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导学案(答案版)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导学案(答案版)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导学案(答案版)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导学案(答案版)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表达式: M m A n (s) mM n+(aq)+ nA m—(aq)

如: AgCl (s): AgCl (s)Ag+(aq)+Cl-(aq)

3.特征:(与化学平衡相比较)

①逆:可逆过程

②等:v(溶解)=v(沉淀)

③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④动: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 0

⑤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4.影响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温度:绝大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多数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少数平衡

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③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逆的方向移动。

5.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 g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针对训练】

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平衡后不再进行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 C

解析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一般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使溶解平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减小。

2.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答案 B

3.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若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B.c(Ca2+)增大

C.溶液中c(OH-)减小D.c(OH-)增大

答案 A

二、溶度积

1.定义: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M m A n(s)m M n+(aq)+n A m-(aq) K sp=[c(M n+)]m·[c(A m-)]n。

3.意义:K 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则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 c

4.影响溶度积的因素:

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K sp。

【针对训练】

4.在100 mL 0.01 mol·L-1 KCl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1 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 sp=1.8×10-10 mol2·L-2)()

A.有AgCl沉淀析出B.无AgCl沉淀

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答案 A

解析c(Ag+)=0.01×1

101mol·L

-1=9.9×10-5mol·L-1,c(Cl-)=

0.01×100

101mol·L

-1=

9.9×10-3 mol·L-1,所以Q c=c(Ag+)·c(Cl-)=9.8×10-7 mol2·L-2>1.8×10-10 mol2·L-2=K sp,故有AgCl沉淀析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AgCl的K sp=1.8×10-10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c(Ag+)=c(Cl-)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 mol2·L-2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值变大

答案 C

解析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故A错;只有在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才等于1.8×10-10 mol2·L-2,故B项叙述错误;当Q c=K sp,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项叙述正确;在AgCl水溶液中加入HCl只会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不会影响K sp,所以D错。

6.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H+)·c(OH-)=K W,存在等式c(M+)·c(X-)=K sp。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中,AgCl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①20 mL 0.01 mol·L-1 KCl;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

④10 mL蒸馏水;

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

答案 B

解析AgCl(s)Ag+(aq)+Cl-(aq),由于c(Ag+)·c(Cl-)=K sp,溶液中c(Cl-)或c(Ag+)越大,

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AgCl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而与溶液的体积无关。①c(Cl-)=0.01 mol·L-1;②c(Cl-)=0.04 mol·L-1;③c(Cl-)=0.03 mol·L-1;④c(Cl-)=0 mol·L-1;⑤c(Ag+)=0.05 mol·L-1。Ag+或Cl-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④<①<③<②<⑤,故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④>①>③>②>⑤。三、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1)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

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反应如下:Cu2++S2-===CuS↓,Cu2++H2S===CuS↓+2H+,

Hg2++S2-===HgS↓,Hg2++H2S===HgS↓+2H+。

2.沉淀的溶解

(1)原理: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只要不断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沉淀溶解。

(2)方法:

①酸溶解法:难溶电解质CaCO3、FeS、Al(OH)3、Cu(OH)2、可溶于强酸,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CaCO3+2H+=Ca2++CO2↑+H2O FeS+2H+=Fe2++H2S

Al(OH)3+3H+=Al3++3H2O Cu(OH)2+2H+=Cu2++2H2O

②盐溶液溶解法:

Mg(OH)2能溶于NH4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4+=Mg2++2NH3·H2O

3.沉淀的转化

1.实验探究

(1)Ag+的沉淀物的转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变为黄色黄色沉淀变为黑色

化学方程

AgNO3+

NaCl===AgCl↓+

NaNO3

AgCl+KI===AgI+KCl

2AgI+Na2S===Ag2S+

2NaI

实验结论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Mg(OH)2与Fe(OH)3的转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MgCl 2+2NaOH===Mg(OH)2↓+2NaCl 3Mg(OH)2+2FeCl 3===2Fe(OH)3+

3MgCl 2 实验结论 Fe(OH)3比Mg(OH)2溶解度小

2.沉淀转化的方法

对于一些用酸或其他方法也不能溶解的沉淀,可以先将其转化为另一种用酸或其他方法能溶解的沉淀。

3.沉淀转化的实质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两种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沉淀转化越容易。

4.沉淀转化的应用

沉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锅炉除水垢

水垢[CaSO 4(s)――→Na 2CO 3溶液CaCO 3――→盐酸

Ca 2+(aq)]

其反应方程式是CaSO 4+Na 2CO 3=CaCO 3+Na 2SO 4,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2)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

