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一、填空题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出

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因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的检测和研究性检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境库兹涅

兹曲线。

8、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尘。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_人类环境__和__生物环境__。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__递减_;二是能

量流动是___不循环____的,__不可逆_____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对流层______、

__平流层_____、__中间层____、___热成层_____和____逸散层___。

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__液体颗粒______和__悬浮固体杂质______组成的混合物。其组

分可分为___稳定组分_____和___不稳定组分____。

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__点状环境_、___面状环境__和___线状环境___。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_引起呼吸道疾病_、____致癌____、_传染病暴发流行____

和_损伤遗传物质_。

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悬浮物____、__胶体__、___溶解物

_____。

16、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__无机无毒物_、_无机有毒物____、

__有机无毒物__和___有机有毒物___。

17、土地退化包括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土地盐碱化______、___土壤污染_____三种形式。

18、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是追求__、质量和效率_____;生态—环境—资源目标是强调为使系

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要与__自身承载力_____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__社会公平_,人口适度增长。

19、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__公平性原则_____、__可持续性原则___、__共同性原则___和_需求

性原则_____原则。

20、粒径大于10 μm的粉尘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降落,被称为__降尘_____;粒径小于或等于10 μm

的粉尘重量轻,被称为___飘尘____,在大气中呈悬浮状态,可通过呼吸道被人吸入体内。

21、水循环的基本类型包括海上内循环、__海陆间循环_____和__陆上内循环_____。

22、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位置称为__生态位_____。

23、环境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

24、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有三种方式:__分子扩散、_湍流扩散__和__弥散_____。

25、水中无机化合物迁移转化的主要方式有:__离子交换__、__混凝沉淀_和__活性炭过滤_____。

26、光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光分解反应_反应和_光氧化反应____反应两大类。

27、大气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__氮氧化物___、__碳氧化物__、__臭氧_、醛类和过氧乙酰硝酸

酯(PAN)等。

28、常用的水体污染指标有___水温____、___PH值____、___透明度____等。

29、环境监测技术包括__采样技术____、__样品预处理技术___、__测试技术____和___数据处理

技术___。

30、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总量控制称为_容量总量控制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

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3、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

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4、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水体和多种悬浮物及其他杂质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

是生命活动长期参与作用的结果。

5、土壤圈: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断断续续的圈层——土壤圈。

6、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7、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和

生物间的交换称为物质循环。

8、生态效率:指各能量参数在各营养级之间及内部传递与转化的效率。

9、城市化:城市化是指:1工业化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2单个城市地域的扩大及城市关系

圈的形成和变化。3形成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组织结构和文化。4拥有现代市政服务与管理系统。5具有一定量的流动人口。.

10、城市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量。

1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确保人类生存、发展不受危害、自然生态平衡不受破坏的前

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值。

12、环境自净:环境自净是环境内在的一种自动消除污染物,使之达到净化的机能。

13、环境背景值:也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

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分。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14、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

15、PM10: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的总称,又称PM10。

16、可持续发展:每一代人在满足本代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应使资源和环境条件保持相对

稳定,以便持续供给后代。

17、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用来度量满足一定人口需求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的面积。

18、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产生土壤环境质量现存的或潜在的恶化,对生

物,水体、空气或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现象。

1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从大、水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

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通过分解者,再归还于环境,这就是物质循环,也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0、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出现和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

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和改善生物圈特别是生态系统健康并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

2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22、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

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23、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24、种群: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5、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指因为人类的活动有意或无意的将产于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这些生物

快速地进行生长繁衍,危害本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26、生物多样性: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物种所拥

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27、逆温:在大气边界层内,由于气象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的现象,称为逆温。

28、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

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29、噪声污染:通常把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也即人们不需要听到或对人体有害的

声音称为噪声。噪声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交谈通信,是听力结构受损,干扰睡眠,对人体生理心理产生影响。

30、光污染:光污染是指各种光源过量地辐射,对周围环境、人类活动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的现

象。

31、热污染:热污染是指由日益现代化的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各种废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3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

