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

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

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

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

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

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

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

第一章林木结实

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

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

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

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

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

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

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

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

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

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

水分不足

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

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

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

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

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

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①生理成熟: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能力时。

特点:含水量高、营养物质处于易溶状态,种皮不致密,保护组织不健全。

②形态成熟: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外部形态呈现出成熟的特征时。多数树种的采

种时期。

特点:含水量低、营养物质呈凝胶状态,呼吸作用微弱,种皮致密、坚实,耐贮藏。

一般生理成熟先于形态成熟。

2种子的采种期:①小粒种子或带翅、带絮毛的种子,应在成熟后脱落前及时采种。

②种子成熟后较长时期悬挂在树上不落,采种期可延长。

③果实紫红色、红色的树种,易遭鸟类啄食,成熟后及时采种。

④果实易开裂的树种,及时采种。

3采种方法:树上采种(人工采种、机械采种)、地面收集、伐倒木上采集、水上收

4如何选择采种母树:

(一)生长发育条件:树干通直、无病虫害、无疤节、发育健壮、材质好、树冠小、结果丰富、对病虫风等灾害抵抗力强、无机械损伤的林缘木或孤立木(距林分较近)。

(二)母树年龄:壮年母树

5林木种实:针叶树种的球果、阔叶树中的果实和种子的总称。

种实调制: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

总称。

①脱粒

②净种:除去夹杂在种子中的鳞片、果皮、种皮、果柄、枝叶碎片、空粒、废种子、

土块、虫卵、异类种子等,目的是提高种子纯度。

方法:风选、水选、筛选或粒选(手选)

③种粒分级:把某一树种的一批种子按种粒大小加以分类。

第四章林木种子贮藏与品质检验

1种子寿命:在通常情况下,种子生命力所能维持的年限。

2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①种子生理解剖性质:种皮结构、内含物②种子的含水量:种子安全含水量③种子

的成熟度和机械损伤状况

(二)环境因素:

①温度:种子对温度的反应因含水量而异。种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因树种而异

②湿度:平衡含水量—种子相对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之间,保持平衡的含水量

种子的吸湿性能因树种而异,不同树种其种皮构造及化学成分差异很大。

对一般的树种来说,种子贮藏期间种子贮藏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25-50%范

围内

③通气条件:通气条件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程度同种子本身的含水量有关

④生物因子:真菌和细菌、虫害、鼠害

3种子贮藏的方法:1)干藏法①普通干藏法②密封干藏法2)湿藏法①室外坑藏法

②室内堆藏法③流水贮藏法

4种子品质及其指标:

1)净度: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2)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测定方法:百粒法、千粒法、全量法。

3)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率):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4)种子发芽能力:

发芽率:在最适宜发芽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期限,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供检种

子总数的百分比。

发芽势:种子发芽数达到高峰时的正常发芽种子的总数与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平均发芽速率:种子发芽所需的平均时间。

场圃发芽率:在场圃的环境条件下,所测得的发芽率。

5)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

6)种子优良度:人为的直接观察来判断种子的品质指标。种子的形态、色泽、气味、

硬度等。解剖法、挤压法

5种批:种源相同,采种年份相同,采种方法、种实的调制及贮藏方法相同,播种品质一致,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同一树种或品种种子,称为一个种子批,或叫一批

种子。

6种子样品:初(次)样品→混合样品→送检样品→测定样品

7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①发芽试验(时间长,且对一些休眠期长的种子行之无效)

②染色法(常用且易行)③x光照射法④感观检验法

第五章种子休眠与催芽

1种子休眠:由于种子的内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不能立即发芽的自然现象类型:1)强迫休眠:种子成熟后,由于种胚得不到发育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因此处于休眠状态。如果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如水分、温度、空气、光等,就能很快发芽2)长期休眠(生理休眠):有些种子成熟后,即使给予一定的发芽条件也不能很快发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或经过特殊处理才能发芽

2导致种子休眠的因素:

1)种皮机械障碍:种皮坚硬,致密以及具有蜡层,不易透气透水。打破方法:破坏

种皮。

2)生理后熟:种胚发育不全影响发芽。打破方法:低温层积处理。

3)含有抑制物质:如乙烯、生物碱等。打破方法:低温层积处理。

3种子催芽:以人为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并使种子露出胚根的处理。

方法:1)清水浸种法:多数树木种子用清水浸种后,都可以促使种皮变软,吸水膨

胀,提早发芽。

2)机械损伤法:擦伤种皮,改变其透性。

3)酸、碱处理:把具有坚硬种壳的种子,浸在有腐蚀性的酸、碱溶液中,使种壳变

薄,增加透性,促进发芽。

4)层积催芽法

5种子萌发的阶段:吸胀、萌动、发芽

6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水分、温度、氧气、光照

第二篇苗木培育

1播种苗与野生实生苗的区别?

播种苗经过人工的培育,根系发达,苗木生长整齐、健壮、质量好;

野生实生苗由于密度不均,根系不发达,苗木的质量也不好。

2播种育苗:把林木种子播种到苗圃土壤中,通过育苗技术措施为种子提供有利于发芽、生长的条件,培育出苗木的方法,即有性繁殖的方法。

3硬枝扦插与嫩枝扦插的区别?

①硬枝扦插:选用当年生、休眠期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

②嫩枝扦插:在生长期中应用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繁殖

4苗木质量评价形态、生理、活力指标有哪些?

