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7), 1022-102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b213554299.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b213554299.html,/10.12677/ass.2018.77153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ist

Concept of Labor

Qing Luan

Marxism Divis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Received: Jul. 4th, 2018; accepted: Jul. 16th, 2018; published: Jul. 23rd, 2018

Abstract

Labor produces people, and people develop in labor. Explaining the concept of labor in Marxist theory, combining the cor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ism, studying Xi Jinping’s social-ist labor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endeavoring to tap the Marxist con-cept of labor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tate, society, and individual, grasping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ges and highlighting them in a new era, these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to the in-depth study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ideology and theory in the new era, and to the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prosperity,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personal happines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alize the great vi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llow labor to hold up the Chinese dream.

Keywords

Marxist Concept of Labor, Socialist Core Values, Xi Jinping’s New Era Socialist Labor Concep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栾青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

收稿日期:2018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3日

摘要

劳动产生了人,人在劳动中发展。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劳动概念,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努力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劳

栾青

动观的思想加以挖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加以把握,在新时代对其加以价值彰显,这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对于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深入学习,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个人幸福的美好愿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劳动托起中国梦,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b213554299.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劳动,从原始社会到现在都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结晶,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向我们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劳动关系。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克服市场经济以来的物化现象及物化思想,树立正确劳动观以及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等,都是非常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劳动概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了异化劳动,从现实的人出发,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工人的非现实化。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劳动问题出发进而对劳动概念的重要性的强调,将劳动概念上升到是创造人类社会的高度,表征了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人类将通过劳动实现自由。

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在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提出,而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范畴,唯物史观是唯物的劳动历史论,剩余价值是劳动的价值论。马克思强调:“劳动创造世界”,“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恩格斯指出:“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应有的权威此时终于被承认了”

[1]。这些经典话语揭示了唯物史观是从劳动出发解释历史的科学理论。唯物史观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人类终极存在的意义,劳动创造了和改造了人类的生存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唯物的劳动史观揭示了从猿到人的转变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见之于人类社会如水对于鱼的意义所在,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时每刻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2],p. 158)。马克思指出了人最基本的生活就是吃喝住行,生产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但是劳动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他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2],p. 51)。从原始的手工劳动到现代的机器生产劳动,马克思看到了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问题即劳动异化:人与人的劳动关系常常被表面的经济关系掩盖住了,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人在社会实践中应当处于主体地位,为了生活却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了资本,在生产实践中被物给奴役了,建立在劳动者自己身上的私有制会使得劳动者一无所有,将全部的财富转移到了资本家的手里。“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的工人来说,占有表

栾青

现为异化,自主活动表现为替他人活动和表达为他人的活动,生命的活跃表现为生命的牺牲,对象的生产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即对象转归异己力量、异己的人多有”([2],pp. 62-63)。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异化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异化,即人的外部异化和人自身内部的异化。外部异化可以从根源上破除这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消灭分工,消灭私有财产,人不会为这种制度而麻木地、僵化地进行劳动生产。内部异化则需要从人本身的各个方面来使异化劳动变为自由自觉的劳动,将人们埋藏在身体内部的劳动本能发掘出来,这样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是纯粹的,是发自内心的、愿意进行的劳动生产。“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是外在的强制劳动”

[3]。马克思提出了解放劳动的要求,劳动不应当是令人厌恶的、强制的劳动,劳动应当是人的生命本质

的体现,是发自内心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人不能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劳动,要反对有产者的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组织带领劳动群众进行劳动解放,还劳动一个真实的“面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2],p.

165)。“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因为每一个民族都将有同一个统治者——劳动!”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的劳动是一个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消灭异化的劳动,劳动恢复了其本来的面目,实现了自身的回归,实现这种劳动的措施就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劳动回归。列宁接着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由于消灭了剥削的基础,劳动真正实现了集体联合劳动;劳动不再是被迫的劳动,而是一种自觉的劳动;劳动的目的不再是为资本家发财致富,而是为自己的劳动;劳动不再是一种苦役,而是一种享受[4]。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供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劳动思想的历史借鉴和时代价值。马克思对劳动现实进行阐述,并告诉当时的人们在资本主义统治的时期工人是如何的被资本麻木地奴役,工人的劳动产生的财富被资本家无情地占有,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只不过是从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中的少得可怜的一部分而已,雇佣劳动使得工人一贫如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当时被资本主义社会所蒙蔽的、僵化的人的“一剂良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给现实的人们揭示了无情的社会,并提供了未来社会建设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有其时代性的理论精华,给予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思想的理论前提。同时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历史重要性不仅在于面向现在的新时代劳动观的发展,更是为了面向人类劳动即将应对的挑战。劳动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是“太阳”,是中心范畴,所以劳动见之于唯物史观是劳动历史观,见之于剩余价值就是劳动价值论,劳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范畴。中华民族重新回顾经典,强调劳动的重要性,鼓励当代的人们要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同时吸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精华结合中国现实实际以及新时代的劳动观来面对新的挑战。“明镜可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学习和借鉴当时的马克思是如何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总结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解决新时代出现问题的信心,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3. 劳动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