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33、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化合物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所生成的臭氧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

34、生物富集:有些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降解,可以在生物体内以原来的形态或其他形态长时间

存在,污染物生物吸收的数量远远大于分解的数量,结果导致这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大量堆积。

35、生物放大: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生物富集系数随营养级数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36、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

37、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浓度(mg/L)表示。

38、BOD:生化需氧量,(目前,常以培养5天的耗氧量来反应有机物的污染情况。)

39、TOC: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40、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及反映环境质量的环境因子的测

定,并与环境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环境质量并确定其变化趋势。

41、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

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42、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简称。从广义上说,环境评价是对环

境系统状况的价值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43、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4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

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5、温室效应:正是由于大气中的某些物质具有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

波辐射的特性,才使它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温室效应。

46、酸雨: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

(NOx),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pH值低于5.6的降水。

47、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

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48、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是各个具体的环境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组合组成的科学的整体

系统。

49、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

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环境的风险。

50、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事项,公众、厂家与政府机构等不同利益团体之间,

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为达成一致的共识与共同的目标所衍生出一系列的联系、协调、沟通、妥协等双向对话、双向交流的行为活动与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环境的特性?

环境具有整体性(环境中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性(由于经纬度差异,地球热量和水分分布不同,不同时空尺度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变化大,各地方具有差异)、相对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抗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滞后性(自然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其产生的变化往往是潜在的和滞后的)和脆弱性(来自宇宙的影响,如太阳耀斑。来自人类的影响)。

2、环境科学具有哪些特点?

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人类与环境系统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简述人类对水圈的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直接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地下含水层枯竭,间接导致地面沉降,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引起湖泊消失,河水断流和河口等湿地退化

间接影响:修建大型水库,易出发地震,淹没农田,影响农业发展,改变河流入海口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态平衡,河流渠道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水体过度利用,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4、简述物质循环的特点和类型。

特点: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作循环式运动。

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5、简述我国城市环境的特点。

(1)人口数量、密度大(2)城市环境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3)城市环境限制因子多,人与自然、城市与周边地区矛盾集中(4)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观

6、简述我国农村环境现阶段特征。

(1)土地、草原和林地退化现象普遍,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和危害程度在部分地区呈加剧趋势。(2)原始和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之间的冲突,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3)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巨大差距,造成系统间交流的不平衡,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而各种环境污染和废物却不断地向乡镇和农村转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以及物理性污染物全面影响着农村的环境安全。(4)环境问题使得农村贫困化问题的解决更为复杂。

7、简述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的问题,是人堆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8、水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哪几类?

地表单水污染、海洋污染、地下水污染

9、简述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污染。

荒漠化(人口增长迅速,生产方式落后,资源不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因素,异常气候因素)、生物多样性破坏(人口急剧增加,资源不合理开发,环境污染)

10、简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危害。

大气中有毒气体和烟尘通过呼吸道作用于人体。水体和土壤中的毒物,主要以饮用水和食物形式经过消化道被人体吸收。一些脂溶性的毒物,以及能与皮肤的脂酸根结合的毒物经皮肤被人体吸收。毒物进入人体后,技能通过代谢排泄或蓄积在一些与毒性作用无关的组织器官里以改变毒物的质和量。当毒物计量超过人体正常负荷量时,机体动用代偿适应机制,使机体保持稳定,暂时没有症状,如果继续增加剂量,机制失调,出现临床症状甚至死亡。

11、什么是环境安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主要内容是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健康安全、资源安全。

12、何谓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13、简述臭氧层耗竭的潜在威胁。

臭氧层破坏会使其吸收紫外辐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其到达地表的强度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会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陆生植物,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化学循环,家中酸雨危害,降低大气环境质量,缩短建筑、电线电缆等使用寿命,使高分子材料变化变质,导致对流层的大气化学过程更加活跃,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影响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加速全球变暖。

14、水资源安全包括哪几个方面?

