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RMF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_孟杰

基于RMF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_孟杰

基于RMF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_孟杰
基于RMF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_孟杰

文章编号:1007-4627(2003)02-0137-11

基于RMF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

孟杰1,2,3,张炜2,张焕乔2,4

(1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2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

3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4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

摘要:总结和回顾了超重核结构和反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系统计算了实验观测到的Z=102)112号元素的能量随形变的变化,得到了这些核素的基态和鞍点性质,利用Strutinsky壳修正方法研究了壳效应对这些核素的影响.利用所得到的结构信息,计算了相应的冷熔合反应的截面,给出了与实验相仿的结果,得到Z=118号元素的合成截面为23pb,比宏观模型的结果小20倍.讨论了相关物理量对反应截面的影响.同时,还给出了相对论连续谱H artree-Bogoliubov(RCHB)理论对滴线外核1800Sn的描述.

关键词:超重元素;滴线外核;相对论平均场;冷熔合反应截面;壳效应

中图分类号:O571.21+7;O571.6文献标识码:A

1超重核结构和反应研究的历史

核科学领域中一个长期探索的基本问题就是原子核电荷和质量的上限,这已成为激励人们寻找比现有核素质量更大和电荷更多的超重核素的原动力.超重核的研究对物理学和化学有巨大的影响.稳定核的上限不仅对原子核结构,而且对理解宇宙和恒星的结构及其演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经过30多年的探索,核素表右上角的边界仍然是未知的[1)40].

壳效应对幻数核的存在起重要作用,它使得幻数核有很高的稳定性,从而与附近的元素相比,在恒星中有着更高的丰度.而在经典理论中,超重元素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们所对应的经典液滴会由于表面张力和库仑相互作用而裂变.超重核区域的幻数核,同样应该会提供它们存在所需要的量子壳效应.因此,下一个双幻核的预言对超重元素的探索相当重要.

关于超重元素的开拓性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6].采用液滴模型加壳修正方法, N ilsson等人计算了原子核的质量和能量曲面,指出存在一些相对稳定的核素,它们在中子数和质子数平面上被不稳定的区域与已知的核素隔开,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超重元素岛0的核素[4,5].对它们的探索是一系列重离子加速器和在这些加速器上所完成的大量实验的主要缘由.但是,直到今天,关于超重元素岛的存在仍然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基于Nilsson-Strutinsky框架的理论计算,预言在Z=114和Z=126将有质子球形满壳,在N= 184将有中子球形满壳,另外在Z=108和N=162时存在形变的大能级间隔.有限力程小液滴模型(FRDM)除了预言Z=114和N=184的双幻核外,还预言了当N=162,164和Z=104,106,108, 110时有形变的大能级间隔[7].但是,宏观理论的主要困难在于从B稳定线核素外推到超重核区域是否合适.

近年来,在超重元素的微观理论描述方面也有了大量的工作[8)15].采用SkP和SLy7相互作用,利用密度相关零程对力的Skyrme Hartree-Fock-Bo-goliubov理论预言的双幻核为Z=126和N=184;另外,由于形变壳效应,N=162有更高的稳定

第20卷第2期原子核物理评论V ol120,No.2 2003年6月Nuclear Physics Review June,2003

*收稿日期:2003-01-25;修改日期:2003-03-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20000774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025522,10047001,19935030)作者简介:孟杰(1966-),男(汉族),贵州大方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性[10].采用各种相对论或非相对论的相互作用参数组,文献[11]给出了参数相关的3个双幻核: 114184,120172和126184.采用TM1参数,利用密度相关的零程对力的相对论连续谱的Hartree-Bogol-i ubov(RCHB)理论预言的可能的双幻核为120198,另外,在N=164,172有比较大的能隙[13,14].但是微观理论面临的挑战是:无论相对论还是非相对论理论所预言的超重双幻核均依赖于所采用的相互作用.只有采用经过整个周期表中已知核素性质检验过的相互作用,才可能得出比较确切的结论.但是,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数值计算上,这都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在超重核的实验研究方面,Oganessian在20世纪70年代提议用双幻铅核为靶的冷熔合反应来合成超锕系(transactinide)核[16].在此反应中,复合核的激发能由于208Pb的壳效应而降低,复合核经过发射一个或两个中子后生成目标核.另一类反应是热熔合反应,它采用锕系核为靶,复合核激发能高达几十个MeV,通过发射几个中子后生成目标核.

经过多年的实验积累[17)19],用208Pb(62Ni, 1n)269110,208Pb(64Ni,1n)271110,209Bi(64Ni,1n)272 111和208Pb(70Zn,1n)277112等冷熔合反应在德国的GSI合成了110,111和112号元素[20)22].美国的Berkeley在冷熔合反应209Bi(59Co,1n)中合成267 110[23].Dubna-Livermore合作组用热熔合反应在俄罗斯的Dubna合成了变形超重核265Sg159[24],266 Sg160[24],267Hs159[25]和273110163[26].用48Ca轰击244Pu, Dubna声称其实验结果可以被解释为核289114的衰变[27].最近,中国利用241Am(22Ne,4n)259Db反应合成259Db,这是中国在重核素合成方面的突破[28],也表明中国在超重元素的合成方面有了重要的起步.在文献[29]中,Hofmann对利用放射性束流可以合成的超重元素进行了评述,给出了能够到达超重元素岛中心的可能弹靶组合,以及根据目前利用冷熔合反应所合成的Z=102到Z=112号元素的测量截面的系统学.根据这个系统学,合成截面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将会指数下降,根据此规律,Z= 113以上的超重元素的合成截面将小于目前探测器1pb的下限.尽管如此,德国的GSI、法国的GANIL、美国的Berkeley、俄罗斯的Dubna、日本的RIKEN和中国的HIRFL等实验室仍然继续进行着超重元素的实验探索.

虽然目前合成的这些同位素已经非常重了,但是它们仍然不是当初设想的超重元素岛.原因就是目前发现的110,111和112号元素的中子数比预言的超重岛中心(超重双幻核)大约少20个中子.换句话说,这些元素代表/普通0元素分布的尾部,而理论预言的超重元素性质上则代表一类不同的核素.

目前,已测量的超重核的合成截面已经达到了1pb的量级[22,26],因此产生更重的核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其激发函数非常窄[20].所以理解超重核的产生机制,并可靠地预言超重核系统的形成截面对将来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经典势模型,Bass提出了一个能够符合大量熔合截面数据的熔合位垒公式[30].对于蒸发一个中子的冷熔合反应,由于Bass熔合位垒太高,使得量子穿透几率太低,因此不能给出测量到的合成截面.于是,基于Von Oertzen的工作[31],Hof-mann提出可能的熔合机制应该是:熔合反应初期,一对质子从靶核转移到弹核,从而降低库仑位垒,使得熔合容易发生[32].但是,在冷熔合反应中,引入在轻核热熔合反应经典描述中发展起来的Bass 熔合位垒是否恰当值得认真研究.Adamian等人则认为,在冷熔合反应中首先是碰撞动能完全耗散,形成一个双核系统,然后通过从轻核到重核的核子转移形成复合核.对于108)113号元素,如果假定中子发射和复合核裂变的宽度比是常数,即它与中子分离能、裂变位垒和热阻尼壳效应无关,那么可以得到与实验反应截面数据相符的结果[33].经典的Ex tra-push模型则认为,由于摩擦引起很大的能量损失,因此对于形变超重核合成所对应的能量,存在一个很大的入射道阻尼因子(即所谓的Extra-push阻尼).由此模型,也可以解释形变超重核的合成[34)36].考虑平均熔合轨道附近的热涨落和温度相关的壳效应,对于涉及到放射性束靶核和弹核合成114号元素的球形超重核的对称热熔合反应,文献[37,38]给出了几十个pb量级的反应截面.文献[39]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以双幻铅核为靶核的冷熔合反应模型,通过宏观微观模型给出的核的性质和唯象的熔合位垒公式,给出了从形变超重核255 No到277112的冷熔合反应合成截面(从260nb到1 pb).根据同样的模型,对于293118,文献[39]则给

#

138

#原子核物理评论第20卷

出高达670pb 的合成反应截面.这个结果对超重核的合成起了极大的鼓励作用.Berkeley,GSI 和RIKEN 实验室先后进行了实验验证.但是前后经过多次反复,最后的结论是实验反应截面应该小于1pb

[40]

.

正如前面所说,宏观理论的外推不一定是可靠的.为此,我们期望用微观的相对论平均场(RM F)理论来检验文献[39]的结果是否是由于宏观模型所导致.利用形变约束的RMF 理论,我们系统地计算了实验观测到的Z =100到Z =118号元素的能量随形变的变化,得到了相应的基态和鞍点性质,然后用Strutinsky 壳修正办法研究了壳效应和对修正的影响.利用得到的结构信息,计算相应的冷熔合反应截面.同时,作为探讨,文中还给出了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 -Bogoliubov(RCHB)理论对滴线外核200)

1000

Sn 的描述.

2 形变约束的RMF 理论的计算结果

由于约束的RMF 计算可以以一维形变约束代替宏观理论的多维形变空间的计算

[41\<

,因此这里

采用变形的RMF 理论来处理形变效应.考虑轴对称形变情况,这时转动不变性被破坏,总角动量j 不再是好量子数,但是绕对称轴的转动不变,可以方便地在柱坐标系中求解RM F 方程.数值求解则是在轴对称形变谐振子基(包含有20个主壳)上求解核子的Dirac 方程和介子的Klein -Gordon 方程,具体的计算细节参看文献[42].另外,为了计算简便,对关联效应的处理采用了BCS 近似,其中对能隙参数对偶粒子情况取12/

A ,对奇粒子则减半.

计算过程中,原则上谐振子基的形变参数可以取任意值.但是在实际计算中,以输出形变作为谐振子基的形变会使结果更精确,计算速度更快.首先在无约束情况下,给出所需计算核的基态性质,得到相应的B 2,B 4形变和结合能.然后使用四极约束计算,采用约束计算乘子C L =0.5,初始形变L 2为基态的形变B 2,得到相应约束计算的B 2,B 4形变和相应的能量.每次改变初始形变L 2一个小量,直到约束的RMF 给出足够多的点以确定平衡点和鞍点的结合能及相应的B 2,B 4形变.实际约束计算

工作量非常大.例如,对初始形变L 2的变化$L 2=

0.01.在平衡点附近引起B 2改变约0.007,在鞍点附近引起B 2改变约0.05.