1)形态指标:苗高、地径、高径比、苗木重量、根系指标、茎根比、顶芽、质量指

2)生理指标:①苗木水分:含水量、水势、P-V技术

②导电能力:植物组织外渗液电导率、植物组织电阻率

③其它指标:矿质营养、碳水化合物储量、叶绿素含量、TTC染色法测定根系活力、

芽休眠

3)活力指标:①根生长潜力:新根生长点数量、大于1cm长新根数量、大于1cm长新根总长度、新根表面积指数、新根鲜重、新根干重

②RGP 测定时间

第一章苗木年生长规律

1 根据育苗材料和方法苗木分为几类?

苗木:用于造林绿化的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

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

①实生苗:由种子繁殖的苗木称为实生苗。播种苗与野生实生苗

②营养繁殖苗。插条苗、埋条苗、插根苗、根孽苗、嫁接苗、压条苗

③留床苗:在上1年的育苗地继续培育的苗木。

④移植苗:凡在苗圃中把原育苗地的苗木移栽到另一地段继续培育的苗木叫移植苗。

2 苗木的高生长有何特点?

(一)春季生长类型—前期生长类型。高生长期及侧枝延长生长期很短,且每个生

长期只生长一次。

⑴这类苗木的实生苗,从2年生开始明显地表现出高生长期短的特点

⑵高生长期结束后,主要是叶子生长,根系和直径继续生长

⑶有时出现二次生长(秋生长)现象

(二)全期生长类型。苗木高生长期持续在全生长季节。

⑴高生长在全生长季节中都在生长;

⑵叶子生长、新生枝条的木质化,都是边生长边进行的;

⑶到秋季达到充分木质化,以备越冬。

⑷高生长速度,在年生长周期中不是直线上升,一般要出现1次(南方1-2次)生长

暂缓期,有时会出现生长停滞状态

3苗木直径生长有何特点?

⑴苗木的直径生长高峰与高生长高峰是交错进行的。

⑵直径生长也有生长暂缓期。夏秋两季的直径生长高峰都在高生长高峰之后。

⑶秋季直径生长停止期也晚于高生长

⑷高生长停止后,直径生长还有一个小高峰。

4苗木根系生长有何特点?

⑴根系生长在1年中有数次生长高峰。

⑵根系生长高峰是与高生长高峰交错的。

⑶苗根在春季生长高峰出现最早。

⑷夏秋两季根的生长高峰都在高生长高峰之后,根系生长的停止期也比高生长停止

期晚。

⑸根系生长高峰期与径生长高峰期接近或同时。

⑹有的树种苗木根系生长还要求通气条件。

5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周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其各自的生长特点和育苗技术要点

是什么?

1)出苗期:⑴阔叶树种子叶出土但未出现真叶;针叶树种子叶出土,种皮未脱落,

尚无初生叶。

⑵针、阔叶树种,地下一般只有主根而无侧根,地上生长很慢,根部

生长快。

⑶营养来源主要是种子所贮存的营养物质。不能吸收水分、养分,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

育苗技术要点:主要是给幼苗出土创造有利条件,使幼苗出土早而多。播前整地、适宜播种期、种子催芽处理、加强播种管理等。

2)幼苗期:⑴营养来源全靠自行制造的营养物质

⑵阔叶树种的幼苗地上部分生出真叶后,叶子数量不断增加,叶面积逐

渐扩大;针叶树种幼苗的子叶已脱掉种皮,并在生长点上生出初生叶。

⑶前期高生长很缓慢,根系生长较快。

⑷后期高生长由快转慢。

育苗技术要点:主要是保苗并促进根系生长,给速生期打下良好基础。

⑴灌溉要适时适量,及时松土除草

⑵生长快的树种,应在幼苗期进行间苗和定苗。生长慢的针叶树苗,如果过密,也

应进行间苗。

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⑷小苗幼嫩,抵抗力弱,预防晚霜及高温危害。

⑸合理施肥。

3)速生期:⑴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量都最大。

⑵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已形成了发达的营养器官。

⑶环境条件方面,光照、气温,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空气相对湿度,

是决定苗木质量的关键时期。

⑷一般要出现1次(南方树种1-2次)高生长暂缓期,形成2-3个高生

长高峰。

育苗技术要点:追肥,灌溉,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4)生长后期(苗木硬化期):

⑴生长速度减慢,高生长量急剧下降,最后停止生长,继而出现冬芽。

⑵苗木体内含水率逐渐降低,干物质增加,营养物质转入贮藏状态,逐渐木质化,

故称硬化期。

⑶苗木对低温和干旱性抗性提高,落叶树种苗木的叶柄逐渐形成离层而脱落,进入

休眠期。

育苗技术要点:促进苗木木质化,防止徒长,提高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

6 插条苗的年生长周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其各自的生长特点和育苗技术要点是什

么?

