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原发性纵隔滑膜肉瘤二例

原发性纵隔滑膜肉瘤二例

原发性纵隔滑膜肉瘤二例
原发性纵隔滑膜肉瘤二例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of bone)

概述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of bone)系起源于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从其发生部位来看,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前者发生于骨髓腔或皮质内部,后者发生于骨膜下皮质或骨膜。根据肿瘤的发展过程又可分为原发及继发两种。前者发病年龄早,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后者则为骨软骨瘤、软骨瘤等良性肿瘤的恶性变,发病较晚,发展缓慢,预后稍佳,占软骨肉瘤的4%。病理改变软骨肉瘤的主要成分肿瘤性软骨细胞,钙化软骨和软骨化骨。在主要肿瘤组织中,偶可见少量骨肉样骨样组织或肿瘤骨的小岛,此外或尚有少量粘液样组织和纤维组织,在少数情况下,粘液样组织增多,病理学上有时诊断为粘液样肉瘤。内眼观察,肿瘤所在处骨外形略有膨胀,骨皮质表面增厚,粗糙,并有凹陷。有些病例也可见局部骨皮质的完全破坏,形成膨大突出的瘤块与骨组织相连。部分肿瘤因退行性变而形成假性囊肿或粘液样变。周围型软骨肉瘤可呈球型或粗大的结节状。切面可见许多的多面性小体,质坚实,蓝白色。软骨肉瘤在显微镜下,主要可见肿瘤组织系排列紊乱,大小不一的软骨细胞,和少数粘液样细胞,广泛散在于成软骨组织的基质中。部分软骨有不规则的钙化或骨化现象。同一肿瘤的不同部分,分化程度也不尽相同,需加以仔细检查观察。临床表现一、原发性软骨肉瘤发病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干骺端最为多见。其他如肋骨、髂骨、肩胛骨或胸骨等亦有发病。发生于短骨者少见。主要症状为钝状为钝性疼痛。可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并影响邻近关节使之活动受限。有时局部扪及肿块,但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可有充血红热现象。二、继发性软骨肉瘤一般为3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如刺激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位于胸腔和骨盆的肿瘤,一般难以发现,直至肿瘤压迫内脏,产生相应症状后才被发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X线表现(一)中央型较周围型多见,以原发性为多。原发性者,肿瘤发生于干骺端髓腔内,呈一大的单房或多房状透亮区,边缘不规则,其间夹杂不规则的钙化点和碎骨片。有时可见大量的絮状钙化及骨化斑块遮盖骨质区,形成一致密的阴影。肿瘤膨胀生长,可使骨皮质变薄,一旦肿瘤穿破骨皮质或并发病理骨折、肿瘤很快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散在钙化点。由于肿瘤的刺激,骨膜下常有多层状新生骨形成,使骨皮质增厚或肿瘤穿破新生骨而出现“袖口”征。继发性肿瘤的X线表现为:肿瘤的溶骨性透亮阴影增大,边缘模糊,钙化点增多,聚集成堆可见钙化影溶解消失,最后肿瘤穿破皮质,在软组织中发展并形成钙化阴影。(二)周围型比中央型少见。其中继发性较原发性为多。骨软骨瘤的恶性变,常在原发骨软骨瘤的基础上显示软骨帽增大变厚,形成界限模糊的软骨组织肿块,肿瘤内及其周围软组织中,有多量散在的斑点状或絮状不规则钙化,有时可有粗而长的新骨形成,骨质部份也可显示小梁紊乱和破坏征象。软骨瘤恶变除显示生长迅速外并也可由于肿瘤的破坏而使原有之典型软骨瘤表现消失。少数病例可发生袖口状骨膜反应。二、CT表现平扫时,中央型表现为髓腔内高、低密度混合病灶,其中破坏后的残余骨、瘤骨、钙化软骨呈高密度,囊变为低密度。外周型表现与中央型相似,但整个病灶有蒂与骨皮质相连。病灶顶部有一软骨帽,密度低于同层肌肉组织。三、MRI表现软骨肉瘤的钙化在T1、T2加权图像上均为低信号区,呈斑点状的不钙化的软骨基质在T2上是非常高的信号强度。MRI可显示软骨帽的厚度,如果T1加权图像上为不均匀的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为很不均匀的高、低混合密度病灶,表示软骨帽内钙化存在。诊断诊断标准:1、多发生四肢长管状骨,约占45%,以股骨、胫骨、肱骨最常见,在扁骨中以骨盆骨、肩胛骨、肋骨常见。2、原发性软骨肉瘤常发生在青少年,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和肿块,并能引起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和引起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症状。3、继发性软骨肉瘤多见于30-60岁的成年人,先有良性病史,继之有恶变倾向。4、X线表现有恶性骨肿瘤影像。5、病理学检查克明确诊断,对预后有指导意