在自然界也发生着溶解度小的矿物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矿物的现象。例如,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可变成CuSO 4溶液,并向深部渗透,遇到深层的闪锌矿(ZnS)和方铅矿(PbS)时,便慢慢地使之转变为铜蓝(CuS)。

其反应如下:

CuSO 4+ZnS===CuS +ZnSO 4, CuSO 4+PbS===CuS +PbSO 4。

【针对训练】

7.在含有浓度均为0.01 mol·L -1的Cl -、Br -、I -的溶液中,缓慢且少量的加入AgNO 3稀溶

液,结合溶解度判断析出三种沉淀的先后顺序是( )

A .AgCl 、AgBr 、AgI

B .AgI 、AgBr 、AgCl

C .AgBr 、AgCl 、AgI

D .三种沉淀同时析出

答案 B

解析 AgI 比AgBr 、AgCl 更难溶于水,故Ag +不足时先生成AgI ,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

是AgI 、AgBr 、AgCl ,答案为B 。

8.为除去MgCl 2溶液中的FeCl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 .NaOH

B .Na 2CO 3

C .氨水

D .MgO

答案 D

解析 要除FeCl 3实际上是除去Fe 3+,由于pH ≥3.7时,Fe 3+完全生成Fe(OH)3,而pH ≥11.1

时,Mg 2+完全生成Mg(OH)2,所以应加碱性物质调节pH 使Fe 3+形成Fe(OH)3;又由于除杂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所以选择MgO 。

9.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b 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 2

+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化合物

PbSO 4 PbCO 3 PbS 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沉淀剂最好为( )

A.硫化物B.硫酸盐

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

答案 A

解析PbS的溶解度最小,沉淀最彻底,故选A。

【课后训练】

1.CaCO3在下列哪种液体中,溶解度最大()

A.H2O B.Na2CO3溶液C.CaCl2溶液D.乙醇

答案 A

解析在B、C选项的溶液中,分别含有CO2-3、Ca2+,会抑制CaCO3的溶解,而CaCO3在乙醇中是不溶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

C.可用离子积Q c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

D.所有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答案 C

解析溶度积不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简单乘积,还与平衡3.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10-10 mol2·L-2和2.0×10-12 mol3·L-3,若用难溶盐在溶液中的浓度来表示其溶解度,则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gCl和Ag2CrO4的溶解度相等

B.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的溶解度

C.两者类型不同,不能由K sp的大小直接判断溶解能力的大小

D.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无意义

答案 C

解析AgCl和Ag2CrO4阴、阳离子比类型不同,不能直接利用K sp来比较二者溶解能力的大小,所以只有C对;其余三项叙述均错误。比较溶解度大小,若用溶度积必须是同类型,否则不能比较。

4.已知Ag2SO4的K sp为2.0×10-5 mol3·L-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

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饱和

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2-4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 B

解析已知Ag2SO4的K sp=2.0×10-5 mol3·L-3=[c(Ag+)]2·c(SO2-4),则饱和溶液中c(SO2-4)

=K sp [c (Ag +)]2=2.0×10-

5(0.034)2 mol·L -1=0.017 mol·L -1,当加入100 mL 0.020 mol·L -1 Na 2SO 4溶液时,c (SO 2-4)=0.017 mol·L -1+0.020 mol·L -12

=0.018 5 mol·L -1,c (Ag +)=0.017 mol·L -1(此时Q c

5.已知HF 的K a =3.6×10-4 mol·L -1,CaF 2的K sp =1.46×10-10 mol 2·L -2。向1 L 0.1 mol·L -1

的HF 溶液中加入11.1 g CaCl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计算得知,HF 与CaCl 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 .通过计算得知,HF 与CaCl 2不反应

C .因为HF 是弱酸,HF 与CaCl 2不反应

D .如果升高温度,HF 的K a 、CaF 2的K sp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答案 A

解析 该题可采用估算法。0.1 mol·L -1的HF 溶液中c (HF)=0.1 mol·L -1,因此,c 2(F -)

=c (H +)·c (F -)≈3.6×10-4 mol·L -1×0.1 mol·L -1=3.6×10-5 mol 2·L -2,又c (Ca 2+)=11.1 g÷111

g/mol÷1 L =0.1 mol·L -1,c 2(F -)×c (Ca 2+)=3.6×10-6>K sp ,显然,A 是正确的;D 项,由于

HF 的电离是吸热的,升高温度,K a 一定增大,D 错误。

6.已知:25℃时,K sp [Mg(OH)2]=5.61×10-12 mol 3·L -3,K sp [MgF 2]=7.42×10-11 mol 3·L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 2溶液相比,前者的c (Mg 2+)大

B .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 4Cl 固体,c (Mg 2+)增大

C .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 -1氨水中的K sp 比在20 mL 0.01 mol·L -1

