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Haoshen Zhou]Hierarchical MicroNano Porous Silicon Li-ion Battery Anode

[Haoshen Zhou]Hierarchical MicroNano Porous Silicon Li-ion Battery Anode

[Haoshen Zhou]Hierarchical MicroNano Porous Silicon Li-ion Battery Anode
[Haoshen Zhou]Hierarchical MicroNano Porous Silicon Li-ion Battery Anode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Hierarchical Micro/Nano Porous Silicon Li-ion Battery Anode

Yu Zhao,a Xizheng Liu,a Huiqiao Li,a Tianyou Zhai,b and Haoshen Zhou a*

5

a Energy Interface Research Group,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 Umezono 1-1-1, Tsukuba 305-8568, Ibaraki, Japan. E-mail: hs.zhou@aist.go.jp

b Inorgani

c Nanostructure

d Materials Group, National Institut

e for Materials Science (NIMS), Namiki 1-1, Tsukuba 305-0044, Ibaraki, Japan.

10

S1. Experimental details.

Synthesis of porous silicon powder. In a typical procedure, silicon wafer (50±0.5 mm in diameter and 280±20 μm in thickness, boron-doped, 0.001–0.003 ?·cm, Semitec Corp.) was cleaned follow the standard procedure and smashed into silicon 15

powder by mechanical milling. The silicon powder (0.05 mol) was then dispersed in 50 mL AgNO3 solution (0.05 M, Wako) followed by adding 10 mL HF (5 M) with stirring. After stirred for 5 min, the precipitate composed of Ag-decorated silicon

powder was washed with distilled water for several times before 20

etching. The etching of silicon powder followed the wet-chemical etching method.13 The etchant was comprised of an distilled water/ethanol (4:1 v:v) solution of 5 M HF (Wako) and 0.12 M H2O2 (Wako). The mixture was left to soak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4 h. The obtained powder was washed with deionized water, 25

and soaked in diluted nitric acid (Wako) for 30 min to remove the silver composition.

Synthesis of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 powder. The porous silicon powder was dispersed in 20 mL carbon-gel of neutral p H

value prepared by mixing resorcinol (0.05 M, Wako) and 30

formaldehyde (0.1 M, 5–10% methanol stabilized, Wako). The mixture was kept at 60 °C for 30 min and then 85 °C for 6 h. The resulting phenolic resin/silicon composites were washed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sintered at 850 °C for 3 h under constant

H2/argon flow (4% H2) to form a carbon-coating on the porous 35

silicon powder. The content of carbon composition can be well controlled by controll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gel, and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weight of product after and before sintering. In our experiment, the content of carbon composition is about

9.2% in the total weight the obtained product.

40

Fabrication of porous silicon powder anodes. The electrodes were made by mixing the active materials with conductive carbon black an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with mass ratio of 75: 20: 5 for porous silicon powder and 85: 10: 5 for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 powder, respectively. The above mixtures were severally 45

spread with a typical size of 10 mm in diameter and pressed onto

a copper mesh as current collector. The loading amount of the active materials is c.a. 6 mg/cm2. The electrodes were dried at 85 °C overnight in vacuum prior to cell assembly. Then CR2032 coin cells were assembled in an Argon-filled glove box using the 50

as-prepared anodes as working electrodes and lithium metal foil as counter electrodes. Celgard 2325 was used as a separator and the electrolyte was a commercial solution of 1.0 M LiPF6 in 1:1 w/w ethylene carbonate: diethyl carbonate.

Characterization. The porous structure was examined by ?eld-55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JEOL 6700F)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JEOL JEM-3000F).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were collected with a Bruker D8 Advanced Diffractometer using

Cu Kα radiation. Nitrogen sorption isotherms were measured at 77 60

K with Micromeritics TriStar 3000. Before measurements, the samples were degassed at 80 °C for at 20 h. The speci?c surface area was calculated by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method using the adsorption branch in a relative pressure range

from 0.04 to 0.2. The total pore volume (V t) was the adsorbed 65

amount at a P/P0 of 0.992. 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on Hokudo Denko Charge/Discharge instrument. The speci?c capacity was based on the total mass of the working electrode.

S2. XRD measurement.

70

Figure S2. Digital images showing the high yield of porous silicon using silicon powder as starting material (left) compared with that collected on silicon wafer (right).

75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ESI) for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This journal is ?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2

2 | Journal Name , [year], [vol], 00–00

This journal is ?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year]

S3. XRD measurement.

Figure S3. XRD patterns of the porous silicon powder and the reference nonporous silicon powder prepared by using silicon wafer with higher resistance (5–10 ??cm), and the raw silicon powders made by mechanical 5 milling. Compared with the nonporous or raw silicon powder, the diffraction peaks of porous silicon powder were significantly broadened. According to Scherrer Equation, the mean size of the ordered crystalline domains is about 25 nm.

