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 (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就是 (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与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就是 (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的相同需求与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与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就是 (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0、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1、“关注个体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与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就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贯穿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 。

A、为了国家的发展

B、为了学校的发展

C、为了每一个教师的发展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 ,标志着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A、《中国教育改革好发展纲要》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各科课程标准》

D、《全球竞争力报告》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

它们就是(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就是

A、走进社会:

B、珍惜环境;

C、关爱她人:

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就是(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与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就是(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生成性:

D、自由性

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6、把学生瞧成就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就是( )

A、学生的身心发展就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就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就是(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8、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9、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以教为中心;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1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

c、博物馆: 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1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1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

有 ( )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就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1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 )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1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 )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就是以语言能力与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1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

A.加强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与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的总与。 (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的结论。 ( )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与吸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的改革。 ( )

13、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

1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15、新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就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6、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与考试的标准。 ( )

1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

18、《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她课程也都应该关注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

19、《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 20、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就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

21、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

22、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

1、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 )

2、中心教育不只就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3、现代教育就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

4、“以人为本”就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 )

5、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 )

6、教师起主导作用就是无条件的()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就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 )

8、创新教育就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 )

10、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 )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 )

12、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 )

13、“教育即生活”并不就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 )

14、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 )

15、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 )

16、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 )

17、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她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就是杜威理论的翻版()

18、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 )

19、发生认识论就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 )

20、加德纳认为: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 )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C

6、B

7、C

8、D

9、B 10、A 11、C 12、

A 13、B

1、ABCD 2 ABCD 3 CD 4 ABC 5 ABD 6 ABD 7ABCD 8CD 9ACD 10 ABCD

11、ABC 12、ABCD 13、ACD 14、ABD 15.ACD 16、ABCD

1、Ⅹ

2、√

3、Ⅹ 4。√ 5、Ⅹ 6、Ⅹ 7、Ⅹ 8、Ⅹ 9、√ 10、√ 11、Ⅹ 12、Ⅹ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1-5××√√√ 6-10×√×√× 11-15√×√×× 16-20×√√√×

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及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及要求 福民中心小学 1、课程文化的最终价值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2、新课改不仅仅是课程设计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教学价值的创新(教学价值:(a)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b)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c)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是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构成(新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其主体地位,教师是支持者、辅导者和合作者),更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创造(新的教学关系: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是为了促进学,服务于学)。 3、新课改重视“五个提倡”和“四个主张”。“五个提倡”:即提倡问题意识、提倡综合运用、提倡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与生活的联系。“四个主张”: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把班级还给学生,主张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主张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4、叶圣陶先进教育思想的三个基本观点:(a)自主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的自学自勉;(b)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c)探索学习:引导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5、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要求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发展”;“承认差异,因材施教”;“立足于生活经验,关注科技动态”;关注“科学探究”和“平等对话”;教学评价应关注“发展”等理念。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新课程的教育观知识以及有关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 〈三〉娴熟的教学技能:在传统的教学技能基础上,补充新的教学技能,如创设情境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技能,探究技能,师生沟通的技能等。 〈四〉完善的能力结构:教育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现代教育技能驾驭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吸取心知识的能力,灵活机动的教育机制等。 6、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09、3、1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 1.文化的传播者2.潜能的开发者3.学习的促进者4.发展的伴随者5.教育的探究者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3.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4.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5.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三、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四、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信阳市平桥区胡店乡中心校吕大忠教育部2011年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为此,我校教研组也组织全体数学进行课程标准的,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和做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应相互沟通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中“双边”变成了“单边活动”。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缺乏主动和创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一)具体目标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参见例1]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2] 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参见例3与例4] 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参见例5]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高中以——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4、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知识、技能、能力、态度 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为主要目的。实践能力 6、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本次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8、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它们是( abcd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abcd) A、走进社会:B、珍惜环境;C、关爱他人: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cd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abc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生成性: D、自由性 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abd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docx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迫切需要转变。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世纪之初,我国正在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课程实施的行为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解: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1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指以能力、个性 和人格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的良好的个性品;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2新课程是面向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我国的发展的基础,面临的任务是不仅要为知识经济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技术人才,还要为社会其他领域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也就是要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应该面向每位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位学生在能够在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拥有应该具备的技能,使每位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来适应我国发展的要求。 3新课程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 程目标上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 “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的涵义包括:人的完整性与生活得完整性。学生是 一个“完整的人”,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包括两层面的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1 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创新灵性是宝贵财富。如: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笔者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时,笔者就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笔者不禁为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2 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3 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桌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d9213775.html,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作者:夏寅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改变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改变了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问津的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法。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高低。对于初中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的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70-01 1.以“成功教学”观点为动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但读书心态不一,有踌躇满志的、有漫不经心的、有不知所以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没有很快适应学习生活,繁重的功课,大大提高了难度、广度,不同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有的学生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而事实上两者并无差异,即使所谓的差异也只是这些学生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根据这种现象,我采取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以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从简单处着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把握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要不失时机的加以表扬、鼓励,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 2.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新课标)