NH 4Cl 溶液中的K sp 小

D .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 溶液后, 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 2 答案 B

解析 Mg(OH)2与MgF 2均为AB 2型难溶电解质,故K sp 越小,其溶解度越小,前者c (Mg 2+)小,A 错误;因为NH +4+OH -===NH 3·H 2O ,所以加入NH 4Cl 后促进Mg(OH)2的溶解平衡

向右移动,c (Mg 2+)增大,B 正确;K sp 只受温度的影响,25℃时,Mg(OH)2的溶度积K sp 为常

数,C 错误;加入NaF 溶液后,若Q c =c (Mg 2+)·[c (F -)]2>K sp (MgF 2),则会产生MgF 2沉淀,D

错误。 7.当氢氧化镁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Mg(OH)2(s)Mg 2+(aq)+2OH -(aq)时,为使Mg(OH)2

固体的量减少,须加入少量的( )

A .MgCl 2

B .NaOH

C .MgSO 4

D .NaHSO 4

答案 D

解析 若使Mg(OH)2固体的量减小,应使Mg(OH)2的溶解平衡右移,应减小c (Mg 2+)或

c (OH -)。答案为D 。

8.含有较多Ca 2+、Mg 2+和HCO -3的水称为暂时硬水,加热可除去Ca 2+、Mg 2+,使水变为软

水。现有一锅炉厂使用这种水,试判断其水垢的主要成分为( )

(已知K sp (MgCO 3)=6.8×10-6 mol 2·L -2,K sp [Mg(OH)2]=5.6×10-12 mol 3·L -3)

A .CaO 、MgO

B .CaCO 3、MgCO 3

C .CaCO 3、Mg(OH)2

D .CaCO 3、MgO

答案 C

解析 考查沉淀转化的原理,加热暂时硬水,发生分解反应:Ca(HCO 3)2=====△

CaCO 3↓+CO 2↑+H 2O ,Mg(HCO 3)2=====△MgCO 3↓+CO 2↑+H 2O ,生成的MgCO 3在水中建立起平衡:MgCO 3(s)Mg 2+(aq)+CO 2-3(aq),而CO 2-3发生水解反应:CO 2-3+H 2O HCO -3+OH -,

使水中的OH -浓度增大,由于K sp [Mg(OH)2]

9.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提示:BaSO 4(s) Ba 2+(aq)+

SO 2-4(aq)的平衡常数K sp =c (Ba 2+)·c (SO 2-4),称为溶度积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提示:BaSO 4

(s)Ba 2+(aq)+SO 2-4(aq)的平衡常数K sp =c (Ba 2+)·c (SO 2-4),

称为溶度积常数。 A .加入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

C .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

D .a 点对应的K sp 大于c 点对应的K sp

答案 C

解析 由溶度积公式可知,在溶液中当c (SO 2-4)升高时,c (Ba 2+)要降低,而由a 点变到b

点c (Ba 2+)没有变化,A 错;蒸发浓缩溶液时,离子浓度都升高,而由d 点变到c 点时,c (SO 2-4)

却没变化,B 错;d 点落在平衡图象的下方,说明K sp >c (Ba 2+)·c (SO 2-4),此时是未饱和溶液,

无沉淀析出,C 正确;该图象是BaSO 4在某一确定温度下的平衡曲线,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a 点和c 点的K sp 相等,D 错。

10.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 ,以达到分离

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 下的溶解度(S /mol·L -1)如下图。

(1)pH =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

(2)若要除去CuCl 2溶液中的少量Fe 3+,应该控制溶液的pH 为______。

A .<1

B .4左右

C .>6

(3)在Ni(OH)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 2+杂质,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

pH 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 3)4]2+,写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

FeS MnS CuS PbS HgS ZnS K sp 6.3×10-18 2.5×10-13 1.3×10-36 3.4×10-28 6.4×10-53 1.6×10-24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u2+、Pb2+、Hg2+,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除去它们。(选填序号)

A.NaOH B.FeS C.Na2S

答案(1)Cu2+(2)B

(3)不能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B

解析(1)据图知pH=4~5时,Cu2+开始沉淀为Cu(OH)2,因此pH=3时,铜元素主要以Cu2+形式存在。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以保证Fe3+完全沉淀,而Cu2+还未沉淀,据图知pH 应为4左右。

(3)据图知,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无法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除去Ni(OH)2溶液中的Co2+。

(4)据已知条件结合原子守恒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因为在FeS、CuS、PbS、HgS四种硫化物中只有FeS的溶度积最大,且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度积差别较大,因此应用沉淀的转化可除去废水中的Cu2+、Pb2+、Hg2+,且因FeS也难溶,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11.已知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M m A n (s)m M n+(aq)+n A m-(aq)