S4. Panoramic FESEM image of porous silicon powder.

10

Fig. S4. Panoramic FESEM image show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porous silicon powder.

S5.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orous silicon powder.

15

Fig. S5. FESEM image show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orous silicon powder.

S6.

Cyclic voltammetry profile of the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

Fig. S6. The 1st

, 2nd

, 10th

, 20th

and 40th

cyclic voltammogram of porous silicon 20

electrode from 1.5 V to 0.01 V versus Li/Li + at 1 mVs -1 scan rate. In the first cathodic branch, the broad cathodic peak between 0.4 and 0.8 V are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 passivation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 as a result of the reaction of lithium

with electrolyte.1

The formation of the Li–Si alloy began at a cathodic peak of 25 0.3 V. In the first anodic branch, the two peaks which located at 0.39 and 0.55 V and become more distinct in the following cycles correspond to de-lithiation back to amorphous Si.2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rate of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is governed by the transport rate of lithium into crystalline silicon or the rate of amorphous Si–Li alloy formation, this kinetic bottleneck is likely to lead to the 30 gradual activation of the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s at each cyclic voltammetry cycle.

S7.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profiles of the silicon nanoparticle electrode.

35

Fig. S7.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profiles of the reference silicon powder electrode at a given discharge capacity of 1000 mAhg -1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2–0 V.

S8. Irreversible capacity of silicon electrodes at different discharge depth.

40

Fig. S8. Irreversible capacity vs discharged capacity profiles of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 and silicon nanoparticles .

45

This journal is ?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year] Journal Name , [year], [vol], 00–00 | 3

S9. Impedance response of porous silicon/Li metal and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Li metal half cell.

Fig. S9. Nyquist plots of porous silicon/Li metal (black) and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Li metal (red) half cell. The impedance response was measured 5

at (A) V OC and (B)–(D) the end 1st , 5th and 10th charge (square)/discharge (circle) cycles. The cut-off voltage of charging is set to 2.0 V; the capacity is fixed to 1500 mAhg -1 when discharging. The cells were rested f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before impedance measurement.

Fig. S9 shows the impedance response of porous silicon/Li 10

metal and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Li metal half cell measured at a given discharged capacity of 1500 mAhg -1 and a charged potential of 2.0 V. It is noted that the impedance decrease with the number of cycles in both cell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silicon electrode is activated for the redox 15 reaction in the course of voltammetric cycling. The Nyquist plots at open circuit voltage (V OC ) shown in Figure 7A, in which the depressed semicircle can be well si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s documented elsewhere.3 The calculated electrode resistance and grain-boundary resistance are 2.9 and 94.2 ? for 20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 and 3.1 and 128.4 ? for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 After carbon-coating, the electrode resistance shows an increase of 7%. Meanwhile, the increase of grain-boundary resistance is 36%, which mainly arise from the different ratio of conductive carbon black used in fabricating the 25 electrode (75: 20 for porous silicon powder and 85: 10 for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 powder). In the subsequent cycles, the typical Nyquist plots of these half cells consist of two semicircles and one 45? linear diffusion drift as shown in Figure 7B–7D. During the discharge state, two factors will seriously 30 affect the total resistance of the electrode: the first is the lithium insertion will increase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electrode,4 and the other is the formation of SEI layer will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of the electrode. For the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 the total resistance undergoes a gradually and a decrease process in the first 5 cycles 35 and then an increase process in the following cycles to obtain a stable state till the 10th cycle. In other words, the conductivity increase caused by lithium insertion is dominant in the first 5

cycles, and then the conductivity decrease caused by SEI layer formation in the following several cycles until a balance is 40 reached after the 10th cycle. For the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 the total resistance is gradually decreased till a stable state is obtained in the 10th cycle, suggesting that the carbon coating effectively slowdown the formation of SEI layer. During the charge state, the total resistance of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 45 undergoes similar process as in the discharge state. When the surface of silicon electrode is covered with the initial SEI layer, the total resistance is abruptly decreased to the minimum value. After this, the reduction of organic solvents plays a major role in SEI layer formation and the total resistance is gradually increased 50 with the growth of the SEI layer. This observation is in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port.5 In contrast, the total resistance of carbon-coated porous silicon electrode is gradually decreased till a stable state reached, which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by coating a carbon layer, the formation of SEI layer can be effectively 55 reduced. We can attribute such a phenomenon to the masking effects from the pyrolyzed carbon layer,6 which may fasten the Si/C interface to sustain better cyclability.

S10. Morphology changes in porous silicon powder from reaction with Li.

60

Fig. S10. SEM images of porous silicon powder (A) before and (B) after the 50th electrochemical cycling (same magnification), revealing that the porous silicon powder undergo volume expansion but no fracture or pulverization was observed.

