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

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告诉我们: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表明:

①哲学是通过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

②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如果说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

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选择高复。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

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

A. 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 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 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D. 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答6—7题。6.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 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从哲学上看,两种观点:

A.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B.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C.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D.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8.美国科学家称,他们通过一种最新的理论研究发现,地球和月球之间其实隐藏着大量神秘的

暗物质。从哲学上看,这里的暗物质属于:

①虚幻的意识形态②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③一种物质现象④物质的具体形态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9.“山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

A.意识的创造性 B自然界的客观性 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实践的创新性

10.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②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③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12.“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2012年9月24日,超强台风"杰拉华"继续北上,北方迎来降水降温天气。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回答13—14题。

13.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这种精细化的预报:

①是人们的主观预测,与客观事物无关②是根据客观事物而做出的一种超前反映

③必须遵循大气运动规律④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4.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进的路线,但人们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

C.客观实际的发展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

15.2013年的太空好戏连台,流星雨、超级月亮、日环食……,你方唱罢我登场。对这些天文奇观,科学家们都做出了较为精确的预测,这是因为: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人的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一年一度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在汉诺威开幕。在此次博览会上,展出一款绘画机器人,它在动笔之前,会先为目标物体拍摄一张黑白照片,然后通过内置的电脑程序对比照片加以分析,并确定物体的轮廓和各部位的明暗对比,只需花费三分钟时间,就能将眼前物体大致勾勒出来。这说明()

①科技的发展让机器人具有了分析能力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

④人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规律、发展规律、利用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又是一年中秋节,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据此回答17—18题。

17.“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

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8、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

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受自身积累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9.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盘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

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

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据此回答20-21题。

20、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

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有消息表明,2009~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工程二期”,届时将

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目前我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

具备。这告诉我们: ()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的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④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从“神一”到“神九”,每一次发射,空间实验都有新的收获。这说明:

A.实践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长三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二号卫星送上太空,给国庆送上厚礼。

“嫦娥奔月”又演绎了一则美妙神话。人类将获得更多的太空知识。据此回答22---23小题。

22.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 B.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C.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 D.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23.“人类将获得更多的太空知识”体现了哲理是: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世界上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扩展和加深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平面镜式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4、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

000米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将有力推动我国深海探矿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②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人们能穷尽一切事物的认识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25.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的唯物论理论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

迈进,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党

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文化兴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奋斗目标。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共同

思想道德基础。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

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党的十八届二中提出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合理性。(13分)

27. 2012年9月24日第九届中国中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论坛日前在广西玉林召开,会后发布的

《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报告(2012)》指出,受当前海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目前中国中小微

企业的确面临比以往更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订单不足;在多种

因素叠加影响下,企业成本价格大幅上升等。

针对这些问题,又考虑到中小微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

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如加大信贷支持,减半征收所得税、提高增值税和

营业税起征点等,引导和帮助中小微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稳健经营、增强盈

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材料中国家的救企政策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28.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

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3分)

29. 有这么一个县:2013年,它的GDP达到20亿元,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超过2亿多元,比2009年增长4倍。这个县不仅是全省商品粮、优质肉猪和肉牛基地县,而且还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但是,该县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是牺牲了资源,无证采矿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资源也遭到毁灭性破坏;二是牺牲了环境,就是“山挖空了,地挖陷了,水挖断了。”过去喝山泉水,现在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三是牺牲了社会和谐,个体老板、干部与农民收入的比例是100:10:1,群众不满;四是牺牲了公共事业,教育投入不足让许多到城里上学的农村小孩,只能校外租房;五是牺牲了治安稳定,信访案件与刑事案件攀升,结案率却不足30%。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该县在片面发展经济中造成不良后果的哲学原因。(13分)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答案

1—https://www.sodocs.net/doc/b813906173.html,DAC 6—10.CDBBD 11—15.CDDAC 16—20.CBBCD 21—25.ACBBB

26.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时代要

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3分)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目标为我们进行文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4分)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符合我国的实际,是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4分)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目标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保持高昂的精

神面貌,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2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针对目前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过程

