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汉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浅析汉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f15471970.html,

浅析汉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作者:孙怡洋

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4期

【提要】自古以来,人们都生活在一个男尊女卑、男性社会地位要显著高于女性的社会

之中。这种社会地位的差别逐渐派生出性别歧视的观念。这种观念折射到语言中,通过一些特定表达反映出强烈的性别歧视意味。本文将从社会语言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语言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内在原因。

【关键词】汉语语言性别歧视浅析

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类自诞生以来的所有文化意识活动。作为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本身其实是中性的,但由于其反映了使用者的社会文化意识,因此存在着褒贬含义。在我国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不平等这一社会文化行为深深地镌刻在汉语语言中,使得语言中存在着极大的性别差异现象。汉语语言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带有女性标识词汇的贬化,还是与女性含义相关的生活用语的物化,都体现出对女性地位的否认与贬低。语言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由来已有,且随着理论的成熟以及新理论的出现,对于语言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也日趋多样,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汉字结构

汉字有单体字和合体字之分,从合体字的偏旁部首组合中,可以看出男女社会角色分工的不同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譬如“妇女”一词中的“妇”字,“妇”的繁体“婦”由“女”和“帚”所构成,《说文解字》中对其的解释是“左手扫把,右手簸箕,每天操持家务,任何事都听从丈夫的劳动妇女”,这体现了妇女在家庭中如仆从般低下的从属地位,说明旧社会对妇女的定位就是专门从事家庭劳动。此外汉语中表示男性与女性的人称代词分别是“他”与“她”,前者为“人”字部,后者为“女”字部,体现出了男性作为“人”,而女性作为“人”这个群体中特殊化的存在,隐含了男性为一般、女性为个别的性别歧视思想。

此外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其他语言性、格等的变化,其含义的表达主要依靠汉字之间语序的变化和重组以及旧词新义等等。而通过对汉语词汇中排序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所有男女并称的词语中,无论是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几乎都是男的排在前面,女的排在后边。例如:夫妇、兄嫂、父母、男耕女织、男女有别、一男半女等。按汉语排列的规律,价值高的、重要的往往排列在先,譬如大小、长幼、嫡庶、贵贱等。由此可见,女性标识词汇排列于男性之后,体现了历史上男性地位高于女性的状况,反映出“男性优于女性”的社会偏见。

二、女性词汇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