65 References in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1 G. X. Wang, J. H. Ahn, J. Yao, S. Bewlay and H. K. Liu,

Electrochem. Commun. 2004, 6, 689. 2 J. Li and J. R. Dahn, J. Electrochem. Soc. 2007, 154, A156.

70 3 (a) R. Ruffo, S. S. Hong, C. K. Chan, R. A. Huggins and Y. Cui, J.

Phys. Chem. C 2009, 113, 11390. (b) W.-R. Liu, J.-H. Wang, H.-C. Wu, D.-T. Shieh, M.-H. Yang and N.-L. Wu, J. Electrochem. Soc. 2005, 152, A1719.

4 E. Pollak, G. Salitra, V. Baranchugov and D. Aurbach, J. Phys.

75 Chem. C 2007, 111, 11437.

5 Y. M. Lee, J. Y. Lee, H.-T. Shim, J. K. Lee and J.-K. Park, J.

Electrochem. Soc. 2007, 154, A515.

6 Y. Liu, T. Matsumura, N. Imanishi, A. Hirano, T. Ichikawa and Y. Takeda, Electrochem. Solid-State Lett. 2005, 8, A599.

80

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为了使我组开展课题科研工作更有序、更严谨、更科学,保证课题从立项申报到具体实施,直至结题,都进一步规范化,做到有计划、高质量。我组将从课题申报、人员组成、研究过程实施等几方面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具体如下:一、成立课题小组: 课题负责人:惠芳 组员:李双飞仇高峰兰阿玲董娟妮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课题组的管理 1.课题负责人必须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对每一个研究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部署,做到定时定人。 2.课题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确有特殊情况者需向课题组负责人请假。事后主动向课题组负责人了解活动内容及工作要求。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每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必须主动学习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及刊物,做好学习摘要工作,并及时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分享住处资源。

2.每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必须以实事示是、一丝不苟地精神对数据要反复核对,确保无误,有错即改 3.研究过程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反映,经课题研究组成员一起分析、商讨解决对策。 (三)研究成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课题负责人要对科研成果全面负责,防止研究成果中有抄袭现象,必须坚持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引用句群、章节时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 三、各人员岗位职责 (一)课题组负责人职责 1.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部署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落实研究方案。 2.每次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注重详实的资料积累。 3.根据研究步骤,如期递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结题研究报告,接受论证指导与评价。 (二)课题组成员职责 1.明确各自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完成负责人布置的研究任务,并与其他成员团结协助,资源共享。

科研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研究室主任 1、岗位名称:研究室主任 2、直接上级:总经理 3、直接下级:研究室科技人员、辅助工 4、本职工作:研究室内部管理、科研工作 5、工作责任 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对研究室内部进行管理。 确保本学科所有在研课题按时按质完成,积极申报课题和精心组织实施,争 取早出品种,出过硬品种。 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生产情况,积极为公司制定科研发展规划提 供意见。 保证完成院、公司下达的各项咨询,科技服务的具体任务。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司下达的繁种任务。 对研究室内财务、物质、仪器设备、试验材料、种质资源、亲本试验资料进 行统一(或归口)管理。 确保田间试验质量及质量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安全无事故。 劳务承包用工的统一管理。 6、兼职工作 总经理安排的其他工作。 7、主要权力 按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所有权力。 8、领导责任 环境质量卫生。 下属的工作质量和结果。

9、待遇 按公司绩效考核制度享受相应的基本收入及管理津贴。 绩效大平均、课题津贴。 成果权益返还。 10、应聘条件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身体健康,适应田间工作及出差需要。 具副研究员以上职称,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动态,熟悉省内外本 学科生产状况,能把握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指导研究工作。

岗位职责·科研人员 1、岗位名称:科研人员 2、直接上级:研究室主任 3、本职工作:相关蔬菜作物的育种、制种、栽培等的研究 4、工作责任 按时、按质完成在研课题项目(根据本人在课题中相应承担的工作任务)。 积极组织参加、参与课题申报。并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实施。 对所从事的作物研究,了解其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省内外生产动态。 提出从事研究作物的科研发展意见和建议,供决策层参考。 做好年度科研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及时做好科研资料,材料的归档工作, 接受上级及公司的检查。 按分配任务,具体组织实施相关作物的种子繁制工作,并负责任。 为公司制定繁种计划提供建议。 负责指导辅助工、临时工的田间操作。 5、兼职工作 室主任安排的其它工作。 6、待遇 按公司绩效考核制度享受相应的基本收入。 绩效大平均、课题津贴。 成果权益返还。 7、招聘条件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身体健康,适应田间工作及出差需要。 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蔬菜专业基础知识。