1)成活期:⑴插穗无根,落叶树种也无叶,养分来源主要是插穗本身贮存的营养物

质。

⑵插穗的水分除了插穗原有的,主要是从插穗下切口通过木质部导管从

土壤中吸收。

育苗技术要点:创造适宜的土壤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

2)幼苗期与生长初期:

⑴前期根系生长快,地上部生长缓慢。到后期,地上部分生长加快,逐渐进入速生

期。

⑵扦插当年即表现出两种生长型的生长特点。幼苗期或生长初期的持续期,春季生

长型约2周左右,全期生长型1-2个月。

⑶春季生长型树种的“插根苗”,扦插当年的苗木不表现出其原有的生长特点

育苗技术要点:

⑴可开始追氮、磷肥,促进幼苗生长。

⑵幼苗娇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弱,要防止过低或过高温度的危害。

⑶灌溉,中耕。

⑷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⑸如果在温室或棚内嫩枝插条,在幼苗期后期应逐渐增加通风透光,使幼苗适应自

然条件

3)速生期:当年就表现出两种生长型的特点。

育苗技术要点:⑴对春季生长型苗木,追肥灌溉要提前。⑵需抹芽的要在速生期之

初抹芽。

4)苗木硬化期:

⑴春季生长型苗木的高生长在速生期已结束,形成顶芽。到硬化期只是直径和根系

生长,且生长量较大。

⑵全期生长型苗木,高生长在硬化期还有较短的生长期,而后出现顶芽。直径和根

系在硬化期各有1个小的生长高峰,但生长量不大。

育苗技术要点:凡能促进生长,不利于木质化的措施一律停止。需要越冬防寒。

第二章苗圃的区划与建设

1苗圃的种类:

按苗圃面积大小: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小型苗圃

按苗圃所在位置:城市苗圃、乡村苗圃(苗木基地)

按苗圃育苗种类:专类苗圃、综合苗圃

按苗圃经营期限:固定苗圃、临时苗圃

2苗圃建设要考虑的条件有哪些?

(一)苗圃的经营条件:交通条件、电力条件、人力条件、周边环境条件、销售条件

(二)苗圃的自然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源条件、气象条件、病虫害和植被情

3苗圃用地是如何划分的?

1)生产用地:直接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地。

2)辅助用地:苗圃的管理区用地和苗圃道路、排灌渠道、防护林带、晾晒场、积肥

场、仓贮建筑等占用的土地。

4如何进行苗圃规划设计?

1)苗圃用地的划分和面积计算

2)准备工作:踏勘、测绘地形图、土壤调查、气象资料的收集、病虫害和植被状况

调查

3)规划设计

①生产用地的区划:作业区及其规格;各育苗区的设置

②辅助用地的设计:

苗圃道路的设计、灌溉系统的设计、苗圃排水系统的设计、苗圃防护林带的设计、

苗圃管理区的设计

5苗圃技术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苗圃基本情况档案、苗圃土地利用档案、苗圃作业档案、育苗技术措施档案、苗木生长发育调查档案、气象观测档案、科学试验档案、苗木销售档案

第三章苗圃耕作与轮作

第四章播种苗的培育

1土壤耕作的作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促进气体交换;促进土壤风化;改善土壤的

温热条件;

利于苗木生长;能消灭杂草和防除病虫害

2整地包括哪些环节?

①平地

②耕地(犁地):土壤耕作中最主要的环节。耕地深度与耕地季节对耕地的作用影响

最大

③耙地:在耕地后进行的表土耕作环节。

④镇压:压实松土层

⑤浅耕灭茬:在起苗后的圃地上、收割农作物的茬地上进行浅层土壤耕作。

⑥中耕:防止地表板结、疏松表土、蓄水保墒、清除杂草。

3施肥方法:基肥、种肥、追肥(土壤追肥、根外追肥)4轮作:在同一块圃地上,轮换种植不同树种的苗木或其它作物的栽培方法。

连作:又叫重茬,在同一块圃地上连年培育同一树种的苗木。

5春、夏、秋三季播种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春播:⑴应做好种子的贮藏和催芽工作,以保证出苗

⑵时间宜早,当土壤解冻后,及时进行整地播种,尤其在生长期较短或干旱地

区更为重要

⑶对晚霜危害比较敏感的树种不易过早播种,应考虑使幼苗在晚霜后出土,以

防晚霜危害

夏播:⑴成熟后随采随播,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⑵夏播成败取决于土壤水分条件和地表温度的高低

秋播:⑴根据树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而定,对长期休眠的种子应适当的早播,强

迫休眠的种子要晚播

⑵在北方以当年秋季不发芽为原则。一般树种秋播时间不宜过早,多于晚秋进

行,以防播后当年秋季发芽,幼苗遭受冻害

⑶若要求当年早秋幼苗出土,则早播。如落叶松在北京地区于8月播种,幼苗

很快出土,幼茎到冬季基本木质化,用土埋苗可安全越冬

6如何理解合理密度在育苗中的重要性?

合理密度实际上是合理安排苗木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在保证每株苗木生长发育健壮的基础上,获得单位面积上最大产苗量的密度。苗木过密,每株苗木的营养面积过小,光合作用产物减少,苗木表现细弱,易受病虫危害,移植成活率不高;苗木过稀,不能保证单位面积的苗木产量,苗木空间过大,土地利用率低。合理密度既要保证每株苗木生长发育健壮,有要获得单位面积上最大限度的产苗量,从而

获得苗木的优质高产。

7常用的播种方法以其技术要点是什么?