K sp=[c(M n+)]m·[c(A m-)]n,称为溶度积。

某学习小组欲探究CaSO4沉淀转化为CaCO3沉淀的可能性,查得如下资料:(25℃)

难溶电

解质

CaCO3CaSO4MgCO3Mg(OH)2

K sp 2.8×10-9

mol2·L-2

9.1×10-6

mol2·L-2

6.8×10-6

mol2·L-2

1.8×10-12

mol3·L-3

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100 mL 0.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加入100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2CO3 3 g,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

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沉淀后再弃去上层清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题中信息知K 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______(填“大”或“小”)。

(2)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

(2)Na2CO3+CaSO4===Na2SO4+CaCO3↓

(3)洗去沉淀中附着的SO2-4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教材新增加的内容,题目在设计方式上为探究性实验,既注

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了探究能力的考查。由K sp表达式不难看出其与溶解度的关系,在硫酸钙的悬浊液中存在着:CaSO4(aq)===SO2-4(aq)+Ca2+(aq),而加入Na2CO3后,溶液中CO2-3浓度较大,而CaCO3的K sp较小,故CO2-3与Ca2+结合生成沉淀,即CO2-3+Ca2+===CaCO

3

↓。既然是探究性实验,必须验证所推测结果的正确性,故设计了③④步操作,即验证所得固体是否为碳酸钙。

12.(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①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转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

A.KMnO4B.H2O2C.氯水D.HNO3

②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溶液pH至4,使Fe3+转化为Fe(OH)3,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

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溶液pH至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 sp=1.0×10-38,Cu(OH)

2

的溶度积K 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

-1时就认定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

4

的浓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Fe3+完全沉淀[即c(Fe3+)≤1.0×10-5 mol·L-1]时溶液的pH为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1)①B②CD(2)43可行

(2)K sp[Cu(OH)2]=c(Cu2+)·c2(OH-),则c(OH-)=3.0×10-20

3.0=1.0×10

-10(mol·L-1),则

c(H+)=1.0×10-4 mol·L-1,pH=4。

Fe3+完全沉淀时:K sp[Fe(OH)3]=c(Fe3+)·c3(OH-),则c(OH-)=3 1.0×10-38

1.0×10-5

=1.0×10-

11 mol·L-1。此时c(H+)=1×10-3 mol·L-1,pH=3,因此上述方案可行。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通过以氯化钠、氯化银溶液溶解平衡的建立,氯化银沉淀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碘化银再转化为硫化银沉淀,以及除水垢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建立的条件,沉淀转化和沉淀溶解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应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思路(见下表一) 知识主线教学目标达成主线 表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了学生的 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 四、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动画展示 六、教学过程 [引入] 多媒体动画展示NaCl溶解平衡,并用初中学习的溶解度知识和高中学习的化学平衡理论。来分析NaCl溶解于水的几种情况,引入新课。 [学生] 回忆、思考、观察 [设问] 在NaCl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 当v(结晶)=v(溶解)时,体系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 思考、回答 [板书] 一、溶解平衡 NaCl(s) Na+(aq)+Cl-(aq) [讲解] 溶解平衡具有等、动、定、变的平衡特征。任何平衡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当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学生] 回忆化学平衡理论,并与溶解平衡建立联系 [设问] NaCl能不能和盐酸反应? [学生] 思考回答 [演示实验] 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浓盐酸 [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过渡] 可溶电解质既然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板书]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与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P61-62,思考: 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 与NaCl反应生成难溶AgCl时,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 2.当AgNO 3 3.难溶电解质(如AgCl)是否存在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习题及答案