创新工作室人员岗位职责

**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工作室 人员岗位职责 为了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工作人员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创新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负责创新工作室的人员管理,有对成员增减决定的权利、以及工作室内人员职务的任免决定。 2、有对创新工作室的发展、管理提出改进意见的责任。 3、对工作室成员的考核和奖励。 二、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组长抓好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创新项目设立、项目跟踪、技术管理等工作。 2、负责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 3、受理、解决各种意见和建议,组织讨论,反馈落实结果等。 三、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完成创新工作室各项文案的制定工作。 2、监督、检查各小组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落实情况。

3、确保工作室的原则、制度,上级组织指示、决议的贯彻落实和目标任务的完成。 4、协助领导小组组长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工作室各项工作。 四、专家组组长职责: 1、负责创新工作室中技术应用方面的管理工作。 2、负责对上报的创新项目进行审核,确保课题具有创新性、研究性、实用性,保证创新课题的质量。 3、及时对新技术、新革新、小建议进行推广,同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五、专家组成员职责: 1、负责创新工作室的专业技术支持工作,为创新项目实施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保障和解决方法。 2、负责对创新课题定期进行跟进,保证课题能够按时完成。 3、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召开技术交流会、讨论会。 4、协助专家组组长完成新技术、新革新、小建议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引进、传授工作。 六、创新小组组长职责: 1、对本专业人员提出的创新项目进行把关,提出改进意见。

研究所岗位职责

研究所岗位职责 一、研究所所长的岗位职责 所长负责所内的全面工作(包括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课题的开发与组织,所内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组织所内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等)。 二、副所长的岗位职责 副所长的岗位职责是协助所长做好所内的各项工作,当所长出差在外时,代理所长工作。 三、研究所秘书的岗位职责 研究所秘书在所长、副所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室工作的业务领导和人员管理,负责所内非研究工作的管理,包括考勤、记事、财务、接待、文件收发、印信管理、办公室与资料室管理工作等。同时,还要带头完成研究任务。 四、研究人员岗位职责 专职研究人员在研究所所长的领导下,从事各个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具体工作任务与岗位职责包括: ①接受并承担所长布置的有关学院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 ②申请承担国家、省、市或学院的教育科研和社会科研

项目; ③承担所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④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钻研教育科学,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⑤要按所长要求或课题任务书的计划时间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上报研究计划、进度和阶段成果并及时结题; ⑥每年至少完成一项科研课题,两篇研究论文(或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研究人员的考核指标包括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分数计算,计算方法是:一项院级课题记10分,省级课题记20分,国家级课题记50分;完成1篇论文(报告)并被采用记2分,公开发表记3分,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记8分,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记15分;获院级(市级)奖励加10-40分,获省级奖励加30-50分,获国家级奖励加50-100分。考核指标是:全年积30分为基本完成任务,积50分为良好,积70分为优秀。 科研产业处 二OO七年十月二十日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题研究机构、人员职责及分工 一、参研人员职责 为使研究工作顺利、稳步、扎实地深入开展,特制定研究人员职责如下: 1.课题研究组成员必须是本着由学校提名、本人自愿,并能自觉遵守课题组各项制度,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按要求完成各阶段计划和总结,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组成。 2.研究人员做到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信息教育的意义,自觉转变观念,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3.课题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时参加研究活动,不缺席迟到。连续三次缺席或累计五次缺席者,视为自动退出课题组,不再享受研究人员待遇。 4.研究人员要有成果意识,在研究过程中多出成绩,出好成绩。每年每人至少有一至二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并交副本到分管资料的教师处。 5.每周星期一上午为主研人员集中活动时间,学习理论,研究教材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案设计。每月第一周活动时,对研究内容、进度、效度进行分析评价,讨论交流研究心得,检查上学月工作,安排近期工作。 二、参研人员分工 为加强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课题由领导小组、专家顾问小组和研究小组构成。为使研究人员任务明确,便于操作,有利于责、权、利更

好的结合,研究成果的认定,特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1.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时间和经费保障。 2.专家顾问小组每期至少到校指导一次工作,听取研究组汇报,实地检查指导,使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 3.研究小组由各教研组组长、主管部门领导组成。 4.研究组全体人员应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各人就研究内容、进展情况、经验教训、研究心得经常交流总结。对工作中的困难,全组共同想办法克服,确保研究工作按计划开展。 5.研究组人员分工: 主研人员(田冬玉):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电子教材设计与制作,资料收集、保管,提供实验中硬、软件、网络等实验环境的正常运行。 主研人员(杨智):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电子教材设计与制作,与课题主管部门的联系主研人员(张宏安):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电子教材设计与制作,资料收集、保管,课件、学生作品收集。 主研人员(杨莉莉):督促、检查研究进程,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参与研究工作。 主研人员(屈楚湘):对研究过程实施全面管理,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主研人员(吴胜奇):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参与研究工作,随时关注课题研究。