中遇到的困难,出台了相应的金融、财税措施,坚持了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3分)

②国家的救企政策中的引导和帮助中小微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稳健经营、

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3分)

③国家的救企政策中的加大信贷支持,减半征收所得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是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3分)

④国家结合实际制定经济政策是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3分)

2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产生和深化了

我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4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有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对

阿房宫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4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项羽

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过程就说明上述观点。(4分)

29.材料反映了该县片面追求GDP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其局限性在于:

①违背了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县的发展策略应该与其全省商品粮、优质肉

猪和肉牛基地县等优势相结合,科学发展(3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

该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方针政策,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3分)。

③没有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正视客观条件的

基础上发展经济,做到经济与自然、社会等协调发展(3分)

④无视自然界的客观性,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该县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过度

开发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3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已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析学的贫闲》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1 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同的世界成为可能。可见( )- A、哲学就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4、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 ) ①哲学可以代替艺术②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科学的,后者不一定科学 B、前者是自觉形成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零散的观点 C、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D、前者是人人都有的,后者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6、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 ①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就是方法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生活与哲学复习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点分析与预测 一、绪论(第一单元侧重选择题) 1.哲学的产生 2.哲学的作用(不等于哲学的任务)(1)总体(2)宏观(3)微观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对社会的变革作用 4哲学含义的理解(1)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本质: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特点: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4)产生: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5)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5.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两个划分标准)(2)为什么 6.哲学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A根本观点B基本形态:进步性与局限性 (2)唯心主义A根本观点B基本形态:主观(目意感经心)、客观(上帝理念绝) (3)注意A克服庸俗化理解B理解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区别与联系C理解二元论 注:把握常考人物观点、派别 7.马哲(了解) 二、唯物论(第四、五课) 1.物质概念理解(1)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与客观存在的不同);可知性(2)区分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3)区分哲学上物质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自然界(2 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总结:A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关系 9.物质、运动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论(第六课)

哲学知识重点分析与预测(唯物辩证法也即思想方法) 一、联系观 1.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也是与形而上学分歧之一。 2.含义注:哲学上的联系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不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特点及各自方法论(1)普遍性:注: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某事物是否与他事物有联系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客观性:根本原因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分为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要注重理解并应用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多样性和条件性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区别、联系与方法论(应用时可根据材料答相应原理对应相应方法论)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最优化的方式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含义、特征、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和方法论。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一定意义是说这两对关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这里指具有共性方面,但系统和要素中的层次性原则在整体和部分中就没有。 二、发展观 1.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也是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二者是统一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本身就表现了联系,没有运动变化发展就没有联系 注: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绝不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变动。其本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1)新旧事物的含义(2)划分标准 3.发展的普遍性及方法论 4.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及方法论(发展的途径)注:前途是光明的与道路是曲折的原因分析要理解识记。注:A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新替旧,不能说是彻底全盘否定。B事物发展方向前进上升是指总趋势,非某一阶段时间,在某点上可能是停滞或倒退,这正体现了曲折性C趋势不等于途径,前者指前进上升,后者指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反对直线论和循环论 5.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方法论(发展的状态)(1)区别A含义B状态C呈现状态D结果E地位(2)联系A B C 注:A质变不等于发展B不能说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界限,即度,是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所以要坚持适度原则。C说质变更重要是有条件的,是说质变能促进事物的民展。D循环往复是指一次比一次更高级的量变和质变E反对否认量变或质变的形而上学两种表现形式。 6.内外因辩证关系(发展的原因)见综合探究,了解即可 三、矛盾观 1.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理解为什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观点的比较(见综合探究) 3.联系、发展与矛盾三者关系(可用图示说明) 4.矛盾含义及方法论注:A不能认为矛盾只是事物内部,还有事物之间,这里事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2 、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总论:1、2、3课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 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 第一部分:总论(1、2、3课) 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三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点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当代科学所揭示的世界图景,正促使科学家们形成一种关于世界的机体论的辩证观点。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影响有( ) ①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②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③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④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①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观点错误;④说法错误。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使命来看,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使命。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①③均错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3.地震的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 ) 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 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 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 答案 D 解析地震学是一种具体科学,哲学能为之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未必都是正确的,B说法不准确;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地震科学只是具体科学的一种,A 说法错误;C项颠倒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透视热点之高考预测 2015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第十五个世界哲学日致辞中指出,世界哲学日的核心理念是,人们深信哲学可以为造福人类、推动和平、解决复杂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历史学家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曾经笑谈:“哲学,就是对无解的问题做出费解的回答。”为此,教科文组织提出,哲学是实现个体解放和集体解放的力量。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2021年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梳理