肾肉瘤样癌误诊为肾滑膜肉瘤一例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 第29卷第3期2020年6月 V ol.29.No.3June.2020 〔收稿日期〕2020-01-08 〔修回日期〕2020-06-10 〔作者简介〕赵晓婷,女(1990年),汉族,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sywcf321@https://www.sodocs.net/doc/b014929541.html, 肾肉瘤样癌误诊为肾滑膜肉瘤一例 赵晓婷1,张丽萍2,王洋1,熊立岩1,刘丹1,王翠芳1* (1沈阳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病理科,沈阳110141;2彰武县人民医院病理科,阜新123200) 〔摘要〕目的 探讨肾肉瘤样癌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特点,提高对肾肉瘤样癌的认识及诊断。方法 通过HE 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FISH 基因学检测对1例肾肉瘤样癌进行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癌成分包含高级别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核级别4级,肉瘤样成分由非特异性高级别梭形细胞组成。肉瘤样成分侵犯主肾静脉。CD31 和 CD34 显示血管腔隙阳性。同一肿瘤内可见高级别癌,这提示梭形细胞成分为肉瘤样转化。结论 本例患者第一时间误诊为肾滑膜肉瘤,确诊后更改为肾肉瘤样癌。 〔关键词〕肾肉瘤样癌;肾滑膜肉瘤;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05/ j. cnki. 1004-1850. 2020. 03. 010 A case of 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 misdiagnosed as renal synovial sarcoma Zhao Xiaoting 1, Zhang Liping 2, Wang Yang 1, Xiong Liyan 1, Liu Dan 1,Wang Cuifang 2* (1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henyang DIAN Medical Laboratory Co., Ltd., Shenyang 110141, China; 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wu, Fuxin 123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munophenotye of 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improve the the understanding and diagnosis of 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 Methods A case of 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 was diagnosed by HE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FISH,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for discussion. Results The cancer component contains high-grade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nuclei are grade 4 and sarcoma-like component is composed of non-specific high-grade spindle cells. Sarcoma-like components invade the main renal vein. CD31 and CD34 showed positive vas -cular space. High-grade cancer can be observed in the same tumor, suggesting that the spindle cell component is transformated from sarcoma-like component. Conclusion In this case, the patient was first misdiagnosed as a renal synovial sarcoma, while diagnosed as 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 after confirmation. 〔Keywords 〕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 renal synovial sarcoma; pathological diagnosis 肉瘤样癌是指肉瘤成分具有间叶和上皮双重分化表型的肿瘤,本质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肉瘤样成分只不过是癌的化生。临床上肾肉瘤样癌少见,若对该病认识不足,会导致误诊、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肾肉瘤样癌误诊为肾滑膜肉瘤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血尿2个月。B 超检查:双肾位置正常,右肾大小为10.8cm×6.0cm ,左肾大小为 10.8cm×4.4cm ,皮髓质界限清楚,管状集合系统未见分离。于右肾可见大小约2.8cm×2.6cm 的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周边可见高回声环绕,后伴声影。超声提示:右肾实质性肿物伴钙化(建议进一步检查)。CT 示:右肾上级实质内可见外凸性类圆形混杂密度肿物,其最大直径约2.6cm×2.5cm ,其边缘及内部钙化。增强CT :右肾形态欠佳,右肾上级见团块状软组织影,内可见斑片钙化,增强扫描各期病灶呈不规则轻度强化。印象诊断:右肾占位病变,建议结合病理检查。手术所见:右肾门肾动静脉附近约2.5cm×2.5cm 实性肿物,淋巴结无肿大。2 方法 病理活体组织常规制片,包括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组织脱水、组织透明、组织浸蜡和石

