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1)先秦: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后期的范蠡(“陶朱公”)和战国后期的吕不韦。

(2)南北朝: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且有周长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建康(南京)城内建有四市,市内唐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交易兴盛。草市(农村集市)开始出现,含义有二:一是贩饲马料之市;二是草草构成之市。

(3)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隋唐商业的四个特点如下: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三是市场发达(场所固定——市;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邸店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店铺限定——营业面积;时间限定——市的买卖时间;夜市草市——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四是商人众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

(4)宋元: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④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5)明朝: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市场大——国内市场扩大、品种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贩运快——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向农村——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对外贸易艰难(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2)秦汉: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3)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4)隋唐: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6)明清: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

中国古代商业史 一、商业发展进程 1﹚北宋 益州﹙今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明清 出现会馆 晋商、徽商 例1 ﹙2013·重庆文综﹚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答案:D 例2 ﹙2014·新课标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 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 例3 ﹙2014·全国大纲﹚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说明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明显,故本题选择A;B和市场有关系;C和D不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1)先秦: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后期的范蠡(“陶朱公”)和战国后期的吕不韦。 (2)南北朝: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且有周长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建康(南京)城内建有四市,市内唐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交易兴盛。草市(农村集市)开始出现,含义有二:一是贩饲马料之市;二是草草构成之市。 (3)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隋唐商业的四个特点如下: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三是市场发达(场所固定——市;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邸店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店铺限定——营业面积;时间限定——市的买卖时间;夜市草市——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四是商人众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 (4)宋元: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④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5)明朝: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市场大——国内市场扩大、品种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贩运快——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向农村——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对外贸易艰难(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得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与手工业得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得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得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得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得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得变迁。第一目“重农抑商下得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得产生、发展与繁荣得重要表现;第二目“市得变迁与城市得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得重要场所“市”得变迁及城市职能得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得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得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得影响。教材提供了大量得图片与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得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与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得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得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与繁荣得重要表现;市得变迁与城市得发展;古代得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得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得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得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得关系。 (3)认识与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得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得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得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得产生就是经济发展得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得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得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具有得重要地位与作用。商业得发展就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得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得财富,对社会得发展作出了巨大得贡献,但就是她们得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与压制商业得发展,阻碍了中国新得富有活力得经济形态得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中国古代商业概况

第一,中国商业的萌发、形成很早。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生产者之间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以后又有了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出现。古代中国商业的起源,就是从物与物的交换开始。 古代中国使用货币始于夏代。司马迁提到夏代的货币有“龟贝”。“龟”在夏代用于占卜,不可能成为货币流通;“贝”作为货币流通完全可能。“货”字从贝从化;化,变化,含交易的意思;而交易则用“贝”。由此可见,“货”字本身暗藏着货币起源于海贝的信息。在汉字中,跟货币有关的字大多带“贝”旁,如贡赋、贿赂、贫贱、買賣(买卖)、赏赐、贮、贪、赈、贩、赊、贷等等。这说明早在汉字形成之前,贝已经作为货币在交换中充当媒介了。这个认识得到考古材料的支持。 夏代既有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玄贝和专供交换的市场,又有专门从事交换,以牟利为已任的商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说商业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这绝不是无稽之谈。如果保守一些,把古代中国的商业形成推迟到商代早期,在学术界没有疑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中说:“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是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正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那样,货币是交换的结晶,由于交换的扩大与加深,发展了在商品性质中睡眠着的使用值价与价值的对立。为了方便交易,把这种对立外部地表现出来的需要,要求有一个独立的商品价值形态,从而促使某种商品变成其他商品的等价物——货币。换句话说,那就是货币是在交换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与其他商品相对立的特殊商品。 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并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也不一样。比如工具——斧、刀、镈、牲畜——牛、羊、猪,外来交换品——珠、玉、贝等,都曾取得过货币形态。这种情况,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古代世界,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充当货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它们当中,以海贝充当货币的时间为最。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从夏商至秦统一,贝币使用长达1300年;在古代中国边地云南,从春秋晚期到明末清初,贝币使用长达2100多年;而两者衔接起来,在古代中国,贝币使用长达3400多年。 第二,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就是由官府垄断的。商业主要由官办官营是上古中国商业的又一特点。这对后世影响很大。 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见《国语·晋语》。所谓“工商食官”,就是工商奴隶为官府生产商品,从事交换,为操纵工商大权的奴隶主贵族服务;而工商奴隶的衣食由官府供给。这种工商业由官办官营。 官办官营的商业性质,在商周时代体现在商业的所有环节上。据《周礼·考工记》讲,周朝国都建设格局是“面朝后市”。侯国都城也仿效这种制度建设。周天子的王宫位于王城中心,市场设在王宫后面,即北面。市场分三个部分:大市居中间,日中交易,商品是奴隶主贵族所需要的奇珍异宝、奢侈品和奴隶。朝市居东面,早晨交易,供往来商旅和官府商贾进行大宗商品批发贸易。夕市居西面,傍晚交易,供小商小贩经销一般平民所需要的东西。市场的设立,主要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提供方便。 官府对市场上经营的商品有严格限制,准许卖什么东西,不准卖什么东西,规定得很详细。凡是体现奴隶主贵族身份品级的礼器,如命服、命车、圭壁金璋、宗庙器物,禁止买卖;凡是武器,如弓、矢、剑、戈等,禁止买卖;凡是没有成熟的瓜果谷蔬不许上市。 总之,商周时期,官府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商业实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和监督。官办官营的商业占主要地位。 第三,古代中国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出现很晚,而且给私商自由发展的春天非常短暂。 中国商业早在夏商时期已经形成,但是,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到春秋后期才出现。