在基于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范畴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劳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贯穿于全部内容,居于核心地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断提出新思想、新建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劳动思想,习总书记也做出了新时代的新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思想同时也结合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劳动理念,把劳动视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本质力量,坚持“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栾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短短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言简意深。习近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价值体系支撑对劳动思想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解读。2015年4月29日习近平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5]。首先习近平在国家方面解读了劳动观的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发展至今都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双手双脚“实干”出来的,我国“兴邦”的发展目标是遥远的但却不是不可及的,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蹴而就的,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6],p. 48)。积极发挥劳动在国家层面上的作用,用人民的劳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国创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党和国家坚持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2015年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5]。习总书记提出要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6],p. 46),表现在社会方面就是要利用劳模精神使“劳动蔚然成风”,用坚定的步伐引领时代发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的不良风气的影响,营造劳动最伟大的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培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一方面,劳动者要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的美好愿望,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积极实现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工会的积极作用和《劳动法》的完善,要坚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并帮助职工群众通过正常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竭力将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服务作为劳动工会一切工作服务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有助于维持转型期的社会的稳定。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5]。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未来。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的优秀文化历史,那么劳动也会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新时代的劳动观在个人层面上的解读:第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作为劳动主体能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同中国梦齐头并进,始终以国家的主人翁姿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素养和实践素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勤恳恳地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实现体面劳动、自由劳动,展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坚持弘扬劳模精神,用先进人物、劳动模范带动普通的广大的劳动群众,将“领头羊”的作用发挥出来。人是一种社会群体动物,只有当一小部分人先动起来的时候并且发挥着重大的积极作用,那么接下来的大部分群体就会被这种风气引领前进,广大劳动群众一起用劳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托举起了中国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要加强青年的劳动教育,培养知识、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新型劳动人才,利用劳动教育成才的劳动知识分子的作用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劳动知识分子群体作为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大,让他们实现创造性劳动,打破传统的生产思维和封闭的劳动思维,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灌输不竭的动力,也为应对国际上的挑战做好准备。

栾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的三个方面解读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构建了极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新时代的本质要求,符合了我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之下,给予新时代的劳动群众以正确的劳动观指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劳动者享受实践恵果,坚持了马克思用劳动实现未来社会中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将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发展中散发光芒。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延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的解读,劳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既有着国家层面的劳动目标,也有着社会层面的劳动要求,更有着个人层面的劳动态度。

首先在国家层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5]。习近平强调劳动的价值旨归应当在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劳动旨归于实现富强,不论哪个国家或者哪个民族都是靠着劳动来“发家致富”的,只有人们喜爱劳动、热爱劳动,积极投身于劳动的建设当中去,国家才会富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劳动让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向强起来进行了根本的转变,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实现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托起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劳动旨归于实现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表现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劳动的发展方式决定了民主的程度,人民用劳动实现自己的生存权和平等权,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当国家的主人翁,为自己主张权利,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形式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劳动旨归于实现文明,劳动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具有五千年上下悠久的历史的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劳动文明,像劳动的诗词、劳动的歌曲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劳动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何种程度,劳动都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书写和见证着人类文明史;

劳动旨归于实现和谐,劳动既强调主体,也强调着对象,劳动使主体和对象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应当是和谐的。

其次在社会层面,劳动在悄无声息中形成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影响着人所构成的社会的发展。劳动要求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是被对象控制住了,是一种劳动的异化,是不自由、不自觉的。马克思在未来社会的发展指出了劳动必将实现自由和自觉,同时也推动着未来社会也是自由、自觉的发展;劳动要求平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是平等的,劳动是平等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每个人都应劳动,去干各种各样的事情。劳动者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生来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分,没有优劣之分,我们要尊重劳动者、爱护劳动者;劳动要求公正,公平正义是劳动者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的,坚持以实事求是、不可弄虚作假的原则维护好正义一方的权利,在分配结果上坚持按劳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的政策,推动整个社会的公正氛围的建设;劳动要求法治,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拥有法律制度,劳动者可以依据法律维权,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等劳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劳动者自己懂得维权了那么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才会更上一层楼,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个人层面,劳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劳动实践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塑造着人。新时代习近平的劳动思想阐述了劳模精神,为人们的劳动观

栾青

念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正确的劳动观使得人们由外在的要求逐渐转向内在的自由自觉,培养劳动者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情感态度。劳动培养爱国精神,劳动使人们认识到脚下土地的美好,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美好景象,在情感上建立喜爱之情,在实践中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享受党和国家给我们提供的政策上的便民利民,有助于培养劳动者热爱祖国,愿意报效国家的精神;劳动培养敬业精神,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受实践的愉悦情感,深化为对职业的执着与热爱,在劳动实践中能够培养劳模精神,爱岗敬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份工作;劳动培养诚信精神,劳动者既是商品的创造者也是商品的消费者,不管劳动者作为哪一种角色,他都应当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商品把好关,使劳动者自己和他人放心;劳动培养友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动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会与他人发生关系,坚持行为上的友善和意识上的友好,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实现友好和谐的相处。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的劳动思想这两者结合具有时代价值,在当今中国,劳动应当继续放在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地位,用历史发展形态积淀下来的劳动思想精华去面对未来社会将会出现的劳动挑战。

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展望要寄托在中国发展道路之上。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政治制度,但是世界上并没有完全完美的事物,我们只能更恰当地表示我们的国家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起来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适合制度。在新时代,我们根据时代表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共产主义社会阶段这个过程无疑是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中间有着长时间的过渡时期,但是最终我们势必会形成共产主义社会。中国的制度发展给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希望,让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强大,中国人民会带领着全世界走向共产主义世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达到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景象。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使得中国崛起了,拥有了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这样的中国道路、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理论给予了构建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之中,无论中国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要走向成熟阶段会出现什么样的劳动挑战,中国人的智慧以及劳动群众都会将这些问题解决,让我们最终拭目以待未来发展的中国是如何散发出闪耀光芒。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21-123.

[2]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615.

[4]曹亚雄. 马克思的劳动观历史嬗变[M].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189.

[5]习近平.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5-04-29(02).

[6]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sodocs.net/doc/b213554299.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sodocs.net/doc/b213554299.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sodocs.net/doc/b213554299.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sodocs.net/doc/b213554299.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