为了陈述的方便,下面令CN 代表复合核,ER 代表蒸发一个中子的剩余核,EV 代表蒸发两个中子的剩余核,eq 代表平衡点,sd 代表鞍点,S n 为单中子分离能,B f 为静态裂变能.

取实验截面较大的核反应208Pb(50Ti,1n)257Rf 为例,图1给出了约束的RM F 理论(T M1参数)计算的256)

258

Rf 的结合能随形变B 2的变化.图1中,

横坐标表示形变参量B 2,纵坐标表示结合能,单位是MeV.每条曲线上的点是多维形变空间中对于给定形变B 2所对应的最小结合能.从图上可以得到如下的物理量:复合核258Rf 的结合能E b (CN,eq)、鞍点能量E b (CN,sd),蒸发一个中子的剩余核257

Rf 的结合能E b (ER,eq)、鞍点能量E b (ER,sd),蒸

发两个中子的剩余核

256

Rf 的结合能E b (EV,eq)以

及各自对应的形变等,见表1和表2.表1和表2是约束的RMF 理论对冷熔合反应208

Pb (

50

T i,

1n)257Rf,以及NL1,NL3,NLSH 和TM 1参数给

出的复合核

258

Rf 的结合能E b (CN,eq)、鞍点能量

E b (CN,sd),蒸发一个中子的剩余核257Rf 的结合能E b (ER,eq)、鞍点能量E b (ER,sd)、蒸发两个中子的剩余核

256

Rf 的结合能E b (EV,eq)以及相应

的形变参量.与此类似,可以计算出Z =100)118号元素的能量随形变的变化,得到了这些核素的基态和鞍点性质.

图1约束的RM F 理论(T M 1参数)计算的256)

258

R f 的结合

能随形变B 2的变化

#

139# 第2期孟 杰等:基于RM F 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

表1208Pb(50Ti,1n)257Rf冷熔合反应,约束的RMF理论得到的结合能和鞍点能量参数E b(CN,eq)/M eV E b(CN,sd)/M eV E b(ER,eq)/M eV E b(ER,sd)/M eV E b(EV,eq)/M eV NL1-1912.69-1899.62-1906.07-1892.32-1900.22 NL3-1911.25-1898.94-1904.12-1892.00-1897.56 NLSH-1915.98-1904.28-1908.69-1896.91-1901.96 TM1-1914.86-1904.35-1907.69-1896.92-1901.10

表2208Pb(50Ti,1n)257Rf冷熔合反应,约束的RMF理论得到的形变参量B2和B4

参数B2(CN,eq)B4(CN,eq)B2(CN,sd)B4(CN,sd)B2(ER,eq)B4(ER,eq)B2(ER,sd)B4(ER,sd) NL10.300.050.650.610.310.050.650.60 NL30.280.040.650.500.300.050.610.58 NLSH0.280.040.630.470.280.040.600.49 T M10.290.050.620.510.280.050.630.51

3S trutinsky方法对微观壳修正能量的计算

前面提到,壳效应对超重核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供超重核存在所需要的量子壳效应.同时,微观壳修正能量对宏观模型相当重要,它源于单粒子能级的不均匀性.而且这些微观壳修正能量也是下面计算冷熔合反应截面所必需的,为此下面将分别计算壳效应引起的壳修正和对相互作用引起的对修正.

计算壳修正的有效方法由Strutinsky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43].Strutinsky壳修正的思路是:考虑到宏观模型对原子核结合能的大块性质和微观壳模型对壳结构性质的成功,用宏观模型来代替微观壳模型描述原子核结合能的平均部分,而用单粒子能级中与平滑后的能级的能量之差,即Strutin-sky壳修正能量,描述其余部分,从而使得Strutin-sky壳修正成为宏观模型的核心部分.

微观壳修正能对中子和质子分别计算.如果e i 是单粒子能级,g(e)为单粒子能级密度,g(e)= E]

i=1

D(e-e i),N为粒子数,单粒子能量之和E=

E N

i=1

e i,则由平滑后的单粒子能级密度 g(e)给出平滑后的平均能量积分为

E=Q K-]e g(e)d e,从而给出Strutinsky壳修正能量为

E she ll=E-

E=E N i=1e i-Q K-]e g(e)d e,(1)其中,平滑单粒子能级密度

g(e)=

1

C Q]-]g(e.)f e.-e C d e c,

C为高斯分布的宽度,f通常选为具有高斯形式的函数:

f(x)=

1

P

e-x2P(x),

P(x)=L1/2s(x2)为s阶拉盖尔多项式.

E表达式中的

K由粒子数N=Q K-] g(e)d e来确定.计算中,拉盖尔多项式L1/2s(x2)的阶数s和高斯分布的宽度C是两个可调参量,但是壳修正能应与这两个量无关.高斯分布的宽度C如果取得太小,高斯分布比较尖锐,可能会使平均能级密度没有被完全平滑.s如果取得较大,相应地C也要取得大一些,结果才能和这两个量无关.在计算中取C=1.2 G X,拉盖尔多项式的阶数s=3.

对修正能量定义为BCS理论给出的对能与平均对能之差:

E pai ring=E BCS-3E PC4

=E2e M M2M-$2G-

G(E M4M-E1)-E-3E PC4,(2)式中的E为单粒子能量之和,E=E2e M,G为对强度因子.本文采用Nilsson给出的对强度因子

#

140

#原子核物理评论第20卷

G =

1A 19.2?7.4N -Z A

(M eV),其中,A ,N 和Z 分别为质量数、中子数和质子数,

正号对应质子G p ,负号对应中子G n .对于A >150,平均对能3E PC 4=-2.3MeV,与具体的核

无关.单粒子能级的占有几率M 2

M 、

对能隙$和K 由下面3式确定:

M 2

M =

12

1-e .-K (e .-K )2+$2,(3)1G =1

2

E

1(e .-K )2+$2

,

(4)N =

E 2M

2

M ,(5)

其中e .=e -G M 2

M ,N 是粒子数.

壳修正和对修正能量的具体计算步骤包含: (1)由RMF 给出能量小于(K +20)MeV 的单

粒子能级(K 为化学势).例如,256

No 在鞍点(B 2=0.62,B 4=0.50处),中子Fermi 能K =- 6.32

M eV,基态能级的能量为-54.75MeV,则单粒子能级的区间为[-54.75,13.68]MeV.

(2)根据中子和质子能级,从粒子数目N =154,由

N =Q

K

-]

g (e)d e =1

C E ]

i=1Q

K -]

f e i -e C d e 确定 K =48.56M eV(相对于基态的能量).其中,N =

E

]

i=1

1-erf (t i )2-e

-t 2

i

48

P

(57t i -32t 3i +4t 5

i ),

t i =e i - K C

1

图2给出了256No 鞍点处中子能级和平滑后的能级())

、Strutinsky 方法平滑后的能级密度 g (e)((),中子Fermi 能K 和平滑能级密度的Ferm i 能 K (-#-).

图2256No 鞍点处中子的能级(左,))、F er mi 面(左,-#-),以及Strutinsky 方法给出的平滑能级(右,))、平滑能级密度 g(e)(右,()和Fermi 面 K (右,-#-)

(3)计算出单粒子的能量之和E =E N

i =1e i =4789.94(M eV )和平滑能量 E =Q K -]

e

g (e)d e =4787.17(M eV),从而得到Strutinsky 壳修正能量

E shell =E - E =2.77(MeV).

(4)对修正则是利用New ton -Raphson 算法求解BCS 方程组,得到M 2

M ,$和K .从而得到对修正能量

E pai r =

E

2e M M 2M -$2

G

-

G (

E M

4

M -E 1)-E -3E PC 4.

作为例子,表3给出了258Rf 鞍点处,分别采用NL1,NL3,NLSH 和TM 1参数,约束RM F 理论给出的单粒子能级所对应的中子和质子的壳修正、对修正和总的微观能.

表3

258

Rf 鞍点处,NL1,NL3,NLSH 和TM 1参数的约束RMF 理论给出的单粒子能级所对应的微观能

参数E mic /M eV E n

mic /M eV

E n

mic /M eV

E p mic /M eV E p mic /M eV NL1 4.528 1.4730.672 1.9090.474NL3 6.938 3.1400.604 2.6200.573NLSH 6.194 2.3070.947 2.2060.735TM 1

6.577

2.525

0.891

1.881

1.280

#

141# 第2期孟 杰等:基于RM F 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

4 冷熔合反应截面的计算

超重核合成的熔合反应一般分为两个过程:穿透熔合位垒的过程和中子蒸发过程.本文采用与文献[39]相同的近似,用在某一位置库仑垒作为熔合位垒.如果发生了量子穿透,则认为生成了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复合核可能通过蒸发一个或数个中子或者裂变来退激.

蒸发一个中子的冷熔合反应截面可写为

R 1n (E )=

E K

max

K =0

R K (E )P 1n ,K (E *)

,

(6)

其中,R 1n (E )表示弹核在质心系中入射能量为E 时所生成的复合核只蒸发一个中子的反应截面,R K

(E )为第K 分波生成复合核的反应截面,P 1n ,K (E *)为从总激发能为E *、角动量为K 、有裂变可能性的复合核中蒸发一个中子的几率.总激发能E *

的定义为

E *=E -Q =E -(M CN -M T -M P )c 2,

(7)

脚标T 和P 分别代表靶核和弹核.角动量截断K max 满足在K =K m ax 时,R K (E )P 1n ,K (E *)项对R 1n (E )的贡献小于1%.

对于垒下穿透,R K (E )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当E *

>S n (CN)时,P 1n,K 才有可能发生.如果E

*

>S n (CN)+S n (ER),则有可能蒸发两个中子;如果E *>S n (CN)+B f (ER),那么有可能蒸发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所以,蒸发一个中子的几率P 1n,K (E *)对应较窄的激发函数.在E *[S n (CN)时P 1n,K (E *)为0,之后就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激发能为S n (CN )+S n (ER)与S n (CN )+B f (ER)较小值时达到最大.反应截面R 1n (E )也达到最大值,此时的E 就是最佳入射能E opt .对于更大的激发能,由于复合核倾向于蒸发第二个中子或者整个核裂变,P 1n,K 将迅速减少.