语文课题人员职责及分工

聚贤中学课题参研人员分工及制度 一、参研人员职责 为使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稳步、扎实地深入开展,特制定研究人员职责如下: 1.课题研究组成员必须是本着由学校提名、本人自愿,并能自觉遵守课题组各项制度,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按要求完成各阶段计划和总结,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组成。 2.研究人员做到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信息教育的意义,自觉转变观念,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3.课题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时参加研究活动,不缺席迟到。连续三次缺席或累计五次缺席者,视为自动退出课题组,不再享受研究人员待遇。 4.研究人员要有成果意识,在研究过程中多出成绩,出好成绩。每年每人至少有一至二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5.课题主研人员集中活动时间固定,学习理论,研究教材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案设计。每月对研究内容、进度、效度进行分析评价,讨论交流研究心得,检查上学月工作,安排近期工作。二、参研人员分工 为加强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课题由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构成。为使研究人员任务明确,便于操作,有利于责、权、利更好的结合,研究成果的认定,特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1、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时间和经费保障。 2、研究小组由各教研组组长、主管部门领导组成。 3、研究组全体人员应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各人就研究内容、进展情况、经验教训、研究心得经常交流总结。对工作中的困难,全组共同想办法克服,确保研究工作按计划开展。 4、研究组人员分工: 主研人员李小红:资料收集、保管,提供实验中硬、软件、网络等实验环境的正常运行。 主研人员许伟: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电子教材设计与制作, 主研人员李本卫:督促、检查研究进程,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参与研究工作。 主研人员刘琴、杨晓蓉、夏波:对研究过程实施全面管理,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项目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组织并协调各方(建设投资方、总承包等)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节约投资,保证工期,保证质量,公平维护各 方利益。 1. 负责制订施工组织设计和前期工作实施计划。 2. 主持项目实施中的重要会议,组织并主持每周初各种工作例 会和周末总结评定会,作出周报表和月报表上报公司的方案。 3. 对项目进度、工期、成本费用支出、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并 与计划预算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4. 对设计方、甲方提出的设计变更、工程项目增减和合同变动 按时上报,及时对工作范围相应调整,并对各方作出相应安排。 5. 制订文件管理制度,以保存完整的工程档案、会议纪要和洽 商函、通知单及各类重要文件。 6. 审查批准与工程有关的采购和现场行政支出。 7. 甲方(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阶段检查验收及完工通知, 取得对方认可的正式接受文件。 8.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程序组织施工,按质量检 验评定标准主持检查,对不合格工程坚决不予交付使用。

二、项目副经理岗位责任制 1. 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提交一套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清单,对材料的质量要求、进场计划、仓储保管、计划领用、保证供给负责。 2.提交施工所需要劳动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并付诸实施,对项目过程的进度负责。 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全面调配资源,对人力、物力、资金的使用要计划周密,减少杜绝工地停工待料和窝工、停工现象。 4.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按照程序管理,对施工工艺、验收标准严格把关,办理中间变更、隐蔽工程验收、完善验收手续。 5.督促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保持现场整洁,杜绝事故隐患,配备现场消防器材,经常督促,进行现场班前安全教育。 6.管理和维护施工设备和机械工具,确保施工设备安全运转和使用。 7.配合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加强对项目工程管理工作,协调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单位的工作关系,解决工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三、技术总监的任务与职责 1.负责对设计图纸的技术管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对施工图进行技术交底,按照图纸会审签字后的图纸文件安排施工。 2.与设计单位就设计图的修改、变更和完善进行洽商,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协助项目经理对重大技术组织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当好项目经理的技术参谋。必要时,在项目经理的授意下,直接参与重大技术组织措施的决策。 4.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按照有关验收规范要求,对所有的材料、施工工艺,

最新课题研究制度及责任分工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及责任分工 为使该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更有序、更严谨、更科学,保证课题从立项申报到具体实施,直至结题,都进一步规范化,做到有计划、高质量。 现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课题小组成员:课题负责人:徐自华 研究成员:张银耿、王志宏、冒婧馨、张明珠、宋春秀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管理要求 (一)课题组的管理 1.课题负责人必须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对每一个研究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部署,做到定时定人。 2.每次课题组活动要事先通知,有计划、有目的,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注意积累资料。课题组人员因课题活动需要外出,需事先征得领导同意,以不影响正常工作为前题。 3.课题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确有特殊情况者需向课题组负责人请假。事后主动向课题组负责人了解活动内容及工作要求。 4.课题组成员如因调离本单位、病假、工作性质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参与课题研究,校领导或课题组负责人有权选派合适人选来继续完成原有的研究项目或任务。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每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必须主动学习与该课题相关的理