2021年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梳理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的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零散的、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两大阵营: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②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①可知论:思维能认识存在 ②不可知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万物皆备于我;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

选考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明确提出:“哲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因为生活世界是哲学的一个持久的有效性的基础,一个不言而喻的一劳永逸的源泉。”这说明(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追求生活的智慧 ③人人总结生活后都可成为哲学家 ④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哲学回归生活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C。生活世界是哲学一劳永逸的源泉,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也说明哲学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回归生活,①④正确。②③观点明显错误,排除。 2.从古到今,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科学之科学④正确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②正确。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正确的学说”均错误,③④排除。 3.(2020·豫南九校联考)有位科学家说,人都要学点哲学。因为哲学是关于总体和根本的学问。有了哲学垫底,你才可能站到事物的顶端,领略宇宙人生的全景,明白事物的原委与限度,从而不被其所限所困,超然度外,真正解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人都要学点哲学的原因是( ) 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②哲学是对人们具体生活和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学说,研究的是事物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研究的是普遍性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错误;哲学并不一定都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③错误。 4.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坚定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一说法体现了( )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解析:选D。“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属于世界观范畴,“采取了加强的措施”属于方法论范畴,所以材料中观点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项正确;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A认为世界观决定实践结果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5.(2020·河南大象联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说,如果让我对年轻人说点什么,就是要学点哲学。哲学是规律的规律,在更高层次指导科研。他的话告诉我们( ) 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能为科研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哲学是规律的规律,在更高层次指导科研”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会枯萎,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②不选;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③不选。 6.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下列内容不属于方法论的是( ) 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其根本观点来说是正确的,但它把具体的物质当成世界的本质,则是错误的。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基础梳理 和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后有, 决定。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详见互动探究)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依赖于,不是决定,而是决定。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详见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12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问题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2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3、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你知道是哪三种形态吗? 4、上述材料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5、阅读教材第12页最后三自然段,完成下表。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3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王守仁认为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 2、王守仁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王守仁的观点“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入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1.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 地说,就 是意识和 物质的关 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专家点评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在表达哲学 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上各不相同。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2.1.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灶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材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材知识点复习提纲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 (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升华。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 ①哲学≠世界观: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方法论不能影响、决定世界观,二者也无先后之分,主次之分 ③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不属于方法论,属于具体科学的范畴;但是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会受到哲学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能被称为科学的哲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⑤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⑥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二者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和个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⑦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但是可以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因为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⑧具体科学的发展并不取决于哲学指导,但它在哲学的指导下会少走弯路。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b)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该问题的不同,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注意: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小问题,所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能说它们是围绕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b)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注意: 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不是万事万物(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同步练习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XX年3月29日,从巴西开始,沿大西洋、北非、中东、中亚这一1.45万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人们观测到了日全食这一罕见的天象。据此回答1—2题。 1.据科学家预测,下次日全食将在20XX年8月1日出现。这一事实说明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C.物质世界具有可知性D.世界依赖于人主观精神而存在 2.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日全食视为不详之兆,如今,人们则对此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这说明 A.认识受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B.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C.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世界随人的认识而变化 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的看待事物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主要体现了 A.思想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回答5—7题。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6.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前 言(第1课时) 一、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二、《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五、《致同学们》: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1、引入: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 2、回答: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递进: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 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六、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生 活 与——单元: 哲 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16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单元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学习的主体内容: 课文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框构: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目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包括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 综合探究: 探究活动目标 探究活动建议 探究路径参考 理论评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