确定了合成超重核的最佳入射能量E opt ,便可以按照以下过程计算相应的反应截面: (1)穿透熔合过程

反应截面R 1n (E)公式中第K 分波的反应截面可以表示为

R K (E)=P$2

(2K +1)T K

,(8)

其中$=

G 2/2L E 为德布罗意波长,折合质量L =

(M T M P /M T +M P ),T K 为弹核穿透熔合位垒的穿透系数,可通过WKB 近似

[44]

计算:

T K =

11+ex p (2S K )

,

(9)

上式中的作用量积分S K 可以近似为

[39]

S l (E )=S 0

E -G 2

l (l +1)2L R 2

f u

,(10)

其中,R fu 为熔合位垒位置的径向坐标,S 0为在没有离心势时的作用量积分,其推导过程参见文献[44]:

S 0(E )=

2L G 2E Z T Z P e 2

arccos E B f u

-E

B fu

1-E B fu

,

(11)

熔合位垒B fu 定义为熔合位垒位置R fu 处的库仑位垒:

B fu =Z T Z P e 2

B fu

.

(12)

考虑到R f u 与靶核、弹核的半密度半径之和R 12的比值随着Z T 和Z P 的增加而减少,文献[39]中假定

R fu =

R 12

1-C Z T Z P

,(13)

其中的自由参数C 通过拟合208Pb(48Ca,1n)255No 的反应截面来确定.实验上,在激发能为16.70M eV 时,实验反应截面为(260?30)nb.文献[39]在最佳激发能为13.28MeV 时,用反应截面500nb 确定C =379.17.

靶核、弹核的半密度半径之和R 12与均方电荷半径R T 和R P 的关系是

R 12=c T R T +c P R P ,

(14)

其中系数c T 和c P 为[45]

c T =1-72b

R T 2

-498b R T 4

,

c P =1-72b

R P

2

-498b R T

4

,(15)

参数b =1fm 是核的表面厚度,电荷半径R T 和R P 可以由文献[46,47]的半经验公式得到.

#

142#原子核物理评论

第20卷

(2)中子蒸发过程

假定无论对中子蒸发还是对裂变,转动能都没

有贡献[39],则内禀激发能E *i nt 为总激发能E *

与转动能E rot 之差:

E *int

=E *

-E rot =E

*

-G 2l (l +1)

2J

,(16)其中J 为沿垂直于对称轴方向的转动惯量.可以简单地认为复合核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的值:J =J 01+

516P B 2+4528P B 22+157P 5

B 2B 4,(17)

其中J 0=(2/5)A CN mR 2

CN 是质量数为A CN 、半径为R CN 的球形核的刚体转动惯量,半径R CN 采用文献[47]的半经验半径公式得到.

反应截面R 1n (E )公式中的单中子蒸发几率P 1n,K (E *

)可以用中子能量宽度与全部能量宽度之比来描述

[48]:

P 1n ,

K (E *

)=#n

#n +#f

=(#n /#f )1+(#n /#f ),(18)

其中,#n 和#f 分别为单中子蒸发和复合核发生裂

变的能量宽度.假定Bethe 公式可以描绘激发核的能级密度,那么中子蒸发与裂变宽度比率为[48]

#n

#f

=ex p (2a n E *n -2

a f E *f ),

(19)

其中,E *n

为蒸发一个中子的剩余核平衡点的激发能,

E *f

为复合核鞍点的激发能:

E *n

=

E *int (ER,

eq)-S n (ER),

(20)

E *f =E *

int (CN,sd)-B f (CN),

(21)

a n ,a f 为相应的能量能级密度,单位是M eV -1.它们可以参数化为

[39]

a n =

A ER 81+E

m i cro (ER,eq)

E *n # 1-exp -E *

n E D

exp -E *

n

E D

,(22)

a f =

A CN 81

+E micro (CN,sd)

E *f # 1-exp -E *f E

D

exp -E *n

E

D

,(23)

其中,E mic 为微观能,E D =12.5MeV 为阻尼常数. 利用文献[49]的靶核和弹核质量,以及约束的RMF 理论和Strutinsky 微观修正方法给出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

208

Pb(48Ca,1n)

255

No 的反应截面随

自由参数C 的变化.与文献[39]类似,本文通过指定在最佳激发能为12.83MeV 时,反应截面为500nb,从而确定出C =401.79.

表4给出参数C =401.79时,对208Pb(48Ca,1n)255No,208Pb(50Ti,1n)257Rf,208Pb(54Cr,1n)261Sg,208Pb (58

Fe,1n)

265

Hs,

208

Pb(62Ni,1n)269110,

208

Pb(64Ni,1n)

271

110,208Pb(70Zn,1n)277112和208Pb(86Kr,1n)293118等反应,约束的RMF 理论(TM1参数)计算的最佳激发能E *opt 和相应的反应截面R 与文献[39]及实验结果的比较.从表4可以看出,约束RMF 理论(TM1参数)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它不仅给出Z =102)112号元

表4

约束的RMF 理论(TM1参数)计算的最佳激发能E *opt 和相应的反应截面R 与文献[39]及实验结果的比较*

核反应

本文

文献[39]

实验

E *opt /M eV

R E *o pt /M eV R E */M eV R

208

Pb(48Ca,1n)255No

12.83500nb 13.28500nb 16.70260+30

-30nb 208Pb(50T

i,1n)257Rf 13.768.9nb 14.299.4nb 15.48104+1.3-1.3nb 208Pb(54Cr,1n)261Sg

13.591260pb 14.65730pb 16.38500+140-140nb

208Pb(

58

Fe,1n)265Hs

13.71360pb 14.3333pb 13.1667+17

-17nb 208Pb(62Ni,1n)26911014.08 1.9pb 13.330.73pb 13.24 3.5+ 2.7

- 1.8nb 208

Pb(64Ni,1n)271110

13.77540pb 13.7020pb 11.7415+9

-6nb 208Pb(70

Zn,1n)27711213.4154pb 12.62 2.7pb 10.07

1.0+ 1.3-0.7nb

208Pb(

86

Kr,1n)293118

13.41

23pb

13.31

670pb

<1pb

*本文的参数C =401.79.

#

143# 第2期孟 杰等:基于RM F 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

素的合成截面1pb到500nb相仿的数值,而且得到的Z=118号元素的合成截面为23pb,比文献[39]宏观模型的计算结果小20倍.

下面我们将分析各种结构性质对反应截面R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考察最佳入射能E o pt对熔合过程的影响.如果蒸发一个中子的剩余核的单中子分离能S n(ER)小于静态裂变能B f(ER),则最佳入射能可以表示为

E opt=E b(EV,eq)+N#m n+

Z#m p-M T-M P,

即熔合过程仅与蒸发两个中子后的剩余核的结合能E b(EV,eq)相关.对于208Pb(50T i,1n)257Rf反应,当C=401.79时,反应截面为8.92nb.如果不改变结合能的相对大小,把图1中的3条曲线向上平移4MeV,则反应截面为523nb;向上平移5 M eV,则反应截面为1330nb.

其次,最佳激发能对中子蒸发过程也有影响.最佳激发能可以表示为

E*opt=E opt-Q=E b(EV,eq)-E b(CN,eq),

即最佳激发能对中子蒸发过程的影响仅与蒸发两个中子的剩余核的结合能E b(EV,eq)和复合核的结合能E b(CN,eq)的相对大小相关.

另外,静态裂变位垒对中子蒸发过程也有影响.如果同时降低CN和ER的静态裂变位垒1 M eV,则截面为2.5nb;降低2M eV,则截面为0. 18nb.所以,向上平移结合能将显著增加反应截面;降低静态裂变位垒,则显著减小反应截面.

微观能量对反应截面的影响不如结合能和静态裂变位垒那么明显.对于208Pb(50T i,1n)257Rf反应,当C=401.79时,微观能量改变?1MeV,反应截面在7.82)9.46nb之间变化.另外,通过改变形变,转动惯量将会变化,便可以研究形变对反应截面的影响,如果B2和B4改变?0.1,则反应截面在8.65)8.98nb之间变化.

对于208Pb(50T i,1n)257Rf反应,NL1参数的约束RMF理论给出最佳激发能E*opt=12.47MeV,小于静态裂变位垒B f(CN)=13.07MeV,即258Rf 不会发生裂变,这在物理上是错误的.NL3参数的约束RM F理论给出

E*opt<

G2K(K+1)

2J K=24,

即只能取物理截断l max=24ü,此时R=13.94nb. 5中子星外壳中滴线外核1800Sn的研究

除了实验室外,另一个合成元素的场所就是恒星.原子核结构的研究,对理解宇宙和恒星的结构及其演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过来,恒星也提供了研究特殊原子核结构的场所.

众所周知,中子星的外壳是由大量中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晶体.为此,本文利用对丰中子核结构研究取得成功[50]的RCHB理论[13]来研究中子星外壳中的滴线外原子核结构,并以1800Sn为例来讨论这些核的平均势场和密度分布特征,从而探讨滴线外核与通常B稳定线核性质的异同.同时,这也是研究中子星的结构以及检验现有模型推广到滴线外核是否适宜的手段.

RCHB理论基于RMF理论和Bogoliubov变换,它对晕核的描述、巨晕的预言、晕核的形成与壳结构的关系可参见文献[13,50],对超重元素的性质及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见文献[14,15].关于RCHB理论的细节及数值求解方法可参见文献[13].利用RM F相互作用参数TM1,在步长为0.1fm,半径为R=30fm的盒子中用Shooting方法数值求解了RCHB方程.对势中用的力为D-力,其强度由相应的Gog ny力确定.考虑的连续谱数目由能量和角动量截断确定,这里只考虑了与Fermi 面相距不超过120M eV和角动量小于20的能级的贡献.D-力中使用的Q0为核物质密度0.152fm-3.强度V0由给出与Gogny力同样的对能而确定.

图3中,给出了RCHB理论对滴线外核1800Sn 的描述:中子(实线)和质子(虚线)的标量势S和矢量势V之和V+S.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除了中心的势阱外,在r=10fm到r=30fm(甚至无穷远),中子和质子的标量势S和矢量势V之和V+ S分别有一个大约为-15和-20M eV的平台.而通常原子核中的Coulomb位垒则消失.这表明这种极端丰中子滴线外核中严重的缺质子特征.图4给出了相应的中子())和质子(()的密度分布.中子密度在r=10fm到r=30fm有一个平台,而质子密度在中心分布比正常核减少了约两倍,而由于中子和质子吸引延伸到10fm处.