论书籍及刊物,做好学习摘要工作,并及时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分享住处资源。 2.每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必须以实事示是、一丝不苟地精神对数据要反复核对,确保无误,有错即改。不得捏造数据,一经发现,取消参与研究的资格。 3.研究过程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反映,经课题研究组成员一起分析、商讨解决对策。 4.课题组负责人要定期、主动向领导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按时上交研究进程和研究材料。 5.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可请校领导、或其他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指导,帮助研究深入化、科学化。 (三)、研究成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课题负责人要对科研成果全面负责,防止研究成果中有抄袭现象,必须坚持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引用句群、章节时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员职责 (一)课题组负责人职责 1.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部署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落实研究方案。 2.每次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注重详实的资料积累。 3.根据研究步骤,如期递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结题研究报告,接受论证指导与评价。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知识分享

二道镇中学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林发森校长 副组长:郑方君教导主任张传彪政教主任 成员:刘明玺理科教研组组长 庄红梅文科教研组组长 王博学年组组长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负责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1.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普及和指导工作,制定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对学校的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培训与指导; 3.负责学校的科研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管理,以及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评审与鉴定;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本校优秀的教改成果,注重成果运用与推广; 4.下达校级课题指南,指导学校年级(组)和教师个体的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培养科研积极分子,构建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网络; 5.建立必要的科研激励机制,制定研成果奖励方案,表彰优秀的研究成果(包括在有关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研究中形成的理论或技术成果);组织学校先进教学经验,优秀教科论文和教育科研、教改先进个人的评选,并形成制度;

6.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经费管理、核实、报批与发放; 7.负责科研资料的总收集与管理,建立科研档案; 8.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研究和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 9.负责学校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与督查工作; 10.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再教育与培训工作; 11.组织、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参加各级研讨会; 12.负责组织学校对教师的考调、选拔,以及被考察教师的业务水平认定并提出选用建议; (三)负责学校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 13.指导各教研组的教育科研工作; 14.考核、督查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教学研究工作; 15.组织教研组长进行教学理论学习与培训;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职责分工 职务工作职责 校长教育科研宏观统筹 教导主任教育科研具体工作 文科教研组长教育科研队伍培训 理科教研组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学年组组长信息服务

教育科研人员工作职责

小纪汗中心小学教育科研人员 工作职责 1、坚持教育科研“在服务中提高,在服务中发展“的工作方针,主动为学校决策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教育科研规律,从学校实际出发,切实加强教育科研的前瞻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先导功能。 3、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认真抓好学校集体或个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的管理,确保按期完成,出好成果。 4、坚持“立足现实,着眼发展,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课题研究原则,制订校级课题研究指南和校级课题立项制度,扩大教育科研的参与面,优化课题申报、论证、立项、计划、实施、阶段小结和成果推广等课题管理各环节,使学校课题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5、主动加强与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联系,及时汇报学校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举办各种课题研究咨询活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促进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及教育理论向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化,主动为课题研究者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 6、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传播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

引导教师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7、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校教育科研评奖活动,推广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并汇集成册。 8、及时识别、发掘和总结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经验,通过思辩探索教育教学中的因果关系,并上升为理论,指导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9、努力构建课题组、兼职教科员等形式的学校群众性教育科研网络,加强对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促使广大青年教师从实践型、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10、加强与教导处的协同作战,努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地、有步骤地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 11、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认真做好教育科研资料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等工作,充分开发学校教育科研资料资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科研效益服务。 12、加强自身业务修养,努力提高自己思想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发扬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争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探索者。

科研工作人员职责

镇川中学教研室工作职责 一、宗旨 1.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2.学校教研室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受学校行政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3.学校教研室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适应国家教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为宗旨。 二、组织机构的设置 学校教研室由3—5人组成,设正副主任各1人,科研员2—3人,科研员由学校聘请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兼任。 三、教研室工作职责 1、搞好本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参照省、市、县教育科 研课题管理办法制定出本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办法。使本校科研教改任务明确,工作落实。 2、学校教研室应大力营造学校的科研氛围,强化“科研 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意识。同时,通过科研教改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3、吸收、运用、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并尽快转化为办 学效益。 4、加强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把好脉,指导本校课题承担 者有效的展开工作,并为研究工作的良好运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①学校教研室应指导教师选好科研课题,并定期公布选 题指南。

②学校教研室应指导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计划,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使课题能有效运行。 ③指导并协助课题组做好课题的阶段总结、结题总结和成果总结。 ④每年年终对全校教师的工作总结、专题论文、教改成果作出评审,决定等级并颁奖。对优秀论文、总结、教改科研成果负责推荐到相关刊物,并力争编撰成册,作为资料与省内外兄弟学校交流。 ⑥对有重大实践意义及理论意义的课题(成果),教研室除帮助完善外,还应呈报省市教委,推荐为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5、组织教育理论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 研究水平。 ①作好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辅导工作。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应列如入学校议事日程,做到每期有计划、有内容、有安排、有记载。学校教研室、图书室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理论书籍、杂志,供组织教师学习或教师选学。 ②做好教育科研教改培训工作。学校教研室应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本校科研队伍的建设。每期应请学校专家顾问,或有一定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学者,或上级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专家作专题报告,或由教研室组织一次校级科研员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或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促使本校形成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和带头作用的科研队伍;科研员应成为本校教育科研骨干,坚持常年不懈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研究科研教改方法;学校教研室、课题主研人员还应经常参加上级