撒播:把种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

条播:按一定距离,开沟播种,把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落水条播和坐水条播点播:在苗床或大田上按一定株行距挖小穴进行播种

8试述播种苗的抚育管理。

(一)遮阴:侧方遮阴、上方遮阴

(二)灌溉和排水:漫灌、喷灌、滴灌;外水不浸、内水能排、水停沟干

(三)松土除草:除早、除小、除了

(四)密度控制:间苗、定苗、补苗,“早间苗、晚定苗”

(五)切根

(六)病虫害防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

(七)苗木越冬防寒:

生理干旱:覆土、风障、灌冻水、覆盖

霜冻:早霜、晚霜

圃地选择、适期播种、覆盖或搭暖棚、促进木质化、熏烟、喷水灌溉

第五章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1营养繁殖: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为育苗材料,培

育苗木的方法。

扦插繁殖:利用离体的植物营养器官,在一定的条件下插入土、沙或其他基质中,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经过人工培育使之发育成一个完整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2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树种其生物学特性、母树年龄、枝条年龄、1年生枝条着生部位、同

一枝条部位、枝条发育状况、同龄枝条直径和长度、插条保留芽和叶

(二)外界因素:

1)温度:生根最适温度为20-25℃

2)土壤水分:生根容易的树种扦插后灌1-2次透水就能满足生根的需要

3)土壤通气条件:插条生根需要氧气。

4)光照:嫩枝扦插要保持一定的光照条件

5)扦插基质:嫩枝扦插时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扦插基质

3扦插的种类:

1)根插:必须是根上能形成不定芽的树种,往往在枝插不易成活或生根缓慢、管理

费工的树种中采用。

2)茎(枝)插:最常用的方法,即一般所说的扦插。

a硬枝扦插(休眠期扦插)b嫩枝(绿枝、软枝)扦插(生长期扦插)

3)叶插:很多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叶插繁殖

4扦插方法:

(1)直接扦插:将插条直接插入圃地。要求圃地一定要松软。

(2)穿孔扦插:先用穿孔器具在圃地上打孔,再将插条插入孔内。穿孔深度要比扦插深度浅1-2厘米,插入插条时使下切口与土壤接触,以利吸水。

(3)泥浆扦插:先将圃地灌一次透水,在水渗下后立即扦插。

5促进插条生根的方法

(一)机械处理:环剥、刻伤、缢伤等。

(二)物理处理:黄化、加温、洗脱等。

(三)药剂处理:生长激素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生根促进剂

6嫁接:也称接木,人们有目的的利用两种不同植物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新

个体。

以枝条做为接穗的称“枝接”,以芽为接穗的称“芽接”。

7嫁接方法:(一)枝接类:切接、劈接、插皮接等。

(二)芽接类:如带木质部芽接(嵌芽接)、T字形芽接、方块芽接等。

(三)根接:将接穗直接接在根上

8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1)砧木和接穗的亲合力:亲合力就是砧木和接穗在遗传基础、生理代谢、组织构造诸方面相同或近似,从而具有互相结合为一体的能力。通常是亲缘关系越近,亲合

力越强。

(2)植物种类

(3)砧木的生理状况:形成层旺盛活动时,嫁接成活率最高。

(4)接穗的生活力:接穗生活力差不会有高的成活率。

(5)植物汁液内含物

(6)植物的极性:枝接、根接要使接穗的形态学下端与砧木的形态学上端相接,但芽

接倒置也能成功愈合。

(7)嫁接技术:切削、剥离、绑缚等操作必须符合要求

(8)影响愈伤组织形成的环境因素:

湿度:对愈伤组织形成和发育影响最大

温度:对愈伤组织形成和发育有显着影响,一般25℃左右最适合愈伤组织生长

氧气:缺氧不利于愈伤组织生长

光线:黑暗环境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

第三篇森林营造

第一章森林立地

掌握:三项作业、森林的基本分类、森林立地相关概念、主导因子及其确定方法、

造林地的种类

了解:森林立地分类

1三项作业:

1.1人工造林:在无林地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进行的植树活动。

1.2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包括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进行的植树活

动。

1.3低价值林改造(简称低质林改造):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用价值高的树种对价

值不高的林分进行改造,从而代替低价值的树种。

2森林的基本分类:

①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起来的森林,包括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低价值

林改造形成的森林。

②天然林:自然演替或天然更新形成的森林称为天然林,包括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

生林。

原始天然林:完全通过自然演替形成的林分。

天然次生林:经过人为砍伐或自然灾害后,由天然更新形成的森林。

3立地: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

合体。

森林立地: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立地类型: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

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4主导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限制性、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确定方法:①逐个分析环境因子对植物所必需的生活因子(光、热、气、水、养)的影响程度,对生活因子影响大的,就是主导因子。②分析环境因子中的极端因子,也就是对植物生存或生长起限制性作用的因子,这样的限制性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5造林地的种类:①荒山荒地

②迹地。a采伐迹地:森林采伐以后的造林地b火烧迹地:人为或天然火灾后形成的

造林地

③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④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及树种选择

1.用材林对树种的要求:速生、丰产、优质

风景林对树种的要求:树形美、叶色美、叶形美、花美

2.适地适树的评价标准:

2.1 定性标准(客观)

1)成活的标准:在技术得当的情况下,林木不受任何限制的成活。

2)成林的标准:到达一定的年龄后,林木如期郁闭。

3)成材的标准:到达一定年龄后,林木具有正常的高度和粗度。

4)稳定性:林木从栽植到主伐更新,不因一些病虫危害或气候波动的影响而死

亡。

2.2 定量标准

1)立地指数:采用立地指数评价适地适树时,可根据林学知识和栽培经验确定一个

适宜值表示适应性。

2)材积生长量:评价树木是否达到适地适树,最直接的方法是林木的生产力的指标3)立地期望值:相当于在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

利用不同树种采伐年龄、培育费用、成材价格等方面的不同,从经济效益方面反

映林地立地的产出高低。

3.适地适树的途径

1)选择的途径

①选树适地:在确定造林地以后,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这是最普遍和最多的

途径。

②选地适树:确定了造林树种,寻找与之相适应的造林地。一般情况下是新树木种

的引进所采取的方法。

2)改造的途径:

①改树适地:在树木与立地不相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

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选种、育种:利用树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杂交或选育等,提高树木的适应性。引种驯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及科学锻炼的方法,使林木由适应区逐步向不适应

区过渡。

②改地适树: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主要技术措施:整地、施肥、灌水

(排水)等

4.适地适树的研究方法:

1)单因子对比法:在其它各项立地因子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以某单个因子影响林木生长状况的对比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把最影响林木生长或限制林木

生长的单个因子找出来。

2)分立地类型对比方法:首先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然后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林

木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此确定树木是否适合立地。

3)多因子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把立地因子数量化后与林木生长建立起数学模型,

用于生长预测和适地适树判断。

需要了解的内容

1.经济林对树种的要求:丰产、优质、早实

能源林对树种的要求:1)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能量高2)具有萌蘖更新的能力

3)适应性强

2.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生态学,林学,适地适树,造林目的

第三章造林密度及种植点配置

1.密度作用规律:

1)造林密度对苗木成活的作用:为了保证造林一次成功,不再进行补植,加大造林

密度。

2)造林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略微加大造林密度对林木有利

3)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①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有的林木密度越大,树高就越高;有的相反;有的密

度对树高没有影响。

②密度对林木树冠的影响:郁闭前,树冠的生长速度基本一致。密度大的林分郁闭早,密度大的林分林木的树冠小。密度与树冠指数(包括冠幅和冠长)的关系

是显着负相关。

③密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

A密度对直径的影响是通过密度对树冠的影响和对地下部分的影响而实现的,特别是对前者的作用更大。林木直径与树冠指标呈典型的正相关关系

B密度越大,林木平均直径就越小,呈直线的负相关关系。

C直径分布:密度越大,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

④密度对单株材积的影响:林分密度越大,平均单株材积越小

⑤密度对干材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幼林阶段:林木的蓄积量的大小取决于密度的大小。

成熟林阶段:密度对林木作用越来越大,不同密度的单株材积相差很大,蓄积量中

单株材积的比重越来越明显。

4)密度对干形材质的影响

①密度对尖削度的影响:树干的尖削度随密度增大而递减

②密度对材性的影响:密度大,林木晚材的比例大,木材的比重有所增加,对木

材的材性有正影响

5)密度对根系生长和林分稳定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密度过大,对根系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易使根系发育受阻,造成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袭;密度过小,林分迟迟不郁闭,易造成大量杂草、灌木

滋生、与林木争水争肥等。

2.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①经验法:主要依据过去人工林的造林密度及生长情况,结合具体的实际而确定造

林密度

②试验法:一个新的造林树种的引入,其初植密度的大小应该进行必要的试验。

③调查法:如果造林地附近有大量的森林覆盖,利用调查法是一个比较省力、省时

的方法

④查图表法:一些树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密度研究,研制了密度管理图,这些树种

造林时,可参考密度管理图

3.常用配置点的分布形式:①行状配置。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②群状配置

需要了解的内容

1.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林分密度与经营目的的关系;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1

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范围内 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范围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林木个体生长:是指树木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变化,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 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极性:林木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个器官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关系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森林的潜在生产能力: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气候—立地生产力。 造林规划:是对造林工作的宏观安排,包括它的发展方向、林种比例、局部、规模、进度、

吸收练习题-精选.