#

144

#原子核物理评论第20卷

图3RCHB理论对滴线外核1800Sn的描述中子())和质子(()的标量势S和矢量势V之和V+S.

6小结

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超重核结构和反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用形变约束的RMF理论系统地计算了实验观测到的Z=102到Z=112号元素的能量随形变的变化,得到了这些核素的基态和鞍点性质,利用Strutinsky壳修正方法研究了壳效应对这些核素的影响.利用所得到的结构信息,计算了相应的冷熔合反应的截面,给出了与实验相仿的

图4RCHB理论对滴线外核1800Sn的描述

中子())和质子(()的密度分布.

果.得到的Z=118号元素的合成截面为23pb,比宏观模型的计算结果670pb[39]小20倍.讨论了相关物理量对熔合截面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合成Z= 112号元素269110和271110的两个反应,两个中子的差别使得反应截面的差别在实验上达到5倍.本文的计算结果给出了这一趋势,而使用宏观模型的文献[39]则给出相反的结果,这对选择熔合反应的弹靶组合无疑有很大的启发.同时,文中还给出了RCHB理论对滴线外核1800Sn的描述.

参考文献:

[1]M yers W D,Sw i atecki W J.Nuclear M ass and Deformations[J

\<.Nucl Phys,1966,A81:1.

[2]S obiczew ski A,Gareev F A,Kalinkin B N.Closed Shell s for Z>

82and N>126in a Diffuse Potential W ell[J].Phys Lett, 1966,22:500.

[3]M eldner H.Predictions of New M agic Regions and M asses for

Supe-r heavy Nuclei from Calculations w ith Realistic Shell M odel Single Particle Hamiltonians[J].Ark Fys1967,36:593.

[4]Nilsson S G,Nix J R,Sobiczew ski A,e t al.On the S pontaneous

Fisson of Nuclei w ith Z near114and N near184[J].Nucl Phys, 1968,A115:545.

[5]Nilsson S G,Tsang C F,Sobiczew ski A,et al.On the Nuclear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H eavy and Superheavy Elem ents[J].

Nucl Phys,1969,A131:1.

[6]M osel U,Greiner W.On the Stability of S uperheavy Nuclei A-

gainst Fisson[J].Z Phys,1969,222:261.

[7]M j llera P,Nix J R.Stability of Heavy and S uperheavy Ele-

ments[J].J Phys,1994,G20:1681.

[8]W u C L,Guidry M,Feng D H.Z=110-111Elements and the

Stability of Heavy and S uperheavy Elements[J].Phys Lett, 1996,B387:449.

[9]Lalazissis G A,S harma M M,Ring P,et al.Superheavy Nuclei

in the Relativistic M ean-field Theory[J].Nucl Phys,1996,

A608:202.

[10]Cw iok S,Dobaczew ski J,H eenen P H,et al.Shel l Structure of

the Superheavy Elements[J].Nucl Phys,1996,A611:211. [11]Rutz K,Bender M,Buervenich T,et al.Superheavy Nuclei in

Sel-f consistent Nuclear Calculati ons[J].Phys Rev,1997,C56

(1):238.

[12]Ben der M,Rutz K,Reinhard P G,et al.Potential Energy S ur-

faces of S uperheavy Nuclei[J].Phys Rev,1998,C58(4):2

126.

[13]M eng J.Relativi stic Continuum Hartree-Bogoliubov Theory w ith

Both Zero Range and Finite Range Gogny Force and Their Appl-i

cation[J].Nucl Phys,1998,A635:3.

[14]M eng J,Takigawa N.Structure of Superheavy Elem ents Sug-

gested i n the Reaction of86Kr w i th208Pb[J].Phys Rev,2000,

C61:064319.

#

145

#

第2期孟杰等:基于RM F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

[15]Long W,M eng J,Zhou S G.Structure of the New Nuclide259

Db and Its A-decay Daughter Nuclei[J].Phys Rev,2002,C65:

047306;龙文辉,孟杰,周善贵.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新核

素259Db及其A衰变链的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

26(8):823.

[16]Oganessian Yu Ts.Classical and Quantum M echanical Aspects of

Heavy Ion Collisions[M].Lecture Notes in Physics,Heide-l

berg:Springer,1975,33:221.

[17]M nzenberg G,Hofmann S,H essberger F P,et al.Identifica-

tions of Elements107by A Correlati on Chains[J].Z Phys,

1981,A300:107.

[18]M nzenberg G,Armbrus ter P,Hessberger F P,et al.Observa-

tion of One Correlated A-decay in the Reaction58Fe on209Bi y267

109[J].Z Phys,1982,A309:89.

[19]M nzenberg G,Armbruster P,Folger H,et al.The Identif-i

cation of Element108[J].Z Phys,1984,A317:235.

[20]Hofmann S,Ninov V,Hes sberger F P,et al.Production and

Decay of269110[J].Z Phys,1995,A350:277.

[21]Hofmann S,Ninov V,Hessberger F P,et al.T he New Ele-

ment111[J].Z Phys,1995,A350:281.

[22]Hofmann S,Ninov V,Hessberger F P,et al.T he New Ele-

ment112[J].Z Phys,1996,A354:229.

[23]Ghiors o A,Lee D,Somerville L P,et al.Evidence for the Pos-

sible Synthesis of Element110Produced by the59Co+209Bi Reac-

tion[J].Phys Rev,1995,C51(5):R2293.

[24]Lazarev Yu A,Lobanov Yu V,Oganessian Yu T s,et al.Dis-

covery of En hanced Nuclear Stability near th e Deformed Shells N

=162and Z=108[J].Phys Rev Lett,1994,73:624. [25]Lazarev Yu A,Lobanov Yu V,Ogan essi an Yu Ts,et al.New

Nuclei267108Produced by the238U+34S Reaction[J].Phys Rev

Lett,1995,75:1903.

[26]Lazarev Yu A,Lobanov Yu V,Oganessian Yu Ts,et al.A De-

cay of273110:S hell closure at N=162[J].Phys Rev,1996,

C54(2):620.

[27]Oganessian Yu Ts,Utyonkov V K,Lobanov Yu V,et al.S yn-

thesis of S uperheavy Nuclei in the48Ca+244Pu Reacti on[J].Phys

Rev Lett,1999,83(16):3154.

[28]Gan Z G,Qin Z,Fan H M,et al.A New Alpha-particle-

emitti ng Isotope259Db[J].Eur Phys J,2001,A10:21. [29]H ofmann S.Synthesis of S uperheavy Elements Using Radioac-

tive Beams and Targets[J].Progress in Particle an d Nuclear

Physics,2001,46:293.

[30]Bass R.Fusion of H eavy Nuclei in a Classical M odel[J].Nucl

Phys,1974,A231:45.

[31]Oertzen W von.Cold M ult-i nucleon Transfer betw een H eavy

Nuclei and the Synth esis of New Elem ents[J].Z Phys,1992,

A342:177.

[32]Hofmann S.New Elements-approaching Z=114[J].Rep Prog

Phys,1998,61:639.[33]Adamian G G,Antonenko N V,Scheid W,e t al.Fusion Cross

S ections for Superheavy Nuclei in the Dinuclear System Con cept

[J].Nucl Phys,1998,A633:409.

[34]S wiatecki W J.The Dynamics of Nuclear Coalescence or Resepa-

ration[J].Phys S cr,1981,24:113.

[35]Sw i atecki W J.T he Dynamics of th e Fusion of Tw o Nuclei[J

\<.Nucl Phys,1982,A376:275.

[36]Blocki J P,Feldmeier H,Sw iatecki W J.Dynamical Hindrance

to Compound-nucleus Formati on in Heavy-ion Reactions[J].Nu-

cl Phys,1986,A459:145.

[37]Ari tomo Y,W ada T,Ohta M,et al.Diffusi on M echanism for

Synthesis of Superh eavy Elements[J].Phys Rev,1997,C55

(3):R1011.

[38]Aritomo Y,Wada T,Ohta M,et al.Fluctuati on-di ssipation

M odel for Synthesi s of S uperheavy Elements[J].Phys Rev,

1999,C59:796.

[39]Smola czuk R.Production M echanism of Superheavy Nuclei i n

Cold fusion Reactions[J].Phys Rev,1999,C59:2634. [40]Hofmann S,M nzenberg G.T he Di scovery of the Heaviest Ele-

ments[J].Rev M od Phys,2000,72(3):733.

[41]Ri ng P,Schuck P.Th e Nuclear M any-body Problem[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0,1:269.

[42]Gambhir Y K,Ring P,T himet A.Relativistic M ean Field The-

ory for Finite Nuclei[J].Ann Phys,1990,198:132.

[43]Struti nsky M V.S hell Effects in Nuclear M asses and Deforma-

tion Energies[J].Nucl Phys,1967,A95:420;S trutinsky V

M./Shells0in Deformed Nuclei[J].Nucl Phys,1968,A122:

1.

[44]曾谨言.量子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第三版,

卷II,105.

[45]Hasse R W,M yers W D.Characterization of Leptodermous Di s-

tri butions[M].Geometrical Relati onships of M acroscopic Nucle-

ar Physics,1988:22.

[46]Nerlo-Pomorska B,Pomorski K.Simple Formula for Nuclear

Charge Radius[J].Z Phys,1994,A348:169.

[47]Zhang S Q,M eng J,Zhou S G,et al.Isospin and Z1/3-depen-

dence of the Nuclear Charge Radii[J].Eur Phys J,2002,A13:

285.

[48]卢希庭.原子核物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1,237.

[49]Audi G,Bersillon O,Blachot J,et al.The NUBASE Evalua-

tion of Nuclear and Decay Properties[J].Nucl Phys,1997,

A624:1.

[50]M eng J,Ri ng P.Giant Halo at the Neutron Drip Li ne[J].Phys

Rev Lett,1998,80:460;M eng J,T anihata I,Yamaji S.The

Proton and Neutron Dis tributions in Na Isotopes:The develop-

ment of halo and shel l structure[J].Phys Lett,1998,B419:1;

M eng J,Toki H,Zeng J Y,et al.Giant H alo at the Neutron

Dri p Line in Ca Isotopes in Relativisti c Continuum Hartree-Bogl-i

ubov Theory[J].Phys Rev,2002,C65:R041302-1.

