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43 臧僖伯谏观鱼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43 臧僖伯谏观鱼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43 臧僖伯谏观鱼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43 臧僖伯谏观鱼

〖美文赏读〗

臧僖伯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duó]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qì]行,所以败也。故春搜[sōu]、夏苗、秋狝[xiǎn]、冬狩[shòu],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zǔ],皮革、齿牙、角骨、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zào]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文章翻译〗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1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43 臧僖伯谏观鱼

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隐公说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作者介绍〗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写作背景〗

隐公五年(前718年)的春天,鲁隐公要到棠地观看渔民怎样捕鱼。鲁国大夫臧僖伯从传统的为君之道出发,认为国君的根本责任是管好国家大事,而且任何举措都必须合乎"古制"和国君的行为规范,否则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国家就会败亡。正是出于这么一种认识,他从对国君和国家的责任感出发,进谏隐公,劝阻他到棠地观鱼。

〖主题解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43 臧僖伯谏观鱼2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实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 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 处。(4分) (二)〔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 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 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 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古文观止卷一测试题

《古文观止》卷一检测[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没空1分,共计40分) 1、《古文观止》成书于朝,编选者为和叔侄二人。在该书中,二人精选了从朝到朝期间的传世美文,共计篇。 2、《古文观止》卷一、卷二均出自《左传》,由此可以看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左传》是一部体史书,其作者为。 3、春秋三传是指、、。 4、《石碏谏宠州吁》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讲述了卫国大臣石碏向卫庄公进谏的事儿,根据我们所学常识,隐公应为当时国国君。 5、我们在卷一的学习中,发现了一些至今在使用的成语的出处,比如: 1)“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2)“量力而行”、“相时而动”出自; 3)“一鼓作气”出自; 4)“风马牛不相及”出自; 5)“唇亡齿寒”出自; 6、春秋五霸一说为、、、、,一说为、、、、。 7、何谓“礼”?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中,作者认为:礼,,,,。 8、在古代,等级贵贱区分的非常明显,这在文字上也有体现,比如,以人的去世为例:天子去世称为,诸侯去世称为,士大夫去世称为,普通人去世称为。 9、《臧僖伯谏观鱼》中,臧僖伯认为:凡物,其材,则君不举焉。 10、古人作文也喜欢引经据典,譬如在《郑伯克段于鄢》结尾处写道: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其是之谓乎! 11、曹刿进见鲁庄公,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件焉?刿曰:,遂入见。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卷一包括18篇文章,如下: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1、选出表现主人公高超外交艺术的篇章:() 2、选出描写文人对战争的正面推动作用的篇章:() 3、选出描写一国之中臣民对国君的谏议的文章()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郑庄公名字叫寤生,齐桓公名字叫重耳,晋文公名字叫小白() 2、介子推因为晋文公忘记赏赐自己,所以带着母亲隐居深山,即使晋文公想起赏赐一事,也坚决拒绝。() 3、《子鱼论战》反映了当年宋国和鲁国之间的战争。() 4、周郑交质,直接原因是因为两国之间为了避免战争,交换人质,互相牵制。() 5、《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主张不对齐国借道,不仅是因为齐国灭了虢国让虞国失去屏障,更让虞国直接收到齐国的威胁。()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杭州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 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 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 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 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 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 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 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他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 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 困于心,衡于虑 D. 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 (2)B (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C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舍然:释然。谓疑虑隔阂顿消。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 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互相借用;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答题时应注意,汉语成语的来源,有的是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附参考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及例题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及经典中考题举例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的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 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五柳先生传》)。“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 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公输》通过记叙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2021年中考文言文之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文言文之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一.【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看起来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说明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与”通“举”,选拔)能(2)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 (3) 故.(因此)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新课标第一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能够听到。 3.[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画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点?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点拨:对比阅读找共同点。“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存在的,差不多上一种理想的社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明白得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困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古文观止卷一测试题教学资料