中国古代商业与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的表现 (1)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流动为商,坐地为贾。) (3)周朝时期:“工商食官”,商业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都会,金银成为货币。(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吕不韦资助嬴政他爹。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一字千金,) (5)秦朝:颁布管理“市”的法律。 (6)汉朝:县以上设置管理“市”的机构,通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7)南北朝:出现“草市” (8)隋唐时期:外国商人来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邸店、柜房、飞钱。 (9)宋朝时期: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打破了坊市限制,取消了营业时间、地点限制;出现纸币,集镇、夜市、草市兴盛,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 (隋唐时期,商业的经营范围还在固定区域,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所以现在我们把购物叫买东西跟这有关系。当时是实行宵禁的,黄昏时分击鼓四百下城门就得关闭,做生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回家,鼓声六百下坊门就得关闭,行人得赶快回家,慢了就要挨板子了。虽然有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感觉当时是夜生活丰富,其实也都是一些官员,他们有特权。到了宋朝,夜市才算是真正红火起来,据南宋吴自牧所着的《梦粱录》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十分热闹,什么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应有尽有。) (10)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大都成为国际大都会。 (11)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市镇兴起并出现专业化趋势(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四大商业名镇位于交通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简史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简史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先后发生了畜牧业、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产品有了剩余,为了互通有无,不同部落间的交换活动成为经常的现象。这种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是最原始的商业活动。传说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原始商业的反映。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尚书·酒浩》记载有殷人“肇牵牛远服贾”,意思是说商代有人专门用牛车到远处做买卖。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代后期出现了铜币。但是,当时商业行为主要发生于方国部落之间,并且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只起着微小的作用。西周时,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但是,商业由奴隶主官府垄断,并没有专门的职官来管理市场。《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亻卖者质剂焉。”“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市场交换的商品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宝等,凡成交的商品都要由“质人”给买卖双方立书契券约。那时的商人和百工一样,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称为“工商食官”,他们主要是替奴隶主贵族经营,为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服务。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私商兴起,有的大商人周游列国做生意,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和各国之间的交际,能和诸侯“分庭抗礼”。弦高假借郑国君命犒秦师的故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当时大商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更加促进商业的发展。到了西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各中等城市均设有市,连军队驻地、屯戍地区也设有军市。当时城市的市场有固定的地点,叫做“市井”。长安城最初有东、西二市,后增至九市。市井同宅区严格分开,周围有墙,叫,市门叫。市内设有供摆设出卖商品的店铺“商肆”(又叫“市肆”),同类商品集中在一起,称做“列肆”。另有存放货物的仓库“店”,或称“邸 舍”、“廛”。官府对市井控制、管理很严,市门有专职的门吏掌管。市内设官署,置“市令”或“市长”管理、监督交易,还有专管治安的官吏。市井官署设于市楼(旗亭),楼皆重屋,上悬大鼓,以击鼓来通知开市和闭市。闭市后,市门关闭,不再有任何营业活动,逗留市内不去的人要处罚。凡在市井营业的商人,须向市井官署登记,交纳市租。四川新繁出上的汉代市井画像砖,较全面地表现了当时城市中的市井容貌,是我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历史知识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高中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著名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重农抑商”政策: 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基本含义: A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B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时期: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表现: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 隋唐时期: 城市繁荣,城市中“市”“坊”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宋朝: 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课 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讲授课授课人 上课时间 审核人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列表,从纵横两方面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比较唐代、北宋都城——长安、东京的商业状况,理解古代城市变迁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品读、观察丰富的历史文献、图片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品读、观察丰富的历史文献、图片资料,培养多角度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同时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列举古代优秀商人的言行,感悟其诚信经营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重点城市变迁与商业发展 难点梳理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集体备课内容个案补充 教学过程[播放视频]首先,请大家欣赏小品《打工奇遇记》片段 [提问]一杯掺白开水的二锅头180一杯,大家觉得巩汉林扮演的商人怎么样呢?

