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曹刿论战》专项训练

《曹刿论战》专项训练

《曹刿论战》过关练习

一、作家作品:

1、本文选自《》,原名《》,又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与《》《》合称“春秋三传”。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在进行的一次战争,故又称“”。这次战争,弱小的打败了强大的。

2、本文旧传为春秋时期据孔子《春秋》所作,是一部名著和名著

二、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曹刿.()又何间.()焉弗.()敢专也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小信未孚.()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彼竭.()我盈旗靡.()肉食者鄙.()公与之乘.()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间:

2、肉食者鄙.鄙:

3、小惠未徧.徧:

4、牺牲

..玉帛牺牲:

5、弗敢加.也加:

6、必以信.信:

7、小信未孚.孚: 8、神弗福.也福:

9、小大之狱.狱: 10、忠.之属也忠:

11、齐人三鼓.鼓: 12、公将驰.之驰:

13、彼竭我盈.盈: 14、望其旗靡.靡:

15、既克.克: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辙: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五、一词多义:

1、故(1)公问其故(2)故逐之

2、从(2)民弗从也(2)战则请从

3、以(1)何以战(2)必以信(3)必以分人

4、请(1)曹刿请见(2)战则请从

5、之(1)小大之狱(2)公与之乘(3)肉食者谋之

(4)公将鼓之(5)忠之属也

6、其(1)其乡人曰(2)下视其辙

(3)公问其故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请概括文中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5、列举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几个战八例。

七、中考专练:

(一)【2016·四川省雅安卷】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译文:

(二)【2016·海南省】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 11~14题。(12分)曹刿论战《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又何间..(j i ān)焉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 )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小大之狱.()?遂逐.齐师()

?公问其故.()?夫大国,难测.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

?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

1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答:

(三)【2016·湖南省娄底卷】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

(四)【2016·湖北省襄阳卷】(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其.乡人曰其: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

D. 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可知,乙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2 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 分)

答:

(五)(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倒下。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六)(2015?东营中考)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②公伤股,门官歼焉。歼: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重: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以: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七)【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

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3)玮侦虏兵去已远 (4)玮又使人谕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作家作品:

1、本文选自《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故又称“长勺之战”。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

2、本文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据孔子《春秋》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二、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小惠未徧.(biàn)

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而望

彼竭.(jié)我盈旗靡.(mǐ)肉食者鄙.(bǐ)公与之乘.(chéng)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4、牺牲

..玉帛牺牲:指猪、牛、羊等

5、弗敢加.也加:虚报

6、必以信.信:实情

7、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8、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9、小大之狱.狱:案件 10、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1、齐人三鼓.鼓:击鼓进军 12、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13、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14、望其旗靡.靡:倒下

15、既克.克:战胜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参与什么呢?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一定按实情(上报神明)。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职分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没有了。

五、一词多义:

1、故(1)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2)故逐之(连词,所以)

2、从(2)民弗从也(动词,听从)(2)战则请从(动词,跟从、跟随)

3、以(1)何以战(介词,凭、靠)(2)必以信(介词,按照)(3)必以分人(介词,把)

4、请(1)曹刿请见(动词,请求)(2)战则请从(请允许我)

5、之(1)小大之狱(助词,的)(2)公与之乘(代词,他,指曹刿)(3)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

(4)公将鼓之(代词,代齐师)(5)忠之属也(助词,的)

6、其(1)其乡人曰(代词,他的,指曹刿的)(2)下视其辙(代词,他们的,指齐师)

(3)公问其故(代词,这样的)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2、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4、请概括文中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5、列举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几个战八例。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南北朝时期的淝水之战(东晋:谢安;前秦:苻坚);

七、中考题:

(一)22、A 23、B 24、衣食这些用业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二)Ⅱ《曹刿论战》(12分) 11.(2分)A 12.(4分)?案件?追赶(追击)?原因(缘故)?推测(估计)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3.(4分)

答案示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给分点:肉食者鄙)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给分点:竭盈)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14.(2分)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三)10.答案: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11.答案: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

12.答案:A(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13、(1)答案:“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2)答案:“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4.答案:“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分析战前、战中、战后的肉食者和曹刿的不同表现来做答)

(四)(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12. 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 13.D (2分)14.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16. “徳”(或:“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五)15、C16、(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17、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18、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六)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进军②公伤股,门官歼焉。歼:被杀死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重:再次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以:凭,靠

11.翻译下面的句子。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七)11、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12、( C )

13、通“遍”,遍及,普遍赐福,保佑离开派遣

14.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15.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