吸收 填空: 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吸操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脱吸方法是__________等,脱吸操作又称为_________ 的再生。 3.亨利定律是_______溶液的性质,而拉乌尔定律是__________溶液的性质,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二者是一致的。 4.双膜理论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式1/Kg=1/kg+1/Hkl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水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溶质NH3,则传质阻 力主要集中在____膜,其传质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控制。 6.在填料塔的设计中,有效填料层高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乘积,若传质系数较大,则传质 单元高度________,说明设备性能_____.,传质单元数仅与_______________和分离要求有关,反映吸收过程的___________。 7.用纯溶剂吸收某溶质气体,要求回收率大90%,若要将其提高到95%,最小液气比应变为原来的_____。若采用增大压强的 措施,压强应提高到原来的_________。 分析下列因素变化对吸收率的影响: (1)降低吸收温度 (2)气体处理量增大一倍 (3)溶剂进口浓度增加 8.最小液气比(L/V)min只对()(设计型,操作型)有意义,实际操作时,若(L/V)﹤(L/V)min ,产生结果是 ()。 答:设计型吸收率下降,达不到分离要求 9.已知分子扩散时,通过某一考察面PQ 有三股物流:N A,J A,N。 等分子相互扩散时: J A()N A()N ()0 A组分单向扩散时: N ()N A()J A()0 (﹤,﹦,﹥) 答:= > = ,< > > 。 10.组分A通过一定厚度的气膜扩散到固体催化剂表面时,立即发生化学反应 A(液)=2B(气),生成的 B离开表面向气 相扩散。记 J A,J B分别为组分A,B的扩散通量,N A,N B 分别为组分A, B的传质通量,则在稳定扩散条件下 (1)A |N A|=0.5|N B| B |N A|=2|N B| C |N A|=|N B| D N A,N B的关系不能确定 (2)A |J A|=0.5|J B| B |J A|=2|J B| C |J A|=|J B| D J A,J B的关系不能确定 答: 11.气体吸收时,若可溶气体的浓度较高,则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 答:增强 12.当温度升高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答;升高升高 13.A,B两组分等摩尔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A在B中单向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 ()。 答:满足恒摩尔流假定的精馏操作吸收 14.在相际传质过程中,由于两相浓度相等,所以两相间无净物质传递()。(错,对)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 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 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 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 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 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 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增大增大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 10、填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西环鲍尔环矩鞍环阶梯环波纹填料丝网填料 11、填料选择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积大、空隙大、机械强度高价廉,耐磨并耐温。 12、在选择吸收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用的吸收剂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 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惰性组分不溶解。 13、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14、填料塔内提供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料的表面积及空隙 15、填料应具有较_____的__________,以增大塔内传质面积。 大比表面积 16、吸收塔内填装一定高度的料层,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气液两相_________。 传质面积 17、菲克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 18、以(Y-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为N A=K Y(Y﹣Y﹡)。 19、、吸收操作是依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得以分离。 20、某气体用ABC三种不同的吸收剂进行吸收操作,液气比相同,吸收因数的大小关系为A1﹥A2﹥A3,则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什么?什么情况下的干扰最大? 答: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任何可以引起系统参数变化的事件。例如短路故障、电力元件的投入和退出等。其中短路造成的干扰最大。 2、为什么说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答:由于实际电力系统的参数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电力系统总是处在暂态过程之中,如果系统参数在某组数值附近作微小的持续变化,则描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运行参量持续在某一平均值附近做微小的变化,我们就认为其运行参量保持平均值不变,即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由此可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实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3、为简化计算,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和机电暂态过程分析中都采用了那些基本假设? 答:电磁暂态分析过程中假设系统频率不变,即认为系统机电暂态过程还没有开始;机电暂态过程中假设发电机部的机电暂态过程已经结束。 4、简述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 答: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短路故障(又称横向故障)指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的不正常连接,短路故障又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各种短路又有金属性短路和经过渡阻抗短路两种形式。三相短路又称为对称短路,其他三种短路称为不对称短路;在继电保护中又把三相短路、两相短路称为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称为接地短路。断线故障(又称纵向故障)指三相中一相断开(一相断线)或两相断开(两相断线)的运行状态。 5、简述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危害 答:短路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短路电流大幅度增大引起的导体发热和电动力增大的危害; 2)短路时电压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危害; 3)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的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6、简述断线的特点及危害 答:断线的特点是不会出现大的电流和低电压,但由于三相不对称,将在系统中产生负序和零序电流,所以断线的主要危害是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7、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变压器变比通常如何选择?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通常选择基本级的平均额定电压作为电压基准值,变压器的变比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慢波 4、胃肠激素 5、脑-肠肽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分解运动 9、胆盐的肠-肝循环 二、填空题 1、消化有两种主要方式:和。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和三种形式。其中慢波的起步点是。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 4、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和。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最重要的消化液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6、胃的功能之一是容纳和储存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食糜。与之相关,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和。 8、内因子是由胃的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等,消化淀粉的酶是,消化脂肪的酶是。 11、胆汁的成分包括胆盐、磷脂、胆固醇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其主要作用是。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回肠能主动吸收和。

三、选择题 1、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富有伸展性 B、具有像心脏一样规则的自律性 C、具有紧张性收缩 D、兴奋性低 E、对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说,正确的是:()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收缩速度较慢 C、伸张性小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有稳定的自发节律性 3、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反应不敏感() A、机械牵张 B、电和切割 C、温度变化 D、酸碱等化学物质 E、缺血和平滑肌痉挛 4、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 A、消化食物 B、内分泌 C、免疫 D、吸收营养 E、维持酸碱平衡 5、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 D、分节运动 E、集团蠕动 6、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说,正确的是:() A、胃肠各段的频率相同 B、起步点是纵肌与环肌之间的Cajal细胞 C、依赖于支配神经的存在 D、不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E、可促发肌肉收缩 7、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Cl—外流 E、K+外流 8、迷走神经兴奋时将引起()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 9、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运动加强 B、胃排空减慢 C、胆囊舒张 D、消化腺分泌减少 E、括约肌收缩 10、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多,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B、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C、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D、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E、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少 11、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洋务派D.义利团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 C.《四洲志》D.《瀛环志略》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8.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 9.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腐败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西方列强的强大 D. 经济力量的薄弱 10.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 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1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1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13.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 A、40至50年代 B、50至60年代 C、60至70年代 D、70至80年代 14.标志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相互勾结的事件是() A.签订《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北京政变 D.签订《辛丑条约》 15.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B.签订《马关条约》 C.三国干涉还辽 D.签订《辛丑条约》 16.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树木学教学大纲

《树木学》教学大纲 林业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 50 学时, 1 周实习 专业:林学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树木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树木物候观测 第三节树木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树木分布区 ?树种各论 第一节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苏铁科 Cycadaceae ;银杏科 Ginkgoaceae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松科Pinaceae ;杉科 Taxodiaceae ;柏科 Cupressaceae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les ;红豆杉科 Taxaceae ;麻黄科 Ephedraceae ; 第二节被子植物门 Anginospermae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樟科 Lauraceae ;腊梅科 Calycanthaceae ;八角科Illiciaceae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小檗科 Berberaceae ;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连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 ;领春木科 Eupteleaceae ;悬铃木科 Platanaceae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杜仲科 Eucommiaceae ;榆科Ulmaceae ;桑科 Moraceae ;胡桃科 Juglandaeae ;壳斗科 Fagaceae ;桦木科Betulaceae ;木麻黄科 Casuariaceae ;蓼科 Polygonaceae ;茶科 Theaceae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椴树科 Tiliaceae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锦葵科Malvaceae ;柽柳科 Tamaricaceae ;杨柳科 Salicaceae ;杜鹃花科 Ericaceae ;柿树科 Ebenaceae ;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茶藨子科 Ribesiaceae ;蔷薇科Rosaceae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云实科 Caesalpiniaceae ;蝶形花科 Fabaceae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山茱萸科 Cornaceae ;八角枫科Alangiaceae ;珙桐科 Davidiaceae ;紫树科 Nyssacaea ;卫矛科 Celastraceae ;冬青科 Aquifokiaceae ;黄杨科 Buxaceae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鼠李科Rhamnaceae ;葡萄科 Vitaceae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槭树科 Aceraceae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楝科Meliaceae ;芸香科 Rutaceae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五加科 Araliaceae ;茄科 Solanaceae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木犀科 Oleaceae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禾本科Poaceae 。