古文观止卷一测试题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古文观止》卷一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没空1分,共计40分) 1、《古文观止》成书于 朝,编选者为 和 叔侄二人。在该书中,二人精选了从 朝到 朝期间的传世美文,共计 篇。 2、《古文观止》卷一、卷二均出自《左传》,由此可以看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左传》是一部 体史书,其作者为 。 3、春秋三传是指 、 、 。 4、《石碏谏宠州吁》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讲述了卫国大臣石碏向卫庄公进谏的事儿,根据我 们所学常识,隐公应为当时 国国君。 5、我们在卷一的学习中,发现了一些至今在使用的成语的出处,比如: 1)“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 ; 2)“量力而行”、“相时而动”出自 ; 3)“一鼓作气”出自 ; 4)“风马牛不相及”出自 ; 5)“唇亡齿寒”出自 ; 6、春秋五霸一说为 、 、 、 、 ,一说为 、 、 、 、 。 7、何谓“礼”?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中,作者认为:礼, , , , 。 8、在古代,等级贵贱区分的非常明显,这在文字上也有体现,比如,以人的去世为例:天子去世称为 ,诸侯去世称为 ,士大夫去世称为 ,普通人去世称为 。 9、《臧僖伯谏观鱼》中,臧僖伯认为:凡物 ,其材 ,则君不举焉。 10、古人作文也喜欢引经据典,譬如在《郑伯克段于鄢》结尾处写道: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 , ” 。其是之谓乎! 11、曹刿进见鲁庄公,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件焉?刿曰: ,遂入见。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卷一包括18篇文章,如下: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1、选出表现主人公高超外交艺术的篇章:( ) 2、选出描写文人对战争的正面推动作用的篇章: ( ) 3、选出描写一国之中臣民对国君的谏议的文章(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郑庄公名字叫寤生,齐桓公名字叫重耳,晋文公名字叫小白( ) 2、介子推因为晋文公忘记赏赐自己,所以带着母亲隐居深山,即使晋文公想起赏赐一事,也坚决拒绝。( ) 3、《子鱼论战》反映了当年宋国和鲁国之间的战争。( ) 4、周郑交质,直接原因是因为两国之间为了避免战争,交换人质,互相牵制。( ) 5、《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主张不对齐国借道,不仅是因为齐国灭了虢国让虞国失去屏障,更让虞国直接收到齐国的威胁。(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江苏省常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臧僖伯谏观鱼》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臧僖伯谏观鱼》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臧僖伯谏观鱼》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看作小节。故臧僖伯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与国家的“政治”有关,所以极力劝阻鲁僖公去“观鱼”。从臧僖伯的话中,也能看出古时候的等级森严。 【原文】 《臧僖伯谏观鱼》 出处:《左传》隐公五年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1) 臧(zāng)僖(xī)伯(2)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3),其材(4)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5)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6)。故讲事以度(7)(duó)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qì)(8)行,所以败也。故春蒐(9)(sōu)、夏苗、秋狝(xiǎn)、冬狩shòu),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10),入而振旅(11)。归而饮至(12),以数(shǔ)军实。昭文章(13),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14)于俎(zǔ),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15)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16)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17)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注释】 1.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公:指鲁隐公,前722年至前712年在位。如:往。棠:也写作唐,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鱼:通“渔”,动词,捕鱼。 2.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3.物:物品,这里指下文所说的鸟兽一类的东西。讲:讲习。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 4.材:材料,原料。 5.举:指行动。 6.纳民:使人民......轨物:法度礼制。 7.度(duó):动词,衡量。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①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拏:通“桡”,撑(船)。毳衣:细毛皮衣。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 焉得,哪能。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如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教学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 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

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公开课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难点: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一)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在文章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 选文原则 1、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2、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3、课外选文与课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4、从选文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 示个性、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勤学励志等。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 二、常见题型 例1、【甲】《马说》【乙】《桓公伐孤竹》(2016·省市) 【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例2、【甲】《醉翁亭记》【乙】《满井游记》 山水风光,寄情于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

