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就是不断地抬起两脚脚跟,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主要是靠抬脚后跟对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每次跳动排出的血量。

经常踮踮脚,不仅可避免下肢酸胀和麻木,也可借以活动四肢和头脑,消除长时间用脑高度集中、突然站立而发生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有利于自身健康保护。

( 稿件来源: 中华网 )

抖动两腿,健身防老

坐着看书报或看电视时,如能将两脚的脚后跟踮起来,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对养生保健大有好处。

抖动两腿时,两腿的肌肉不停地收缩和放松,膝关节和踝关节也不停地运动,这就锻炼了两腿的肌肉、骨骼和关节,使其逐渐发达,粗壮有力,防止了腿先老。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腿不先老,身体也就老得慢了。故经常抖动两腿能延长人的寿命。另外,两腿的肌肉在收缩和放松时,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供给下肢更多的养料

和氧气,使下肢的营养得到改善,抵抗力增强,能够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静脉血栓等疾病。有人担心抖动两腿会影响看书报或看电视的效果,其实不然,因为抖动两腿形成习惯后,不用通过大脑的指挥,而靠低级中枢的指挥就行。

( 稿件来源: 新民晚报 )

餐前快步走可降血脂

研究证实,在饱餐一顿之前短时间快步走能消除人体内有害的血脂,有益于预防心脏病。

该研究小组让一组志愿者以较快的速度步行1公里,使他们的心率加快,然后吃一顿正常的晚餐,第二天早晨则吃一顿高脂肪早餐。在第二次试验时,则让志愿者在进食高脂肪早餐前休息一天。结果发现,进行快步走时的高脂早餐后的血脂要比休息一天后的高脂早餐后的血脂降低30%以上。人在快步行走时能量消耗增加,并从体内贮存的脂肪中获得额外增加的能量需要。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则会从血液中提取膳食脂肪来补充脂肪贮存库,因而使血脂水平下降。

( 稿件来源: 《生活日报》 )

常练太极拳可降压降血糖

研究发现,打太极拳不仅可增强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高血压、糖尿病人练3至6个月后,甚至可减少用药量,专家鼓励中老年人,没事不妨多练拳。

这是专家推荐给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运动。

这项由台湾大学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习太极拳平均达五年以上,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台大复健部主任赖金鑫指出,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

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而太极拳的好处还不只在维持心肺耐力,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赖金鑫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李芹)

( 稿件来源: 北京青年报 )

太极拳有助老年防跌倒

千龙网

国外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练习中国传统太极拳可能有助体能较弱的老年人降低跌倒的危险。

研究人员发现,70到90多岁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48周,其跌倒危险会降低25%。研究领导者、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沃尔夫博士表示,这种风险降低的程度在统计上虽不具重大意义,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其重要性。

沃尔夫博士表示,在研究的初期,很多老人光是要放弃助行器都不容易,更何况是要获得太极拳带来的助益。其研究团队仅观察研究第4至12个月的情形,在这段期间内,和接受健康教育课程的对照组相比,打太极拳的人跌倒几率降低了将近一半。

有鉴于过去针对身体较健康的老年人进行的研究中也显示,打太极拳可以降低跌倒风险约半,因此研究人员在《美国老人医学协会期刊》中建议,应在高危老年人群中继续进行此项研究。

跑步能消除沮丧

遇到不如意的事儿人就会心情沮丧,闷闷不乐。这时候,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沮丧中而不能自拔,便会影响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遇到不如意的事时,要想及时消除沮丧,最好的办法

就是跑步。大多数沮丧者是因为缺乏运动,而跑步又是一种有氧运动,除了活动筋骨、肌肉之外,还能加强心、肺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跑步还能分散注意力。跑步时,人的身体会获得新的感受,这种感受,会使人忽略因心情沮丧而引起的不适。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心情沮丧的原因是脑神经元中缺乏荷尔蒙。跑步时,荷尔蒙增加,跑步后,荷尔蒙分泌量还能增高,所以,跑步能消除人的沮丧心理。

心理学家建议,在跑步之前,最好是先走一走,然后,再慢慢跑。跑时,不必追求速度,实在跑不动,可以停下来走一走,等呼吸顺畅后,再接着跑。

跑步能消除沮丧心情,跑步能强身健体。消除沮丧心情只是权宜之计,而强身健体则是长久之计。因此,运动心理学家主张,不要等到出现了沮丧心情时才去跑步,最好平常也进行跑步健身,以促进人体内荷尔蒙分泌量的增加。这样,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不至于产生沮丧心情,即使产生沮丧心情,也较轻微,不会使人长期郁闷。因此,建议人们加强健身锻炼,最好养成天天锻炼的好习惯。如果不能坚持天天锻炼,每周至少也应锻炼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这样,你就能够远离沮丧。

心情沮丧不利于身心健康,跑跑步有助于赶走沮丧。沮丧了,那就快去跑步吧!不沮丧,也快去跑步吧,防患于未然。(彭怀仁)

( 稿件来源: 健康时报 )

老年人健康和体育活动

来源:放心120

内容: 身体适当运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都有好处。适当的运动和合理的劳动正是积极方面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增强各器官功能,从而延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老年性变化。

长期坚持适当锻炼,促使心肌强壮有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丰富,管腔加宽,管壁弹性增强, 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营养好转,使整个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功能处理较好的状态可以预防或推迟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老年病的发生或加重。

老年人的呼吸肌变弱,肺泡弹性下降,通气功能和氧利用率减退.