吸收练习题 课堂测验

吸收练习题 一、填空题:(31) 1、压力__ _,温度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2、由双膜理论可知,____ ___为吸收过程主要的传质阻力;吸收中,吸收质以 _____的方式通过气膜,并在界面处溶解,再以_ __ ____的方式通过液膜。 3、吸收操作的依据是____ ____,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4、亨利定律的表达式Ex p *,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 气体为___气体。 5、对极稀溶液,吸收平衡线在坐标图上是一条通过点的线。 6、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中的溶质组分分压总是___ _____溶质的平衡分压, 因此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 ____。 7、吸收过程中, X K是以___ _为推动力的总吸收系数,它的单位是____。 8、吸收操作中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 ___,吸收推动力___ ___。 9、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时,完成一定的吸收任务所需填料层高度将为__ _。 10、用吸收操作分离气体混合物应解决下列三方面问题:_ 、 与。 11、填料塔操作中,气液两相在塔内互成__ _ 流接触,两相的传质通常在_ ___的液体和气体间的界面上进行。 12. 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而 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13.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D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减小)。 14.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 压,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 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5.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 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3.s, k xa =0.4kmol/m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 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该气体为溶气体。 二、选择题(40) 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分离。 A.液体均相混合物 B.气液混合物 C.气体混合物 D.部分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2、难溶气体的吸收是受______。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双膜控制 D.相界面 3、在吸收塔的计算中,通常不为生产任务所决定的是:_____。 A.所处理的气体量 B.气体的初始和最终组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42554

五、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277题) 一、选择题 ( 共85题) 1.2分(1010)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1)消失(2) 精细结构更明显 (3)位移 (4)分裂 2。 2 分(1019) 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 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 ) 3。 2 分 (1020) 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 (1) 比色法 (2) 示差分光光度法 (3) 光度滴定法 (4)分光光度法 4。2分 (1021) 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 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 光率应等于( ) (1)8% (2) 40% (3) 50% (4)80% 5. 1 分(1027) 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 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 滤光片?( ) (1)红色(2) 黄色 (3)绿色 (4) 蓝色 6. 2 分(1074)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 (1) 一氯甲烷 (2) 丙酮(3) 1,3-丁二烯(4) 甲醇 7. 2 分(108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2)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 (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 (4)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 8. 2分 (1082)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1) 极大值 (2) 极小值 (3) 零(4) 极大或极小值 9。 2 分 (1101)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高分子物理】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本习题参考答案大部分均来自于《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名词解释 ●旋光异构体: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能够形成互为镜像的两种异构体,表现出不同 的旋光性,称为旋光异构体。p12 ●顺序异构体:由结构单元间的联结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称为顺序异构体,即头尾、 头头、无规表示的键接异构。p6 ●有规立构高分子:“等规高聚物”。分子链中旋光异构单元有规律性地排列的高分子。一 般指全同或间同高分子。p13 ●立构规整度:“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p13 ●链段:我们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算作一个独立的单元,称它为“链段”。P27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P17 ●平衡态柔顺性:静态柔顺性又称平衡态柔顺性,是指大分子链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柔 顺性。高分子链的平衡态柔顺性,通常用链段长度和均方末端距来表征。链段是指从分子链划分出来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运动单元。动态柔顺性是指高分子链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到另一种平衡态构象的速度。 ●高斯链: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P28 ●受阻旋转链: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对于分子骨架中环绕单键的旋转造成了阻碍,这种类型 的高分子链称为受阻旋转链。 ●自由旋转链:假定分子链中每一个键都可以在键角所允许的方向自由转动,不考虑空间 位阻对转动的影响,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旋转链。P21 ●自由联结链:假定分子是由足够多的不占有体积的化学键自由结合而成,内旋转时没有 键角限制和位垒障碍,其中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向的几率都相等,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联结链。P20 ●等效自由结合链:令链段与链段自由结合,并且无规取向,这种链称为“等效自由结合 链”。P27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构象数与规整度无关。 (2)错误共轭双键间的单键实际上具有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 (3)错误与结晶条件有关(如淬火样品中可能没有结晶);正确,具有结晶能力。 (4)正确温度高,内旋转越容易,内旋转异构体数目越多。 (5)正确结晶是三维有序,取向是一维、二维有序,有序代表着构象数减少,显然结晶构象数最少。 (6)错误高分子处于无定形态时,其末端距相等。 (7)错误自由结合链统计单元是一个化学键。而高斯链的统计单元是一个链段。高斯链包括自由结合链,而自由结合链只是高斯链的一个特例。 (8)错误高分子链段无固定长度,无固定位置,是个统计概念。可以通过le=h2/lmax求得平均链段长度,但是h2仍需通过实验得到。 (9)正确对于极端刚性链,高斯统计理论不适用。 (10)错误依据分子链柔顺性的不同,几何计算得到的末端距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无扰状态分子链的末端距。 (11)正确键角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长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个数变多,均方末端距变大。 (12)错误长支化---分子链之间的物理缠结作用增加,分子链活动受阻,柔顺性下降。短