#

146

#原子核物理评论第20卷

Structure and Synthesis for Superheavy Element Based on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Theory and Research on Nuclide beyond Drip -line

*

M ENG Jie 1,2,3,ZHA NG Wei 2,

ZHAN G Huan -qiao 2,4

(1Center of T heor etical N uclear Physics,N ational Labor ator y of H eavy Ion

A cceler ator of Lanz hou,L anz hou 730000,China;

2School of Physics ,Peking Univer sity ,Beij ing 100871,China;

3I nstitute of T heor etical Phy sics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Beij ing 100080,China;

4China I nstitute of A tomic Ener gy ,Beij ing 102413,China)

Abstract :T he studies on structure and reaction for superheavy elements are review ed.Based on constrained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CRMF)theory,binding energ ies of elements from Z =102to Z =112,w hich can be measured ex perimentally,as a function of deformation are calculated,and the properties of equilibrium and sad -dle point of these nuclides are https://www.sodocs.net/doc/ba16257640.html,ing the single particle levels based on CRMF,the shell effects are ob -tained w ith Structinsky method.T he cross sections of the cold fusion are estimated by applying the structure in -form ation.Theoretical result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 are in a good agreement,an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cross section of element Z =118is one order sm all than the earlier prediction and more close to the exper-i mental upper limit.The influences of the physical quantity on the cross section are discussed.Finally,

the description for nuclei beyond the drip -line,e.g.,1800

Sn,is given by 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 -Bogol-i

ubov theory.

Key words :superheavy nucleus;nucleus beyond drip line;relativistic mean field;cross section for cold fusion;

shell effect

#

147# 第2期孟 杰等:基于RM F 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Foundation item :M 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G2000077407);

National Natural Sci 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025522,10047001,19935030)

钢结构制作标准(制作)

钢结构制作施工工艺 3.1焊接钢管加工制造工艺 本工程雨棚钢柱采用了大直径焊接钢管,焊接钢管有两种加工方案,一种采用钢板卷制成小段节,再将多节钢管对接接长;另一种采用钢板压制,钢管的长度方向环缝较少,纵向只有一条纵缝。本工程综合考虑采用一条纵缝压制成型的工艺方案。 压制直缝钢管的制管成型工艺: 3.1.1下料切割 按照施工工艺要求,下料前充分考虑钢板在压制过程中的延伸量,减少焊后外圆周长增大引起管径的偏差,采用数控气割或纸条气割机切割成型,气割对接焊缝处的坡口。 在气割成型的钢板画上钢板压圆的中线及直缝对接的装配依线(即对接缝各向内100mm),均打上洋冲眼,铲除割渣及毛刺,打磨周边坡口面至光洁后,进入下道工序。

3.1.2预弯加工 将气割成型的钢板复划线,按圆弧周长均分压弯位置线,并画出压弯位置线。 板运输至1200t的预弯机上,用匹配的渐开线模具先压制钢板两边缘150~300mm弧度,其弯曲半径应等于实际弯曲半径。 3.1.3压制成型 在压制过程中,应用样板复合每一道压制时的圆弧成型情况,使其均匀圆滑的成型,调整下模挠度补偿参数,使得压制曲面母线直线度复合要求,避免成型后翘裂。对于锥形管压制时要考虑到滑块的倾斜量,数控小车不等距送料等,确保每道压制过程模具的中心线与所划得分度线偏差不大于5mm;最后一道压制时应考虑到开口间隙复合工艺要求;对于半圆管的压制则应考虑到半圆管的直径应稍大于实际直径,便于组对时调整。

钢管在压制成开口管后有输送辊道送至台架上,复核开口管的上下口径的尺寸,合格后进入合缝预焊机。 3.1.4合缝预焊 将筒体放置在组对工装上,对齐筒体端口的四中线,调整对接位置的错边误差,应控制在2mm左右,并用楔子控制对接筒体间的间隙。 定位焊:将组对完成经检验符合要求的管体实施定位焊。打底焊:将定位焊焊接完毕后的钢管吊至旋转工装台上,进行连续打底预焊。 合缝预焊:进入自动合缝机后,先要调整好合缝压辊的位置并锁死,在钢管合缝的过程中应符合筒体的外圆周长,检查钝边的间隙,径向的错边等符合工艺要求后,才能连续合缝预焊。 3.1.5钢管内焊 焊缝的两端头须焊接引弧板,先用埋弧自动焊焊接内侧焊

滑撬输送系统技术描述

目录 1、概述 2、主要技术要求 3、设备制造、检验、验收执行的标准 4、主要外购件供应商表 5、供应货物范围表 6、系统组成及分项方案描述 7、主要部件图

1、概述: 本滑撬输送系统主要完成主要完成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轻客涂装车间的电泳烘干、粗细密封、胶烘干、中涂、中涂烘干、面漆、面漆烘干、检查、存储、输送等工艺之间的物流输送。 结合各涂装工艺特点,系统采用传输变频调速、强制节拍等形式来满足工艺要求;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下,应用了防爆、耐高温的技术,来保证各设备在特殊工况下正常的工作。 2 主要技术参数: 2.1生产节拍: 6.88min/件 2.2工件最大外形尺寸:5100(L)×1810(W)×1960(H)mm 2.3工件最大质量: 500kg 2.4橇体尺寸:5300(L)×1000(W)×(H)高度待定 2.5橇体中心距:1000mm 2.6工艺描述 滑橇输送系统主要是输送工件经过电泳烘干、电泳后储存、板金修整、PVC喷胶、焊缝密封、胶烘干、底漆打磨、中涂喷漆、中涂晾干、中涂烘干、强冷、中涂储存、中涂打磨、面漆喷漆、面漆烘干、强冷、检查、点修、成品存放、成品输送以及空橇返回等工艺过程。

3、设备制造、检验、验收执行的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98 《起重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GBJ87-85 4、主要外购件供应商表 5、供应货物范围表

江苏开放大学-建筑结构形成性考核作业第三次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2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评阅教师许兰兰 第 3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第三次形考作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1.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取材方便、施工简单、造价低廉、性能优良。( √ ) 2.烧结普通砖的规格是240mm×120mm×60mm。 ( × ) 3.板中的分布钢筋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下面。(×) 4. 适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始自于受拉钢筋的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 破坏。(√) 5.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处于梁工作的第三阶段。(×) 6.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对砌体的强度无较大影响。 ( × ) 7.细长构件的承载力随着高厚比的加大而减小。 ( √ ) 8. 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张拉钢筋的方法称为先张法。(√) 9.高厚比β的增大将会使砌体受压承载力提高。(×) 10.砌体在局部受压情况下的强度大于砌体本身的抗压强度。(√)11.钢筋混凝土过梁端部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 ( √ ) 12.钢筋砖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2.0m。 ( × ) 13.雨篷板的受力钢筋配置在板的下部。 ( × ) 14.当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设置圈梁一道。 ( √ ) 15.设置在基础顶面和檐口部位的圈梁最为有效。 ( × )

16.为了便于检查构造柱施工质量,构造柱宜有一面外露,施工时应先浇柱后砌墙。 ( × ) 17.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 ( √ ) 18.墙柱高厚比越大,其稳定性就越好。 ( × ) 19.减小洞口宽度可减小墙、柱高厚比。 ( × ) 20.提高砌筑砂浆等级能增大高厚比。 (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砌墙砖常用的种类有(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 2.常用的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 3.工程中常说的两砖半墙的厚度是( 620 )mm。 4.在各层楼盖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和(构造柱)形成“弱框架”。 5.砌体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不得小于( 80% )。 6.钢材标号Q235B中的235表示材料的(屈服强度)为235N/mm2。 7.(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8.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性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其中(伸长率、冷弯性能)是检验钢筋塑性性能的两个指标。 9.墙体的承重体系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纵

钢结构形成性考核作业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6、B 7、B 8、C 9、A 10、D11、C12、A13、B14、B15、B16、A17、A 18、C19、C20、C 二、判断题 1、V 2、× 3、× 4、V 5、V 6、V 7、× 8、V 9、× 10、× 三、简答题 1、钢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1)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2)钢结构的重量轻; (3)材质均匀,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4)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 (5)钢结构密闭性好; (6)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7)钢材耐热不耐火; (8)钢结构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2.钢材“耐热不耐火”的含义是什么?规范对其有何规定? 答:钢材受热,当温度在200℃以内时,其主要力学性能,如屈服点和弹性模量降低不多。温度超过200℃后,材质发生较大变化,不仅强度逐步降低,还会发生蓝脆和徐变现象。温度达

600℃时,钢材进入塑性状态不能继续承载。因此,《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材表面温度超过150℃后即需加以隔热防护,对需防火的结构,应按相关的规范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钢结构设计必须满足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荷载和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等; (2)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4、时效硬化和人工时效各指什么? 答:时效硬化:在高温时熔化于铁中的少量碳和氮,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从纯铁中析出,形成自由碳化合物和氮化物,对纯铁体的塑性变形起遏制作用,从而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俗称老化。 人工时效:时效硬化的过程一般很长,在材料塑性变形后加热,可以使时效硬化发展特别迅速,这种方法称为人工时效。 5、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答:在钢结构的构件中可能存在孔洞、槽口、凹角、截面突然改变以及钢材内部缺陷等,使构件中的应力分布将不再保持均匀,而是在某些区域产生局部高峰应力,在另外一些区域则应力降低,形成所谓应力集中现象。 应力集中会使钢材变脆的趋势。

各种液压缸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动画演示)

各种液压缸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动画演示) 什么是液压缸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 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液压缸的结构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前端盖等主要部分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与端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撞击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缸体组件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用,因此,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表面精度可靠的密封性。(1)法兰式连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求缸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它是常用的一种连接形式。(2)半环式连接,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半环连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工艺性好,连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半环连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的连接中。(3)螺纹式连接,有