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一、成立课题研究领导组 组长:王凤茹 副组长:许冬梅 成员:于齐张东香洪秋月 领导组职责 组长: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统领、指导、督查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制度及必要的经费落实;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带领并指导理论学习和相关培训工作。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参与教师共同学习,深入探讨,不断反思,积极实践。 二、成立课题研究指导组 组长:许冬梅 成员:于齐张东香洪秋月王建勋 职责:在学校课题研究领导组的带领下,具体组织参与教师的理论学习、集中培训,组织邀请教育(学术)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具体辅导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指导各课题小组建立学习共同体,扎实开展理论研讨、课题研究课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课例、教育叙事、校本课程等文章撰写,促进教师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不断发展,进而实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之目标。

三、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第一小组:组长于齐成员:低年级组教师 第二小组:组长洪秋月成员:中年级组组教师 第三小组:组长张东香成员:高年级组组教师 第四小组:组长王建勋成员:综合组教师 职责:在学校课题研究领导组和课题研究指导组的指导下,根据 三村小学有效教师发展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计划、制 度,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具体以师生共同读书、共 同学习;课题研究课教学实践;自修一反思、校园网交流、博客”论坛 等形式为载体,层层深入,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最终达到教师、学生、 学校共同发展______ __ __ ___ __ ____ __ ____ __ ____ __ __ __ _ _____ ___

1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人员职责及分工 一、参研人员职责 为使研究工作顺利、稳步、扎实地深入开展,特制定研究人员职责如下: 1.课题研究组成员必须是本着由学校提名、本人自愿,并能自觉遵守课题组各项制度,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按要求完成各阶段计划和总结,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组成。 2.研究人员做到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信息教育的意义,自觉转变观念,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3.课题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时参加研究活动,不缺席迟到。连续三次缺席或累计五次缺席者,视为自动退出课题组,不再享受研究人员待遇。 4.研究人员要有成果意识,在研究过程中多出成绩,出好成绩。每年每人至少有一至二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并交副本到分管资料的教师处。 5.每周星期一上午为主研人员集中活动时间,学习理论,研究教材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案设计。每月第一周活动时,对研究内容、进度、效度进行分析评价,讨论交流研究心得,检查上学月工作,安排近期工作。 二、参研人员分工 主研人员(江明):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电子教材设计与制作,资料收集、保管,提供实验中硬、软件、网络等实验环境的正常运行。

主研人员(江明):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PPT设计与制作,与课题主管部门的联系。主研人员(赵伦):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电子教材设计与制作,资料收集、保管,课件、学生作品收集。 主研人员(江明):督促、检查研究进程,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参与研究工作。 主研人员(谢加兵):对研究过程实施全面管理,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主研人员(赵海军):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参与研究工作,随时关注课题研究。 主研人员(江明):负责策划、布置课题研究进程,检查研究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参与课题研究。 主要工作任务: 1、负责课题前期调查、分析材料准备。“分析现状,提出问题”三千字,要有实例,有素材,图片等。 2、负责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及课题立项申请书填写。 3、负责课题专题管理。 4、负责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及整理。 5、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培训、研究、开题会议主持策划。 6、负责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材料及阶段研究计划的制定。 7、负责课题理论、技术培训(收集材料、主持培训)。 8、负责课题向课题主管门提交的各项研究计划、总结及其它材料。

课题负责人岗位职责

室组负责人岗位职责 一、根据公司高速发展的总体要求,主持制定本研究室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经科技科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审核实施方案和研究规模,督促检查科研工作各阶段进展,促进科研工作按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实施。 三、组织研究室工作会议,把握研究室学术方向,开展学术交流,活跃研究室学术氛围,认真总结各阶段的工作及科研进展,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四、按时提交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接受科技科的检查和考核。 五、及时提交有关的技术资料和项目申报材料。并积极协助科技科完成有关项目的申报工作。 六、切实搞好各类技术资料的归类、存档,做到有据可查。 七、负责搞好研究室内部人员的管理和考勤,协调研究室人员关系,做好科技人员思想工作,建立日常工作记录,为奖惩提供有力依据。 八、自觉维护法人利益,保护自有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九、完成科技科交办的其它工作。 十、全年无任何责任事故和技术失误发生。 二OO四年月日

