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黛玉《菊花诗》

黛玉《菊花诗》

黛玉《菊花诗》
黛玉《菊花诗》

我读《红楼梦》《问菊》一诗

(2009-11-04 20:29:41)

转载

分类:诗词评论

标签:

秋情

问菊

负手

《红楼梦》

林黛玉

杂谈

《问菊》

林黛玉。曹雪芹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骨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首诗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以林黛玉的身份来写的,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是个很特别的女子,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谈此诗前,先对诗中几个词语作一下浅注。

“秋情”:字面直解便是秋天的情景,而在这首诗中,是代指菊花。但是,作为诗的语言,天纵奇才的曹雪芹是不会如此浪费文字功能的,在诗中,

秋情二字含有林黛玉对生活的感慨和思想,在这里,应视作是一种特定的情绪。

“众莫知”:即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正因如此,那和林黛玉一样孤独的菊花,应该可以认作知己,故有下面几问。

“喃喃”:不停地、低声地自言自语;在这里,未必定作有声解,可解作是心中的默语。

“负手”:两手交放背后,若有所思状。

“叩”:原义是敲打的动作,后引伸到叫门,例如“叩门一问”,有求见的意思。对于这个“叩”字,或者有人会认为极之不通:既是负手在后,又怎能以手叩之其实,汉语文字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尤其在诗词中的运用,更是将汉文字的潜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曹雪芹在诗中用这个“叩”字,本意不是手敲,而是口问,应作询问解,照应喃喃二字。

“东篱”:这是出自陶渊明的诗,用“采菊东篱下”的句意,代指菊花。“孤标”:独行特立、与世不群的孤高品格,标,即标格。

“一样”:解为同样,整句串起来:同样都是花,但你为什么这么迟才开“底”:什么。为底,即为什么。

“圃露”:应在东篱。又:湖南常德有菊圃,初建于明代。

“庭霜”:借罗含庭菊之典。“圃露庭霜”,一露一霜,一指清冷之时境,二喻情怀之高洁。

“鸿归”:鸿,候鸟,秋时南归。黛玉家江南。

“蛩病”:蛩,蟋蟀;蛩病,解作秋虫渐老的意思。

“可”:是不是、有没有。

“解语”:能知话意、且可与之对话的意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曾把杨贵妃比作“解语花”。

下面将全诗串起来试作一番肤浅的解读。

自那一场秋雨过后,天气明显地转凉了,但见日色澄明,云淡天高,寒山消瘦,落叶纷纷。面对时节的变化,敏感的人,总是比别人更多了一番愁绪——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谁知我心

默默地行来,忽见一丛黄菊,灿然而放,她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背负双手,出神地注视着这一丛秋天里的精灵。啊,多可爱的花,竟然不畏

寒霜,傲然而放,比起春天的桃花,你就坚强得多了!历古以来,你的高风亮节,受到多少高雅之士的欣赏和赞扬!你不甘苟合流俗、遗世独立的精神,给失落的灵魂带来了多少激励和启迪啊!我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能和你成为知己吗

啊,你是那样的孤独,又是那样的高傲!独行特立、与世不群的你,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林泉想来除了那风骨高洁的陶渊明,还有谁能与你作伴、啸傲江湖呢

同样是芳信韶年,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为何独是你姗姗迟来,到了秋天才一展芳心呢你是否有所企盼你等待的又是什么

老圃露寒,华庭霜冷,世态人情,刀剑相逼,独力抗争的你,是否感到寂寞北雁南归,秋虫渐老,光阴无情,生命短促,多情多愁的你,是否感到焦虑倘若哪一天,我无奈地走了,你可还思念我么

在这个清寂的世界里,别说没有知音可诉心声,在你一旁,还有一个与你一样孤独寂寞的人,也许,我们会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上一会儿。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赞美菊花的孤傲高洁,进而感叹知音难求,也是写有才华者和理想主义者,不为世俗所知解、所欣赏的冷落而孤寂、而无奈,借以抒发对命运的感想。全篇贯通着一种幽怨之意和渴望之情。

林黛玉以孤高自许,此一对菊之问,是拟人写法,实际上是等于在问自己。那么,她是如何发问的呢都问了些什么又有没有回答呢接下来,试看诗中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起首“欲讯”二字,是带起全篇的引子,这时还没有发问,是想问而已。要问,自然要寻个对象,因为要问的是“秋情”,在春天里开放的花朵是不知道的,这就是“众莫知”了,于是她想到了菊花。“众莫知”一语才下,一缕孤独之情,便悠然上升,接下“喃喃”二字,竟是无人可语。看来,这“秋情”,也唯有去问菊花了。

“孤标傲骨偕谁隐”

这一问,问的是性格,只有性情相近者才可问,亦才可答,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便是此意。林黛玉特殊的生活背景和超卓的情才,造就了她孤僻自洁的性格,不容于人人,只有贾宝玉欣赏她。那个“谁”字,表面上是问,其实答案早已是有的,这是进一步的肯定。

“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一句是向命运发问。林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虽是衣食无忧,但自己的终身大事,谁为作主这一份无奈,难道不该一问吗但是前途渺然,答案是令人担忧的。

“圃露庭霜何寂寞”

这一问,问的是环境。别看林黛玉虽然锦衣玉食,但她还是抑郁的,敏感的她早就感到那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肃杀之气,这个飘零弱女,命薄如花,恰似春桃,面对风刀霜剑,如何抗争这恶劣的环境,她是早已肯定了的,但是她躲不开,也不能逃离,也就只好抱着一个幻想,作为支撑,聊以自慰。

“鸿归蛩病可相思”

这一问,问的是时间。眼看着一年又将过去,自己却是一年大似一年,潜藏于胸臆的一番心事,又可向谁诉说将来能不能与意气相投的知己共度一生,她还不敢肯定,对于这一点,她是非常焦虑的。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人们早就赋予菊花的清高、孤傲、顽强的性格,这能给沉重的心境带来激情,为那双泪眼带来灿烂,因此,菊花最容易引起失落者的共鸣,尤其如林黛玉这类才华出众的失落文人,更是将之划归知己而论。既然面对知己,自然就不会没有话题,于是,问过问题后,便是互诉心曲了,当然,这都是林黛玉借诗发挥,自言自语罢了。

这首诗,题为《问菊》,重点在那个“问”字。在谋篇结构上看,是极有讲究的。全篇以“欲讯”领起,引出对性格、命运、环境、时间的发问,结以“解语”,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对话。

以上是我对此诗的肤浅解读,由于没有对《红学》作过深入的研究,谬误难免,还望有识之士不吝指教

林黛玉咏菊诗三首欣赏

(2007-11-19 17:24:37)

转载

分类:诗歌散文小说

标签:

林黛玉

咏菊

诗词

欣赏

出泥而不染

《红楼梦·咏菊》(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点评: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红楼梦·问菊》(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誰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点评: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析赏]

一般的花都在春天竞开,唯独菊花迟到秋天才开,而且经霜仍抱枝不落。晋陶渊明爱菊,陶渊明是隐者,因此人们也都称菊花为花中隐者。隐者孤标傲世,品格清高,遗世而独立。

这两句是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而问菊: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誰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

林黛玉此在问菊,实等于在问自己。不甘苟合流俗,以清高亮节自守,却不知将偕誰共隐!花季已过,迟迟不开,盼等的又是什么是叹人海知音的难求,也是在写有才者和理想主义者,不为世俗所知解欣赏的执著,孤冷而寂寞。

《红楼梦·菊梦》(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点评: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

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