滑膜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比较

滑膜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滑膜肉瘤患者的超声及其他各种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MRI等)。结果7例滑膜肉瘤均位于四肢关节旁,肿瘤表现为结节状、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超声显示肿瘤边界清楚、均匀实性低回声或边界不清、回声复杂(包括低回声区、不均匀稍强回声区等),彩超显示瘤体供血丰富。X线显示软组织肿胀、钙化、骨质侵蚀等间接征象,CT显示为稍低密度的不均匀软组织肿块,MRI在T1WI及T2WI都显示为不均匀信号。结论超声能较清楚的显示滑膜肉瘤的形态、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综合分析多种影像学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ynovial sarcoma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Methods 7 patients with synovial sarc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all patients had previously undergone ultrasound and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including X-ray,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esults All synovial sarcomas revealed a nodular,round or lobulated mass,which located in the extremities close to joints.Ultrasound demonstrated homogeneous hypoechoic areas with well-defined margins or heterogeneous more echoic areas with ill-defined margins.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demonstrated vascularity in the tumor.X ray showed indirect signs including soft-tissue swelling,calcifications and bone erosions.CT showeda heterogeneous soft-tissue mass with hypoattenuation.The lesions were usually inhomogeneous signal intensity on T1 or T2-weighted images.Conclusion Ultrasou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morphous,size,and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g tissues of synovial sarcoma and analysis of multiple imaging modalities are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synovial sarcoma. 【Key words】Synovial sarcoma;Ultrasonography;Diagnosis 佛山市中医院CT室(张红军) 滑膜肉瘤是一类恶性程度较高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常常缺乏典型的症状,部分患者可以进展缓慢,因此常常导致误诊。关于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研究常常集中于X 线片、CT或MRI,鲜有关于超声的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我院首诊的7例滑膜肉瘤患者的超声及其他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1~2009年本院首诊的7例滑膜肉瘤患者病例(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随访外院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8~70岁,平

丁晓毅-影像学检查再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和不足

X线、CT和MR检查在软骨肉瘤诊治中的优势与不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丁晓毅dxyrj@https://www.sodocs.net/doc/b014929541.html, 一、定义:软骨肉瘤是一种以肿瘤细胞形成软骨基质并直接形成病灶为特征的恶性骨肿瘤。 二、流行病学:发病率仅次于骨髓瘤和骨肉瘤的,是第三好发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约占原 发性恶性骨肿瘤的20%-27%,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3.5%。好发于扁骨,以骨盆多见,其次是股骨、胫骨和肱骨;好发年龄是40-60岁,男性好发,男女之比约为1.8:1。三、临床症状: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要表现,可及包块,肿块生长缓慢,病程多较长,多为 数月,可超过2年。 四、组织学分型和分级: 1.大体:病变多较大,大多数病变大于4cm,50%以上的病例大于10cm,病变呈不规则圆 形或卵圆形,在长管骨可延骨髓腔纵向生长呈长条形,可占据整个管状骨长度的30-50%,病变的边界不清,髓腔的内缘常呈扇形改变,切面呈灰白色、淡蓝色,具有光泽,无钙化区呈透明状,钙化较少区可呈毛玻璃样透明状,钙化显著区域呈灰白色、质硬、呈颗粒样或砂砾样,肿瘤内钙化的多少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差的钙化少,病变内可以出现多少不一的粘液样变或囊变,可有出血和坏死,骨皮质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形成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较细小。 2.分型:1)原发性软骨肉瘤:传统的髓内型软骨肉瘤(conventional intramedullary chondrosarcoma)、透明细胞型软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骨膜(皮质旁)型软骨肉瘤(juxtacortical chondrosarcaom)、间充质型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ama)、粘液型软骨肉瘤(myxiod chondrosarcoma)、去分化型软骨肉瘤(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骨外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chondrosarcoma)。传统的髓内型软骨肉瘤(conventional intramedullary chondrosarcoma)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侵犯长管骨和骨盆骨,约占软骨肉瘤65%。2)继发性软骨肉瘤:是在原有内生软骨瘤或骨软骨瘤基础上发生的软骨肉瘤。 3.根据病变和骨质的关系分为:中心性软骨肉瘤、边缘性或骨旁软骨肉瘤、骨外软骨肉瘤 4.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数目、形态、基质及核分裂等因素分级,传统的髓内型软骨肉瘤 分为0-3级 0级:组织学表现类似于内生软骨瘤,但X线表现具有侵袭性 Ⅰ级:细胞数轻度增加,细胞大小轻度增大,细胞核核形态有所改变,核染色轻度加深,双核,间质内粘液样变化可有可无(Myxoid areas are usually sparse or absent),和内生软骨瘤鉴别比较困难。 Ⅱ级:细胞数中度增加,增多的细胞多在肿瘤的边缘,细胞大小中度增大,细胞核和形态有所改变,分叶内中心区的肿瘤细胞核较大,核染色中度加深,双核和三核较多见,有少量的和分裂,细胞局部间质内有较少的粘液样变化,有大小不一的坏死区。 Ⅲ级:称为高度恶性软骨肉瘤,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大小明显增大并不规则,细胞核和形态有明显改变,核染色显著加深,大量双核和多核细胞,间质内有粘液样变化,在软骨细胞小叶周围有局灶性梭型细胞。 五、基本的影像学表现 不同部位的软骨肉瘤和同一病变内的不同区域的病理学表现是不同的,但是软骨肉瘤的一些共同病理表现可以在影像学上得以显示,如:分叶状生长,透明软骨、粘液内含水量高,边缘的肿瘤组织内可出现钙化,钙化的形态多为环形和弧性钙化(“ring-and-arc”),骨皮质中断和软组织肿块形成等,具有特征性,可以应用影像学进行定性诊断和分级、分期。软骨肉瘤不同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认识的提高,对于软骨肉瘤的诊断、活检部位的确定、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的判断十分重要。