粮食安全的最低用水基本生活用水生态用水

15、简述人类不同时期出现的环境伦理观。

中国古代倡导天人合一观,18世纪马尔萨斯的人地矛盾观,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中心论,面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严酷现实提出生物中心论,地球整体论,现代代际均等的伦理观,再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16、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

目标是世世代代持续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优美,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的发展。经济目标是追求质量和效率。生态-环境-资源目标是强调为使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要与自身的承载力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人口适度增长。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

17、简述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卤素化合物、氧化物、悬浮颗粒物、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会引起呼吸道、心肺等方方面疾病,还有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等慢性病变和癌症,还能引起生物性污染。

18、水体净化的类型有哪些?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19、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其组成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直接价值为人类所直接利用的生物资源,间接价值在于调节气候、稳定水文、保护土壤,还有美学、文化价值,以及旅游资源。

20、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有哪些?

生物多样性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

保护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21、污染物在大气、水和土壤中可能发生哪些迁移行为?

可以通过挥发、扩散、混合、沉降、凝聚、吸附、溶解、沉淀、水解、配位、氧化、还原、光化学反应以及生物吸收、积累、代谢和降解等作用,实现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污染物可以在单一环境要素圈中迁移转化,也可以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

22、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污染特征。

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高毒性

23、水体环境中存在哪些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Fe(Ⅲ)、Mn(Ⅳ)、S(Ⅵ)

还原剂:Fe(Ⅱ)、Mn(Ⅱ)、S(-Ⅱ)和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合物。

24、环境经济手段有哪些?

一般来说,环境经济手段可分为收费、补贴、押金、建立市场、强制刺激五大类型。

25、赤潮成因及其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

成因: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不能正常生长,破坏渔业,食用赤潮区域内海生物影响人体健康。

26、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

要求:要准群可靠,又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实际状况。要求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特点:具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27、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要求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28、简述土壤污染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特征:具体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高辐射。

措施:加强污染土壤的源头控制管理、(化学改良)使用化学抑制剂、(生物改良)种植费实用性植物或引入具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来净化土壤

29、环境标准的类型和作用

类型: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控制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作用: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对有关技术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它在我国环保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0、简述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形成环境保护的社会需求、提高政府决策质量的需要、增强公众自身的环境意识。

四、论述题(自行发挥,仅供参考,没有标准答案,仅为个人理解摘录)

1、近几年,北京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什么是大气污染?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由哪些污染物指

标构成?影响近地面空气质量的因子有哪些?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看,如何应对?

大气污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

因子:污染源因子(污染源特点及其分布、排污设施种类、燃料种类、烟囱高度等等)、气象因子(气温的垂直分布、水平温度场、特殊气象、对流混合层厚度等等)、地形因子(下垫面粗糙度、地形地貌、局地环流、城市热岛等)P158

应对(:要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首要任务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者协调发展为原则,从依法治理、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转变发展方式、科技引领、强化管理、联防联控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治理雾霾,长期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首先,完善立法,制定空气清洁法等法律法规。

第二,针对不同城市查找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及各自占比,对占比较大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方案。通过源解析,监测并找出各大城市污染清单,针对主要矛盾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实现雾霾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借鉴世界上有效治理雾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实现科技治理。发达国家治理雾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高天然气的使用量;开发和应用新能源,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用科技手段中和PM2.5中的部分有毒物质;运用人工降雨、物理和化学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等,都是不错的治理思路或措施。我们可以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第五,发动社会公众为雾霾治理贡献力量。发动公众从我做起,增强社会责任感,建立由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组成的联控机制,共同参与雾霾治理;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改变个人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少用空调、一次性用品,对垃圾分类收集等,同呼吸、共努力,做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2、众所周知,从南极的企鹅到北极的北极熊的体内都检测到了农药DDT,试分析环境有哪些特

性?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方式和途径?人类如何应对这类持久性有机污染?