课题执行人岗位职责 一、坚持工作岗位,塌实肯干,认真负责,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完成分配的年度工作任务。 二、服从研究室负责人的工作安排和管理,接受工作检查和考核。 三、按研究室全年计划提出试验实施方案,经室组负责人审批后严格实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主动向有关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展。 四、认真做好观察记载,不弄虚作假,做到四有三相符,按时提交研究总结报告,做到材料真实,结论客观准确,由研究室负责人汇总上报。 五、积极参与研究室的各项活动,分工合作,协作共事,反对个人主义和追名逐利,全面推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发展。关心研究窒的工作,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工作开展。 六、自觉维护法人利益,保护自有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七、完成科技科和研究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八、全年无任何责任事故和技术失误发生。 二OO四年月日

科研管理小组及具体职责

某某科科研管理小组 一、工作职责: 1.制定本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讨论决策本科科研工作重大事宜。 2.管理本科日常科研事务:包括组织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和实施,组织和开展学术 交流,定期举办科研工作会议等。 3.统筹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组建合适的科研团队,开展科 研工作。 二、具体职责: 1.在组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及转化工作。具体负责 年度科技发展计划以及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计划的编制、上报和组织实施。 2.负责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负责科研申报项目的遴选、专家评议以及本院学术 委员会审查的具体组织、申报项目材料整理上报。 3.负责对外工作联系、科研材料申报、科研工作室规划与建设。

4.负责科研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具体负责立项课题的实施情况检查和督促,督促 项目的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管理。 5.负责科技成果鉴定及奖励的申报组织工作。具体负责成果鉴定及奖励申报项目的 材料审查、申报材料整理上报等。 6.负责本科科研成果的推广宣传、科技成果展览、成果转化以及技术转让等工作的 组织实施。 7.负责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负责科技保密的具 体组织实施工作。 8.负责项目和成果的统计工作。负责立项课题、科技成果、学术著作、学术论文、 专利发明等登记审核工作。 9.负责组织和开展各级别学术交流工作。具体负责学术会议信息的收集、组织人员 参加学术会议和会后资料的整理和会议总结。 10.负责聘请本学科国内外学者到我院作学术报告。具体为报告申请、学者接待和学 术报告会场的安排。 11.负责组织本学科科研工作会议。具体为每个月组织一次科研工作会议,会议内容 为本学科科研相关工作。以及科研相关的紧急会议。 12.完成院里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本科科研工作。 秘书:主要负责各类科研通知、科研文件精神、科研会议的上传下达。做好科研材料及成果的收集、初步汇总、归档整理工作。学术报告申请、专家接待和学术报告会场的安排等事宜。 秘书:主要负责组织本学科科研会议,做好会议记录。组织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并组织内部的学术讨论和交流。负责各种科研成果的统计汇总和整理工作。负责对上级医院专家的聘任事项、工作联系。科研工作室规划与建设。 成员:配合科研小组,积极完成科研小组分配的工作。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

科研项目总结报告人员分工

科研项目总结报告人员分工 :科研项目分工总结报告人员申报课题人员分工科研项目负责人研发类公司人员分工 篇一: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题研究机构、人员职责及分工 一、参研人员职责 为使研究工作顺利、稳步、扎实地深入开展,特制定研究人员职责如下: 1.课题研究组成员必须是本着由学校提名、本人自愿,并能自觉遵守课题组各项制度,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按要求完成各阶段计划和总结,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组成。 2.研究人员做到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信息教育的意义,自觉转变观念,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3.课题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时参加研究活动,不缺席迟到。连续三次缺席或累计五次缺席者,视为自动退出课题组,不再享受研究人员待遇。4.研究人员要有成果意识,在研究过程中多出成绩,出好成绩。每年每人至少有一至二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并交副本到分管资料的教师处。 5.每周星期一上午为主研人员集中活动时间,学习理论,研究教材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案设计。每月第一周活动时,

对研究内容、进度、效度进行分析评价,讨论交流研究心得,检查上学月工作,安排近期工作。 二、参研人员分工 为加强研究工作的过程管理,课题由领导小组、专家顾问小组和研究小组构成。为使研究人员任务明确,便于操作,有利于责、权、利更 好的结合,研究成果的认定,特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1.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时间和经费保障。 2.专家顾问小组每期至少到校指导一次工作,听取研究组汇报,实地检查指导,使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 3.研究小组由各教研组组长、主管部门领导组成。 4.研究组全体人员应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各人就研究内容、进展情况、经验教训、研究心得经常交流总结。对工作中的困难,全组共同想办法克服,确保研究工作按计划开展。 5.研究组人员分工: 主研人员(田冬玉):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电子教材设计与制作,资料收集、保管,提供实验中硬、软件、网络等实验环境的正常运行。 主研人员(杨智):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电子教材设计与制作,与课题主管部门的联系主研人员(张宏安):承担课题研究中部分教案、

相关主题