教材体例

优质核心课程教材编写注意事项 一、教材编写的总体要求 本套优质核心课程教材要遵循精品原则,努力体现我院示范院建设,特别是重点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教师职教能力测评的优秀成果;遵循创新原则,在编写思路、教材体例、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方面有所创新,努力为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适应新职教模式改革需要的高职教材编写提供借鉴;遵循特色原则,着力体现高职特色、校本特色以及行业和学科特色;遵循实用原则,不追求全面性、系统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实训,有机安排教、学、做(训)、评(考)等环节,突出适用、实用和应用的特点;遵循科学性原则,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遵循认知规律、生物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校企合作原则,积极吸纳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编写,融入企业要素,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教学改革的优秀教材;遵循立体化原则,在纸介质教材主件基础上,根据教材编写组的实际情况适当配套相关辅助系列教材,如电子课件、案例库、自学指导手册、实训指导书、习题集、自测题库等。 教材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出发点,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重解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关键性环节的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引进真实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援引真实的企业案例;要处理好基本内容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关系,注意删减陈旧的内容,增加前沿和实战的内容。教材编写要力求正确、严谨、规范。教材所述全部观点要正确可靠;取材翔实,概念定义确切,逻辑推理严密,数据可靠准确;体系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同一名词、术语,数字、计量单位的使用,图、表、公式的书写,全书规范、统一。 字数要求:可在遵循以上编写原则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每学时不宜超过3000字。 作者交出版社的书稿,要做到齐、清、定。 齐:书稿的内封、内容简介、编写人员名单、前言、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图表等要完整齐全。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 ·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0.01???。平衡关系y=0.5x 。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漂流因数可表示为 BM P P ,它反映 由于总体流 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增加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 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A 组份通过B 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 dC D J A AB A -=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减小 ,温度 升高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A= L/mV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14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 3.s, k xa =0.4 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 气膜控制,约100% ;该气体为 易 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B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B ???。平衡关系y=0.5x 。 A 0.02 B 0.01 C 0.015 D 0.005 4 已知SO 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 1、t 2、t 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 1=0.0035atm 、E 2=0.011atm 、E 3=0.00625atm ,则??A ??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0.01???。平衡关系y=0.5x 。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漂流因数可表示为 BM P P ,它反映 由于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增加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 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A 组份通过B 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 dC D J A AB A -=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减小 ,温度 升高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A= L/mV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14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 3.s, k xa =0.4 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 气膜控制,约100% ;该气体为 易 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B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B ???。平衡关系y=0.5x 。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 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 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 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 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 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 E.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 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 E.织布厂的纺织机 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A.生产工具 B.基础设施

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标准答案

6-1 已知在101.3 kPa(绝对压力下),100 g 水中含氨1 g 的溶液上方的平衡氨气分压为987 Pa 。试求: (1) 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Pa -1); (2) 亨利系数E(Pa); (3) 相平衡常数m ; (4) 总压提高到200 kPa(表压)时的H ,E ,m 值。 (假设:在上述范围内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密度均为1000 3/m kg ) 解:(1)根据已知条件 Pa p NH 987*3= 3/5824.01000 /10117 /13m kmol c NH == 定义 333*NH NH NH H c p = () Pa m kmol p c H NH NH NH ??==-34/109.5333 (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0105.018 /10017/117 /13=+= NH x 根据定义式 333*NH NH NH x E p = 可得 Pa E NH 41042.93?= (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00974.0101325 /987/* *33===p p y NH NH 于是得到 928.0333*==NH NH NH x y m (4)由于H 和E 仅是温度的函数,故3NH H 和3NH E 不变;而 p E px Ex px p x y m ====** ,与T 和p 相关,故309.0928.031' 3 =?=NH m 。 分析(1)注意一些近似处理并分析其误差。 (2)注意E ,H 和m 的影响因素,这是本题练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6-2 在25℃下,CO 2分压为50 kPa 的混合气分别与下述溶液接触: (1) 含CO 2为0.01 mol/L 的水溶液; (2) 含CO 2为0.05 mol/L 的水溶液。 试求这两种情况下CO 2的传质方向与推动力。 解: 由亨利定律得到 * 2 250CO CO Ex kPa p == 根据《 化工原理》 教材中表 8-1 查出 ()kPa E CO 51066.1252?=℃ 所以可以得到 4 *1001.32 -?=CO x 又因为 ()() 345 25/10347.318 1066.11000 22 2m kPa kmol EM H O H O H CO ??=??= ≈ -ρ℃ 所以得

1. 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 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4.(Q4)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Answer:1. Dial-up modem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2. DSL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or small office; 3. Cable to HFC: residential; 4. 100 Mbps switched Etherent: company; 5. Wireless LAN: mobile; 6. Cellular mobile access (for example, 3G/4G): mobile 5.(Q5) List the available residential access technologies in your city. For each type of access, provide the advertised downstream rate, upstream rate, and monthly price. Answer: Current possibilities include: dial-up (up to 56kbps); DSL (up to 1 Mbps upstream, up to 8 Mbps downstream); cable modem (up to 30Mbps downstream, 2 Mbps upstream. 6.(Q7) What are some of the physical media that Ethernet can run over? Answer: Ethernet most commonly runs over twisted-pair copper wire and “thin” coaxial cable.It also can run over fibers optic links and thick coaxial cabl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