初中人教版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2.3一元一次方程讨论(二)2.4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3.2 直线、射线、线段 3.3 角的度量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全面调查举例 4.2抽样调查举例 4.3“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七年级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镶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 8.3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2 实际问题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第十章实数 10.1 平方根 10.2 立方根 10.3 实数八年级上 ---------------------------------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 11.1变量与函数 11.2一次函数 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 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象 12.2用图表描述数据 12.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3.1全等三角形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轴对称 14.1轴对称 14.2轴对称变换 14.3等腰三角形 第十五章整式 15.1整式的加减 15.2整式的乘法 15.3乘法公式 15.4整式的除法 15.5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 --------------------------------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2分式的运算 16.3分式方程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7.1反比例函数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形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9.3梯形 19.4课题学习重心…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2数据的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 计量 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 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 九年级上 --------------------------------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二次根式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次根式的加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23.2中心对称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24.1圆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概率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25.4课题学习键盘字母排列规律 九年级下 --------------------------------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七章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 27.2相似三角形 27.3位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28.2解直角三角形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 29.2三视图 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内涵的理解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内涵的个人理解 我想课堂改革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断的去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它是没有终点同时与时代一起发展。虽然提倡新课标已经有好多年,但很多学校还是保持传统课堂的一个基本形式。 我下面第一个问题就是谈谈我对传统课堂的理解和为什么要课堂改革。传统课堂它灌输知识的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无论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要是学生不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新的看法。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创造力会被慢慢的磨灭。创造力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灯泡的发明,让我们进入电气时代,汽车改变人类的交通方式,移动电话,电脑,互联网,诺贝尔奖都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我想中国最优秀的中学生在参加国际的数学比赛,得到的结论是基本功很扎实,创新能力公认的不足是有一定原因的。第二个问题在传统课堂上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形式特别少。老师上得不够精彩,学生不参与进来,当很多学生可以在一天的课堂中一天也不说话,上课时间又长,所以学生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学习就理所当然了。这样上课导致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说话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太爱说话,比较内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中国人几乎没有阅读的习惯,即使你到了外面新华书城你也会发现大多数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各类学生的辅导书占据了书城。德国为什么如此经济发达,人的素质那么高?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因为他们热爱阅读,善于学习,善于反思所以出了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诗人。在科技,人才,教育方面也是世界领先的。 那么我想谈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团体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不要看小这些形式活动,这些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的能力培养。单单的学生或者老师讲都没有发挥集体的作用这也是传统课堂的一个弊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想法都要让学生去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同时团队的领导力也可以从中发挥作用,与其说学习不如说是探究,探究才是独立去想的问题,不能迷信权威。探究合作也就显得更重要了,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靠个人单干的社会了。我们国家很多的团体运动项目根本玩不过其他国家比如篮球,足球,棒垒球等等很大程度是很难把人心聚集在一起。所以常常在工作中看到很多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勾心斗角。 虽然改革的内容有很多个方面但基于我以上的三个问题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一些基本常见的问题1不爱阅读,不善于反思2创造能力不足3判断力批判性能力弱,迷信权威4缺乏独立思考容易人云亦云5缺少真善美的信仰。 经常看到在QQ群上说今天是腾讯的老板的生日,转发此消息可以有话费赠送,在QQ上显示你在抽奖中了多少钱,手机信息电话诈骗的案例。要是有点判断力针对这件事情多问几个问题我想也不会被骗。一台苹果手机,90%的利润都是被美国拿去,中国只是拿廉价的加工费,可想而知一个核心技术是多么的重要,这涉及到很多的技术科技实用创新。 要是教育只是为了教育如何做人,传播书本的知识,传道解惑授业,没有把创新能力当作培养重点我想以后的科技经济是很难上去的。记得在朋友圈上看到一篇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充分的显示想象力的差距。在美国10岁的孩子的英文课写作文的题目是《我怎么看人类的文化》。上历史课给学生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物理课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的照明系统布局。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我想这些问题该有多么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美国老师正是在是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有想像力创造力的想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如果说“旧”课程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 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 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活跃氛围; 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 总体说,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正是新课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 (1)个性创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它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知识,尤其是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就显得更加重要。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2)目标转变,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教师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 (3)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新课程改革将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将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索,强调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又一方向。 (4)回归生活。旧课程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课程内容陈旧且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缺乏意义,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