[过渡]很狡猾,很奸诈,!是否商人都是这样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古代,了解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群体。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主要要求我们掌握两个问题: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程结构]所以我们这堂课主要探讨三个问题:首先让我们进入探究一,了解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 探究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难点) [PPT呈现表格] [分析表格]依照时间顺序,古代商业可分为四个发展个阶段; 兴起:商周、春战国,发展:秦汉, 繁荣:隋唐宋元鼎盛:明清 从横向来看,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归入商业的六个基本要素:发展阶段、国家的商业政策、商业发展的媒介(主要是货币的发展)、商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得发展情况。 [布置任务]下面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第一目,根据朝代特点,完成政策、媒介、商人的发展情况? 1、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和商人是如何变化的呢? [讲解]商周:政府重视、鼓励发展商业,商业完全由官府垄断,经营商业的人是政府官员,这叫做工商食官。 [PPT]“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国语·晋语》 (王公依靠进贡物生活,大夫依靠自己封地生活,士依靠自己的田地生活,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的所得而生活。) [讲解]商人的称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商朝,商人就是指商朝人。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doc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古代货币、城市、外贸发展的归纳,分析三者发展的规律特征,初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貌。 (2)通过探究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3)通过三看商人,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教师的情境设置,自主获得信息。 (2)通过小组探究展示活动,加深小组合作意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古代商人的审视,学生感受古代商人的聪明智慧、诚信经营,辛苦劳作,自觉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征;探究影响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全面评价中国古代商人群体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小品《打工奇遇记》片段 问:结合小品中巩汉林饰演的商人形象, 谈谈你对商人的印象? 过渡:同学们大多数认为“无商不奸”,历史上的商人是否都是这样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商人群体?学生畅所欲 言 现实导入,设置疑 惑,激发探究兴趣 师生互动交流师:谈到商业,同学们必然有疑问,商业 是从哪来的呢?下面大家看一段材料: 材料: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 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 理解史料,理解商业 与农业、手工业发展