(书P6)特性:具有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具有脆弱性

迁移转化方式途径:可以通过挥发、扩散、混合、沉降、凝聚、吸附、溶解、沉淀、水解、配位、氧化、还原、光化学反应以及生物吸收、积累、代谢和降解等作用,实现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污染物可以在单一环境要素圈中迁移转化,也可以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应对:我们应当努力禁止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和使用,寻找替代品,严格管理和控制垃圾废物的焚烧,加强POPs在环境中的降解、迁移转化和归宿的研究力度,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同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理方法,建立良好的POPs预测模型,进行生物效应研究和生态风险的评价,做好新产品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谨防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出现和累积。

3、结合自己的观点或亲身经历,试论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书P63-69及自行百度

4、结合自己的观点或亲身经历,试论人类发展对环境影响?书69-81及自行百度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 (2) Hg2C12 (3) Hg (4) Hg (CH3) 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 2⑴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 3 (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 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 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 2 (l)TSP (2)N0X(3)灰尘⑷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 (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其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02、CH4、N20、03、CFCS、0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 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优选.)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自考环境科学概论试题-赢在路上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D.生态破坏 2. 属于大气污染的人为污染源是【】 A.火山喷发B.自然尘埃C.工业排放D.海浪飞沫 3. 我们看到某些冰箱上附有绿色标志,意指其较少的使用了【】 A.CO2B.CH4C.绿色物质D.氯氟烃 4. 保护臭氧层的公约是【】 A.《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B.《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巴塞尔公约》 5. 与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关的是【】 A.核试验B.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C.酸雨D.大量施用农田化肥 6. 《巴塞尔公约》控制的是【】 A.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B.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 C.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D.工业废物的越境转移 7. 交通噪声占城市环境噪声的【】 A.30% B.50% C.70% D.100% 8. 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的国际条约是【】 A.《21世纪议程》B.《巴塞尔公约》C.《开罗宣言》D.《东京宣言》9.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的是【】 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树木圆 10. 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石油B.森林C.矿石D.风力 11.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哪种污染【】 A.物理B.化学C.生物D.物理化学 12. 无机汞在水环境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 A.金属汞B.汞的化合物C.汞的络合物D.甲基汞 13. 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带的移动,一般会使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异常变化

14. 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是【】 A.飘尘B.降尘C.细颗粒物D.粗颗粒物 15. 平流层臭氧吸收【】 A.紫外线辐射B.红外线辐射C.γ射线辐射D.α射线辐射 16. 如果地球森林大面积消失,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CO2增加B.SO2减少C.O3减少D.NOx减少 17. 引起赤潮的原因是【】 A.氰化物污染B.毒物污染C.陆源N、P超标排放D.塑料垃圾 18. 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 A.频率B.声强C.声压级D.噪声级 19. 堆肥化属于固体废物一般处理的【】 A.预处理技术B.焚烧热回收技术C.热解技术D.微生物分解技术 20. 下列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A.石油B.森林C.草原D.太阳能 21. 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可采取【】 A.编制生态规划B.生态工艺C.生态农场D.无污染工艺 22.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是【】 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风景名胜区 23. 按范围划分,离人类最近的环境是【】 A.聚落环境B.地理环境C.地质环境D.宇宙环境 24. 通常所说的工业“三废”是指【】 A.废气噪声废水B.废水废渣噪声C.废气噪声废渣D.废水废气废渣 25. 可对植物叶片产生覆盖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是【】 A.颗粒物B.SO2C.NO2 D.PAN 26. 目前被认为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 A.CO2B.氟氯烃C.石油D.煤 27.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 A.加热作用B.反射作用C.穿透作用D.中毒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概论专业课历年试题