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一)

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一)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性质与目标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一个过程”,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二、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 1、在引课的问题情境设计上,要渗透创新性。“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达到创新。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应当包括“问题情境——提出数学;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建立模型——感知数学;数学理论——建构数学;解释、应用与拓展——运用数学;总结反思——理解数学”。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 3、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应注重实效性。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上,要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收获,不要流于形式。包括过程反思、方法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通过大量的实践,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 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二) 一、善于发现并呵护创造性思维的亮点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创造性。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点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作为教师,不要把创造看得太神秘,更不能对学生的创造给予太高标准的要求,否则,我们在课堂上就难以发现学生的创造性。 其次,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土壤。教师要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师生情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述,切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处于青春期朦胧状态的初中生,往往最怕在同学们面前丢丑,如果教师不注意鼓励和引导,势必造成其心理上的胆怯,以至于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谈何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数学问题解决就是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抽象问题。所以,问题解决本身就贯穿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要加强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按照“问题解决”的思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联想、类比、猜想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且富有启发性。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2019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 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9年版),并于2019年秋季开始执行。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各

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 实践能力的考查。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课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课程本是用来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但课程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却清楚地表明,并非所有课程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的课程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了学生发展的障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我国的课程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课程主要是一种以社会为指向、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突出特点是重社会的要求,轻儿童的需要;重人类的种族经验,经儿童的个人经验;重知识的逻辑体系,轻儿童的心理特点。 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与这种教育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都在强调: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认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加以安排,也被称为教育的四个支柱:(1)学会认识,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3)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参与

人的所有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合作;(4)学会生存,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这四个支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个都应该得到同等重视,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这种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上述思想已经渗透到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改革之中,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因此,这种课程与儿童之间经常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甚至对立。在重视这种课程的人看来,“儿童只不过是未成熟而有待于成熟的人;是知识浅薄而有待于加深的人;他的经验狭隘而有待于扩大。他的本分是被动的容纳或接受。当他是驯良的和服从的时候,他的职责便完成了”。很显然,这种课程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三层含义:第一,注重每一位学生。注重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第二,注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协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但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注重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协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下面,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方面阐述新课程改革的几个重要理念。 一、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所以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而新课程改革奉行的课程观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促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这意味着: 1、课程是一种经验,强调体验。这意味这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理解,从而对给定的内容持续实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内容持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2、课程是一种过程,强调参与与生成。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换言之,课程不但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所以说,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注重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整体的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生活的完整性表明人与世界的其它构成——自然、社会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传统课程忽略乃至割裂了儿童的整体性。一方面,把学习等同于“读书”,读“专家编的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而忽略了非学术性知识,如儿童的生活环境、经验、阅历,从而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割裂了个体知识学习和精神构建。 A、制定国家课程标准,替代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为学生的经验进入课堂打开了方便之门。 B、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 2、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A、个体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个体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说:“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世界,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B、新课程突破学科领域的束缚,强调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 三、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1、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2、凸现课程的综合化。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错 2: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正确 3: 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错 4: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对 5: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错 6: 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 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对 8: 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错 9: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正确 10: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对 1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错 12: 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程。错 13: 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错 14: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对 15: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错 16: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错 17: 出现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马家爵因打牌而残杀四位学友等极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马等人的个人品质、素质低下,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关系不大。错 18: 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错 19: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