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分析

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对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9例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征象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行MRI平扫患者3例,行MRI和CT平扫患者3例,行CT平扫患者3例。扫描完成后由专业影像师进行阅片,评价患者鼻腔肿瘤形状、钙化情况、侵犯围。结果所有患者经检查确定均为单发,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块以及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患者MRI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分隔明显强化,呈杂乱斑驳样强化2例。结论肿瘤钙化情况可以通过CT直接显示出来,在鼻腔部软骨肿瘤的鉴别和诊断上具有一定价值;MRI能够直接反映出软组织肿块情况,更加精确、清楚的显示病变围。CT联合MRI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情况,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关键词】鼻腔;原发性软骨肉瘤;MRI;CT 软骨肉瘤是透明软骨中的一种恶性肉瘤,占到所有恶性肿瘤的12%以上。最容易出现软骨肉瘤的部位分别是骨盆、肋骨以及四肢长骨,鼻窦者以及鼻腔原

发性软骨肉瘤患者较为罕见,现如今还没有相关的影像学报道[1, 2]。本院对9例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像学特点,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0年4月~2013年2月期间,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共9例(其中4例在外院行MRI扫描),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0.1±11.5)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4例鼻阻、2例视力下降、2例面部肿胀、1例鼻衄。 1. 2 方法选用东芝ASTEION 4排螺旋CT机,层间距以及层厚均为4 mm;300 g/L碘海醇对比剂, 3 ml/s为注射流率,对所有患者行双期增强扫描。MRI 选用Siemens 1.5T扫描仪,头部线圈选用常规线圈,常规序列:自旋回波T1WI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横断面和冠状面成像。平扫使用SET1WI、FSET2WI;250 mm×250 mm为矩阵;1 ml/kg 体重。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均由专业医师进行阅片分析,评价肿瘤的形态、侵犯围以及钙化情况。所有患者全在术后行病理学检查。 1. 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

软骨肉瘤相关知识

软骨肉瘤相关知识 【概述】 1955年Lichtenstein报道了一组起源于骨膜的软骨肿瘤,并命名为骨膜软骨肉瘤。1958年Jaffe又提出皮质旁软骨肉瘤的概念。总的来说,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of bone)系起源于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从其发生部位来看,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前者发生于骨髓腔或皮质内部,后者发生于骨膜下皮质或骨膜。根据肿瘤的发展过程又可分为原发及继发两种。前者发病年龄早,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后者则为骨软骨瘤、软骨瘤等良性肿瘤的恶性变,发病较晚,发展缓慢,预后稍佳,占软骨肉瘤的4%。 【治疗措施】 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切除。待明确诊断后,分别按具体情况考虑作局部大块切除节段截除或截肢术。对多数软骨肉瘤的外科手术应以力求局部彻底切除为主,对复发性者或原发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的病例始作截肢或关节离断术,对于低度、中度和重度恶性软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3%和22%。 【病理改变】 软骨肉瘤的主要成分肿瘤性软骨细胞,钙化软骨和软骨化骨。在主要肿瘤组织中,偶可见少量骨肉样骨样组织或肿瘤骨的小岛,此外或尚有少量粘液样组织和纤维组织,在少数情况下,粘液样组织增多,病理学上有时诊断为粘液样肉瘤。内眼观察,肿瘤所在处

骨外形略有膨胀,骨皮质表面增厚,粗糙,并有凹陷。有些病例也可见局部骨皮质的完全破坏,形成膨大突出的瘤块与骨组织相连。部分肿瘤因退行性变而形成假性囊肿或粘液样变。周围型软骨肉瘤可呈球型或粗大的结节状。切面可见许多的多面性小体,质坚实,蓝白色。 软骨肉瘤在显微镜下,主要可见肿瘤组织系排列紊乱,大小不一的软骨细胞,和少数粘液样细胞,广泛散在于成软骨组织的基质中。部分软骨有不规则的钙化或骨化现象。同一肿瘤的不同部分,分化程度也不尽相同,需加以仔细检查观察。 【临床表现】 原发性软骨肉瘤,发病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干骺端最为多见。其他如肋骨、髂骨、肩胛骨或胸骨等亦有发病。发生于短骨者少见。主要症状为钝状为钝性疼痛。可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并影响邻近关节使之活动受限。有时局部扪及肿块,但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可有充血红热现象。 继发性软骨肉瘤一般为3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如刺激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位于胸腔和骨盆的肿瘤,一般难以发现,直至肿瘤压迫内脏,产生相应症状后才被发现。