师生互动交流 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材料表明了商业与农业、手工业是什么关 系? 师:商业起源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那 么古代商业是怎样发展的?有何特征?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 貌和特征——知识构建 师:商业的发展有很多方面表现,请今天 我们共从货币、城市发展、对外贸易三个 方面探讨一下古代商业的概貌和特征。 1货币 师:货币的发展我们选取三个阶段分析一 下: 展示春秋战国到秦统一货币图 问:从商业发展和政治角度分析秦始皇为 什么要统一货币? 得出规律:货币统一是商业发展的需求, 是统一发展的需要。 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唐代出现了柜坊和 飞钱,柜坊是古代银行的雏形,飞钱相当 于汇票,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柜 坊和飞钱? 展示汉代五铢钱、唐代开元通宝、宋代交 子货币图片 问: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出现,分析对商品 交换的影响? 教师总结:纸币的出现是商品交换发展的 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总结货币发展的基本规律:货币由不统一 到统一;由金属货币到纸币出现。是商业发 展的要求,同时又推动了商业的发 展。…… 2城市发展 介绍城与市的概念,强调从市的变迁研究 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的关系 整合教材,突出商业 发展的关键点,不必 做到面面俱到。 为后面探究商业发 展的原因作铺垫。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前导学材料】 填空题 1.____ 代出现按____结成的商帮,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____和_____。 2.南北朝出现的“草市”的特征有____、____、____。 3. 唐代“雄富冠天下”的城市是____;宋代“市井最盛”的城市是____;清代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____。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概况,如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人及商业都会的形成,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讨论法、分析图表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获得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学习,了解与认识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的学习,理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关系以及“无商不奸”与“无商不活”。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学习建议】 了解古代商业发展概况和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学习重点。建议同学:(1)全面了解和把握古代商业的繁荣、市在历代的发展的基本内容,同时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和小字增进对古代商业发展概况的感知。(2)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和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特点。认识商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上的重要地位。(3)活动建议:组织课堂讨论,体会商人奔波劳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感悟商业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 1.古代中国的商运 (1)远古时代: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出现流通的骨贝和铜贝 (4)春秋战国: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汉代商运活跃(丝绸之路)。 (6)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7)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

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知识点

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

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时期: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表现: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 隋唐时期: 城市繁荣,城市中“市”“坊”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宋朝: 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明清: 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古代商业发展史笔记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古代商业发展史笔记,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古代商业发展史笔记 下面是的我们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到了西周,商业成了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部门。当时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国家垄断。在商业交换中,主要的货币仍然是贝,但铜也被用作交换手段。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也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大商人有郑国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

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度(长短)量(容积)衡(轻重)不一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封建王朝大都掌握铸币权,钱的形制也保持着类似“秦半两”的圆形方孔模式。两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当时的都城长安和洛阳,以及邯郸、临淄、宛(南阳)、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长安城东、西有市,后来发展为九个市,当时官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市内的物价也由官员统一管理。 与以往不同的是,两汉又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与演变

“时间中的时尚”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公元前21世纪-1840年)的发展与演变 概要:中国是世界广告的发源地。中国商业广告历史悠久。商业广告作为中国古代两种基 本形态之一,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更直观、简单地反映和强化了人们的需要,随着朝代的更迭以及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公元前21世纪-1840年)形式的发展也日趋丰富化, 并且随着每一个朝代的更替,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广告形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广告形式进行丰富和发展以外,基本上都会产生新的广告形态,并且直到今天有一些古老的广告形态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不可分。 关键词:商业广告形态萌芽初步发展兴盛相对成熟继承与发展 正文:一、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商业广告的萌芽时期 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广告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一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分工以及商品生产和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对固定的交换场所的出现这些条件都为商业广告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出现原始的商业广告形态---实物陈列和口头叫卖广告:口头叫卖与实物陈 列广告,是我国最原始、最简单的广告形式。在古代有了交易活动以后,人们进行交易时, 必然要将交换的东西陈列出来,通过陈列展示交易内容。如在<<诗经*卫风*氓.>>中就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记载,人们认为,这里所提到的“抱布”就是最早的实物陈列广告,并且这种实物陈列广告一直延续至清末。但是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光凭陈列和展示有时并不能把商品交换出去,为了提高交换效率,交换者开始有针对性地向人们介绍自己的产品,并伴以高声的吆喝,通过吆喝的叫卖声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宣传兜售商品。而且交换者开始有针对性地向人们介绍自己的产品,于是,出现了实物陈列和口头叫卖广告,且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成熟。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隋代:商业广告的初步发展时期 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隋朝,中国古代社会完成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实现了从封建割据到中央集权制统一国家的建立。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在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商业逐步的过程中,商业广告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一)夏、商、西周时期商业广告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广告的表现形式仍然是口头广告和陈列广告为主,在这一时期它们已成为商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随着口头叫卖广告形式的多样化,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 一、互相作用;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2、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演示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江苏省及福建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在两国争霸战争中,吴国灭掉了越国。越王勾践非常痛苦,想要复国,有一位谋士范蠡,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终于灭掉越国,报仇成功。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从该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名称的起源与什么时期呢?由此导入课文。 一、合作学习夯实基础 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的课程要求。 【课件展示】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试谈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试谈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003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历史(Ⅱ)中规定:“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目前,初审通过的几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没有设立专节或专目论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而是通过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有所反映。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总结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不少实验区的教师反映:“自己归纳的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特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连自己都没把握,怎么能给学生讲呢?” 作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之一,笔者想探究一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所帮助。 特点要通过比较去发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要通过与古代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商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然后才能发现。经过比较,笔者认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第一,中国商业的萌发、形成很早。