环境科学2000年 一、填空题(30分) 1、酸雨是指,我国酸雨组成以为主。 2、微波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和生理影响,主要是所谓的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4、《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理公约》又叫公约。 5、用铬法和锰法测定的化学需氧量之间的关系为CODCr CODMn。 6、八大公害事件中,水俣病是由于引起的,骨痛病是由于引起的。 7、生态金字塔主要有、、三种类型。 8、按照处置对象及技术要求上的差异,土地填埋主要分为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 海岸逆温可持续发展演替环境本底值生物质能 三、问答题(50分) 1、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有哪些主要途径?试举例说明。 2、伦敦型烟雾与洛杉矶型烟雾的区别。 3、海洋污染的特点有哪些? 4、简述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三化"。 5、计算相应于强度为120分贝的噪声的声压。 环境科学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分) 温室效应富营养化酸雨噪光光化学烟雾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2、简述大气污染预报的依据。 3、什么是食物链?它在难(不)降解污染物迁移中的作用如何? 4、试述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与动力的关系? 三、论述题(45分) 1、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零点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你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25分)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0分) 环境科学2002年 一、填空题(10分) 1、《人类环境宣言》于年在市制订。 2、污水综合牌坊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包括:、、、、和。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有六类,它们分别是:、、、、和。 4、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有:、、和。 5、生物多样性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二、名词解释(10分) 环境要素最小限值律环境本底值空气二次污染物"三同时" 巴塞尔公约 三、简答题(30分) 1、二次能源及其举例 2、水体的氧垂曲线和DO的变化过程 3、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特点及其主要污染事件 4、从四种划分类型简介大气污染源 5、降温率与排烟类型的关系 6、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一般方法 四、叙述题(50分) 1、叙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 2、叙述能源利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情况 3、叙述废水有机污染指标中BOD、COD和TOC的内涵及其应用特点 4、叙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叙述臭氧层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及其危害。 环境科学2003年 一、名词解释(30分) 环境容量生物多样性噪声级温室效应赤潮清洁生产 二、简述题(50分) 1、简述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异同点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1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1 姓名:;学号: 第1章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1.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与联系? 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3.环境问题有哪些分类方法?分几类? 4.环境问题有哪些性质?其实质是什么? 5.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第2章生态学基础 1.何谓食物链?何谓食物链的营养级?研究食物链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服从什么规律?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对指导生产活动有何意义? 3.一块地一年的作物产量可供M个农民食用,如果将作物的一半饲养牲畜后再一并供农民食用,问此时养活的人口数是第一种情况下养活人口数的多少倍? 4.生态学具有哪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指导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5.试举例说明,为什么利用生态学原理或规律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 6.试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与环境保护有何关系? 7.生态学规律在环境监测中有何应用?如何应用的? 8.试指出一种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并分析它的特点。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有何意义? 9.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如何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调控城市环境质量? 第3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举例说明,大型水电站对环境的正负效应。(提示:如长江三峡、埃及阿斯旺水坝等)。 2.如何理解粮食安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是什么? 3.有哪些途径可提高粮食产量? 4.为什么施用化肥、农药能污染环境?应如何防治? 5.试系统分析各类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示: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核电、水力发电等方面) 第4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大气稳定度等级的确定 目前我国使用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简称P.S),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分别表示为A、B、C、D、E、F。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按表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2查找稳定度等级。 表1.太阳辐射等级数 表2.大气稳定度的等级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 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 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 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 7、旱灾,地震等( B )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 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BOD 表示( A )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 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 A.氧 B.碳 C.氮 D.磷 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 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 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 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 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 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 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 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

最新环境科学概论模拟试题

环境学导论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气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2、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半衰期:进入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4、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及功能的现象,称水体污染。 6、光化学烟雾:含有NOX 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7、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8、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 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0、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自净作用的速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叫土壤污染, 11、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12、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一般理解为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 13、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4.噪声: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二、填空: 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2、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3、常用的水中有机物污染指标包括CODcr、BOD5、TOC、TOD。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5、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6、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复习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及类型 1.环境的概念 (1)概念 ① 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即中心事物。 ②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③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工环境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见图1-1。

图1-1 人与环境关系图 2. 环境的类型(见图1-2) 3. 环境的特性(见表1-1) 图1-2 环境类型图 表1-1 环境的特性 特性 具体内容 整体性 环境中各部分联系紧密、相互制约,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 响 区域性 不同时空尺度下区生态环境特征变化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经济和社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对稳 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抗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干扰强度不超过

二、环境科学及其发展 1.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见表1-2) 表1-2 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2.环境科学研究对象(见表1-3) 表1-3 环境科学研究对象