脊柱软骨肉瘤及其临床治疗

脊柱软骨肉瘤及其临床治疗 【关键词】脊柱软骨肉瘤 近年来,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患者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软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脊柱软骨肉瘤〔1〕。软骨肉瘤发病率虽然很高,但脊柱软骨肉瘤发病率很低,尤其是较大的原发于脊柱的软骨肉瘤更不多见〔2~5、11〕。关于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系统文献还不多,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文献,从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借鉴。 1 流行病学 软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可以发生在躯干和四肢,其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2〕。在美国Texas大学Anderson M.D.癌症中心,在长达43年的时间里,仅仅发现21例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3〕。有的报道发生率为2%~15%〔4~6〕。主要发生在成人,特别是30~70岁的人群,男性多见〔5〕。但有报道脊柱的原发性软骨肉瘤中无明显的性别差异〔3〕。该肿瘤可以以软骨骨肉瘤形式出现,也可以继发于良性的软骨肿瘤术后恶变,如骨软骨瘤、内生性软骨瘤等。肿瘤生长较慢,症状出现较缓。发生在人体中轴线上脊柱的软骨肉瘤较为罕见,多原发于椎体或附件〔3、5、11〕。 脊柱的软骨肉瘤多见于颈胸腰椎,其中以胸椎为多见〔9〕,这可能与胸椎的数目为最多有关〔3〕。有的甚至发生在椎管内,可造成脊髓受损或截瘫〔8〕。就诊时肿瘤可以是很大,甚至巨大〔4、12~

15〕。如有报道腰椎巨大软骨肉瘤大小为15 cm×13 cm×11 cm〔4〕。作者临床中曾切除1例29 cm×21 cm×14 cm巨大的脊柱软骨肉瘤。 2 病理 脊柱软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软骨细胞。这是和骨肉瘤的最大区别点。可伴有黏液样组织。在临床上有的软骨肉瘤在病理上表现出恶性程度较为明显,但其恶性发展并不明显;有的软骨肉瘤病理表现为良性,但其临床表现为恶性,如已经表现出远处转移。在病理上有的把继发于骨软骨瘤等良性肿瘤或畸形骨病的软骨肉瘤称为继发性软骨肉瘤;而把一开始即表现为恶性的称为原发性软骨肉瘤。组织学分级可分为1~3级,4级为未分化型。分级较低的软骨肉瘤也可出现局部的复发和远处的转移〔1〕。 至今医学对软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如基因轨迹、分子学通路等了解不多〔1〕。Ozaki T等〔16〕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来确定良性和恶性软骨肿瘤中染色体的异常,和良性软骨肿瘤相比,在软骨肉瘤中发现了多种染色体的增加和丢失,以及第2~11、14、15和2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畸变。综述PUBMED 2000-01/2005-01和EBSCO 2000-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献,发现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中的重要亚单位c fos基因与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细胞的生理进程和炎症等疾病密切相关;过度的表达c fos会诱发软骨肉瘤,软骨细胞不能正常成熟,而去除c fos则肢体发育短小,生长板断裂,生长期细胞减少,肥大带扩大〔17〕。c fos基因充当了重要信使〔17〕。 目前,预测软骨肉瘤的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光学显微镜病理学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五)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叶兆祥鲍润贤 肺转移瘤相当常见,尸检报告肺转移瘤的发生率为30%?53%从理论上讲任何恶性肿瘤均可 发生肺转移,但一些富血运以及直接引流到体静脉的肿瘤更易发生肺转移。 CT对检出肺转移瘤的敏感性远胜于胸部平片及普通体层摄影。因而,对一些极易发生肺转移或以肺作为转移首站的一些肺外肿瘤患者,以及有无肺转移明显影响治疗方案的患者,CT检查应列为常规及首选的检查。此类病变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肾癌,睾丸癌,绒毛膜癌,骨及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肾上腺);大多数小儿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除外)等等。 对某些肿瘤,肺部可能是作为第二个转移站。如消化道肿瘤(胃、胰腺、结肠)及卵巢癌的瘤栓通常先抵达肝,再经门静脉引流后抵肺。此类肿瘤除肺外,尚应仔细探查其他部位(如肝)有无转移。如首站未发现有转移灶,则肺内转移的可能性就比较低。 一、肺转移瘤的发病机理 肺、胸膜及气管的继发性肿瘤侵犯可由:①肿瘤直接侵犯;②或经动脉(通常由肺动脉,少数由支气管动脉)、肺淋巴管、越过胸腔以及罕见经气道而发生的真正转移。 (一)肿瘤直接侵犯 肿瘤直接侵犯到肺或气管远较转移少见,通常发生于相邻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的直接侵蚀。 (二)转移 肺外恶性肿瘤可经由4个途径转移至肺和胸膜。 1经肺或支气管动脉播散:在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肿瘤细胞,或在淋巴管内的肿瘤细胞经胸导管引入静脉,最终经肺动脉(常见)或支气管动脉(少见)转移至肺。 2?经肺及胸膜淋巴管播散。可经由两个途径:①首先经血运播散至肺内小动脉,然后侵犯邻近的间质及淋巴管,沿此途径播散至肺门或肺外围;②首先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然后沿淋巴管逆行播散到肺门及支气管肺淋巴结,最后累及胸膜及肺淋巴管,并向肺外围播散。 3?经胸膜腔播散。肿瘤细胞或碎片脱落到胸腔后可越过胸腔至肺。 4.经气道播散。从实验动物中证明,肿瘤细胞可经由气道接种。 二、肺转移瘤的CT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前CT上可发现的最小结节约为0.5mm直径。据各家报道,CT对检测小结节的敏感性约为51%?73%之间。除病灶太小,其他一些因素,诸如部分容积效应、呼吸深度不一、误为血管断面、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导读:滑膜肉瘤临床上并不罕见,属于软组织肿瘤。由于其起病时症状轻、骨质变化少又无典型影像学表现,加之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断。…… 滑膜肉瘤以年轻男性多见,下肢多于上肢,患者多以关节旁肿块就诊,但就诊时多已属晚期,由于对其认识不清,误诊或漏诊率较高。影像学表现以边界较清的肿块为主,骨改变不明显,如果并有散在钙化斑对诊断有较大帮助。血管造影均于肿块内见多数细小紊乱的肿瘤血管,并见附近动脉受肿瘤推移,勾划出肿瘤全部轮廓。结论临床上遇到软组织肿块,尤其位于关节旁、伴有疼痛、影像学检查有骨改变或钙化斑,要考虑到该病。如果对滑膜肉瘤有了一定的认识,早期诊断并不十分因难。 滑膜肉瘤临床上并不罕见,属于软组织肿瘤。由于其起病时症状轻、骨质变化少又无典型影像学表现,加之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误诊断。为此,我们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均为1996年5月~2002年6月收入我院的患者。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0岁,多为21~38岁。以肿块就诊11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其中夜间痛11例,伴活动受限5例。病程3个月~2年。