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一般用于要求外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4)拉杆式连接,结构简单,工艺性好,通用性强,但端盖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拉杆受力后会拉伸变长,影响效果。只适用于长度不大的中、低压液压缸。(5)焊接式连接,强度高,制造简单,但焊接时易引起缸筒变形。液压缸的基本作用形式:标准双作用:动力行程在两个方向并且用于大多数应用场合: 单作用缸:当仅在一个方向需要推力时,可以采用一个单作用缸;双杆缸:当在活塞两侧需要相等的排量时,或者当把一个负载连接于每端在机械有利时采用,附加端可以用来安装操作行程开关等的凸轮.弹簧回程单作用缸:通常限于用来保持和夹紧的很小的短行程缸。容纳回程弹簧所需要的长度使得它们在需要长行程时很讨厌;柱塞式单作用缸:仅有一个流体腔,这种类型的缸通常竖直安装,负载重置使缸内缩,他们又是被成为“排量缸”,并且对长行程是实用的;多级伸缩缸:最多可带4个套简,收拢长度比标准缸短.有单作用或双作用,它们与标准缸相比是比较贵的,通常用于安装空间较小但需要较大行程的场合, 串联缸:一个串联缸足由两个同轴安装的缸组成的,两个缸的活塞由一个公共活塞杆链接,在两缸之前设置杆密封件以便使每个缸都能双作用,当安装宽度或高度受限制时.串联

钢结构加工方法及流程完整版

钢结构加工方法及流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钢结构加工方法及流程 一、选材 按设计图纸和业主要求,选购钢材、连接件、涂料等。 二、放样 按施工图纸对所有构件的几何尺寸放样。 l、放样前,放样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和工艺要求,核对构件及构件相互连接的几何尺寸和连接有否不当之处。如发现施工图有遗漏或错误,以及其它原因需要更改施工图时,必须取得原设计单位签具设计变更文件,不得擅自修改。 2、放样使用的钢尺,必须经法定计量单位检验合格,并与土建、安装等有关方面使用的钢尺相核对。丈量尺寸,应分段迭加,不得分段测量后相加累计全长。 3、放样应在平整的放样台上进行。凡放大样的构件,应以1:1的比例放出实样;当构件零件比较大难以制作样杆、样板时,可以绘制下料图。 4、样杆、样板的材料必须平直;如有弯曲,必须在使用前予以矫正。 5、样杆、样板制作时,应按施工图和构件加工要求,作出各种加工符号、基准线、眼孔中心标记,并按工艺要求预放各种加工余量,然后号上冲印等印记,用磁漆(或其它材料)在样杆、样板上写出工程、构件及零件编号、零件规格孔径、数量及标注有关符号。

6、放样工作完成,对所放大样和样杆样板(或下料图)进行自检,无误后报专职检验人员检验。 7、样杆、样板应按零件号及规格分类存放,保存。 三、号料 对放样检查无误后,按放样的构件几何尺寸进行号料,号料时留有足够多的加工余量及焊接收缩余量,并标识记录。 l、号料前,号料人员应熟悉样杆、样板(或下料图)所注的各种符号及标记等要求,核对材料牌号及规格、炉批号。当供料或有关部门未作出材料配割(排料)计划时,号料人员应作出材料切割计划,合理排料,节约钢材。 2、号料时,复核使用材料的规格,检查材质外观,凡发现材料规格不符要求或材质外观不符要求者,须及时报质管、技术部门处理;遇有材料弯曲或不平值超差影响号料质量者,须经矫正后号料。 3、 4、凡型材端部存有倾斜或板材边缘弯曲等缺陷,号料时应去除缺陷部分或先行矫正。 5、根据锯、割等不同切割要求和对刨、铣加工的零件,预放不同的切割及加工余量和焊接收缩量。 6、因原材料长度或宽度不足需焊接拼接时,必须在拼接上注出相互拼接编号和焊接坡口形状。如拼接件有眼孔,应待拼接焊接、矫正后加工眼孔。

滑橇式输送机系统简介

概述(特点、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概述 滑橇式输送系统起源并广泛应用于欧美汽车制造行业,德、美、法等国家汽车制造行业都有应用。也相应形成了德系、美系、法系等主要应用系列。 滑橇式输送系统在汽车制造行业的焊装、涂装、总装以及它们之间的过廊上都有规模化的应用,特别是2000年以来,大部分涂装地面输送方式采用该输送系统。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对自动化输送机的需求也越来月多,在汽车制造等行业中,常常需要一些地面柔性输送系统以提高制造过程的现代化程度,使用滑橇式输送机紧入汽车制造的油漆、总装、焊装等生产过程,能满足汽车行业的某些特殊需要,其特点及优势是板式输送机和积放链输送机无法替代的。 滑橇式输送机是我公司近年来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成功的一种柔性地面输送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的油漆、总装、焊接等生产过程及其它许多地面输送系统中。我公司设计制造的YHQ滑橇式输送系统占有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二、滑橇式输送机有以下特点: 1.容易实现快速线与慢速线间的物料转移,特别是实现慢速线与慢速线之间的物料 转移,系统更加方便、可靠。 2.滑橇式输送机能够使本身或者物品通过不同的工艺区段,如涂装工艺的喷涂、烘 干、打磨、擦净、返修;焊装工艺的主焊、调整;以及总装的内饰、终装等,满 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3.滑橇式输送机没有水平转弯和垂直转弯、回空链,线路之间平移、直角转弯、垂 直提升、水平旋转等特性使输送机布置灵活、占地面积小、生产适应性强。 4.车身或物品能够在滑橇式输送机上保持一定间距紧密积存,在油漆室能够使车身 顶部、侧部、前部、后部充分得到喷漆。 5.滑橇式输送机能够经受住烘干室里的高温,使油漆质量能够保证。 6.可以和其它输送机、自动导向机车等相联组成更大的输送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

钢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三、简答题 1 、钢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 1 )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 2)钢结构的重量轻; (3) 材质均匀,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4) 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 (5) 钢结构密闭性好; (6) 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 7)钢材耐热不耐火; (8)钢结构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2. 钢材“耐热不耐火”的含义是什么?规范对其有何规定? 答:钢材受热,当温度在 200r 以内时,其主要力学性能,如屈服点和弹性 模量降低不多。温度超过2oo r 后,材质发生较大变化,不仅强度逐步降低,还 会发生蓝脆和徐变现象。温度达 600C 时,钢材进入塑性状态不能继续承载。因 此,《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材表面温度超过 150C 后即需加以隔热防护,对 需防火的结构,应按相关的规范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钢结构设计必须满足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包括荷载和温 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等; (2)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 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4、 时效硬化和人工时效各指什么? 答:时效硬化: 在高温时熔化于铁中的少量碳和氮, 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从 纯铁中析出, 形成自由碳化合物和氮化物, 对纯铁体的塑性变形起遏制作用, 从 而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俗称老化。 人工时效:时效硬化的过程一般很长,在材料塑性变形后加热,可以使时 效硬 化发展特别迅速,这种方法称为人工时效。 5、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答:在钢结构的构件中可能存在孔洞、槽口、凹角、截面突然改变以及钢材 内 部缺陷等, 使构件中的应力分布将不再保持均匀, 而是在某些区域产生局部高 峰应力,在另外一些区域则应力降低,形成所谓应力集中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 11、C 12、 A 13、B B 5、 A 6、B 7、B 14、 B 15、B 16、A 8、C 9、 A 10、D 17、A 18、C 19、 C 20、C 二、判断题 1、 V 2、X 3、X 4、V 5、V 6、V 7、X 8、V 9、X 10、X

升降机液压缸系统工作原理

升降机液压缸系统工作原理 作为物流机械被广泛使用的液压升降机,其结构原理和工作特点值得研究。液压升降机携带物品和升降机台工作件上升,液压缸提供动力,即液压缸输出势能可以转化成能源,并进行工作台工件的下降,其潜在的能量将被释放。 这种潜力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将导致能源浪费。这种能量废物是不小的电梯,但负载显着提升高度所需的频率,工作模式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答:对于这种模型,储能装置在液压系统的设计表下降,以释放潜在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用于消费减少徒劳上升的,更高的能量利润效率,并在同一时间,以达到系统运行平稳,安全性,可靠性工作目的。在本文中,实现能量回收的液压升降机比较蓄能器液压系统的变化,分析和恢复潜力到设计中。用两个液压缸补充能量回收概述可以辅助缸回收定量方法液压系统如所示,而现在它的工作原理,过程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该系统由主,辅液压缸,泵站和控制阀。表是主缸活塞杆增加或减少使用,根据工件放置在表未显示。增加重量的两个,两缸有杆腔的辅助缸的活塞杆使用辅助缸液压能量回收系统单路连接管,管道连接到液压控制,配有两个相反的集阀门,从两缸有杆腔的控制电路,;缸系列;三换向阀用于控制两缸的操作和反向线的方向,如使表玫瑰,阀设置的权位,泵排出的液压油通过单向阀,控制阀和阀右室副油箱杆的燃料供应,先导式止回阀打开后,副油箱无杆腔的液压油通过流体控制单,流阀进入主缸无杆腔主缸有杆腔在液压油阀的权利,两通阀右位在这种情况下,两三个单向阀在左边,在液压阀年液压和气动力的作用,在右位和节流阀流回油箱,从离开辅助缸活塞杆驾驶的体重下降,而主缸活塞杆带动工作台上升。这个过程就相当于与重新潜力,通过表。如替补下降阀门的左侧位置,液压泵出院后单向液压油阀,控制阀和阀位离开主缸杆腔油,操作员控制止回阀被打开,使主缸杆腔液机油压力先导式单向阀,流入副油箱无杆腔离开辅助缸有杆腔的液压油通过阀。两两通阀,右位在这一点上,两三个单向阀右位和节流阀流回油箱,所以主缸活活塞杆带动工作台下降,而辅助缸活塞杆驱动体重上升。 其工作原理是:在下降工作平台进行工作重速度太快,一侧的阀门控制流体压力比低到足以克服弹簧力,阀芯位是留下来切断主油箱或辅助帮助通过油缸有杆腔和油箱,溢流阀背压阀回油箱,增加回报流体阻力,减少液压缸保护作用的速度。当需求急剧下降,电气,液压阀阀电磁通电,利用电磁力阀门核心右位,切换回沥青。为了便于制造和安装,应使用同规格主缸和辅助帮助缸重量重量可调,其重量应大于表表负载的重量总和的一半。两个液压缸补充能量回收的方法,以提高设立一个辅助的液压缸和一个更大的重量,结构的升降机趋势复杂和繁琐,生产成本,液压系统的结构也更复杂的应用是有限的。累加器来实现能量回收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设计使用累加器液压系统的恢复潜力。原有系统的能量回收理由:电梯下降,使液体在液压缸下腔行并存储到累加器的机械势能转换成液压能;工作台再次上升到液压泵油相当于系统采用液压系统蓄能器回收潜力设置压力罐,减少液压泵,口油压力差的电机,降低了功耗再次上升液压泵以节省能源。提起唯一的运动,在垂直方向,减少可以利用重力的优势来实现,以简化液压缸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使用单作用气缸,平行的两缸,液压缸的长度缩短,使这台机器设计紧凑,易于安装,使用两个伸缩液压缸;部系统采用限压变量叶片泵和速度控制阀组成的体积-节流调速回路来调整升降机液压缸速度,以提高效率;两个四通电磁阀控制液压缸侧的运动由负载可变排量泵的工作压力溢流阀用于限制最大工作压力的安全阀系统的系统;分流-集流阀两个升降机液压缸同