冯谖客孟尝君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冯谖客孟尝君读书笔记 篇一:《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第一卷周文(《左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第二卷周文(《左传》) 1、郑子家告赵宣子 2、王孙满对楚子 3、齐国佐不辱命 4、楚归晋知罃 5、吕相绝秦 6、驹支不屈于晋 7、祁奚请免叔向 8、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9、晏子不死君难 10、季札观周乐 11、子产坏晋馆垣 12、子产论尹何为邑 13、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14、子革对灵王 15、子产论政宽猛 16、吴许越成

第三卷周文(《国语》) 1、祭公谏征犬戎 2、召公谏厉王止谤 3、襄王不许请隧 4、单子知陈必亡 5、展禽论祀爰居 6、里革断罟匡君 7、敬姜论劳逸 8、叔向贺贫 9、王孙圉论楚宝 10、诸稽郢行成于吴 11、申胥谏许越成 第三卷周文 《公羊传》 1、春王正月 2、宋人及楚人平 3、吴子使札来聘 《谷梁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虞师晋师灭夏阳《檀弓》 1、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2、曾子易箦 3、有子之言似夫子 4、公子重耳对秦客 5、杜篑扬觯 6、晋献文子成室 第四卷周文 《战国策》 1、苏秦以连横说秦 2、司马错论伐蜀 3、范睢说秦王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颜斶说齐王 6、冯谖客孟尝君 7、赵威后问齐使 8、庄辛论幸臣 9、触讋说赵太后 10、鲁仲连义不帝秦 11、鲁共公择言 12、唐睢说信陵君 13、唐睢不辱使命 14、乐毅报燕王书《秦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 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5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 ( 苏秦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 .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 为 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 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 血流至足。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 ② 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 【注释】①简:选择。②扺( zhǐ)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扺掌,击掌。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8.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期年揣摩成 ,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 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 分) 6. ( 4分)( 1)犯错误( 2)通“横”梗塞、不顺( 3)破( 4)离开 7. (3分) B 8. (4 分) (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一年的工夫,钻研 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4 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 例,证明了“生于忧患”观点。乙文从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 附乙文译文: ( 苏秦 ) 游说秦王 , 上书进言十次 , 他游说的内容 ( 指连横策略 ) 得不到实行。黑貂皮衣破了 , 百斤黄金用光了。资用匮乏 , 离 开秦国回家。他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黄黑,面有惭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 他,嫂子不给他 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叹气道: “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些都是我的过错 啊!”于是他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 ,摆开十几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来熟习,探求 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 “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 得卿相尊位的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 君,授给相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7—11 题。(16 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 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 “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 ”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 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 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 ,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 真当发西讨,帝亲临 1)人恒过. 过: 3)黑貂之裘敝. 敝: 2)衡.于虑 衡: 4)去.秦而归 去: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 B. ) ( 3 分) 说秦王书十上C. 必先苦其.心志 引锥自刺其.股 D. 得太公《阴符》之 .谋 去秦而.归 咨臣以当世之.事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9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9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文观止读后感(共9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后感作文精选:读古文观止有感500字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仲淹在《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容

很多。汉朝旧臣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情表》。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古文观止》的文章,大都为文人墨客所撰。他们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员,还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们“以文载道”,表达自己的爱民思想,并进而进谏君主为政得民最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宫赋》,借阿房宫之兴衰这一历史题材,极写始皇不惜民力的穷奢极欲,点名国家灭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劝诫后人引以为戒。“灭六国者,六国也,非也。族者,也,非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欧阳修身为刺史,与宾客畅饮山水之间,一醉方休,其乐无穷,从侧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面貌。他写的《醉翁亭记》详述之。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士大夫们也予以鞭挞。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吏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