1.2 方法全部经手术证实,术后追踪。13例均行普通X线摄片检查;8例行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 2 结果 2.1 肿块部位踝关节5例(38%),骶髂关节3例,膝关节2例,右股骨干旁1例,腕关节1例,髋关节1例,下肢多于上肢。2.2 局部表现肿块直径为3~22cm,多为5cm以上。皮肤颜色 多为正常,3例皮肤发红并局部静脉怒张,均见于肿块明显者。 2.3 影像学表现单纯肿块9例,肿块多为分叶状,边界较清,MRI表现为SE序列,T 1 WI肿瘤信号强度稍低或稍高于正常肌 肉组织;T 2 WI信号强度不同程度增高,肿瘤信号不甚均匀。4 例合并骨质破坏,破坏呈虫蚀状或外压性改变,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3例有轻度骨膜反应,见于股骨干旁及膝关节。肿瘤内见多发钙化斑4例,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8例行血管造影均于肿块内见大量细小紊乱的肿瘤血管,并见附近动脉受肿瘤推移,多勾划出肿瘤全部轮廓。 3 讨论 滑膜肉瘤约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10%,恶性程度较高,一般认为起源于关节的滑膜、滑囊或发生于腱鞘,以20~40岁多见,男 性居多(占60%),多位于关节及其附近,下肢多见,以膝、足、踝、腕、肘为排列顺序 [1],亦见于骨盆关节。开始时发病较慢,无症状或仅感局部疼痛,以后发现肿块(此阶段极易误诊,我院 术前有8例误诊为普通软组织肿瘤),进一步肿块逐渐增大,可