专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物质的溶解性 1.下列属于微溶物质的是( ) A.AgCl B.BaCl2C.CaSO4D.Ag2S 2.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①KNO3②Ca(OH)2③BaSO4④CO2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3.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4.除去NaCl中的FeCl3需加入的试剂是( ) A.NaOH B.石灰水C.铜片D.氨水 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0×10-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在含有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Cl-、I-的溶液中缓慢加入AgNO3稀溶液,首先析出AgI沉淀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 1.8 ×10-11 mol·L-1 三、溶度积及其计算 6.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 s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 sp减小 B.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减小 C.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增大 D.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 sp不变 7.在C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达到平衡时( ) A.c(Ca2+)=c(CO2-3) B.c(Ca2+)=c(CO2-3)=K sp(CaCO3) C.c(Ca2+)≠c(CO2-3),c(Ca2+)·c(CO2-3)=K sp(CaCO3) D.c(Ca2+)≠c(CO2-3),c(Ca2+)·c(CO2-3)≠K sp(CaCO3) 8. 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 sp[Fe(OH)3]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 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 2.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 三)教学难点 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 ( 四)教学过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我们要求大家要学会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这里我们以AgCl悬浊液为例,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在这个体系中,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 【学生】微观上说,在AgCl悬浊液体系,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的Ag+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这是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这是沉淀生成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形成AgCl饱和溶液,这种平衡就是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我们可以用平衡表示式表示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 【教师】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省略相关标注。 【教师】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也会因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温度、离子浓度、pH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当AgCl悬浊液体系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大体系中Cl-的浓度,平衡就会向生成AgCl沉淀的方向移动;反之,如果减小体系中Cl-的浓度,那么平衡就会向AgCl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选择适当的条件,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板书】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讲述] 那么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初步体会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学生完成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 滴加AgNO3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滴加KI溶液后,变成黄色沉淀,滴加Na2S 溶液,变成黑色沉淀。 [引导思考]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里我们提供给同学们关于难溶物颜色的资料。刚才看到的不同颜色的沉淀应该分别是哪些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颜色 [引导学生表述] 根据所给数据结合已学知识,白色沉淀应该是AgCl,黄色沉淀是AgI,黑色沉淀是Ag2S沉淀。刚才的现象说明了向AgCl溶液中滴加KI溶液,AgCl会转化为AgI;而继续滴加Na2S溶液,则沉淀转化为Ag2S黑色沉淀。 [讲述] 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个重要应用——沉淀的转化。 [板书] 一、沉淀的转化 [设疑]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有什么一般性的规律呢?我在上面给 大家上述沉淀的溶解度数据,大家可以参考这些数据,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 [组织] 请同学以前后两桌4~6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各组同学派代表来回答问题。开始讨论!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溶解度(25℃) [学生讨论,老师参与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引导] 向NaCl溶液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生成。由于AgCl是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利用已写板书,不再进行书写) 。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完美版

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的申海英,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本节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平衡的移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新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着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因此教学上一方面要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验探究,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广泛挖掘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加有意义学习的内容。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使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基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学习基础,站在动态平衡的高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赋予知识以实用价值。 4.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法,让学生会学,学会,体验成功。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重视大脑的生理性、认知性、情感性、社会性特点,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策略改变了学习方式,营造了课堂的和谐氛围,取得了教和学的良好效果。“四脑合一”简而言之即在同一堂课的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比单一的方式效果好;采用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效果好;让学生在适度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好;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效果好。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平衡理论,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动态平衡理论。而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新增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溶解度的含义并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3.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 ?? ??→<→=→>????→→晶体析出 溶解平衡固体溶解 结晶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固体溶质结晶溶解结晶溶解结晶溶解v v v v v v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 Ag +(aq)+Cl -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即:AmBn(s) mA n+(aq)+nB m - (aq) Ksp =[A n+]m ·[B m - ]n 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 +(aq)+Cl - (aq), Ksp(AgCl)=[Ag +][Cl - ] =1.8×10 -10 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 2CrO 4(s) 2Ag +(aq)+CrO 42-(aq), Ksp(Ag 2CrO 4)=[Ag +]2 [CrO2- 4] =1.1×10 -12 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 溶解 沉淀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 学生的已有认知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生基本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了解了物质的溶解性,知道了常见的难溶物质。在高中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沉淀溶解平衡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与化学平衡有许多相似地方。通过高中阶段《化学反应原理》这门必须课程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平衡的意识,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以及盐类水解平衡等,知道了平衡体系的特征及研究平衡的过程与方法,这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 一、学生认知障碍 我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班级学生是全市1200名之后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饱和溶液,但他们并不知道可溶性电解质存在 溶解平衡,他们认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时,晶体不发生任何改变。学生认为试管中未溶解的氯化钠晶体是一成不变的。

2.学生很难直接提出检验碘化铅能溶于水的实验方案,学生在设计 实验的能力方面有欠缺。 3.学生不能理解溶度积常数Ksp与沉淀的量无关,学生认为再加入 沉淀固体,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4.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学生习惯用勒下特列原理,不会定量 的用浓度商Q与溶度积常数Ksp相比较来确定。 5.关于沉淀转化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可能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较 差。对于混合体系学生的意识比较模糊,他们还是把混合体系的各成分割裂开研究问题。 二、学生产生认知障碍的原因 1.学生闹不清楚可溶性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主观 臆断,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相关性做的不 够好。 2.学生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割裂的、断层的,知识内化不够好, 往往都是课堂上用到以前的知识或方法时,很难很快从大脑中提 取知识或者提取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3.学生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没有明确的依据,学生习惯用勒夏特 列原理来定性分析,不习惯用Q与Ksp相比较的定量分析,而恰 巧勒夏特列原理学生在使用起来比较模糊。