2020国开钢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钢结构》(本)作业1 姓名 : 学号 : 得分 : 教师签 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目前的钢结构设计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全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除疲劳计算按容许应力幅、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外,其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D.部分采用弹性方法,部分采用塑性方法2.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 C ) A.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D.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 3.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P f 与可靠指标的关系为(B ) A.P f 越大,越大,结构可靠性越差B .P f 越大,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P f 越大,越小,结构越可靠 D .P f 越大, 越大,结构越可靠 4.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一组是(B )A.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B.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C.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D.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5.塔架和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 A ) A.高耸钢结构 B .板壳结构 C .轻型钢结构D .大跨结构

6.相同跨度的结构承受相同的荷载,普通钢屋架的重量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A .1/3~1/2 B .1/4 ~1/3 C . 1/20 ~1/10 D .1/30 ~1/20 7.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具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B ) A .脆性破坏 B . 塑性破坏 C .强度破坏 D .失稳破坏 8.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C )确定的 A .比例极限 B . 弹性极限 C .屈服点 D . 抗拉强度 9.钢材的三项主要力学性能为( A ) A .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 B .抗拉强度、屈服点、冷弯性能 C .抗拉强度、冷弯性能、伸长率 D .冷弯性能、屈服点、伸长率 10.钢材的伸长率 是反映材料( D )的性能指标。 A .承载能力 B .抵抗冲击荷载能力 C .弹性变形能力 D . 塑性变形能力 11.钢结构对动力荷载适应性较强,是由于钢材具有( C ) A .良好的工艺性 B .良好的冷弯性能 C .良好的韧性 D .良好的可焊性 A .16mm B . 20mm C .25mm D . 30mm 13.钢中硫和氧的含量超过限量时,会使钢材( B ) A .变软 B .热脆 C .冷脆 D . 变硬 14.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屈服点 B .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 .应力集中产生异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 D .应力集中可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15.钢材在低温下,冲击韧性( B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6.钢材经历了应变硬化(应变强化)之后( A ) A .强度提高 B .塑性提高 C .冷弯性能提高 17.下列因素与钢构件发生脆性破坏无直接关系的是( A .钢材屈服点的大小 B .钢材的含碳量 C 18.钢材的疲劳破坏属于( C ) A .弹性破坏 B .塑性破坏 C .脆性破坏 D 19.对钢材的疲劳强度影响不显著的是( C ) 12.四种厚度不等的 16Mn 钢钢板,其中( A )钢板设计强度最高 D .可焊性提高 A ) .负温环境 D .应力集中 .低周高应变破坏

液压机机工作原理

编辑本段(一)组成 四柱液压机由主机及控制机构两大部分组成。液压机主机部分包括液压缸、横梁、立柱及充液装置等。动力机构由油箱、高压泵、控制系统、电动机、压力阀、方向阀等组成。[1] (二)用途 该液压机适用于可塑性材料的压制工艺。如粉末制品成型、塑 料制品成型、冷(热)挤压金属成型、薄板拉伸以及横压、弯压、翻透、校正等工艺。 四柱液压机具有独立的动力机构和电器系统,采用按钮集中控制,可实现调整、手动及半自动三种操作方式。 (三)特点 机器具有独立的动力机构和电气系统,采用按钮集中控制,可实现调整、手动及半自动三种工作方式:机器的工作压力、压制速度,空载快下行和减速的行程和范围,均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调整,并能完成顶出工艺,可带顶出工艺、拉伸工艺三种工艺方式,每种工艺又为定压,定程两种工艺动作供选择,定压成型工艺在压制后具有顶出延时及自动回程。 液压机简介 (又名:油压机)利用帕斯卡定律制成的利用液体压强传动的机械,种类很多。当然,用途也根据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按传递压强的液体种类来分,有油压机和水压机两大类。水压机机产生的总压力较大,常用于锻造和冲压。锻造水压机又分为模锻水压机和自由锻水压机两种。模锻水压机

要用模具,而自由锻水压机不用模具。我国制造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就是自由锻造水压机。 工作原理 四柱液压机[2]的液压传动系统由动力机构、控制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工作介质组成。动力机构通常采用油泵作为动力机构,一般为积式油泵。为了满足执行机构运动速度的要求,选用一个油泵或多个油泵。低压(油压小于2.5MP)用齿轮泵;中压(油压小于6.3MP)用叶片泵;高压(油压小于32.0MP)用柱塞泵。各种可塑性材料的压力加工和成形,如不锈钢板钢板的挤压、弯曲、拉伸及金属零件的冷压成形,同时亦可用于粉末制品、砂轮、胶木、树脂热固性制品的压制。 安全操作 1、液压机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掌握设备性能和操作技术后,才能独立作业。 2、作业前,应先清理模具上的各种杂物,擦净液压机杆上任何污物。 3、液压机安装模具必须在断电情况下进行,禁止碰撞启动按钮、手柄和用脚踏在脚踏开关上。 4、装好上下模具对中,调整好模具间隙,不允许单边偏离中心,确认固定好后模具再试压。 5、液压机工作前首先启动设备空转5分钟,同时检查油箱油位是否足够、油泵声响是否正常、液压单元及管道、接头、活塞是否有泄露现象。深圳油压机 TM系列引 6、开动设备试压,检查压力是否达到工作压力,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可靠,有无泄露现象。 7、调整工作压力,但不应超过设备额定压力的90%,试压一件工件,检验合格后再生产。 8、对于不同的液压机型材及工件,压装、校正时,应随时调整压机的工作压力和施压、保压次数与时间,并保证不损坏模具和工件。 9、机体压板上下滑动时,严禁将手和头部伸进压板、模具工作部位。 10、严禁在施压同时,对工作进行敲击、拉伸、焊割、压弯、扭曲等作业。 11、液压机压机周边不得抽烟、焊割、动火,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做好防火措施。 12、液压机工作完毕,应切断电源、将压机液压杆擦试干净,加好润滑油,将模具、工件清理干净,摆放整齐 维护保养

建筑钢结构制作方案(工厂化)

31建筑钢结构加工制作方案 31.1工程概述 本标段工程建筑钢结构加工主要为一期工程主厂房钢结构煤斗制作、钢结构屋架制作、锅炉电梯井制作、燃煤系统钢结构支撑、桁架制作及其他钢结构制作等;钢结构加工制作为工厂化流水线加工,采用20T龙门吊进行钢结构的起吊、原材料卸车,以及现场材料和成品半成品转运,H型钢翼缘矫直机、剪板机等机具进行钢结构的制作,埋弧自动焊机、CO2焊机等进行钢结构的焊接。 31.2施工程序 31.2.1 工厂化制作工艺流程 31.2.2 工厂化加工的管理措施及基本技术要求 31.2.2.1 图纸审查 (1)钢结构制造厂在接到工程图纸后,应该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图和施工图进行审查。 (2)关于设计图和施工图,按规范定义说明如下: ①设计图:由工程设计单位提出的技术设计图,是作为工程建设依据

的图纸。 ②施工图:安装单位或工程设计单位依据设计图绘制的施工详图。 (3)图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设计文件是否齐全,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施工图、图纸说明和设计更通知单等构件的几何尺寸是否齐全。 ②相关构件的尺寸是否正确。 ③节点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④标题栏内构件的数量是否符合工程总数。 ⑤构件之间的连接形式是否合理。 ⑥加工符号、焊接符号是否齐全。 ⑦结合本单位的设备和技术条件考虑,能否满足图纸上的技术要求。 (4)图纸审查后要做技术交底准备,其内容有: ①根据构件尺寸考虑原材料对接方案和接头在构件中的位臵。 ②考虑总体的加工工艺方案及重要工装方案。 ③对构件的结构不合理处或施工有困难的,要与需方或者设计单位做好变更签证手续。 ④列出图纸中的关键部位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加以重点说明。 31.2.2.2 备料和核对 (1)根据施工图纸材料表算出各种材质、规格的材料净用量,再加一定数量的损耗,编制材料预算计划。 (2)钢材的损耗率,为考核各种钢材实际消耗的平均值,工程预算一般按实际所需加定额损耗率提出材料需用量。 (3)钢结构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钢板和各种型钢,为了确保构件的质量,使用前应对每一批钢材核对质量保证书,必要时应对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进行复验,以保证符合其牌号所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31.2.2.3 钢材的检验和堆放 (1)钢材检验制度是保证钢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钢材检验的主要内容是: 钢材的数量和品种是否与订货单符合。 钢材的质量保证书是否与钢材上打印的记号符合。每批钢材必须具备生产厂提供的材质证明书。对钢材的各项指标可根据国标规定进行核验。 核对钢材的规格尺寸。各类钢材尺寸的容许偏差,可参照有关国标或

形成性考核册钢结构作业

成绩: 钢结构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钢结构形考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目前的钢结构设计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全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 .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 .除疲劳计算按容许应力幅、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外,其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D .部分采用弹性方法,部分采用塑性方法 2.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 C ) A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D .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 3.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f P 与可靠指标β的关系为(B ) A .f P 越大,β越大, 结构可靠性越差 B . f P 越大,β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 .f P 越大,β越小,结构越可靠 D . f P 越大, β越大,结构越可靠 4.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一组是 ( B ) A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B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C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D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5.塔架和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 A ) A .高耸钢结构 B .板壳结构 C .轻型钢结构 D .大跨结构 6.相同跨度的结构承受相同的荷载,普通钢屋架的重量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B ) A .1/3~1/2 B .1/4~1/3 C .1/20~1/10 D .1/30~1/20 7.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具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B ) A .脆性破坏 B . 塑性破坏 C .强度破坏 D .失稳破坏 8.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C )确定的