滑膜肉瘤的影像诊断

滑膜肉瘤的影像诊断 发表时间:2016-07-14T11:16:06.6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作者:杨文江林明强[导读] 滑膜肉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病变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放射科山东文登 264400 摘要:目的:研究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人均摄X线照片,9例CT和5例MRI 检查。.结果:①大部分滑膜肉瘤邻近关节,5例靠近上肢关节,8例靠近下肢关节。② 4例滑膜肉瘤中有钙化。③6例滑膜肉瘤出现相邻骨质囊状破坏。④CT上表现为略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内部密度欠均匀。⑤磁共振T2WI/STIR像上肿瘤内多呈“卵石状”稍高信号结节,其间有低信号间隔。结论:滑膜肉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病变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关键词:滑膜肿瘤;骨肿瘤;四肢;磁共振成像滑膜肉瘤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原发软组织肿瘤,约占所有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的10%。滑膜肉瘤好发于四肢,占80%~90%,其中60%~70%发生于下肢。位于关节内的滑膜肉瘤不到10%[1]。滑膜肉瘤并非来自滑膜细胞,而是由未分化间叶细胞发生的具有滑膜分化特点的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发生于四肢的滑膜肉瘤的预后较发生在其他部位者要好[2]。笔者就经病理证实的13例发生于四肢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7~64岁,平均34.2例,13例均为原发。临床上患者就诊时都以发现肿物为主诉;患者从有症状到首次就诊的时间为3周~5年,1例有外伤史。体检9个肿物有压痛,所有病变局部皮肤均无红肿和发热。 1.2检查方法 13例患者均摄了X线片,采用常规患肢正侧位DR片。CT检查9例,扫面条件: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30mAs,以层厚/层间距为3~5mm/3~5mm进行扫描。MR扫描5例,扫描条件:SE T1WI(TR/TE 500/15ms)、T2WI/STIR(TR/TE 1836~4400/90ms)序列,层厚3mm,层距3mm。 2 结果 2.1 滑膜肉瘤发生部位 13例滑膜肉瘤中,腋窝区1例,肘部2例,骶臀部1例,大腿上部4例,膝关节4例,踝关节1例,病变位置均深在。 2.2 滑膜肉瘤的X线表现 X线平片上5例仅有软组织改变,未见明确骨质破坏,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类圆形或分叶状的软组织肿块影;病变进展时,肿块影变得毛糙不整,密度不均,分叶及结节感更明显。5例肿块内可见条状及斑点样钙化影:4例伴有关节间隙增宽,病变区相邻骨骨纹理粗大紊乱,骨皮质变薄糜烂,髓腔内侵润。 2.3 滑膜肉瘤的CT表现 CT平扫显示肿块位于关节附近呈偏心性,最小者为2.7cm×2.8cm×3.3cm,最大者约11.0cm×7.2cm×12.cm;小者密度均匀,呈等密度,与周围肌肉分界清晰,大者密度较肌肉低且欠均匀,5例其内可见小片状钙化灶,4例可见骨质破坏,呈偏心性斑片状或斑点状,未见明显骨膜反应。 2.4滑膜肉瘤的MRI表现 在MRT1WI上,与肌肉相比,病灶信号呈中度到明显不均,其中3个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2个可见高、等、低信号。所有病灶中,T2WI/STIR像,5个瘤内呈大小近似的“卵石”状稍高信号结节,其间有“网格”状低信号间隔,边缘分叶,2个破坏邻近骨骼,表现为骨皮质的局限侵蚀,2个髓腔内侵犯。1个紧贴邻近骨骼,但未见明确破坏,另外1个病灶与邻近骨骼无直接接触。 3讨论 滑膜肉瘤好发于青少年,在儿童和青少年滑膜肉瘤是除横纹肌肉瘤外最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3]。本组中有4例首次就诊时年龄在18岁以下,约占33%。滑膜肉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下肢的滑膜肉瘤远较发生在上肢者多见,最常见部位为膝关节与脚周围[5],本组病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3.1 滑膜肉瘤病理 肉眼所见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呈结节状,具有分叶状的轮廓,瘤结节多位于肌肉内,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楚;根据肿瘤内梭形细胞及上皮细胞的数量多少及其分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组织类型:梭形细胞为主型、上皮细胞为主型及混合型;不同的组织类型与X线表现、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和预后似无明确的关系 [6]。本组病例影像表现无法区分其组织类型。 3.2临床特点 本组病例显示,在临床上,滑膜肉瘤患者多以发现肿块为主诉就诊,可伴或不伴有疼痛,病史可从几周到10余年不等,部分病例在发现肿块前有局部疼痛。体检肿块可有或无压痛,局部皮肤一般无红肿。膜肉瘤最常转移的部位依次为肺、淋巴结和骨。本组病例在就诊期间均未发现转移。 3.3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3.3.1X线表现基本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局部骨质破坏和肿瘤的钙化及骨化。①滑膜肉瘤的软组织肿块常较一般软组织肿瘤的边界清楚,并呈分叶结节状的轮廓,密度也相对较高。本组13例中,边界清楚者8例,轮廓呈分叶状者5例,边界欠清楚者3例。所以发生在关节附近,密度相对较高,边界清楚,特别是呈分叶结节状轮廓的软组织肿块,是滑膜肉瘤的重要X线表现。②滑膜肉瘤侵犯骨骼,引起骨质破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侵蚀性骨质破坏:表现为多数筛孔样或虫噬状的小片状骨质密度减低区。二为外压性骨质破坏表现为:肿块临近的骨骼局部出现浅弧形或半圆形的压迹,多数轮廓较清楚。 ③滑膜肉瘤随着病程延长钙化、骨化出现率较高。