3.4.1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学案2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学习目标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 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知道溶度积的含义,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学习过程 知识点1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1)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中PbI2于水 ②中产生色沉淀①PbI2水溶液中含有,证明PbI2在水中 ②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以AgCl(s) ,溶解 沉淀 Ag+(aq)+Cl-(aq)为例: 2.沉淀溶解平衡 (1)含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沉淀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相等时,形成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 (2)特征 ①“难” ——研究对象:。

②“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并不为。 ③“等”——。 ④“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 ⑤“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达到新的平衡。 (3)影响因素 内因:难溶物质本身性质——主要决定因素 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方向移动 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气体时,平衡。「特别提醒」沉淀溶解平衡是针对与难溶电解质而言的,其状态为形成饱和溶液,特征是固体溶解的速率和离子沉淀的速率相等,固体的质量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应该注意到:沉淀溶解平衡同化学平衡相似,也是一个动态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同样也适用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 知识点2 溶度积 1.含义 难溶电解质达到溶解平衡时,其称为溶度积常数,即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 中的幂之积,简称溶度积,用K sp表示。 2.表达式 (1)如AgCl Ag++Cl-,K sp=。 (2)如Fe(OH)3Fe3++3OH-,K sp=。 3.意义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鲁科版)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萱书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 构建。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 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 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 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 知道溶度积是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的本质 难点:沉淀溶解平衡 四、教学方法 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如何形成? 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什么原因?这都与我们要学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有一定的关系。 【图片展示】千姿百态的岩石、溶洞、蛀牙。 【老师】现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之前,我们首先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问题一:在NaCl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分两种情况:当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时,固体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继续溶解。 【老师提出质疑】达到饱和后固体真的不能溶解了吗? 【图片展示】将形状不规则的NaCl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过了一昼夜后发现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你得到什么启示? 【老师提示】联想如何改变固定形状的积木?拆——拼。 【学生】其实有溶解也有结晶的过程。质量不变说明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 【老师】可用NaCl(S) Na+ (aq) + Cl-表示 【老师】问题二:NaCl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在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实验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老师】你认为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联系问题一)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2课时 沉淀反应的应用 含答案

第2课时沉淀反应的应用 1.了解沉淀反应的应用。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的方法 ①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Fe3++3NH3·H2O===Fe(OH)3↓+3NH+4。 ②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反应如下:Cu2++S2-===CuS↓,Cu2++H2S===CuS↓+2H+;Hg2++S2-===HgS↓,Hg2++H2S===HgS↓+2H+。 ③同离子效应法:增大溶解平衡中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 2.沉淀的溶解 (1)沉淀溶解的原理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2)溶解沉淀的试剂类型 ①主要类型:用强酸溶解。例如:溶解CaCO3、FeS、Cu(OH)2等难溶电解质。 ②用某些盐溶液溶解。例如: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化学方程式为Mg(OH)2+2NH4Cl===MgCl2+2NH3·H2O。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沉淀溶液中的Ba2+,加入的Na2SO4溶液浓度越大沉淀效果越好。( ) (2)可以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 ) (3)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2+,先加入双氧水,再加入MgO即可。( ) (4)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 (5)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 答案:(1)√(2)×(3)√(4)√(5)× 2.(2017·九江高二月考)要使工业废水中的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 A.硫化物 B.硫酸盐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在20℃时电解质的溶解性 2、当 3 AgCl的饱和溶液? 3、难溶电解质(如AgCl)是否存在溶解平衡?仔细阅读、思考理解,并写出AgCl的 溶解平衡表达式。 4、特征:动、等、定、变 5、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②、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①沉淀生成的应用: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 常利用生成沉淀达到分离或某些离子的目的。 ②废水处理化学沉淀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③沉淀的方法 a调节PH法: b加沉淀剂法: 写出使用Na 2S、H 2 S作沉淀剂使Cu2+、Hg2+形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沉淀的溶解 ①沉淀溶解的原理: 例如CaCO 3 的溶解 ②沉淀溶解的实验探究(实验3-3)[讨论] a、为什么加入1ml盐酸沉淀溶解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为什么加入过量的氯化铵溶液,沉淀也可以溶解?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沉淀的转化 ①沉淀转化的实验探究(实验3-4) ③沉淀转化的应用 三、溶度积(K sp ) (1)概念: (2)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 Mm n+(aq)+Na m-(aq),K sp = (3) 溶度积常数的意义: ○1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K 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2K sp 和S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 sp 越大S 越大的结论。 ○3同一物质的K sp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溶质离子浓度无关。 (4)溶度积规则:比较K sp 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 )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 >K sp 时 Q c =K sp 时 Q c <K sp 时