液压缸结构图示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液压缸的结构 · 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前端盖等主要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 上图给出了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结构图,该液压缸主要由缸缸筒6、缸盖10、活塞4、活塞杆7 和导向套8 等组成;缸筒一

焊接,另一端与缸盖采用螺纹连接。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卡键连接,为证液压缸的可靠密封,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密封圈3、5、9、11 和防 下面对液压缸的结构具体分析。 3.2.1 缸体组件 ·

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 用,因此,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表面精 度可靠的密封性。 3.2.1.1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形式 常见的缸体组件连接形式如图 3.10 所示。 (1)法兰式连接(见图a),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 它是常用的一种连接形式。 (2)半环式连接(见图b),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 半环连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工艺性好,连 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半环连 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的连接中。 (3)螺纹式连接(见图f、c),有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 用于要求外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

钢结构加工技术

一、钢结构制作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钢产量的增加,我国钢结构制作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完整的钢结构产品需要通过将基本元件使用机械设备和成熟的工艺方法,进行各种操作处理,达到规定产品的预定要求目标。钢结构制造厂应具有进行剪、冲、切、折、割、钻、铆、焊、喷、压、滚、弯、卷、刨、铣、磨、锯、涂、抛、热处理、无损检测等加工能力的设备,并辅之以各种专用胎具、模具、夹具、吊具等工艺设备。目前,钢结构的制作就是比拼的钢结构企业的生产设备。钢结构本身的施工速度较快,这样对构件的加工周期要求较短,同时对钢结构制作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钢结构制作的一般性技术 (一)钢结构制品的加工 钢结构适应了建筑业向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发展的方向。通过建立标准通用模数,使尺寸协调;适当限制构件类型及尺寸,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材料损耗,有利于降低成本。 完整的钢结构产品需要通过将基本元件使用机械设备和成熟的工艺方法,进行各种操作处理,达到规定产品的预定要求目标。钢结构制造厂应具有进行剪、冲、切、折、割、钻、铆、焊、喷、压、滚、弯、卷、刨、铣、磨、锯、涂、抛、热处理、无损检测等加工能力的设备,并辅之以各种专用胎具、模具、夹具、吊具等工艺设备。 钢结构构件连接大都以混合式的栓焊为主,一般在工厂的制作均以焊接连接居多,现场螺栓连接居多。 (二)钢结构制造加工厂的生产布置 工厂加工均以大流水作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主线,布置同类型构件作批量的流水线。 布置流水作业生产场地要考虑产品的品种、特点和批量;工艺流程、方法;产品的进度要求,每班制的工作量和要求的生产面积;现有生产厂房、设备和起重运输能力。 生产场地布置的原则是: ①按流水顺序安排生产场地,尽量减少运输量,避免倒流水。

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最新题目加答案

2015年《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建筑材料作业1 【教材1-4章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一般建筑工程的材料费用要占到总投资的【 C 】。 A.10%~20% B.20%~30% C.50%~60% D.80%~90% 2、材料的孔隙状态应属于材料的【 A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力学性质 D.耐久性 3、下列各种材料的构造属于纤维状的是【 D 】。 A.玻璃 B.钢材 B.混凝土 D.木材 4、孔隙按其连通性可以分为【 A 】。 A.连通孔、封闭孔、半连通孔 B.粗大孔、毛细孔、极细微孔 C.连通孔、粗大孔、毛细孔 D.连通孔、毛细孔、封闭孔 5、材料的密实体积V、自然体积V0及堆积体积V1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C 】。 A.V0≥V1≥V B.V≥V1≥V0 C.V1≥V0≥V D.V≥V0≥V1 6、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 B 】。 A.孔隙率 B.空隙率 C.填充率 D.密实度 7、粉状、颗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 A.密度 B.表观密度 C.堆积密度 D.密实度 8、质量为M的湿砂,吸水率为W,其中水的质量为【 C 】。 A. B. C. D. 9、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融循环,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

性质指的是【 C 】。 A.吸水性 B.抗渗性 C.抗冻性 D.耐水性 10、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 C 】。 A.导热性 B.耐燃性 C.热容 D.耐火性 11、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 D 】。 A.耐麿性 B.强度 C.硬度 D.韧性 12、材料的厚度加大则材料的导热系数【 C 】。 A.加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13、按岩石的成因分类,自然界的岩石可以分为【 B 】。 A.岩浆岩、大理岩、石灰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 D.石灰岩、沉积岩、花岗岩 14、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A.长石 B.石英 C.白云母 D.方解石 15、下列各组胶凝材料均是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是【 A 】。 A.石灰、石膏、水玻璃 B.石灰、水泥、水玻璃 C.石膏、水泥、水玻璃 D.石灰、水泥、石膏 16、石灰浆的硬化包括干燥硬化、结晶硬化、碳酸化硬化,其中,对硬度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干燥硬化 B.结晶硬化 C.碳酸化硬化 D.以上都不是 17、建筑石膏的主要成份是【 B 】。 A.碳酸钙 B.硫酸钙 C.碳酸钠 D.硫酸钠

轻钢结构生产线

H型钢生产线是在吸收国外同类产品的优点,结合国内钢结构生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的优化设计而成的。其生产流程如下:直条(数控/直条)火焰切割机下料→H型钢组立机进行自动对中点焊成型→龙门式H型钢焊接机焊接→H型钢在翼缘矫正机矫正翼板焊接变形,进入→抛丸除锈→完成。 一、主要组成设备的性能及技术参数 1、CNC-CG-4000数控/直条火焰切割机 (1)主要技术参数: 轨距:4000mm 轨长:15000mm 有效长度:12500mm 切割宽度:80-3300mm(直条),230-3000(数控) 切割厚度:6-50mm(五组以内至100mm) 空走速度:0-3000mm/min 切割速度:150-750mm/min 纵向割距:9组(直线单割炬) 横向割距:2组(数控割炬) 驱动方式:双边 切面粗糙度:Ra12.5-Ra25 切割气源:氧气(P=1MPa)、乙炔或丙烷(P=0.1MPa) 电源电压:AC/220V±10%/50HZ 装机容量:约2KW

(2)性能与特点: CNC-CG-4000数控火焰切割机是我厂在吸收国内外先进软硬件技术,为配套金属结构件加工而自行研制和开发的一种高效率自动切割下料设备,可纵向和横向直线切割,也可圆弧曲线的平面几何图形切割,切割表面粗糙度及精度要求高,变形小,9组直条割炬可以同时切割,这样板材不变形同时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机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工艺先进等优点。本公司经过多年市场调研,发现操作工在钢板预调整,割枪对准钢板画线部位,因为操作控制器太远带来的种种不便,特为该机配备了遥控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极具人性化,属国内首创。 其中机架传动采用电机带动齿轮齿条驱动;主从割炬座间采用钢带传动,钢带具有高强度弹性,用于拖动从动割炬,横梁两端的导向轮将钢带胀紧,从动割炬座可用夹紧装置夹在钢带的前面或后面,实现同向或对称切割。全部割炬、电动升降机构均装配于主梁上。主横梁采用箱型梁,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焊后均消除了焊接应力,自重轻,惯性小,有利于钢板的快速切割下料,在快速进行加减速转换时,机器的最高行走精度仍然能够得到保证。驱动架两端装有刮屑板,运行中刮扫积聚在轨道表面的杂物。 驱动电机全部采用日本进口松下交流伺服电机,减速机采用精密行星伺服专用减速器,该减速器为密封型永久性润滑,免维护,以此保证设备运行平稳及精度。数控割炬上加装了电动调高系统,以应对钢板受热变形引起的高低不平。 数控系统采用北京斯达特SH-2200H数控系统,该系统主机采用工业级ARM7处理芯片;系统提供16路光电隔离输入,14路光电隔离输出;配有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形成性考核2参考答案

说明:本次作业对应第二、三章的内容,请于八周之前完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分()方式。 A.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B.公开招标和议标 C.邀请招标和议标 D.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 2.根据《招标投标法》,下列评标成员人数正确的是()。 A.3 B.4 C.5 D.6 3.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应该具备的条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招标人已经依法成立 B.初步设计及概算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 C.资金尚未落实 D.有招标所需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 4.按索赔的目的分类,索赔主要有()。 A. 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B. 合同内的索赔和合同外的索赔 C. 单项索赔和综合索赔 D. 工程范围变更索赔和工期延期索赔 5.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合同中只有类似变更工程价格,则()确定变更价款。 A.由工程师与承包人协商确认后 B.可以参照类似价格 C.由工程师提出价格,承包人确认后 D.由承包人提出价格,工程师确认后 6.下列关于工程价款主要结算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段结算的工程,可按月预支工程款 B.按月结算的工程,不需进行竣工结算 C.按月结算是在施工过程中按月结算工程款,不需支付预付款 D.只有工程承包合同价在100万元以下的才可实行竣工后一次结算

7.某大跨度体育场项目钢结构施工的成本管理措施中,属于技术措施的有()。 A.确定项目管理班子的任务和职能分工 B.分析钢结构吊装作业的成本目标 C.修订钢结构吊装施工合同条款 D.提出多个钢结构吊装方案 8.首先把项目总施工成本分解到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中,再进一步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该种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方式属于()编制的施工成本计划。 A.按施工成本组成 B.按项目组成 C.按工程进度 D.按项目实施的先后 9.某土方工程,某月计划开挖160000m3,合同单价85元/m3,到月底实际完成土方量为180000m3,实际单价72元/m3,则该工程的以工作量表示的进度偏差(SV)为()万元。 A.214 B.-214 C.170 D.-170 10.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主要包括:①分析、②比较、③预测、④纠偏、⑤检查。其正确的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③⑤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合同订立是指当事人双方就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合意(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订立合同应遵循以下原则( )。 A.合同自由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合法原则 D.平等、公平原则 E.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背社会公德 2.根据建设工程种类的不同,施工合同可以分为( )。 A.单价合同 B.土木工程施工合同 C.设备安装施工合同 D.成本加酬金合同 E.房屋修缮施工合同 3.对于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投标人() A.在施工合同为单价合同时,需要复核工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