软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简介:张建保(1979-),男,医师,主要从事影像学诊断研究。 E 2mail:zhjianbao@https://www.sodocs.net/doc/b014929541.html, 通讯作者:陈奎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病理研究。 E 2mail:chenksh2002@yahoo https://www.sodocs.net/doc/b014929541.html, 软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张建保 1,2 ,牛军杰2,陈奎生 1 (1.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52;2.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 分析软骨肉瘤X 线、CT 、MR I 的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25例均行X 线平片检查,其中21例行CT 检查,13例行MR I 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X 线均显示骨质破坏,显示钙化或骨化21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4例;CT 显示钙化或骨化1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7例;13例MR I 均可显示病变范围及软组织肿块。结论 通过影像学检查,大部分软骨肉瘤术前能够正确诊断;CT 较X 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结构、钙化、骨化及邻近软组织的改变;MR I 能够精确显示病变的范围。关键词:软骨肉瘤;放射线摄影术;CT;MR I 中图分类号:R730.44;R7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412(2008)02-0149-02 The I m aging Analysis of Chondr osarcoma Zhang J ianbao 1,2 ,N iu Junjie 2,Chen Kuisheng 1 (1.D epart m ent of Pathology,Zhengzhou U 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2.Zhengzhou O steopathy Hospital,Zhengzhou 450052,China ) Abstract:O bjecti ve To analyze the i m aging findings of X 2ray,CT,MR I chondr osarcoma,and t o exp l ore the value of i m aging in the diag 2nosis of chondr osarcoma .M 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i m aging findings of 25cases with chondr osarcoma were revie wed .A ll of them had conventi onal 25X 2ray fil m s,21cases had CT scanning,13cases had MR I scanning .Results The 25cases X 2ray showed bone invasi on,21cases showed calcificati on and ossificalli on,14cases showed s oft tissue tu mor;19cases CT showed calcificati on and ossificalli on,17cases showed s oft tissue tu mor;13casesMR I p layed an i m portant r ole in defining the extent of the tu mor and s oft tissue tu mor .Conclusi on s The maj ority chondr osarcomas can correctly diagnosed bef ore operati on thr ough i m aging ins pecti on and combined with clinic,CT can show lesi on structure,calcificati on,ossificalli on and change of the adjacent s oft tissues;MR I can p recisely show the extent of the lesi on .Key words:chondr osarcomas;radi ography;X 2ray computed;magnetic res onance i m aging 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或软骨结缔组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占骨恶性肿瘤的 14.2%[1] 。肿瘤细胞形成软骨,而不形成骨。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软骨肉瘤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根据肿瘤起源又可分为原发性软骨肉瘤和继发性软骨肉瘤。原发性软骨肉瘤发展快,继发性慢,病程长,预后较好。现将我院1998年5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5例软骨肉瘤进行初步影像学分析和讨论。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25例, 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3~68岁,病程半年~5 年。主要临床表现:疼痛、肿胀、运动障碍。发病部位: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2例,髂骨5例,骶骨2例,耻坐骨1例,肋骨2例。 1.2 X 线检查 拍摄患处正侧位(四肢)或正斜位 (髂骨及肋骨)片。 1.3 CT 检查 采用日本岛津CT 机(4800SCT )行横 断面扫描,层厚5.0mm ,间隔5.0mm ,行常规及增强扫描。 1.4 MR I 检查 采用美国GE (SI G MA )0.2T 永磁型磁共振仪,应用肢体及体线圈,层厚5.0mm ,间隔1mm ,行常规T1W I 、T2W I 及T1W I 增强扫描。2 结果 2.1 X 线检查 2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可 呈大片状、小斑片状或囊状,16例骨质破坏边界模糊; 19例在平片上可见密度高低不一的钙化及骨化,呈环状、砂砾样、絮状、绒毛状或块状致密影,可散在或融合,边缘模糊或清楚,部分呈分叶状;14例可见到软组织肿块影,9例肿块边缘显示不清;平片上6例显示单层或多层骨膜;1例见骨膜三角。2.2 CT 检查 21例呈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高、低密度区。其中5例内示分隔及囊变,9例骨质破坏区的边缘有不完全的硬化带;6例周围型骨质破坏程度不同,可呈大片状溶骨,也有呈小片状或呈浅碟状骨侵 ? 941?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年4月第21卷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