沉淀溶解平衡复习学案(高三一轮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 【考纲要求】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高考链接】 (11—26)(14分)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________mol·L-1(Kap[Cu(OH)2]=2.2×10-20)。 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mol·L-1。 (13—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13—11)己知某溶液中含有C1-, Br-和CrO 4 2-,浓度均为0.010mo1·L-,向该 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 3 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1-、Br-、CrO 42- B. CrO 4 2-、Br-、C1- C. Br-、C1-、CrO 42- D. Br-、CrO 4 2-、C1- (14—11)溴酸银( AgBr0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B、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C、60℃溴酸银的K SP 约等于6 x 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里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 法提纯 (15—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溶解平衡的建立 固体溶质溶解 沉淀溶液中的溶质 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 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 ③v溶解0为例 外界条 件 移动方 向 平衡后c(Ag +) 平衡后c(Cl -) K sp 升高温 度 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正向减小减小不变

释 加入少 量 AgNO3 逆向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逆向减小增大不变 通入H2S正向减小增大不变 (5)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0℃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 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比较 1.从物质类别方面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来看 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的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3.表示方法不同:以Al(OH)3为例,Al(OH)3(s)Al3+(aq)+3OH -(aq)表示溶解平衡, Al(OH)33++3OH-表示电离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BaSO4(s)Ba2+(aq)+SO2-4(aq)表示BaSO4的溶解平衡,而BaSO4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因此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2-4。 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都属于化学平衡,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会发生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学案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学案 第一课时 2008-12-12 【学习目标】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表达式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 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预习检测] 1、有关溶度积K sp说法正确的是() A. K sp的数值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与温度有关 B.K sp的大小与沉淀量和溶液中的离子有关 C.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改变时,K sp也随之改变 D.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 sp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2、写出BaSO4 Al(OH)3 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并写出其溶度积K SP表达式:BaSO 4 Al(OH) 3 【课堂导学】本环节得分 【观察、思考】P90 1.(1)现象,说明了,结论 (2)描述PbI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 2.难溶电解质A m B n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K 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K sp越小,其物质的溶解度越小,你认为正确吗? 一、沉淀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练习】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E.向硫酸钡饱和溶液中加水,K sp增大 【问题探究】 对于平衡:AgCl Ag+ + Cl-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Ag)C(Cl) 升温 加水 加AgCl(s) 加NaCl(s) 加AgNO (s)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①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因: 〖巩固训练1〗 在平衡体系Ca(OH)2(s) Ca2++2OH-中,能使c(Ca2+)减小,而使c(OH-)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MgCl2固体B.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C.加入少量KCl固体D.加入少量Ba(OH)2固体 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1、溶度积Ksp 有单位 2、表达式:例如:PbI 2(s) Pb 2+ + 2I - 25℃Ksp = 〖巩固训练2〗请写出AgCl Cu(OH)2 BaSO4 CaCO3 Al(OH)3 CuS 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 3、溶度积性质: a.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b.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经典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在100 mL 0.01 mol L? KCI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 的AgNO 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AgCI 的K sp= 1.8 10 mol2 L「2)( ) A .有AgCI沉淀析出B.无AgCI沉淀析出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I 2 .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 z 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 Na2CO3 主要:Cu2+ + CO「+ H2O===Cu(OH) 2 J+ CO2T 次要:Cu2+ + CO2—===CuCO3 J (2)CuSO4+ Na2S 主要:Cu2+ + S2「===CuS j 次要:Cu2+ + S2「+ 2H2O===Cu(OH) 2 J+ H2S T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 CuSCu(OH) 2>CuCO3 C. Cu(OH) 2>CuCO3>CuS D. Cu(OH)2 b>c B. a v b v c C. c v a v b D. a+ b = c 6.工业上采用湿法炼锌过程中,以ZnSO4为主要成分的浸出液中,含有Fe3*、Fe2+> Cu2 十、CI -等杂质,这些杂质对锌的电解工序有妨碍,必须事先除去。 现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 ①酸性KMnO4溶液②NaOH溶液③ZnO ④H2O2溶液⑤Zn ⑥Fe ⑦AgNO 3 ⑧Ag2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酸性KMnO4溶液将Fe2+氧化成Fe= 再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B .用ZnO调节浸出液的酸碱性,可使某些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C.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入Ag2SO4可除去CI -,是利用了沉淀转化的原理 D .也可以用ZnCO3代替ZnO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7.已知298 K时,Mg(OH) 2的溶度积常数K sp= 5.6 >10 ,取适量的MgCI 2溶液,加入 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 = 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3 —1 A .所得溶液中的c(H )= 1.0 >0 moI L + —13 —1 B .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 = 10 moI L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全面)Word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学习目标]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了解溶度积的意义。3.知道沉淀生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的本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重点·难点] 重点:溶度积的意义,沉淀生成、溶解及转化的本质。难点:溶度积的应用。 一、对“Ag+与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理解 1、不同电解质在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在20℃时电解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如下: 物质在水中“溶”与“不溶”是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2、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 3、溶解平衡的建立 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4、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Ag+(aq)+Cl-(aq)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建立起来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一样,符合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2)特征:(与化学平衡相比较) 等: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沉淀_________速率的与沉淀__________速率相等 逆:沉淀生成过程与溶解过程时_________的 动:动态平衡,达沉淀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溶解 沉淀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详总以及典例导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3、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要点梳理】 要点一、沉淀溶解平衡 1.物质的溶解性 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仍有度。在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如下: 2.难溶物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离子进入溶液的速率和从溶液里转回到电解质固体表面沉积的速率相等,溶液里的离子处于饱和及固态电解质的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简称沉淀溶解平衡。例如: AgCl(s) Ag+(aq)+Cl―(aq) 未溶解的固体溶液中的离子 PbI2(s) Pb2+(aq)+2I―(aq) 未溶解的固体溶液中的离子 3.溶解平衡特征。 (1)“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都不为0; (2)“等”——v溶解=v沉淀; (3)“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4.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离子与该固态物质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这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做溶度积K sp。 (2)表达式: A m B n(s)m A n+(aq)+n B m―(aq) K sp=[c(A n+)]m·[c(B m―)]n 要点诠释:溶度积(K sp)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3)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要点诠释: (1)对同种类型物质,K 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容易转化为沉淀。 (2)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需转化为溶解度来计算。 (3)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5.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欧昌友 一.教学目标 1.关注沉淀溶解平衡化学体系,深层次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等各种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掌握利用平衡常数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 2.初步建立利用平衡常数定量判断沉淀生成的科学分析方法。结合实验探究,掌握平衡常数的理论和实际生产应用,并深刻认识到化学对指导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和创新的品质。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利用平衡常数来定量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进行的这一学习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并应用平衡常数定量指导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化学过程。 三.教学思考 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围绕“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成功的完成教学。这是我们课前该独立思考的课题,我们当然可以借鉴别人的课堂设计,但由于地点、对象、以及备用资源的差异,我们有必要思考重整,独立设计。 新课程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材中为了将理论变得易懂做了很多工作,举出了许多跟现实有联系的例子。我们是照本宣科呢?还是将其重整,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连贯、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教学构想中我提出如下三个调整。 1.利用特别的溶洞奇观引入新课,而将水垢中Mg(OH)2怎样生成以及用FeS处理水中的Cu2+、Hg2+、Pb2+等向后移。 2.将两次“观察与思考”进行整合,利用生成的ZnS沉淀,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一部分用来证实沉淀的转化。 3.将一部分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如食醋除水垢等)提到讲溶度积之前,在第1课时中加强与前面所学化学平衡知识的联系,相当于先定性解释其原理,为后面利用Qc和Ksp定量解释其原理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框架设计