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都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它是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和农业的桥梁。在今天看来,没有商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受到巨大影响。然而,商业却不是与人类并生的。人类诞生了300多万年,而商业出现才几千年,在远古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社会没有商业。 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社会分工以后,在不同产品所有者之间发生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交换。这种交换的初始形态,是生产者之间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以后才有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出现。要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起源,就得从物与物的交换谈起。 1930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山顶洞里,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作为装饰品的带孔海蚶壳和撒在尸骨上的赤铁矿粉粒。这两种东西都不是龙骨山所产。海蚶壳产于渤海湾,当时距周口店约四百里。离周口店最近的赤铁矿产地也有二三百里。这两种东西,如果不是山顶洞人从别处人类手里抢来的,就是与别处人类“以物易物”,交换来的。 从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产品偶然出现剩余时,才有氏族之间发生交换的可能,但这只是偶然的个别的行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普遍发展起来,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交换就由偶然、个别的行为,转变成经常、普遍的行为。《易·系辞》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 案人民版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考纲明示:(1)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古代的土地政策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主干知识理一理]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商业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5)明清:出现会馆和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 (1)秦: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而且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 (4)唐朝:“夜市”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原有的“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草市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崛起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朝时长安、洛阳最为繁盛,扬州“雄富冠天下”;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商业十分发达。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5)清朝苏州、汉口异常繁华,另外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也非常有名。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 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 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 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 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 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作用;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 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 结果; 3、通过两宋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 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本课的重要概念,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搜集资料、整理发言提纲、小组讨论。 【教师准备】:向学生提供有关本课内容的网站,同时,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和预习;并精心备好教案,寻找有关本课内容的史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导入新课: 由《乔家大院》剧照,引出明清时代的晋商,引入本节内容。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本子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乡村的商业活动和古代商人的活动。 古代中国的商运 (1)汉代:乡村商业活动活跃。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商运活跃(国内、海外)。部分人认为农商皆本。“四民”指士、农、工、商。 (2)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商运活跃。 (3)宋元时期:商运活跃,海外商业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 (4)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出现。其中,晋商与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更加促进商业的发展。下面是的我们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先后发生了畜牧业、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产品有了剩余,为了互通有无,不同部落间的交换活动成为经常的现象。这种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是最原始的商业活动。传说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原始商业的反映。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尚书?酒浩》记载有殷人“肇牵牛远服贾”,意思是说商代有人专门用牛车到远处做买卖。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代后期出现了铜币。但是,当时商业行为主要发生于方国部落之间,并且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只起着微小的作用。西周时,商业成为社

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但是,商业由奴隶主官府垄断,并没有专门的职官来管理市场。《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亻卖者质剂焉。”“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市场交换的商品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宝等,凡成交的商品都要由“质人”给买卖双方立书契券约。那时的商人和百工一样,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称为“工商食官”,他们主要是替奴隶主贵族经营,为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服务。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私商兴起,有的大商人周游列国做生意,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和各国之间的交际,能和诸侯“分庭抗礼”。弦高假借郑国君命犒秦师的故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当时大商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了。 到了西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各中等城市均设有市,连军队驻地、屯戍地区也设有军市。当时城市的市场有固定的地点,叫做“市井”。长安城最初有东、西二市,后增至九市。市井同宅区严格分开,周围有墙,叫,市门叫。市内设有供摆设出卖商品的店铺“商肆”(又叫“市肆”),同类商品集中在一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