3.环境科学的任务 ① 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及基本特性等,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②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③ 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提供服务和 指导。 ④ 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探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寻求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4.分支学科 按环境科学性质及作用分为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和社会环境学,每一学 科分支又包括许多更细的分支学科(见图1-3)。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一、填空题 1.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数量超过()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的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混合物。 3.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光化学氧化,另一种是()氧化。 4.大气污染中,根据污染物的生成过程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污染物分为()和()。 5.大气污染中,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污染源特点可分为()污染源和()污染源。 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的降水。 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和()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8.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包括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和()降解。 9.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影响,同属()污染。 10.所谓生物多佯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植物、动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主要地概括了()的概念。 12.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预防为主、()、强化管理。 13.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环境质量评价是人们认识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14.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 15.对林地土壤进行土壤污染评价时,应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级标准。 16.1996年我国颁布了《》(GB3096—1996)用以代替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生物监测结果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由于生命具有()。 18.某一污染物质如SO2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区域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综合指数或分指数。 19.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时间和()变化特征。 20.作水环境影响评价须先同主管的环保部门确定河段或水域的功能和环境()值。 21.人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要求有()和经济需求。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生态环境破坏的是() A.大气污染B.水体污染 C.大面积砍伐森林 D.噪声 2.在大气的可变组分中不包括() A.C02B.H20 C.N2 D.SO2 3.降尘离子一般直径为() A.大于10um B.小于10um C.等于10um D.不大于10um 4.属于大气大气污染的天然污染源是() A.燃料燃烧B.森林火灾 C.交通运输 D.农业排放 5.不易产生光化学烟雾的条件是()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它是个相对概念,以 某项中心事物作为参照系,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2.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 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3.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 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4.环境伦理:当前展开的人--地关系研究旨在使该复合系统得以优化、协调并实现良性循 环,而协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即是环境伦理。 5.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是以地球环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 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以“人-地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 6.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 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7.环境生态学: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出现和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根本目的 就是维护和改善生物圈特别是生态系统健康并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8.生态系统层级理论:是对生态系统这种层次性结构的研究,生态系统层次分明,有利于 生态系统本身运动和功能的发挥,即主次有别,协调一致。 9.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的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 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的明显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的现象。(景观角度:指一些强烈改变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事件)。10.生态恢复: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 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水平,甚至到更高水平。 11.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 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12.大气污染物扩散: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气 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运动而被输送、混合和稀释。 13. 声压:声波引起空气质点振动,使大气压力产生起伏,这个起伏的部分,即超过静压的量称为声压。 声压级:指表示声音的大小的一个声压对数比,用L p表示,单位分贝(dB)。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

城市生活垃圾与白色污染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 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使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活垃圾和污水防治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能力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也就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非常薄弱,因此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的适用性成为解决生活垃圾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活垃圾技术选择的处理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的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许多的垃圾堆积在一起,不仅占用很多的土地,而且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发出阵阵的臭味,污染空气、水源。同时,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许多的垃圾堆积在一起,不仅占用很多的土地,而且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发出阵阵的臭味,污染空气、水源。同时,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在激增,达到500亿吨,这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堆放垃圾。然而,能堆放垃圾的特殊留用地已越来越难找到;垃圾填埋时,化学物质可能泄露,污染地下水和土地;此外,如果利用焚烧处理垃圾,有可能造成空气污染。面对过量的废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废物的再利用。 如果我们把废弃物中的有用部分重新回收利用,例如一些瓶瓶罐罐、纸盒、手提袋等,使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居饰品,美化我们的生活。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降低垃圾处理费用,减少占用土地资源,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用铝制的易拉罐可再制成铝制品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71%的能量,减少95%的空气污染;废玻璃可再造玻璃制品,既节约石英砂、纯碱、长石粉、煤炭等原料(资源),还可节电,减少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大约可使灯泡发亮4小时。废布:拼接,可做成被套,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The ba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16学时 学分:1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教材:《环境学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王岩,陈宜主编)。 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环境学概论》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1.课堂教学 要求讲授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条理性,应紧密结合现实内容。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2.自学安排 要求参阅与环境有关的国内外论文杂志及报刊,及时了解世界环境问题新动态,应注意与本专业的环境问题有关的文章并作笔记。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计划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表1 《环境科学概论》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程内容课内学时 1.绪论 2 8.全球环境问题 2 2.大气环境8 9.人口与环境 2 3.水体环境8 10.能源与环境 2 4.土壤环境 6 11.资源与环境 2 5.固体废物与环境 2 12.持续发展与环境 2 6.环境质量评价 4 7.环境规划 4 合计44