专题复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专题复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命题:孙振丽审题:高二化学组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在一定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时, 速率和速率的相等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溶度积(K sp):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 (2)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N n(s)m M n+(aq)+n N m-(aq),K sp=。 (3)意义:Ksp反映了。当一定时,Ksp数值 _______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只受影响,不受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影响。 (5)溶度积规则: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 c(离子积)与K sp的关系. 【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溶度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度积大的化合物溶解度肯定大 B、不同温度的碘化银的溶度积不同 C、溶度积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有关 D、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2、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AgNO3溶液和4×10-3 mol·L-1K2CrO4溶液混合,是否能析出Ag2CrO4沉淀?(已知Ksp(Ag2CrO4)=9.0×10-12mol3·L-3.)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加入:①10ml蒸馏水中;②30ml 0.1mol〃L-1盐酸; ③5ml 0.5 mol〃L-1食盐溶液;④10ml 0.2 mol〃L-1氯化钙溶液中。均使氯化银溶液达 到饱和,此时所得各溶液中Ag+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2.外因: (1)浓度:(K sp) ①加水稀释,平衡向的方向移动;(若加水后仍有固体剩余,溶液中溶解生成的离子浓度。) ②向平衡体系中加入与难溶物相应的离子,平衡移动; ③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 平衡向方向移动。 (2)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K sp。 【同步练习】 4.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 mol/L的盐酸洗涤AgCl沉淀,用水洗涤造成的AgCl的损失大于用稀盐酸洗涤的损失量,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