适当运动会使呼吸肌强壮, 肺活量成倍增长,在静止状态下未曾张开的肺泡变得活跃张开,吸入更多氧并呼出更多二氧化碳, 氧交换率提高,促使呼吸缓慢,幅度加深,肺功能明显改善。适当的运动顺增加心肺一定程度的合理负担,促使心肺功能提高,全身组织特别心肌的摄氧量增加,对保持机体旺盛的精力,推迟老化出现是有益的。

经常活动能促进食欲,增强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加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活动内容要循序渐进.活动量要量力而行。健身锻炼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运动项目应各种各样,因人而异.锻炼时思想集中,动作认真。

老年人保持健康六项运动

北方网

强健肠胃——运动脚趾:胃经始于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肠功能较弱的人,若每天练习用脚二趾、三趾夹东西,或用手指按摩足趾36下并持之以恒,胃肠功能会逐渐好转。

清肝明目——搓双足:摩擦两足可使浊气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耳鸣、高血压等均有效果。

调节脏腑——敲手掌:手心中央是劳宫穴,若每天早晚握拳用中指相互敲打左右手劳宫穴36下,再按摩整个手掌,能疏通气血津液,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

灵活筋骨——旋膝:用手掌按住膝,先向外旋转10多次,后向内旋转 10多次,再以两手同时揉左右膝几十次。此法可提高膝部热度,以活动筋骨,驱风逐寒,增强膝部关节功能,对预防关节炎等症很有好处。

防治寿斑——拍手背:手背为手之阴阳两经汇聚、交接之处,若每天早晚拍打手背36下,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预防寿斑出现,促进寿斑消失。

补肾壮腰——捶腰背:通过对背部穴位的刺激,达到疏经脉、调和脏腑经血之目的,可防治腰背酸痛、腰膝无力、阳痿等症。方法是,双手握拳,用拳的虎口部敲击腰部脊柱的两侧。

中老年人锻炼方法要因人而异

★用进废退。“用进废退”是一个人身体素质最为主要的特性。一般来说,只要锻炼就可以使身体素质得以保持或提高,停止锻炼就会使体质下降,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会逐渐下降。

★不良因素可加速体质变化。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均可引发慢性病,从而能加速体质的衰退。

★单一的素质好,不等于身体好。如跑得快、跳得高、力量大等,不能代表身体好,这是因为身体素质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整体,因此全面的提高体质才对。

全面提高体质的几项基本原则:

★体质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坚持。

★结合自已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已的训练计划,先对自已的体质进行测定和评价,然后逐渐调整速度、力量、耐力、灵巧协调练习的份额,有些专业人员可以提供此项服务。

★切忌一味追求大强度和大运动量。不同部位的锻炼可在一周中交叉进行。这是现如今最为流行的“混合”健身法。提高体质的锻炼方法切忌单一,多种方法锻炼最好。

★认真做好锻炼记录,目的是可前后对比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锻炼方法。

★提高体质三大环节:锻炼方法---科学恢复---合理的营养。抓住这三点任何人都可永葆青春。

( 稿件来源: 卫生健康网 )

复合运动更有益于老年人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正越来越多,但往往运动方式单一。专家提醒,老年人采取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软体操以及休闲娱乐相结合的复合式健身方案,效果会更好。

专家指出,老年人健身方式单一、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之一。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张静华、张惠珍介绍,该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多以公园、公路、街道作为主要健身场所,尽管多数人

每周锻炼5次,半数以上老年人每次锻炼时间超过60分钟,但运动方式较为单一,多选择长走、跑步或健身操。

张静华、张惠珍撰文说:“人体各器官的老化是一个不完全同步的渐进过程,单一运动方式难以达到全面促进健康的功效。老年人普遍采用的长走、跑步等运动方式对平衡能力、上肢力量和柔韧性的增强并不明显。”

据介绍,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人健康的功效不同,最好采取复合式健身:

长跑等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益处最为显著,而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三类疾病正是60~69岁老年人住院的主要原因。

肌肉质量和数量的减少以及最大收缩速度的降低,造成支撑能力、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下降,使得老年人看上去弯腰驼背,老态龙钟,因此适当的力量练习对老年人也十分重要,但应遵循小量多次、持之以恒的原则量力而行。日常行走坐立间,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手臂对抗练习,或利用床背、椅背进行练习。

因生活角色的缘故,老年人往往自动选择一种“懒惰”的生活方式,活动量大为减少,他们的关节也逐渐变得僵硬,肌腱韧带失去弹性,动作协调和稳定性明显降低,容易跌倒摔伤。而适度的柔软性练习可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神经,有利于关节运动幅度和软组织弹性的恢复和提升,使肢体屈伸转动灵活自如。

张静华还提醒,如果能将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软体操等健身方式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相结合,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效果会更好。

( 稿件来源: 21CN时尚中心 )

老年人晨练一定要科学

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晨练可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质兴奋和体温调节。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中风患者及中风高危人群来说:晨练一定要科学。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中医学认为,人的起居只有顺应四时的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