《环境科学概论》模拟试题

《环境学导论》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气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の与一次污染物の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の新の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2、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の水质污染现象。 2、半衰期:进入土壤の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の时间。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の最高人口数。 4、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の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の自净能力,使水体の水质和底质の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の使用价值及功能の现象,称水体污染。 6、光化学烟雾:含有NOX 和烃类大气,在阳光の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の产物及反应物の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7、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の最高人口数。 8、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の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 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の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の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0、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の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自净作用の速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の现象叫土壤污染, 11、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の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の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の综合指标之一。 12、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一般理解为在一定の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の最高人口数。 13、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の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の发展。 14.噪声: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の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の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如机器の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の马达声、鸣笛声,人の嘈杂声及各种突发の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二、填空: 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の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の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の科学。 2、大气の运动是在各种力の作用下产生の,作用于大气の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の因素。 3、常用の水中有机物污染指标包括CODcr、BOD5、TOC、TOD。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の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の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の污染。 5、人类活动对气候の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环境科学概论 2008试卷答案 北师大

北京师范大学2008 ~2009 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 环境科学概论 任课教师姓名: 刘静玲 卷面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长: 100 分钟 考试类别:闭卷 √□ 开卷 □ 其他 □ 院(系): 环境学院 专 业: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年级: 07、08级 姓 名: 学 号: 题号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 总分 得分 阅卷教师(签字):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1、2 (1)公正补偿原则(2)适度消费原则(3)公平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2.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1、2 (1)点源与面源污染结合(2)与贫困化相结合(3)有机和无机污染结合3.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1.3 (1)极限性-水环境容量(2)科学性-水环境监测(3)区域性-水环境功能区划 4、科学论文基本要素1。2 (1)科学价值(2)论证清晰性(3)兴趣性(4)规范性 5、环境科学特点与方法论1.4 (1)复杂性(2)交叉性(3)隐蔽性(4)整体性 6、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是指:1.2 (1)为人类提供服务(2)维持地球生命系统(3)保护生物多样性(4)维持 生态平衡 7、测定群落和区域内物种多样性指数是 23 (1)生物多样性指数(2)生物多样性指数(3)生物多样性指数(4)生物 多样性指数

8、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的特性1.2 (1)复杂性(2)自然与社会性(3)开放性(4)动态性 9、日出后晴天点源大气污染扩散烟型1.4 (1)波浪型(2)平展性(3)爬升型(4)漫烟型 10、排污口污水进入河流后的下游分区2.3 (1)清洁区(2)污染恢复区(3)活性分解区(4)对照区 二、 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生物富集与食物网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体、土壤、大气)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有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食物网: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就叫做食物链。自然界中的取食关系非常复杂,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叫做食物网。 2、人地复合系统与生物圈 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偶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系统,系统内可分为七个子系统(大气、水、冰冻、生物、土壤、岩石、智慧等)和许多次级子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文明与地球整体论 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为支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地球整体论认为不仅生命体具有其内在的价值,而且大气、水体、土地、岩石和自然景观等整个自然界都有其固有的价值和权利。 4、人为干扰与生态恢复 人为干扰:是干扰的一种形式,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的现象。包括砍伐、放牧、农田施肥、修建大坝、道路、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等。由于人为的干扰和破坏,我们已经面临着全球的生态问题,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生态恢复: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那个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恢复到一定的或者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